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相关分组(DRGs)

合集下载

DRGs基本概念

DRGs基本概念

DRGS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中文翻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类,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 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

DRGs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

有助于激励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迫使医院为获得利润主动降低成本,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诱导性医疗费用支付,有利于费用控制DRGs 用于医疗费用支付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医疗保险的给付方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花费(即按服务项目)付账,而是按照病人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治疗手段等条件所分入的疾病相关分组付账。

依病情的不同、病人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DRG 编码相对应定义第一、它是一种病人分类的方案。

作为一种病例组合方法,DRGs的核心思想是将具有某一方面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以方便管理第二、DRGs分类的基础是病人的诊断。

在此基础上考虑患者的年龄、手术与否、并发症及合并症等情况的影响。

第三、它把医院对病人的治疗和所发生的费用联系起来,从而为付费标准的制定尤其是预付费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DRGs与单病种付费的异同相同点: 两者的付费标准都预先制定,并且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不同点: DRGs组仅有几百个,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数有近万个,单病种付费只能选择少数病种;另外,DRGs比单病种付费的组合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1.Q:什么是DRGs?A: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是一种将住院病人分类和分组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病人的病历,参照相关医疗要素(出院主要诊断、合并症或并发症、手术处置等),按照ICD-10的诊断码和操作码,使用聚类方法将临床特征和医疗资源消耗情况相似的出院者分为同一组,并编制各诊断相关组的编码、确定各组的费用偿还标准。

DRGs基本概念

DRGs基本概念

DRGS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中文翻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类, 它根据病人得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 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DRGs得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统一得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得制定,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有助于激励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迫使医院为获得利润主动降低成本,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诱导性医疗费用支付,有利于费用控制DRGs 用于医疗费用支付制度得基本出发点就是:医疗保险得给付方不就是按照病人在院得实际花费(即按服务项目)付账,而就是按照病人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治疗手段等条件所分入得疾病相关分组付账。

依病情得不同、病人得不同、治疗手段得不同会有不同得DRG编码相对应定义第一、它就是一种病人分类得方案。

作为一种病例组合方法,DRGs得核心思想就是将具有某一方面相同特征得病例归为一组,以方便管理第二、DRGs分类得基础就是病人得诊断、在此基础上考虑患者得年龄、手术与否、并发症及合并症等情况得影响、第三、它把医院对病人得治疗与所发生得费用联系起来,从而为付费标准得制定尤其就是预付费得实施提供了基础、DRGs与单病种付费得异同相同点: 两者得付费标准都预先制定,并且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不同点: DRGs组仅有几百个,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数有近万个,单病种付费只能选择少数病种;另外,DRGs比单病种付费得组合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1。

Q:什么就是DRGs?A: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就是一种将住院病人分类与分组得方法。

该方法基于病人得病历,参照相关医疗要素(出院主要诊断、合并症或并发症、手术处置等),按照ICD—10得诊断码与操作码,使用聚类方法将临床特征与医疗资源消耗情况相似得出院者分为同一组,并编制各诊断相关组得编码、确定各组得费用偿还标准。

医院drgs管理制度

医院drgs管理制度

医院drgs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的费用支付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医疗服务的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医疗服务的合理定价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各国纷纷引入了诊疗相关群(DRGs)管理制度。

DRGs 是根据诊断、治疗和病情分组的医疗付费方式,其核心思想是以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为基础,将患者分为相似的治疗组,按组别对患者进行分类付费。

DRGs 管理体系被证明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医药费用的增长。

二、DRGs 的概念及原理1、DRGs 的概念DRGs(Diagnostic Related Groups)是诊断相关群,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发展的疾病分类系统。

在DRGs 体系下,给定一组患者,这些患者的医疗服务按费用、治疗类型和临床危险分类,被归纳为一个付费组。

医疗服务的组织者根据这个特定的组别进行费用分担。

这种分类体系可以让医生、医院和政府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医疗报销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说明。

2、DRGs 的原理DRGs 体系是根据患者的主要诊断、手术、性别、年龄和其他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是实现在相似临床情况下的资源分配。

每个 DRG 组对应于医院对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这样可以保证在同一个 DRG 组中的患者所需的平均医疗费用基本相同。

通过引入 DRGs 管理制度,可以让医疗服务提供者在进行医疗服务时,能够更好地控制医疗成本,并且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DRGs 管理制度在医院的实施1、DRGs 的引入在引入 DRGs 管理制度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

包括完善医疗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明确相关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并做好组织和人员的培训。

此外,医院还需要进行 DRGs 管理制度的试点工作,并根据试点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在引入 DRGs 管理制度之前,还应该明确医院内部的各种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并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协商。

DRGs定义

DRGs定义

DRGs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中文翻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类,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 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

DRGs 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

DRGs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

有助于激励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迫使医院为获得利润主动降低成本,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诱导性医疗费用支付,有利于费用控制。

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发现了其进一步的优点:有效的降低了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难度和费用;有利于宏观预测和控制医疗费用;为医疗质量的评估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相互比较的分类方法。

DRGs 用于医疗费用支付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医疗保险的给付方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花费(即按服务项目)付账,而是按照病人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治疗手段等条件所分入的疾病相关分组付账。

依病情的不同、病人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DRG 编码相对应。

中文名(疾病)诊断相关分类外文名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优点有助于激励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付账方式按照病人疾病种类等目录1 DRGs定义2 产生发展历程3 DRGs与单病种付费组合方案异同DRGs定义其定义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它是一种病人分类的方案。

作为一种病例组合方法,DRGs的核心思想是将具有某一方面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以方便管理。

第二、DRGs分类的基础是病人的诊断。

在此基础上考虑患者的年龄、手术与否、并发症及合并症等情况的影响。

第三、它把医院对病人的治疗和所发生的费用联系起来,从而为付费标准的制定尤其是预付费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产生发展历程DRGs最初产生于美国。

20世纪70年代,为了科学地进行医疗评价,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通过对169所医院70万份病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案,并首次定名为DRGs。

DRG付费必须要了解的39个常见名词

DRG付费必须要了解的39个常见名词

DRG付费必须要了解的39个常见名词一、基础概念(13个)1.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发的一种管理工具,主要应用于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及医保付费管理。

2.主要诊断大类(Major Diagnostic Category,MDC)以解剖和生理系统为主要分类特征,按A-Z共26个字母进行区分。

是DRG分组的第一级。

3.核心疾病诊断相关组(Adjacent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ADRG)根据疾病临床特征划分的疾病诊断或手术操作等临床过程相似的病例组合。

是DRG 分组的第二级。

ADRG不能直接应用于管理或付费,需进一步细分为DRG后才能使用。

4.细分DRG(也称DRGs)根据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CHS-DRG分组方案,结合区域实际,住院病例进行分组。

各组内疾病诊断或手术操作等临床过程相似,且资源消耗相近。

是DRG分组的第三级,也是最后一级。

5.先期分组(Pre-Major Diagnostic Category,Pre-MDC)为保证分组的科学性,将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的病例单独成组,减少对整体分组效能的影响,设立先期分组(Pre-MDC)。

6.病组类别根据病例是否入组及入组费用与DRG标准费用的情况,将DRG 病例分类分为基础病例组、高倍率病例组、低倍率病例组、常规病例组、非稳定组、歧义组(QY组)和历史缺失组。

7.基础病例组为促进分级诊疗,实施轻症基础病组同城同病同价付费,选定部分病组作为基础病组,全市不同等级定点医疗机构基础病例组结算时的等级系数统一设置。

8.高倍率病例组住院总费用高于本DRG病组次均住院费用一定倍数的入组病例。

高倍率病例组不包括住院天数超过60天的病例。

9.低倍率病例组住院总费用低于本DRG病组次均住院费用一定比值的入组病例定义为低倍率病例组。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概念、作用机制、应用分析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概念、作用机制、应用分析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 介 绍
一、卫生服务支付方式
卫生服务的支付方式影响到卫生服务供方的医
疗行为,并对费用控制、资源配臵、医疗质量以及
卫生服务过程中的效率、公平产生明显的导向或制
约作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预算制
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按平均费用标准付费、按
病种支付、按人头支付以及其他一些针对从业医生
优点:操作比较简单,适应性、灵活性强,利
于医学科技成果的及时应用和服务项目的不断更新。
缺点:对医疗费用开支约束性最弱,医疗费用
难以控制 。医疗机构受利益驱动,通过增加医疗
服务项目和数量达到增收的目的,给病人提供过度 的不必要服务,刺激医疗需求 。
(三)按平均费用标准支付
指将医疗服务的过程按照一个特定的参数划
UK Germany Netherlands Czech Republic Belgium Switzerland France Portugal Spain Italy Qatar UAE Saudi
China
Japan Taiwan Hong Kong
Malaysia Singapore Indonesia
(四)按病种支付
是根据每一种疾病或病程所需全部服务事先
定价后,由医保机构支付费用的一种方式,属于"
预付制"。医疗机构诊治病人时是否盈利及盈利多
少取决于病种标准费用与病人实际住院费用的差
额。
优点:对医院的补偿比较合理,同时会激励医
院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医院
加强内部管理 。
缺点:单病种费用标准的制定并不完全科学、
用于医疗预付款制度的疾病分类方法。它根据病
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手术、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一般性介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一般性介绍)

DRGs国内外发展
DRGs国外发展
美国1976年第一代 DRGs研发成功后, 不断改进,逐步完善, 特别是与PPS的结合, 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 的日益膨胀。在看到 显著成效后,各国纷 纷展开了DRGs的研 究,事实证明DRGs 是现今提高医疗质量、 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 方法。据文献记载, 现今共有43个国家实 施了DRGs。
GB15 GB23 GB25 GC25 GD25 GE13 GE15 GT29 GV11 GV15 GV29 HD23 HD25 HK29 HL11
食管、胃、十二指肠大手术 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 小肠、大肠、直肠的大手术,伴有合并症与伴随病 小肠、大肠、直肠的大手术,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 消化道造口及肛门手术 伴有合并症与伴随病 阑尾切除术,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 腹股沟及腹疝手术 伴有合并症与伴随病 腹股沟及腹疝手术 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 无合并症的消化溃疡 食管炎、胃肠炎 伴有重要合并症与伴随病 食管炎、胃肠炎 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 消化系统的特殊疾病 腹腔镜下肝、胆、胰其他手术 伴有合并症与伴随病 腹腔镜下肝、胆、胰其他手术 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 肝胆胰系统的诊断性操作 肝胆胰系统的治疗性操作(ERCP) 伴重要合并症与伴随病
我国DRGs 研究可分为 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以解放军 第43医院、天津医院为代表的病例分组实 践研究,总结实施经验。
2011年卫生部提出推广北京DRGs工作经 验。2011年北京参照美国第六版DRGs制 定108分组,在多家医院展开实验。
DRGs优点
激励医院加 强医疗质量 管理,迫使 医院为获得 利润主动降 低成本,缩 短住院天数
DRGs的内涵
1
患者分类的方案
2
分类基础是病情的诊断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概念 作用机制 应用分析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概念 作用机制 应用分析

二、DRGs产生背景与发展
一 DRGs产生背景
美国政府在肯尼迪总统的倡导下,从1965年起向 部分国民提供健康保健补贴,即老年医疗保险基金 Medicare 和面向穷人的医疗救助基金 Medicaid ,但由于美国老年医疗保险组织在 1983年以前一直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向医院支付 医疗费用,而不管医院提供的服务是否合理,从而导 致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合理增加,医疗费用急 剧上涨,大大超出了美国GDP的增长速度,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DRGs 介绍
一、卫生服务支付方式
卫生服务的支付方式影响到卫生服务供方的医疗 行为,并对费用控制、资源配置、医疗质量以及卫 生服务过程中的效率、公平产生明显的导向或制约 作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预算制方 式、按服务项目支付、按平均费用标准付费、按病 种支付、按人头支付以及其他一些针对从业医生的 支付体系,
六 混合支付体系
将不同的补偿方式进行有机的组合,既可以对不同的供 方实行不同的补偿计划,如对医院采取按病种补偿而对初 级保健医生则采取按人头预付方式;也可以对某一供方 采取混合的补偿方式,比如对医院通过总额预算对固定成 本进行补偿,通过按病种或服务项目来对其变化成本进行 补偿,
优点:灵活性强,便于实际应用,并且能够有 效规避单一支付体系的负面效应而保留综合优 势,
30
China
Japan
Taiwan Hong Kong
Malaysia
Singapore Indonesia
Australia
New Zealand
三、DRGs概念、内涵和 基本特征
一 DRGs的概念
DRGs的英文全称是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中文翻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专门 用于医疗预付款制度的疾病分类方法,它根据病 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手术、 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 人分入数百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 少补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RGs存在的问题
DRGs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把病种结构当作一种测定医疗活动的重要方法,由于部分病人都有着明确的病因,如果治疗一个特殊病例或一组有明显特征的病人的成本是比较各医院成本的适当方法,那么它也应当是医院收费的依据。使用病种结构而不是平均住院日或服务的其他单位(如头部X线检查或一次服药量)作为医院的产品,也表明了成本核算制度的发展。虽然DRGs系统经过了多次进化,在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任何分类系统都有其局限性,对于病种的分类需要不断改进,对于严重程度的评价更需要监督;数据仍不充分,虽然DRGs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总有一些变异性很大的数据,需要数据的不断积累;在现有的诊断范围内DRGs不能完全区分强度或严重性;DRGs分类标准的基础是现存的医院为完成所限定的诊断量而形成的医疗业务模式,而不是正常的开业标准。
(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危险程度)4个次级分组。在给病人进行分组时,不仅考虑了最严重的一个附加诊断,还考虑了各种二次诊断的相互作用。每个病人都分别在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危险程度中分组,即病人要在第四代DRGs中分别在基本诊断分组、次级诊断分组的严重性、死亡危险程度中进行描述。这样就可以从并发症与合并症等多方面给病人的健康状况作全面的描述,进而弥补先前很多无并发症和合并症诊断患者分组的不足。结果在第三代DRGs和老年医疗保险DRGs中,被认为是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1693个诊断被分到了中度、严重和非常严重次级分组中;418个有一个并发症或合并症的诊断被分到轻微的次级分组中,最终共计得出1350个疾病分组。并于1998年正式应用于美国老年医疗保险事业中,以后每两年修改一次。
每个组又被分成若干个并发症与合并症复杂程度等级。将外科病人的二次诊断分成4个并发症和合并症复杂组,即无并发症和合并症、中度并发症和合并症、重度并发症与合并症及极重度并发症与合并症;将内科病人的二次诊断也分成4个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复杂组。同时,所有以前的按年龄、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分组都停止使用。第二代DRGs采用了ICD-9-CM分类编码,在第一代DRGs基础上扩充了许多相关信息,如增加了患者入院方式、转归等,使第二代
ICD-9-CM系统完全统一;医院费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大量的资料没有计算机管理,各个部门的信息难以集中分析。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了解DRGs系统,以及它将为我国医疗保险系统带来的好处。
全国的DRGs研究目前还尚处于小规模的部分病例实验性尝试阶段,目前在部分地区的定点医院进行单病种的实验性应用。
一、DRGs的发展过程
1.DRGs产生的背景
19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向部分国民提供健康保健补贴,即老年医疗保险基金(Medicare)和面向穷人的医疗救助基金(Medicaid)。自制度实行后到1983年间,美国老年医疗保险组织都是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也就是说不管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否合理都向其支付医疗费用。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医疗费用也急速增长,并且大大超出了美国GDP的增长速度。如1965-1980年间美国的卫生总费用由139亿美元激增至996亿美元,医疗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从2.0%增加到3.8%。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医院不合理收费加以限制,老年医疗保险基金预计到1998年将全部耗尽。当时预计199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将达到3550亿美元,其中54%的医疗费用要由联邦政府负担。医疗费用的剧增给美国政府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威胁,因此政府下决心进行付费制度的改革。
System,PPS),将传统的后付制改为定额预付制。1983年,美国在新泽西州率先推行了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医疗费用预付制度,对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取得了一定成效。仅前三年,65岁以上老人采用此方法就节省了130亿美元。世界范围内DRGs方式与PPS付费制度的研究热潮从此掀开,目前在全世界已有43个国家在推广应用。本文主要对DRGs的发展情况和我国对DRGs的研究方面进行介绍。
三、我国DRGs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对于我国的DRGs研究与应用,还存在以下一些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尚未建立健全一个完整、充分可靠的住院病人电子信息系统,包括个人信息、疾病信息、治疗信息、住院时间、费用等;需要在大量标准病例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设计适宜的费用标准;明确的临床诊疗常规及标准尚待建立等;有些医院的病历书写与疾病编码还未按
除上述三个有代表性的研究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研究和报道,如王佐锋等、马莉以及关志强、董朝晖分别对单病种住院医疗费及DRGs方案进行了探讨;高彦文、周珊珊等探讨了呼吸系统疾病DRGs分组的费用及意义;马娟等通过对高血压、阑尾炎等7个病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医院改革中应用的可行性。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侧重于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分析。程晓明、郑大喜等人对病种费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虽未直接探讨DRGs,但为建立DRGs组合方案提供了参数和量化依据。
2.DRGs的演变过程
(1)第一代DRGs系统:疾病诊断相关分类系统(DRGs)是一个将医院特定病种与其所消耗医疗费用联系起来的付费方案,是用于根据消费水平和病情相似程度将住院病人分组的系统。该系统在美国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第一代DRGs是由耶鲁大学Mill等人经近10年的研究于1976年完成的,资料来自新泽西州等三个州共70万份出院病例的总结。根据解剖学与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特点,将所有的病例划成83个主要诊断类目,再按出院的第一诊断、第二诊断(疾病并发症与合并症系统,Complications
诊断相关分组(DRGs):
20世纪70年代起,卫生资源的紧缺以及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许多国家都在寻求控制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的方法。美国政府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长期努力,于1976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病例组合(casemix)分类方案—诊断相关分类系统DRGs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System),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付费方法—预付制(Prospective Payment
黄惠英等人在北京地区进行了诊断相关源自类法研究。该研究由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牵头,北京地区十大医院参加,对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10家医院的近10万份病例进行了DRGs分组,研究结果说明对出院病例进行病例组合是可行的。实施病例组合对科学评估医院管理效益较病种管理更全面、合理、实用,但有部分DRGs组内同质不好,组间异质性不强,即同一DRGs组内的费用和住院天数变异太大,而有些组间的费用和住院天数无显着性差异。
马骏等人进行了病种DRGs新模式研究。天津医院系统工程研究所马骏等人建立了按病种分型的“病种DRGs新模式”。该模式不仅包含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案和相关的标准体系,而且包含医疗质量评价和监控系统以及医疗产出产值核算体系等,因此可用于保证质量、降低消耗双侧监控,并可用于医疗产出指数的核算。
张音等对军队医院住院病例进行了分组DRGs。解放军第43医院的张音等采取树型模型AID算法,对26所军队医院的4万余份军人病例进行了病例组合,最后形成了132个病例组合。同一组合下的病例临床特征相关,费用相似。
二、我国对DRGs的研究及政策建议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对DRGs的研究和探索,至90年代中期以后,有关单病种及其费用的研究逐渐集中到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诊断相关分组及研究制定各组病症的基本诊疗收费标准、成本核算等方面。有的学者分析医院补偿模式后,提出了医院实施病种医疗成本核算的可行性。有的认为实行病种质量控制,按病种拨款,有利于节约和控制医疗费用开支,解决医院的经费补偿难题。还有学者明确指出,医院按床位、收治人数或住院天数补偿均存在不合理性,必须按病种分类,按不同病种的系数、病人不同身份的系数及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各类的系数拨款。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对DRGs机制进行了探讨,对促进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DRGs组内的病例具有相同的临床特点、住院天数和卫生资源消耗。第二代DRGs第10版共有1170个单病种分组,1985年应用于美国老年医疗保险中。
(3)第三代DRGs(ALL-PATIENT-DRGs):1987年,纽约州卫生部和位于犹他州盐湖城的3M卫生信息系统(该系统为卫生机构提供高等卫生软件和信息服务)合作,对DRGs最初几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技术上的错误和遗漏提出了修改方案。第三代DRGs是DRGs系统的又一进化,其分类主要考虑了下面8个因素:①主要诊断;②附加诊断;③主要手术;④重要的合并症和并发症;⑤年龄(以17岁区别成年人和未成年人);⑥新生儿体重;⑦昏迷时间;⑧是否死亡。疾病诊断分组变为785个,并停止使用了其中部分分组,实际最终共有641个单病种分组。
or Comorbidities System,CCs)、主要手术操作、年龄等因素进行划分,最后将疾病分成
492个单病种,每个病种的病例都具有相同的临床特点和统一的住院天数。
(2)第二代DRGs(Refined-DRGs):美国国家卫生筹资管理局与耶鲁大学的卫生系统管理组织合作,于1981年完成了第二代DRGs的研制。其资料来自美国332家医院,按医院的分布、地位、功能及大小不同分层随机抽取了40万份病例。这项研究将所有属于CCs的二次诊断分成136个二次诊断组,
第三代DRGs较其前两个DRGs版本具有以下优点:①分组条件更为全面,能够更好地反映疾病的复杂性、病情 的严重度和医疗服务的使用强度,临床相关性更为紧密;②覆盖面更广泛,更符合实际,第三代DRGs系统包括了所有患者;③对美国国家卫生筹资管理局的老年人保险数据收集系统的不足作了许多修订。
(4)第四代DRGs:是以第三代DRGs为基础研制出来的。第四代DRGs将新生儿排除在外,取消了第三代DRGs原有的年龄、并发症和合并症分组,取而代之的是两个系列的四个次级分组。一个系列阐述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另一个系列阐述患者的死亡危险程度;两个系列各分为轻微、中度、严重、非常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