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合集下载

血型鉴定与交叉合血课件

血型鉴定与交叉合血课件

一 表示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 布。
•血型鉴定与交叉合血
•6
2.玻片法
(1) 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 标明抗-A、抗-B、抗A+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 抗-A+B分型血清1滴于标明的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2 %红细胞悬液1滴,混和。
( 2) 另取洁净玻片一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 方格,标明A细胞、B细胞和O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 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A、B和O型试剂红细胞 悬液1滴。
抗-A、抗-B 、抗-A+B,用滴管分别加抗-A、抗-B 、抗-A+B分 型血清各1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 胞盐水悬液1滴,混和。
( 2)另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3支,分别标 明A、B、O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滴于试管底部, 再以滴管分别加入5% A、B、O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 和。

•血型鉴定与交叉合血
•15
5)如果试验结果未见凝集,应将试验至少在 室温和4℃放置30min,用显微镜检查核 实。
6) 若疑为A抗原或B抗原减弱,将受检红细胞与抗-A 或抗-B血清作吸收及放散试验以及受检者唾液作 A、B、H血型物质测定。后者只对80%HAB分泌型 的人有用。
7) 若试验结果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加等渗盐水l 滴,混和,往往可使缗钱现象消失。应注意,不 要先加盐水l滴于受检者血清中而后和红细胞作试 验,以免使血清中抗体被稀释。
十─

A
─十

B
──

O
十十

AB
受检者血清+试剂RBC
A细胞 ─ 十 十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ppt课件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ppt课件
1min
二、ABO血型鉴定:
正定型 判定结果:
试管法:轻轻摇动(或捻动)试管,使沉于管底的RBC浮起, 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
如上层清亮,管底有RBC凝块,轻弹管底,凝块无散开,为 凝集(+);
如上层清亮,管底有RBC沉积,边缘整齐,轻弹管底,RBC浮 起或成为均匀的RBC悬液,则为不凝集(一);
若不确定,可将反应物倒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若上层为清亮的樱红色,考虑是否溶血
二、ABO血型鉴定:
二、反定型: 原理:用标准红细胞检测被检血清(血浆),在盐
水介质中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从而测定被检血 清(血浆)中有无与标准红细胞相对应的抗体, 进一步判定血型。
二、ABO血型鉴定:
二、反定型 方法: 1、试管法:
-A
-B
加待测血清2滴
加标准红细 胞悬液1滴
混匀,离心 1000r/min 观察结果(方法同正定型) 1min
二、ABO血型鉴定:
抗A
抗B
结果
结果判定:


A


B
正定型


AB


O
反定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RBC) B(RBC) 结果


B


A


O


AB
二、ABO血型鉴定
凝集强度的判断见实验指导表格
室温条件下盐水介质中产生特异性反应,根据是否 出现凝集判断是否有D抗原的存在。
Rh(D)血型鉴定
加抗D血清1滴
加红细胞悬 液1滴(5%

轻轻摇动玻片混匀, 2min内判断结果, 有凝集(+),无凝 集需按照说明书进一 步实验确认是否为阴 性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耗材管理
实验耗材应严格筛选,确保质量合格,使用后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安全设施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喷淋装置等。
防护措施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实验服等。
0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最新研 究进展
血型鉴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应用
研究新型输血方法和技术,降低输血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
血液保护策略的探讨
探讨自体输血、血液回收等策略在临床的应用,降低异体输血的 需求。
公众教育及意识提升
加强公众对输血安全的认知教育型血
含有B抗原,在红细胞上表达,血清中产生 抗A抗体。
O型血
不含A抗原和B抗原,在红细胞上不表达, 血清中产生抗A和抗B抗体。
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通过检测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来判 断血型。
方法
玻片法、试管法、微柱凝胶法等,其中微柱凝胶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严格的质量控制
实施标准化操作,确保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技术的应用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测序等手段,对血液样本进行深度 分析和比对,提高交叉配血的准确性。
临床应用的拓展
将交叉配血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器官移植、新生儿的输血 等,扩大其应用范围。
输血安全与血液保护的研究热点
输血安全性的提升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汇报人:xx 2023-11-04
目 录
• 血型鉴定 • 交叉配血 •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在输血中的应用 •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最新研究进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1. 背景血型是人类体内各种物质组成的一种表现形式。

血型鉴定是指通过检测人类的血液,确定其属于哪种血型群体。

血型主要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类,其中ABO血型分为A、B、AB、O四种,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目前,血型鉴定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医学领域方面,血型鉴定是用于临床输血、器官移植、产前妊娠检测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犯罪侦查领域,血型鉴定也是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

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交叉配血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交叉配血是指在输血前进行的一项检测,旨在避免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的输血反应。

2. 血型鉴定技术的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血型鉴定技术不断得到改进。

以下是一些血型鉴定技术的进展。

2.1 DNA血型鉴定技术传统的血型鉴定是通过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体荧光染色法进行的。

不过,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利用DNA进行血型鉴定的方法被开发出来。

通过PCR扩增样本中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以及DNA 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对血型进行更精准、更快速地检测。

2.2 微流控技术传统的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体荧光染色法是半定量的方法,无法精确测量凝集度。

现在,微流控技术被应用于血型鉴定,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微型芯片操作,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血型凝集度。

2.3 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分析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血型抗原和抗体。

这种技术通过把抗原或抗体定位在纸质层析板上,并利用反应物加速碘的移动,从而以条形码形式显示结果。

这种技术可以在这些领域以外得到广泛应用,如食品检测、环境检测和生物体内分子检测。

3. 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与血型鉴定技术一样,交叉配血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3.1 电脑模拟最初,交叉配血技术是通过实验室实际交叉配血之前的红细胞凝集结果来预测可能的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既费时又不一定能准确预测结果。

实验7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7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七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鉴定实验和配血实验来学习、掌握人类ABO血型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型是特指血细胞膜表面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是一类常用的血液分型体系。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表7-1)。

统不同,人群中Rh血型的不匹配非常罕见,尤其在黄种人中,Rh(+)型占到99.7%,而Rh(-)型还不到0.3%。

所以在医疗输血中,通常只考虑献血者和输血者之间ABO血型是否匹配。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存在着地理环境及民族、种族的差异,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各血型的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O(34.11%)﹥ B(28.98%)﹥A(28.29%)﹥AB(8.69%)。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前者叫交叉配血的主侧,后者称为交叉配血的次侧。

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

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人外周血四、实验器材与试剂(一)器材采血针、尖头滴管、载玻片、1.5ml Eppendorf管、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和记号笔。

(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三)试剂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碘酒。

五、实验操作(一)ABO血型鉴定1.用记号笔在载玻片两端分别作好标记A、B。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基本操作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基本操作
选用质量可靠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 血试剂,并定期检查试剂的有效期 和性能,以确保试剂质量。
观察误差
提高操作人员的观察能力,通过培 训和实践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凝集 或溶血现象,减少观察误差。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原则
弱抗原或抗体
在鉴定或配血时,若出现弱抗原 或抗体的情况,应采用灵敏度更 高的方法进行检测,如增加血清
血型鉴定的意义
输血安全
血型鉴定是输血前的重要步骤,确保 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相容,防止输血 反应和溶血性贫血等严重并发症。
疾病诊断
亲子鉴定
通过血型鉴定可以辅助进行亲子关系 的推断。
某些疾病与特定血型相关,血型鉴定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03
抗原抗体反应
血型鉴定基于抗原抗体反 应的原理,通过检测红细 胞表面抗原和血清中相应 的抗体来判断血型。
报告出具
将鉴定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并通知受检者或相关医疗机构。
03 交叉配血操作流程
交叉配血的意义与要求
交叉配血的意义
交叉配血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交叉配血试验可 以检测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之间是否存在不配合的情况,从 而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交叉配血的要求
交叉配血试验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同时要保证血液样本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注意事项
在交叉配血试验中,要确保血液样本新鲜、无污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 人为误差。同时,对于有特殊血型的受血者,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供血者。
04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注 意事项与误差分析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过 程中,必须确保操作环境 无菌,以避免细菌污染导 致鉴定结果不准确。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结果
-
-+
+
-
O
+
--
+
-
A
-
++
-
-
B
+
+-
-
-
AB
Rh血型鉴定
一、试剂 1、IgM抗-D试剂血清 2、待检红细胞悬液
二、操作 1、取12×75mm干净小试管1支 2、滴入IgM抗-D试剂血清1~2滴 3、滴入红细胞悬液 4、混匀后3400转/分离心15秒 5、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结果 6、凝集为阳性,不凝集为阴性
抗原抗体反应——在ABO血型系统中,红 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 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 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 抗原→判断血型。
实验原理
血型不相容的两人血液 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
含某种凝 集原的红 细胞
含相应凝
IgG structure
2、 IgM抗体
分子最大的一种Ig,多以五聚体形式存 在。在盐水介质中能直接连接相应的红细胞, 使之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因此又称为 完全抗体。
IgM structure
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基本原理
Reaction of antibodies
(一)盐水介质法
ABO血型鉴定实验原理
+ 集素的血 清
红细胞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试剂
抗A、抗B试剂血清 5%的A型、B型红细胞悬液 受检者血清 5%的受检者红细胞悬液 取血一滴,加
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 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
实验步骤

血型及交叉配血实训报告

血型及交叉配血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和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交叉配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对输血安全性的认识。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检验科实验室四、实训人员XXX、XXX、XXX五、实训材料1. 血液样本:A型、B型、AB型、O型2. 试剂:抗A、抗B、抗D标准血清,生理盐水,玻片,竹签等3.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等六、实训内容1. 血型鉴定(1)操作步骤1)取玻片一张,用蜡笔将其分为三等份,分别标记为A、B、D。

2)分别加入抗A、抗B、抗D标准血清。

3)分别滴入待测血液样本。

4)用洁净竹签将试剂和血液充分混匀。

5)轻轻连续倾斜转动玻片25分钟,观察并记录。

(2)结果分析根据红细胞凝聚类型,可鉴别出A型、B型、AB型、O型。

2. 交叉配血(1)操作步骤1)取玻片一张,分为三等份,分别标记为主侧、次侧、对照。

2)主侧:分别滴入献血者红细胞和受血者血清。

3)次侧:分别滴入受血者红细胞和献血者血清。

4)对照: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和抗A、抗B、抗D标准血清。

5)轻轻连续倾斜转动玻片25分钟,观察并记录。

(2)结果分析1)主侧、次侧均无红细胞凝聚,为配血相合。

2)主侧或次侧有红细胞凝聚,为配血不合。

七、实训结果1. 血型鉴定结果(1)待测样本1:A型(2)待测样本2:B型(3)待测样本3:AB型(4)待测样本4:O型2. 交叉配血结果(1)献血者A型,受血者B型:配血不合(2)献血者B型,受血者A型:配血不合(3)献血者AB型,受血者O型:配血相合(4)献血者O型,受血者AB型:配血相合八、实训总结1.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 实训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凝聚情况,确保配血准确性。

3.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对输血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执行。

4. 通过本次实训,加深了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理解,提高了操作技能。

九、实训建议1. 增加实训次数,提高操作熟练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凝集,-表示无凝集
对抗血清的要求※
①高度特异,只能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发
生凝集,无非特异性凝集, ABO
血 抗B血清效价在1:64以上。 型 鉴 ③高亲和力,15秒内出现凝集,其强度 为3分钟时凝块>1mm2。 定
②高效价,抗A血清效价在1:128以上,
④无冷凝集素。
⑤无菌。分离血清后56℃,30min灭活。
型 (2)立即水平离心1000r/min, 10min. 鉴 定 (3)观察及判断血型结果①阳性:对照管细胞沉
淀在管底,检测管凝集块在胶上或胶中。 ②阴性:对照管和检测管细胞沉淀均在管底。 ③试验失败:对照管细胞在胶上或 胶中,应重新做试验。
(4)报告方式:同生理盐水法。
注意事项
ABO 血 型 鉴 定
【注意事项】
交 1.如果对患者的输血史或妊辰史不明, 叉 必须使用48h内的标本。 配 血 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
( 盐 水 凝 集 法 )
3.配血后,受血者/供血者的全部标本 须于2~6℃冰箱保存7d以备复查。
交 叉 配 血
( 盐 水 凝 集 法 )
【方法学评价】
本法简易、经济、快速,缺点是
仅用于检查ABO血型系统的IgM 血型抗体是否相配,不能检出不 相配的IgG血型抗体。
( 盐 水 凝 集 法 )
查找原因。
②异型配血时,主侧无凝集无溶血,次侧
有凝集无溶血,可以输少量血;如主侧、
次侧均不凝集或主侧凝集,不能输血,
需查找原因
交 叉 (1)受血者xxx(X型)血清+供血者xxx 配 (X型)红细胞 凝集与否及强弱程度 血 ( (2)供血者xxx(X型)血清+受血者xxx
交叉配血试验的注意事项
1.用于交叉配血的病人(受血者)血液标 本应该是抽取的新鲜血,供血者的标本是
刚从血袋剪下来的原已加热封闭两端小管
的血液。

2.采用试管法作交叉配血试验,最好
不用玻片法。
3.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血浆,预防 纤维凝块的形成。 4.配血管中发生溶血现象,表明有抗原抗 体反应同时还有补体参与,是配血不合的 严重情况,应十分重视。
正定型结果分析
抗A血清
抗B血清
抗A、B血清

被 检 红 细 胞

+ +Leabharlann AB 型反定型结果分析※ (被检血清和标准红细胞)
+A型RBC
被 检 血 清
+B型RBC
+O型RBC
血型
A型 B型 O型 AB型



- - - -
+ +



注意:被检血清+O型RBC凝集,应考虑含有不 规则抗体或其他血型抗体。应追踪。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医学检验系 陈丽华
一、ABO血型鉴定
盐水凝集法
玻片法 试管法
凝胶微柱法
血型鉴定原理 检测红细胞上存在的血型抗原,以及血清
中存在的血型抗体,依据抗原抗体存在的
情况判断血型。
常规的方法包括正向定型与反向定型
正向定型※:已知抗体特异性的血清
检查红细胞抗原
反向定型※:已知血型红细胞检查血
DS1滴
次侧配血管
判断配血是否相合
交叉配血凝聚胺介质法操作示意图
【方法学评价】
交 叉 配 血
( ) MPT
聚凝胺介质法可加快凝集反应速度,使 原来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红细胞的抗
体发生凝集,提高反应灵敏度,能检测
IgM、 IgG等引起溶血反应的几乎所有
规则与不规则抗体,适用于各类输血患
者的配血。故该法具有快速、灵敏、结
( 凝 胶 微 柱 法 )
1. 离心机选择:一般使用微柱凝胶卡专用 水平离心机。使凝集复合物不偏向一侧, 特别是阴性结果不偏向管底之一侧,以 免造成弱阳性假象。 2. 操作:每种微柱凝胶卡分为反应腔和凝 胶分离柱两部分。向反应腔内要先加红 细胞,后加血清或抗体。※ 3. 离心:为了应用不同离心半径和不同离 心机进行凝胶试验,应通过试验设定每 台离心机的最佳时间和速度。
清抗体
正定型结果分析※
抗A血清
抗B血清
抗A、B血清

被 检 红 细 胞



A 型
正定型结果分析

抗A血清
抗B血清
抗A、B血清

被 检 红 细 胞


B 型
正定型结果分析
抗A血清
抗B血清
抗A、B血清

被 检 红 细 胞
— —

O 型
注意:正定型时抗A(-)抗B(-)抗A、B 管(+),应考虑到是否为亚型。应追踪。
果可靠、能捡出完全抗体及不完全抗体
等优点。
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法)
【方法学评价】本法是确定不完全 抗体最可靠的方法※,但操作较 繁琐,需多次洗涤,需要时间常, 试剂较贵,故始终未能成为临床 常规的配血方法。
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1.进一步验证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型鉴 定是否正确,发现ABO系统的不规则抗体, 以避免血型鉴定错误而导致的输血后的严 重溶血反应。
1.生理盐水凝集法
原理
ABO ①ABO血型抗体一般是IgM,属于完全
血 抗体 型 ②IgM抗体分子链较长,能克服红细胞表 鉴 面排斥力,同时分子量较大,它能与相 定 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在生理盐水中发生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IgM抗体凝集红细胞示意图
IgM在盐水介质中产生凝集
①玻片法:
操作简单,不需要离心,适于大规 模血型普查。 反应时间长,易忽略较弱的凝集而 导致定型错误。不适于反定型。
盐 水 凝 集 法 )
报告方式
(X型)红细胞 凝集与否及强弱程度 (3)受血者xxx与供血者xxx配血是否相合
DC1滴
PS1滴
主侧配血管
1000r/min 离心1min 观 察 上 层 液 有 无 溶 血
轻摇试管
肉眼观察有无凝集
有凝集
PC1滴
DS1滴
镜检证实 无凝集
次侧配血管
交叉配血盐水介质法操作示意图
5.盐水配血试验阴性,但有反复输血史或 妊娠史的受血者,应加酶法、抗人球蛋白 法等配血。 6.为确保输血的安全,应输同型血。
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异常及其克服 办法
(一)责任性错误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技术并不复杂,
因配血错误而导致输入不合血液的事故中,
大多数是因为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操作
过程中精神不集中所致,因此为杜绝责任
性错误首先应该熟悉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二)假 阴 性
1.标准血清不符合要求 2.被检红细胞抗原性减弱
3.红细胞悬液浓度配置不当
4.将溶血反应误认为不凝集
5.血型物质的中和作用
(三)假
2.冷凝集


1.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3.全凝集与多凝集
2、聚凝胺介质配血法(MPT)※
【原理】:①聚凝胺是带有高价阳离子的多聚 季氨盐,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 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细胞间排斥力, 缩小了其间之距离,出现非特异性凝集。 ②低离子强度溶液降低红细胞的Zeta电位,可 进一步增加抗原抗体见的吸引力。 ③枸橼酸盐解聚液可消除聚凝胺的正电荷,使 非特异性凝集消散,但IgM或IgG类血型抗体 与红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凝集不会散开。
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解决办法
⑤如怀疑血清中有抗A1,可用数份A2红细 胞标本进行检验。 ⑥如果试验结果未见凝集,应将反应管至 少在室温和40℃分别放置30min,用显 微镜检查。 ⑦若怀疑是由于抗原减弱造成的正反定型 不符,可进一步做木瓜酶试验、直接抗 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等加以鉴别。
ABO 血 型 鉴 定
交 叉 配 血
交 叉 配 血
( ) MPT
DC1滴
PS1滴
LISS液 0.6ml
加凝聚胺2滴, 混匀15s
弃去上清 不凝集:试剂无效 1000r/min 离心1min 主 侧 、 次 侧 配 血 管 凝集 离 心 1 分 钟 加解聚液2滴
主侧配血管
1000r/min 离心1min
混匀
PC1滴
ABO 血 型 鉴 定
ABO 血 型 鉴 定(玻片法)
抗A血清1滴
加5%红细胞悬 液1滴,混匀 连续转动玻片 1~5min
凝 集
抗B血清1滴 抗A+B血清1滴
无凝集
镜检证实
②试管法:
ABO 血 型 鉴 定
需时间短,适用于急诊定型。 可正反定型。
可发现亚型或较弱抗原抗体反
应,结果判断可靠,为常规检
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反应(主侧交叉 配血※)
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反应(次侧交叉 配血※)
献血者
红细胞 血清
受血者
红细胞 血清
交叉配血目的 ①发现ABO血型鉴定的错误。
②发现不规则凝集素。如冷凝集素。
③发现其他血型抗体和一些不规则抗体。
(三)交叉配血方法
1、室温盐水配血法(只能检出IgM型
ABO血型鉴定错误可以引起严重的后
果。
鉴定结果错误因素主要有技术问题及
ABO血型本身的问题。
二、交叉配血
(一)交叉配血的重要性
交叉配血是在输血前必须做的试验。 交叉配血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配合, 必需ABO血型相同,且交叉配血无凝 集才能输血。
(二)交叉配血一些基本概念
概念:是检查供血者与受血者是否含有不相 合的抗原合抗体成分的试验,主要是检查受 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献血者RBC的抗体。
( 盐 水 法 ) 注 意 事 项
2.凝胶微柱法
凝胶具有分子筛效应和亲合效应 亲合效应: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AB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