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参赛教案同步课件谢文春)

合集下载

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5 (5)、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感谢观看
月亮上的足迹
最新版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预计演示时长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月亮上的足迹
20分钟
总目录数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演示内容长度
1789字符
总页数
47个
5个
42个
x页
目录
01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 访月球的短片。
二、速读课文,理清
02 作者的行文思路,整 体把...
03 三、再读课文,注意 掌握记叙的细节。
(2)昂首挺立:仰 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 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 接...
1.快速阅读课文,概 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2.掌握文章的结构层 次和时间顺序
3.掌握列数字的说明 方法,体会准确平实 的...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 探索的勇敢精神,认 识...
(1)学习快 速阅读的方 法。
(2)概括各 部分要点, 理解文章内 容。
(1)、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1)、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1)、请替换 1
自己的演示内 容
(2)、请替换 2
自己的演示内 容
3 (3)、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4 (4)、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 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 想。
三、再读课文,注意掌握记叙 的细节。
2、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释人类登月的历史意义。

(3)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2)学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

(3)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释人类登月的历史意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长篇科普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登月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案例分析: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意义。

《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优秀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内容,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运用文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和人类进步的理解。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顺序叙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对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和热情。

(2)激发学生对人类未来探索的期待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主要内容及其传达的主题。

(2)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月亮上的足迹》。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表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其的探索。

(2)播放人类登上月球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

(2)学生阅读后,进行问题讨论,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3. 词汇与句型:(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4.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2)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人类探索月球的短文。

2. 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科学探索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报告制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课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优质课教案:月亮上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2)掌握有关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

(3)学会分析不同探月任务的目的、意义以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2)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直观感知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科技进步、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月球的起源与结构(1)月球的起源:介绍月球的形成过程,如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2)月球的结构:介绍月球的内部结构、地表特征等。

2. 第二课时:人类探月的历史(1)古代人类对月亮的探索与想象:如中国的嫦娥传说、西方的月亮女神等。

(2)现代人类探月历程:介绍各国探月任务的发展过程,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苏联的月球探测器等。

3. 第三课时: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1)嫦娥工程:介绍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探测器的任务目标与成果。

(2)玉兔月球车:介绍玉兔月球车的设计特点、工作原理等。

4. 第四课时:月球上的生命迹象(1)月球表面环境:分析月球表面的温度、压力、辐射等条件。

(2)月球样本分析:介绍月球样本的研究成果,如月球岩石、尘埃等。

5. 第五课时:探月技术的应用与展望(1)月球资源开发:讨论月球资源的利用前景,如月球土壤、月球岩石等。

(2)月球基地建设:介绍月球基地的概念、意义以及建设方案。

(3)火星探测与深空探索:展望人类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如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等。

三、教学资源:1. 教材:《月亮上的足迹》2. 辅助资料:相关探月任务的图文资料、视频资料等。

3. 网络资源:国内外探月工程相关网站、论坛等。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

七年级语文教案《月亮上足迹》教案标题:《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3. 通过阅读理解《月亮上的足迹》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月亮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月亮上的足迹》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

2.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3. 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不同的天体(地球、月亮、太阳等),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学生跟读或自主阅读。

随后提问学生,确保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问题1:月亮是怎么形成的?问题2:月亮上有足迹吗?是谁留下来的?Step 3:课文解读(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挂图的形式,介绍月亮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解释文中相关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如“月壤”、“太空舱”等。

Step 4:词汇学习(10分钟)教师为学生介绍新词汇,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Step 5: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到月亮上留下足迹,你希望做什么?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告诉他们需要给出理由来支持自己的答案。

Step 6:展示和总结(5分钟)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思考。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并整理《月亮上的足迹》相关知识的作业。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发现和思考更多有关月亮的奇妙之处。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或科学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介绍更深入的月亮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月亮观察活动,记录观察结果,并从中总结月亮的不同形态和特征。

课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课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优质课教案:月亮上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及取得的成果。

(2)培养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人类探月历程。

(2)学会分析不同探月任务的成功与失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类探月的历史及取得的成果。

(2)不同探月任务的特点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探月技术的发展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人类探月历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探索的主题。

(2)学生分享对月球探索的了解和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及取得的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探月任务的成功与失败,培养批判性思维。

3. 课堂讨论:(1)各小组汇报探月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组织讨论,分析不同探月任务的意义及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嫦娥一号、二号、三号探月任务的相关资料。

(2)学生分析我国探月任务的成功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探月技术。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类探月的重要性。

(2)学生发表对航天事业的看法,激发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四、作业布置:2. 思考如何为我国航天事业未来发展贡献力量,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成果及不足之处。

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馈学习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3. 根据教学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的探月短文和成长计划,评估学生对探月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航天事业的关注程度和责任感。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课件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课件
5.插上美国国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讨论:
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有的甚至 精确到秒,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
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合作研讨:
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 个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个巨 大的飞跃。”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 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 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 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 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要求: • 男生和女生自然分成两组进行抢答比赛。 • 举手抢答,每题1分。 • 如果抢答错误,此题答题机会归另一组。
• “地月引力静止点”离地球的距离 ?
• 三名宇航员乘坐的飞船的名字是( )?
•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具体时间是(
)?
•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的具体时间是 ( )?
• 飞船指令舱驾驶员是( )?
月亮是文人墨客寄托感情的物体,也 是人们美好的追求与向往,人们无时无刻 都想登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月亮上的足迹
作者:朱长超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人类登月成 功的伟大意义。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
要点的能力。
3.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 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中国载人航天知多少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与 “天宫一号”进行空间交会对接

课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课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一、教案主题:优质课教案——月亮上的足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内容:1. 人类探月的历史概述2. 月球探测器的研发和发射过程3. 月球探测任务及成果4. 中国探月工程及未来展望5. 探月背后的科学家及故事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探月的历史、月球探测器的研发和发射过程、月球探测任务及成果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探月工程及未来展望,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探月事业的发展。

3. 故事分享法:讲述探月背后的科学家及故事,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探月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张月亮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课。

2. 讲解:讲解人类探月的历史、月球探测器的研发和发射过程、月球探测任务及成果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探月工程及未来展望,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探月事业的发展。

4. 故事分享:讲述探月背后的科学家及故事,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探月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探月相关纪录片,加深对探月工程的了解。

2. 邀请月球探测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一线科研经验。

3. 开展探月主题的科学实验,如制作月球地形模型,观察月球现象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探月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我国探月工程最新进展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月球探测技术与应用》等。

2. 纪录片:如《月亮上的足迹》、《探月工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
定 装 置安 和装 激太 光阳 仪风 测
安装电视摄影机
安装月震仪
5.插上美国国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 通电话深入课文,理解旨意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过程
的?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时间,这些 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何作用? 2.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 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 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 文中找语句具体说明。 3.文章哪句话揭示了人类登月的意义? 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 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 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登月舱跨到月球表 面的那一小步。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 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 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 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巨大的飞跃。
月亮上的足迹
上的足迹
朱长超
江西省赣县二中 谢文春
登 月 英 难 阿 姆 斯 特 朗
速读课文,概括要点
• 1.登月的全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 2.找出文中有关时间的词语并指出 在相应的时间里所对应的事件。 (提示:大约有15个时间和相对应 的事件)
• 3.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
情?(请分点概括)
准 备
升 空
登 月
返 航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 射。 ②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 。 ③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 ④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开始进入梦乡。 ⑤19日晚上8点33分,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 的中和点。 ⑥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 备登月。 ⑦7月20日上午7点32分,两名宇航员换乘登月 舱。
2003.10.15我国航天英雄 杨立伟,实现了中国人民翱翔 太空的梦想。
2008.9.25我 国神舟七号发 射成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神七航天员的
颁奖词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 寥阔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 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 深远的回声。
请你为三位登月英 雄写一段颁奖词。
颁奖词的写法
⑧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 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⑩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⑾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 面。 ⑿三个小时后,两名宇航员返回登月舱内。 ⒀7月22日0点15分,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⒁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 飞船对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地球大气 层。
拓展延伸,感悟科学
“阿波罗”号登月计划的成 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时至今日,人类探索太空的步 伐从未停止,你还知道人类探 索太空的其他事件吗?
1986.1.28 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 机 升空后爆炸, 7名 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3.2.1 美国 “哥伦比亚”航天飞 机 爆炸分解 , 7名宇 航员全部遇难。
1.内容:事迹+精神品质
或人生价值的评价 2.语言:概括 凝炼 优美(骈散结合 比喻修辞)
课外作业: 假如你成为中国未 来宇航员,请你设计一 则登月计划。
谢 谢 指 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