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人卫版)分子结构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二章分子结构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二章分子结构
在对称性相同的条件下,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 能有效地组成分子轨道,能量差越小越好。 例 H、Cl、O、Na原子的有关原子轨道的能量分布 1S(H)= -1318KJ/mol 3P(Cl)= -1259KJ· -1 mol 3S(Na)= -502KJ· -1 2P(O)= -1322KJ· -1 mol mol
分子轨道与原子轨道的能量
反键分子轨道
成键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
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的形状
反键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 1s σ*1s 成键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 1s
σ1s
节面
原子轨道与 分子轨道的 能量。 原子轨 道与分 子轨道 的形状。
(2)能量相近原则Closer energy principle——
•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杂化轨道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发生变化, 在空间分布采取最大夹角。
二.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1.SP杂化
空间构型: 直线形
2P 2P 激发 2S 2S Be原子轨道
键角: 180°
2.SP2杂化
2P 2S 2P 2S
激发
杂化
B原子轨道
3个SP2杂化
轨道
空间构型:平面三角形 键角: 1200
有效重叠,对称性匹配
非有效重叠,对称性不匹配
根据对称原则,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S—S重叠
②S—P重叠
③P—P重叠
a两个原子的Px轨道沿X轨道轴(键轴)以头碰头的 形式发生重叠 b当两个原子的P轨道(Py – Py、Pz – Pz)垂直于键 轴,以肩并肩的形式发生重叠—π分子轨道。 此外P—d和d—d以肩并肩的形式发生重叠形成π分 子轨道(多存在于配合物分子中)

无机化学课件9-分子结构

无机化学课件9-分子结构

分子轨道理论(20世纪20年代末)
§9.1 Lewis理论
电子配对理论——共用电子对成键。 • 八隅体规则
• Lewis结构式
H—H
: Cl : C

: Cl
Cl :
O = C= O
:N N:
: Cl :

违背八隅体规则的例子:BF3,PCl5,SF6等。
_ 109 28’ _ _ _ + +
+
轨道重叠
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轨道重叠 形成化学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
H
大重叠原理。原子轨道重叠越多,
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由于杂化轨 道的电子云分布更集中,所以杂化 轨道成键能力比未杂化的各原子轨 道的成键能力强。化合物的空间构 型是由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的方 向决定的。
NH3分子形成时的轨道杂化。
H2O:几何构型为V型。 键角为:104.5 © O: 2s22p4
2p 2s
sp3杂化
sp3不等性杂化
两个杂化轨道 能量较低,被两对 孤对电子占据。
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杂化轨道类型 杂化轨道数 分子空间构型
直线形 三角形 四面体 三角锥 V型
sp
sp2

C
2
CO

2
O
2s 2p
2 4
2s 2p
HF
HBF4
BF3
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价键理论能较好地说明一些双原子分子价键的 形成 为解决价键理论的局限性,鲍林在价键理 不能很好地说明多原子分子的价键形成和几何 论中引入了杂化轨道的概念 构型
如 CH4 实际测定→
按价键理论
C 2s

无机化学 分子结构

无机化学 分子结构

实例
s,p
sp
2
HgCl2
s,p,p
sp2
3
BF3
重要的杂化轨道及其形状(2)
中心原子 中心原子 中心原子的 的轨道数 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 杂化轨道 形状 实例
s,p,p,p
sp3
4
CCl4 NH4+
s,p,p,p,d
sp3d
5
PCl5
Hale Waihona Puke (4)sp3 不等性杂化 (sp3 Uneven Hybridization)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为
◆ 键合双方各提供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想一想自
旋方向 相同呢?) ◆ 键合双方原子轨道应尽可能最大程度地重叠
◆ 能量最低原理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
1. 电子配对原理
具有自旋相反的单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接 近时,单电子可以配对构成共价键。 如 H2: H 1s1 + H 1s1 →H-H HCl: H 1s1 + Cl 3s23p5 → H-Cl N2: N 2s22p3 + N 2s22p3 → N N
Question
写出氯酸根离子 ClO3- 的路易斯结构式.
Cl 原子的电负性小于 O 原子,意味着不存在 O-O 之间的键合. 合理的排布应该如下所示:
O Cl O O O Cl O O
ClO3-离子中价电子总数等于26(四个原子的价电子数相 加再加1), 扣除3个单键的6个电子,余下的20个电子以孤 对方式分配给四个原子, 使它们均满足八隅律的要求.
第二章 分子结构
(Structure of Molecule) 价键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键参数

无机化学 第六章 分子结构

无机化学 第六章 分子结构

随堂练习:
2.请应用现代价键理论合理地解释乙炔的成键情况,有几个σ
键?几个π 键?
HC≡CH
乙炔
随堂练习:
3.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下面问题: (1) NH3、H2O 的键角为什么比 CH4 小?CO2 的键角为何是
180°?乙烯为何取120 °的键角?
(2)在 sp2 和 sp 杂化轨道中,是否也存在不等性杂化? 各举一例! 例如 SO2 和 CO
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线性组合)
(2)杂化轨道的数目等于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数(遵循原则)
二、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
(3)杂化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是尽可能取最大夹角,一般取对称
形,这样排斥力最小,形成的分子体才系稳定(数学理想建模)
杂化轨道的数目 理想模型 空间的最佳排布
直线型 正三角型 正四面体
一、价键理论(电子配对理论)VB法 3.共价键的特征 a.饱和性
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是一定的,因此它能形成的共价 键数 也是一定的。 3p 例如:N : 1S22S22P3
N: 1s 2s
3个单电子
2Px
2Py 2Pz
NH3分子的成键过程
一、价键理论(电子配对理论)VB法 3.共价键的特征: b.方向性
bonds (C).The hybride orbital considered were sp,sp2,sp3.
Bonds where the electron density is symmetrical about the bond axis are called sigma (σ) bonds; bonds in which the electron density is not symmetrical about the bond axis are called pi(π)bonds .

人卫5版第五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无机09级资料

人卫5版第五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无机09级资料
Kb称为碱度常数或碱解离常数,表示碱 在水中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 Kb 越大, 碱性越强。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第二节 酸碱平衡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Autoprotolysis equilibrium):
H+
H2O + H2O
OH- + H3O+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在297K的纯水中: Kw= [H3O+][OH-] = 1.00×10-14 (适用于一切稀水溶液)
[H3O+] = [OH-]=√Kw = √1.00×10-14 = 1.00×10-7mol·L-1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二)水 溶 液 的 pH 中性溶液:
[H+] = [OH-] = 1.0×10-7mol·L-1 酸性溶液:
[H+] > 1.0×10-7mol·L-1 >[OH-] 碱性溶液:
[H+] < 1.0×10-7mol·L-1 < [OH-]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稀溶液中
pH = -lgαH+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K = [OH-][H3O+] [H2O][H2O]
[OH-][H3O+] = K [H2O]2 = Kw
Kw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常数 (Autoprotolysis equilibrium constant) 或水的离子积(ionic product )。
在仅相差一个质子的酸碱之间,存在一
种通过质子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这 种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

无机化学 分子结构

无机化学 分子结构

四、sp杂化 具有VSEPR模型的AY2通式的分子中的中心原子采 取sp杂化轨道构建分子的s骨架,例如CO2中的碳原子、 H-C≡N:中的碳原子、BeCl2分子中的铍原子等等。炔烃 中的—C≡C—的s-骨架也是由sp杂化轨道构建的。 当中心原子取sp杂化轨道形成直线形的s骨架时, 中心原子上有一对垂直于分子的s骨架的未参与杂化的 p轨道。例如乙炔分子:形成二个p键。
离域Π键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原子形成的p 键,而不同于两原子间的p键。在三个或三个 以上用s键联结起来的原子之间,如能满足下
列条件,则可以生成离域键: (1)这些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2)每一原子有一互相平行的p轨道; (3)p电子的数目小于p轨道数目的两倍。
O O O
O O O
丁二烯中的p-p大π键 丁二烯分子式为H2C=CH-CH=CH2。4个碳原子 均与3个原子相邻,故均取sp2杂化,这些杂化轨道相 互重叠,形成分子σ骨架,使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未参与杂化p轨道,垂直于分子 平面,每个p轨道里有一个电子。故丁二烯分子里存 在一个“4轨道4电子”的p-p大π键。通常用Π a b为大 π键的符号,其中a表示平行p轨道的数目,b表示在平 行p轨道里的电子数。
I型
II 型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二)
一、要点 为了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泡林以量 子力学为基础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要点: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 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 组成一组能量等同的新的杂化轨道。 1.杂化轨道的数目与组成杂化轨道的各原子轨道 的数目相等 2.杂化轨道又分为等性和不等性杂化两种 3.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求轨道最大重叠,键与键之 间斥力最小。
实例 BtCl3 HgCl2

无机化学分子结构课件

无机化学分子结构课件
根据物质的原子结构可以解释物质的一些宏观性质,如元 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及其递变规律。原子结构还无法解释物 质的同素异性、同分异构现象。这是因为物质的性质不仅与 原子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有关。
所谓分子结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1)分子的空间构型 实验证实,分子中的原子不是杂乱 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成整体的, 使分子在空间呈现出一定的几何形状(即几何构型)。
我国物理化学家唐敖庆等曾于1953年统一处理了s—p— d—f轨道杂化, 提出了杂化轨道的一般方法,进一步丰富 了杂化理论的内容。
1、轨道杂化理论的基本要点
轨道杂化理论认为,在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类 型的几个原子轨道(即波函数)可以相互叠加,而重新组成 同等数目的能量完全相同的杂化原子轨道。在原子形成分 子的过程中,通常存在着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几个过 程,这就是轨道杂化理论的基本要点。
例如:
Hale Waihona Puke 在生成F3BNH3时,NH3分子中的N原予提供一对未成键的 电子,与B原子共用形成配位键,N原子为给予体,B原子 为接受体,F3BNH3的结构式表示为通常用“→”表示配位 键,箭头方向表示由给予体供给接受体电子对的方向,以区 别于正常共价键。
但应该注意,正常共价键和配位键的差别,仅仅表现在键 的形成过程中,虽然共用电子对的电子来源不同,但在键形 成后,二者并无任何差别。如在NH4+中的4个N—H键是完全 等同的。
因为共价键的本质是原子轨道的重叠和共用电子对的形 成,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的单电子数是一定的,所以形成共 用电子对的数目也就一定。
例如,氯原子最外层有一个不成对电子,它与另一个 氯原子3p轨道上的一个电子配对形成双原子分子Cl2后, 每个氯原子即不再有未成对的电子了,若再有第三个氯 原子与Cl2靠近,不可能再形成键产生Cl3。

人卫5版第八章分子结构(无机09级)新PPT课件

人卫5版第八章分子结构(无机09级)新PPT课件
(一)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1、杂化(hybridization)与杂化轨道 (hybrid orbital)
杂化:在成键过程中,同一原子几个 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进行 线性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确定空间 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新轨道的过程。
22
2、杂化轨道的取向、形状
杂化轨道之间相互排斥,力图在空间 取最大夹角;其形状一端“肥大”。 杂化轨道一端“肥大”,有利于实现 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
:N:::N: :N N:
6
二、现代价键理论
( 一
(valence bond theory ) ↑↑




↑↓


↑↓

两氢原子接近时的能量曲线 7
Heitler-London指出:
两个原子具有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时,
相互靠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单电子
在两核间自旋配对,使系统能量降低而
形成共价键。
x z
z
y
N
N
y
18
比较键与键
重叠 重叠 稳定性 存在
方式 程度
情况
键 头碰头 大
稳定 可单独 不易破坏 存在
不稳定,易 不能单 键 肩并肩 较小 断开,化学 独存在
活性较强
19
(四)键参数(bond parameter)
1、键能(bond energe):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2、键长(bond length):指分子中 成键两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 键称作共价键( covalent bond )。
每个原子周围不参与成键的电子对, 称作孤对电子(lone pair electro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特点:重叠程度小,易断开,与σ共存。
现代价键理论
■ 例:N2分子形成示意图
2s 2px 2py 2pz
π
— +
+

N
σ键 π键
π
π
N
Z
π
N
Y
N
2s 2px 2py 2pz
σ
σ键
π键
重叠方式
重叠部分 重叠程度
头碰头
肩并肩
沿键轴呈圆柱形 在节面上,象两块 对称分布 “冬瓜”形状 较大 较小
存在方式
子转移,变成正、负离子。 ②正、负离子间由于静电引力而相互吸引, 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即离子键。
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大于1.7,方可形 成离子键。离子键的强度常用晶格能表 示。
10.1.2 晶格能
晶格能:是指气态正、负离子结合成 1mol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用U 表示,单 位kJ· -1。 mol 晶格能是负值,其代数值越小,晶体 越稳定。
10.2.2
1.基本要点:
杂化轨道理论
•成键时能级相近的价电子轨道混合杂 化,形成新的价电子轨道——杂化轨道。 •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轨道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发生变化,在 空间分布采取最大夹角。 •杂化轨道成键同样满足最大重叠原理。
2. 杂化轨道类型 2s ①sp杂化 Be:2s2 BeH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 2p激发 形
D1 499kJ mol1 D 2 429kJ mol1
-1
E(H - O) ( D1 D2) / 2 464kJ mol
②键长
分子中两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称为键长。 键长越短,键越牢固,形成的分子越稳定。
如:H-F, H-Cl, H-Br,H-I 键长依 次递增,而键能依次递减;单键、双键及叁 键的键长依次缩短,键能依次增大,但与单 键并非两倍、叁倍的关系。
CH4为正四面体结构
在此基础 1931年 Pauling 等人 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1928 年鲍林(Linus Pauling, 1901-1994) 把海特勒-伦敦方法应用于化学键。
1934年鲍林发表了关于化学键的工作 证明了这些键的稳定性。
美国化学家。因其在研究化学键性质的成就获 1954年度诺贝尔奖,1962年又因其在裁军方面 所付出的努力而获诺贝尔和平奖。
①键能 在标准状态下, 1mol气态AB分子拆 开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叫AB的离解 能(D)。 对双原子分子而言,离解能就是键能。 D(H—Cl)=432kJ· -1, D(Cl—Cl)=243kJ· -1 mol mol 在多原子分子中,离解能和键能是不同的。 键能愈大,键愈牢固。
H 2 O(g) H(g) OH(g) HO(g) H(g) O(g)
杂化轨道理论
现代价键理论 说明了 共价键的形成
解释了 无法解释
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CH4结构
价键理论认为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 子相互配对成键。 BeCl2、CH4无法解释。 Be:2s2
C:2s22p2
杂化轨道理论
价键理论 说明了 共价键的形成 解释了 无法解释

、杂化轨道理论
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10.1.3 离子键的特征
⑴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引力 ⑵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⑶离子键没有饱和性 ⑷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100%的离子键是不存在的)
10.1. 4 离子的特征
(1)离子电荷(k+ ,F-) (2)离子的电子构型 2;8;18;18+2;9-17电子构型。 (3)离子半径 主族元素同一周期,随族数递增,正离子电荷 增大,半径减小。Na+>Mg 2+ > Al 3+;从上到 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 定义: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
离子间的强烈吸引作用力

类型:
化学键
( chemical bond )
离子键
(ionic bond) ◆ ● ■
共价键
(covalent bond)
金属键
(metallic bond)
正、负离子间靠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通过自由电子将金属原子和金属离子联
2.价键理论基本要点与共价键的特点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 •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价电子相互配对; •原子轨道重叠最大。 共价键的特点: •饱和性 H Cl H O H N N
•方向性
(2)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 成键电子的电子云重叠的越多,核间电子云 密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3.共价键的类型
①σ键: 原子轨道沿核间 联线方向进行同号重 叠(头碰头)。
2p
H Be H
2p
sp
2s
2s
sp杂化
Be采用sp杂化 生成BeH2
两个sp杂化轨道
②sp2杂化
F
BF3的空间构型 为平面三角形
B
F
F
2p
B: 2s22p1
2s
2p
2s
激发
2p
2s
sp2
sp2杂化
BF3的形成
三个sp2杂化轨道
③ sp3杂化
CH4空间几何构 型: 正四面体
键角: 109°28
1.Born-Haber循环
1 K (s) + 2 Br2 (l)
△ fHm
KBr(s)
U △ rHm,6
1 升 Br2 (g) 华 △ rHm,1 2 1 能 键能 △ rHm,4 2
气化热 △ rHm,3
Br (g)
K(g)
△ rHm,2
电离能
△ rHm,5
电子亲和能
Br (g) + + K (g)
共价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化学键。
现代价键理论
■ 1916年路易斯(Lewis)提出经典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是由成键原子双方提供电子组成 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
成功
初步揭示共价键 与离子键的区别
缺陷
无法解释电子配对成键的原因 及共价键的方向性等
海特勒(Walter Heitler, 1904-1981) 美籍德国物理学家。海特勒(Walter Heitler, 1904-) 和伦敦(Fritz London, 1900-1954) 将海森堡德共振理论应用于氢分子的共价键。 结果证明了电子自旋函数的稳定性,并否定 了相同氦键的稳定性。
系在一起的作用力
化学键:
离子键
价键理论 共价键 分子轨道理论
金属键
§10.1
离子键
10.1.1 离子键理论的主要论点
10.1.2
晶格能
10.1.3 离子键的特征 10.1.4 离子键的特征
10.1.1 离子键理论的主要论点
①当活泼金属原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相遇
时,由于电负性相差很大,发生原子间电
晶格能对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离子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的离子晶体晶 格能大,相应表现为熔点高、硬度大等性能。
NaCl 型 离子晶体 NaF NaCl NaBr NaI MgO CaO SrO BaO Z1 1 1 1 1 2 2 2 2 Z2 1 1 1 1 2 2 2 2 r+ /pm 95 95 95 95 65 99 113 135 rU /pm /kJ²mol-1 136 920 181 770 195 733 216 683 140 4147 140 3557 140 3360 140 3091 熔点 /o C 992 801 747 662 2800 2576 2430 1923 硬度 3.2 2.5 <2.5 <2.5 5.5 4.5 3.5 3.3
**
sp3d2杂化
H3COH 为sp3不等性 CH2O 为sp2 不等性
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杂化轨道类型 参加杂化的轨道 杂化轨道数
成键轨道夹角 分子空间构型
s+p s+(2)p s+(3)p 2 3 4
不等性
s+(3)p 4
三角锥 V型
直线形 三角形 四面体
实例
中心原子
共价键 H-F H-Cl H-Br H-I F-F Cl-Cl Br-Br I-I
键长 键 能 共价键 l/pm E/(kJ²mol-1) 92 570 H-H 127 432 C-C 141 366 C-C - 161 298 C-C - - 141 159 N-N 199 243 N-N - - 228 193 C-H 267 151 O-H
伦敦(Fritz London, 1900-1954) 美籍波兰物理学家。
1.量子力学处理H2分子的结果 两个氢原子电 子自旋方向相反, 靠近、重叠,核间 形成一个电子概率 密度较大的区域。 系统能量降低,形 成氢分子。 核间距 R0为74 pm。 共价键的本质——原子轨道重叠,核间 电子概率密度大吸引原子核而成健。
NH3 BeCl2 BF3 CH 4 HgCl2 BCl3 SiCl 4 PH3 Be(ⅡA) B(ⅢA) C,Si N,P Hg(ⅡB) (ⅣA)
H 2O H 2S
O,S
(ⅥA)
(ⅤA)
主族 S—P型为主, S—P—d型为辅
SP杂化 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间的杂化 (n相同),直线型 SP2杂化 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间的杂化 (n相同),正三角形 SP3杂化 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间的杂化 (n相同),正四面体 SP3d2 1个n S轨道,3个n P轨道,2个nd轨道, 正八面体 d2SP3 1个n S轨道,3个n P轨道,2个(n-1)d轨道, 正八面体 SP3d 1个n S轨道,3个n P轨道,1个nd轨道, 三角双锥体 dSP2 1个n S轨道,2个n P轨道,1个(n-1)d轨道, 正四边形 过渡元素S—P—d型为主,S—P型为为辅(以及s-p- d - 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