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_李选

合集下载

超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5例

超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5例

叠缝 合 , 短耻 骨 直肠 肌 , 肛直 角前 移 , 复肛 直 缩 使 恢 角 。折 叠 缝 合 外括 约 肌 , 闭 mio三 角 , 关 nr 缩小 了肛 门 口径 , 强 了盆 底对直 肠肛 门的 承托作 用 , 复 自 增 恢 主排 便 功能 。术 式 操作 简便 、 易行 , 全 可靠 , 合 安 符 微创手 术 , 果满 意 , 操作要 严格 无菌 观念 。 效 但
( 稿 :0 9 0 — 2 修 回 :0 9 0 — 6 收 20 — 6 0 20— 7 0)
( 责任编辑 司呈泉)
超选置管溶栓术治疗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 成 5 例
徐 恒 于 文慧 李令根 , ,
关 键词 : 置管溶栓; 急性肠系 膜上静脉血栓; 治疗
中图分 类号 :67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7 64( 1)109—2 R 5. 2 B 10—98 00 —00 0 2 0
主国主堕匿
科杂志2l年2 第 l卷第l 00 月 6 期
皮 下部 , 环肛 一 圈。在 6 切 口处 收紧 打结 , 点 使其 肛 管 缩 小 到一 食 指 为度 。再 在 6 1 点 V形 切 口处作 、2
括 约肌折叠 缝合 。
问隙注射 , 亦获得满意疗效。我们综合国内外经验 , 采用 了直肠 粘膜 下柱状 注射 , 点状缝 扎 , 强直肠 粘 增
是一种 临床少 见病 , 在肠 系膜缺血 性疾病 中仅 占 1%I 5 I 。由于其发病初期缺乏特异的体征 , 故早期极

4 岁 。发 病 时 间 3h~3d平 均 1 。 均有 腹 痛 症 8 , 5h
易误 诊 , 如果治疗 不及 时 , 发展成肠 坏死 及弥 漫性 常 腹 膜 炎 , 亡率 极高 I 死 。我 院 20 年 5 06 月一 20 年 7 08 月, 治疗 5 总结 如下 。 例

1.5T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1.5T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小结节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经留置导管 同时泵入小剂量尿激 酶溶 栓治疗 . 减轻缺 血处黏
误诊荟萃 [ J ] . 临床误诊误治 , 2 0 0 9 , 2 2 ( 6 ) : 6 8 — 6 9 . [ 2 ] 范建高 , 沈峰. 提高缺血性 肠病 的临床认 识[ J ] . 胃肠病学 和肝
病学杂志 , 2 0 1 1 , 2 0 ( 6 ) : 4 9 3 .
a t e d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s c h e m i c c o l i t i s[ J ] .Wo r l d J G a s -
t r o e n t e r o l , 2 0 1 0 , 1 6 ( 3 6 ) : 4 5 6 4 . 4 5 6 9 .
血管 扩张剂 , 它抑制平 滑肌 细胞磷 酸二酯酶及腺苷释放减少 C a 2 + 内流 , 松 弛血 管平 滑肌 , 解 除血 管痉挛 , 改善 局部 血供 , 多用 于缺 血性 心脑 血管 病 [ , 也 被用 于肠 系 膜血栓 的介入 治疗 [ 6 ] 。所有病例我们均在 4 8 h内完成肠 系膜动 脉造 影 , 1 8
[ 8 ] 尹学瑞. 缺血性结肠炎患 者 2 6例的临床研究 与内镜分析 [ J ] . 实用 医技杂志 , 2 0 1 1 , 1 8 ( 1 2 ) : 1 2 8 6 — 1 2 8 7 .
志, 2 0 1 3 , 4 2 ( 1 1 ) : 1 2 6 6 . 1 2 6 8 .
显 缺血征象 , 但腹痛 症状 持续存在 , 无腹膜 刺激征 , 继 续灌注
罂粟碱 直至腹痛消失 ,考虑为肠 系膜 动脉 主干痉挛已缓解 , 但结 肠肠壁小动脉仍有痉挛所致 。由此 可见 , 停药 时间应 以 临床症状缓解为主要指标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阻塞的介入治疗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阻塞的介入治疗

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研究李选欧阳强潇湘生【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吸栓和/或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

方法: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房颤14例;左房黏液瘤2例;血栓形成15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急性发作3例),行经皮动脉长鞘(Optimed公司)吸栓术和/或溶栓术。

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的去除栓子,动脉开通。

31例痊愈;2例行开腹探查;1例24小时后死亡。

结论:经皮介入取栓术对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准确地判断病因是提高疗效,避免合并症的关键。

【关键词】栓子去除术,经皮的; 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闭塞Interventional Embolectomy for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LI Xuan, OUYANG Qiang, XIAO Xiang She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Shanghai 200004,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ercutaneous embolectomy for treament of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Methods: 34cases (atrial fibrillation 14 cases; left atrium myxoma 2 cases;SMA thrombosis 15 cases and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 3 cases) of acute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emlolectomy using long sheath (Optimed, Germany) aspiration and/or thrombosis via the catheter in the SMA. Results: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s were observed in all of the 34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es. Of the 34 cases recovery 31 cases; laparotomy 2 case; died in 24 hours 1 cas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Percutaneous embolectomy using long sheath aspiration was a sa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It is the key to make a correct pathogenesis diagnosis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void the severe complication.【Key Words】Embolectomy, percutaneous; Artery, superior mesenteric; Occlusion急性缺血性肠病,临床上并不少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腔 内出血 、 胆道损伤、 漏等。 为腹腔镜胆 囊切 除术是 一项技术性很 强的手术 , 胆 认 护理要 求高, 重视 术后 临床观察与护理 , 时预见及 及
预 防 术后 并发 症 , 时 给 予 系统 的 护理 干预 , 同 对提 高手 术 成 功 率 和 减 少术 后 并发 症 可 起 到 重 要 的 作 用 。 关 键词 : 腔镜 ; 囊切 除 术 ; 发 症 ; 理 腹 胆 并 护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R 7. 6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6 6 1 (0 1 0- 0 7 0 1 0 - 4 12 1 )1 0 3 - 2 理护理 , 向病 人 及 家 属解 释 麻 醉 、 术 后 出现 恶 心 呕 吐 的 原 因 , 手 解 除病 人 紧张 、 惧 的 心理 状 态 , 嘱病 人 深 呼吸 。 后 常规 给 予 胃 恐 并 术 复 安 静 滴 , 有 效 防止 恶 心 呕 吐 的发 生 。 吐频 繁 者 , 医嘱 应 用 可 呕 按
术。 它具有创伤 小、 痛苦轻 、 免缝合、 瘢痕小 、 术后恢复快 、 院时 住
间短 等 优 点 。5 9 %的 胆 囊 手 术 均 可通 过 腹 腔 镜 完 成 【 随 着此 项 技 l l 。 术 的推 广 和 普 及 , 时预 见 及 预 防 并 发 症 非 常 重 要 , 时 的 护 理 及 及 干预 是 手术 成 功 的 关键 。本 院 自20 年 1 一0 9 1 行腹 腔镜 06 月 20 年 月 胆 囊切 除 术 23 ,本 文 分 析 总结 了L 术 后 并 发症 发 生 的原 因及 2例 C
24 腹 腔 内 出血 .
意观察 呼吸频率及深浅度 的变化 , 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 。 做好 心
工作 单位 :4 0 1 桂 林 5 10 广 西桂 林 医学 院 附属 医院

1例老年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病人围术期护理

1例老年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病人围术期护理

持 。介入治疗后 , 根据病 情逐 渐恢复进食 。如不当进食 或过早 进食 , 则可 能加 重 胃肠缺血 , 导致病情恶 化 , 去治疗 时机或手 失 术 失败 。该例病人术后第 2天予以饮水 3mL 第 3天仍 ~5mL, 无食欲 , 当第 4天出现食 欲时没有及 时给予进食 , 而是逐渐增加 饮 水量 , 1 由 0mL到 3 5 0mL、0mL后 , 6天开始进食百普 素 , 第 但仍 以静脉营养为主 , 7 第 天开始 口服米汤 , 菜汤 、 粥 , 菜 同时给
1 0h后仍不缓解 , 急诊查 腹部 超声发 现 门静脉 、 系膜上 静脉 肠 血栓形成而确诊 , 为成功救治 赢得 了宝 贵的时机 。由此可见 。 病 情观察 非常重要 , 对老年人 , 特别是存 在高凝状态 的老年 人 , 要
种少见 的肠缺血性疾 病。临床常 以腹痛 为主诉 , 并可伴有 恶
维普资讯
CHI NES E NURS NG I RES ARC E H M ac 2 0 1 2 . A r h, 0 8 Vo . 2 No 3
1 老 年 肠 系 膜 静 脉 和 门 静 脉 血 栓 例 形 成介 入治疗 病人 围术 期护 理
严格控制饮食量 、 品种及 烹调方法 。此时 , 病人食 欲恢复 , 有强
烈 的进 食 愿 望 , 们 耐心 对 病 人进 行 解 释 , 明饮 食 控 制 的重 要 我 讲
基 转 移 酶 ( s )6U/ 血 糖 8 1m l 腹 部 彩 色 多普 勒 超 A T 3 L, 。 mo/ L,
重 ,0 i 2 :0因腹 痛 不 缓 解 就 诊 。 查 体 , 般 情 况 尚好 , 肺 无 异 一 心
常。 腹部轻压痛 , 无反跳痛 、 紧张等急性腹膜炎征 象, 肌 肠呜音稍

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确切 。 32 3 术 后 处 理 .. 手 术 后 抗 凝 、 栓 治 疗 是 预 防 复 发 的 重 溶
( 收稿 日期 :0 l— 5—1 ) 21 O 7 ( 文编辑 : 本 车艳 )
要措施 。术后应严 密监 测生命 体 征 的变化 , 纠正 酸 中毒 , 给
作 业 疗 法 和运 动 疗 法 对 脑 卒 中患 者 上 肢 功 能 及 日常 生 活 活 动 能 力 的 影 响
病 区的脑卒 中患 者 6 2例分 为两组。观察组 3 2例 , 其中男 2 1 例, 1例 ; 女 1 年龄 6 0—7 9岁 , 平均 (6 6±7 4 岁 ; 6. . ) 病程 1 3— 6 , 9d 平均 ( 1 5 2 )d 脑梗死 2 2 ± .7 ; 2例 , 出血 1 脑 0例 ; 左侧 偏 瘫 1 O例 , 右侧偏瘫 2 2例。对照组 3 0例 , 中男 1 其 7例 , 1 女 3 例; 年龄 6 — 0岁 , 1 8 平均 ( 7 14 . ) ; 6 . - 6 岁 病程 1 7 , 均 4 2~ 1 平 d
卒 中患 者 的上 肢 运 动 功 能 , 高 日常 生 活 活 动 能力 。 提
【 关键词 】 脑卒 中; 上肢运动功能 ; t常生活活动能力 ; 作业疗法 ; 运动疗 法 q
脑卒 中是我 国第一大致死 疾病和第 一大致 残疾 病 , 致 其 残率高达 8 % 以上… , 0 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 重负担 ] 。如肢 体运 动功 能 障 碍 会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的 日常 生 活 活 动 能 力 ( D ) 降低 生存质量 。因此 , 高脑 卒 中患 者 的肢体 运 动 A L, 提
王 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脑卒 中患者上肢运 动功能及 日 常生 活活 动能力 的影响 。方 法

(完整)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

(完整)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综述吴卫平审校李选1 概述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多发生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系因肠系膜血管(动脉或静脉)闭塞或血流锐减而引起的严重缺血性损害或肠坏死。

该组疾病发展较快,肠管短期内出现广泛坏死,死亡率极高。

只有在肠管坏死前,尽早诊断,尽快恢复肠系膜血管血流,才能治愈.[12]而过去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要做到这一点都较困难,外科血管重建和被动切除坏死肠管为其经典治疗方法,该组疾病总死亡率达60-100%[]。

直到上世纪70年代,Boley等人报告对肠系膜动脉缺血采用较积极主动诊治方案???,早期识别肠缺血原因,尽快恢复肠系膜血管血流,使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存活率由20%上升到55%。

[3]随着对肠道缺血性疾病认识的深入,螺旋CT、CTA、MDCT、MRA、多普勒血流成像等无创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而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灌入血管扩张药、经导管溶栓、取栓、血管成形(PTA)及内支架植入(PTAS)在缺血性肠病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不论血管栓塞、血栓形成、收缩狭窄等原因导致的肠系膜血管闭塞或非闭塞性缺血,最终预后取决于1、全身循环系统状况;2、血管受累程度;3、受累血管数量和口径;4、血管床对血流减少的反应;5、侧支循环状况;6、缺血持续时间;7、受累肠段代谢情况。

[29]短暂轻度缺血只引起肠管粘膜损害,恢复血流后约两周均可愈合。

中度缺血深及肠壁肌层,治愈后可形成瘢痕性狭窄.重度缺血则肠壁全层坏死,呈现不可逆性变化。

动脉性缺血,肠壁坏死进程较快。

静脉血栓形成时肠管血流回流受阻,首先肠壁充血、出血,继而动脉亦栓塞,肠管坏死,病程进展较缓慢,肠壁坏死出血,腹水呈血性。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通常分为:①、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②、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③、急性非闭塞性系膜血管缺血;④、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9]2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栓塞、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由于栓子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李选;欧阳强;萧湘生
【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06(15)4
【摘要】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所致肠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经肝(或经颈静脉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溶栓联合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12例.结果12例患者7例痊愈;5例有效(3例手术;2例死于其他疾病).随访期内(30 d)10例存活;2例死亡.无一例发生严重合并症.结论经皮经肝(或经颈静脉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联合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降低该病病死率.
【总页数】4页(P202-205)
【作者】李选;欧阳强;萧湘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放射科;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6
【相关文献】
1.肠系膜静脉血栓诊断及介入治疗策略 [J], 田锦林
2.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J], 张晓峰;李选
3.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J], 杨海霞;范本芳;丁文彬
4.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J], 孙云川;李增智;周保军;杨迎国;高印生;何寿华
5.介入治疗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J], 李爱华;孙云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介入Vascularintervention・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李选,欧阳强,萧湘生肠系膜静脉血栓(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MVT)是一种少见的肠缺血性疾病。

临床常以腹痛为主诉,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早期误诊率达90%以上[1]。

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生肠坏死,病死率高达20%~50%[2]。

治疗MVT导致的肠缺血一直以外科切除坏死肠管以及静脉切开取栓治疗为主,疗效欠满意。

且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手术病死率较高(可达29%~38%)[3]。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取得的进步,尤其是多层螺旋CT及MRI的临床应用,使MVT的及时诊断成为可能。

介入治疗学的发展,特别是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及经肠系膜上动脉取栓等介入技术的成熟,大大降低了缺血性肠病的病死率[4-7]。

现将我们采用经肠系膜动脉灌注罂粟碱,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治疗12例MVT的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1.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12例MVT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介入治疗。

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3~82岁。

12例患者均以腹痛为主诉,7例伴有恶心、呕吐;2例伴有鲜血便;1例伴有腹泻。

3例患者就诊时已有明显的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征象。

12例患者从就诊到明确诊断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5~168h。

1.1.2实验室检查12例患者均行术前术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

1.1.3影像学检查12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例行CT检查,并行CTA、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容积显示法(VRT)三维血管重建;3例行MR检查及磁共振门脉成像(MRP);12例均行DSA检查,包括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间接门静脉造影;11例行直接门静脉造影。

【摘要】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所致肠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经皮经肝(或经颈静脉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溶栓联合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12例。

结果12例患者7例痊愈;5例有效(3例手术;2例死于其他疾病)。

随访期内(30d)10例存活;2例死亡。

无一例发生严重合并症。

结论经皮经肝(或经颈静脉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联合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降低该病病死率。

【关键词】血栓切除术,经皮的;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4X(2006)04-0202-04Interventionaltherapyof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LIXuan,OUYANGQiang,XIAOXiang-sheng.DepartmentofRadiology,ChangzhenHospital,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linicaleffectofinterventionaltherapyintreatingintestinalischemiaof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MethodsTwelvecases(male7cases,female5cases;rangingfrom33to86yearsofage)of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MVT)weretreatedwithpercutaneoustranshepaticmesentericvenousthrombectomyandthrombolysisassociatedwithpapaverinperfusionviasuperiormesentericartery.ResultsSevenofthe12casesrecovered;3caseswereundertakenlaparotomy;2diedwithin30daysrespectively.Noseverecomplicationsoccurredinallofthe12cases.ConclusionsInterventionaltherapyofMVTisasafeandeffectivemethodwithreductionofthemortality.(JInterventRadiol,2006,15:202-205)【Keywords】Thrombectomy,percutaneous;Venous,mesenteric;Thrombosis作者单位: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放射科(第一作者现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通讯作者:李选1.2治疗方法1.2.1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抗炎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1.2.2抗凝治疗明确诊断MVT后即给予外周静脉持续肝素(1000u/h)抗凝。

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华法令)治疗。

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药物用量,以使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倍,凝血酶原活动度至40%左右为度。

1.2.3介入治疗1.2.3.1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解痉治疗:穿刺股动脉,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将动脉导管留置于肠系膜上动脉近端,以输液泵经导管持续动脉灌注罂粟碱(30mg/h),至腹痛完全缓解。

1.2.3.2肠系膜上静脉取栓治疗:经皮经肝(或颈静脉)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引入造影导管,行直接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后,将8F长动脉鞘(Arrow,USA)配合8F导引导管,插入血栓内,以20ml注射器抽吸取栓。

尽量将栓子取出,不要求取净。

1.2.3.3溶栓治疗:选用带侧孔的溶栓导丝(Boston,SC)在血栓局部注入尿激酶,先采用脉冲—喷射溶栓方法[8],行快速溶栓2h;后以输液泵经导管持续动脉灌注尿激酶。

尿激酶用量:总量150万u/24h。

留置导管系统,根据病情或每24h复查。

1.3疗效评价治愈:腹痛症状消失,体检无阳性体征,随访30d无复发;有效:腹痛症状有所缓解;体检腹膜刺激症状减轻或局限,需转外科治疗;无效:症状无好转,腹痛进行性加重或出现腹膜刺激症状,需转外科治疗。

1.4随访观察治疗后出院患者通过每周电话询问方法随访30d。

2结果介入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5例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4例显示转氨酶升高,余无特殊。

介入治疗后12例患者均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考虑与肝穿刺有关)。

经抗感染治疗及保肝治疗,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可恢复正常(1例肝硬化患者除外)。

12例超声检查均显示肠壁水肿增厚以及腹水征象等,其中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血栓形成。

6例CT检查明确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及小肠缺血改变。

CT扫描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增粗,呈均匀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可见静脉内低密度未强化的充盈缺损影像,周边为环形强化的静脉壁,门静脉及脾静脉内血栓亦可清晰显示。

肠缺血改变包括肠壁增厚、不强化,肠壁内积气,肠管积气扩张,部分肠管见气液平面,肠系膜增厚呈条索状,腹腔积液等。

但CTA对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显示不清(图1、2)。

3例MRP检查均显示门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内充盈缺损。

12例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痉挛,血流明显减慢,延迟;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不显影或显影欠佳(图3、4)。

11例直接肠系膜上静脉造影(10例经皮经肝,1例经颈静脉肝静脉)均可见静脉腔内充盈缺损或闭塞(图5、6)。

经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消失,肠系膜静脉部分或全部再通(图7、8)。

4例患者合并穿刺部位血肿,未予特殊处理。

无严重合并症。

在随访期内12例患者中10例存活,2例死亡。

10例存活患者中,7例经介入治疗痊愈,其中包括1例就诊时已有腹膜炎体征;2例怀疑有肠坏死,介入治疗后行外科手术治疗痊愈。

1例无腹膜炎图1、2CTA示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图3、4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示动脉分支明显痉挛,肠系膜上静脉未显影,可见侧支循环体征,但经皮经肝穿刺时发现血性腹水,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的同时行外科手术治疗痊愈。

病理报告:部分小肠肠管全层坏死及出血,肠系膜内部分血管血栓形成。

2例死亡患者中,1例介入治疗后肠系膜上静脉、门脉主干已通畅,腹痛症状好转,拔除导管后3d患者突感心慌、呼吸困难,抢救无效死亡,家属拒绝尸检,死因不明。

该患者生前无明显腹膜炎体征,亦无明显中毒性休克表现,肠坏死可能性小。

考虑可能为心源性猝死。

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因腹部绞痛伴黑便1d入院。

患者1个月前曾呕血,在内科治疗好转。

超声检查提示肠系膜上静脉、门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

为进一步治疗门脉高压行外科脾切除、肠腔静脉分流术,术后持续黄疸,肝功能衰竭死亡。

综上疗效分析,12例患者经介入治疗,7例痊愈;5例有效(包括2例死亡患者)。

3讨论1935年Warren首次提出MVT是肠缺血坏死的一个明确病因以来,临床治疗以外科为主,病死率较高。

主要原因是该病的及时诊断困难,延误了治疗。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提高,使得MVT及时诊断成为可能。

文献报道腹部增强CT及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于MVT诊断率达90%以上[9]。

本组6例行CT扫描均作出明确的诊断。

进一步证明了MSCT在诊断MVT中的价值。

本组12例超声检查均提示肠壁增厚以及腹水征象,7例明确显示门脉及MVT形成。

与文献报道诊断准确性相近。

从理论上讲彩色多普勒可以不同角度、不同切面观察MVT,从而作出明确的诊断。

但位于肠系膜静脉、门脉前方的肠管内有大量气体干扰了超声对病变的检查。

因此我们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MVT的意义在于初步筛查除外其他外科急症。

MRP也可正确评价MVT[10]。

但因MVT多以急腹症就诊,多数医院急诊MR检查目前尚难实现。

本组12例血管造影均可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MVT肠系膜动脉造影的基本征象是:①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痉挛,显影时间延长;②肠系膜静脉延迟显影或不显影;③肠系膜静脉主干或较大分支内的充盈缺损;④栓塞血管周围可见侧支循环形成。

有文献报道可见肠道内造影剂蓄积[11],可能为消化道出血所致。

本组病例无此现象。

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血栓栓塞状态和血液引流情况。

但直接门脉造影因其创伤较大,一般不作为诊断常规。

介入治疗MVT文献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

方法主要包括经肠系膜动脉或经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灌注溶栓治疗。

Poplausky等[5]报道1例急性MVT患者,其发病在24h内,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尿激酶,成功治愈。

Rivitz等[6]和Sehgal等[7]分别报道了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经肝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