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PPT演示课件

加强预防措施
积极开展AMAT的预防措施研 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
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侧支循环建立
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后,机体可通过建立侧支循环来代偿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 。然而,侧支循环的建立往往不足以完全代偿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因此肠道缺血坏死仍 可能发生。
03
临床表现
症状
01
02
03
腹痛
突发剧烈腹痛,呈持续性 ,可伴有恶心、呕吐。
胃肠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严重者可出现血便。
腹部CT血管成像(CTA)是首 选的检查方法,可明确显示肠 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的 部位和范围。此外,多普勒超 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等也可用于诊断。
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 、血红蛋白下降等血液学改变 。同时,血清乳酸水平升高可 提示肠道缺血。
鉴别诊断
01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也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通常 无血便和肠鸣音消失。腹部CT和血清淀粉酶检查有助于鉴 别。
病理生理
动脉栓塞
栓子阻塞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肠道缺血、坏死。若栓塞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主干, 可引起广泛肠道缺血坏死;若栓塞位于分支,则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的肠道缺血坏死。
血栓形成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等因素促使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 可阻塞血管腔,导致肠道缺血坏死。同时,血栓可继续增大或脱落,引起更广泛的肠道缺 血坏死。05治疗与预防
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溶栓等药物,降低血 液黏稠度,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栓塞或药物治疗无效的 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如取栓
积极开展AMAT的预防措施研 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
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侧支循环建立
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后,机体可通过建立侧支循环来代偿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 。然而,侧支循环的建立往往不足以完全代偿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因此肠道缺血坏死仍 可能发生。
03
临床表现
症状
01
02
03
腹痛
突发剧烈腹痛,呈持续性 ,可伴有恶心、呕吐。
胃肠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严重者可出现血便。
腹部CT血管成像(CTA)是首 选的检查方法,可明确显示肠 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的 部位和范围。此外,多普勒超 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等也可用于诊断。
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 、血红蛋白下降等血液学改变 。同时,血清乳酸水平升高可 提示肠道缺血。
鉴别诊断
01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也可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通常 无血便和肠鸣音消失。腹部CT和血清淀粉酶检查有助于鉴 别。
病理生理
动脉栓塞
栓子阻塞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肠道缺血、坏死。若栓塞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主干, 可引起广泛肠道缺血坏死;若栓塞位于分支,则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的肠道缺血坏死。
血栓形成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等因素促使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 可阻塞血管腔,导致肠道缺血坏死。同时,血栓可继续增大或脱落,引起更广泛的肠道缺 血坏死。05治疗与预防
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溶栓等药物,降低血 液黏稠度,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栓塞或药物治疗无效的 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如取栓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护理查房PPT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预防血栓:使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查 预防出血:监测血压,控制出血 预防并发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05
护理经验总结及改 进建议
护理经验总结
早期识别:及时发现患者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 及时治疗:尽早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降低死亡率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加强护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 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做好术前准备,如禁食、 禁水、备皮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患 者及家属手术风险及注意 事项
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 紧张情绪,增强患者信心
做好术前宣教,指导患者 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锻炼 方法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 患者血压、心率、呼吸、 体温等指标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问 题,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
心理康复:帮助患者进行心 理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和幸
福感
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建议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油腻、辛辣、刺 激性食物。
运动指导: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家族史、生活习 惯
心理状况、社会 支持情况
临床表现
腹痛:突 发性、持 续性、剧 烈性腹痛, 可放射至 背部
恶心、呕 吐:由于 肠道缺血, 可出现恶 心、呕吐 等症状
腹泻:由 于肠道缺 血,可出 现腹泻等 症状
发热:由 于肠道缺 血,可出 现发热等 症状
休克:由 于肠道缺 血,可出 现休克等 症状
肠系膜动脉栓塞PPT课件

抗炎治疗
针对可能发生的肠道缺血 坏死,给予抗生素等抗炎 治疗,预防感染。
手术治疗
1 2
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
通过手术切开肠系膜上动脉,取出栓子,恢复血 流。
血栓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脱血栓内膜,消除狭窄,恢复血流。
3
肠切除吻合术
对于肠坏死严重的患者,需进行肠切除吻合术, 以挽救生命。
预后与复发预防
实验室检查
检测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 血功能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
进行腹部血管造影或CTA检查 ,观察肠系膜动脉情况
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
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腹部症状相 似,但急性胰腺炎常有酗酒或暴 饮暴食史,且腹痛不会因解痉药
或哌替啶而缓解。
急性胆囊炎
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腹部症状相 似,但急性胆囊炎常有胆结石病
根据栓塞的部位和范围,肠系膜动脉 栓塞可分为三种类型:肠系膜上动脉 主干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和 肠系膜下动脉栓塞。
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一种相对较为 少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低,但 随着年龄增长和血管病变的增加 ,发病率有所升高。
死亡率
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死亡率较高, 特别是在发病后数小时内未得到 有效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更高 。
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缺血
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栓塞,导致肠系膜上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 起肠壁缺血坏死。
慢性缺血
肠系膜上动脉的部分分支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该分支所支配的肠管发生慢性 缺血、萎缩,引起肠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腹痛、恶心、呕吐、血便等急性肠梗阻症状。
肠鸣音减弱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课件

确保患者维持适当的水电解质状态,以支持身体 的基本功能。
护理干预与治疗
营养支持
在患者恢复期间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可能需要 采用肠外或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对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并发症的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肠穿孔或 感染等。
早期识别并Leabharlann 症有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仔细进行腹部检查,关注腹部的压痛、肠鸣 音及腹胀等情况。
腹部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肠道缺血的进展。
护理干预与治疗
护理干预与治疗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 管理。
疼痛控制有助于患者的舒适度和整体恢复。
护理干预与治疗
液体与电解质管理
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适量的液体补充与电解质 平衡。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 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措施应依据患者的个体风险进行调整。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与疏导。
心理健康同样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院指导与随访
出院指导与随访
出院评估
在出院前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 。
常见的栓子来源包括心源性栓塞和动脉硬化斑块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定义与原因 栓塞的主要原因
栓塞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脏疾病、血 液流变学异常及外伤等。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定义与原因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便血等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缺血的程度密切相关。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
演讲人:
护理干预与治疗
营养支持
在患者恢复期间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可能需要 采用肠外或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对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并发症的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肠穿孔或 感染等。
早期识别并Leabharlann 症有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仔细进行腹部检查,关注腹部的压痛、肠鸣 音及腹胀等情况。
腹部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肠道缺血的进展。
护理干预与治疗
护理干预与治疗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 管理。
疼痛控制有助于患者的舒适度和整体恢复。
护理干预与治疗
液体与电解质管理
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适量的液体补充与电解质 平衡。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 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措施应依据患者的个体风险进行调整。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与疏导。
心理健康同样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院指导与随访
出院指导与随访
出院评估
在出院前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 。
常见的栓子来源包括心源性栓塞和动脉硬化斑块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定义与原因 栓塞的主要原因
栓塞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脏疾病、血 液流变学异常及外伤等。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定义与原因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便血等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缺血的程度密切相关。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
演讲人: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查房PPT课件

病例资料
用药 血栓通 前列地尔 泮托拉唑钠 卡文 那曲肝素 头孢噻肟 氯化钾
培菲康 地衣芽孢
病例资料-辅助检查
病例资料-辅助检查
病例资料-辅助检查
病例资料-辅助检查
病例资料-辅助检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概念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动脉突然供血中断,
使受累的肠袢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本病年龄 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或动脉硬 化史。
血常规WBC14.16×109/L,D-Dimer1.11mg/L,腹平片未见异常,主动脉CTA提示 动脉硬化,升主动脉增宽,左心增大,左房内占位病变,考虑肠系膜上动脉远端分 支栓塞,建议复查。给予禁食水、补液对症治疗,后腹痛稍缓解,请血管外科会诊, 考虑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性肠缺血坏死可能,有猝死风险,建议尽快住院,家属 商议后先后转往安贞、协和医院,诊断同我院,告知手术风险大,后返回我院住院。
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肺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 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 缺血的 40% ~50%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理生理
肠系膜血管一旦栓塞,受阻塞的动脉供应区的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肠管缺血,缺 氧使肠管失去光泽,颜色苍白。 肠黏膜不易耐受缺血,若缺血时间超过15min,小肠黏膜绒毛结构就会发生破坏 脱落,继而肠壁血液淤滞,充血,水肿,肠管失去张力,出现发绀水肿,大量血 浆渗至肠壁,肠壁呈现出血性坏死。大量血浆渗出至腹腔及肠腔内,循环血容量 锐减,肠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及由于肠管缺血缺氧后发生坏死的毒性代谢产物不断 被吸收,导致低血容量,中毒性休克。 肠坏死时,肠管扩张,蠕动消失,表现血运性肠梗阻。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课件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药物管理
遵循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测凝血指 标。
监测药物副作用,确保患者安全。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生活方式指导
鼓励患者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止血栓复发。
实施护理措施
实施护理措施 定期观察
每日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便于快速处理。
肠道供血不足可能影响营养吸收,需适时调 整饮食。
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护理需求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 的焦虑与压力。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 康复效果。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饮食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低纤维、易消化的饮食计划 。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肠道负担。
实施护理措施
情绪疏导
与患者沟通,倾听其担忧,给予积极的反馈 。
通过心理咨询或团体支持活动,提升患者的 心理状态。
实施护理措施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及护理要点。
帮助其理解病情,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评估护理效果与调整方案
评估护理效果与调整方案 效果评估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反馈,定期评估护理效果 。
确保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评估护理效果与调整方案 调整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适应患者 的变化。
灵活应对可以提高护理的有效性。
评估护理效果与调整方案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过程,共同制定护理目标。
家属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谢谢观看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栓阻塞肠系膜上动 脉,导致肠道血供不足。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 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 的主要病因包括肿瘤、炎症、 手术和创伤等。
发病机制:血栓形成的主要机 制包括血管损伤、免疫炎症反 应和血液高凝状态等。
临床表现与诊 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急性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 、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 症状以及腹腔压力增高和休克 等全身表现。
诊断: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检查、CT扫描和放射 性核素扫描等。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
疼痛管理:对于腹痛患者,可采取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疼痛管理,如合理使用镇痛 药物、局部热敷等。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血容量和体 液平衡情况,合理给予静脉输液以 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负平衡。
护理干预
导管护理:对于已植入导管的 患者,要进行定期观察和护理 ,如保持导管通畅、定时更换 敷料等。
并发症预防与 处理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肠缺血的处理:对于出现肠缺 血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有效的 治疗措施,包括纠正低血压和 低血容量、早期手术干预等。
血栓溶解治疗:对于急性肠系 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 以考虑采用血栓溶解治疗,以 尽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护理评估与教 育
护理评估与教育
护理评估:护理人员应定期对 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评估,包 括生命体征监测、疼痛评估、 血栓形成情况评估等。
护理教育:护理人员还应给予 患者和家属相关的护理知识教 育,包括血栓形成预防、病情 观察、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急性肠系膜上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业务学习
课件
目录 简介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与诊断 护理干预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护理评估与教育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课件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护理课件
目 录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概述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评估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措施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康复与预防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01
栓塞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指急性 动脉栓塞导致肠系膜上动脉血流 中断,引起肠缺血、坏死的一系 列临床综合征。
评估注意事项
评估时应全面细致,避免遗漏重 要信息。
对于疑似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的患者,应尽早确诊,以免延误
治疗时机。
在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心 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03
栓塞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03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特点
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 诊断困难,预后较差。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脏疾病 、创伤等。
病理生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导致肠道血液供应 受阻,肠道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 生肠坏死。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血便等,严重者可出现休 克症状。
诊断
腹部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其他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 血管成像等。
记录病情状况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 ,包括腹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以及排便、排气 等肠道功能情况。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给予适当的饮食护 理,如禁食、流质饮食或 半流质饮食等。
目 录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概述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评估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措施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康复与预防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01
栓塞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指急性 动脉栓塞导致肠系膜上动脉血流 中断,引起肠缺血、坏死的一系 列临床综合征。
评估注意事项
评估时应全面细致,避免遗漏重 要信息。
对于疑似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的患者,应尽早确诊,以免延误
治疗时机。
在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心 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03
栓塞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03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特点
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 诊断困难,预后较差。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脏疾病 、创伤等。
病理生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导致肠道血液供应 受阻,肠道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 生肠坏死。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血便等,严重者可出现休 克症状。
诊断
腹部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其他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 血管成像等。
记录病情状况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 ,包括腹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以及排便、排气 等肠道功能情况。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给予适当的饮食护 理,如禁食、流质饮食或 半流质饮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的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 肺脓肿或脓毒血症的细菌栓子等。
标题文本预设
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上动脉长期慢性缺血 侧支循环建立
急性缺血症状较轻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坏死和穿孔
病情恶化(缺血加重)
少尿 和代酸
02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腹痛
肠管坏死
腹膜炎体征及休克征象
吐 恶心、呕 、腹泻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计划
潜在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
护理措施: 1.评估 2.监测 3.基本预防 4.物理预防 5.药物预防 6.宣教
抗凝剂应用及护理:
抗凝、溶栓药物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血小板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观察神志、瞳孔、 全身皮肤、大小便颜色变化。防止患者身体部位的碰撞,避免抓破皮肤、挖鼻孔等动作,使用 剃须刀时,不要损伤皮肤。同时尽量减少动静脉穿刺和皮下、肌肉注射次数,操作完成后要延 长按压时间。并观察全身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等症状,以便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抗凝剂用法, 必要时可使用对抗药物。
预防感染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伤口护理 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有无出血、渗血及
皮下气肿等
谢谢观看
病例资料
患者生命体征:T:37.6度,P: 67次/分,R: 17次/分,BP: 136/56mmHg。 医嘱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护,吸氧,禁饮禁食,奥西康护胃,泰能 抗炎,伊诺舒化痰,乙己苏3mg+48ml生理盐水4ml/h维持,予单硝 酸异山梨酯60mg+35ml生理盐水2ml/h维持。
06-28至07-01主管医生查房,患者恢复良好,医嘱予拔除胃肠减压管;
04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 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 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 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适应症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临时心脏起搏器(1-2周) 永久心脏起搏器
单硝酸异山梨酯:
适应症 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心绞痛的预防;心肌梗死后持续心绞痛的治疗;与洋地黄或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 心力衰竭。
用法与用量 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从1~2mg/hr开始静滴,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8~10mg,用药期间须密切观 察患者的心率及血压。由于个体反应不同,需个体化调整剂量。
治疗持续时间: 依据血栓栓塞形成危险度来选择抗凝治疗时间。对所有病例,这个治疗可辅助其他一些标准的治疗方法 如下肢用弹力袜,一直到患者能完全走路为止。对于普外手术,肝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小于10天。
实验室监测: 在整个肝素治疗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小板计数 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时,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不影响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为1~3mV。
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1、导管移位:最常见的并发症 2、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 3、心肌穿孔 4、导管断裂、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打结 5、穿刺并发症:血栓形成、皮下血肿、气胸、血胸等 6、感染 7、心脏外刺激
心脏起搏器
01
Business
02
Strategy
护理措施
05
Marketing
03
03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及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溶栓
手术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1、保守治疗 腹痛8小时内无腹膜刺激征者可给予保守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解 痉、扩血管为辅,同时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 1)禁食,吸氧。 2)扩容,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纠正休克。 3)抗生素治疗。 4)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或缓慢注入微温生理盐水灌肠。 5)腹痛时给予解痉镇痛剂。 6)抗凝、溶栓:可采用肝素抗凝,病情稳定2周后可改用口服抗凝剂。
临床表现
轻
体重下降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辅助检查
1、病程早期,白细胞可明显升高,可大于20*10E9/L; 2、腹部CT检查可见气液平面、肠腔积气、肠管扩张等肠梗阻征象 3、D-二聚体是急性血管栓塞的早期标志物 4、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液体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辅助检查
DSA: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肠系膜 动脉血栓的金标准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较肠
系膜上动脉栓塞更少见。
01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
病因
02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
临床表现
03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
治疗及护理
04
心脏起搏器
01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病因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病因 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变处的赘生物和心脏附壁血栓的脱落;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 (SMAT)
汇报人: 陈瑜 部 门 :甲乳外科
病例资料
朱XX,男,84岁,因“腹痛8小时”,拟“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肠坏死”收 住入院。
06-25我院急诊局麻下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全麻下行“小肠部分切 除术+肠动脉结扎术”,术后予外科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护。
06-27护送入我科继续治疗,带入一根胃肠减压管,置入刻度60cm,一根 盆腔引流管,固定妥,引流畅,留置导尿,色清。右侧腹股沟临时起搏器 感知功能佳,起搏频率50bpm,输出10mA,感知2mV。患者既往有高血 压及房颤病史。入科时,患者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有咳嗽咳痰,能 自行咳出黄白色黏液性痰。查体:腹肌平软,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0次/分,肛门未排气排便。
速碧林
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适应症为在外科手术中,用于静脉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险的情况,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体外循环中的血凝块形成。
在预防和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应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在血透中,通过血管内注射给药。不能用于肌肉注 射。 皮下注射时,患者易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脂肪组织内,左右侧交替。注射针 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而不是水平插入。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 持皮肤皱褶的存在。
07-02主管医生查房,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概念
肠系膜血栓分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SMAT)及肠系膜静脉血栓(MVT)。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动脉突然供
血中断,使受累的肠袢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 症状。本病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 病、心房颤动或动脉硬化史。
3感染的预防: (1)抗生素 (2)引流管 (3)体温 (4)切口 (5)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6)口腔护理 (7)皮肤护理
雾化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4防止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记录24h出入量。 5用药护理 合理安排用药顺序 抗凝药物 血象 及凝血功能。 6术后迟发性肠坏死、吻合口漏的观察与护理 腹 胀 肠型 蠕动波 肠鸣音 大便 引流液 7营养支持 TPN
不良反应 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硝酸酯引起的血管扩张性头痛,通常连续使用数日后,症状可消失。还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眩 晕、直立性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偶见血压明显降低、心动过缓、心绞痛加重和晕厥。
禁忌症 急性循环衰竭(休克、循环性虚脱);严重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急性心肌梗死伴低充盈压(除非在有持续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条件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填塞;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对 硝基化合物过敏者。
速碧林 7)解痉、扩血管。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抗凝、溶栓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保守治疗疗效不显著,应早行手术探查。 方法有: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若术中发现肠曲已坏死, 需做肠切除术。术后药物抗凝。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1生命体征:ECG 吸氧 心电图 神志 皮肤颜色温湿度 尿 量 2术后活动:半坐卧位 下肢运动 早期下床活动
Managment
04
Development
密切观察 术后交接了解术中情况及起搏频率
休息活动 平卧位休息,患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
用力咳嗽,经股静脉临时起搏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术侧肢体避免屈曲和过度活动
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心律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心脏起搏器
【起搏电参数的调节】
1.起搏频率(Pacing Rates ) 起搏器连续发放脉冲的频率。一般为40~120次/分,
通常取60~80次/分为基本频率。
2.起搏阈值(Output) 引起心脏有效收缩的最低电脉冲强度。心室起搏要
求电流3~5mA,电压3~6V。
3.感知灵敏度(Sensitivity ) 起搏器感知P波或R波的能力。心室感知灵敏度一般
标题文本预设
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上动脉长期慢性缺血 侧支循环建立
急性缺血症状较轻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坏死和穿孔
病情恶化(缺血加重)
少尿 和代酸
02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腹痛
肠管坏死
腹膜炎体征及休克征象
吐 恶心、呕 、腹泻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计划
潜在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
护理措施: 1.评估 2.监测 3.基本预防 4.物理预防 5.药物预防 6.宣教
抗凝剂应用及护理:
抗凝、溶栓药物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血小板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观察神志、瞳孔、 全身皮肤、大小便颜色变化。防止患者身体部位的碰撞,避免抓破皮肤、挖鼻孔等动作,使用 剃须刀时,不要损伤皮肤。同时尽量减少动静脉穿刺和皮下、肌肉注射次数,操作完成后要延 长按压时间。并观察全身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等症状,以便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抗凝剂用法, 必要时可使用对抗药物。
预防感染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伤口护理 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有无出血、渗血及
皮下气肿等
谢谢观看
病例资料
患者生命体征:T:37.6度,P: 67次/分,R: 17次/分,BP: 136/56mmHg。 医嘱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护,吸氧,禁饮禁食,奥西康护胃,泰能 抗炎,伊诺舒化痰,乙己苏3mg+48ml生理盐水4ml/h维持,予单硝 酸异山梨酯60mg+35ml生理盐水2ml/h维持。
06-28至07-01主管医生查房,患者恢复良好,医嘱予拔除胃肠减压管;
04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 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 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 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适应症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临时心脏起搏器(1-2周) 永久心脏起搏器
单硝酸异山梨酯:
适应症 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心绞痛的预防;心肌梗死后持续心绞痛的治疗;与洋地黄或利尿剂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 心力衰竭。
用法与用量 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从1~2mg/hr开始静滴,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8~10mg,用药期间须密切观 察患者的心率及血压。由于个体反应不同,需个体化调整剂量。
治疗持续时间: 依据血栓栓塞形成危险度来选择抗凝治疗时间。对所有病例,这个治疗可辅助其他一些标准的治疗方法 如下肢用弹力袜,一直到患者能完全走路为止。对于普外手术,肝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小于10天。
实验室监测: 在整个肝素治疗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小板计数 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时,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不影响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为1~3mV。
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1、导管移位:最常见的并发症 2、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 3、心肌穿孔 4、导管断裂、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打结 5、穿刺并发症:血栓形成、皮下血肿、气胸、血胸等 6、感染 7、心脏外刺激
心脏起搏器
01
Business
02
Strategy
护理措施
05
Marketing
03
03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及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溶栓
手术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1、保守治疗 腹痛8小时内无腹膜刺激征者可给予保守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解 痉、扩血管为辅,同时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 1)禁食,吸氧。 2)扩容,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纠正休克。 3)抗生素治疗。 4)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或缓慢注入微温生理盐水灌肠。 5)腹痛时给予解痉镇痛剂。 6)抗凝、溶栓:可采用肝素抗凝,病情稳定2周后可改用口服抗凝剂。
临床表现
轻
体重下降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辅助检查
1、病程早期,白细胞可明显升高,可大于20*10E9/L; 2、腹部CT检查可见气液平面、肠腔积气、肠管扩张等肠梗阻征象 3、D-二聚体是急性血管栓塞的早期标志物 4、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液体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辅助检查
DSA: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肠系膜 动脉血栓的金标准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较肠
系膜上动脉栓塞更少见。
01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
病因
02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
临床表现
03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
治疗及护理
04
心脏起搏器
01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病因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病因 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变处的赘生物和心脏附壁血栓的脱落;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 (SMAT)
汇报人: 陈瑜 部 门 :甲乳外科
病例资料
朱XX,男,84岁,因“腹痛8小时”,拟“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肠坏死”收 住入院。
06-25我院急诊局麻下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全麻下行“小肠部分切 除术+肠动脉结扎术”,术后予外科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护。
06-27护送入我科继续治疗,带入一根胃肠减压管,置入刻度60cm,一根 盆腔引流管,固定妥,引流畅,留置导尿,色清。右侧腹股沟临时起搏器 感知功能佳,起搏频率50bpm,输出10mA,感知2mV。患者既往有高血 压及房颤病史。入科时,患者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有咳嗽咳痰,能 自行咳出黄白色黏液性痰。查体:腹肌平软,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0次/分,肛门未排气排便。
速碧林
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适应症为在外科手术中,用于静脉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险的情况,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体外循环中的血凝块形成。
在预防和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应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在血透中,通过血管内注射给药。不能用于肌肉注 射。 皮下注射时,患者易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脂肪组织内,左右侧交替。注射针 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而不是水平插入。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 持皮肤皱褶的存在。
07-02主管医生查房,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概念
肠系膜血栓分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SMAT)及肠系膜静脉血栓(MVT)。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动脉突然供
血中断,使受累的肠袢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 症状。本病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 病、心房颤动或动脉硬化史。
3感染的预防: (1)抗生素 (2)引流管 (3)体温 (4)切口 (5)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6)口腔护理 (7)皮肤护理
雾化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4防止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记录24h出入量。 5用药护理 合理安排用药顺序 抗凝药物 血象 及凝血功能。 6术后迟发性肠坏死、吻合口漏的观察与护理 腹 胀 肠型 蠕动波 肠鸣音 大便 引流液 7营养支持 TPN
不良反应 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硝酸酯引起的血管扩张性头痛,通常连续使用数日后,症状可消失。还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眩 晕、直立性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偶见血压明显降低、心动过缓、心绞痛加重和晕厥。
禁忌症 急性循环衰竭(休克、循环性虚脱);严重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急性心肌梗死伴低充盈压(除非在有持续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条件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填塞;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对 硝基化合物过敏者。
速碧林 7)解痉、扩血管。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抗凝、溶栓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治疗
保守治疗疗效不显著,应早行手术探查。 方法有: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若术中发现肠曲已坏死, 需做肠切除术。术后药物抗凝。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护理
1生命体征:ECG 吸氧 心电图 神志 皮肤颜色温湿度 尿 量 2术后活动:半坐卧位 下肢运动 早期下床活动
Managment
04
Development
密切观察 术后交接了解术中情况及起搏频率
休息活动 平卧位休息,患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
用力咳嗽,经股静脉临时起搏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术侧肢体避免屈曲和过度活动
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心律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心脏起搏器
【起搏电参数的调节】
1.起搏频率(Pacing Rates ) 起搏器连续发放脉冲的频率。一般为40~120次/分,
通常取60~80次/分为基本频率。
2.起搏阈值(Output) 引起心脏有效收缩的最低电脉冲强度。心室起搏要
求电流3~5mA,电压3~6V。
3.感知灵敏度(Sensitivity ) 起搏器感知P波或R波的能力。心室感知灵敏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