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品种中华蜜蜂的现状
中蜂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中蜂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云南省昆明市植保植检站云南昆明6500322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当前中蜂养殖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分析其存在的挑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锋养殖;问题及对策前言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的逐渐崛起和发展,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而越来越注重自身养生。
众所周知,蜂蜜富含维生素、多种氨基酸、矿物质、酵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人们欢迎,成为人们养生的重要食品之一。
而在众多蜜蜂品种中,中华蜜蜂的蜂蜜营养价值极高,并且对许多植物的繁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其生态意义极为重要,已经被国家列为资源保护品种,因此对其保护已经不可忽视。
下面主要介绍中华蜜蜂的养殖现状以及一些保护措施。
1 适宜发展中蜂养殖的优势条件1.1 中蜂养殖在优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下是非常理想的。
1.1.1 优越的自然环境禄劝县的地理环境十分丰富,其中的地形、地貌、海拔等都十分不同,其中“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表示,东北部的海拔较高,西南部的海拔较低,而“坝子”的则表示,这里的海拔较为平坦,沿着河流的冲积带,构成了禄劝县的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
由于“三废”的实施,只有很小的工业企业存在,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1.2 适宜的气候条件这个地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良好的阳光和水资源。
这里的冬夏温差很小,但是夏天和冬天的温差很大,一天中的温差很小,但是一天中的温差很大。
这里的地貌各不相同,有时会出现陡峭的山坡,这些都会导致这里的气候发生巨大的改变。
这里既有冷,又有暖,是一个复杂的立体气候。
这里的冬夏温差很少,夏天的温度很高,而冬天的降水量很少,这是因为这里的土壤和水资源都很丰富。
当海拔升高时,降水量也会相应地上升。
2 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中蜂养殖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4个方面。
2.1从业人员老化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缺乏足够的土地,使得许多农村的土壤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机耕道路的建设,使得农民的工作量巨大,而且工作的成本也很高。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一、发展现状养蜂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养蜂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是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1. 养蜂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养蜂户数逐年增加,养蜂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养蜂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养蜂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
2. 蜂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我国蜂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蜂蜜、蜂蜡、蜂王浆等蜂产品供应充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蜂蜜年产量已超过20万吨,蜂蜡年产量超过5万吨,蜂王浆年产量超过1000吨。
3. 蜜蜂品种丰富:我国蜜蜂品种丰富多样,包括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蜜蜂等。
不同品种的蜜蜂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4.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我国养蜂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引进和哺育了一批高效、抗病、优质的蜜蜂品种,并应用先进的养蜂技术,提高了养蜂效益和产品质量。
5.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蜂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蜂蜜、蜂蜡、蜂王浆等蜂产品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旺盛。
二、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养蜂业的发展,以下是我国养蜂业的发展方向:1. 科技创新:加强养蜂技术和管理的研究,提高养蜂效益和产品质量。
注重哺育高效、抗病、优质的蜜蜂品种,推广先进的养蜂技术,提高养蜂业的现代化水平。
2. 哺育专业化养蜂企业: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哺育专业化的养蜂企业。
通过规模化生产、统一管理,提高养蜂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市场开辟: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加强蜂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开辟国内外市场。
推动蜂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扩大蜂产品的市场份额。
4.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加强养蜂行业协会的建设,提供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政策支持等服务,促进行业内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5.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蜜蜂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蜜蜂的饲养条件和生存环境。
本期特别策划中华蜜蜂——中蜂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
八眉猪 、大花 白猪 、马身 猪 、淮猪 、莱芜猪 、内江猪 、乌金 猪 (大河猪 )、五指山猪 、二花脸猪 、梅 山猪 、 民猪 、两广小花 猪 (陆川猪 )、里岔黑 猪 、金华 猪 、荣 昌猪 、香猪 、华中两头 乌猪 (沙子岭猪 、通城猪 、监利 猪 )、清平猪 、滇南小耳 猪 、槐猪 、蓝塘猪 、藏猪 、浦 东 白猪 、撒坝猪 、湘西 黑猪 、大蒲莲猪 、巴马香猪 、玉江 猪 (玉 山黑猪 )、姜 曲海 猪 、粤东黑猪 、汉江黑猪 、安庆六 白猪 、莆 田黑猪 、嵊 县花猪 、宁 乡猪 、米猪 、皖南黑 猪 、沙乌头猪 、乐平猪 、海南猪 (屯 昌猪 )、嘉兴黑猪 、大 围子猪 二 、鸡
大骨鸡 、白耳 黄鸡 、仙居鸡 、北京油鸡 、丝 羽乌骨鸡 、茶花鸡 、狼 山鸡 、清远麻 鸡 、藏 鸡 、矮脚 鸡 、浦 东 鸡 、溧 阳鸡 、文昌鸡 、惠阳胡须鸡 、河 田鸡 、边鸡 、金阳丝毛鸡 、静原鸡 、瓢鸡 、林 甸鸡 、怀 乡鸡 、鹿苑鸡 、龙 胜风鸡 、汶上芦花鸡 、闽清毛脚鸡 、长顺绿壳蛋鸡 、拜城油鸡 、双莲鸡 三 、鸭
辽宁 绒山羊 、内蒙古 绒 山羊 (阿尔 巴斯型 、阿拉善 型 、二狼 山型 )、小尾寒羊 、中卫 山羊 、长江三角 洲 白 山羊 (笔料毛 型 )、乌珠穆沁羊 、同羊 、西 藏羊 (草地型 )、西藏 山羊 、济宁青山羊 、贵德黑裘皮羊 、湖羊 、滩 羊 、雷州 山羊 、和 田羊 、大尾寒羊 、多浪羊 、兰州大尾羊 、汉 中绵羊 、岷县黑裘皮羊 、苏尼特羊 、成都麻 羊 、龙 陵黄山羊 、太行 山羊 、莱芜黑 山羊 、牙 山黑绒 山羊 、大 足黑 山羊 七 、其他品种
中华蜂品种保护技术

中华蜂品种保护技术
中华蜂品种保护技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繁衍中华蜂(Apis cerana)这一珍贵的蜜蜂品种。
中华蜂是中国特有的野生蜜蜂,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蜂品种保护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地区的保护:针对中华蜂分布的核心地区进行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其栖息地的完整和稳定。
2. 集约化养殖:采取现代化养殖管理技术,提高中华蜂的繁殖率和产蜜量,降低养殖成本。
3. 疾病防控:开展疾病监测和防控,提高中华蜂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传播和蜂群损失。
4. 遗传保护:采用科学的遗传育种方法,保持和改良中华蜂的优良性状,提高品种整体质量和适应环境能力。
5. 科学研究与推广:加强对中华蜂生物学特性、行为习性和繁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极推广中华蜂养殖技术,提高养殖者的认识和技能。
通过中华蜂品种保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中华蜂这一珍稀蜜蜂品种,促进其繁衍和传承,同时可以推动蜜蜂饲养业的
发展,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广西龙胜县中华蜜蜂养殖发展现状与对策

广西龙胜县中华蜜蜂养殖发展现状与对策
余秀峰;曾庆红;李诗琳
【期刊名称】《现代畜牧科技》
【年(卷),期】2024()5
【摘要】广西龙胜县作为养蜂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蜜粉源植物资源和悠久的养蜂传统。
然而,当前中华蜜蜂养殖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缺乏政策扶持和组织引导、养殖技术及养殖方式滞后、蜜粉源植物分布的不合理以及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总页数】3页(P137-139)
【作者】余秀峰;曾庆红;李诗琳
【作者单位】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龙胜各族自
治县水产畜牧站;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94
【相关文献】
1.龙胜县江底乡蜜蜂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2.龙胜县山羊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3.广西龙胜县草地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4.广西对虾海水无公害养殖生产现状
与发展对策探讨5.广西螺蛳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我国蜜蜂育种现状及发展建议

浅谈我国蜜蜂育种现状及发展建议王志 徐凯 刘玉玲 王进州 牛庆生│文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 132108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蜜蜂拥有适合传粉的特殊器官和生物学习性,与显花植物协同进化,大约有85%的显花植物依赖于蜜蜂传粉。
同时,人类应用蜜蜂为作物提质增效,开发各种蜂产品,并将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
可以说,蜜粉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现有蜂群1442万群,蜂农30万户[1],其中生产蜂产品和转地饲养的主要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广泛饲养于世界各地。
西方蜜蜂引入我国已100多年历史,逐渐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东北黑蜂、新疆黑蜂、浙江浆蜂和珲春黑蜂等西方蜜蜂地方品种[2]。
在西方蜜蜂饲养过程中,蜂王质量决定了养蜂效益的高低,故有“一只良王,千斤蜜糖”之说。
蜜蜂育种是应用蜜蜂遗传学原理和方法,改良蜜蜂品种或培育蜜蜂新品种(品系或配套系)的技术,是蜜蜂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在育种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育种专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世纪60年代,浙江养蜂者经长期的定向选择,形成了一种形态特征相对一致、生物学特性稳定、王浆高产的蜜蜂遗传资源——浙江浆蜂,目前饲养量56万群以上,已推广至西藏外的全国各地。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培育的国蜂213三交种蜜蜂、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松丹1号双交种蜜蜂,产蜜量分别比本地意蜂提高70%以上[3],目前国内养蜂者广为饲养。
近年来,虽然我国蜜蜂种业不断发展,分子辅助育种技术日新月异,但蜂业人深感蜜蜂育种遭遇瓶颈,取得优秀育种成果的速度正逐渐放缓,蜜蜂种业甚至成为蜜蜂产业发展的短板。
本文尝试解析我国蜜蜂育种的现状,分析现行育种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供广大蜜蜂育种工作者参考。
一、我国蜜蜂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1.素材质量有待提高收集优良的育种素材是蜜蜂育种的第一步。
中华的蜜蜂的品种

中华的蜜蜂的品种
中华蜜蜂(中蜂)是我国的土著蜂种,除新疆和内蒙古北部以外,全国包括海南省及台湾省都有分布。
根据1975-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组织的调查,可以把中蜂区分为东部中蜂、海南中蜂、阿坝中蜂、藏南中蜂和滇南中蜂几个地理宗(品种)。
其中东部中蜂是中华蜜蜂的主要品种,约有200万群,占中蜂总数的80%以上,广泛分布于我国温带及亚热带的丘陵和山区。
由于地理生态条件的差异,可以分为5个类型:⑴湖南型,是东部中蜂的主要类型;⑵北方型;
⑶长白山型;⑷云贵高原型;⑸两广型。
东部中蜂的工蜂体长10-12毫米;腹节背板黑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色环。
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
全身被灰色短绒毛。
喙长4.5-5.5毫米。
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
蜂王体长1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2种,全身被黑色和深黄色绒毛。
工蜂嗅觉灵敏,发现蜜源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飞行敏捷,采集积极。
不采树胶,蜡质不含树胶。
抗蜂螨力强,盗性强,分蜂性强,密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
抗巢虫力弱,爱咬毁旧巢脾。
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
蜂王产卵力弱,每天产卵量很少超过1000粒,但根据蜜粉源条件的变化,调整产卵量快。
蜂群丧失蜂王易出现工蜂产卵。
中蜂因为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各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很
强的适应性,稳产和适于定地饲养,特别在南方山区,具有其他蜂种不可取代的地位。
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一、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物种、类群齐全,而且种质特性各异。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主要有猪、鸡、鸭、鹅、特禽、黄牛、水牛、牦牛、独龙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兔、梅花鹿、马鹿、水貂、貉、蜂等20个物种,共计576个品种(类群),其中地方品种(类群)426个,占品种资源总数的74%;培育品种73个,占品种资源总数的12.7%;引进品种77个,占品种资源总数的13.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几年来,为满足人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我国相继引进了大量的外来高产品种杂交改良国内地方品种,受外来高产品种强烈冲击,我国畜禽品种数量逐渐减少和消失的问题日渐突出,70年代末80年代初畜禽品种资源普查结果证实,我国已灭绝的品种有10个,濒临灭绝的品种8个,数量减少的有20个。
据1996-1998年对全国17个省331个地方畜禽品种动态信息资源调查显示,有50个畜禽品种(或类群)濒危,9个品种(或类群)濒临灭绝,7个品种(或类群)已经灭绝。
这种趋势随着近年大量引种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剧,估计至少有30%的畜禽遗传资源处于灭绝的高度危险之中。
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的重要基因库,它的任何一点利用都可能在类型、质量、数量上给肉、蛋、奶和毛皮等生产带来创新。
因此,为了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对畜禽产品种类、质量的更高的需求,加强对现有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合理、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概况1、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健全机构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随后农业部出台了《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不少省(区、市)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为依法管理提供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珍贵品种中华蜜蜂的现状
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
2006年,中华蜜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中华蜜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
在中国,中华蜜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无中华蜜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
中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华蜜蜂功不可没。
中华蜜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方蜜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而洋蜂的嗅觉与中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
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华蜜蜂生存危机。
而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洋蜂,是对中华蜜蜂最大的威胁。
这些洋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
不同种群不能共存,洋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
本文摘自39蜂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