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假字:“得”、“与”——本字:
“德”、“欤”)
通假字三种形式
①同音通假。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②音近通假。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③音变通假。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 “悦”,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
无冻馁之患矣 患 生于忧患 名词,忧患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
名词,祸患,灾难
一词多义整理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讲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一词多义整理
并自为其名 自以为不如
代词,自已
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 皆朝于齐
朝见、拜见
朝晖夕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
一词多义整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野芳发而幽香
发 征于色,发于声
出发 开(花) 表现、显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苍颜白发
头发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固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引申为坚决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德”、“欤”)
通假字三种形式
①同音通假。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②音近通假。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③音变通假。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 “悦”,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
无冻馁之患矣 患 生于忧患 名词,忧患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
名词,祸患,灾难
一词多义整理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讲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一词多义整理
并自为其名 自以为不如
代词,自已
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 皆朝于齐
朝见、拜见
朝晖夕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
一词多义整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野芳发而幽香
发 征于色,发于声
出发 开(花) 表现、显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苍颜白发
头发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固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引申为坚决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 命题规律探寻】常见题型:
1. 用“/”给文中画 线句断句。(限断两 处)(3分) 范与兰七十有三 好琴喜种兰及盆 池 小 景。
(2015年温州)
2.用“/”给文中画线的 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 之难作右宰谷臣死 之。
(2015年台州)
常见题型2——断句
精选课件
1. 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
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 题最接近?( )(3分)
A.《唐雎不辱使 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 也》 D.《醉翁亭记》
2.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 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 答。(2分)
(2015年绍兴、义乌)
(2015年金华)
常见题型7——主旨情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
精选课件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靖郭君:为了筑高薛国城墙起初不听别人劝告 ,后来在齐人的进谏下接受意见,是一个 能虚心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2分)
精选课件
【把握人物形象策略指导】
1.概括事件知个性。 2.品味描写显性情。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4.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析郑武公、靖郭君两 人的性格特点。( 2 分)
5. 阅读【甲】【乙】【丙】文后,你获得了怎 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邻人之父、关其思、 齐人作答。(4 分)
纵使、苟、然、故、是故)前往往需要停顿;语
气助词(乎、哉、也、焉、耳、欤)后面往往需
要停顿。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甲乙丙三个文段比较阅读(14分)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2)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精选课件
【 命题规律探寻】常见题型:
1. 用“/”给文中画 线句断句。(限断两 处)(3分) 范与兰七十有三 好琴喜种兰及盆 池 小 景。
(2015年温州)
2.用“/”给文中画线的 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 之难作右宰谷臣死 之。
(2015年台州)
常见题型2——断句
精选课件
1. 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
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 题最接近?( )(3分)
A.《唐雎不辱使 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 也》 D.《醉翁亭记》
2.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 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 答。(2分)
(2015年绍兴、义乌)
(2015年金华)
常见题型7——主旨情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
精选课件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靖郭君:为了筑高薛国城墙起初不听别人劝告 ,后来在齐人的进谏下接受意见,是一个 能虚心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2分)
精选课件
【把握人物形象策略指导】
1.概括事件知个性。 2.品味描写显性情。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4.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析郑武公、靖郭君两 人的性格特点。( 2 分)
5. 阅读【甲】【乙】【丙】文后,你获得了怎 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邻人之父、关其思、 齐人作答。(4 分)
纵使、苟、然、故、是故)前往往需要停顿;语
气助词(乎、哉、也、焉、耳、欤)后面往往需
要停顿。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甲乙丙三个文段比较阅读(14分)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2)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精选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七下文言文全面复习课件(共96张PPT)

《孙权劝学》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分钟)
1、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
复习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重点字词: 初( 当初 ),权 谓( 对……说 ) 吕蒙曰:
“卿今( 现在 )当涂( 当道,当权 )掌( 掌管 ) 事( 事情 ),不可不学!”蒙辞( 推托 )以 ( 用 )军中多务( 事务 )。权曰:“孤岂( 难道 ) 欲( 想 )卿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为(做,成为 ) 博士邪( 同“耶”)?但( 只,只是 ) 当( 应当 ) 涉猎( 粗略地阅读 ),见( 了解 )往事 ( 历史 )耳( 罢了 )。卿言(说 )多务,孰( 谁 ) 若( 比得上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认为 )大 有所益。”蒙乃( 于是,就 ) 始就( 从事 )学。
4
复习指导及检测二(5分钟)
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 事,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无可推辞。
侧面烘托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
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
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
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
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 侧面描写
复习目标
(1分钟)
1、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
复习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重点字词: 初( 当初 ),权 谓( 对……说 ) 吕蒙曰:
“卿今( 现在 )当涂( 当道,当权 )掌( 掌管 ) 事( 事情 ),不可不学!”蒙辞( 推托 )以 ( 用 )军中多务( 事务 )。权曰:“孤岂( 难道 ) 欲( 想 )卿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为(做,成为 ) 博士邪( 同“耶”)?但( 只,只是 ) 当( 应当 ) 涉猎( 粗略地阅读 ),见( 了解 )往事 ( 历史 )耳( 罢了 )。卿言(说 )多务,孰( 谁 ) 若( 比得上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认为 )大 有所益。”蒙乃( 于是,就 ) 始就( 从事 )学。
4
复习指导及检测二(5分钟)
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 事,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无可推辞。
侧面烘托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
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
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
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
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 侧面描写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答题方法
学习类文言文一般情况下有两种:
记叙类:知悉主人公的学习方法, 论述类:理解文意,明确论
明确学习态度
述对象,分析论证过程
熟悉主人公的求学经历,是
找出作者的论述对象以
借书、抄书而读,还是不断求师, 及关于该论点的分论点和论
刻苦学习。再找出有关主人公读 据,分析相关语句体现出何
书经历的关键性语句,了解其运 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针对训练】
钱文端苦学
钱文端公幼贫甚,隆冬早起读书。灶无宿薪,汲井水盥①手,肤
为之坼②。未弱冠依人京师,佣书糊口,冬无裘,入市以三百钱买皮
袖,自缀于袍,钞纂益力。逾数年旋里,课两弟,读书于南楼,去梯
级,缒③绳送饮食,岁除始一下楼。如是者二年,学大进,遂以文字
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高庙南巡,公扶杖迎銮,御制诗至有
数数往来,濙怪其频举,所借书咨询悉记忆。濙大喜曰:“吾架 上书不下万卷,不能举付汝,汝当就吾舍读。”因命其子福②同 室而学,三年遂尽其书。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有删改) 【注释】①杨濙(yínɡ):元末隐士。②福:杨福。
刘畅将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一起上传至古文论坛,两文中主 人公的学习态度引发了网友讨论,请你将留言补充完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尊师方式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归类整合》课件(1)

③当,对着。 2021[文件:中教联标彩.t]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
俯眉暂仕 境形成新的解释
(3)俯眉:_委__屈__自__己_________
俯眉:低下头。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2021[文件:中教联标彩.t]
年份 考查方式 考查篇目 文章题材
考查内容
《旧说云天
①断句(选择题);②实词解释;
2023
课外单篇
美好生活 河与海通》2021[文件:中教联标③彩翻.t] 译;④对比理解
《袁友人传
①实词解释;②断句(选择题);
课外单篇
人物故事
(节选)》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2021[文件:中教联标彩.t]
参考 译文
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近世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都会 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着的木筏,来来去去都很按时。有人有个不平凡的志向,他 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阁楼,又带足了干粮,于是乘木筏而去。十多天的时间里, 他还能见到日月星辰,后来则茫20茫21一[文件片:,中分教联不标清彩.t白] 天黑夜。又过了十多天,忽然 到达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远远望去,只见宫里有许多 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水边饮水。牵牛的人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此处 的?”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告诉说:“你回 去后到蜀郡寻访严君平便知道了。”最终他没有上岸,于是按时回来。后来此人 到蜀郡,找到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有位客人的星象 遇到了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他到银河(见到牵牛人)的时间。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爱莲说》、《陋室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知识复习课件

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 自己。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豁达大度,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且美好的德行 能感染他人。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的 “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 的描述和赞美寓意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翻译原则
信——字字准确,忠实于原文。(重点实词,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 达——通顺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留,删,换, 调,补) 雅——富有文采,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
边做边查,规范书写。
四 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 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8)陶后鲜有闻 (9)宜乎众矣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宜:应当 众:很多
三.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只喜爱菊花。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河沟,池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 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何故怀瑾握瑜②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
以晧晧③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qú) ④乎!”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 ①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吃点酒糟,喝点薄酒。餔:吃。啜:饮。醨,
2.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的 “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 的描述和赞美寓意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翻译原则
信——字字准确,忠实于原文。(重点实词,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 达——通顺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留,删,换, 调,补) 雅——富有文采,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
边做边查,规范书写。
四 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 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8)陶后鲜有闻 (9)宜乎众矣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宜:应当 众:很多
三.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只喜爱菊花。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河沟,池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 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何故怀瑾握瑜②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
以晧晧③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qú) ④乎!”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 ①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吃点酒糟,喝点薄酒。餔:吃。啜:饮。醨,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

4.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例句:菜市场上,那个阿姨的菜看着不是很新鲜, 所以无人问津。
5.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纭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公园里的梅花伴着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 迷人。
6.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 和睦的景象。
回顾作者: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元亮 ,谥号 靖节 、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 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爱好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 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 作文,描画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 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 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专题练习
• 9、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 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
实现的;
•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评,客观 上反应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 有一定的复古偏向。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句子翻译 1
• 1、初极狭才通人。 •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具:通“俱”,详尽。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5.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纭飘落的美丽情景。 例句:公园里的梅花伴着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 迷人。
6.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 和睦的景象。
回顾作者: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元亮 ,谥号 靖节 、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 山水田园 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著有《陶渊明集》 。
陶渊明爱好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 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 作文,描画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 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 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专题练习
• 9、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 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
实现的;
•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评,客观 上反应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 有一定的复古偏向。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句子翻译 1
• 1、初极狭才通人。 •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具:通“俱”,详尽。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课件(共55张PPT)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渔人一一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中人)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
皆 出 酒 食 。 停 数 日 , 辞 去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参考译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便出现
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视线)由狭窄幽暗
4.渔人甚异之 异: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5.欲穷其林 穷: 尽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仿佛: 才: 豁然: 俨然: 阡陌: 交通: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11.悉如外人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14.咸来问讯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悉:全,都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怡然:快乐的样子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 叛。) 2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3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 不 通顺。) 4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孟子〉两章》
通假字整理
1、 反——返(还,返回) 例句: (1)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 说——悦(高兴) 例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2)公输盘不说《公输》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愁 1、何苦而不平(苦: ) 2、北通巫峡(北: 向北 ) 3 、 此 皆 良 实 , 志 虑 忠 纯 ( 良 善良诚实的人 实: ) 使……劳累 4、无案牍之劳形。(劳: 把……当作宾客 ) 5 、 稍 稍 宾 客 其 父 。 ( 宾 客: )
文言实词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学会通过归纳,牢固掌握课内常用文言 实词意义。 3、学会通过知识的迁移,阅读课外文言文。
【词类的活用】
畴词 造 象 类 惯 的 词 法 且 有 转 仍 活 了 的 。类 成 故 活 性 临 , 特 可 与 化 维 用 有 结 词 转修意用限时只点类其后持只新果类 化辞破与制特带。推旧的原是义。转 则的坏修不点有词使词新词临的这化 纯特语辞能,特类用不词意时新个是 属殊法有类受定活的相,义变词结长 语味常关推某条用新同一。通。果期 法道规,。些件中的的定词使词产变 范,而好词习下的语而带类用类生化 ,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 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 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 通 假 字 : “ 具 ” 、 “ 要 ” —— 本 字 : “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 “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 才 美 不 外 见 ” 。 ——“ 见 ” 通“ 现 ” , 意 思 是 “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 放的”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 “没有”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 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 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 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 现指步行。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 “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下面看看名词用作状语的几个例子: 在文言文中普遍名词可以直接作动词的状语,表示动 作行为的特征,表示主语做某事时的态度,或表示动作的 处所或方法。如: 其一犬坐于前,犬,就是名词用作“坐”的状语。 “像狗一样”。而不是狗坐在前边。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里的“箕畚”是名词, 用作“运”的状语。“用箕畚”。 昨夜见军帖……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句中的“昨 夜”“旦”“暮”都是时间名词,在这里都用作状语。
文言文考点:
课文理解 文学常识 四种词法 8个虚词 文言句式 句子翻译
重点实词
课文默写
一 词 多 义
词 类 活 用
古 今 异 义
通 假 字
四 种 词 法
之、其、而、以、然 则、焉、乃、为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 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 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 通 假 字 : “ 具 ” 、 “ 要 ” —— 本 字 : “俱”、“邀”)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 断它在句中的含义。如: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古今异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虽然(古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与指示代词 “然”的连用,意为:虽是这样,但是 …… 。今 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亲 属。)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古义:代词,这种,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身 的特点。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屏障中抚尺一下(下: 敲、拍 )
句中没有动词,则考虑活用作动词。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
名词在动词前,则考虑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 使……长肉
)
两个名词在一起,句中又无动词,则考虑前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5.动词活用如名词: 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用作抽象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的名 称,这是古今相同的。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这句中的“伏”就是动 词用作名词。作“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句中的“出、入”都是动词 用作名词。“出产的东西”、“收入的钱财”。 以动词代表那种动作有关的人和事,是古汉语中常见 的用法,这是学习时应该注意的。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这两种用法附带掌握一下即可。 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如果把这种 性质、状态看作是一种抽象事物的名词,那么形容词就用 如名词了。例如: 薄如钱唇,这句中的“薄”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这句中的“坚、锐”就是形容词用 作名词。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 得所,这句中的“优劣”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用法。 在古汉语中有些形容也可以用作动词,是普遍现象。例如: 苟富贵,无相忘,这句中的“富贵”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富贵”。 另外孟子有一句话是“老吾老以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中的第 一个“老、幼”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另形容词也可作使动用法,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就是使动用法, “使……变绿”。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中的“苦、劳、饿、空、 拂乱、动忍、曾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还可以作意动用法,例如: 渔人甚异之。这句中的“异”就是“认为”这是意动用法。 若毒之乎。这句中的“毒”就是意动用法。“认为……痛苦”。 和名词一样,形容词用作动词,保留了它本身的意义,又增加了与它有 关的动词意义。可以使句子简洁,有修辞效果。 形容词除了可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这在古汉语中常见。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这句中的“坚、锐”就是形容词用 作名词。因为“坚”是形容词,作“铠甲”的定语。组成名词性短语。“锐” 也是同样情况。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这句中的“优劣” 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好的、才能差的”。 形容词用作名词,就是说形容词在句中表示一种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 或状态的人或事物,它可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偏正 短语。定语就是这个形容词,而中心词(名词或代词)并没有出现。现代汉 语也有这种现象。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 身的特点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猛浪若奔(奔:奔跑的马 )
动词、形容词在谓语动词后面,则考 虑活用作名词。 5、所以动心忍性(动: 使……惊动 6、吾妻之美我也(美: 认为……美 ) )
主谓概念颠倒,表达不畅,则考虑使动用 法、意动用法。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 身的特点。
★3.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使句子简洁,有时为了形成对 偶的句式或适应诗词句子字数的限制,但有时容易误解, 这是学习文言文应该注意的。 下面举几个例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其中“生”就是“使之生”也就是 使动用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中的“惊、鸣” 就是使动用法。“使它惊、使它鸣”。 ★4.动词的意动用法 ....这两种用法(使动、意动)很 常见,高考中尤其常见。 动词有意动用法并不多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比较多。 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中的“耻”就是意动用法。 可译为,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句中“以”是 动词,意思是“认为”、“认为”。我以为太阳出来时离 人们近,而太阳当中时离人们远。
故
一词多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子
子墨子闻之 (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 先生,老师。名词。) 愿借子杀之 (你,代词。)
上使外将兵(派) 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
使
4、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 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包括: (1)名词活用作状语 (2)活用作名词 (3)活用作动词 (4)使动用法,译为“使……” (5)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
词语 走 牺牲 狱 再
古义 跑
今义
脚向前 移动的 动作
例句
夸父与日逐走
出处
《夸父逐日》
指祭祀用的猪、 为正义的事业 牛、羊等 而舍弃生命
牺牲而衰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案件 第二次
监狱
表示动作重复
《曹刿论战》
鄙
涕
见识短浅
眼泪
感动,激动
妻子和子女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 “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 才 美 不 外 见 ” 。 ——“ 见 ” 通“ 现 ” , 意 思 是 “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 放的”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