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辐照后大鼠脑组织中髓鞘的变化特征
大鼠脑低氧处理后的髓鞘变化

组织均出现神经元胞核 固缩 、 碎裂 ;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对照组相比 , ‘ 低氧组大 鼠的大脑皮质 、 海马 以及侧脑室组织 的髓鞘化轴
2 0正 01
1 2月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u n l fC ptlMe ia iest o r a a i dclUnv ri o a y
De . 2 0 c 01 V0. No/.s . 067 9 .00 0 . 1 ] d i 1 .99ji n 10 - 5 2 1 .6 04 s 7
・
基 础 研 究
・
大 鼠脑 低 氧处 理 后 的髓 鞘变 化
杨丽君 崔 红 姚艳 青 蒋文星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 医院儿科 )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 鼠脑低氧处理后髓鞘的变化情况。方法 3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 2组 : 正常对照组和低氧组 。正常组
不予处理 , 低氧组大 鼠入封闭容器 , 以 8 o + 2 N 的混合气体 , 充 % : 9% : 时间为 9 n 0mi。造模后 2 8d分别取大脑皮质 、 马以及 海
【 B T AC O jcie oivsgt t hneo yl eba f a frhpx .Meh d T redyo entl A S R T】 bet T etae h cag m eni t ri o rt a e yoi v n i e f i nh n s t a to s he-a l noa d a
Y N iu , U og Y O Y nqn , I N nx g A G L— n C I n , A a -ig J G We — n j H A i ( e r et eirs Bi g胁 n Dp t no d tc e n am fP ai , f i Hst , ail ei l n ei ) o il Cpt d a Ui r y pa a M c vs t
脑部照射对大鼠情绪和记忆的影响

《中国癌症杂志》2014年第24卷第11期 CHINA ONCOLOGY 2014 Vol.24 No.11814脑部照射对大鼠情绪和记忆的影响范兴文 贯士阔 吴开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摘要]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脑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会导致一定的神经毒性。
为避免临床混杂因素的干扰,本研究采用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探讨脑部照射对情绪和记忆的影响及其规律。
方法:6~8周SD大鼠,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脑部照射22 Gy制作放射性脑损伤模型。
分别在脑部照射1、10个月后,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评价大鼠的活动度及焦虑情绪;用被动回避实验检测大鼠的情绪记忆;用新位置识别检测大鼠的空间记忆。
结果:脑部照射1个月后,大鼠在旷场中的移动距离和进入中央区域的次数减少,在高架十字迷宫中的总探索次数和探索开放臂的探索比例降低,在被动回避实验中进入暗室的潜伏时间变短,在新位置识别实验中探索新位置的探索比例降低。
脑部照射10个月后,大鼠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中的表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被动回避实验中进入暗室的潜伏时间,及在新位置识别实验中探索新位置的比例较对照组均降低。
结论:脑部照射可导致大鼠活动度降低、恐惧记忆,并可导致空间记忆受损;脑部照射导致的情绪障碍可以恢复,但记忆损伤将长期存在。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情绪;记忆 DOI: 10.3969/j.issn.1007-3969.2014.11.003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4)11-0814-06The effect of brain irradiation on mood and memory for rats FAN Xing-wen, GUAN Shi-kuo, WU Kai-liang (Dep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Correspondence to: WU Kai-liang E-mail: wukailiang@ [Abstract ] Background and purpose: Radiotherapy is one of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s for brain tumor patients, but neurotoxicity was observed frequently. Because of the confounding factors in clinical data, it’s hard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urological changes after brain irradiation. This study used the brain irradiation injury model of rats to test whether brain irradiation change the mood and memory. Methods: Whole brain of SD rats (6-8 weeks old) was exposed to 22 Gy radiation. Open field and elevated plus maz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nxiety of rats, passive avoidanc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mood memory, and novel place recognit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spatial memory at 1 month or 10 months after brain irradiation. Results: At 1 month post irradiation, rats moved with less distance and entrance to the central zone of open field with less time, explored the open and closed arms with less time and the exploration of open arms also decreased, entered the darkroom more rapidly during the test phase of passive avoidance, and lose the interest to explore the novel place during novel place recognition. At 10 months post irradiation, rats exhibited similarly with control group during open field and elevated plus maze test, but still entered the darkroom more rapidly during the test phase of passive avoidance, and lose the interest to explore the novel place during novel place recognition. Conclusion: Brain irradiation could decrease the locomotor activity, increase the anxiety mood, reduce the mood and spatial memory; mood dysfunction induced by brain irradiation could restore, but memory impairments would be long-standing. [Key words ] Brain irradiation injury; Mood; Memory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72431)。
基于能谱CT评价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脑胶质瘤的放射生物效应

基于能谱CT评价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脑胶质瘤的放射生物效应基于能谱CT评价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脑胶质瘤的放射生物效应摘要:胶质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手段仍然有限。
射线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传统的X射线治疗在治疗高度侵袭性胶质瘤时,存在副作用较大的问题。
近年来,12C6+离子束辐照作为一种新型射线治疗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能谱CT评价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脑胶质瘤的放射生物效应。
引言: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恶性转移的特点,其治疗手段相对较少。
传统的放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X射线,但对于侵袭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传统X射线的物理特性,它在穿透组织时无论是否发生电离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剂量。
因此,在治疗胶质瘤时,传统X射线会损伤大量健康组织,并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
为了改善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寻找一种副作用更小的射线治疗方式成为研究的重点。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在其脑组织中注射12C6+离子束进行辐照。
实验组采用了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辐照,对照组则未经辐照。
实验过程中使用能谱CT对大鼠脑组织进行评价,着重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功能损伤及脑胶质瘤生长情况。
结果与讨论:通过能谱CT观察,我们发现辐照后的大鼠脑组织出现了明显的形态学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脑组织出现明显的萎缩现象,同时出现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失活现象。
能谱CT结果还显示,在12C6+离子束的辐照下,脑组织中的肿瘤得到了明显的抑制,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12C6+离子束辐照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放射生物效应主要通过电离效应和激发亚稳态分子(主要是H2O分子)寿命的影响来实现。
12C6+离子束在穿透生物组织时,与组织中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电离,释放出能量,使靶细胞受到辐射损伤,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激发亚稳态分子则具有较长的寿命,能够在生物体内持久地影响细胞的放射生物效应。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波谱与病理对照研究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波谱与病理对照研究沈海林;沈纪芳;秦颂兵;芮春朵;唐健;许昌韶;周菊英;刘国强【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5(24)9【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病理早期动态演变价值。
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30G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G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于照射后1个月均行MRI及1HMRS检查,分析NAA、Cho和Cr等信号强度改变,以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NAA/Cr、Cho/Cr 和NAA/Cho。
各组大鼠在行1HMRS检查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大脑后分两侧大脑半球,一侧大脑半球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查,另一侧行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所有被检查大鼠的大脑MRI均未见异常表现;各照射组大鼠大脑的NAA/Cr、Cho/Cr 和NAA/Cr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用1HMRS来监测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内的NAA、Cho和Cr的浓度变化,在形态学发生改变之前就可检测出脑组织的代谢异常,并能反映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脑组织内超微结构改变,且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病情发展作出准确的估测。
【总页数】6页(P818-823)【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成像;质子磁共振波谱;病理学;氮乙酰门冬氨酸;胆碱;肌酸;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成年SD大鼠;病理对照研究【作者】沈海林;沈纪芳;秦颂兵;芮春朵;唐健;许昌韶;周菊英;刘国强【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8.81;R322.64【相关文献】1.SHG-44胶质瘤动物模型建立及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 DC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J], 沈海林;王晓慧;陈建新;沈纪芳;秦颂兵;周菊英2.大鼠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波谱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J], 段崇锋;张丕宁;赵继平;刘学军;隋庆兰3.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海马区磁共振波谱研究 [J], 丁维军;杨海华;王旭峰;胡炜;雷皓;李春霞;方芳;方周溪4.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磁共振波谱与相关蛋白表达的对照研究 [J], 秦颂兵;王利利;涂彧;周菊英;徐晓婷;沈海林5.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脑胶质瘤放疗后的放射性脑损伤 [J], 张矛;金海国;孙树全;卜明伟;苏清秀;刘贵刚;孙宝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大脑海马结构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老年性改变的体视学研究.doc

大鼠大脑海马结构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老年性改变的体视学研究张蕾1,2卢伟1,2闵琦埕1,2龚霞1,2卢芳1,2唐勇1,2*(重庆医科大学:1.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2.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研究室,重庆 400016)[摘要]目的进一步认识大鼠大脑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老年性改变。
方法运用新的体视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分别对5只青年组(6月龄)、5只中老年组(18月龄)和6只老年组(27月龄)雌性Long-Evans大鼠大脑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有髓神经纤维轴突直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内﹑外周长和平均厚度进行定量研究。
结果青年组、中老年组和老年组大鼠的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平均内﹑外周长,髓鞘内外周长差和内外周长比,髓鞘平均厚度,有髓神经纤维轴突直径,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及其轴突直径差和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及其轴突直径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老年组的有髓神经纤维平均直径较中老年组显著增加了10.8 %,而与青年组比较则无显著性改变。
根据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把有髓神经纤维分成不同组,再对每组直径有髓神经纤维各参数进行三组动物之间的比较,三组大鼠海马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厚度、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及其轴突直径差、髓鞘内周长、髓鞘外周长、髓鞘内外周长比、髓鞘内外周长差等指标都存在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老年大脑海马结构内有髓神经纤维存在细小直径纤维脱髓鞘改变的同时,还同时存在中等直径的有髓神经纤维继续髓鞘化。
[关键词]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海马;大鼠;老年改变;体视学[中图分类号] R329.2+4 [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155);2008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6310007);2008年重庆医科大学重点项目(XB2D20080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CSTC,2009BA5035)[作者简介] 张蕾,女,广西省柳州市人,重庆医科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董梅;刘瑞春;郭力;李春岩【期刊名称】《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03(19)6【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病理变化 ,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利用光镜、电镜观察EAE大鼠模型组织学改变 ,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
结果光镜下可见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 ,呈袖套状改变 ,血管周围明显脱髓鞘 ,神经元变性 ;电镜下可见髓鞘松散、断裂或融合 ,轴索细胞器消失 ,神经元内质网扩张脱颗粒 ,脊髓病变广泛 ,程度重于脑部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随病情加重荧光渗漏的范围和程度也加重。
结论EAE的病理改变除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白质脱髓鞘 ,也可能有轴索的早期脱失和神经元变性。
【总页数】4页(P436-438)【关键词】大鼠;实验;变态反应;脑脊髓炎;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作者】董梅;刘瑞春;郭力;李春岩【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3;R593.1【相关文献】1.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 [J], 范玉颖;赵桂锋;张俊梅;王华;赵晓春2.白芍总苷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IL-17含量影响的研究 [J], 陈俊先;李作孝3.甲基强的松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 蛋白表达的影响 [J], 蓝瑞芳;朱立华;赵伟佳4.甲基泼尼松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 Nogo-A 及其受体 NgR 蛋白表达的影响 [J], 蓝瑞芳;朱立华;赵伟佳5.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HO-1 mRNA表达 [J], 朱一飞;郭力;曹文珍;赵晓云;檀国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0Co—γ射线全脑常规照射后大鼠、血脑屏障的电镜观察

东tsiMS版 2,; 33 J htv e学i 0S2 )J 大 dij 0e7 :. SeU费 医E 8p(‘ 4 oan d 南 学 ( c u 学 ) 、 8 54 …。 4
6C — 射 线 全 脑 常 规 照 射 后 大 鼠 、 o o
资仪 器 厂 ,H 一0型 ) 皮 距 7 m,照射 野 大小 约 F C5 源 5c
2c 2c 上 界位 于 双 眼 后 眦 连 线 , 界 位 于 双 耳 m X m, 下
后 连 线 ,左 右 露 空 , 照 , y・次 ~, 日一 野 , 垂 2G 每 每
周 5 次 。 每 次 治 疗 前 用 0 4 的 戊 巴 比 妥 钠 .%
示 踪 电镜化 学 技 术 观察 大 鼠 B B超 微 结 构 的 变 化 , B 具 体 如下 。
2 实验 结 果 .
电镜 超 微 结 构 表 明 , 照 组 高 电 子 密 度 的镧 颗 对 粒 仅 分 布在 毛 细 血 管 管 腔 内 , 着 在 毛 细 血 管 内壁 附 的表 面 , 细血 管 内 皮 细胞 间 紧 密 连 接 、 底 膜 及 毛 毛 基 细 血 管外 的组 织 间 隙均 未 见 镧 颗 粒 沉 积 , 细 血 管 毛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潜在治疗价值 的药物不能发挥 药 理 作用 ¨ J 。研究 发 现 放 射 线 在 治 疗 脑 瘤 的 同 时
亦具 有 破坏 B B 的作 用 , 此 利 用 放 射 线 开放 B B B 因 B
后进 行 化疗 对 改 善 脑肿 瘤 预 后 可 能有 帮 助 。 国 内外
血脑 屏 障 的 电镜观 察
曹远 东 , 章龙珍 陈勇 , , 董红燕 于红 丽 , 明 , 庄
(. 1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 江苏 南京 2 00 109;2 徐州 医学 院, . 江苏 徐州 2 10 ) 20 2 [ 摘要]目的 : 观 c 一 o 射线全脑 常规 照射后 大鼠血脑屏 障( B ) B B 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 0只 s 2 键词]放射治疗 ; 血脑屏障 ; 超微 结构 ;大鼠
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扫描电镜观察

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扫描电镜观察
于晓军;彭雪梅;肖飞
【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直接致死及伤后15分钟至伤后5天处死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发现大鼠脑震荡性损伤后病变主要为;全脑弥漫性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扭曲,波浪状变形和断裂;髓鞘脱落或套袖样剥离;轴索肿胀;轴索断端收缩球形成;神经纤维表面颗粒状隆起;神经细胞球形肿胀;神经细胞膜穿孔状破裂,神经细胞膜表面突触脱失或减少;脑实质血管壁破裂穿孔。
【总页数】2页(P3-4)
【作者】于晓军;彭雪梅;肖飞
【作者单位】吉林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9.1
【相关文献】
1.实验大鼠轻中型闭合性脑损伤昏迷指标与分级标准 [J], 于建云;李俊祥;郭泽云;赵小林;赵旭东
2.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及GAP-43、ET-1 mRNA表达的变化[J], 臧卫东;张雁儒;李鸣;谢继辉;郭彰生;张华;高晓群
3.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结构及NO、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J], 张雁儒;臧卫东;李鸣;张华;谢继辉;李寄云;高晓群
4.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5-LOX、c-fos蛋白、NSE的表达及表达时相的研究 [J], 王升博;胡雪峰;金茂强
5.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COX-2、BDNF、PDGF-B表达变化的研究 [J], 陈含笑;金茂强;吴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脑辐照后大鼠脑组织中髓鞘的变化特征1石志革,包仕尧,田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215004)E-mail:dryetian@摘要:研究电离辐射后大脑组织脱髓鞘病变的发病过程。
SD大鼠受2、10或30Gy全脑照射后的1周以及1、3和6个月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用Luxol fast blue染色法和电镜观察并分析髓鞘的病理学改变。
结果表明2 、10与30 Gy照射后1周与1个月的各组大鼠,其端脑组织中MBP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但10与30 Gy照射后3个月与6个月中MBP则有明显降低。
髓鞘染色显示30 Gy照射后6月大鼠在胼胝体区有较典型的脱髓鞘病变存在。
10~30 Gy照射后1~6个月各组在超微结构上也有不同程度的髓鞘异常。
病理学变化的严重程度与剂量、观察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10~30 Gy照射后3~6个月的大鼠脑组织中从分子、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等方面可出现等一系列的髓鞘异常改变。
关键词:电离辐射,大脑,脱髓鞘,髓鞘碱性蛋白,大鼠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晚期放射性脑损伤以脱髓鞘和白质坏死为病理特征,少突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是损伤发生的靶细胞[1-3]。
近年来,关于电离辐射对少突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早期的改变方面,而对于这些分子、细胞变化与在病理组织学上发生脱髓鞘病变的相关性则不多[1,2.4,5]。
为此,笔者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含量测量、髓鞘特异性染色以及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就全脑照射后6个月之内大鼠脑组织中髓鞘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的分组与全脑照射: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 ± 15 g,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全脑单次0、2、10和30 Gy照射、观察时间点为照射后1周、1月、3月和6个月的16个组别;其中0 Gy为对照组,受照射时被铅屏蔽,其它处理与照射组一致。
全脑照射用Philips SL-18型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能量为4 MeV的电子线,剂量率是210~220 cGy/min,详细的投照与剂量确认方法见田野等的前文报告[6]。
1.2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MBP含量的测定:每组别中5只大鼠在规定时间点3.6%水合氯醛作腹腔麻醉后,用约250 ml肝素化生理盐水经升主动脉全身灌注,断头完整取脑。
随机切取其右或左侧约500 mg端脑组织,置于3倍体积缓冲液(0.5% Triton X-100 PBS,PH = 7.4)中,冰浴中充分匀浆,4℃低温离心15 min(10000 r/min),取0.1 ml上清液。
用ELISA试剂盒(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重组DNA 研究室出品)测定MBP的含量,结果以µg/ml为单位,具体步骤依据产品说明书进行。
1.3 髓鞘Luxol fast blue染色与分析:对上述每组3只大鼠另一侧大脑参照定位图谱冠状位切取3 mm厚的端脑组织块,放入4 %多聚甲醛液中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后自头向尾方向进行连续切片(片厚为5 µm)。
取3片用Luxol fast blue法作髓鞘的特异性染色,主要试剂Luxol fast blue和Cresyl violet购于美国Sigma公司,具体步骤见[2,4]。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胼胝体区已染色髓鞘组织进行病理学定性检查,了解脱髓鞘病变程度。
另取切片行1本课题得到江苏省卫生厅重大科研课题资助项目(K200406)和苏州大学医学发展基金资助项目(EE123504)的资助。
HE染色,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
1.4 电子显微镜髓鞘超微结构的观察:各组别中再取各2只大鼠在生理盐水全身灌注后,继以2%戊二醛PBS固定液250ml灌注,断头取脑,选取1 mm3体积的端脑组织先后在2%戊二醛和1%锇酸PBS液中各固定2小时,梯度酒精脱水,618包埋液与环氧丙烷浸透与包埋,LKBⅤ型超薄切片机制片,枸橼酸铅电子染色后,用透射电镜(Philip CM-120型) 来定性观察少突胶质细胞及其轴突髓鞘超微结构的变化。
1.5 实验结果的处理:各组MBP含量以x ± 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先对4个时间观察点0 Gy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再将2、10和30 Gy照射后1周、1月、3月和6个月的各组与其相应的对照组作比较;不同剂量与不同观察时间组的组间比较用双尾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照射后一般状态的观察:本实验一共使用了95只大鼠,其中7只在麻醉后未醒,8只在被观察的1~4个月时不明原因死亡,其中0 Gy对照组死3只,所有死亡大鼠均被剔除。
各组大鼠在实验观察期间的体重增长、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别;30Gy组大鼠照射后约1个月出现照射野脱毛、皮肤充血与肿胀,在2~3个月时逐步恢复。
2.2 脑组织中MBP的含量:不同剂量全脑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MBP含量ELISA检测的结果见表1所示。
MBP含量在不同时间点的4个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约为78~82 µg/ml;2 Gy照射后1周至6个月间4个实验组与其对应的对照组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相比较,也无明显变动。
剂量升高到10和30 Gy时,照射后1周和1月时MBP的含量正常,但在照射后3个月与6个月时,大鼠端脑组织中MBP降低至50~63 µg/ml 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2 Gy照射组(P < 0.01),其中30 Gy组又低于10 Gy组(P < 0.05),说明剂量越高MBP下降越明显。
同时还发现:10和30 Gy照射后3至6个月组MBP含量明显低于同剂量照射后1周与1月的2个组(P < 0.01),但3个月与6个月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MBP降低有一定的时限性。
x±s, n = 5)Table 1 The MBP content of irradiated rat telencephalon tissue (µg/ml,IrradiationAfter 1 week After 1month After 3month After 6monthDose0 Gy 78.0 ± 0.5 79.8 ± 0.6 82.1 ± 0.5 78.9 ± 0.52 Gy 84.1 ± 0.3 81.2 ± 0.4 85.7 ± 0.6 76.8 ± 0.410 Gy 83.2 ± 0.6 78.8 ± 0.3 62.8 ± 0.3 * $55.6 ± 0.5 * $30 Gy 79.9 ± 0.8 83.7 ± 0.6 55.3 ± 0.6 * # $50.3 ± 0.3 * # $* Compare group 0 Gy with 2 Gy at the same time-point,P < 0.01;Compare with group 10 Gy at the same time-point, P < 0.05;$ Compare 1week with 1 month after the same irradiation dose,P < 0.01。
2.3 髓鞘的组织病理学分析:对照组、2 Gy、10 Gy及30 Gy照射后1周、1月与3个月的15个组别,大鼠大脑组织在Luxol fast blue染色后,胼胝体区的髓鞘纤维与纤维间串珠样排列的少突胶质细胞在形态、结构完整性与染色致密程度等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不同,30 Gy 照射后1周大鼠的切片见图1所示。
但在30 Gy照射后6月组的大鼠,胼胝体区出现了较典型的脱髓鞘病变(见图2),主要表现为:髓鞘纤维有较大面积的染色变浅、间距稀疏、不均匀与大量空泡的存在,少突胶质细胞数目减少、排列不齐、结构不完整。
Fig.1 Compact myelin sheath and string-of-beads oligodendrocyte in corpus callosum of the rat with 30 Gy at 1 week time-point using Luxol fast blue staining. (200 magnification)Fig.2 Raritas and vacuolar degeneration myelin sheath and string-of-beads oligodendrocyte in corpus callosum of the rat with 30 Gy at 6 months time-point using Luxol fast blue staining. (200 magnification)2.4 病理学常规检查的结果:对大脑海马、胼胝体与临近皮层下区进行观察,发现除了对照与2 Gy照射各组无明显异常外,10 Gy照射后1至6个月与30 Gy照射后各组中有较典型的放射性损伤变化。
30 Gy照射后1至6个月的3组中,有程度不一的白质坏死性病灶存在,胶质细胞有数量增加、体积增大、聚集分布形成小结;血管管腔扩张、周隙扩大、内皮细胞肥大,间质组织水肿、组织疏松,淋巴细胞围管性浸润较为常见;海马区神经元变性也较明显,表现为部分神经元细胞固缩、核浓缩、核仁模糊。
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观测时间的延长,各组织成份的损伤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2.5 电镜下髓鞘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似,透射电镜下髓鞘的超微结构在对照与2 Gy照射各组无明显变化,6个月对照组的髓鞘结构见图3所示,髓鞘螺旋包绕轴索,其板层排列致密、均匀且连续。
但10和30 Gy照射后1至6月的各组中可见:髓鞘的扭曲变形、板层松解、染色变浅,有髓纤维变形、分层与断裂、减少,少突胶质细胞数目减少、胞质内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嵴消失。
脱髓鞘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和观测时间的长短有相关性,图4为30 Gy照射后6个月大鼠的电镜图像。
Fig.3 Control group: Compact and continuous myelin sheath layers of the rat cranial nerves with 30 Gy at 6months with electron microscope.Fig.4 Loose myelin sheath layers and demyelination of the rat cranial nerves with 30 Gy at 6 months withelectron microscope.3. 讨论放射治疗是大脑与头颈部肿瘤主要的、有时是唯一有效的手段,但长期存活患者可因治疗后遗症而使生活质量降低,其中以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病情最为严重,且无有效的早期诊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