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

合集下载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初期。

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

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

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

王时敏的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和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

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我这里主要介绍王时敏作品。

王时敏,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卒,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

明代的大学士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

从荫官到太常寺少卿。

时敏系出高门,文采早著。

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

明季画学董其昌,时敏少时亲炙,得其真传。

於黄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

爱才若渴,四方的工画者踵接于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於时,为一代画苑领袖。

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有九。

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王时敏的传世作品有《秋山白云图》《丛林曲涧图》《春日山水图》《松溪卜居》《仿黄公望山水》《落木寒泉图》《浮岚暖翠》《花溪渔隐》《仿王维江山雪霁图》《秋山图》《仿王蒙山水》《杜甫诗意图》等,并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等。

中国画资料

中国画资料

【国画分类概况】古代国画分科之说法画分十门中国画名词。

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

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菜门等。

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

参见“十三科”。

十三科中国画术语。

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

元代汤垕《画鉴》说:“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当代国画分类之说法当代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

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代表种类】人物画(1)人物画的历史进程: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

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

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

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在我国绘画是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

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

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

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绘画传统,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经典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递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介绍中国美术史上的几幅经典绘画作品,探讨它们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千里江山图》。

这幅作品是北宋时期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绘制广袤的山川河流,展现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

画中山峦起伏,江水蜿蜒,树木繁茂,形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

这幅作品以其精湛的笔墨和恢弘的气势,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深深热爱。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幅传世的花鸟画作品——《百花图》。

这幅作品是明代画家朱耷的杰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

画中绘制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如牡丹、菊花、梅花等,以及蝴蝶、蜜蜂等小动物。

这幅作品以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的表现方式,展示了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传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崇尚。

除了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绘画史上还有许多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其中一幅著名的人物画作品是明代画家唐寅的《醉酒图》。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画中描绘了一个醉倒在地的男子,他的面容憔悴,衣衫褴褛,酒瓶和酒杯散落在地上。

这幅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中国人对酒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它不仅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由和放纵的向往,也反映了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幅经典绘画作品,中国美术史上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明代画家仇英的《富春山居图》、清代画家郎世宁的《清明上河图》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承载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总之,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递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思考和追求。

高一美术(人美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二)》【教案匹配版】最新中小学课程

高一美术(人美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二)》【教案匹配版】最新中小学课程

《 青 卞 隐 居 图 》
《 六 君 子 图 》






高中美术
1、什么是“留白”
《 青 卞 隐 居 图 》 王 蒙 元
高中美术
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将写生或游览途 中所见不同之景色,步步移、面面观,多项结合, 或以大观小或以远观近,创立了超脱物外的视觉 幻相。近景树干部分留白与坡脚岩石穿插掩映, 中景树干留白与远景瀑布形成了遥相呼应之关系, 如此,画面中所要追求的空间感便显得丰富而合 理。全图结构繁复充实,通过留白的方式表现溪 流、水潭、奔泉、云霭等,在稠密中透出灵动的 气韵。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
课后拓展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又一旷世杰作。 与《富春山居图》对读,二者在描绘对象、表现技法、创 作背景等方面有何异同?
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分析《千里江山图》长卷的形式, 呈现的方式和意境的传达,撰写400字的作品分析。
《千里江山图》出自一位18岁少年之手,天才少年如何画出 巨幅名作?此画经历了九百多年为何依然色彩艳丽?很多未解 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预知详情,我们下回分解。
高中美术
三、因心造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 “留白”和“移情”是表现意境的创作手法。
高中美术
三、因心造境
• 分析:画家是如何表现山的高大和水的深远的? 留白
《 早 春 图 》 郭 熙
局部


高中美术
三、因心造境
1、什么是“留白”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它是利用纸的本色,不着一 笔。观察《青卞隐居图》和《六君子图》中的留白方式有何不同?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
1
山水情怀

中国画的分类

中国画的分类

界画,也是中国画画科之一。明陶宗仪《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 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 耕种机织、雕青嵌绿。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也 叫“宫室”或“屋木”。
中国画的分类依据有内容,形式或颜色,技巧和时代。
中国画介绍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界画
中国画-写实人物画(12张)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 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 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浅绛,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画家黄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种山水 画,形成了一种风格。赭石又称“土朱”,有火成的和水成的。入画的赭石,出在赤铁矿中。原石伴随着赤铁矿 产出,用手捻摸,感觉滑腻的是好原料。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 方,均产赭石。
中国画的分类 -以画的技巧分类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 没骨、指头画等。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 画法为“泼墨”。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 于人物和花卉画。
青绿,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画。若为山水画还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 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金碧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 “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楼阁等建筑物。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17页文档资料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17页文档资料

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编者按:当代著名的气功大师严新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艺术研究员、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他不但有超人的气功功夫,丰富的历史、哲学、古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而且在中国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的作品被专家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应广大气功爱好者和艺术家们的要求,特编辑了这篇文章。

该文章是根据严新大师访问美国期间,1991年年底在一位朋友家作客时,就他持历上的十三幅画所作的说明记录整理的。

本文未经严新本人申阅,由“国际严新气功科学爱好者学会”将本文奉献给大家,作为欣赏和领悟严新书画的一个参考。

这十三幅画意境、手法都不一样,但都是带功画的,要挂起来看,从远处看,神态就活了。

封面:鹏马回天一顾呼伯乐,鹏程万里铸人和,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

封面上的“鹏马”中,马的“回天一顾”意指马是从“天上”下来的嘛。

这个马在中国文学中又叫做天马,或者叫做神马。

马年嘛,腾飞无论从哪方面都可以讲得通。

“回天一顾”是一个典故。

你要理解意思。

如果你只看图像还不明白时,你就要看诗的内容。

回首之意刚才说了改用“回天”,这个意境能理解得出来。

“一顾”,就是伯乐选千里马时,千里马被选上以后,那个马回头一看,就是对伯乐最大的安慰。

其实伯乐选千里马并没有很大或很特殊的愿望和私人的目的,他就是选千里马嘛。

可是千里马被选上以后,它回头一看,伯乐就感到高兴。

这里面就寓意常人被提拔以后,好多人是过河拆桥,是不应该的。

千里马是不会这样的,用“回天一顾”,表示感激,这是天马、神马或者千里马的一顾,这叫回天之礼。

伯乐的愿望就带在里面了。

“回天一顾呼伯乐”,就是说伯乐还不能走,还要继续选千里马,光选到一匹不行嘛,这就寓意在里面。

“鹏程万里”也是一个典故,千里马鹏程万里就是“铸人和”。

去年关键就是人和,但是前年就不一样。

“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

”十三首诗作于一小时内。

他们让我为每一幅画作一首诗。

有些诗是题在画上的,有些是单独的。

古字画辨别

古字画辨别

古字画辨别字画材质辩伪纸绢是中国书画的载体之一,它对字画鉴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

在字画伪品中,用古纸、古绢作伪毕竟是有限的。

于是,五花八门的纸绢作伪骗术就应运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伪的手段及辩别方法。

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辩伪的常识。

纸娟作伪主要包括:做旧色、做旧污、做旧残,现分述如下。

一、做旧色做旧色是指用颜色将纸、绢染成与某原件一致或近似于通常所见的古旧书画之颜色。

做旧色的颜料做旧色常用的颜料是以国画颜料为主。

如藤黄、花青、赭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状、块状、粉末状。

其特点是透明亲水、不洇色,染出来的色泽比较耐久。

其次是化工颜料,一般用得较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其特点染出来的颜色比较新,容易泛色。

另外,还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烟熏,日晒。

用黄蘖、烟叶、茶叶、栀子、橡碗子等煮汁后直接染色。

无论采用哪一种颜料作旧,事先必须经过调色。

如采用国画颜料染之,首先将颜料研调成液态,然后用纱布过滤去除淀屑渣(因为在制作颜料时虽然细度已足,但在颗粒之间有聚合现象)。

之后兑入胶矾溶液便可试染。

如用烟叶等熬汁染色,等待色液冷却之后再试染。

由于用这些原料煮出的色液颜色较单调,根据需要有时还要另加其它颜色,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做旧色的方法1、直染法即将被染的对象平铺在台面上,然后用排笔直接依次从右至左上色。

这种方法适用于吸水性强,薄质纸类。

2、拉染法即用一个与被染对象规格相当的长方形水槽盛上色液。

然后用两手拎着被染对象的两角或上端缓缓从色液中拉出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纸质结实,拉力较强的纸,如皮纸、裱件等。

3、浸染法是针对绢帛而言。

因为绢帛属丝织物,纺织出来的新绢有油。

如在台面上用排笔上色难以挂住,也易皱,所以,置于色液中浸泡稍加揉搓,待数日后取出,可得旧绢色。

如经过胶矾便得旧色熟绢。

4、托染法也是针对绢帛而言,由于绫绢不易挂色,事先托上一层宣纸,后再染色。

色方法同“直染法”。

另外,还有的通过日晒,风吹,使其泛黄,俗称“风化纸”、“风化绢”等等。

中国近代著名书画家曾熙三十九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中国近代著名书画家曾熙三十九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中国近代著名书画家曾熙三十九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2-28 07:46·听月工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民国时期(1911—1949)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军阀割据,战争频繁,特别是日本的侵华战争使生产遭受到极大破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在战争的间隙和远离战场的后方,也曾出现相对的稳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大中城市,民族资本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这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

民国时期的书法承清末碑学之余绪,纵势为尚,变古为新,南北兼收,碑帖并重,走上了自觉的发展阶段。

其中行草书继宋、明之后,在经历了帖学和碑学的曲折道路,得到迅速发展;章草书沉寂一千余年之后再放光彩;钟鼎、石鼓文为专家学者所注目,正书推重韵度,各呈异趣;隶书和小篆沿清末之余波,走上程序化的末路。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是由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随着民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商品观念的增强,也促进了书法作品商品化的发展,书法作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在人们的头脑里已不足为奇,书法家订润鬻书成为理所当然。

义卖以助国民革命、赈济灾民,则受到社会的尊敬。

书法家以书养书,以篆书为业者亦不在少数,打破了封建社会中官僚们对书法艺术的垄断,促进了书法在民间的发展。

社会对书法作品需求量的增加,书法和书法艺术风格流派的竞争随之俱增,刺激着书法艺术的繁荣和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书法工具材料的生产和技艺的改进。

仅以浙江吴兴善琏镇的湖笔生产为例,据费在山先生的统计,善琏镇本地的湖笔生产在1929年达到鼎盛,全镇有三百多户人家从事毛笔的生产,由此即可以看出当时书法普及和发展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新书画严新释说自绘画十三幅中国书画编者按:当代著名的气功大师严新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艺术研究员、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他不但有超人的气功功夫,丰富的历史、哲学、古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而且在中国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的作品被专家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应广大气功爱好者和艺术家们的要求,特编辑了这篇文章。

该文章是根据严新大师访问美国期间,1991年年底在一位朋友家作客时,就他持历上的十三幅画所作的说明记录整理的。

本文未经严新本人申阅,由“国际严新气功科学爱好者学会”将本文奉献给大家,作为欣赏和领悟严新书画的一个参考。

这十三幅画意境、手法都不一样,但都是带功画的,要挂起来看,从远处看,神态就活了。

封面:鹏马回天一顾呼伯乐,鹏程万里铸人和,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

封面上的“鹏马”中,马的“回天一顾”意指马是从“天上”下来的嘛。

这个马在中国文学中又叫做天马,或者叫做神马。

马年嘛,腾飞无论从哪方面都可以讲得通。

“回天一顾”是一个典故。

你要理解意思。

如果你只看图像还不明白时,你就要看诗的内容。

回首之意刚才说了改用“回天”,这个意境能理解得出来。

“一顾”,就是伯乐选千里马时,千里马被选上以后,那个马回头一看,就是对伯乐最大的安慰。

其实伯乐选千里马并没有很大或很特殊的愿望和私人的目的,他就是选千里马嘛。

可是千里马被选上以后,它回头一看,伯乐就感到高兴。

这里面就寓意常人被提拔以后,好多人是过河拆桥,是不应该的。

千里马是不会这样的,用“回天一顾”,表示感激,这是天马、神马或者千里马的一顾,这叫回天之礼。

伯乐的愿望就带在里面了。

“回天一顾呼伯乐”,就是说伯乐还不能走,还要继续选千里马,光选到一匹不行嘛,这就寓意在里面。

“鹏程万里”也是一个典故,千里马鹏程万里就是“铸人和”。

去年关键就是人和,但是前年就不一样。

“几时风云随心驾,今朝彩霞荣山河。

”十三首诗作于一小时内。

他们让我为每一幅画作一首诗。

有些诗是题在画上的,有些是单独的。

“几时风云随心驾”,1990年基本上就很平静了。

1989年是蛇年,蛇变成龙那就进步了,蛇变成龙即为飞跃。

封面上的马就是这个意思。

一月:祥龙欣借四海雷光火,无量大明洗银河,心底离埃只等闲,子望比金成才乐。

“欣借四海雷光火”,这就是这条龙的形态。

龙王即四海,“雷光火”说明气氛。

“无量大明洗银河”。

无量大明洗银思。

成龙上天,银河本身就是很美好的象征,加上“无量大明洗银河”。

随你如何理解都行。

“无量大明”才能“心底离埃”。

“子望比金”所谓望子面龙嘛,所有龙的传人都在里面。

培养人才是重要的,当然一年的开始不只是要培养人才。

二月:观音一步醒地观自在,千古佳话筑莲台,尽善至美气理炉,养生术碑众口皆。

问:这是一幅修练佛家功法的参仿图像,您作的这幅观音像是不是故意这么画的?从远外看和从近外看表情不一样。

严:观音像的表情、面色近看不一样。

观看者心情好时是一个样,心情不好时又是一个样。

你心情变了她就马上不一样。

你想不高兴事时,她就好象面带愁容,你想高兴的事时,她好像也高兴。

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严:这叫阴阳化合,或者是阴阳面目。

我快画好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加了一笔,我还以为画错了,我说“糟了”,后来他们画家说这笔加得好。

这笔一加就成为:你心情好时她就好。

挂起来对着看,心情好的人看她,就觉得越辽宁有一个患多年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干部,他买了一套刚出版的这套挂历,他一摸那个“祥龙”的脚就感到全身发麻,可见这些印刷品也可能有信号。

他摸了一段时间他多年的关节炎也好了。

用“一步醒地观自在”形容观音的形象。

观音菩萨是佛家的,佛家认为佛是醒觉大地。

“观自在”观世音据说有千手千眼,最体谅民间疾苦,是德大自在,又称“观自在”。

“千古佳话筑莲台”解释观音坐的地方,“千古佳话筑莲台”即重德的意思。

“尽善至美气理炉”。

“炉”是气功的道理,练丹的炉。

这些都写的是气功方面的,不是宗教。

“养生术碑众口皆”中“养生术”是一种练功方法,不只是坐禅,而且这是个很自在的姿势。

这里讲的全是练气功。

三月:象斗南一泰十方顺,吁呋都喻朝野盛,道魔尺丈星移笑,才度补天大隐成。

斗南一泰十方顺”,三月份过春节以后,泰山象征平安。

“斗南一泰”、“十方顺”是两个典故。

“吁呋都喻”与“朝野盛”也是典故。

以象喻泰山。

“道魔尺丈”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补天”即指女娲补天。

这一句要结合前句来理解,单独讲不行。

“斗南一泰十方顺”,是说三月份春节以后很多事情都稳定。

这一句比喻大家稳如泰山。

“十方顺”比喻四面八方均顺。

“吁呋都喻”指君臣和谐,君王能够虚心听取朝臣的意见。

“朝野盛”指朝廷与下面的地方都兴旺发达。

这一句是说朝像女娲这样大德大才大度才能补天,即办大事之意。

“大隐成”,即便如此,还要考虑道魔尺丈星移笑”。

四月:钟馗示物莫把亏心为,古往今来放过谁!?智巧机械勿用高,市丽粉华不染贵。

此画是写意画,你对画的理解取决于你的心情,你心情好它就好。

问:我觉得好像从这面看,它似乎是怒容,但我如从那面看,它则显得悲哀。

严:我的画全在神态上下功夫,画家一看即知。

此画神态突出,似乎与观看者通心。

问:照此说来它能反映我的心情是不是?可是它似乎又不全然是这样,好像一面呈怒,一面呈悲。

严:现在我们大家都在谈气功,有点忧虑,故你有此感。

如果我们大家作事都很成功,于是看这幅画的感觉又不一样。

你现在考虑拿学位,又要去中国学中文,心里有不少忧愁的。

此画我是带功画的,所以看的人心情如何,它就呈何情态。

所谓印象画者是看你的印象而定。

三月份春节过后,人们一般都比较和谐稳定,但也有人忧愁怕出事。

日本人四月份喜欢钟馗像,传说中钟馗是打鬼英雄。

他的这个姿势好像说“让开一点,别来捣乱”五月:达摩人生面壁苦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行往坐卧何止九!?顺其自然醉醒愚。

这幅画很像我的一个师傅。

画毕我一看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美术学院的几个教授从未练过气功和武术,可是一看此画,即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发动功,打起醉拳、猴拳、五禽戏来,而且打得很漂亮。

这幅画主要在其神态,是达摩祖师在练功时的形像。

五月份的“五”与“武”同音,武术是取谐音“五”。

达摩练的功是武术内功。

“人生面壁苦字无”,这句解释人生好似“面壁”,面壁不一定要坐在那儿练,整个人生即“面壁”。

从乐观的角度看,就不要讲苦字,不要以为这是苦事。

谈的是人生也是练功。

“全凭心意用功夫”是比喻达摩祖师练功的方法。

“行住坐卧何止九”,人们说达摩祖师现壁坐了九年,事实上人们把气功结合到生活中,行住坐卧都在练功,何止九年呢?“人生面壁”,整个人生就好比面壁,而且不要认为是苦,“全凭心意”就行。

这就是气功道理了。

“顺其自然醉醒愚”。

万事都是顺其自然,本来醉了也能醒过来,只有愚蠢的人才追求醉熏熏的状况。

人们怕苦,老是想逃脱苦的心态是不对的。

实际上不要认为有苦也就不苦了。

“行住坐卧”都可以训练气功的话,好比“醉醒愚”。

六月:松鹤比柏万丈高一尺,动静相依四时路,醒世未迟延年早,骨清意秀天地福。

六月份取其六六大顺之意,每年一次,松鹤延寿。

“比柏万丈高一足”,“比柏”这不是柏树,而是松树。

此句谓松柏,常常是互相比拟的。

人们常常用松柏相比。

这里是松鹤,鹤站在松树之上的山石上,与柏树相比。

这里就喻意着松比柏还要高。

“动静相依四时路”即怎么样才能动静相依,“四时”即一年四季。

因为白鹤一年四季是不一样的。

白鹤有一个特点,只要你这个地方好,它就一年四季在你那个地方,如果你这个地方不好,它就要离开。

白鹤又能静又能动,白鹤静下来很静,一动起来也很厉害。

这里所说的白鹤即丹顶鹤,它的丹顶是很有毒的,这又寓意着别的东西。

最后两句寓意有一个道理,即醒世的道理。

只要你做到动静相依,无论你在什么时候都有路可走。

这道理就在“比柏万丈高一足”。

松柏虽高,站在松柏上则更高。

“醒世未迟延年早”,意谓着现在抓紧还来得及。

无论是谁,只要能醒过来,就不迟,延年益寿都还早。

“骨清意秀”即所谓要凌晨骨气、意志,这是还是练功的道理。

七月:神农治病救人补心难,敬老扶小严己先,识得灵芝布衣交,步岁登云上工前。

七月多病,才画神农。

“治病救人补心难”,医生治病还不够,治病救人易,补心则不易。

“敬老扶小严己先”。

不若此则只能医治一般的病人。

疗效也不理想。

“认得灵芝布衣交”,神农与一般的布衣百姓交往。

如果做不到“敬老扶小严己先”,做不到“布衣交”的话,那么你就有可能有眼不识灵芝。

“步月登云上工前”,神农会步月登云。

如果你做不到前面所说的那几点,错过了灵芝,而且又有愧意的话,你就应该追赶神农。

“上工”即指上工者,是最好的医生。

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即好的医生善于治病于未显现,未发展恶化之前,能治你还未发现的病。

没有病者要补心养之,没有大病时或没有明显的症状时要找神农,才能防患于未然,健康长寿。

神农治病如此,被治者亦如此。

八月:鹿清泉千尺慎大观,落叶百里畏偷闲,昨日转头海南剑,今朝忧乐满身钱。

八月,广东人讲“发”,发财。

“鹿”与禄同音,而且是金钱鹿。

此画为写意画,无法把金钱画出来。

这幅画画的是双鹿观山水。

“清泉千尺慎大砚”是指左边这只鹿在悠闲娴静地听泉水。

而右边那只鹿很警惕,像是为另一只鹿当警卫,或是发现了什么已有警觉,这里画的是鹿回头的故事。

泉水往下喷射,瀑布很大,观山水要谨慎,所以一个观景,一个看守着,好像在放哨。

“落叶百里畏偷闲”,鹿有个特点,只要听到落叶声就要跑一百里,跑了一百里还要怕偷懒,还怕跑慢了。

“落叶”形容鹿跑得快和胆小,鹿跑得快和胆小,鹿的胆子是最小的。

在海南有个“鹿回头”的传说,故事很长,大意是:在海南岛有一位猎人,在一次遇难时被一只神鹿所救,结果鹿变成了一个美女,和猎人好了。

那个猎人一次打猎,射中了一只鹿,那只鹿带箭一回头,猎人发现是那个神女。

猎人痛悔不已……海南岛有个地方叫“鹿回头”,我前年去广东,广东省体委副主任梁丽珍,她是我国乒乓球史上的女子单打世界冠军,陪我一起去了海南岛的“鹿回头”,然后回到宾馆,与一些朋友见面。

当时她说她感到不舒服,我给她捶了几下,点了几个穴位,结果她一下就发功了,身体反应很大。

梁丽珍女士从来没接触过气功,她在自发动功中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表演的正是“鹿回头”的故事。

她的动作非常优美,她表现猎人怎样射鹿,又表现鹿的样子,声音啊、内容啊,完全和神话故事中的一模一样。

当时,梁丽珍女士本人还并不知道那个“鹿冤枉怎么不高兴了,怎么和猎人发脾气,后来又怎么和猎人重归于好,等等,一整套的过程她跳得形象逼真。

但后来我们才知道梁丽珍女士原来根本不会跳舞。

她跳完后自己也感到莫明其妙,但感到非常舒服。

后来她反映她半生运动员生涯所受的损伤从此大为好转。

这个故事是寓意着一个教训,如果鹿不回头呢?可能猎人就射不着那只鹿。

寓意在前面的观山水,即凡是高兴的事就要谨慎。

“落叶百里畏偷闲”即那只鹿一直都在奔跑,可最后的这一回头,却被箭射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