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实验的作用和原理

交叉配血实验的作用和原理交叉配血实验是一种用于确定血液配对的试验,具体包括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
它对于人类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学实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交叉配血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血液样本之间是否相容,即是否存在严重的血型不合,避免因输血而引发的血液凝固反应。
它不仅用于评估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相容性,也可以用于确定一个人的血型类型。
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的,这些抗原决定了血型类型(如A、B、AB、O型)。
交叉配血实验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在实验中,血清中含有相应血型抗体的血浆与待测血细胞混合,然后观察在体外反应中是否会导致血细胞凝聚、溶解或凝集。
如果血细胞出现了凝聚或凝集的现象,即代表出现了血型不相容的反应,反之则表示相容。
交叉配血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
首先,通过抗体试剂将抗原加入待测血浆中,观察是否发生凝聚或凝集反应以确定血型。
通过添加特定抗体检测试剂,不同血型的血浆会发生特异性凝结反应。
例如,对于A型血,加入抗A抗体试剂会导致反应物凝结。
其次,进行抗体筛查,即将不同抗体加入待测红细胞的血浆,观察是否发生凝聚或凝集反应。
这一步是为了检测血浆中是否含有与加入试剂中抗体相对应的抗原。
如果反应发生,则表示存在相应的抗原。
例如,如果加入的是抗B抗体试剂,对于B型血,会出现凝结反应。
交叉配血实验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血液不相容引起的输血反应。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血液匹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交叉配血实验可以有效判断供体和受体是否相容,减少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可能性。
此外,交叉配血实验在科学研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不同血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深入了解血细胞表面抗原的结构和功能,对血型遗传学的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同时,交叉配血实验也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总之,交叉配血实验通过检测血浆和红细胞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可以确定血型是否相容,为人类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学实践提供重要的安全性保障。
交叉配血常用方法

交叉配血常用方法引言:交叉配血指的是将供体的血液与受体的血液进行混合实验,以确定是否存在血型不合适的情况。
交叉配血方法是血液配型的重要步骤,用于确保输血过程中不会引发免疫反应。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及其原理。
一、直接交叉试验法直接交叉试验法是最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供体血液与受体血液直接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溶血等反应来判断血型是否合适。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滴供体血液和一滴受体血液,放在玻璃片上。
2. 轻轻混合两滴血液,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和溶血现象。
3. 若出现凝集和溶血现象,则表示血型不合适,不适合进行输血。
二、间接交叉试验法间接交叉试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受体血清与供体红细胞混合,然后使用抗人球蛋白血清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凝集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滴受体血清和一滴供体红细胞悬液,放在玻璃片上。
2. 轻轻混合两滴液体,使其充分接触。
3. 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凝集反应。
4. 若出现异常凝集反应,则表示血型不合适,不适合进行输血。
三、补体结合试验法补体结合试验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交叉配血方法,可用于检测更为稀少的抗体。
该方法利用抗人球蛋白血清中的补体与供体红细胞上的抗原结合,观察是否出现补体结合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滴供体红细胞悬液和一滴受体血清,放在玻璃片上。
2. 轻轻混合两滴液体,使其充分接触。
3. 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观察是否出现补体结合反应。
4. 若出现补体结合反应,则表示血型不合适,不适合进行输血。
四、试管法试管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交叉配血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的血型鉴定。
该方法通过将供体红细胞与受体血清分别放入试管中,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供体红细胞和受体血清,分别加入试管中。
2. 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3. 若出现凝集现象,则表示血型不合适,不适合进行输血。
结论:交叉配血是血液配型的重要步骤,通过对供体血液与受体血液进行混合实验,可以判断血型是否合适,从而避免输血过程中的免疫反应。
血型与交叉配血

一、ABO血型
ABO血型分型原则(根据血清中的抗体分型): 血清中有抗B抗体为A型;血清中有抗A 抗体为B型;血清中不含抗A抗B者为AB 型;血清中既有抗A、又有抗B抗体者为 O型。
(血浆的相容性输注,冷沉淀相容性输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019.4.1)
ABO血型分型原则
一、ABO血型
-
?
二、Rh血型系统
Rh血型的定义
Rh血型系统的抗原有40多种,与临床密 切相关的有5种,抗原性D>E>C>c>e, 由于D抗原的抗原性较强,有临床意义, 所以根据红细胞上有无D抗原,将Rh血 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凡是人体血液 红细泡上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没 有D抗原者称为Rh阴性。
1.红细胞交叉配血
贮血费:5元 ABO正定11*2=22元 ABO反定18*2=36元 RH血型16*2=32元 主次管一次27元 献血者抗筛一次41元 合计163元
2.血浆
贮血费:5元 ABO反定一次18元 献血者抗筛一次41元 合计64元 3.冷沉淀同血浆
三、交叉配血试验
血型与交叉配血
一、ABO血型
ABO血型分型原则:红细胞上有A抗原, 血清中有抗B抗体为A型;红细胞上有B 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为B型;红细胞 上有A和B两种抗原,血清中不含抗A抗B 者为AB型;红细胞上没有A和B抗原,血 清中却有抗A、抗B抗体者为O型。
一、ABO血型
ABO血型分型原则(根据红细胞上抗原分型): 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者为A型;红细胞上 只有B抗原者为B型;红细胞上同时有A 和B两种抗原者为AB型;红细胞上没有A 和B抗原者为O型。
ABO血型各型红细胞及血清中的抗原抗体
型别 红细胞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
卡式法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注意事项

卡式法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注意事项卡式法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是常用的血型相关检测方法,以下是在进行这些检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样本收集:在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前,需要从被检测的个体采集合适的血液样本。
采集时要保持采集器具的清洁,并避免污染。
2. 样本储存: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应立即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如果无法立即处理,样本应正确储存,以防止血液成分的变化。
3. 检测方法:卡式法是一种常用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标有特定血型抗体的试纸和含有血液的样本一起检测,观察试纸上是否发生凝集等反应。
操作时需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并注意每一步的细节。
4. 抗体的选择:根据需要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抗体进行检测。
不同的血型系统和亚型有不同的抗体,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体。
5. 正负对照:在进行卡式法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检测时,需要同时进行正负对照。
正对照是用已知的血型抗体和已知的血液标本进行测定,以确保试纸的准确性;负对照是用不含待测血液的溶液进行测定,以排除试纸反应的假阳性。
6. 结果判读: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结果通常通过观察试纸上的反应来判读。
根据试纸上的凝集情况或颜色变化来确定被测血液的血型或亲和性。
在判断结果时,需要仔细阅读操作说明,并确保准确标示每个样本。
7. 结果解读:结合卡式法的结果和实验室的报告,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结果进行解读。
相应地,针对不同的结果,可以采取不同的临床措施。
8. 安全措施:在进行血液相关的实验工作时,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手套、眼镜和口罩等防护装备,以避免对自身和他人造成损害。
总之,卡式法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需要严格操作,并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
交叉配血试验的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的原理交叉配血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确定受试者的血型,并找到适合的供者进行输血。
该试验的原理基于人类血型系统的发现和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叉配血试验的原理和应用。
一、血型系统的背景人类血液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血型系统,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包括A、B、AB和O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包括Rh阴性和Rh阳性两种血型。
血型的确定基于特定抗原和抗体的存在与否。
二、交叉配血试验的过程交叉配血试验通常分为两个步骤:排除试验和确认试验。
排除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受试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者红细胞上的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确认试验则进一步确认所选择的供者是否与受试者的血清相容。
在排除试验中,将受试者的血清与供者的红细胞混合并观察反应。
如果受试者的血清中存在与供者红细胞上的抗原相对应的抗体,血清与红细胞将发生凝集反应或血红蛋白释放。
这表明受试者的抗体与供者的抗原相互作用,说明该供者的血液不适合用于输血。
对于排除试验阴性的样本,需要进行确认试验。
确认试验的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受试者血清与供者红细胞的互补性。
在确认试验中,将受试者的红细胞与供者的血清混合,并观察反应。
如果血清中存在与受试者红细胞表面相应血型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就会出现凝集现象。
这表明供者的抗体与受试者的红细胞相互作用,说明该供者的血液同样不适合用于输血。
三、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交叉配血试验是决定血液匹配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在输血前为受试者和供者提供最佳的血液组合。
通过排除试验和确认试验的组合,可以筛选出与受试者血液相通的供者,减少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四、交叉配血试验的应用交叉配血试验广泛应用于输血前的血液配对过程。
在外科手术、紧急救治和输血事件中,交叉配血试验被用作确认受试者和供者之间的血液匹配。
对于新生儿、妇女和运动员等特殊人群,更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安全输血。
此外,交叉配血试验还用于配型捐献器官、造血干细胞、骨髓等移植过程中的血液配对。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实验耗材应严格筛选,确保质量合格,使用后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安全设施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喷淋装置等。
防护措施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实验服等。
0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最新研 究进展
血型鉴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应用
研究新型输血方法和技术,降低输血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
血液保护策略的探讨
探讨自体输血、血液回收等策略在临床的应用,降低异体输血的 需求。
公众教育及意识提升
加强公众对输血安全的认知教育型血
含有B抗原,在红细胞上表达,血清中产生 抗A抗体。
O型血
不含A抗原和B抗原,在红细胞上不表达, 血清中产生抗A和抗B抗体。
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通过检测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来判 断血型。
方法
玻片法、试管法、微柱凝胶法等,其中微柱凝胶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严格的质量控制
实施标准化操作,确保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技术的应用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测序等手段,对血液样本进行深度 分析和比对,提高交叉配血的准确性。
临床应用的拓展
将交叉配血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器官移植、新生儿的输血 等,扩大其应用范围。
输血安全与血液保护的研究热点
输血安全性的提升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汇报人:xx 2023-11-04
目 录
• 血型鉴定 • 交叉配血 •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在输血中的应用 •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最新研究进展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结果
-
-+
+
-
O
+
--
+
-
A
-
++
-
-
B
+
+-
-
-
AB
Rh血型鉴定
一、试剂 1、IgM抗-D试剂血清 2、待检红细胞悬液
二、操作 1、取12×75mm干净小试管1支 2、滴入IgM抗-D试剂血清1~2滴 3、滴入红细胞悬液 4、混匀后3400转/分离心15秒 5、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结果 6、凝集为阳性,不凝集为阴性
抗原抗体反应——在ABO血型系统中,红 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 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 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 抗原→判断血型。
实验原理
血型不相容的两人血液 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
含某种凝 集原的红 细胞
含相应凝
IgG structure
2、 IgM抗体
分子最大的一种Ig,多以五聚体形式存 在。在盐水介质中能直接连接相应的红细胞, 使之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因此又称为 完全抗体。
IgM structure
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基本原理
Reaction of antibodies
(一)盐水介质法
ABO血型鉴定实验原理
+ 集素的血 清
红细胞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试剂
抗A、抗B试剂血清 5%的A型、B型红细胞悬液 受检者血清 5%的受检者红细胞悬液 取血一滴,加
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 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
实验步骤
血型与交叉配血

A2型易误定血型的原因
• A2型及A2B型的抗原性较弱,如B型血清中 含抗A1多,抗A少,致使抗A血清效价低, 不能在体外与A2型,或A2B型RBC发生反应, 易误定血型,因此要求抗A效价比抗B高。
A2型易误定血型的后果
A2型常易 误定为O型
输给O型人
两型受血者的抗A 抗体均可能与输入 的A2型RBC发生
ABO血型鉴定常用方法
• 盐水凝集法
• 凝胶微柱法
1.盐水凝集法
• ABO血型抗体一般IgM,属为完全抗体
• IgM抗体分子链较长,能克服红细胞表面排
斥力,同时分子量较大,它能与相应抗原
特异性结合,在生理盐水中发生肉眼可见
的凝集现象。
• 简便,不需要特殊仪器 • ①玻片法: –操作简单,不需要离心,适于大规模血型普查 –反应时间长,易忽略较弱的凝集而导致定型错 误。不适于反定型和交叉配血。 • ②试管法: –反应时间短 –适用于急诊定型。 –可发现亚型或较弱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判断可 靠,为常规检查方法。
ABO血型又称为“ABH血型”。 A抗原和B抗原的合成是以H物质为前 提的,O型红细胞也有H物质但不能产 生A抗原和B抗原: 在ABO血型物质合成过程中: 基因
控制
酶
控制
合成抗原
首先是H基因控制的L一岩藻糖转移酶的合成 ,它使一个分子的岩藻糖(Fuc)加在血型前体 物质上,形成H物质(H抗原):
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的鉴别
天然抗体 免疫抗体 抗原刺激 无(一般不被察觉)有(妊娠、输血) 分子量 100万 仅16万 免疫球蛋白类型 大多为IgM 主要为IgG 与RBC反应的最适温度 4℃ -25℃ 37℃ 被血型物质中和 能 不能 耐热性 不耐热 耐热(不完全抗体) 通过胎盘 不能 能(不完全抗体) 盐水中与相应RBC 能发生凝集 不发生凝集 对酶处理过的RBC反应 变化不大 能反应 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ABO血型抗原-存在、结构、遗传、表达 1. 存在部位
完全抗原(如ABH抗原)血细胞、上皮细胞 半抗原(血型物质):体液、分泌液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血型物质
血型物质(blood-group substance)分泌性基因Se (FUT2)控制,存在于体液或分泌液中的可溶性 ABH抗原。 分泌型个体:体液、分泌液中含血型物质 非分泌型个体:体液或分泌液中不含血型物质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质量保证-分析前
方法选择:微柱凝胶正定型 标准血清 试剂红细胞:混合红细胞、洗涤、3%-5%浓度 器材:清洁干燥、试剂有效性、水平离心机 标本:新鲜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质量保证-分析中
建立sop文件 标记:清楚 试剂、标本:比例、顺序(血清、抗体、细胞) 反应温度与时间:20~24 ℃,37 离心速度、时间: 结果观察:白色背景、震摇,特异性、凝集溶血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CDE命名法
CDE三个基因位点 三对等位基因 6种抗原( Cc、Dd、 Ee)连锁遗传 8种基因组合 36种遗传型。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C c D d E e
C c D d E e
Blood type
(三) Rh血型抗原
1、抗原及分布 共50种,常见Cc、D、Ee 含C、D、E抗原:Rh(+) 含cde抗原:Rh(-) 抗原强弱:D>E>C>c>e
判断
正向定型
抗A 抗B + + 抗A,B + + + +
反向定型
A细胞 B细胞 O细胞 + + -
结果 O A B AB
+ +
+
+ -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2.微柱凝胶卡法
原理 Ag(RBC) + Ab (IgM)_凝胶__凝集
(亲和效应 分子筛效应)
种类:中性凝胶、特异性凝胶、抗人球蛋白凝胶 结果:肉眼观察或血型分析仪 优点:灵敏、准确、特异、标准化、微机化管理 不足:特殊试剂、配套离心机,成本高。
鉴 定 方 法
(含IgG+C3)
Blood type
1.盐水介质法
原理: Ag(RBC) + Ab (IgM)_盐水__凝集 应用:血型鉴定,IgM抗体筛查鉴定, 盐水介质交叉配血 方法:试管法、玻片法、微孔板法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方法评价
试管法: 离心增加凝集,反应时间短, 可发现亚型或弱抗原抗体反应,用于急诊定型, 常规检查方法。 玻片法:简单,普查,不时宜反定型、弱凝集。 微孔板法:大样本血型鉴定,需特殊设备。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微柱凝胶法血型检测的意图
反应腔
凝胶分离柱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抗体
离 心
离心开始
离心3分钟
游离红细胞能通过凝胶间隙(1)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离 心
离心6分钟
离心结束
游离红细胞能通过凝胶间隙(2)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第五节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主讲 马丽主任技师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授课内容
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一、ABO ABO 血型系统 血型系统 一、
首个描述的红细胞血型系统,20世纪初由 Landsteiner提出,为最具临床意义的一个系统。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原则 盐水法 Coombs 蛋白酶 胶体介质 聚凝胺法 微柱凝胶配血 →所有(IgG、IgM)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 IgM →无输血和妊娠史
→ IgG→有输血和妊娠史
交 叉 配 血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Rh分型卡(人源性)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Rh血型鉴定方法
Coombs、 蛋白酶、 凝聚胺法 盐水介质法(抗D混合血清) 微柱凝胶法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1.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技术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抗人球蛋白实验的原理示意图
Blood type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Rh血型的质量控制 (自学)
分析前:方法、标本、试剂、器材 分析中:对照、介质、温度、浓度、离心 分析后:结果分析、复核、标本留存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临床意义
溶血性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Blood type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人与Rhesus
monkey
相同抗原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二) Rh血型基因、命名及遗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种命名法:Fisher-Race、wiener、 数字命法、现代命名;
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RHD及RHCE; 推荐Fisher-Race (CDE)命名法:简单明了
Blood type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血型物质
性质:能与相应的抗体反应 分布:唾液、血清、尿液、羊水等(除CSF) 意义:
9 9 9
辅助鉴定ABΟ血型(唾液) 预测血型 抗体鉴别(中和天然抗体,检测免疫性抗体)
Blood type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2.抗原结构
基本物质:多聚糖类血型前体Ⅱ型链; (分泌型抗原的基本物质是血型前体Ⅰ型链) 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 基因为H(FUT1)。
阴性反应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抗体
离 心
离心开始
离心3分钟
凝集红细胞不能通过凝胶间隙(1)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离 心
离心6分钟
离心结束
凝集红细胞不能通过凝胶间隙(2)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阳性反应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试验结果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临床: 有D抗原→ Rh (+) 无D抗原→ Rh (-)
分布 : 少数民族地区Rh (-)问题
重点: Rh (-)问题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四) Rh血型抗体
免疫性、IgG为主, 主要抗体:抗D、E、C、c、e 特点:盐水介质中致敏RBC,肉眼观察不 凝集,判断错误,输血反应。
Blood type
1.ABO亚型红细胞上的A抗原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五) ABΟ血型的亚型
亚型:同一血型抗原在结构性能和抗原 表位上差异 特征:红细胞抗原数量少,与试剂血清表现 为弱凝集或不凝集。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二、Rh血型 Rh血型 二、
(一) Rh血型的基本概念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结构特点
基因→ 转移酶→特异性糖基 +前身物质→ ABH物质→ ABΟ血型 H物质为ABΟ血型共有(oh无) H抗原表达:o>A2> A2B > B >A1> A1B
H抗原性很弱,血清中一般无抗H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3. 抗原遗传
基因:ABO,位于9号染色体 表型:血型 AA.AO BB.BO → → → → → AB (共现性遗传 ) OO A 型 B 型 AB型 O型
2.酶处理实验技术
原理:破坏RBC表面唾液酸,降低负电 荷;改变RBC结构,暴露隐蔽抗原位点。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3.聚凝胺介质试验技术 试剂-聚凝胺试剂盒
低离子介质(LIM) 聚凝胺液(polybrene solution) 解聚液(Resuspending solution)中和液
血清IgM(IgG)+RBC —> RBC特异凝集 解聚液中和聚凝胺正电荷,如果是抗体介导 的特异性凝集,加入解聚液后,凝集不消散; 如是聚凝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加入解聚液 后,凝集解散。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4.盐水介质法
单克隆抗D混合血清 (IgG+IgM) + RhD抗原
凝集(肉眼可见)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三、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三、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一) ABO血型鉴定 原理:Ab (IgM)+ Ag(RBC)_介质__凝集
正定型(检查Ag)(forward grouping) 反定型(血清Ab) (reverse grouping)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
抗E
+ - - + + - + + - + + - + + + + -
抗e
+ + + - - + + - + - + + + - + - +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ccdee
临床检验学教研室 Blood 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