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人工造林作业设计编制样本

合集下载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已经启动第六期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范围囊括了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5个县(旗、区),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5%,在国内外享有“绿色长城”之美誉。

[14]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强调: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2018年11月30日,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1-2]2020年8月18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五期即将完成。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 [3] 截止2020年底,三北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达3174.29万公顷。

背景情况“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

从1979年到2050年,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 [5] ,规划造林5.35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5.05%提到14.95%。

[6]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人工造林工程作业设计模板

人工造林工程作业设计模板

201*年**县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建设项目作业设计前言根据《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规划(2013—2022)》和承发改农经(201*)**号《关于下达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201*年,我县(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建设任务*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万亩,封山育林*万亩。

依据行业技术规程和有关文件规定,我县(区)组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地形图勾绘和GPS测量方法核定项目区各小班的位置、面积,调查立地条件、植被状况等因子,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编制《201*年**县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林业建设项目作业设计》。

第一章项目区基本情况一、项目区范围项目区涉及**个乡(镇、场)**个村。

其中人工造林涉及**乡(镇、场)、**乡(镇、场),计**个乡(镇、场)**个村;封山育林工程涉及**乡(镇、场)、**乡(镇、场),计**个乡(镇、场)**个村。

(只写乡、镇、场名称,不写村名)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地质过渡带,属于冀北山地地貌类型。

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

(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表述)2、气候。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年均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无霜期**天,年有效积温****—****℃。

年均降水量**mm,集中在6、7、8月份。

(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表述)3、土壤。

项目区成土母质以石灰岩、花岗岩、片麻岩和风积沙为主,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褐土和高山草甸土。

土层较薄,土壤养分含量低。

(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表述)4、植被。

项目区植被主要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等森林植被组成。

主要乔木植物有山杨、桦树、油松、落叶松、柞树、榆树、山杏等;主要灌木有榛子、绣线菊、溲疏、胡枝子、荆条、酸枣等;草本植物以菊科的蒿类、禾本科杂草以及莎草科苔草等为主。

沙漠人工造林施工方案范本(3篇)

沙漠人工造林施工方案范本(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加剧,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我国政府大力推广沙漠人工造林工程。

本方案旨在为沙漠人工造林施工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以确保造林工程的成功实施。

二、项目目标1. 通过人工造林,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

2.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三、施工地点[具体地点,如:某省某县某沙漠边缘]四、施工时间[具体时间,如: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五、施工内容1. 土地整理2. 树种选择与苗木准备3. 栽植技术4. 抚育管理5. 监测与评估六、施工方案(一)土地整理1. 清除杂草、灌木等植被。

2. 排除地表积水,降低土壤含水量。

3. 挖设排水沟,防止地表径流。

4. 进行土地平整,形成适宜造林的土地。

(二)树种选择与苗木准备1. 树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植被恢复需求,选择适宜的树种,如梭梭、沙柳、沙棘等。

2. 苗木准备: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并进行必要的检疫处理。

(三)栽植技术1. 栽植时间:选择春季或秋季,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栽植。

2. 栽植密度:根据树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

3. 栽植方法:- 开挖栽植坑,坑深、宽适宜。

- 将苗木放入坑中,确保苗木根系舒展。

- 填土并踏实,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 浇足定根水。

(四)抚育管理1. 水分管理: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 除草松土:定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苗木生长。

3.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木生长情况,适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

5. 修剪:适时修剪苗木,促进苗木生长。

(五)监测与评估1. 监测指标:包括苗木成活率、生长状况、土壤水分、植被覆盖度等。

2. 监测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遥感技术等方法进行监测。

白城市20XX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 精品

白城市20XX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 精品

造林作业典型设计表一: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表二:林业用地情况调查统计表表三:营造林作业设计汇总表表四:营造林小班情况调查表表五:营造林小班作业设计表表六:造林工程投资预算表表七:分树(草)种种苗供需平衡表附图:1、白城市20XX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位置图2、白城市20XX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图第一章工程区概况1.1 自然环境条件1.1.1 地理位置白城市位于洮北区、吉林省西北部,座落在大兴安岭南麓余脉,洮儿河左岸冲积扇上,地理坐标:东经122°25′—123°01′,北纬 45°31′—45°55′。

位于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两省一区”交界处。

东部与镇赉、大安接壤,南部与洮南一衣带水,西北部与内蒙古的兴安盟毗邻。

白城市洮北区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辙地建市后,将原白城市八个乡镇和洮南市七个乡镇合并为洮北区行政区,共辖11个乡镇,149个行政村,10个街道办事处。

1.1.2 地形地貌洮北区地形多为沙土覆盖的洮儿河左岸冲击扇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西北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稍高,呈台地,东南部略低,海拔高度在142-197米之间,自然坡度为1‰左右。

地貌无明显差异,东南部为低洼区,中部为平原区,西北部为平岗区。

1.1.3 水系水系分步主要是洮儿河流经6个乡镇,地下水天然资源丰富,水质清澈甘甜,呈中性,基本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变化幅度5至15米不等。

洮北区内含水层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空隙,潜水含水层与第三系及白垩系碎屑岩层间空隙、裂隙、承压含水层。

第四系空隙潜水含水层,除北部台地附近有少量的基岩裂系水补给潜水主要大气降水渗入洮儿河侧向渗流补给。

其它地带均是水量丰富的砂、砾、石孔隙潜水。

台地前缘的四马架至大岭一带,是水量较少的砂、砾、石孔潜水,水层呈带状分布,水位埋深6—12米。

平原低洼地带的水位埋深2—9米,而德龙岗顶部的水位埋深一般在60—90米。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

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

三北工程造林作业设计前言文本(2011)新版

三北工程造林作业设计前言文本(2011)新版

泰来县二0一一年东方红林场三北工程作业设计前言为了彻底改善我场生态环境,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加快林业发展,增加职工收入,依据国家、省、市、县“三北”防护林总体规划设计要求,今年上级下达造林任务700亩。

按照合理规划,布局合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完善我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加我场的有林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与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社会基本情况泰来县东方红林场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五月,建场主要目的就是防沙治沙。

因此县政府把县域内重点沙域区划给林场治沙造林。

林场总经营面积79770亩,按自然地理分布划分为三个经营区。

第一经营区是场部所在地,场部位于泰来县城北6公里,经营面积40215亩。

地处东经123°23′53″-123°29′46″,北纬46о20′19″-46о29′11″。

东部和本县胜利乡隔呼尔达河相望,南部与泰来镇农业区镶嵌交错,西部、北部与本县克利镇农业区接壤;第二经营区位于本县塔子城镇西南10公里处,距场部45公里,东北、东、东南与塔子城镇农业区毗邻,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农业区相邻,经营面积12435亩。

地处东经122°59′07″-123°02′39″,北纬46°27′35″-46°31′27″;第三经营区位于本县大兴镇东,距场部48公里,经营面积27120亩。

四周和大兴镇农业区相邻,地处东经123°45′02″-123°50′34″,北纬46°50′13″-46°53′12″。

泰来县地处嫩江流域的腹部,全县分布六条大沙带,沙地面积150万亩,而东方红林场的三个经营区位于全县的主要三条沙带上,沙土层深厚达数十米,沙地总体平坦,小地形相对高差1-5米,起伏不平,抗旱浇水困难,造林难成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嫩江一级支流的呼尔达河流经林场第一经营区的东侧,并在此形成库泡,名叫宏胜水库,库容量0.5亿立方米以上,土壤均是沙土,易流失,生态区位重要。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12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它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 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工程的背景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 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

1978年11月3日, 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

1978年11月25日, 国务院以国发( 1978) 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3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 至此, 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 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 北抵国界线, 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 东西长4480公里, 南北宽560-1460公里。

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 北纬33°30'—50°12'之间。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551个县( 旗、市、区) 。

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 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

1978- 为第一阶段, 分三期工程。

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 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 1996-为三期工程; -2020年为第二阶段, 分两期工程。

-为四期工程, -2020年为五期工程; 2021-2050年为4第三阶段, 分三期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山市2012年金银库林场
三北工程人工造林作业设计
密山市金银库林场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
密山市金银库林场2012年三北工程人工造林作业设计审批表
实施机构人员
调查设计负责人:周一夫
设计人员:王荣国董春宇
调查设计时间: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
目录
前言
一、社会基本情况 (1)
二、原则依据 (1)
三、规模范围和布局 (2)
四、工程施工设计 (4)
五、管护设计 (5)
六、工作量与用工量测算,投资预算及筹措 (5)
附表:表一、金银库林场2012年度三北工程建设区各类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表二、金银库林场2012年度三北五期工程小班卡片登记表
表三、金银库林场2012年度三北五期工程人工造林林种树种统计表
表四、金银库林场三北五期工程人工造林用工投资概算表
附图
图一、金银库林场造林设计平面图
图二、金银库林场造林地块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