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补益剂
扎冲十三味的功能主治

扎冲十三味的功能主治1. 简介扎冲十三味是一种中药方剂,组成于明代十三味药物。
它以其复方的药性和独特的功效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扎冲十三味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扎冲十三味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功能和主治:1.温阳助阳:扎冲十三味可以温阳助阳,适用于阳气不足、寒症引起的各种疾病,比如阳痿、遗精、脱肛等。
2.补气养血:扎冲十三味含有多种滋补成分,可以补充气血,调整气血的失调。
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贫血、失眠、乏力等症状。
3.理气和胃:扎冲十三味能够调节胃气,促进胃肠蠕动,适用于胃脘疼痛、胸闷、腹胀等胃气不顺引起的症状。
4.除湿化痰:扎冲十三味可以排除体内湿气,减少痰湿的堆积。
对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5.活血化瘀:扎冲十三味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瘀血等症状。
6.清热解毒:扎冲十三味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7.利尿通淋:扎冲十三味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适用于尿道感染、尿频、尿急等症状。
3. 使用方法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师的配方来使用扎冲十三味,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用法:1.冲剂:将扎冲十三味的药物放入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饮用。
注意控制好药物的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
2.蜜丸:将扎冲十三味的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后制成丸剂。
用开水送服。
3.酒剂:将扎冲十三味的药物浸泡在白酒中,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
这种用法适合于需要长期服用的慢性病患者。
4. 注意事项使用扎冲十三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议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遵循医学原理和剂量。
2.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者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长期服用扎冲十三味时,应定期检查身体状况,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存放扎冲十三味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5. 结论扎冲十三味是一种中药复方方剂,具有温阳助阳、补气养血、理气和胃、除湿化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多种功能主治。
补益剂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西药补益剂的主要成分
西药补益剂的成分主要是化学合成药 物,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 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等。
补益剂的应用范围及适用人群
补益剂虽有补益作用,但并非万能药 ,不可盲目追求效果而超量使用或滥 用。
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 、代谢紊乱等问题,甚至产生药物依 赖性。
04
补益剂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补益剂的常见副作用及原因分析
消化系统问题
补益剂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 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胃肠道有
阳虚体质
适合选择温阳类补益剂,如鹿 茸、淫羊藿等,以温补肾阳、
强壮身体。
注意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01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需要,遵医 嘱确定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
02
一般补益剂的起效时间较长,需 要坚持长期使用,同时注意观察 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用 量或暂停使用。
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补益剂
应用范围
补益剂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用于防治多种疾病,如慢性疲劳 综合症、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适用人群
补益剂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特别是对于身体虚弱、慢性 疾病患者、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需要增强免疫力或补充营养的人群更为适用 。
02
常见补益剂种类及功效
传统补益剂:人参、黄芪、枸杞子等
储存环境
补益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以保持其质量 和效果。避免放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
储存容器
补益剂

补血四物汤 补血 四物汤
补 益 剂
功效: 功效: 补血和血 主治: 主治: 营血虚 营血虚滞证
血虚而又血行不利) (血虚而又血行不利)
补血四物汤 补血 四物汤
补 益 剂
主证分析: 主证
全身 血虚不荣
头昏目眩,面色无华, 头昏目眩,面色无华,
营 血 虚 滞
妇 科
心悸失眠唇淡甲枯,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心悸失眠唇淡甲枯,
补血四物汤 补血 四物汤
补 益 剂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1.阴虚发热,大失血以及血崩气脱之证, 1.阴虚发热,大失血以及血崩气脱之证, 阴虚发热 非其所宜. 非其所宜. 素体脾胃阳虚不宜使用本方. 2.素体脾胃阳虚不宜使用本方. 主要用治补血,故熟地量重. 3.主要用治补血,故熟地量重.
归脾汤
济生方》 (《济生方》)
分述补气 分述 补气
补 益 剂
配伍用药: 配伍用药:
以补气药为主, 补气药为主, 为主 配伍行气药 祛湿药; 行气药; 配伍行气药;祛湿药;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敛阴生津药等 敛阴生津药等
四君子汤
局方》 (《局方》)
补气四君子汤 补气 四君子汤
补 益 剂
组成: 组成: 茯苓各9g, 人参 白术 茯苓各 , 炙甘草6g 炙甘草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 体倦肢软, 体倦肢软,面色萎白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 久泻久痢, 久泻久痢,崩漏 气虚发热:清阳下陷,郁遏阳气, 气虚发热:清阳下陷,郁遏阳气, 化火上攻
补气补中益气汤 补气 补中益气汤
补 益 剂
方解: 方解: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补中益气, 君:黄芪 补中益气 人参,白术——益气健脾 臣:人参,白术 益气健脾 佐:当归——养血补虚(气虚日久致血虚) 当归 养血补虚 气虚日久致血虚) 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理气和胃, 陈皮 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升麻,柴胡 升阳举陷 佐使:甘草——和中,调药 和中, 佐使:甘草 和中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方名 同
异
正邪 主证
表证 治则
玉屏风散
祛风,治自汗证
正虚
不伤风常自汗 见风始有恶 无表证
扶正为先
桂枝汤
邪实 伤风始有自汗 不见风亦恶 有表证 散邪为主
• 完带汤(1) •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黑芥穗, 甘草
•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
• [重点,难点]
• 1,病机:脾气虚弱,心血不足,心脾两虚。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 的常用方。
• 心悸失眠,食少体倦,便血崩漏,舌淡苔 白,脉细弱。
• 3,配伍特点: •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 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意在生血。 • 补气养血药中佐以理气之品,使补而不滞 • 4,加减法: • 崩漏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 • 偏热者, 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
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 • [功用] 益气补血 • [主治] 气血两虚证。 •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
用方。
• 附方:
• 十全大补丸:八珍汤加——黄芪,肉桂。温补 气血。
• 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丸去芎,加——陈,远, 味。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 泰山磐石散 为十全大补汤去肉桂,茯苓, 加——续断,黄芩,砂仁,糯米而成,
生地为君
当归为君
熟地为君
四物汤 药性特点
配伍特点 药量
功效 应用
地,芍
芎,归
滋腻,性柔属阴
辛燥,性刚属阳
刚柔相济,阴阳调和
纯阴补血,血中血药
纯阳行血,血中气药
行血不伤血,补血不滞血 芎归大于地芍:主疏通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各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简介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
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
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
”《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
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
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亦是如此。
补益剂(代表方:四君子汤)

补益剂(代表方:四君子汤)关键词:凡是用补益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
属于中医八法中的“补法”。
四君子汤: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四物汤: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参附汤:人参附子(炮)各15克。
功用:回阳,益气,救脱。
主治: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生脉散:人参6g、麦冬9g、五味子6g。
功用:补气敛汗,养阴生津。
主治:热病气阴两伤。
症见汗多体倦,气短,口渴。
久咳肺虚,见于咳嗽少痰,心悸,脉细无力,或气虚欲脱者。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
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不足。
症见腰腿酸软,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潮热,消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肾气丸:干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肉桂3g、炮附子3g。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
症见腰腿酸软,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余沥不尽,尿多或遗尿、阳痿、浮肿、痰饮咳喘等。
补益剂的分类: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病证,代表方四君子汤。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病证,代表方四物汤。
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双亏的病证,代表方八珍汤。
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病证,代表方六味地黄丸。
补阳剂:适用于阳虚病证,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补益剂的常用方剂:四君子汤:组成: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什么都不想吃,面色微白方解:方中党参补脾益气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术苓合用以助运化;炙甘草补中为使药,诸药合用,有补气健脾之功。
缓解气加陈皮四物汤:组成: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补益剂2

气虚证
【基本概念】
气虚证是人体之气不足导致气 的基本功能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 气化功能)减退的虚弱证候。这里的“气”, 指全身的元气,也涵盖各脏腑、组织之气。 【临床表现】 神疲乏力,气短息弱,声低懒 言,或面白少华,头晕,自汗,易感冒,活 动后诸症加重,舌淡嫩,脉虚弱。各脏腑、 组织的气虚证还有各自特定的表现。
适应范围 ①肾阳不足的怯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漠, 阳萎早泄,宫冷不孕,尿频遗尿。 ②肾阳虚而不能纳气的呼多吸少,咳嗽喘促。 ③肾阳衰微,火不生土,脾失温运的腹中冷痛, 黎明泄泻。 ④肾阳虚而精髓亦虚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筋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齿迟行迟。 ⑤肾阳虚而气化不行的水泛浮肿。 ⑥下元虚冷,冲任失调,崩漏不止,带下清稀 等证。
[证候分析]
引起原因: ①失血过多,新血一时未及补充。 ②生血不足,如脾胃运化功能减退,食物精微缺乏,以致生 血无源。 ③劳神思虑太过,以致阴血暗耗。 ④瘀血阻塞脉络,引起新血化生障碍。 ⑤久病、大病等,伤精耗气,化血之源枯竭。 血 ┌ 血不荣于上-头晕眼花,唇、舌色淡,面色淡白 或萎黄。 液 │ 血不养心、神 ── 心悸多梦。 亏 ┤ 肌肤失养 ── 手足发麻、肤涩、指甲色淡。 虚 │ 冲任失充 ──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迟或经闭。 └ 脉道失充 ── 脉细无力。
熟地黄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 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 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药性说明】熟地微温甘润,质地滋腻, 既补心肝之血,又滋肝肾之阴,为温补 精血之要药。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03
补益剂方剂介绍
四君子汤
总结词
补气健脾,行气化湿,治疗脾胃气虚证。
详细描述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方剂。该方具有补气健脾、行 气化湿的作用,对于因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四君子汤 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六味地黄丸
总结词
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证。
详细描述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 茯苓六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肾阴虚证的经典方剂。该 方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对于因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六 味地黄丸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改善老年人免疫 功能减退的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不同的人对补益剂的反应 不同,应按照个体差异选 择合适的补益剂和使用剂 量。
05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补益剂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补益剂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补益剂将更加注重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补 益剂的成分、药理和作用机制,提高补益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趋势二
补益剂的个性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补益剂将更加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 定不同的补益方案,提高补益剂的针对性和效果。
前景二
补益剂将更加科学和有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补益剂将更加科学和有效,能 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前景三
补益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除了传统的中药补益剂,未来将有更多形式的补益剂出现 ,如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等,同时将更加注重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补益方 案。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
xx年xx月xx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益剂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方剂学使用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讲授内容:补益剂教学时数:6学时授课形式: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授课班种:(中医类本科班)授课时间:授课人:一、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掌握常用补益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特点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
引导学生掌握补益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补益类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
二、教学分级要求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方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
3、熟悉方剂:当归补血汤、泰山磐石散、左归丸、右归丸。
4、了解方剂:人参蛤蚧散、八珍汤、石斛夜光丸、补肺阿胶汤、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要求掌握、熟悉的方剂的证治特点。
2、要求掌握的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关系)。
3、理解补益剂各类方剂之间配方特点以及间接补法──“虚则补其母”的涵义。
4、理解参苓白术散是如何通过药物配伍而体现“培土生金”之法的?5、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与柴胡、升麻与柴胡、黄芪与当归的配伍关系。
6、如何根据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认识,理解补中益气汤中“甘温除热”的机理。
7、玉屏风散中黄芪与防风、黄芪与白术的配伍关系。
8、四物汤中熟地黄与当归、当归与川芎、熟地黄与白芍、当归与白芍配伍的关系。
9、当归补血汤中重用黄芪、黄芪与当归配伍的意义;本方药物用量比例的意义。
10、归脾汤“归脾”之义;方中配以补气药的意义。
11、为什么把泰山磐石散的作用比喻为“泰山磐石”?12、理解炙甘草汤中重用干地黄的意义:以及方中药物配伍关系(炙甘草与人参、生地黄与麦冬、桂枝与炙甘草等)。
13、炙甘草汤主治“心动悸,脉结代”的机理。
14、六味地黄丸在组方配伍上是如何体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15、大补阴丸在组方配伍是如何达到“培本清源”之效的?16、左归丸药物组成与六味地黄丸药物组成的区别。
17、一贯煎中配伍性味苦寒的川楝子的意义。
18、肾气丸中补阴与补阳药的关系;方中选用附子、桂枝之意义。
19、理解肾气丸中治疗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的机理。
20、肾气丸既治小便不利,又治小便反多的机理。
21、地黄饮子治证病机有痰浊上泛,方中为何又配伍滋阴敛液之品。
补益剂教案续页【课堂教学安排】【第一节】 [引入]1、补益剂概述──概念、分类、使用注意。
(15分钟)·注意强调虚证有气血、阴阳不足与脏腑功能衰退两个方面。
·阐明各类方剂之间的关系,以说明组方配伍特点。
·简要说明间接补法──“虚则补其母”的涵义。
2、四君子汤的主治、证治机理、制方原理分析、临证运用、衍化方。
(12分钟)·注意重点分析方中人参配伍白术、白术配伍茯苓之意义。
·介绍衍化方: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理中丸比较3、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证治机理、制方原理分析、临证运用。
(13分钟)·注意分析方中的配伍特点及应用桔梗的意义,所体现的治法。
·释义:培土生金。
【第二节】1、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5分钟)·突出分析方中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之义,以及性降的陈皮在方中的作用特点。
·简要阐明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认识。
说明“甘温除热”的涵义。
·阐明中气下陷证,气虚发热证的证候特点以及临床的应用。
·本方药理研究极多,举例药理研究概况,并说明中医学相关理论。
·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比较。
·柴胡在补中益气汤、败毒散、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的作用特点。
2、玉屏风散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8分钟)·注重分析方中应用防风的意义;芪、术配伍防风的意义。
·强调药物应用剂量与功效、主治的相关关系。
3、生脉散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0分钟)·注重方中人参与麦冬的配伍分析。
·提问:本方与清暑益气汤均可用治暑热病后气阴(津)两伤证,临证如何区别使用?·生脉散──清暑益气汤比较4、病例分析──补中益气汤。
(5分钟)【第三节】[引入]1、四物汤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衍化方。
(15分钟)·注重分析方中补血药配伍活血调血药的作用。
·衍化方:桃红四物汤、圣愈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丸。
·四物汤─逍遥散比较2、当归补血汤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0分钟)·注意提示本方用药剂量的特殊点,剂量之比,以说明其君药及功用的特点。
·提问:本方证似“白虎”,临床如何区别?3、归脾汤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5分钟)·注重证治机理分析,强调病机与证治的两个方面。
·分析方中配伍补气药的意义。
·方中在大队补虚药中配伍木香的作用意义,理解补气剂中配伍理气药的意义。
·提问:本方与理中丸均可用治脾虚出血,其功效、主治有何不同。
·黄芪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作用特点。
【第四节】1、泰山磐石散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0分钟)·侧重分析本方组方配伍的特点:以补气、补血之品中配伍安胎之药。
2、炙甘草汤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5分钟)·注重分析所治“心动悸,脉结代”的病机特点。
·阐明方中重用生地黄的意义。
·桂枝在方中配伍炙甘草的意义。
·归纳本方组方配伍的特点。
·提问:桂枝在炙甘草汤、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的作用特点。
3、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衍化方。
(15分钟)·注重分析方中“三补”、“三泻”药的配伍,使补中有泻,滋而不腻。
·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涵义。
·衍化方: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
·释义:滋水涵木。
【第五节】 [引入]1、大补阴丸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0分钟)·本方主治骨蒸潮热、咳嗽咯血的机理,以及方中熟地黄配龟板之义。
·提问:大补阴丸是如何体现“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的?·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比较。
2、一贯煎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5分钟)·注意分析在大队滋补药中配伍一味川楝子的意义。
·简析一贯煎与逍遥散均治胁痛之证,二者功效、治证病机有何不同。
3、左归丸──从六味地黄丸引入。
(10分钟)·与六味地黄丸组成、功效、主治之区别。
4、病例分析──归脾丸。
(5分钟)【第六节】1、肾气丸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衍化方。
(10分钟)·证治机理分析注意其既治小便不利,又治小便反多之机,以及用治脚气、消渴、痰饮、转胞之机理。
·根据阴阳学说理论分析其在补阴中以温阳补火的意义。
·分析理解:“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以及“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涵义。
·衍化方:济生肾气丸。
·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在炙甘草汤、肾气丸、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的作用特点。
2、右归丸──从肾气丸引入。
(10分钟)·与肾气丸组成、功效、主治之区别。
3、地黄饮子的主治、证治机理、配伍原则分析、临证运用。
(10分钟)·从本方治证病机特点分析其组方配伍特点。
·释义:喑痱4、病例分析──肾气丸。
(5分钟)5、小结。
(3分钟)6、复习思考题。
(2分钟)(1)试述补益剂的概念、分类及注意事项。
(2)补中益气汤与普济消毒饮方中均有升麻、柴胡,其配伍意义有何不同?(3)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与补中益气汤均有益气之功,临床如何区别使用?(4)补血剂为什麽常配伍补气药?试举例分析说明。
(5)当归补血汤为何重用黄芪?该方与白虎汤均可治疗发热,临床如何区别运用?(6)四物汤、归脾汤、八珍汤、逍遥散均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他们在功效和主治方面有何不同?(7)一贯煎中选用干地黄、当归、麦冬的意义?为什么方中加入苦燥寒凉之川楝子?(8)一贯煎与逍遥散均可治疗肝气郁滞之胁痛,临床如何区别运用?(9)肾气丸中的滋阴药数倍于温阳药,对于该方作为补阳方剂你是如何理解的?(10)六味地黄丸由肾气丸衍化而来,二方在组成、主治和功效方面有哪些异同?如何理解其功效的变化?(11)试述甘温除热法、培土生金法、补气生血法、金水相生法等的含义及代表方。
(12)右归丸去“三泻”之品,再加温肾助阳之药,意义何在?(13)试述地黄饮子的配伍特点。
(14)桂枝在炙甘草汤、肾气丸、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