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静载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简支梁桥静载试验报告

简支梁桥静载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检验类别:目录1 工程概况 (5)1.1 桥梁简介 (5)1.2 试验检测目的 (7)1.3 试验检测依据 (7)1.4 主要工作内容 (8)1.5 构件编号方法说明 (8)2 桥梁检测 (9)2.1 桥面系检测结果 (9)2.2 上部结构检测结果 (9)2.3 下部结构检测结果 (19)2.4 支座检测结果 (21)2.5 特殊检测结果 (21)2.5.1 混凝土强度及碳化深度检测 (21)2.5.2 钢筋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23)2.6 检测结果小结 (28)3 静载试验方案设置 (28)3.1 工况设置 (28)3.2 测点布置 (29)3.2.1 应变测点布置 (29)3.2.2 裂缝测点布置 (30)3.2.3 挠度测点 (31)3.3 加载车布置 (33)3.3.1 跨中正弯矩试验 (33)3.3.2 跨中横向分布试验 (36)3.4 试验控制要点 (36)4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37)4.1 横向分布试验 (37)4.2 第3跨最大正弯矩试验 (39)4.2.1 试验情况分析 (39)4.2.2 变形测试结果分析 (41)4.2.3 应变测试结果分析 (43)4.3 第2跨最大正弯矩试验 (46)4.3.1 试验情况分析 (46)4.3.2 变形测试结果分析 (47)4.3.3 应变测试结果分析 (48)4.4 静载试验结果评定 (49)4.4.1 校验系数 (49)4.4.2 残余变形(应变) (51)4.4.3 裂缝 (52)4.5 静载试验结果小结 (52)5 桥梁检算 (53)5.1 材料特性 (53)5.2 内力计算 (53)5.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53)5.3.1 承载能力计算 (53)5.3.2 旧桥承载能力折减 (54)5.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结果 (55)5.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验算 (56)5.5 检算结果小结 (56)6 结论及建议 (57)6.1 结果总结 (57)6.1.1 桥梁检测 (57)6.1.2 静载试验 (57)6.1.3 桥梁检算 (57)6.2 结论及建议 (58)附 1 裂缝及破损统计表 (59)附 2 桥梁资料卡...................................... 错.. 误!未定义书签。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报告班级 土木0701 姓名 马小俊 学号1001070122一、试验目的1、通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破坏试验,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静载试验的全过程。

2、进一步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 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M -f 图。

2、 量测试件在纯弯曲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及受拉钢筋的应变,绘制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图。

3、 观察试件在纯弯曲段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记下开裂荷载t cr P (tcr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4、 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下破坏荷载t u P (t u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三、试验设备及仪表1、 加载设备一套。

2、 百分表及磁性表座若干。

3、 压力传感器及电子秤一套。

4、 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套。

5、 电阻应变片及导线若干。

6、 手持式应变仪一套。

四、试件和试验方法1、 试件: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尺寸和配筋情况根据测量数值确定。

2、 试验方法:1) 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载,或在试验机上加载。

2) 用百分表量测挠度,用应变仪量测应变。

3、 试验步骤:1) 安装试件,架设仪器仪表并连线调试。

2) 加载千读百分表和应变仪,用放大镜检查有无初始裂缝并记录。

3) 在估计的开裂荷载前分三级加载,每级荷载下认真读取应变仪读数,以确定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

在加第三级荷载时应仔细观察梁受拉区有无裂缝出现,并随时记下开裂荷载tcr P 。

每次加载后五分钟读百分表,以确定梁跨中级支座的位移值。

4) 开裂荷载至标准荷载分两级加载,加至标准荷载后十五分钟读百分表和应变仪,并用读数放大镜测读最大裂缝宽度。

5) 标准荷载至计算破坏荷载u P (u M )之间分三级加载,加第三级荷载时拆除百分表,至完全破坏时,记下破坏荷载值t u P (tu M )。

五、注意事项1、 试验前应明确本次试验的目的、要求,熟悉试验步骤及有关事项,对不清楚的地方应先进行研究、讨论或向指导老师请教,严禁盲目操作。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实验试验设计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实验试验设计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实验试验设计背景:略一、 实验目的1.使同学们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破坏过程有一个实际的认识;2.学习编制结构实验的计划与组织实施;3.熟悉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结构性能进行评定。

二、试验梁资料介绍梁全长L=1.7m ,计算跨度L 0=1.6m ,使用状态设计荷载值Q s =10kN/m,承载力设计荷载值Q u =15kN/m 。

梁截面型式:矩形,梁宽×梁高=100mm ×180mm ,受拉主筋保护层厚度c=20mm ,配筋见图1。

拟定计划(一)拟定加载方案该试验为短期破坏性试验,在室内进行,采用二集中力四分点等效荷载,试件反位安装,见图2。

1.计算等效荷载梁跨中截面为控制截面(1)计算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F s在设计均布荷载Qs 作用下跨中弯矩A-A 截面B-B 截面 154mm26mm图1M s=Q s L02/8=10×1.62/8=3.2(kN﹒m)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F s作用下跨中弯矩M Fs=F s L0/8由于M Fs= M s故有F s L0/8= Q s L02/8F s= Q s L0 =10×1.6=16(kN)(2)计算承载力试验荷载值F uF u= Q u L0 =15×1.6=24(kN)(3)估算开裂荷载值F cr估算M cr查规范得:钢筋弹性模量E s=2.1×105 MPa,混凝土弹性模量E c=2.55×104 MPa 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f t=1.1 MPa。

弹性模量比n= E s / E c =8.235 A s=226.19mm2M cr =0.292[1+5nA s/bh]bh2f t=0.292×[1+5×8.235×226.19/(100×180)]×100×1802×1.1=1579150(N﹒mm)F cr=8 M cr / L0 =8.0(kN)(4)计算自重等效荷载F gk结构所承受的荷载通常包含自重和外力,而梁安装就位后自重已产生,故计算所得的试验荷载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外加荷载+自重(及加载设备重力),考虑试验加载值大小时应扣除自重影响。

静载检测报告

静载检测报告

静载检测报告报告编号:XXXXX
检测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检测地点:XXX工地
被测物品:XXX建筑物
检测方法:静载试验
检测标准:GB 5009X-XXXX
检测单位:XXX检测中心
检测评价:合格
简介:
本次静载检测报告是根据国家标准GB 5009X-XXXX对XXX 建筑物进行的非破坏性检测。

检测过程中,我们使用静载试验的方法对被测物品进行了测试。

检测结果显示,该建筑物的静载承载力符合相关标准,因此我们对该建筑物进行了合格评价。

检测过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载检测之前,我们对被测物品进行了检视,保证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对检测设备进行了检验,确保其可靠性。

2. 检测方案:我们按照GB 5009X-XXXX的标准,选取了合适的试验方案,以评估被测物品的静载承载能力。

3. 检测数据: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加载情况下的位移、应变和载荷数据。

4. 检测结果:通过纵向和横向的静载试验,我们评估了被测物品的静载承载力,并得出结论:该建筑物的静载承载能力符合标准,达到合格要求。

结论:
根据GB 5009X-XXXX的标准,我们对XXX建筑物进行了非破坏性的静载检测,得出了结论:该建筑物的静载承载能力符合相关标准,经评估达到合格要求。

附注:
本报告只针对被检测物品作出判断,不能使用于其他物品或现场。

任何未经许可的复制和传播都是违法的。

对本报告如有任何疑问,请与检测单位联系。

检测单位签字: XXX检测中心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预制混凝土梁(板)静载试验要求

预制混凝土梁(板)静载试验要求

《预制混凝土梁(板)静载试验要求》一、试验目的1、对成批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承载能力进行检验。

2、验证预制混凝土梁(板)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刚度和应力变化情况是否与原设计相吻合。

二、试验荷载正常使用换算荷载定义为: 换算到预制混凝土梁(板)的跨中截面所承担的正常使用状态的恒载+活荷载(不含冲击系数和张拉后预应力损失)产生的设计荷载弯矩;正常使用换算荷载换算方式参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1.8 计算;换算消压弯矩定义为: 消除施工阶段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跨中截面下缘压应力的荷载弯矩;根据不同的上部结构形式,换算到试验预制混凝土梁(板)所承担的试验荷载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其试验加载弯矩为正常使用换算荷载与换算消压弯矩的较小值;2、普通钢筋预制混凝土简支梁(板),其试验加载弯矩为预制截面正常使用换算荷载;3、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其试验加载弯矩为预制阶段的换算消压弯矩。

三、其他要求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荷载试验以控制预制混凝土梁(板)下缘不出现拉应力, 梁体受拉区不出现裂缝为原则;2、钢筋混凝土结构严格控制梁体可能出现的裂缝宽度不得大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控制值;3、试验加载的方式可以根据加载弯矩和加载位置换算成加载集中力或加载均布力;4、集中力加载试验荷载由设计单位根据预制梁(板)的具体情况确定试验弯矩并在试验表格(附后)中给出。

加载可采用两点或多点的形式进行,由检测单位根据加载方式计算出相应的理论挠度,作为试验评定参考。

四、评定标准1、梁体抗裂性合格评定每级加载后仔细检查梁体下缘和梁底有无新裂缝出现或(和)初始裂缝的延伸。

全预应力及A类预应力梁如出现受力裂缝,则评定该梁抗裂不合格;B类预应力梁如出现受力裂缝,且对于采用钢丝、钢绞线裂缝宽度大于0.1mm或对于精轧螺纹钢裂缝宽度大于0.15mm,则评定该梁抗裂不合格。

钢筋混凝土梁静载试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梁静载试验报告

2)加载方法
1 预加载:将混凝土梁的自重和梁上跨中位置处垫板、千斤顶等设备重作为

预加载值。
2 正常使用荷载试验与破坏试验加载

荷载分级原则:在正常使用荷载以内,每级取其荷载值的 20%,一般分五级
加至正常使用荷载;超过正常使用荷载后,每级取其荷载值的 10%,当荷载加至
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的 90%以后,每级取正常使用荷载的 5%,直至破坏。
=
1 × 1 × 0.56 × 10−6 × 2 + 0.6p
, b0
40.942
= 79.2mm ≤ 0.5h = 125mm
配箍率:
4

56.6
=
= 0.36%>0.18%
200 × 79.2
箍筋间距和配箍率满足要求。
现取支座中心向跨径长度方向 400mm 范围内,间距 = 100mm,其余部
则:
1

·
0.46 × 48
=
=
= 0.57
,0 + · 28.23 + 0.0322 × 48
查表,比较后得最大水灰比取该计算值 0.57。
3) 确定单位用水量0
查表, = 30~50mm
查表,取0 = 180kg
4)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0
0
0 =
长度
(mm)
数量
(根)
总长
(mm)
总重
(kg)
HRB335
16
1460
3
4380
6.92
HRB335
12
1460
2
2920
2.59
HPB235
6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 掌握梁的受力性能, 了解梁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 以及掌握梁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其受力性能主要由梁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和荷载大小等因素决定。

在实验中, 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梁的受力状态在荷载作用下, 梁会发生弯曲变形, 产生弯矩和剪力。

弯矩和剪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决定了梁的受力状态。

2.梁的破坏形态当荷载达到一定大小时, 梁会发生破坏。

破坏形态主要有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挤压破坏等。

3.梁的设计方法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破坏形态, 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来确定梁的尺寸和钢筋配筋。

三、实验装置和材料本次实验采用的是静载试验法, 实验装置包括试验机、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试验材料为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钢筋型号为HRB400。

四、实验步骤1.制作试件根据设计要求, 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件。

2.安装试件将试件安装在试验机上, 并调整试验机的荷载和位移控制系统。

3.施加荷载逐渐施加荷载, 记录荷载和位移数据, 并观察试件的变形情况。

4.记录数据在试验过程中, 需要记录荷载、位移、应变等数据, 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

5.分析结果根据试验数据, 分析梁的受力状态、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 并进行设计计算。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的试件尺寸为200mm×300mm×2000mm, 荷载施加方式为集中荷载。

试验结果如下:1.荷载-位移曲线试验中记录了荷载-位移曲线, 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荷载逐渐增加的过程中, 试件的位移也逐渐增加, 直到试件发生破坏。

2.破坏形态试件的破坏形态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试件发生了弯曲破坏, 破坏位置在距离支座较远的位置。

3.破坏机理试件的破坏机理主要是由于弯矩作用下, 混凝土受到拉应力和钢筋受到压应力, 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钢筋的屈服和断裂。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实验试验设计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实验试验设计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实验试验设计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静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和破坏机理,获得梁的荷载-变形曲线及破坏模式,为梁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2.实验材料(1)水泥:按照GB/T175-2024标准的一般硅酸盐水泥。

(4)钢筋:按照GB/T1499-2024标准的HRB335级钢筋。

(5)混凝土添加剂:按照GB/T8077-2024标准的外加剂。

3.实验设备(1)变形测量仪器:使用电子测力仪、应变计和位移计进行梁的变形测量。

(2)荷载施加装置:使用压力机或液压机作为荷载施加装置。

(3)破坏记录装置:使用摄像机或慢速摄影仪进行梁的破坏记录。

(4)实验台架:采用钢制台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4.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水泥、骨料、水和混凝土添加剂的配合;按照设计要求切割钢筋。

(2)模具制备: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具,并进行养护,保证模具的平整和刚度。

(3)混凝土浇筑:将配合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采用振动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4)养护:混凝土浇筑后,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保持合适的湿度和温度,确保混凝土的充分硬化。

(5)拆模:混凝土硬化后,拆除模具,并进行进一步的养护,以保证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6)实验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变形测量仪器和破坏记录装置,并进行校正和调试。

(7)静载试验:在实验台架上安装梁,并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静载荷。

在施加荷载的过程中,记录梁的变形数据和破坏过程。

(8)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获取的荷载-变形曲线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梁的强度特性和破坏模式。

5.实验注意事项(1)混凝土的配合和浇筑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2)模具的制备要保证平整和刚度,以避免对梁的变形和破坏结果的影响。

(3)变形测量仪器和记录装置的安装和校正要准确可靠,以保证获取准确的数据。

(4)施加荷载时要遵循设计要求,控制荷载的大小和施加速度,以避免梁的过度变形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设计计算书
一、
构件截面设计
1、确定梁的跨度
根据试验目的以及要求,本次试验拟采用两端简支的矩形截面形式钢筋混凝
土梁,综合考虑实验室试验设备和材料等因素,设计钢筋混凝土梁(如下图 1
所示)的跨度为 1500mm,计算跨径0 为 1300mm,试验时荷载采用在跨中位置
施加 1 个集中荷载的方式,荷载大小 P=80KN。
图1
2、确定梁截面尺寸
1)由梁的高跨比 0 确定梁的高度
对独立梁,依据相关规范和要求有:

1

0 12
计算可得 ≥ 125mm,现取梁高 = 250mm,满足规范要求。
2)由梁的高宽比 确定梁的宽度b
梁的高宽比 可选 2~2.5,考虑试验材料及 模板试验条 件,选用 梁宽
= 200mm,则横截面形式和尺寸如下图 2 所示。
2 + 0.6p
,
= 1 × 1 × 1 × 0.45 × 10−3 × 200 × 220
×
解得:ρ
sv
2 + 0.6 × 1.37
20 × × 195
= 0.0012 = 0.12%
按照规范要求,取最小配箍率为 0.18%
= 2 × 28.3 = 56.6²
0 =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85 × 666 = 56.61
0 = 0.085 × 1238 = 105.23
0 = 0.085 × 180 = 15.3
3、配筋计算
试验提供钢筋级别 HRB335,箍筋级别可选用 HPB235,设计荷载为跨中集中
荷载 P=80KN 作用,考虑本试验实际加载情况,
则计算配合比:
0 : 0 : 0 : 0 = 316: 666: 1238: 180
2、 材料用量
根据所设计梁截面和跨度,混凝土梁及立方体试件总体积:
V = 1500 × 200 × 250 + 100 × 100 × 100 × 3 = 0.085 3
由计算配合比可得材料用量分别为:
0 = 0.085 × 316 = 26.86
不超筋,则

= 0 −
= 30.4KN ·m > = 26.39KN ·m
2
满足承载力要求。
2)斜截面验算
剪力图如图 6:
图6
支座处剪力V = 40.94kN,本试验中梁不设弯起钢筋,则剪力全部由混凝土
和箍筋承担。
1 截面尺寸:

0.51 × 10−3 fcu ,k bh0 = 0.51 × 10−3 × 20 × 200 × 20 = 100.4KN ≥ r0 ·Vd
=
1 × 1 × 0.56 × 10−6 × 2 + 0.6p
, b0
= 316

查表得最小水泥用量为 260kg,故取为计算值。
5) 确定砂率
查表,取 = 38%
6) 计算单位砂、石用量
由绝对体积法列式:
0
0
0
+
= 100 −
− 0 − 10 ·
0 0
0
0
=
0 + 0
代入数据,解得:
0 = 666kg
0 = 1238kg
图2
二、
材料参数
1、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本次试验梁制作采用 42.5 号水泥、13mm 细石、中砂,拟设计混凝土等级
为20 混凝土。
1) 试配强度
,0 = , + · = 20 + 1.645 × 5 = 28.23MPa
2) 水灰比
= ·42.5 = 48MPa
则:
1

·
0.46 × 48
=
=
= 0.57
,0 + · 28.23 + 0.0322 × 48
查表,比较后得最大水灰比取该计算值 0.57。
3) 确定单位用水量0
查表, = 30~50mm
查表,取0 = 180kg
4)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0
0
0 =
需要考虑梁的自重及加载设备重。
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其均布力大小:
= 25 × 200 × 250 × 10−6 = 1.25KN/m
则梁的荷载图示如图 3:
2
简化为两端简支梁,内力图如图 4:
图4
取一类环境,安全等级二级,0 = 1.0
假设a ′ = 35mm,a = 30mm,则
0 = − a = 250 − 30 = 220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 箍筋:

0.5 × 10−3 0 = 0.5 × 10−3 × 1.06 × 200 × 20 = 23.32KN
< 0 · = 40.94kN
故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箍筋材料选用直径为 6mm 的 HPB235 双肢箍。
0 · = = 1 2 3 0.45 × 10−3 b0
=
=
= 520.6mm²

280
查表,受拉区钢筋选用 3Φ 16,则 = 603mm²
架立筋选用 2Φ 12
③ 配筋验算
保护层厚度 C 满足要求。计算配筋率:

603
ρ =
=
= 0.0137 = 1.37%
0 200 × 220

1.06
45
= 45
= 0.17%
ρ min =
M = 0 · = 31.2KN ·m
1) 验算是否需要设计为双筋截面
= 0 2 1 − 0.5 = 9.2 × 200 × 2202 × 0.56 × 1 − 0.5 × 0.56
= 35.91 > 26.39 ·
故不需要采用双筋截面。
2) 设计单筋
取 = = 0.56,设a = 30mm

280
0.2%
配筋率满足要求。
梁截面配筋示意图如图 5:
图5
3
最终设计计算书
一、
验算
经验算,配筋率、保护层厚度等满足要求,还需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验算。
1)正截面验算
280 × 603
=
=
= 95.87mm ≤ 0 = 0.56 × 220 = 123.2

9.2 × 200
① 求受压区高度


0 · ≤ = (0 − )26.3 × 106 = 9.2 × 200 × × (220 − )
2
2
(超过梁高,舍去) ,取为79.23
解得 = 361.64
79.23
② 求受拉区钢筋截面积
9.2 × 200 × 7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