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的生长发育

合集下载

中华蜜蜂三型蜂上颚腺组织形态比较及胚后发育

中华蜜蜂三型蜂上颚腺组织形态比较及胚后发育

中华蜜蜂三型蜂上颚腺组织形态比较及胚后发育上颚腺( mandibular gland) 是昆虫重要的外分泌腺,位于昆虫头内两侧,为一对囊状腺体,与上颚相连,开口于上颚基部 ( Snodgrass,1956; Cruz-Landim and Mello,1967) ,一般分为分泌部和储存囊2 部分 ( Vallet et al.,1991; Lensky and Cassier,1995) 。

上颚腺的分泌活动以及腺体功能同蜜蜂的蜂型以及年龄有关 ( Gracioli-Vitti and Abdalla,2006) ,其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昆虫的种内信息交流中起重要作用。

关于蜜蜂科上颚腺的结构、发育以及功能,国内外学者进行过许多研究。

杜兰芝和张晓萍( 1990)对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 上颚腺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表明,成年工蜂的上颚腺呈囊状,胞内管和胞外管的管壁由 3 层结构组成,上颚腺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咽下腺类似。

无刺蜂 Melipona bicolor bicolor 不同蜂型的上颚腺在大小和功能上都有差异: 蜂王的上颚腺最发达,能产生大量的“蜂王物质”,在蜂群中起信息素的作用; 工蜂其次; 而雄蜂的上颚腺最不发达,退化成小囊 ( Gracioli-Vitti and SilvadeMoraes,2002) 。

麦蜂 Scaptotrigona postica 工蜂和雄蜂的上颚腺在组织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腺体细胞的超微结构在不同性别和年龄存在差异( Gracioli-Vitti and Abdalla,2006) 。

麦蜂 Meliponaquadrifasciata anthidioides 的上颚腺是由上颚内陷形成的,在预蛹早期就已经开始分化( Cruz-Landim andMello,1967) 。

此外,在蜜蜂蜂群中,工蜂的行为不只受到产卵蜂王上颚腺分泌物的影响,还受到不同年龄未受精蜂王的影响( Wossler et al.,2006) 。

14《蜜蜂》ppt课件

14《蜜蜂》ppt课件

腹部构造与功能
蜜囊
位于腹部前端,用于储存花蜜。
消化器官
包括胃和肠道等消化器官,用于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生殖器官
蜜蜂的生殖器官位于腹部后端, 负责繁殖后代。
翅膀与足的结构与功能
翅膀结构
蜜蜂的翅膀薄而透明,由两层薄膜和中间的翅脉组成,具有轻便、灵 活和强度高等特点。
翅膀功能
蜜蜂通过快速扇动翅膀产生升力,实现飞行。同时,翅膀也是蜜蜂调 节体温的重要器官。
功能。
蜂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 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
抗菌等作用。
蜂王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 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 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
蜂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 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多种疾
病具有显著效果。
推动养蜂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养蜂业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广阔前 景的产业。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蜜蜂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蜜蜂通过授粉促进植物繁殖,有 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蜜蜂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食物来 源,对维持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具
有重要意义。
提供天然营养品,促进人类健康
01
02
03
04
蜜蜂生产的蜂蜜、蜂王浆、蜂 胶等天然营养品具有多种保健
足的结构
蜜蜂的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和跗节等组成,末端有爪和爪间 垫。
足的功能
蜜蜂的足主要用于行走、攀爬和采集花粉等。同时,足上的感觉器官 还能帮助蜜蜂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03
蜜蜂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卵、幼虫、蛹及成虫阶段
01
02
03
04
卵期

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

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

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蜜蜂是蜜蜂科数种资源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而被人们所熟知和利用,事实上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已开始所有蜜蜂,历史学家推断我国是从殷商时代开始养蜂的,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吧!一、蜂种知识1、中蜂: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产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比较适合在地形复杂且蜜源分散的山区养殖。

2、意蜂: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但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同时也是生产花粉和蜂胶的理想蜂种,优点是群势强大且产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比较适合在地形简单且蜜源集中的平原养殖。

二、蜂群结构1、蜂王:蜂王是受精卵发育成的雌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个蜂群中有且只有一只蜂王,主要作用是产卵来繁殖新蜂并通过分泌蜂王信息素来维持蜂群的秩序。

2、工蜂:工蜂是受精卵发育成的雌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个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主要作用是负责几乎所有的劳作,例如采集食物、修筑蜂巢、哺育幼虫等。

3、雄蜂:雄蜂是卵细胞发育成的雄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个蜂群中有数百至上千只雄蜂,主要作用是与新蜂王交尾且交尾后很快便会因生殖器官脱落而死亡。

三、生活习性1、社会性: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群体由工蜂、雄蜂和蜂王构成,其中工蜂负责群体内外几乎所有的劳作,雄蜂专门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蜂王则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

2、分蜂性:蜜蜂利用分蜂来繁育种群,分蜂多发生在蜜源丰富且气候适宜的春季,分蜂时老蜂王和部分工蜂离开蜂巢并另觅新址筑巢,原蜂巢则留给即将出房或已出房的新蜂王。

3、变态性: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三型蜂都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蜂这四个阶段,其中蜂王从卵到蜂大致要16天,工蜂从卵到蜂大致要20天,而雄蜂从卵到蜂大致要23天。

4、排他性:蜜蜂依靠群味来辨别异同,除了雄蜂以外群味不同的两只蜜蜂将大大出手,同时蜂群的巢门口也有守卫蜂在守卫蜂巢,若他群蜂靠近巢门便会受到守卫蜂驱赶或攻击。

南方24节气的中蜂管理技术

南方24节气的中蜂管理技术

南方24节气的中蜂管理技术中华蜜蜂在不同的节气里的管理方法都不相同,那么在南方的24个节气里,中华蜜蜂怎么饲养和管理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华蜜蜂24个节气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吧!南方24节气中蜂管理之春立春.天地间万物回春.蜜蜂也不例外.体内的活力激增.王开始产卵子圈逐渐变大.年前的菜花现在正好大开,粉很多,适时的割封盖蜜,加巢础,奖励喂糖是很有必要的.王喜欢在新脾上产卵.一张新脾2个昼夜基本就能产满卵力争在4月初能发展到4---6脾采荔枝.管理好能有3批的蜂出生.这时间很宝贵.雨水.天空下着毛毛雨.但并不影响蜜蜂迎接春天的脚步.偶然间也会有冷空气的到来.要注意防寒.保温是这时的关键.百花初开,蜂群活跃.粉蜜都能采到.可以用3天不同样来形容.惊蛰.早上天不亮就有蜂带粉回了,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照料,蜂群已经出第一批子,王继续在出子的巢房产卵.这段时间蜜粉消耗较大,虽说中蜂省饲料,但在发展阶段一定要蜜足,我边粉倒不缺.天气忽冷忽热.保温.一定要做到蜂多于脾.对弱群要用补将近出房的子位,快速让弱群加强.春分,雄蜂开始出房.3月底前尽量换新王.新王是获得荔枝蜜的高产主要原因.而且根据本人的愚见.觉得早春的王是一年当中最好的.着手人工分群在这时也非常适合.燕子,蜻蜓.胡蜂等天敌对处王试飞,交尾的影响不大清明,荔枝在开,龙眼现蕾一年当中.本地区最大的蜜源来了,丰收在望.但往往天公不作美.小雨下个不停,这其间.要注意分群带来的损失,连日的雨水,只要天气稍好,中蜂不管王台是否成熟,很多都会自然分群了.要十分注意!!防飞逃请看在下在论坛上传的巢门隔王器图片.但要及时分群或其他方法处理好.谷雨.漫山遍野的杂花开,全年的蜂最好养是这时候.天气温暖.粉蜜充足,扩大规模.发展群势.最合适.南方24节气中蜂管理之夏立夏,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采过荔枝后.蜂群会略退.但这时的黄牛木在开,乌桕也快开了.争取繁蜂留一批子采小叶桉,同时病虫害也是这时的高发期,中囊.巢虫是阻碍蜂群发展的绊脚石.防重于治.勤换箱.脾数宁小莫多.脾多于蜂是中蜂的大忌.小满.台风,暴雨,在唱主角,连日的雨天,大量的工蜂无事可做.唯有造王台了,箱外都能见到,久雨初晴,如果有工蜂在咬巢门,出勤率不高等.十有八九是想分蜂了.做好应对的办法.芒种.小叶桉在开,天气越热,排糖越多,5----7天就能摇一次.不太成熟的蜜汽泡多,易发哮,不耐保存,建议小叶桉蜜尽量封盖再摇.大流蜜期往往也是繁蜂的最佳时期.繁出一批新子对安全渡夏有不可估计的价值夏至.温度较高有糖少粉.桉树还在开.但在6月底前的最后一批糖留着渡夏用.尽量不要摇完.6月初繁的子准备出房.度夏的重任就是这些未来战士了.保存实力较好.小暑,气温高.留足蜂粮蜜蜂.多数只在10点前出来采零星的粉蜜,其余时间都是在做散热的工作,偶然有采水蜂飞出.侦察蜜粉的蜂也出.胡蜂来凑热闹,濑哈蟆也吃不少蜂,广州地区的王如果不是人为控制,很少会停产,但高温期出的蜂仔体质较弱.紧脾让蜂密集箱内空间就大.空气流通好.对蜂群也好..大暑,遮阴防过热,有条件的能把蜂群放在大树底下就比较完美了无事少开箱.让蜂能有个安静的环境,盐.一切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却是很多玩家所忽略的,缺少盐份的蜂群有时会追人吸汗,补充盐的方法很多.在巢门撒少量盐花,或者在水中加都是不错的办法.南方24节气中蜂管理之秋立秋早晚有些凉意了.适时加糖喂粉繁秋子,秋天又是一个黄金季节,天气好,糖比较稳产,大叶桉在这时提供了不错的蜜源勒仔树粉多,为秋繁定下天然的基础,处暑,是广州地区真正意义上的渡夏结束工蜂出勤又积极了,王产卵也卖力了渡夏时未造好的巢础或被蜂咬烂的巢脾也开始补好.雄蜂房始现.又一轮的繁殖旺季到来.白露和春天一样.白露的天气非常适合中蜂的生长,但秋季的蜂群分蜂的欲望远不及春季强烈,人工移虫育王就能解决问题了,在这里,我要感谢梁起教我的移虫技术-----多谢!!这时育出的王管两年用,对培育优良的越冬子和春繁子.起到重要的作用!!秋分.是个收获的季节,盐夫树开,杂花满山,如果有夜雾,吹南风,第二天肯定多糖.严防巢虫.巢虫是我2008年的痛强群新脾都无济于事.药物防治估计行得通.试过喷脾一次.4个月不长虫.而且是没蜂上的淘汰旧脾.山西绛县出的巢虫药.水药剂.但缺点是喷脾连幼虫都一起死.要脱蜂才喷药。

中蜂养殖技术

中蜂养殖技术

中蜂养殖技术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品之一简称中蜂,是我国的土著蜂。

目前我国大约有100多万群已采用活框蜂箱进行科学饲养。

工蜂个体比意蜂略小。

体长10~13毫米,前翅长7.5-9.0毫米,喙长4.5-5.6毫米。

头、胸、腹的宽度比为96:101:106。

工蜂触角的柄节均黄色,但小盾片有黄、棕、黑三处颜色。

腹节背板黑色,第一腹节背板前区有三角型黄色斑,2~6节背板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黄环。

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的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

全身被灰色短绒毛,喙长4.5~5.6毫米;肘脉指数北京3.3,云南4.4。

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

蜂王体长1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

以下介绍中蜂的养殖技术。

一、中蜂蜂箱的准备。

中蜂蜂箱的制作要讲究密封;不要开底窗;转地的蜂箱可用钢丝锯挖前后窗,挖出的木板补回原处,并用活页连接。

巢门要开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动巢门,能随时调节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蜡蛾(蜡螟的成虫)。

中蜂抗巢虫(蜡螟的幼虫)能力较弱,箱底和四周缝隙要用牛粪、石灰加桐油补牢,以便清扫和防止巢虫滋生,箱身四周要钉上木条。

二、选择培育优良品种要养好中蜂,首先要在选育蜂种上下功夫。

中蜂种性复杂,要选择采集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蜂种进行育种,。

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种,实行优化。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中蜂从蜂王和工蜂的体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类:(1)、红色种:蜂王腹节有明显暗红色环或或桔红色环,俗称:马鞭王。

工蜂体色黄色,幼蜂浅黄色并显得苍白。

红色种王产子率极强,能维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温和;缺点是抗病、抗螨的能力较差,可择优作为亲本杂交的素材。

(2)、褐色种: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黄色,蜂王产子玄高,蜂群采集力、抗病虫害力都很强。

优良的褐色种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腹节层次明显、举止安祥,工蜂护脾能力强,受轻微振动能很快安静下来,是中蜂首选的育种素材。

怎样养好中蜂(八)——中蜂春繁管理

怎样养好中蜂(八)——中蜂春繁管理

28APICULTURE OF CHINA怎样养好中蜂(八)——中蜂春繁管理姜云光│文浙江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锦桥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繁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年产量与收入,春季是中蜂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浙西及周边地区,3月中下旬是油菜盛花期,一年一度的分蜂期来临,多种因素可能造成蜂群损失。

现将几十年的养蜂心得总结:一、春繁开始前应做好的工作1.有冬季蜜源的蜂群管理冬季,南方许多地区有枇杷、鸭脚木等蜜源,在取蜜的同时应将老劣脾置于两侧,新优完整脾调至蜂巢中央供蜂王产卵。

冬蜜场地虽有蜜有粉进箱,但因气温低,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均低,子脾面积不大。

繁重的采集活动和骤然来临的寒流霜冻,会使采集蜂损失严重,出房新蜂量少,新老交替失调,群势下降快。

在取蜜时抽出多余空脾,暂时放在挡板外,让工蜂吸取残留蜜汁后取出,好的巢脾保存起来,不好的用于化蜡。

留在巢内的应是繁蜂代数少、无雄蜂房或雄蜂房少、下部四方到角、脾面平整的巢脾。

如果巢脾下部为半圆形,在春桂花场地繁殖时,下部会被工蜂造新脾,雄蜂房多,老劣王群造的新脾几乎是雄蜂房,严重影响春繁。

冬蜜结束开始春繁,蜂脾相称的标准是每框有工蜂4000只以上,尽可能做到每张脾四方到角,饲料蜜到角且大多封盖(约1kg)。

立春前几天便可进入春桂花场地。

冬季气温低,做好保温,有利于采集和繁殖。

浙西周边地区原来用草把填箱保温,现在改用泡沫板。

方法是将塑料泡沫板裁成挡板的尺寸,外面包一层布或黑色遮阳网,两边各1块,方便又实用。

加厚覆布也能保温。

应注意的是保温过好会使蜂群湿气加重,保持蜂箱前低后高,便于排水除湿,保温直至春暖逐步解除。

2.无冬蜜和春桂花蜜源的蜂群管理定地养殖,无冬蜜和春桂花采集的蜂群,有近两个月的越冬期。

南方许多省份分别在11月中下旬进入初霜期,此时丘陵地带有野菊花等零星蜜源,平原地区基本无蜜源,群内子脾很少或断子,工蜂咬去中下部的老巢脾准备结团越冬。

选择无盗蜂的晴好天气检查蜂群,抽出多余空脾,适当割去中心脾的中下部分,使之形成下凹形,方便工蜂结团越冬,也避免工蜂咬脾。

怎样饲养中蜂

怎样饲养中蜂

怎样饲养中蜂中蜂又名中华蜜蜂。

在树洞、崖下、岩缝、土穴等防风避雨处营造巢穴,繁衍生息。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锋的饲养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锋的饲养技术中蜂又名中华蜜蜂。

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生存史,野生中蜂主要生活在雨水较多,空气湿润、蜜粉源植物种类较多的山区、丘陵地域。

在树洞、崖下、岩缝、土穴等防风避雨处营造巢穴,繁衍生息。

中蜂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习性。

虽然经过人为干预收回家养,甚至过箱活框饲养,仍无法彻底改变其顽固的原始野性。

中蜂个体小于西方蜜蜂,行动敏捷,飞翔能力强,飞行速度快,善于避躲敌害;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对来自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反应快捷,防卫能力强,作盗性强,由于个体较小,吻较短,对深花管蜜源植物的利用率较低。

中蜂结团紧密,抗寒能力强,省饲料,中蜂泌蜡力强,喜欢毁旧脾造新脾。

分蜂性强,群体增殖速度快,但维持群势较小。

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

中蜂迁栖性强一旦生活环境不适宜容易出现全群飞逃;在失王情况下,很快出现工蜂产卵现象,工蜂产卵后不易介绍新王。

中蜂采集勤奋,早出晚归,清巢能力差易受蜡螟危害。

上述中蜂的生活习性是与其长期的野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中锋的生活习性中蜂也和其它昆虫一样,离不开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各种生活习性的形成是生存斗争的产物。

飞翔力强,飞行速度快,才能躲过自然中众多天敌的追捕,那些不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就要被淘汰,只有能躲避天敌的扑杀,才能保存下来,去占领自己的生活空间。

有了灵敏的嗅觉,才能去发现更多蜜粉源,在没有大宗蜜粉源或者在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寻找到能维持群体生命的食物。

中锋的饲养管理要点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

1、中蜂放蜂场地的选择中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

蜜蜂的生长发育与周期管理技术大全

蜜蜂的生长发育与周期管理技术大全

蜜蜂的生长发育与周期管理技术大全蜜蜂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昆虫,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及蜂产品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蜜蜂的生长发育和周期管理是养蜂技术的关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蜜蜂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管理技术,帮助养蜂人士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蜜蜂的生长发育过程1. 孵化期:蜜蜂的卵孵化期一般为3天,卵孵化成为幼虫后,开始吃蜜和花粉。

2. 幼虫期:蜜蜂的幼虫期一般为5到6天,这个阶段主要是蜜蜂的生长发育期,需要有足够的蜜和花粉来滋养幼虫。

3. 封房期:封房期是蜜蜂的幼虫停止进食并封闭在蜂房中,进行蜕皮成蛹的过程。

封房期一般为9到10天。

4. 蛹期:蜜蜂的蛹期一般为12到14天,这是蜜蜂进行综合发育的关键时期。

5. 羽化期:羽化期是蜜蜂从蛹中羽化出来的过程,一般需要2天时间。

二、蜜蜂的周期管理技术1. 生长发育检查:定期对蜜蜂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卵的孵化情况、幼虫的生长情况和蛹的发育情况等。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蜂房内的温湿度和饲料供应。

2. 蜜蜂繁殖管理:定期对蜜蜂的繁殖情况进行管理,包括采集蜂王卵和幼虫,进行人工孵化,选择优良蜜蜂进行繁殖,提高蜜蜂品种的优良性。

3. 蜂房环境管理:保持蜂房内的温湿度适宜,定期清理蜂房内的蜂蜡残留物和废物,维护蜜蜂的生长环境清洁卫生。

4. 蜜蜂饲养管理:定期为蜜蜂提供蜂蜜和花粉作为食物,确保蜜蜂有足够的营养供应。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蜜蜂的需求,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5. 疾病防治管理:定期对蜜蜂进行疾病防治,包括定期进行疾病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蜜蜂的疾病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蜜蜂的生长发育与周期管理技术对于蜜蜂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蜜蜂的生长发育速度,确保蜜蜂群体的数量稳定和质量优良。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广大养蜂人士,为养蜂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蜜蜂的生长发育
蜜蜂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阶段。

1:卵期。

蜜蜂卵呈香蕉状,乳白色,略透明。

从蜂王产下卵到孵化,经历3天时间,称为卵期。

直观上第一天直立。

第二天稍倾斜,第三天侧伏巢房低。

三天后孵化称成幼虫。

2:幼虫。

从卵孵化成幼虫到成虫的整个生长发育要蜕6次皮,这过程称为幼虫期。

在昆虫学中,幼虫每蜕次皮及相应的变化,称为增加1日龄。

刚孵化的幼虫呈月牙形,色淡,无足,漂浮在巢房底部的食物上。

随着生长,体型饱满呈C形,环状,白色晶亮。

(注:中蜂极易发生烂子病,日常查峰时我们要特别观察巢房内幼虫不同日龄时期的体态,色泽以判断其的健康状态,及时的预防和治理病变)
孵化后的3天内无论是蜂王、工蜂、雄蜂的幼虫全是食用乳白色的蜂王浆,3天后工蜂和雄蜂的幼虫就被停止伺喂蜂王浆,另伺喂一种花粉和蜂蜜的混合物。

蜂王则自胚胎起一直被伺喂蜂王浆直至羽化出房。

幼虫期的幼虫就相当我们人类刚出生的婴儿。

蜂群的泌浆量与花粉蜂蜜的充足是决定着蜜蜂健康以及繁衍很关键因素。

在泌浆量与花粉蜂蜜缺少时期,幼虫会
出现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甚至说因为食物的匮乏出现“拖子”现象,也是形成“花子脾”的因素之一。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养殖中蜂的蜂农发现的一个蜂群内部见蜂王一直产卵,有幼虫,就是蜂一直繁不起来的问题。

有关实验材料证明工蜂蜂每差不多每一分钟都会对幼虫进行一次伺喂,因而我们开箱查峰的时间宜太长,以免对幼虫伺喂的影响。

3:蛹。

幼虫期结束后,蜂儿随即化蛹。

从幼虫化蛹到羽化出房,称为蛹期。

幼虫化蛹开始前工蜂会将其巢房口用蜂蜡封盖。

封盖至出房阶段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

(注:健康的封盖子直观上封盖房口呈匀称饱满微凸的现象,反之不健康封盖子呈凹陷的现象。

而不健康的封盖子在羽化出房后体质衰弱,寿命短,导致蜜蜂不能健康快速的繁殖。

造成封盖子不健康的情况通常主要由蜂群抚育力度差或者营养不足引起的。

通过观察封盖房口的现象来判定封盖子的发育健康状态有利于我们判定幼虫期是否在各营养方面的得到充足伺喂与抚育)
4:成虫。

蛹期结束,幼蜂褪去蛹皮羽化。

咬开房盖爬出,成为蜜蜂成虫,即成峰。

幼蜂的羽化蜕下的茧衣会遗留紧贴在巢房壁内。

因而每育一冲,茧衣便
加厚一次,使巢房的容积逐渐变小,并使巢脾老化变黑。

容积的变小巢脾的老化会使下次育出的成虫在健康程度相对会差些。

所以育虫多次的巢脾不适合培育健壮的新蜂,根据中蜂的习性,中蜂抚育4次后,换新巢脾的要求便逐渐强烈。

假设巢脾能持续抚育用,那么使用的时间约为78天,考虑不持续性的问题与其他因素在实践中可将巢脾使用时间定为90天,3个月左右。

因而当我们每次给蜂群加新巢框时,用笔在框梁上标记好加巢框的日期,方便日后淘汰老脾。

中蜂有“喜新厌旧”习性只有不断的淘汰老旧的巢脾,造新脾,才能使新蜂更加健康,使蜂群迅速繁衍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