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测量中的测量精度分析
城市规划测量中的精度评估与误差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测量中的精度评估与误差分析方法城市规划测量对于城市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进行精度评估和误差分析。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测量中常用的精度评估与误差分析方法。
一、精度评估方法1. 精度评估的概念和意义精度评估是指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定和估计的过程。
城市规划测量的数据主要用于制图、量化分析和设计等工作,而这些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城市规划的效果。
因此,精度评估是城市规划测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 误差度量方法误差度量是精度评估的基础,它用于衡量测量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常用的误差度量方法包括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等。
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简单的减法计算得出。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相对误差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均方根误差是评价一组数据整体误差大小的指标,它能够考虑所有数据点的误差,并将其平方求和后开根号。
3. 精度评估指标除了误差度量,还有一些其他的精度评估指标用于衡量整体的测量准确性。
常用的精度评估指标包括精度等级和置信区间等。
精度等级是用于评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指标。
常见的精度等级包括一级精度、二级精度和三级精度等。
置信区间是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的一个范围。
置信区间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出,可以提供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信息。
二、误差分析方法1. 误差来源分析在城市规划测量中,误差的来源非常丰富,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因素等。
误差来源分析是识别出误差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
仪器误差是由测量仪器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引起的。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并进行仪器校准和检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人为误差是由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不当引起的。
因此,在城市规划测量中,需要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市政工程控制测量的精度问题分析

市政工程控制测量的精度问题分析摘要: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发挥了基础作用,工程测量精度的准确直接决定了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所以施工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工程测量工作,做好测量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通过提高测量设备质量和引进先进的测量技术,因此,必须做好程测量精度的控制。
只有做到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才能更好保障市政工程质量,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同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就市政工程控制测量的精度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市政工程;控制测量;精度;问题;分析工程测量贯穿于市政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可以为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质量监督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使用质量。
不同的市政工程在测量方法和测量流程设计上也存在差异,因而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经验,完善工程测量体系和技术水准,提高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准,推动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市政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工程测量是市政工程设计施工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工程设计需要以测量数据作为依据,从这个层次来说,工程测量是市政工程的设计基础。
其次,工程测量还可以为市政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路基边桩测设、竖曲线测设以及中心线恢复都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和保障。
市政工程必须要在工程测量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施工,从而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施工进度。
最后,工程测量也是市政工程验收的手段。
为了确保工程与相应的设计要求相符合,在竣工验收阶段也需要进行测量工作,重点包括平面位置和点位高程的测定。
该阶段的测绘方式主要是全野外数据测绘,保证了成图较高的精度,同时,也降低了测量工作量。
2市政工程测量的主要方法2.1GPS测量方法GPS是目前较为常见工程测量技术之一,卫星定位技术是该方法得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条件。
在卫星定位的支持下,技术人员可以对各个基本测量点之间的坐标距离进行测算,之后再对GPS的测量误差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工程实际的测量距离。
目前,GPS测量在市政工程中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但是误差距离出现的可能性较高,相对而言工程测量的精确度较低。
城市测绘中的空中三角测量技术与精度控制

城市测绘中的空中三角测量技术与精度控制城市测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它对于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城市测绘中的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和精度控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是通过测量空中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确定地面上的点坐标,并进一步绘制地形图、地貌图等。
它的精度控制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首先,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有两种常见的方法。
一种是使用航空摄影测量,又称为空中摄影测量。
这种方法是通过航空器上安装的相机来拍摄地面照片,然后通过相片的平差和测量,得到地面上的点坐标。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空中三角测量。
GP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测量的技术,它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计算测量值,来确定地面上的点坐标。
在进行空中三角测量时,精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精度主要通过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包括观测设备的精度、观测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精度评定,通过与实测控制点的比对,可以判断出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而在城市测绘中,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的精度控制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
首先,城市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人工和自然物体影响着摄影或GPS信号的传播,从而对测量的精度造成影响。
其次,城市地区的地形起伏较大,地理特征分布复杂,这也增加了测量的困难。
最后,城市地区的建筑物密集,导致观测站点的选择受限,进一步影响了精度的控制。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测绘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例如,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时,采用了倾斜摄影技术,通过摄影机的角度调整,可以更好地获取被建筑物遮挡的地面特征。
此外,还采用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摄影数据进行校正和增强,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在进行GPS测量时,使用了多频率接收机来减少多路径效应,同时结合地面控制点的测量,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另外,在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控制上,还需要进行精度评定和精度分析。
通过与实际控制点的对比,并使用了统计学上的方法,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估计和误差分析。
测绘技术中的测量城市绿地的方法与精度控制

测绘技术中的测量城市绿地的方法与精度控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的布局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测绘技术在城市绿地测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了解和管理城市中各类绿地资源。
本文将重点讨论测绘技术中测量城市绿地的常用方法以及精度控制的问题,并探索未来可能的创新与发展。
一、测绘技术在城市绿地测量中的应用:1.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地测量中的技术。
通过使用卫星信号,GPS可以准确测量绿地的位置坐标,从而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基础数据。
GP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大面积的绿地,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实现高效管理。
2. 遥感技术:借助卫星遥感数据和航空摄影,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城市绿地影像。
通过图像解译和分类技术,可以对城市中的绿地进行识别和定量分析。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绿地类型和分布的信息,还可以监测植被的变化和健康状况。
3. 激光雷达测量:激光雷达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城市绿地测量方法。
它可以通过发送激光脉冲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确定绿地的距离和高度。
激光雷达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绿地地形数据,例如地形起伏、建筑物高度和树木覆盖情况等。
二、城市绿地测量中的精度控制:在城市绿地测量中,精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精度控制方法:1. 控制点布设:通过合理布设控制点,可以在测量中建立一个可靠的基准系统。
控制点的选取应涵盖整个测量区域,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布密度。
采用多样化的控制点,如地面标志物、人工固定桩等,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2. 误差检查与修正:在测量过程中,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应对测量结果进行质量检查和误差修正。
通过对比测量结果与真实情况的差异,可以发现和纠正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3. 数据融合与验证:为了增强测量精度,可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的数据融合技术。
CORS系统在新疆城市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及其精度分析

CORS系统在新疆城市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及其精度分析摘要:目前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和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已经成为测绘科学尤其是大地测量领域研究的热点。
常规测量定位技术,尤其是传统的RTK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单基准站和高精度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其作业成本大、操作繁琐。
随着人们对定位精度和作业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摆脱传统RTK作业复杂性和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高精度动态定位的问题更加突出。
同时,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使得大量数据实时传输和处理成为可能。
因此必须寻找一种新的、高效的、廉价的、实时高精度动态定位方式。
在这些需求和条件下,连续运行GNSS参考站系统出现了,通常我们简称其为CORS系统。
关键词:CORS系统精度分析新疆城市地形图前言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卫星为基础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技术,成为最新的空间定位技术。
该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高精度的特点,在用于大地定位时,测站间不要求互相通视,无需造标,不受天气条件影响,同时可获得 3 维坐标。
该技术的应用导致传统测量的控制方法、作业手段和内外作业程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城市地形图测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它将以高速度、高精度、低成本为城市建设服务,快速、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测绘保障。
1、CORS系统概述1.1 CORS 的工作原理CORS 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均匀的布设多个永久性的连续运行GNSS 基准站,构成一个基准站网,各基准站按设定的采样率连续观测,通过数据通信系统实时地将观测数据传输给系统控制中心,系统控制中心首先对各个站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分析,然后对整个数据进行统一解算,实时估算出网内的各种系统误差改正项,获得本区域的误差改正模型。
然后向用户实时发送 GNSS 改正数据,用户只需要一台 GNSS 接收机,便可实时或事后得到高精度的可靠的定位结果。
单基站RTK及城市多基站CORS测量原理精度及优缺点比较分析

单基站RTK及城市多基站CORS测量原理精度及优缺点比较分析作者:罗勇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3年第06期摘要:GPS实时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测量当中,目前使用RTK测量主要是单基站和多基站的两种常用模式,文章从单基站RTK以及多基站CORS系统的定位原理、主要误差源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程度,为帮助测绘作业者对两种系统的理论提高认识,为GPS使用过程中精度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RTK;CORS;VRS;测量原理;定位精度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根据GPS的定位方式可将其分为:测码伪距定位、测相伪距定位;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以及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等。
大地测量中高精度(毫米级)的控制点测量多采用静态测相伪距相对定位;而施工放线、数字化测图等厘米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多采用动态测相伪距相对定位。
因动态测相伪距相对定位采用的是站间求差,且可以实时得到测量结果,故把该种测量方法称为实时动态差分测量(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
目前测量中常用的动态测量方法主要是单基站RTK和多基站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 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s)简称CORS。
本文将针对两种动态测量方式进行原理和精度分析比较,得出两者的优缺点。
1 单基站RTK定位原理所谓GPS-RTK定位是将参考站的单点定位的观测结果与参考站的已知坐标进行比较,计算出参考站至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将改正数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则根据参考站的改正数,实时对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目前单基站RTK定位方法中有伪距法和载波相位法,因载波相位差分法比其他几种方法的精度要高,因此目前市场上主流RTK仪器的解算方法也多为载波相位差分法。
接下来我们用公式来解释其定位的原理:在卫星信号被接收机锁定之后,卫星与测站间的相位值由三部分组成(1)式中为观测相位的不足整周的小数部分,为起始整周模糊度,为从起始时刻至观测时刻的整周变化值,则星站间距离为载波波长与星站相位差的乘积。
GPS控制网在城市测量工程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6 平差计算与成 果分析
6 1 基 线处理 .
3 作业 技术要求
平 面坐标 系采 用 15 94年北 京 坐 标 系 , 中央 子 午
每天外业 观测工 作结 束 , 将 观测 的数 据输 入 到 都
线为 7 。3带 坐标 为起算点 , 8 ,。 高程起算点采用 15 96
计算机进行基线解算 , 对同步环、 异步环、 重复基线进
关 键 词 G S 控制网 P 城镇测 量 精度分析
1 概
述
于 6 控制 网平差计算采用 r be em t s f e. , Fm l G o ac O c1 i i i 6进行基线解算 , 采用 G SPw rD 4 0 P o e J . 平差软件进 A 行平差计算 。
维普资讯 http://www.cq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20 0 7正
G S控 制 网在 城 市 测 量 工程 中的应 用及 精 度 分 析 P
周 国雄
( 新疆 第一 测绘 院 昌吉 8 10 ) 3 10
摘 要 介绍 G S P 控制网在城市测量 工程 中的实际应用 , 并进行了该 G S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 P 以供测量人员参考和借鉴 。
测 区作 业 方 法
在该 测 区具体 实测作 业 过程 , 格 按 照规 范技 术 严
认 对 环境保护 、 生态治理、 招商引资等工作提供第一手资 要求 执行 。在 实施 观 测前 , 真做 好 星历 预报 , 该 测 区可见 卫星号 、 星 高 度 角 、 位 图 形 强度 因子 的 卫 点 料 , 院对 某 县城 实 施 1 100 比例 尺 的数 字 化 地 我 : 0
RTK在高邮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精度评价研究

RTK在高邮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精度评价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工程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高邮城市工程测量任务为工程背景,探讨了基于RTK工程测量与精度分析评价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CORS系统RTK作业质量控制精度分析目前,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ealTime Kinematic,简称RTK)以其实时、高效、不受通视条件限制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控制测量、像片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及地形碎部测量等诸多方面,倍受用户青睐。
但是,相对于GPS静态测量,RTK的实时性也给测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RTK测量缺少必要的检核条件,作业时如果操作失误或某些技术问题处理不当,都将会给测量成果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了解RTK的技术特点及提高RTK测量成果精度的关键技术,对RTK测量将大有裨益。
1 RTK的原理RTK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定位结果。
RTK 测量系统通常由3部分组成,即GPS信号接收部分(GPS接收机及天线)、实时数据传输部分(数据链,俗称电台)和实时数据处理部分(GPS 控制器及其随机实时数据处理软件)。
RTK测量是根据GPS的相对定位理论,将一台接收机设置在已知点上(基准站),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放在待测点上(移动站),同步采集相同卫星的信号。
基准站在接收GPS信号并进行载波相位测量的同时,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移动站;移动站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然后利用GPS控制器内置的随机实时数据处理软件与本机采集的GPS观测数据p2 RTK的特点2.1 RTK的误差RTK测量的误差同GPS静态定位的误差类似,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同测站有关的误差和同距离有关的误差。
同测站有关的误差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因素影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测量中的测量精度分析
城市测量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而进行的一项测量活动,它涉及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建设用地界址线、市政规划测量及城市道路规划测量等,这项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基于其自身的特点,测量精度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出现误差,城市规划就可能出现不合理,最终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标签:城市测量;测量精度;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城市测量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城市测量的高精度要求测量必须在统一的地面坐标系统控制下进行,它通常采用人工测量与计算机分析相结合的作业方法,其与周边测量工程的衔接度反映出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文章结合城市测量的实践经验,对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 城市测量精度分析
当前城市规划测量的控制主要采用在城市一、二级导线上分别设三级导线或导线网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导线中误差的分析,结合测边、测角、起始数据的影响,计算出导线的误差,其采用的公式是十分复杂的,公式中包含导线中点、导线横向误差以及导线纵向误差等数据,以上误差的分配都采用的是等影响原则,各项误差的分配值为+2.5cm或-2.5cm,最后,利用导线中点与端点各误差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导线端点各误差值的规定值,该计算公式中主要包含m、n、L三个数据,m代表偶然测距误差;n表示导线边数,L表示导线总长。
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为120cm,导线长度为1.5km,以三级导线测量精度要求估算导线误差如下表所示,其中,导线误差单位为mm,导线长度单位为km。
从以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导线长度的增加,导线测角误差对点位误差的影响越来越大,测站数对点位误差也有一定的影响,测边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大气折光误差和照准误差属于偶然误差,三级导线作为一种短导线,其系统误差与测边中偶然误差相比较小,所以,偶然误差是导线点位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偶然误差会随着导线长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导线边数的增加而增加,系统误差对点位的影响很小,它随导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导线长度为1.5km时,系统误差只有±3毫米。
在短导线中,导线点位误差受测邊误差的影响较大,当导线测站数为12站,长度为1.5千米时,各项误差对导线的影响大致相同,均在±2.5毫米左右,其中,最弱点的中误差为±5毫米,这个误差满足导线中误差精度的要求,测角误差会随着导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测站数的增加对最弱点导线误差的影响也会增大。
2 城市测量的现状
目前,GPS技术已在城市测量中得到有效运用,但大多数城市依然采用的是导线网的常规测量方法,据统计,在全年1217条导线中,三级导线为485条,
三级补导线为759条,测角中误差分别为±13.05,如果再考虑起始方位误差的影响,测角中误差就在±12左右,基于上述分析,说明当下测角的平均精度达到了规范的要求,导线测角精度比补导线的好,对导线精度的分析,我们采用的是中误差概念,在实际测量中,较为规范的一般使用限差作为约束条件,限差是中误差的两倍,导线的各项精度指标要达到中误差的要求,必须在限差的二分之一以内,简言之,在规范要求下做的导线,其误差并不大,如果不按规范要求做导线,测量的精度则会下降很多,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导线角度闭合差达到规范标准的很少,导线测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导线形状不规范
许多导线边长太短,前后视距离太远,这些导线都是形状不规范的导线,对导线测量的精度有着不良影响,会导致系统误差在导线坐标闭合误差中被削弱,导线前半部分测角误差、起始方位角误差使整个导线的角度改变,而在闭合点的时候又回归正确的位置,所以,回归导线的精度与实际精度相比较小,同时,大量曲折导线的最弱点碰在一起会使测量误差逐渐积累,最终造成测量严重失误,直伸导线是导线中比较规范的形状。
2.2 导线太长
导线的总长度对导线测量精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其通过测边、测角以及起始方位角误差对导线产生影响,若导线长度超过限制,导线误差的绝对值就会增大,最终影响导线的精度,在实际工作中,三级导线和补导线的总长应限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才能控制误差。
2.3 在同一工程的测量中,前后采用不同导线
不同导线的误差是不相同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测量前后采用不同的导线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例如,同一建筑物的测量,竣工测量和施工测量使用不同的导线,致使测量的误差不同,通过不同的误差进行相关距离的计算,距离误差就会增大很多,有的甚至超过±5cm,许多地区的导线尽管看起来相同,但实际误差却是不一样的,即使在测量中选择相同的导线,也不能使测量误差得到匹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导线的制造过程。
3 GPS在城市测量中的运用
3.1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运用
GPS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省钱、便捷等特点,其在城市测量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GPS技术中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该技术在城市测量中能准确地计算出三维坐标,且测量的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很高,数据处理能力超强。
据实践经验,在三到四千米之间的作业范围内,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点位精度一般在±2cm之间,如果把实时动态定位点当做三级导线使用,坐标的绝对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3.2 远距离测量
从精度上看,GPS相对于其他技术在远距离测量上具有更大的优势,目前,GPS测量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状况、环境问题、卫星分布状况以及无线信号干扰等,导致GPS测量的可靠性降低,因此,许多城市通常采用的是常规测量的方法,然而,在远距离的测量中,常规测量方法出现的误差较大,往往不能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这时,若采用常规测量与GPS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就更为适用,其在精度方面会更好控制,例如,用一级导线作为起始点作3到4个动态点,再以这几个动态点为基础做一条三级导线,一级导线到动态点的距离为2km,三级导线为0.5km,假设动态点之间的距离误差为±2cm,方向角误差为±10,三级导线共有6条边,利用公式计算出最弱点中误差为±15mm,三级导线到一级导线最弱点中误差为±27.9mm,相比之下,采用这种方法比直接做2.5km的三级导线测量的精度要高出一倍多。
4 结束语
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测量要求实现规范化、高精度化。
GPS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运用是满足城市测量高精度的要求,GPS控制网可以实时获取位置信息及其时间标志,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测量中的测量精度将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也将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陈世梅.城市规划测量作业模式新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1(19).
[2]黄羽高.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平面控制[J].中华建设,2013(6).
[3]王兵.手持GPS在河流规划测量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建筑,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