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当东经120度为元月1日正午时,全球进入新年的地区为( 120度为元月 5.当东经120度为元月1日正午时,全球进入新年的地区为( A.恰好一半 B.一半多 C.少一半 D.全部 6.3月 时整,甲地(40 (40° 45°E)正好日出 正好日出。 6.3月21 日 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此时一艘 轮 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 10分钟后 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 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 ) A.3月21日14时50分 B.3月22日15时10分 . 月 日 时 分 . 月 日 时 分 C.3月20日 15时l0分 D.3月22日14时50分 . 月 日 时 分 . 月 日 时 分
日期的范围
30ºE
2.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 地方时0 地方时0时的经线 昨天 t-1日) - 今天( 日 今天(t日)
加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产生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产生
2.计算规则 . 国际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把全球分为两个不同日期 °经线) 180°(日界线) ° 日界线)
6.22的俯视图 的俯视图
0 30 A
B
分别找出、 两点的地方时 两点的地方时。 分别找出 、B两点的地方时。
四.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和经度。 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和经度。 已知某地区时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下图为该地“ 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 的示意图” 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40, 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 正午时的最大。 正午时的最大。该地位于 A.45°N,110°E B. 21°34’N,110°E C .45°N,130°E D.21°34’N.130°E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 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 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 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 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宁15=M (商),门(余数)(n<7.5时,时区数二M; n>7.5时,时区数二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XM (时区数)士7.5( 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 6 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 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 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地理计算专题地方时、区时、日界线

地理计算专题地方时、区时、日界线

1、地球上经度相同,纬度不同的两地( 地球上经度相同,纬度不同的两地( A、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C、昼夜长短的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地方时相同 )
2、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 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 20 的城市是 A、悉尼(150°E) 悉尼(150° B、上海(120°E) 上海(120° C、洛杉矶(120°W) 洛杉矶(120° D、阿克拉(0°经线附近) 阿克拉( 经线附近)
例: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阴影区为3月 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 阴影区为 月 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ON的经线为( 日 非阴影区为 月 日 的经线为( 的经线为 A. 0° ° C. 60°E ° B. 180° ° D. 120°W ° )
解析:由于全球被分成两个日期, 解析:由于全球被分成两个日期,则OP和 和 ON为两条日界线;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即 为两条日界线;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 为两条日界线 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顺着地球自转的 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顺着地球自转的 ,( 方向,日期加一天的是 时经线),也就是 时经线), 方向,日期加一天的是0时经线),也就是 ON为0时经线,OP为180经线; ON与OP之 为 时经线 时经线, 为 经线; 经线 与 之 间相差120°,所以ON的经线为 °E。 ° 所以 的经线为60° 。 间相差 的经线为
已知两地经度, 已知两地经度,求两地经度差 35° 112° 35°E与112°E相差 11° 105° 11°W与105°W相差 56° 134° 56°E与134°W相差
; ; 。
35°E 与112°E同位于东经,所以经度差 112° 同位于东经, 35° 同减异加)=112° 35°=77° (同减异加)=112°-35°=77° 11° 105° 同位于西经, 11°W与105°W同位于西经,所以经度差 =105° 11°=94° =105°-11°=94° 56° 134° 一个位于东经, 56°E与134°W,一个位于东经,一个位于西 所以经度差=56 +134°=190° =56° 经,所以经度差=56°+134°=190°

2014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1 地方时、区时计算和日期范围大小的确定

2014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1  地方时、区时计算和日期范围大小的确定

2014年地理高频考点1 地方时、区时计算与日期范围确定1.公式法计算地方时(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和两地经度差,求另一地的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³经度差注意: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

(2)已知某一地的经度和两地地方时差,求另一地的经度计算公式:某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³两地地方时差数(分钟)注意:①公式中加号或减号的选择:a.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早时:已知地点位于东经度和零经度时用“+”;已知地点位于西经度时用“-”。

b.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晚时:已知地点位于东经度和零经度时用“-”;已知地点位于西经度时用“+”。

②地方时差的计算:用两地地方时的大数减去小数。

2.公式法计算区时(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公式:(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取商的整数部分)注意: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2)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的方法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该时区序数³15°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与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

(3)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某时区区时=已知时区区时±时区差注意: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

②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为两地的时区差数。

3.公式法解决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问题到达时间=出发时间±区时差(或地方时差)+行程时间出发时间=到达时间±时区差(或地方时差)-行程时间行程时间=到达时间-出发时间±时区差(或地方时差)注意:东加西减4. 日期范围确定法(1)以不断移动的0时经线位置为参照物,确定新旧两天的范围从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界线(通常指180°经线)为今天的范围,从0时经线向西至国际日界线(通常指180°经线)为昨天的范围,如下图所示:新旧两天的范围大小随着地球自转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希来学园精细化教育领导者一、知识点梳理1.地方时求地方时的方法: 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4分钟×两地的经度差)(注:按照地球运动方向,向东取+,向西取-,简称“东加西减”)。

2. 时区与区时求时区、区时的方法:(1).求某地所在时区号:用当地经度/15°,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处时区,余数大于7.5,则所处时区为所得整数加1;(2).求区时:T 求=T 知±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

3.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日界线与日期:(1).当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全球日期相同。

(2).除此之外的任何时刻,地球上都同时具有两个日期。

判断时,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一天的范围;从0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一天的范围。

4.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1)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即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晨昏线只有在春分,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的判读: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

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6时→晨线 18时→昏线 昼夜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3)确定地方时的四个特殊点→6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晨赤交点)(4)确定昼夜长短:同纬度的各地昼(夜)长是相等的,弧长15°为1小时。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2)x2=(12-日出时间)x2→12时:昼半球中央经线 →0(24)时:夜半球中央经线→18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昏赤线)希来学园精细化教育领导者 →某地夜长=日出时间x2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公式:H=90º-|φ±δ| (H 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直射点的纬度,φ、δ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 (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X经度差(东加西减)
1 •地方时
①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②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纬度偏东地点时刻早。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土(经度差)X4分钟
(所求地在东,“土”号取“ +”号,反之取“-”号)
2. 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理论上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o划为一个时区。

②区时: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

时刻为东早西晚。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土时区差(东加西减)。

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更替

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更替

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更替(1)基本原理:同一时刻地球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3)计算步骤第一步:根据经度确定两地的东西相对位置关系。

①若两地均为东经,经度数值大的在东侧;②若两地均为西经,经度数值大的在西侧;③若两地分别在东、西经,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第二步:求两地的经度差。

①两地同在东经或西经,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减;②两地分别在东、西经,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第三步: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第四步:代入公式计算。

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即“东加西减”。

(1)基本原理: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整;任意两个时区间相差几个时区,时间就相差几个小时。

(2)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东西判断如下图)(3)计算步骤第一步:根据时区确定两地的东西相对位置关系,谁在东侧,谁的时间早。

①若两地均为东时区,时区号大的在东侧,其时间早;②若两地均为西时区,时区号小的在东侧,其时间早;③若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东时区的时刻总比西时区的时刻早。

第二步:求两地的时区差。

①若两地均为东时区或均为西时区,则用大号减去小号即得时区差;②若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把两地的时区号相加即得时区差。

(“同减异加”:时区符号相同,则相减;时区符号不同,则相加。

)第三步:代入公式计算。

①结果大于0小于24,说明未知地和已知地为同一天,这个结果就是钟点数;②结果为负数,说明未知地比已知地晚一天,把这个负数加上24即得钟点数,但日期要减一天;③结果大于24,说明未知地比已知地早一天,用这个数减去24即得钟点数,但日期要加一天。

区时和地方时计算

区时和地方时计算

B
【例题】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6时
0时或24时
12时
18时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图是以 南极 为中心的光照图。
【例题】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2.图示中的晨线是
AB
,昏线是
BC

【例题】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3.判断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A、D、E自转线速度A>D>E;角速度都相等。
旧一天(昨天)
180O 地球自转方向 0O 180O
子 夜 线
N 12
180O
新一天(今天) 昨天
0:00 今天
【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上图阴影部分为7月6 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 1、甲地的时间为( ) A. 15 时 B. 9 时 C. 3 时 D. 12 时 2、北京时间为( ) A. 6日8时 B. 7日8时 C. 6日20时 D. 7日20时
【例题】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6.此时全球与E点属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是( D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方向
北逆南顺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角速度:全球相等,(极点除外)
地 球 自 转
地 球 自 转
周期 速度
线速度:赤道最大,(极点为0) 晨昏线的判定 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的应用
B. 三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日期分界线在光照图中的位置
3、地转偏向力
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 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则不偏向
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 面向物体运动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公式?
1、求时区:
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2、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3、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1.地方时
①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②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纬度偏东地点时刻早。

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所求地在东,“±”号取“+”号,反之取“-”号)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理论上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隔经度15º划为一个时区。

②区时: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

时刻为东早西晚。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计算公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