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课件第七章

抗震课件第七章
抗震课件第七章

第7章单层厂房抗震设计

7.1 震害分析

和其他结构相比较, 单层厂房的震害总的来说较轻, 且主要是围护结构的破坏。围护墙实际上起到了承受和传递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其刚度和质量分布对厂房的动力反应有很大影响。震害调查表明,围护墙布置不合理是造成厂房震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大型墙板的震害明显轻于砌体墙。例如海城纺织机械厂和营口中板厂都因墙体和柱拉结不良而在地震时发生墙面大片倒塌的现象(图7-1)。厂房的山墙也易倒塌。如果山墙上直接铺有屋面板, 山墙的倒塌也引起有关屋面板的坠落。

∏型天窗是厂房抗震的薄弱部位,在

6度区就有震害的实例。震害主要表现为

支撑杆件失稳弯曲,支撑与天窗立柱连接

节点被拉脱,天窗立柱根部开裂或折断

等。这是因为∏型天窗位于厂房最高部

位,地震效应大。

在大型屋面板屋盖中,如屋面板与屋

架或屋面梁焊接不牢,地震时往往造成屋

面板错动滑落,甚至引起屋架的失稳倒

塌。

历次地震的震害调查表明,厂房受纵

向水平地震作用时的破坏程度重于受横图7-1 中板厂震害

向地震作用时的破坏程度。主要的破坏形式有:(1) 天窗两侧竖向支撑斜杆拉断,节点破坏,天窗架沿厂房纵向倾斜,甚至倒下砸塌屋盖。(2) 屋面板与屋架的连接焊缝剪断,屋面板从屋架上滑脱坠地。屋盖的纵向地震力是通过屋面板焊缝从屋架中部向屋架的两端传递的,屋架两端的剪力最大。因此,屋架的震害主要是端头混凝土酥裂掉角、支撑大型屋面板的支墩折断、端节间上弦剪断等。(3) 在设有柱间支撑的跨间,由于其刚度大,屋架端头与屋面板边肋连接点处的剪力最为集中,往往首先被剪坏;这使得纵向地震力的传递转移到内肋,导致屋架上弦受到过大的纵向地震力而破坏。当纵向地震力主要由支

撑传递时,若支撑数量不足或布置不当,会造成支撑的失稳,引起屋面的破坏或屋盖的倒塌。另外,柱根处也会发生沿厂房纵向的水平断裂。(4) 纵向围护砖墙出现斜裂缝。

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柱,由于其在设计中考虑了水平力的作用,故从整体上看,在7度区一般无震害,在8度和9度区出现裂缝,仅在烈度为10度的区域才有少数的倒塌。但柱的局部震害则较常见,主要有:(1)上柱柱身变截面处酥裂或折断(图7-2)。(2)柱顶与屋面梁的连接处由于受力复杂易发生剪裂、压酥、拉裂或锚筋拔出、钢筋弯折等震害。(3)由于高振型的影响,高低跨两个屋盖产生相反方向的运动,使中柱柱肩产生竖向拉裂(图7-3)。(4)下柱下部出现横向裂缝或折断,后者会造成倒塌等严重后果。(5)柱间支撑产生压屈。

例如, 位于8度区的营口中板厂轧钢车间, 其柱子主要是双肢管柱, 局部为工字形钢筋混凝土柱。 地震后, 位于标高9米圈梁以上的纵墙几乎通长倒塌, 吊车梁附近管柱有破坏, 个别柱的柱根有细裂缝。

腹板开口的工字形柱和平腹杆双肢柱的抗侧刚度较差,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侧向位移较大,腹板或平腹

杆处常发生剪切破坏。

砖柱厂房的抗震性能远不如钢筋混凝土厂房。其屋盖的震害现象有:屋面的瓦下滑和掉落;冷摊瓦屋面的木屋架沿厂房纵向向一侧倾斜;木屋架及其气楼间的竖向交叉支撑或结点拉脱,或木杆件被拉断;重屋盖的天窗两侧竖向支撑或结点拉脱,或钢杆件被压屈。砖柱的震害现象有:内部独立砖柱在底部发生水平裂缝;柱顶混凝土垫块底面出现水平裂缝,少数发生错位;高低跨砖柱上柱水平折断,或是支承低跨屋架的柱肩产生竖向裂缝。墙体的震害主要有:山墙外倾,檩条由墙顶拔出,严重时山墙尖向外倾倒,端开间屋面局部塌落;外纵墙在窗台高度处出现细微水平裂缝,较严重时水平折断,并常伴有壁柱砖块局部压碎崩落,更严重时整个厂房横向倾倒。

图7-2 上柱根部水平裂缝

图7-3 柱肩竖向裂缝

7.2 抗震设计

7.2.1设计原则

1. 结构布置和选型

(1)平面布置和抗侧力结构形式

首先,厂房的结构布置应合理。厂房的平面应尽可能对称,以避免显著的扭转振动;平面复杂时,应设防震缝隔成简单对称的形状。在厂房纵横跨交接处,以及对大柱网厂房等可不设柱间支撑的厂房,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00~150mm,其他情况可采用50~90mm。在竖向应减少刚度突变,各跨的高度应尽可能相同。两个主厂房之间的过渡跨至少应有一侧采用防震缝与主厂房脱开。

厂房内用于进入吊车的铁梯不应靠近防震缝设置;多跨厂房各跨上吊车的铁梯不宜设置在同一横向轴线附近。工作平台宜与厂房主体结构脱开。

厂房的同一结构单元内不应采用不同的结构型式,不应采用横墙和排架混合承重。厂房各柱列的侧移刚度宜均匀。

天窗是薄弱环节,它削弱屋盖的整体刚度。从抗震的角度,天窗在纵向的起始部位应尽可能远离伸缩缝区段(厂房单元)的端部。8度和9度时宜从厂房单元端部第三柱间开始设置。

厂房的横向抗侧力体系常为屋盖横梁(屋架)与柱铰接的排架形式。钢柱厂房也可采用屋盖横梁与柱顶刚接的框架形式。其他还有门式刚架等结构体系。

厂房的纵向抗侧力体系,是由纵向柱列形成的排架、柱间支撑和纵墙共同组成。钢柱厂房的纵向抗侧力体系宜采用柱间支撑,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刚架结构。

单层砖柱厂房是由砖墙(带或不带壁柱)、砖柱承重的单跨和多跨单层房屋。其跨度一般约为5~15m,个别达18m。有的厂房还设有5t以下的小吨位吊车,此时砖柱为变截面阶形柱。屋盖结构分为重、轻两类。重屋盖是指采用钢筋混凝土实腹梁或屋架,上覆钢筋混凝土槽形板或大型屋面板。轻型屋盖是指木屋盖和轻钢屋架、瓦楞铁、石棉瓦屋面的屋盖。

砖柱厂房由于造价低廉和施工方便,仍将被一些中小型企业采用。虽然就材料而言,其抗震性能不如钢筋混凝土,但只要在其材料许可的范围内精心合理设计,

仍可建造出具有相当抗震能力的厂房结构。在结构布置上,平面形状力求规整,不规整时应采用防震缝分成规整形状。一般应为单跨或等高多跨,以避免高振型的不利影响。6~8度时,跨度不宜大于15m 且柱顶标高不宜大于6.6m ,且宜采用轻型屋盖; 9度时跨度不宜大于12m 且柱顶标高不宜大于4.5m ,且应采用轻型屋盖。有抗震要求时一般不宜有桥式吊车。

砖柱厂房两端均应设置承重山墙。其纵、横向内隔墙宜做成抗震墙,非承重横隔墙和非整体砌筑且不到顶的纵向隔墙宜采用轻质墙;当采用非轻质墙时,应考虑隔墙对柱及其与屋架(梁)连接节点的附加地震剪力。独立的纵、横隔墙应采用措施保证其平面外的稳定性,且顶部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梁。

砖柱厂房的防震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轻型屋盖厂房可不设防震缝;(2)钢筋混凝土屋盖厂房与贴建的建(构)筑物间宜设防震缝,其宽度可采用50~70mm ;(3)防震缝处宜设置双柱或双墙。

砖柱厂房纵向的独立砖柱柱列,可在柱间设置与柱等高的抗震墙来承受纵向地震作用。砖抗震墙应与柱同时咬搓砌筑,并应设置基础;未设砖抗震墙的柱顶应设通长水平压杆。

(2) 支撑的布置

应合理地布置支撑,使厂房形成空间传力体系。柱间支撑除在厂房纵向的中部设置外,有吊车时或8度和9度时尚宜在厂房单元两端增设上柱支撑;8度且跨度不小于18m 的多跨厂房中柱和9度时多跨厂房的各柱,宜在纵向设置柱顶通长水平压杆(图7-4),此压杆可与梯形屋架支座处通长水平系杆合并设置,钢筋混凝土系杆端头与屋架间的空隙应采用混凝土填实。

厂房单元较长时,或8度III 、IV 类场地和9度时,可在厂房单元中部1/3区段内设置两道柱间支撑,且下柱支撑应与上柱支撑配套设置。

有檩屋盖的支撑布置应符合表7-1的要求。

无檩屋盖的支撑布置应符合表7-2的要求;8度和9度跨度不大于15m

的屋面梁屋

图7-4 柱间支撑

盖,可仅在厂房单元两端各设竖向支撑一道。

木屋盖的支撑布置,宜符合表7-3的要求。钢屋架、瓦楞铁、石棉瓦等屋面的支撑可按表中无望板屋盖的规定设置,不应在端开间设置下弦水平系杆与山墙连接;支撑与屋架或天窗架应采用螺栓连接;木天窗架的边柱,宜采用通长木夹板或铁板、螺栓加强柱与屋架上弦的连接。

上“屋面”一词,上次错印

为“屋里”

(3)围护墙的布置

围护墙的布置应尽量均匀、对称。当厂房的一端设缝而不能布置横墙时,则另一端宜采用轻质挂板山墙。多跨厂房的砌体围护墙宜采用外贴式,不宜采用嵌砌式。否则,边柱列(嵌砌有墙)与中柱列(一般只有柱间支撑)的刚度相差悬殊,导致边跨屋盖因扭转效应过大而发生震害。厂房内部有砌体隔墙时,也不宜嵌砌于柱间,可采用与柱脱开或与柱柔性连接的构造处理方法,以避免局部刚度过大或形成短柱而引起震害。

钢结构厂房的围护墙,7、8度时宜采用轻质墙板或与柱柔性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板,不应采用嵌砌砌体墙;8度时尚应采取措施使墙体不妨碍厂房柱列沿纵向的水平位移;9度时宜采用轻质墙板。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围护墙宜采用轻质墙板或钢筋混凝土大型墙板,外侧柱距为12m时应采用轻质墙板或钢筋混凝土大型墙板;不等高厂房的高跨封墙和纵

横向厂房交接处的悬墙宜采用轻质墙板,8、9度时应采用轻质墙板。

厂房围护墙、女儿墙的布置和构造,应符合有关对非结构构件抗震要求的规定。(4)天窗架和屋架的选型

天窗架宜采用突出屋面较小的避风型天窗架,应优先选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突出屋面的天窗宜采用钢结构,6~8度时也可采用杆件截面为矩形的钢筋混凝土天窗架。天窗的侧板、端壁板与屋面板宜采用轻质板材,不宜采用大型屋面板。有条件时或9度区最好不要采用突出屋面的 形天窗,而宜采用重心低的下沉式天窗。

厂房宜采用钢屋架或重心较低的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屋架。当跨度不大于1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在6~8度地震区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屋架,但在8度区III、IV类场地和9度区,或屋架跨度大于24m时,宜采用钢屋架。

柱距为12m时,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托架(梁);当采用钢屋架时,亦可采用钢托架(梁)。

有突出屋面天窗架的屋盖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空腹屋架。

砖柱厂房的天窗不应通至厂房单元的端开间,且天窗不应采用端砖壁承重。(5)柱的选型

柱子的结构形式,在8、9度地震区宜采用矩形、工字形或斜腹杆双肢柱,不宜采用薄壁工字形柱、腹板开孔柱、预制腹板的工字形柱和管柱,也不宜采用平腹杆双肢柱。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范围内和阶形柱的上柱宜采用矩形截面,以增强这些部位的抗剪能力。

对砖柱厂房,6度和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8度和9度时应采用组合砖柱,且中柱在8度III、IV类场地和9度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2.抗震计算的一般原则

7度I、II类场地,柱高不超过10m且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厂房(锯齿形厂房除外),当按抗震规范的规定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可不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截面抗震验算。

厂房抗震计算时,应根据屋盖高差和吊车设置情况,分别采用单质点、双质点或多质点模型计算地震作用。有吊车的厂房,当按平面框(排)架进行抗震计算时,对设置一层吊车的厂房,在每跨可取两台吊车,多跨时不多于四台。当按空间框架进行抗震计算时,吊车取实际台数。

轻质墙板或与柱柔性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应计入墙体的全部自重,但不应计入刚度。与柱贴砌且与柱拉结的砌体围护墙,应计入全部自重,在平行于墙

体方向计算时可计入等效刚度,其等效刚度系数可根据柱列侧移的大小取0.2~0.6(详见后)。

一般单层厂房需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横向和纵向抗侧力构件的抗震强度验算。沿厂房横向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是由柱、屋架(屋面梁)组成的排架和刚性横墙;沿厂房纵向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是由柱、柱间支撑、吊车梁、连系梁组成的柱列和刚性纵墙。

在8度和9度地震区,对跨度大于24m 的屋架,尚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8度III 、IV 类场地和9度时,对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按规范规定采取构造措施的单层砖柱厂房,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进行横向或纵向截面抗震验算:(1)7度I 、II 类场地,柱顶标高不超过4.5m ,且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砖柱厂房,可不进行横向和纵向抗震验算。(2)7度I 、II 类场地,柱顶标高不超过6.6m ,两侧设有厚度不小于240mm 且开洞截面面积不超过50%的外纵墙、结构单元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厂房,可不进行纵向抗震验算。

3. 单层厂房的质量集中系数

房屋的质量一般是分布的。当采用有限自由度模型时,通常需把房屋的质量集中到楼盖或屋盖处;此时,当自由度数目较少时,特别是取单质点模型时,集中质量一般并不是简单地把质量“就近”向楼盖(屋盖)处堆,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不同处的质量折算入总质量时需乘的系数就是该处质量的质量集中系数。集中质量一般位于屋架下弦(柱顶)处。

质量集中系数应根据一定的原则确定。例如,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时,应根据“周期等效”的原则;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时,对于排架柱应根据柱底“弯矩相等”的原则,对于刚性剪力墙应根据墙底“剪力相等”的原则,经过换算分析后确定。下面以柱和吊车梁为例说明质量集中系数的确定方法。

取单跨对称厂房排架柱,

分别按多质点体系和相应的单质点体系进行对比计算,

图7-5 排架柱的质量集中系数计算简图

如图7-5所示。计算时,取柱和外贴墙沿高度的均布质量1000(=m ~3000)kg/m ,屋盖集中质量M= (0~2)h m ,其中h 为计算模型的高度(图7-5)。图7-5中等效多质点体系中,m 1= m 2 = m 3 =m 4 = 5/h m ,m 5 = M h m +10/。排架柱的侧移刚度只考虑柱截面的弯曲变形刚度EI 的影响。设单质点系的等效集中质量为M h m +β,其中β即为分布质量集中系数;当按周期等效时,记β = βT ;当按地震内力等效时,记β = βM 。

先计算周期等效时的分布质量集中系数βT 。为此,使多质点系与相应的单质点系的基本自振周期相等,即可求得βT 如表7-4所示。

实际上,沿柱高的分布质量是非均匀分布的,按此实际情况计算,βT 的变化也较小。故近似取βT = 0.25。

下面再计算地震内力等效时的分布质量集中系数

βM 。计算结果表明,按柱底弯矩等效时的分布质量集中系数βM = 0.45~0.5;按柱底剪力等效时的分布质量集中系数βV = 0.65~0.95。对于排架柱,抗弯强度计算是主要的,因此在计算地震内力时,取沿柱高分布质量的集中系数β = βM = 0.5。

类似地,柱身某处的集中质量m (例如吊车梁),也应经换算后移至柱顶。相应的计算简图示于图7-6。换算后的质量记为βm 。当吊车梁高度系数(吊车梁高度与柱顶高度之比)η = 0.75~0.80,屋盖集中质量M 与吊车梁质量m 之比M/m = 0~4,上柱截面与下柱截面抗弯刚度之比EI 1/EI 2 = 0.5~1.0时,按周期等效算出的换算系数βT = 0.42~0.51,按柱底弯矩等效算出的换算系数βM = 0.77~0.81。因此,近似取βT = 0.5;取βM = 0.75。

现将单层排架厂房墙、柱、吊车梁等质量集中于屋架下弦处时的质量集中系数汇总于表7-5。高低跨交接柱上高跨一侧的吊车梁靠近低跨屋盖而将其质量集中于低

图7-6 柱身集中质量移至柱顶的换算

跨屋盖时,质量集中系数取1.0。

7.2.2横向抗震验算

4. 计算简图

单层厂房是空间结构。一般地,厂房的横向抗震计算应考虑屋盖平面内的变形,按图7-7所示的多质点空间结构计算。按平面排架计算时,应把计算结果乘以调整系数,以考虑空间工作和扭转的影响。以下主要讲按平面排架计算的方法。

图7-7 横向计算时的多质点空间结构模型

等高排架可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如图7-8所示。不等高排架,可按不同高度处屋盖的数量和屋盖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化成多自由度体系。例如,当屋盖位于两个不同高度处时,可简化为二自由度体系,如图7-9所示。图7-10示出了在三个高度处有屋盖时的计算简图。应注意的是,在图7-10中,当H1=H2时,仍为三质点体系。

图7-8 等高排架的计算简图

图7-9 不等高排架的计算简图(二质点体系)

图7-10 不等高排架的计算简图(三质点体系)

(1) 计算自振周期时的质量集中

根据前述质量集中的原理,在计算自振周期时,各集中质量的重量可计算如下。

1)等高厂房

图7-8中等高厂房的G的计算式为:

G = 1.0 G屋盖+ 0.5G吊车梁+ 0.25G柱+ 0.25G纵墙(7-1)

2)不等高厂房

图7-9中不等高厂房的G1的计算式为:

G1 = 1.0 G低跨屋盖+ 0.5G低跨吊车梁+ 0.25G低跨边柱+ 0.25G低跨纵墙+ 1.0G高跨吊车梁(中柱)+

0.25G中柱下柱+ 0.5G中柱上柱+ 0.5G高跨封墙(7-2)

图7-9中不等高厂房的G2的计算式为:

G2 = 1.0 G高跨屋盖+ 0.5G高跨吊车梁(边跨)+ 0.25G高跨边柱+ 0.25G高跨外纵墙+ 0.5G中柱上柱+

0.5G高跨封墙(7-3)

上面各式中,G

等均为重力荷载代表值(屋盖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作用于

屋盖

屋盖处的活荷载和檐墙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上面还假定高低跨交接柱上柱的各一半分别集中于低跨和高跨屋盖处。

高低跨交接柱的高跨吊车梁的质量可集中到低跨屋盖,也可集中到高跨屋盖,应以就近集中为原则。当集中到低跨屋盖时,如前所述,质量集中系数为1.0;当集中到高跨屋盖时,质量集中系数为0.5。

吊车桥架对排架的自振周期影响很小。因此,在计算自振周期时可不考虑其对质点质量的贡献。这样做一般是偏于安全的。

(2) 计算地震作用时的质量集中

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各集中质量的重量可计算如下。

1)等高厂房

图7-8中等高厂房的G的计算式为:

G = 1.0 G屋盖+ 0.75G吊车梁+ 0.5G柱+ 0.5G纵墙(7-4)

2)不等高厂房

图7-9中不等高厂房的G1的计算式为:

G1 = 1.0 G低跨屋盖+ 0.75G低跨吊车梁+ 0.5G低跨边柱+ 0.5G低跨纵墙+ 1.0G高跨吊车梁(中柱)

+ 0.5G中柱下柱+ 0.5G中柱上柱+ 0.5G高跨封墙(7-5)图7-9中不等高厂房的G2的计算式为:

G2 = 1.0 G高跨屋盖+ 0.75G高跨吊车梁(边跨)+ 0.5G高跨边柱+ 0.5G高跨外纵墙+ 0.5G中柱上柱+ 0.5G高跨封墙(7-6)

确定厂房的地震作用时,对设有桥式吊车的厂房,除将厂房重力荷载按前述弯矩等效原则集中于屋盖标高处外,还应考虑吊车桥架的重力荷载;如系硬钩吊车,尚应考虑最大吊重的30%。一般是把某跨吊车桥架的重力荷载集中于该跨任一柱吊车梁的顶面标高处。如两跨不等高厂房均设有吊车,则在确定厂房地震作用时可按四个集中质点考虑(图7-11)。应注意的是这种模型仅在计算地震作用时才能采用,

在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如周期等)时,是不能采用这种模型的;这是因为吊车桥架是局部质量,此局部质量不能有效地对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产生可观的影响。

5. 自振周期的计算

计算简图确定后,就可用前面讲过的方法计算基本自振周期。对单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T 的计算公式为

k

m 2T π= (7-7) 其中m 为质量,k 为刚度。

对多自由度体系,可用能量法计算基本自振周期T 1,公式为:

∑∑==π

=n

1

i i

i

n

1i 2i

i

1u

G u

m 2T

(7-8)

其中,m i 和G i 分别为第i 质点的质量和重量,u i 为在全部G i (i = 1, ..., n)沿水平方向的作用下第i 质点的侧移,n 为自由度数。

抗震规范规定,按平面排架计算厂房的横向地震作用时,排架的基本自振周期

应考虑纵墙及屋架与柱连接的固结作用。因此,按上述公式算出的自振周期还应进

图7-11 吊车桥架处理为质点

行如下调整:由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钢屋架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的排架,有纵墙时取周期计算值的80%,无纵墙时取90%。(砖柱厂房的相应调整方法见后。)

6. 排架地震作用的计算

(1) 底部剪力法

排架的地震作用可用前面讲过的方法计算。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总地震作用的标准值为:

eq 1EK G F α= (7-9) 其中,α1为相应于基本周期T 1的地震影响系数;G eq 为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

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当为二质点体系时,由于较为接近单质点体系,G eq 也可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95%。

质点i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EK n 1

j j

j i i i F H G H

G F ∑==

(7-10) 其中,G i 和H i 分别为第i 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和至柱底的距离,n 为体系的自由度数目。求出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后,就可用结构力学方法求出相应的排架内力。底部剪力法的缺点是很难反映高振型的影响。

(2) 振型分解法

对较为复杂的厂房,例如高低跨高度相差较大的厂房,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由于不能反映高振型的影响,误差较大。高低跨相交处柱牛腿的水平拉力主要由高振型引起,此拉力的计算是底部剪力法无法实现的。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采用振型分解法。

采用振型分解法的计算简图与底部剪力法相同,每个质点有一个水平自由度。用前面介绍过的振型分解法的标准过程,就可求出各振型各质点处的水平地震作用,从而求出各振型的地震内力。总的地震内力则为各振型地震内力的按平方和开方的组合。

对二质点的高低跨排架,用柔度法计算较方便,相应的振型分解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平面排架各振型的自振周期、振型幅值和振型参与系数

记二质点的水平位移坐标分别为x 1和x 2,其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第一、二振型的圆频率分别为ω1、ω2,则有

[]

21122122221112221112

21m m 4)m m ()m m (211

δδ+δ-δ±δ+δω=、 (7-11)

取ω1<ω2,则第一、二自振周期分别为

2

2112T ,2T ωπ

=

ωπ= (7-12)

记第i 振型第j 质点的幅值为ij X (i,j=1,2),则有

2

2

12222111222121

1222

11111211m m 1X ,

1X m m 1X ,1X ωδωδ-=

=ωδωδ-== (7-13)

第一、二振型参与系数

2

22

2221122

221122

12

22

1111221111X m X m X m X m X m X m X m X m ++=

γ++=γ (7-14)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和地震内力 记第i 振型第j 质点的地震作用为ij F ,则有

j ij i i ij G X F γα=,i,j = 1,2

(7-15)

2

2222221

21222121211121111111G X F G X F G X F G X F γα=γα=γα=γα=

(7-16)

然后按结构力学方法求出各振型的地震内力。

3)计算最终的地震内力

设某一内力S 在第一振型的地震作用下的值为S 1,在第二振型的地震作用下的值为S 2,则该地震内力的最终值S 最终为

2

22

1S S S +=最终

(7-17)

7. 考虑空间工作和扭转影响的内力调整

显然,上述计算仅考虑了单个平面排架。当厂房的布置引起明显的空间作用或扭转影响时,应对前面求出的内力进行相应的调整。规范规定,对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按上述方法确定基本自振周期且按平面排架计算的排架柱的地震剪力和弯矩,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可考虑空间工作和扭转影响:(1) 7度和8度;(2) 厂房单元屋盖长度与总跨度之比小于8或厂房总跨度大于12m (其中屋盖

长度指山墙到山墙的间距,仅一端有山墙时,应取所考虑排架至山墙的距离;高低跨相差较大的不等高厂房,总跨度可不包括低跨);(3) 山墙的厚度不小于240mm,开洞所占的水平截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50%,并与屋盖系统有良好的连接;(4) 柱顶高度不大于15m。

当符合上述要求时,为考虑空间作用和扭转影响,排架柱的弯矩和剪力应分别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高低跨交接处的上柱除外),调整系数的值可按表7-6采用。

图7-12 不等高排架的第二振型

8. 高低跨交接处上柱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

当排架按第二主振型振动时,高跨横梁和低跨横梁的运动方向相反,使高低跨

交接处上柱的两端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相对位移?(图7-12)。由于上柱的长度一般较短,侧移刚度较大,故此处产生的地震内力也较大。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时,由于主要反映了第一主振型的情况,算得的高低跨交接处上柱的地震内力偏小较多。因此,抗震规范规定,高低跨交接处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支承低跨屋盖牛腿以上各截面,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地震弯矩和剪力应乘以增大系数η,其值可按下式采用:

)G G

n n 7.11(Eh

EL 0b ?+ζ=η

(7-18) 其中,ζ为不等高厂房高低跨交接处的空间工作影响系数,可按表7-7采用;n b 为高跨的跨数;n 0为计算跨数,仅一侧有低跨时应取总跨数,两侧均有低跨时应取总跨数与高跨跨数之和;G EL 为集中于交接处一侧各低跨屋盖标高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 Eh 为集中于高跨柱顶标高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9. 吊车桥架引起的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系数

吊车桥架是一个较大的移动质量,在地震时往往引起厂房的强烈局部振动。因此,应考虑吊车桥架自重引起的地震作用效应,并乘以效应增大系数。按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计算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一台吊车对一根柱子产生的最大重力荷载G c 。 (2)计算该吊车重力荷载对一根柱子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此时有两种计算方法。1)当桥架不作为一个质点时,该水平地震作用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H

h

G F c c 1c α= (7-19)

其中,F c 为吊车桥架引起的并作用于一根柱吊车梁顶面处的水平地震作用;α1为相应于排架基本周期T 1的地震影响系数;h c 为吊车梁顶面高度;H c 为吊车梁所在柱的高度。2)当桥架作为一个质点时,该处的水平地震作用可直接由底部剪力法求出。

(2)按结构力学求地震作用效应(内力)。

(3)将地震作用效应乘以表7-8所示的增大系数。

10. 排架内力组合和构件强度验算

(1) 内力组合

在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是指与地震作用同时存在的其他重力荷载代表值引起的荷载效应的不利组合。在单层厂房排架的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中,一般不考虑风荷载效应,不考虑吊车横向水平制动力引起的内力,也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从而可得单层厂房的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表达式为:

S = γG C G G E + γEh C Eh E hk (7-20)

其中,γG 和γEh 分别为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C G 和C Eh 分别为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的效应系数,G E 和E hk 分别为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的承载能力有利时(例如,柱为大偏心受压时,轴力N 可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其分项系数γG 应取1.0。

这种地震荷载效应组合再与其他规定的荷载效应组合一起进行最不利组合。显然,当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引起的内力小于非抗震荷载组合时的内力时,后者应控制设计。

(2) 柱的截面抗震验算

排架柱一般按偏心受压构件验算其截面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RE

R S γ≤

(7-21)

其中,S 为截面的作用效应;R 为相应的承载力设计值;γRE 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可按表3-16取用。

两个主轴方向柱距均不小于12m 、无桥式吊车且无柱间支撑的大柱网厂房,柱截面验算时应同时考虑两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并应考虑位移引起的附加弯矩。

8度和9度时,高大山墙的抗风柱应进行平面外的截面抗震验算。

柱的截面抗震验算可按前述框架柱的方法进行,且应符合第7.3节的构造要求。

(3) 支承低跨屋盖牛腿的水平受拉钢筋抗震验算

为防止高低跨交接处支承低跨屋盖的牛腿在地震中竖向拉裂(如图7-13所示),应按下式确定牛腿的水平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 :

RE y E y 0G s f N 2.1f h 85.0a N A γ???? ?

?+≥ (7-22)

其中,N G 为柱牛腿面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压力设计值;a 为牛腿面上重力作用点至下柱近侧边缘的距离,当小于0.3h 0时采用0.3h 0;h 0为牛腿根部截面(最大竖向截面)的有效高度;N E 为柱牛腿面上地震组合的水平拉力设计值;γRE 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其值可采用1.0。

(4) 其他部位的抗震验算

当抗风柱与屋架下弦相连接时,连接点应设在下弦横向支撑的节点处,并且应对下弦横向支撑杆件的截面和连接节点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当工作平台和刚性内隔墙与厂房主体结构连接时,应采用与厂房实际受力相适

图7-13 支承低跨屋盖的柱牛腿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 Loma Prieta地震()、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等等。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近几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各国研究机构纷纷重新对本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FHWA)和加州交通部(CALTRANS)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T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基础部分对全桥的地震响应以及墩柱力的分布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础设计不当会导致桥梁墩柱在地震中发生剪断、变形过大不能使用等等,有时甚至是桩在根部直接剪断破坏。基础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基础形式的选择以外还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桩基础连接部分的细部构造、锚固构造等方面。本文首先对中、美、日、欧洲、新西兰五国或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基础的部分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笔者认为,相对而言中国的规范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日本规范在这方面作的最为细致,技术也较为先进。因此,在随后的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抗震规范的基础设计方法。 二、主要国家桥梁抗震规范基础抗震设计的概况 本文将中国桥梁抗震规范与世界上的几种主要抗震规范(美国的AASHTO规范、Cal-tans规范、ATC32美国应用技术协会建议规范,新西兰规范NZ,欧洲规范EC8,日本规范JAPAN)进行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的比较。 中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基础设计的部分十分笼统,只以若干定性的条款,从工程选址方面加以考虑,而对基础本身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桩基础等轻型基础抗震设计重视不够。这方面,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准则规定得比较详细,是我们应当学乱之处。基于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0610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简支梁(板)桥设计 使用班级:土木工程10级 指导教师:董军 2013年5月

1 课程设计题目 简支梁(板)桥设计:土木1005~1008班城市A级,净-24+2×1.0 m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本题目拟考虑每人一题,每位同学应在计算书封面表明自己的具体题目。 2 课程设计资料 2.1主要技术指标 1 设计行车速度为100 km∕h,或80 km∕h 2 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或公路Ⅱ级荷载,或城市A级, 3 桥面净宽为净-11+2×0.5 m,或净-24+2×1.0 m 4 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 5 路基宽度为24.5 m(全幅),或35 m(全幅) 2.2主要材料 (1) 混凝土 上部结构构造:除防撞护栏采用25号混凝土和桥面铺装采用30号混凝土外其余均采用50号混凝土。 下部结构构造:墩帽、台帽及防撞挡块采用25号混凝土,前墙、侧墙顶采用20号混凝土,墙身采用15号小石子混凝土砌块石,基础采用15号小石子混凝土砌片石。 (2) 主要钢材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技术条件符合“国际预应力学术联合会”(FIP)所规定的《后张系统认可及应用标准》。钢绞线的标准强度采用1860Mpa每根15.24的钢绞线。钢绞线的拉断力为26.07吨(260.7KN)。采用低松弛钢绞线。 普通钢筋:采用Ⅰ级、Ⅱ级钢筋。其技术条件必须符合GB1448—84规定。钢板采用A3钢板。凡需焊接的钢材均需满足可焊性要求。 3 桥型与结构 3.1上部结构 本桥为两孔跨径13~20 m的简支桥面连续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或20~30 m的预应力混凝土T 型梁桥。每孔由6片T梁组成,或每孔由13片T梁组成,主梁肩跨2.0 m,梁高1.10~1.75 m,梁宽2.0 m。桥面横坡为2%,桥面铺装采用等厚度布置横向坡度由帽梁上的支座垫石形成。桥面板与横隔板顶底面均设2%的单向横坡,空心板底面或梁肋底面为水平。 3.2下部结构 本桥桥址地质岩石微风化粒斑玄武岩,力学强度高,允许承载力为3000KPa,因此采用石砌扩大基础,重力式桥台。 4 结构设计

桥梁施工课程设计

装配式连续结构空心板桥施工方案设计 一、工程概况 该桥采用5×16米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全桥长84.08米。柱式桥墩。桥面宽度为9m,桥面系布置为:0.25m(栏杆)+0.75m(人行道)+7.00m(行 车道)+0.75m(人行道)+0.25m(栏杆)。该桥为五跨混凝土简支板结构, 桥面连续,与路线前进方向交角为90度。桥墩采用柱式桥墩、桩基础。行 车道面铺设13cmC30防水混凝土和8cm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人行道铺设2cm 水泥砂浆。 二、编制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01----2003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62---200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1---89 《公路桥涵通用规范》 JTG06----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三、桥梁主要部位施工工艺、施工方案 1.基础工程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 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φ1.2m、φ1.5m。钻孔采用回旋钻机或冲击钻 机进行。(详见桥梁钻孔桩施工工艺) 1.1 场地及桩位 清除桩位及操作区内的障碍物并整平场地,堆填钻机施工平台。根据桩基施 工顺序,精确放出桩位中心点,并保护好桩位和护桩,填写施工放样记录表,并 由专人复核。合格后,请测量监理工程师复测。 (a)护筒 1)护筒的制作,采用圆形钢护筒,护筒内径比桩径大20~40厘米,护筒加 工数量按钻机数的2-3倍准备。 2)护筒的埋设,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对应,其偏差不得大于5厘米,保持 护筒的垂直度,倾斜度在0.5%之内。 3)护筒埋置完后,其外侧周围应分层回填粘土并夯实,以防止孔口塌孔或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学期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我们初步了解到了桥梁工程。桥梁是交通生命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震区桥梁的破坏不仅直接阻碍了及时救灾行动,使得次生灾害加重,导致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给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带来困难。在近30年的国内外大地震中,桥梁破坏均十分严重,桥梁震害及其带来的次生灾害均给桥梁抗震设计以深刻的启示。在以往地震中城市高架桥或公路上梁桥的墩柱的屈曲、开裂、混凝土剥落、压溃、剪断、钢筋裸露断裂等震害,桥梁防震越来越受到各国工程师的重视。所以结合所学现代刚桥等知识及搜集的资料,本文将大致讲述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下地震带给桥梁的具体破坏影响,这样才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桥梁上部结构由于受到墩台、支座等的隔离作用,在地震中直接受惯性力作用而破坏的实例较少,由于下部结构破坏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则是桥梁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下部结构常见的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1)支承连接部件失败:固定支座强度不足、活动支座位移量不够、橡胶支座梁底与支座底发生滑动,在地震力作用下支座破坏,致使梁体发生位移导致落梁。 2)墩台支承宽度不满足防震要求,防落梁措施设计不合理,在地震力作用下,梁、墩台间出现较大相对位移,导致落梁现象的发生。 3)伸缩缝、挡块强度不足,在地震力作用下伸缩缝碰撞破坏挤压破坏、挡块剪切破坏,都起不到应有作用,导致落梁。 接下来将从两个方面讲述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目前桥梁工程的设计主要配合静力设计进行,但贯穿整个桥梁设计的全过程。与静力设计一样,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桥梁抗震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理的结构方式,并为结构提供较强的抗震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部分: 1 正确选择能够有效抵抗地震作用的结构形式; 2 合理的分配结构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等动力参数,以便最大限度的利用构件和材料的承载和变形能力; 3 正确估计地震可能对结构造成的破坏,以便通过结构丶构造和其他抗震措施,使损失控制在限定的范围内。 一丶抗震设计流程 桥梁工程的设计一般都要包括五个部分,抗震设防标准选定,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反应分析,抗震性能验算和抗震构造设计。 其中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性能验算工作量最多,且最为复杂。如果采用三级设防的抗震设计思想,上面的两个部分就要做三个循环,即对于每一个设防标准,进行一次地震反应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抗震性能验算,直到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二丶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是从概念上,特别是从结构总体上考虑抗震的工程决策;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获得的基本设计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结构总体方案丶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结构,在强度丶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摘要:本文对世界主要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的现状进行了概略的比较,着重介绍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的设计方法,并指出了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桥梁基础抗震设计日本规范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 loma prieta地震(m7.0)、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订,于1989年正式发行。随着中国如年代经济起飞,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兴建、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基础部分对全桥的地震响应以及墩柱力的分布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础设计不当会导致桥梁墩柱在地震中发生剪断、变形过大不能使用等等,有时甚至是桩在根部直接剪断破坏。基础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基础形式的选择以外还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桩基础连接部分的细部构造、锚固构造等方面。本文首先对中、美、日、欧洲、新西兰五国或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基础的部分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笔者认为,相对而言中国的规范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日本规范在这方面作的最为细致,技术也较为先进。因此,在随后的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抗震规范的基础设计方法。 二、主要国家桥梁抗震规范基础抗震设计的概况 本文将中国桥梁抗震规范与世界上的几种主要抗震规范(美国的aashto规范、cal-tans规范、atc32美国应用技术协会建议规范,新西兰规范nz,欧洲规范ec8,日本规范japan)进行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的比较。 中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基础设计的部分十分笼统,只以若干定性的条款,从工程选址方面加以考虑,而对基础本身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桩基础等轻型基础抗震设计重视不够。这方面,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准则规定得比较详细,是我们应当学乱之处。基于阪神地震的经验,地震后桥梁上部结构的修复和重建都比下部基础经济和省时、省力,因此桥梁基础的抗震能力的要求应比桥墩高。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 一、基本要求 1、地震作用: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E1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一级设防水准。 E2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二级设防水准。 2、各抗震设防类别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符合下表 3、一般情况下,桥梁抗震设防分类应根据各桥梁抗震设防类别的适用范围按下表的规定确定。但对抗震救灾以及在经济、国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或破坏后修复(抢修)困难的桥梁,可按国家批准权限,报请批准后,提高设防类别。 4、A类、B类和C类桥梁必须进行E1地震作用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D类桥梁只须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的B类、C类、D类桥梁,可只进行抗震措施设计。 5、各类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桥梁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抗震设防措施等级按下表

表3 各类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措施等级 注:g—重力加速度 (2)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梁,抗震设计不应低于下线桥梁的要求。 6、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表4 各类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措施等级 注:g—重力加速度 二、抗震措施 1、各类桥梁抗震措施等级的选择,按照表3确定。 2、6度区 简支梁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其最小值a(厘米) 按下式计算:a≥70+0.5L 式中:L—梁的计算跨径(米)。 3、7度区 (1)7度区的抗震措施,除应符合6度区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2)拱桥基础宜置于地质条件一致、两岸地形相似的坚硬土层或岩石上。实腹式拱桥宜减小拱上填料厚度,并宜采用轻质填料,填料必须逐层夯实。 (3)桥台胸墙应适当加强,并在梁与梁之间和桥台胸墙之间加装橡胶垫或其他弹性衬垫,以缓和冲击作用和限制梁的位移。 (4)桥面不连续的简支梁(板)桥,宜采用挡块、螺栓连接和钢夹板连接等防止纵横向落梁的措施。连续梁桥和桥面连续的简支梁(板)桥,应采取防止横向产生较大位移的措施。 (5)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不稳定的河岸处建桥时,对于大、中桥,可适当增加桥长,合理布置桥孔,使墩、台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动的岸坡或地形突变的不稳定地段。否则,应采取措施增强基础抗侧移的刚度和加大基础埋置深度;对于小桥可在两桥台基础之间设置支撑梁或采用浆砌片(块)石满铺河床。

抗震课件第八章(2020年7月整理).pdf

第八章隔震、减震与结构控制初步 §8.1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演化与发展 由震源产生的地震力,通过一定途径传递到建筑物所在场地,引起结构的地震反应。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地震位移反应沿高度从下向上逐级加大,而地震内力则自上而下逐级增加。当建筑结构某些部分的地震力超过该部分所能承受的力时,结构就将产生破坏。 在抗震设计的早期,人们曾企图将结构物设计为“刚性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结构地震反应接近地面地震运动,一般不发生结构强度破坏。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材料的浪费,诚如著名的地震工程专家Rosenblatt所说的那样:“为了满足我们的要求,人类所有财富可能都是不够的,大量的一般结构将成为碉堡。”作为刚性结构体系的对立体系,人们还设想了“柔性结构体系”,即通过大大减少结构物的刚性来避免结构与地面运动发生类共振,从而减轻地震力。但是,这种结构体系在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位移过大,在较小的地震时即可能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同时,将各类工程结构都设计为柔性结构体系,也存在实践上的困难。长期的抗震工程实践证明:将一般结构物设计为“延性结构”是合宜的。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坏而不倒”,这就是对“延性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在现代抗震设计中,实现延性结构体系设计是工程师所追求的抗震基本目标。 然而,延性结构体系的结构,仍然是处于被动地抵御地震作用的地位。对于多数建筑物,当遭遇相当于当地基本烈度的地震袭击时,结构即可能进入非弹性破坏状态,从而导致建筑物装修与内部设备的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某些生命线工程(如电力、通讯部门的核心建筑),结构及内部设备的破坏可以导致生命线网络的瘫痪,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所以,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各种昂贵设备在建筑物内部配置的增加,延性结构体系的应用也有了一定的局限性。面对新的社会要求,各国地震工程学家一直在寻求新的结构抗震设计途径。以隔震、减震、制振技术为特色的结构控制设计理论与实践,便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隔震,是通过某种隔离装置将地震动与结构隔开,以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隔震方法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等类型。 减震,是通过采用一定的耗能装置或附加子结构吸收或消耗地震传递给主体结构的能量,从而减轻结构的振动。减震方法主要有耗能减震、吸振减震、冲击减震等类型。 狭义的制振技术又称结构主动控制。它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主动地给结构施加控制力,以期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 目前,结构隔震技术已基本进入实用阶段,而对于减震与制振技术,则正处于研究、探索并部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时期。 §8.2 隔震原理与方法 8.2.1 隔震原理 这里主要介绍基底隔震方法。基底隔震的基本思想是在结构物地面以上部分的底部设置隔震层,使之与固结于地基中的基础顶面分离开,从而限制地震动向结构物的传递。大量试验研究工作表明:合理的结构隔震设计一般可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降低60%左右,从而可以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破坏,提高结构物的地震安全性。

混凝土桥课程设计

混凝土桥课程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混凝土桥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客运专线40m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设计 2.设计资料 (1)桥面布置如图1所示,桥面宽度:; (2)设计荷载:ZK活载; (3)桥面二恒:190KN/m (4)主梁跨径:主梁全长40m (5)结构尺寸图,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的构造要求设计,可参照图 1 图1桥面布置图 3.设计依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157号); (4)《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205号); (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 4.设计内容 (1 )进行上部结构的构造布置并初步拟定各部分尺寸。 (2)主梁的设计: <1> 主梁内力计算 <2> 主梁预应力钢筋配置及验算 <3> 行车道板内力计算及设计 <4> 绘制主梁设计图(包括主梁构造图和配筋图)

5. 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用Word文档或手写。整个说明书应满足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步骤清楚、文字简明、符号规范的要求。封面、任务书和计算说明书用A4 纸张打印,按封面、任务书、计算说明书的顺序一起装订成册,交指导老师评阅。 图纸:要求图面整洁美观,比例适当,图中字体采用仿宋体,严格按制图标准作图。图幅为A3 图 第二章主梁纵向计算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资料 1、设计依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4)157号)。 2、设计条件: (1)线路情况:有砟桥面,双线,线间距;。 (2)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环境作用等级为L1 级;(3)施工方法:支架现浇施工。 3. 结构形式: (1)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等高度简支箱梁,直线梁,梁端顶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强; (2)桥跨布置:梁长为40m计算跨度为; (3)桥面宽度:挡砟墙内侧净宽,挡砟墙宽;人行道宽,人行道采用悬臂板方式;上顶板宽为。 4、设计荷载: (1 )恒载: ①结构构件自重: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第条采用; ②附属设施(二期恒载):二期恒载包括桥上轨道线路设备自重、道砟、防水层、人行道栏杆、挡砟墙、 电缆槽及盖板、电气化立柱等附属设施重量。桥面二期恒载取190+815/1000=m。 (2)活载: ①列车竖向活载纵向计算采用ZK 活载; ②列车竖向活载横向计算采用ZK 特种活载; ③横向摇摆力:取100kN集中荷载作用在最不利位置,以水平方向垂直线路中线作用于钢规顶面。 ④人行道竖向静荷载:按5kN/m。 (3)附加力: ①风力:风力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第条采用; ②结构温度变化影响力: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办理,整体升降温25C,纵向温度荷载按 顶板升温5C考虑。横向计算按升温、降温两种情况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力,其计算模式如下: 图1-1 温度变化计算模式图 ③列车制动力:桥上列车制动力和牵引力按单线竖向静活载的10%+算。 (4)特殊荷载: ①脱轨荷载:不计动力系数,亦不考虑离心力,只考虑一线脱轨荷载,其他线路上不作用列车活载; ②地震力: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办理,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5、材料:

桥梁抗震规范

桥梁抗震规范 当前主要国家桥梁抗展设计规范的基本思想和设计准则是:设计地展作用基本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上分为两个等级,都可归纳为功能设计地震和安全设计地震。虽然各规范使用的名词不同,但其思想是基本一致的。 功能设计地震具有较大的发生概率,安全设计地震具有很小的发生概率。在功能设计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只允许发生十分轻微的破坏,不影响正常的交通,不经修复也可以继续使用;在安全设计地震的作用下,允许桥梁结构发生较大的破坏,但不允许发生整体破坏,如倒塌、落梁等欧洲规范对此规定得最为清楚、具体。比较起来,我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仍在使用烈度概念,而几关于抗震设计的指导思想对于桥梁来说过于笼统。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虽然设定了两个水准,但在具体的设计程序上绝大多数仍坚持以安全设计地震为准的单一水平设计手法,并认为第一设计水准的要求自动满足。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变化,TC一32和日本即将出版的新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都建议对两个设计地震动水准进行直接设计。这代表了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具体程序上的一个变动方向。 除了我国现行区划图外,其它主要地震国家均采用了地震动参数区划。采用烈度进行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数值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闭,因此我国正在编制的第四代区划图已经使用了地震动参数区划。日本规范确定设计地震动的方法比较独特,设计地震动

的概率特征十分不明显。第一级设计地震虽有统计意义,但仍是确定性成分较多;第二级设计地震以确定性方法规定。第一类主要参考了1923年关东地震(大陆边缘地震)第二类主要参考了1995年阪神地震(都市直下型地震)I,这与日本地域狭小和地震类型相对比较清楚有关。我国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建议 〔1)l抗震设防标准。这是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最基本问题。过去的几十年的时间里,研究者和工程2期范立础等: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师都提出分级抗震设防的原则:即小震不坏,中震发生有限的结构或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大震发生严重的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破坏但不产生严重的人员伤亡。而在可能袭击工程场地最严重的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倒塌。这些基本的结构性能目标今天被大多数的设计规程所采用。但传统的作法是,只针对单一的地震作用水平进行结构的抗展设计。现在的问题是针对每一个目标都给出相应的具体设计程序,这样一来,就需要对目前实际上还是单一水准强度抗震设计原则进行修订,采用多水准、多设防目标和多阶段的抗震设计原则。(2)延性和位移设计。传统的桥梁抗震设计采用强度设计方法,即使考虑到延性和位移,也是通过强度指标间接地实现。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位移在桥梁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很多研究者和工程师建议在抗震设计中直接使用位移为设计参数,这样就将形成多参数抗震设计方法。在这方面,各种非弹性反应谱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一直在进行。一些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指南和准则已经引人了位移设计的概念和

桥梁抗震设计讲解

SPCP课题研究论文 课题名称:桥梁震害研究 学生姓名:陈哲许江伟张盼盼李文娟 指导老师:郭青伟郑文豫 所在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年纪专业:14级土木工程 10班

目录 1前言 (4) 2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4) 2.1引言 (4) 2.2场地运动引起的结构震动(第一种) (4) 2.3场地相对位移引起的结构的变形(第二种影响) (5) 3桥梁的震害原因 (5) 4桥梁的震害现象 (6) 4.1地表断裂 (6) 4.2滑坡 (7) 4.3沙土液化 (7) 4.4软土震陷 (7) 5桥梁震害破坏形式 (7) 6桥梁震害分析 (8) 7桥梁的抗震措施 (8) 7.1桥的选址 (8) 7.2桥位选择 (8) 7.3桥型选择 (8) 7.4桥孔布置 (8) 7.5基础处理 (9) 7.6桥墩处理 (9)

7.7基础抗震措施 (10) 7.8桥台抗震措施 (10) 7.9桥墩抗震措施 (11) 7.10结点抗震措施 (11) 7.11桥梁抗震设计及措施 (11) 8桥梁抗震设计的几点建议 (12) 8.1设计建议 (12) 8.2大型建筑工程强制安装强震仪 (13) 8.3健全工程质量评估装置 (13) 8.4广泛采用减震、隔震技术 (13) 8.5提高国家的抗震标准 (14) 9结论 (14)

1前言 桥梁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动脉和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不仅仅具有投资大、公共性强等特点,而且维护管理也显得特别困难。因此,在抗震防灾、危机管理系统中,桥梁成立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对于提高其抗震能力是加强区域安全。减轻地震损失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交通建设事业发展较为迅速,桥梁不管是在数量方面还是延伸长度方面都增长较快,可以说城市高架桥在大中城市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动脉。给居民日常生活活动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为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地震的强烈影响下,桥梁设施会遭到巨大的破坏,甚至倒塌,其所带来的影响常常超过了桥梁因改建或维修所需要的巨额财政支出,由此可见,在我过公路交通建设中,必须加强桥梁的抗震能力,以减少一些损失。 2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2.1引言 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种是场地相对位移从而引起的强制变形,第二种就是场地运动发生的结构物震动。前者是由于支点强制变形引起的过大的相对变形或超静定内力致使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影响,而后者则是以惯性力的方式把地震荷载施加在结构物上,从而导致安全性收到影响。 2.2场地运动引起的结构震动(第一种) 地震时,桥梁结构物遭受到的地震运动主要是因为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先通过地壳逐渐传入至地下的深层基岩,然后由深层基岩传到地表面土层的场地,因此建筑物在地基上的桥梁结构物在场地运动的影响下而产生震动进而产生变形。对于柔性结构的地震影响来说,不仅仅取决于同场地的震动外,而且还取决于相对于地基的震动但是刚性结构的地震影响应则主要由场地的运动决定。 所以,桥梁结构物受地震惯性力的影响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场地运动的特性,同

钢桥课程设计报告

钢桥课程设计报告 都匀市大十字人行天桥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桥隧122 姓名:龙运泉 学号:1208070361 指导老师:赵金钢老师 2015 年11 月10 日

目录 1.概况.............................................. - 1 - 1.1.尺寸如下图: ................................. - 1 - 1.2.设计依据及规范................................ - 3 - 1.3.设计标准 ..................................... - 3 - 2.迈达斯设计内容 .................................... - 4 - 2.1. 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 - 4 - 2.2.荷载工况及模型受力图.......................... - 8 - 2.2.1. 结构自重................................ - 8 - 2.2.2. 楼梯作用............................... - 10 - 2.2. 3. 人群荷载............................... - 11 - 2.2.4. 温度荷载............................... - 12 - 2.2.5. 围栏荷载............................... - 13 - 2.2.6. 荷载组合............................... - 14 - 3.总结............................................. - 17 -

第二章桥梁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第二章桥梁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桥梁抗震设计流程,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输入的选择、桥梁抗震概念设计。 基本要求:掌握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则、理解和掌握桥梁抗震设防标准、掌握地震动输入的选择要求、掌握桥梁抗震概念设计基本原则。 重点: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地震动输入的选择和桥梁抗震概念设计。难点: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 最近二三十年来,全球发生的对此破坏性地震造成了非常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桥梁工程在地震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切断了震区交通生命线,造成救灾工作的巨大困难,使次生灾害加重,从而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多次破坏性地震一再显示了桥梁工程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也一再显示了桥梁工程进行正确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自从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我国的桥梁抗震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以及《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先后得到了修订或编制完成。这些规范引入了新的桥梁抗震设计理念,完善了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是我国桥梁设计的依据。 2.1 抗震设防标准及设防目标(课件) 2.1.1 抗震设防标准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是指根据地震动背景,为保证工程结构在寿命期内的地震损失(经济损失及人员损失)不超过规定的水平或社会可接受的水平,规定工程结构必须具备的抗震能力。因此,抗震设防标准是工程项目进行抗震设计的准则,也是工程抗震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从选址到使用寿期内的防震措施可分为三个阶段:抗震设计、保证施工质量与合理的维护保养。其中,抗震设计要遵从一定的标准,这就是抗震设防标准。它包括抗震设防目标、工程设防类别、设防地震和场地选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 T 2231-01—2020》解读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以下简称原《细则》)同时废止。为便于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原《细则》自2008年实施以来,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技术发展迅速,桥梁抗震设计技术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大量设计经验和成熟的研究成果。原《细则》已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目前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技术水平,为适应公路桥梁建设技术和抗震设计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 《规范》适用于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圬工或混凝土拱桥、下部结构为混凝土结构的梁桥的抗震设计。斜拉桥、悬索桥、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梁桥和拱桥的抗震设计,除满足本规范要求外,还应进行专项研究。《规范》既考虑了当前我国桥梁抗震设计的技术需求及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技术的新进展,也重点考虑了与《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规范》《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相关标准的衔接。《规范》的体系更为完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三、特点及主要修订内容 《规范》保持两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抗震设防标准(地震作用重现期)和性能目标与原《细则》一致。根据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规定将计算地震作用常数调整为2.5,对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1地震作用下,采用弹性抗震设计,要求墩、梁、基础等桥梁主体结构保持弹性状态,主要验算结构和构件的强度以及支座的抗震能力;E2地震作用下,对采用延性抗震设计的桥梁,主要验算结构变形(位移)和能力保护构件的强度以及支座的抗震能力,对采用减隔震设计的桥梁,主要验算结构强度以及减隔震装置的能力。 《规范》主要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桥梁抗震概念设计、延性抗震设计、减隔震设计以及构造措施等方面的成熟研究成果,修订和完善了相关设计规定和计算方法,增强了《规范》体系的完整性以及设计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来讲,《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一)在基本要求方面:增加了桥梁结构抗震体系的内容,明确了B类和C类梁桥可采用的抗震体系包括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两类。细化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增加了梁式桥一联内桥墩的刚度比要求和多联梁式桥相邻联的基本周期比要求。

郑州航院桥梁施工课程设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陈潇 学号:130905206 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潘春风 日期:2016-12-30

目录 桥梁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2) 一、工程概况 (2) 二、主要技术标准 (2) 三、编制依据 (3) 四、桥梁主要部位施工方案 (3) 1. 基础施工 (3) 2.承台施工 (6) 3. 墩身、帽梁施工 (7) 四、工期保证措施 (12) 五、质量保证措施 (12) 六、安全保护措施 (13)

桥梁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黄河特大桥引桥部分,起止里程为K64+952~K65+552。 桥梁上部结构型式为: 20×30m先简支后刚构预应力混凝土T梁,分左右幅。下部为双柱墩,基础分别为4φ1.5m或8φ1.2m钻孔桩。桥台为承台分离、耳墙式桥台,基础为8φ1.2m钻孔桩。 地形、地貌:本合同段属黄河Ⅰ级阶地及黄河河漫滩,受河水洪冲积作用,地势起伏缓和,地面标高在375~400m之间。 地质情况及地震:据勘察及收集资料综合分析,沿线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形地貌简单,地层岩性变化复杂。本区地震活动频繁,基底隐伏构造复杂,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差。本项目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设计按Ⅷ度设防。 气象:本合同段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基本特征是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温暖多风,秋季凉爽连阴,气候宜人。多年平均降水量480mm,雨水多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下旬。全年无霜期150多天,沿线以偏北风和偏南风为主,最大风速13-24m/秒。 水文特征:根据地层含水介质的特征、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本标段沿线勘探深度内赋存的地下水均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埋藏条件及地貌单元可分为浅层水和中层水。桥位处10%洪水频率流量为16180m3/s,水位为380.68m,流速为2.48m/s。桥位处所在河段历史上是堆积性河流,河道处于缓慢的淤积抬升状态,抬升速率0.08m/年。本河段河床自然演变冲刷主要为“揭河底”冲刷,自然冲刷深度5.0m,一般冲刷7.27 m,总冲刷水深26 m 二、主要技术标准 1、计算行车速度:120km/h。 2、路基宽度:总宽28m,其分布如下:

浅谈市政桥梁的抗震结构设计

浅谈市政桥梁的抗震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07T11:42:23.55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作者:余辉[导读] 对于市政桥梁而言,其抗震性能的好坏势必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 36042919920120xxxx 516200 摘要:对于市政桥梁而言,其抗震性能的好坏势必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市政桥梁抗震结构设计原则出发,分析了市政桥梁抗震设计的要点,最后提出了详细的市政桥梁抗震设计措施。 关键词:市政桥梁;抗震结构;设计引言:市政桥梁结构设计应坚持安全、坚固原则,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如新结构、新型设备以及新材料与新的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总则、荷载以及每种材料技术条件要求等各项施工设计部规范及其技术标准。 1、市政桥梁抗震结构设计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在桥梁设计中应重视桥梁的安全性。以抗震设计为例,桥位应选择在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免选择在软弱粘性土层、可液化土层和地层严重不均匀的地段,特别是发震断层地段。如必须设置在可液化或松软土层的河岸地段时,桥长应适当增长,将桥台置于稳定的河岸上,而桥墩基础要加强。桥型要选择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的结构体系,如连续梁,无铰拱等。 1.2耐久性原则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桥梁和公路桥梁的负荷越来越重,造成混凝土结构桥梁的不同程度的损坏;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注重细部结构的设计也是造成桥梁耐久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因而从多方面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市政桥梁抗震结构设计要点 2.1主梁设计要点 在进行市政桥梁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主梁设计工作。主梁结构是整个市政桥梁结构的重中之重,因此,科学的进行主梁结构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主梁结构一般选用的造型有T形和箱型两类,箱型仅在混凝土结构主梁中被使用,该类主梁在设计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间距和片数,间距和片数呈反函数关系。梁高以及细部尺寸的确定需要进行一定的荷载计算,如主梁分布呈对称形式,则荷载分布也呈对称形式,选用杠杆法计算主梁的荷载量,反之则选用偏心受压法来计算。另外,在进行主梁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主梁结构的适用性问题,不同的主梁结构应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具体需要结合市政桥梁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后的交通量进行科学的选择。 2.2桥梁上部结构的设计要点 在进行市政桥梁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桥梁上部结构的设计工作,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环节。桥体表面的结构设计工作。在桥体表面的结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汽车的冲击和碾压,因此,需要考虑到稳定性的问题,需要做好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做好桥面的二道防水层的设计工作。二道防水层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防水,避免由于水的腐蚀作用而导致桥面的腐蚀,影响到市政桥梁的使用质量。 3、市政桥梁抗震设计措施 3.1市政桥梁抗震设计总体原则 从抗震角度出发,合理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而成为薄弱部位;具备必要的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从以上概念出发,理想的桥梁结构体系布置应是:从几何线形上看,桥梁是直的,各墩高度相差不大。因为弯桥或斜桥使地震反应复杂化,而墩高不等则导致桥墩刚度变化,使抗侧力桥墩中刚度较大的最先破坏。从结构布局上看,桥梁尽量保持小跨径,使桥墩承受的轴压水平较低,从而获得更好的延性;弹性支座布置在多个桥墩上,把地震力分散到更多的桥墩;各个桥墩的强度和刚度在各个方向都相同;基础是建造在坚硬的场地上。虽然由于各种限制条件,理想的抗震体系实践中很难达到,但在设计之初,仍应考虑使桥梁结构尽可能地满足上述要求。 3.2节点抗震设计 节点是连接桥墩和盖梁的传力构件,是保证整个结构良好工作的关键部位,属于能力保护构件。因此,对其强度和刚度要求都较高。在桥梁结构中,如果桥墩和盖梁刚度比较接近,则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受到侧向赓性力作用,节点核心区箍筋受力很大,容易出现节点刚度退化。一方面会导致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剪切破坏;另一方面又会导致桥墩内力重分布,墩底截面弯矩加大,更快达到屈服状态,降低桥梁结构横桥向整体的抗震能力。而在盖梁和桥墩抗弯刚度相差较大时,在地震横桥向作用下,墩底和墩顶部位的塑性铰更容易形成,节点部位相对更加安全,符合能力抗震设计思想。当节点部位出现刚度软化以后,对墩顶截面的约束减弱,从而导致墩顶截面弯矩减小。在桥梁结构中,节点构造形式与房屋框架结构中的节点相差较大,而且桥梁结构在横向地震作用下主要依靠墩柱的延性发生变形,而不是依靠盖梁的延性,因而不能套用房屋框架结构节点抗震设计。 3.3整体优化设计 从结构上来说,要清楚哪些结构有利于抗震,哪些结构抗震不利,其中包括桥型、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墩台、基础的处理等等。构造细节措施则包括一些基本的抗震措施,比如支座的选择、挡块的设置等等,还包括构件细节的构造措施、比如墩的箍筋配置、节点配筋构造。在确定路线的总体走向和主要控制点时,应尽量避开基本烈度较高的地区和震害危险性较大的地段。对于地震区的桥型选择,尽量减轻结构的自重和降低其重心,以减小结构物的地震作用和内力,提高稳定性;力求使结构物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重合,以减小在地震中因扭转引起的附加地震力,应协调结构物的长度和高度,以减少各部分不同性质的振动所造成的危害作用,适当降低结构刚度,使用延性材料提高其变形能力,从而减少地震作用,加强地基的调整和处理,以减小地基变形和防止地基失效。 3.4减隔震设计

桥梁抗震论文

桥梁抗震的研究进展 摘要:路线是一种线状工程构造物,所经过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其中地震对公路工程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常常造成严重的交通中断。国内外的地震灾害表明,交通网络在整个社会生命线抗震防灾系统中越来越重要。震区桥梁的损坏坍塌,不仅阻碍当时的救援工作,而且影响灾后的救援工作。所以对桥梁抗震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桥梁抗震;历史;现状;展望;减震;动力响应分析;设计理论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强震不断,汶川等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地震使交通系统严重毁坏,地震造成的交通中断直接影响着救灾工作的进行,扩大了次生灾害损失,使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近30 多年来,地震灾害的沉痛教训不断地警示着世人,使人们对桥梁的抗震研究工作逐渐受到重视,桥梁抗震理论及技术水平日渐提高。简要叙述了桥梁抗震研究中概念、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抗震设计规范、减震加固技术的历史概况和现状,并展望了今后桥梁抗震研究的发展趋势。 1 桥梁抗震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尽管在1926 年,就有了第一部涉及桥梁抗震设计条款的规范——《关于公路桥梁细则草案》 [1],与建筑结构的抗震研究相比,桥梁抗震研究相对滞后,但是在近30 多年来,每次惨痛的地震灾害发生后,桥梁抗震理论和技术水平都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906 年4 月18 日San Francisco 发生7.9 级地震,这次地震是美国加州历史上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对于地震工程来讲也是最有意义的地震之一,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桥梁震害记录的地震,但是,这次地震并未引起人们对桥梁抗震的关注。1971 年2 月9 日美国发生San Fernando 地震,震源深度12.8km,仅6.7 级就显示出生命线工程破坏的严重后果,由于桥梁抗震能力不足,地震造成5 座桥梁塌落,42 座桥梁损坏。在地震发生之前,美国一直套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这次地震对美国桥梁抗震设计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十年后,也就是1981 年美国联邦公路局出版了《桥梁抗震设计指南》,经过不断的应用与修改,于1992 年纳入了美国《公路桥梁标准规范》,也就是常说的AASHTO 规范。在1971 年San Fernando 地震后,提出了生命线工程的概念,延性抗震设计也开始被各国重视[2]。美国Loma Prieta地震发生在1989年10月17日,太平洋夏令时间17 时04 分,震级为M7.0,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5km。地震中高速公路880 号线双层的Cypress 高架桥在地震中倒塌,SanFrancisco-Okaland 海湾大桥发生落梁,震后用于修复桥梁的费用估计约为20 亿美元。美国学者Bertero 在总结这次地震后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抗震设计理论的一次重大变革。1994 年1 月17 日,当地时间凌晨 4 时31 分,美国加州发生Northridge 地震,震级为M6.7,震源深度为16km。这次地震是美国有史以来造成经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地震造成Los Angeles 市高速公路上多座桥梁严重破坏,交通运输网络被切断,也再一次警示人们交通网络中断的危害性。 1923 年9 月1 日在日本发生8.2 级的关东地震,震源深度10km。由于地震强度大,震源浅,再加上当时东京都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因素,地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次地震也使人们意识到桥梁抗震安全的重要性。关东地震的第二年,日本建立了最早的桥梁下部结构工程的抗震方法,1926 年日本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与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有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