五年级上_古诗词三首_《秋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
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
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
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
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
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
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_泊洲瓜洲_秋思_长相思》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泊洲瓜洲•秋思•长相思》同步练习题1•当堂测评:背诵三首诗词,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2•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V”京口瓜洲一水间(ji cn ji ai)钟山只隔数(sh u sh u )重(ch cn g zh m 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 cn h ci)o3•读一读,写一写。
洛阳榆关河畔帐篷4•按要求填空。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出自()朝诗人王安石的《》()之情。
其中“绿”的意思是(()全句诗意是(⑵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的《》(),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5.向大家推荐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注音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泊(b o p o)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欲作家书意万重.(zh m ng ch c ng)钟山只隔数.重山我能在带点字词的正确意义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春风又绿江南岸:A 长江 B 江河,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还”的意思是),在诗人眼中,乡愁犹如)。
(ji m ji c n)sh u sh u)行人临发又开封: A捎信的人B走路的人故园无此声:A老的,旧的,过去的B本来,原来的欲作家书意万重:A书本B信我会填。
1 •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①红杏枝头春意()。
起、动、翻、皱、拂②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2 •自由填字:①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
②春风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四我认真地读了诗句,所以我会填。
1 •我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不仅是指绿色的意思,还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人临发又开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知道《长相思》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是诗。
5古诗词三首 秋思、长相思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阙:入夜,又是刮风 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 1.榆关:山海关。 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 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 2.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因为故乡温暖,宁静, 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注释
气候上的转变细致的描写了将士的心理,
和环境的恶劣。
“故园无此声”虽然寥寥几字,却把将
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 酣畅的流淌出来。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长相思。
秋思
客居在洛阳城的 诗人想给家乡的 亲人写封信。
(唐)张籍
洛阳城内秋风 乍起。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可是要说的话 行人临发又开封。 太多了,竟不
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不能把自己 的心情完全表达出来,送信 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 封好的信查看。
全诗的大意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 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 新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 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 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 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 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 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 封好的信查看。
古诗小擂台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
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
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
正显出他对这封“说明书万重”家书的
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 笔,这正是 •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 封。这真是 •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 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古诗词三首秋思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语文评课古诗词三首秋思_人教新课标《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是借助寄家书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表达了自己身在异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想念。
朱翠老师的这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表达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她是从从创境激趣、读中自悟、拓展延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情境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专门符合学生的学习爱好,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欢乐,表达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本节课教师在引领学生学古诗时遵循了古诗教学的差不多规律,即:让学生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是:以读为主线,贯穿整节课。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读,以读促思,因为读是明白得、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差不多最经常的训练。
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摸索的基础之上的。
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才会越丰富。
今天朱老师讲得这节课做到了这一点。
朱老师确实是通过学生个别朗读、互相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读中感悟诗句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节课最终也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成效。
专门是教者运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范读、引读,营造了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我始终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因此,本节课也有以下两点做得不够:1、没有将学生的课外积存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课堂上有表达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但只是教师问、学生答。
如此做,没有真正关心学生梳理课外知识,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实际成效。
2、对古诗意境的想象没有依靠文本。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留下专门宽敞的想象空间。
我觉得古诗意境的想象只有从文本动身,才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
《秋思》这首诗我觉得教学时,在学生差不多明白了诗人看见的不是秋风,而是秋天的落叶,假如讲到此处,教者就让学生想象一下深秋的景物给你如何样的感受,这时,学生就会体会到深秋会给人以萧瑟、苍凉之感,如此的感受就和作者身在异处、感到孤独、孤寂、思恋家乡的心情是一样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5、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一、导入、板书课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五、检测学习情况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
师: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分析(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分析(教学方案)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分析(教学方案)《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5 古诗词三首一、设计意图: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或喜或悲,或叙或议,浓缩在方寸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是《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
这三首古诗词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本教学设计,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的达成上,力求通过读、思、议,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思乡氛围,使学者、教者、作者融为一体。
在自渎自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吸纳、积淀丰富的文化素养。
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2.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3.通过应用课后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三、课前准备:课件四、课前预习: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对于王安石,你了解多少呢?1.简介诗人指名介绍王安石,教师适当补充,特别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这位“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虽然出生在江西,却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
他在南京度过青春时代,在南京三次任知府、两度守孝、两度辞相后居住,在南京先后生活了近二十个年头,逝世后又葬在南京钟山脚下,他的父母兄弟死后也葬在南京,他在南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和壮丽的诗篇。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析题意(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标注)(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绝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秋思》》附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恐:害怕;担心。】 【行人:课文中指捎信的人。】 【说不尽:表达不完全。】 【开封:课文中指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捎信
之人即将出发时又把封好的信拆开。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理解品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走进作者
张籍:(约767~约830),字文
昌,唐代诗人。张籍的乐府诗与王
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主要作品:《张司业集》。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背景
《秋思》:在唐代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
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家人 的消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遇见家乡故人,并托他捎 信给家人。在此情此景下,写下了这首诗。
洛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氵 组词:洛阳 洛河 造句:洛阳是一座历史悠 久的古城。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 呈弧形分布,“口”略扁。
luò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梳理文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欲:想要。】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想要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诉说。
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秋风怎么可能见到呢?诗人为什么说“见秋风”? 这一句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想到春天去了,有 再来的时候,而自己归乡无期,诗人提到月亮,一是
因为自己夜宿瓜洲,二是因为明月蕴含着团圆之意。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心理描写
这是对诗人的心理描写。“欲”字紧承“见秋 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秋风乍起,吹起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知意
•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你领悟到了什么?
精品PPT
重点生字
• luò •洛
精品PPT
抓字眼 明诗意
•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 作:写。 •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 • 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 • 临:将要。 • 开封:把封好的信有拆开。
精品PPT
落叶纷飞?
精品PPT
秋高气爽?
精品PPT
还是。。萧条凄凉?
精品PPT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精品PPT
秋天,是一幅画
精品PPT
秋天,更是一首诗 。。
精品PPT
诗人简介
• 张籍(约767~约830),中唐诗人。字文 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 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 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 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 曲》《江南曲》。
精品PPT
• “意万重”表达了诗人铺纸执笔之际的情态: 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 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 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 浓郁的思乡情
精品PPT
•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这个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见思 索地做出“又开封”的决定。表现了他对 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 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精品PPT
全诗大意
•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 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 匆匆。
精品PPT
积累延伸
• 1 默写《秋思》 • 2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它改成一
个小故事 • 3 搜集思乡的诗句,在班级展示并讨论。
古诗词三首
秋思 【唐】 张籍
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PT
复习导入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谁能背 诵?
• 《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浓烈的思乡情结) • 那么《秋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
感? • 下面我们进入本课课堂,体会作者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精品PPT
在你的眼里,秋天是怎样的季节?
精品PPT
在诗人的笔下,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精品PPT
自由读古诗
1、朗读4遍 2、前两遍读准字音 3、 后两遍读出节奏、读出停顿
精品PPT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精品PPT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选做)
精品PPT
下课拉
• 谢谢大家
主讲人:
精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