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观察藻类植物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实验 3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一、实验目的1 藻类植物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学生通过对淡水生藻类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培养,可以增加学生藻类植物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

2 学生在课前必须大量阅读与藻类植物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淡水藻类的一些知识。

二、实验原理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淡水藻类以其生长环境不同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水生藻类;一类是气生藻类。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录本、浮游生物网等,相关工具书;4%的甲醛溶液、碘液四、实验步骤1 淡水藻类标本的采集方法(1)水生藻类标本的采集水生藻类依其形体大小可分为丝状种类和微小浮游种类。

丝状种类可用镊子采集。

对固着于石块等物体上的藻可用刮刀将藻从基部刮下或连同附着物一起采集。

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标本瓶中并加入一些水,但水不要加得太满,应留有一定的空间,标本瓶盖应注意密封,防止样品流失。

标本瓶上要贴上标签,标签上须用铅笔注明该标本采集的地点、日期和采集者。

浮游种类要用专用的浮游生物网采集,如无专用工具,也可用市售的300 目尼龙筛绢对水体进行过滤,滤出的藻体可用少量水冲洗入标本瓶中。

标本采集时还应用记录本记下各标本的采集环境、气温、水温、pH值、藻的附着基质、水体透明状况、藻体的手感是否滑腻等,这些都是鉴定藻类的参考条件。

因此应注意详细记录。

新鲜的藻标本不宜久存,应尽快对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好的标本可用4%的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

(2)气生藻标本的采集气生藻类多生长在阴湿的地面、墙壁以及树干的背荫面。

这类藻可用小铲刀采集,用牛皮纸包好,风干后保存。

对气生藻进行观察时,可用镊子镊取少许藻体,放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浸润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 2011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 2011

植物学〔下〕实验实验一、藻类植物〔一〕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代表植物,掌握绿藻门的分类特征。

二、实验内容: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新鲜材料或者装片观察以下内容: 1、衣藻:单细胞,二根等长的鞭毛,厚底杯形的载色体。

〔水封片或者永久装片〕 2、团藻:大型群体〔母群体、子群体〕,细胞的形态为衣藻型。

〔永久装片〕 3、水绵:〔1〕藻体的形态:不分枝的丝状体,单列细胞,带状的载色体,沿载色体中线罗列着一列球形的造粉核。

〔水封片〕〔2〕水绵的接合繁殖:梯形接合〔两条接合的丝状体及其接合管形似梯子〕。

〔永久装片〕 4、刚毛藻:具粗糙感,分枝的丝状体,载色体网状。

〔水封片〕 5、石莼:孢子体与配子体同形,均为片状体。

〔腊叶标本〕 6、轮藻:〔1〕藻体的形态:植物体直立,具分枝;注意观察:主枝、短枝,节、节间。

〔浸泡标本〕〔〕2卵囊、精子囊:皆生于短枝的节上,卵囊长椭圆形,生于短枝的上方;精子囊圆球形,生于短枝的下方。

〔水封片或者永久装片〕7、观察绿藻门的其它新鲜材料或者腊叶标本。

三、作业:绘图:1、衣藻细胞结构图,注明各个局部的名称。

2、水绵细胞结构图,注明各个局部的名称。

3、轮藻卵囊的外形图,并加图注。

注意!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材料;1三、实验用具:〔一〕用具;〔二〕试剂;四、实验内容及操作;五、实验结果:〔一〕观察结果;〔二〕绘图。

实验二、藻类植物〔二〕一、目的要求:通过观察代表植物,掌握蓝藻门、硅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内容: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新鲜材料或者切片观察以下内容: 1、颤藻:不分枝的丝状体,单列细胞,丝状体前端有颤抖现象〔先后运动,摆布摆动〕,注意观察其细胞中的中央质、周质。

区分:顶端细胞、体细胞,死细胞、别离盘、藻殖段。

〔水封片〕 2、念珠藻:外形为不规那末的胶质团块,具公共胶质鞘,细胞圆形,排成一行如念珠状。

区分:营养细胞、厚壁孢子、异形胞、藻殖段。

《藻类植物》评课稿

《藻类植物》评课稿

《藻类植物》评课稿本节课吴老师始终遵循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同学,分组实验显微镜微观观察水绵和宏观观察海带,让学生在做中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从而构建“藻类植物主要特征”重要概念。

课堂结构紧凑,互动性强,气氛活跃。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赏析本节课:一、教学目标——明、适1、明确性:学生分组实验、讨论都带有明确的问题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观察水绵,先从生活环境、颜色再到手触摸手感等不同观察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

2、适用性:教学目标制定立足于结合学生、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分析学情从面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

二、学生参与度——多、广1、参与次数多: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多样:小组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

自主合作时间得到保证,显微镜观察时间安排在8分钟左右,而海带肉眼观察只安排2分钟,结合课本。

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物、课件图片和视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等,整合各种资源。

从而体现学生小组合作真实有效性。

2、参与面广:实验中可做到优带差,提高学习有效性。

观察方式从易到难,从宏观到微观。

讨论中,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纠正学生片面或原有错误前概念。

如海带没有根茎叶器官的讨论,只是点到为止,适合学生能接受水平。

三、教师组织——序、凑1、课堂组织有序,课堂结构紧凑: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预设学生置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如开篇的创设情景,用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藻类植物的生活特性。

并做到环环相扣,条理非常清晰。

2、教师具有很强亲和力,能循循善诱,对学生回答能给予及时,鼓励的评价。

这是一堂非常值得学习推荐的成功课堂,但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完美,所以本人就个人意见提出以下几点商榷之处:1、在实施分组实验显微镜观察前,可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操作过程,以便学生能在有效时间操作地更快、更准确。

制作临时装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幻灯片制作更直观。

2、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先从“水绵和海带”共性,最好讲明学生思考方向并加以归纳。

藻类植物实习报告

藻类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实习单位:XXXX大学植物实验室实习内容:藻类植物研究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藻类植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水域的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环境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我参加了XXXX大学植物实验室的藻类植物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藻类植物的分类及识别在实验室里,老师首先介绍了藻类植物的基本分类系统和常见藻类的特征,包括蓝藻、绿藻、硅藻、褐藻等。

然后,老师指导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藻类的形态特征,如细胞的形状、大小、细胞壁的类型、生殖方式等,并进行了实际的分类和识别。

2. 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老师介绍了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包括它们的生长环境、光照、温度、营养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光合作用、氧气产生、碳循环等。

3. 藻类植物的实验操作老师指导我们进行了藻类植物的实验操作,包括藻类的采集、培养、观察、测量等。

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藻类计数器等工具,并掌握了藻类植物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藻类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藻类植物的基本分类系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范,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最后,我要感谢实验室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藻类植物实验报告(3篇)

藻类植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藻类植物观察和鉴定的基本方法。

3. 学习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藻类植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水生和潮湿环境中的低等植物。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水质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鉴定藻类植物,了解其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生态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采集的藻类植物样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镊子、剪刀、解剖针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培养皿、蒸馏水、碘液、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藻类植物样本采集:在池塘、溪流、湖泊等水生环境中采集藻类植物样本,注意采集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藻类。

2. 藻类植物观察:1. 取一小块藻类植物样本,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载玻片中。

2. 用盖玻片轻轻覆盖样本,滴加少量蒸馏水,使样本充分展平。

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细胞特征、繁殖方式等。

3. 藻类植物鉴定:1. 根据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细胞特征等,参考藻类植物分类学资料,对采集的藻类植物进行鉴定。

2. 记录鉴定结果,包括藻类植物的学名、门、纲、目、科、属、种等信息。

4. 藻类植物生长环境调查:1. 对采集藻类植物的水体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水质、水温、光照、底质等。

2. 分析藻类植物的生长环境与水质、水温等因素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植物观察结果:1. 观察到藻类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包括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藻类。

2. 部分藻类植物具有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结构,如水绵、丝藻等。

3. 部分藻类植物具有特殊繁殖方式,如轮藻的精囊、卵囊等。

2. 藻类植物鉴定结果:1. 采集到的藻类植物样本共鉴定出10种,包括蓝藻、绿藻、硅藻、金藻等。

2. 其中,蓝藻门的颤藻、绿藻门的衣藻、硅藻门的硅藻等是常见种类。

正稿_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_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人员:2014级生物科学二班智勇1徐万飞曾庆芳 0●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非常简单,是天然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方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非常快。

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

由于藻类对水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各异,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

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因而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调查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榆中县兴隆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水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水质分析及比较●前言: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生物网,1.5L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氏液,显微镜,电子目镜,笔记本电脑, 250mL烧杯一个,1L敞口塑料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长颈漏斗,浮游生物计数框(计数框10mm×10mm,底部均匀100正方格)移液枪,橡皮管,洗耳球,3%的甲醛溶液(2)方法:选择采样地点为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16.8℃,日温为14.2℃;榆中县兴隆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4.5~6℃,日温为17℃。

定性分析:水生藻类的采集使用浮游生物网,选择中上层水位,以“∞”字型来回捞取三分钟,将取得的40ml水样装入50ml带盖采集管,捞取工作重复三次,并加入10ml3%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编号。

生物藻类实验报告结论(3篇)

生物藻类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采集、鉴定和分析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进而推测其水质状况。

实验分别对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和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实验结果1.藻类种类组成在两个调查地点,共采集到藻类植物18种,其中浮游藻类15种,沉水藻类3种。

其中,小球藻(Chlorell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等为主要优势种。

2.藻类数量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地点的藻类数量差异较大。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数量较多,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3.2×10^5个/L和1.5×10^6个/L;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数量较少,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1.0×10^4个/L 和2.0×10^5个/L。

3.藻类群落特征通过对藻类群落的分析,发现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优势种较多,且数量分布较为均匀。

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较少,且数量分布不均匀。

4.水质状况根据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对两个地点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水质较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水质较差,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三、结论1.本次实验成功采集并鉴定了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掌握了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

2.两个调查地点的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水质状况、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关。

3.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水质较好;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水质较差。

4.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的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水质状况。

5.为改善水质,建议对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进行水质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质。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教学设计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教学设计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他们的共同特点和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藻类的特点和分类: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藻类植物的特点,如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生活在水中等,并分类讲解;2.苔藓植物的特点和结构: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苔藓植物的特点,如多细胞结构、需要水分生长等,并讲解其结构特征;3.蕨类植物的特点和结构: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蕨类植物的特点,如多细胞结构、有根茎和叶子等,并讲解其结构特征。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观察藻类植物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观察显微镜下的两种藻类植物样本。

观察时需注意植物的细胞结构、颜色和生长环境等,并记录下观察结果;2.实验二:观察苔藓植物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苔藓植物的不同部分,并记录下观察结果,特别注意其吸水作用;3.实验三:观察蕨类植物的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棵蕨类植物,注意观察其根茎、叶子和孢子囊等结构,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1.学生就实验中观察到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进行讨论,并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展示一些案例;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顾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五、拓展活动(20分钟)1.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并收集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然后用自己的话撰写一篇观察报告;3.学生将观察报告和图片整理成展板,并进行展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按照规定格式提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观察藻类植物(Ⅱ)>
1.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
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品:
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液、稀墨汁、醋酸洋红。

2、衣藻、水绵、刚毛藻、水网藻、轮藻的新鲜材料,水绵的接合生殖、团藻、海带
孢子体横切片、轮藻、紫菜永久制片,紫菜的材料。

三、内容与方法
1.绿藻门
(1)衣藻属(Chlamydomonas)
衣藻在静止的水池、水沟、水坑中繁殖旺盛。

采回水样,在显微镜检查,若衣藻数量少、体积小时,可加少量氮肥或人尿置水样中,并放在窗口向阳的地方。

1-2天以后,衣藻可大量繁殖,体积也增大。

用吸管吸取一滴衣藻液装片,置显微镜观察,可见衣藻是呈卵园形的单细胞体。

在视野中可看到它从各个方向自由游动的情况,用吸水纸从盖玻片一端吸去一些水分,使衣藻游动减缓或稳定。

仔细观察,在衣藻的细胞中有一个厚底杯状叶绿体,其杯底埋着一个蛋白核,在细胞前端杯状叶绿体的开口处充满着透明的细胞质,细胞质中央有一个园形细胞核,红色眼点也位于细胞前端一侧,为了清楚地观察衣的鞭毛,可以盖玻片一端注入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端将碘液吸过去,使藻体染色。

这时细胞核呈黄色,蛋白核呈兰黑色,鞭毛因吸碘液膨胀加粗而易见。

注意衣藻鞭毛着生的位置、数目、长短。

(2)团藻属(Volvox)
取团藻装片标本,置低倍显微镜观察,在视野中许多染成红色的空心球体,这就是团藻。

由于团藻装片封胶很厚,一般不能用高倍镜观察,以防损坏玻片材料和显微镜镜头。

在低倍镜下,选择一个完整的团藻群体,仔细观察团藻是由许多衣藻型细胞组成的群体。

这些细胞在球状群体表面排列成单层。

共同居于胶质鞘中,球状群体的中央是一个大空腔,其内充满水和胶质。

群体中的每个细胞周围又有一层很厚的胶质鞘,由于各个细胞的胶质鞘,相互挤压,故从表面看去细胞呈多边形,细胞之间借胞间连丝相联。

注意你在团藻的母群体中看到子群体吗?团藻植物体的细胞在生理上有分工吗?
(3)丝藻属(Ulothrix)
丝藻固着生活在有流水经过的石头、木桩和水草上,常形成一层绿色绒毡,多见于温度较低的流动水中的石头上。

用镊子取少许生活的或浸制的丝藻标本装片或装片标本,置显微镜观察,可见丝藻是由一串园筒状细胞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在装片标本中丝状体染成兰黑色),基部的固着器由于采集时损坏不易看见。

调节细调节轮能清楚地看到丝状体的每个营养细胞中有一个环带状叶绿体,沿细胞内壁围成大半环,其上有数个蛋白核。

这种环带状叶绿体的细胞叫做丝藻型细胞。

(4)水绵属(Spirogyra)
水绵广泛生长于池塘、水沟、水坑或稻田中,一般漂浮水面,他有附着于水草、木桩、石头上的。

采集的标本,用手触摸有滑腻感,营养生长的藻丝呈鲜绿色。

行有
性生殖时,常呈淡黄或黄褐色。

取绿色水绵丝状体1-2条装片,置显微镜观察,注意水绵的丝状体是不分枝的,其细胞多为园筒形,每个营养细胞内有1至数条带状的叶绿体,它在细胞中呈螺旋状排列,其上有一列蛋白核,液泡很大,一个细胞核在中央由原生质丝将它和周围原生质连着。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水绵的细胞构造,可在盖玻片一端注入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端将磺液吸过去,使水绵藻体染色,这时可看到细胞核被染成黄色,叶绿体上的造粉核呈兰黑色,你能区分细胞质和液泡吗?
取已变黄褐色的水绵观察,可能看到正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藻丝,如无材料可取水绵有性生殖装片观察。

梯形接合:两条水绵并列成对,两条丝状体上相对应的细胞各生一个突起,两个突起逐渐长大,接触处的细胞壁溶解。

二个突起连成一个短管叫接合管。

细胞中的原生质体收缩成为一个配子,由接合管流入相对的细胞中,与对方同样的配子相接合成一个厚壁的合子(也称接合孢子)。

侧面接合:在同一个丝体上的两个相邻细胞间发生的接合现象即为侧面接合,侧面接合不常见。

接合时两个细胞相邻处的侧壁发生隆起,横壁亦随之延伸,不久此横壁近隆起处的部分溶化,二相邻细胞沟通,一个细胞所形成的配子即通过横壁溶化处与相邻细胞的配子结合成合子。

水绵成熟的合子具有厚壁,厚壁上有各种花纹,壁内有细胞质、细胞核,并贮藏许多养料。

合子的抵抗力很强,经过休眠萌发成新的水绵。

(5)石纯属(Utva)
石莼生于海中,藻体是两层细胞厚的膜状体,基部有多细胞的固着器,观察示范桌上的石莼浸泡或腊叶标本。

(6)轮藻属(Chara)
取轮藻新鲜或浸泡标本,用放大镜观察,其外形颇似被子植物中的金鱼藻。

藻体下有分枝的假根,上有直立细长的“茎”,“茎”有“节”和“节间”,“节”上生一轮小枝,小枝也有“节”和“节间”之分,小枝的“节”上生有单细胞刺状突起叫苞茎叶。

再取一段有轮生小枝的“茎”置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茎”和“小枝”和节间中央有一个大细胞。

有的节间外还有一层细长的细胞环绕成鞘,叫皮层细胞。

新鲜轮藻标本在其节间细胞中可看到许多绿色粒状叶绿体,注意观察有无原生质流动?
取生有精囊球和卵囊球的新鲜标本或装片标本,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在雌雄同体的轮藻中,卵囊球位于精囊球的上方。

卵囊球呈长卵形,内有一个卵细胞,外围有5个螺旋状围绕着卵囊的管细胞,每个管细胞上面生有一个小的冠细胞。

精囊球是园形,在新鲜标本中成熟的精囊球呈桔红色。

若用镊子取下新鲜成熟的精囊球,置载玻片水滴中,用解剖针挑破后,加盖玻片,置高倍显微镜观察,则可看到看细胞。

盾柄细胞、头细胞和精囊丝、精子囊等构造。

2、红藻门(Rhodophyta)
(1)紫菜属(Porphyra)
观察紫菜的腊叶标本,可见其植物体为经色叶状体,基部有一固着器。

用镊子取一小块浸泡的紫菜标本装片,置显微镜观察,它的叶状体只有一层或两层细胞厚,外有胶质层。

你能看到细胞内的细胞核和色素体呢?
(2)多管藻属(Poiysiphonia)
多管藻的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为多管型构造。

其中央有一列中轴细胞称为轴管,
四周的一圈细胞称围轴管。

取多管藻雌配子体装片标本,置显微镜观察。

注意在染成黄褐色的藻体侧面,可看到园形的囊果(果孢子体),它是由果孢受精后发育的。

囊果的外面是多细胞呈瓶状的果被;囊果内是染成褐色的果孢子囊,其内有果孢子,但在装片材料中难以看清。

取多管藻雄配子停装片标本,置显微镜观察,可见雄配子体分枝顶端生有精子囊穗(染成深兰色),其上密生精子囊。

(3)观察示范桌上各种红藻腊叶和浸泡标本。

3、褐藻门(Phaeophyta)
(1)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观察海带的孢子体干制标本,它明显地分为带片,柄部和固着器三个部分。

再观察浸泡的海带标本,可见成熟的孢子体带片中、下部两面或一面孢子囊密集聚生成棕褐色的孢子囊群,用镊子取少许孢子囊装片,置显微镜观察孢子囊的形态特征。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标本,可更清楚地看到孢子囊为长棒状,囊与囊之间是侧丝(隔丝)。

许多孢子囊和侧丝聚生成孢子囊群。

取海带的带片切片标本,置显微镜观察,可分出以下几个部分:
①表皮——由1-2层含有色素体的方形小细胞构成,排列紧密,外有胶质层。

②皮层——由多层细胞组成,排列疏松,靠外面的部分具粘液道。

③髓部——由纤维状细胞构成。

观察海带的雌、雄配子体。

用镊子取少许海带雌、雄配子体的浸泡标本,分别置两块载玻片上,用解剖针轻轻将材料挑开,加盖玻片,置显微镜观察,注意海带的雌、雄配子体在形态上有何区别?
再取海带幼孢子体装片标本,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

(2)观察示范桌上各种褐藻腊叶和浸泡标本。

四、实验报告
1.绘水绵营养细胞及梯形结合生殖过程图。

2、绘海带带片横切面一部分,表明各种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