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分析习题大学分析化学习题课后答案

电位分析习题大学分析化学习题课后答案
电位分析习题大学分析化学习题课后答案

电位分析法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参量中,不属于电分析化学方法所测量的是( )

A 电动势

B 电流

C 电容

D 电量

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方法的是( )

A 电位分析法

B 伏安法

C 库仑分析法

D 电子能谱

3.区分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根据是( )

A 电极电位

B 电极材料

C 电极反应

D 离子浓度

4.区分电解池阴极和阳极的根据是( )

A 电极电位

B 电极材料

C 电极反应

D 离子浓度

5.下列不符合作为一个参比电极的条件的是( )

A 电位的稳定性

B 固体电极

C 重现性好

D 可逆性好

6.甘汞电极是常用参比电极,它的电极电位取决于( )

A 温度

B 氯离子的活度

C 主体溶液的浓度

D K+的浓度

7.下列哪项不是玻璃电极的组成部分?( )

A Ag-AgCl 电极

B 一定浓度的HCl 溶液

C 饱和KCl溶液

D 玻璃管

8.测定溶液pH值时,常用的指示电极是:( )

A 氢电极

B 铂电极

C 氢醌电极

D pH玻璃电极

9.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其目的是:( )

A 清除不对称电位

B 清除液接电位

C 清洗电极

D 使不对称电位处于稳定

10.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的检出限取决于( )

A 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

B 膜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响应离子的活度系数

D 晶体膜的厚度

11.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溶液中F-离子的含量时,主要的干扰离子是( )

A Cl-

B Br-

C OH-

D NO3-

12.实验测定溶液pH值时,都是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其目的是消除何种的影响。

A 不对称电位

B 液接电位

C 温度

D 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13.pH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

A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 内外溶液中H+ 浓度不同

C 内外溶液的H+ 活度系数不同

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14.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

A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B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

C 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

D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

15.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16.用氯化银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

A KNO3

B KCl

C KBr

D KI

17.pH玻璃电极产生酸误差的原因是()

A 玻璃电极在强酸溶液中被腐蚀

B H+度高,它占据了大量交换点位,pH值偏低

C H+与H2O形成H3O+,结果H+降低,pH增高

D 在强酸溶液中水分子活度减小,使H+ 传递困难,pH增高

18.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氢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100,当钠电极用

于测定1×10-5mol/L Na+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1%,则试液的pH 应当控制在大于( )

A 3

B 5

C 7

D 9

19.钾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为,当用该电极测浓

度为1.0×10-5mol/L K+,浓度为1.0×10-2mol/L Mg溶液时,由Mg引起的

K+测定误差为( )

A 0.00018%

B 134%

C 1.8%

D 3.6%

20.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 目的在于( )

A清洗电极B 活化电极C 校正电极D 除去沾污的杂质

21.用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Ca2+的浓度,若电动势测量误差为±1mV,那么由此产生的浓度相对误差为:

A. ±2%

B. ±4%

C. ±8%

D. ±1%

22. 下列哪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使用前,需在水中充分浸泡:

A. 晶体膜电极

B. 玻璃电极

C. 气敏电极

D. 液膜电极

二、、填空题

1.正负离子都可以由扩散通过界面的电位称为______, 它没有_______性和______性, 而渗透膜, 只能让某种离子通过, 造成相界面上电荷分布不均, 产生双电层,形成______电位。

2.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标准曲线法测定试液中F-浓度时, 对较复杂的试液需要加入____________试剂, 其目的有第一________;第二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

3.用直读法测定试液的pH值, 其操作定义可用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用pH玻璃电极测定酸度时, 测定强酸溶液时, 测得的pH比实际数值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测定强碱时, 测得的pH值比实际数值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4.由LaF3单晶片制成的氟离子选择电极, 晶体中________是电荷的传递者, ________是固定在膜相中不参与电荷的传递, 内参比电极是________________, 内参比溶液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5.在电化学分析方法中, 由于测量电池的参数不同而分成各种方法:测量电动势为______方法;测量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是_____方法,其中若使用_______电极的则称为______方法;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

__________;测量电量的方法称为_________。

6.电位法测量常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浸入两个电极, 一个是指示电极, 另一个是参比电极, 在零电流条件下, 测量所组成的原电池______________。

7.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 A,B表明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抗______离子干扰的能力。系数越小表明____。

8.离子选择电极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 对加入的标准溶液要求体积要________,浓度要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

9.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按其分析原理,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即:、

、和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10.电位分析用到的两个电极,它们分别是和电位分析法根据其原理不同可分为和。

三、正误判断

1.电化学分析法仅能用于无机离子的测定。()

2.电位测量过程中,电极中有一定量电流流过,产生电极电位。()

3.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种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4.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两相界面处存在着电阻层。()

5.参比电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只对特定离子有响应。()

6.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性之一。()

7.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8.参比电极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且电极电位的大小取决于内参比溶液。()

9.Hg电极是测量汞离子的专用电极。()

10.晶体膜电极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晶体膜只让特定离子穿透而形

成一定的电位。()

11.甘汞电极和Ag一AgCl电极只能作为参比电极使用。()

12.具有不对称电位是膜电极的共同特性,不同类型膜电极的不对称电位的

值不同,但所有同类型膜电极(如不同厂家生产的氟电极),不对称电

位的值相同。()

13.玻璃膜电极使用前必须浸泡24 h,在玻璃表面形成能进行H十离子交换

的水化膜,故所有膜电极使用前都必须浸泡较长时间。()

14.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成线性关系。()

15.改变玻璃电极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他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16.玻璃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可以通过使用前在一定pH溶液中浸泡消除。()

17.不对称电位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电极制作工艺上的差异。()

18.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晶体膜是由高纯LaF3晶体制作的。()

19.Kij称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通常Kij<<1,Kij值越小,表明电极的选择

性越高。

20.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是与测量浓度无关的常数,可以用来校正

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使测量更准确。()

2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常数,仅能用

来评价电极的选择性并估算干扰离子产生的误差大小。()

22.待测离子的电荷数越大,测定灵敏度也越低,产生的误差越大,

故电位法多用于低价离子测定。()

23.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

故在所有电位测定方法中都必须加人TISAB。()

24.pH测量中,采用标准pH溶液进行定位的目的是为了校正温度的影响及

校正由于电极制造过程中电极间产生的差异。()

25.测定溶液的pH通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原因是由于缺乏标准的pH溶液。()

26.标准加人法中,所加入的标准溶液的体积要小,浓度相对要大。()

()

四、简答题

1.电位测定法的根据是什么?

2.何谓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试各举例说明其作用

3.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

4.直接电位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免之?

5.为什么一般来说,电位滴定法的误差比电位测定法小?

6.简述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一般作用原理

7.列表说明各类反应的电位滴定中所用的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并讨论选择指示电极的原则。

8.设溶液中pBr = 3, pCl =1. 如用溴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Br- 离子活度,将产生多大误差已知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Br-, Cl-=6×10-3.

9.某钠电极,其选择性系数KNa+,H+ =30. 如用此电极测定pNa等于3的钠离子溶液,并要求测定误差小于3%,则试液的pH必须大于多少

10.用标准加入法测定离子浓度时, 于100mL铜盐溶液中加入后,电动势增加4mV,求铜的原来总浓度.

电化学分析习题解答

一、选择题

1~5 C、D、A、C、B、6~10 B、C、D、D、B、

11~15 C、D、A、D、B、16~20 A、D、D、C、B、

21~22 C、B

二、填空题

1.扩散电位;强制;选择;Donnan。

2.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

维持试样与标准试液有恒定的离子活度;

使试液在离子选择电极适合的pH范围内,避免H+或OH-干扰;

使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游离离子。

3.;偏高;酸差;偏低;碱差或钠差。

4.F-;La3+;Ag|AgCl;0.1mol/LNaCl和0.1mol/LNaF溶液。

5.电位分析法;伏安法;滴汞;极谱法;电导分析法;库仑分析法。

6.待测试液;电动势。

7.A;B;抗干扰的能力越强。

8.小;高;减小稀释效应。

三、正误判断

、、√、、、、、√、、、、、、、√、、、、√、、√、√、、、、√、

四、简答题

1.电位测定法的根据是什么?

答:对于一个氧化还原体系:Ox + ne- = Red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E = E0Ox/Red + TR/nF log (aOx/aRed)

对于纯金属,活度为1,故上式变为:

可见,测定了电极电位,即可测定离子的活度(或浓度),这就是电位测定法的理论依据。

2.何谓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试各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

指示电极:用来指示溶液中离子活度变化的电极,其电极电位值随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当溶液中离子活度一定时,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为常数。例如测定溶液pH时,可以使用玻璃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溶液pH成线性关系,可以指示溶液酸度的变化。

参比电极:在进行电位测定时,是通过测定原电池电动势来进行的,电动势的变化要体现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一个电极电位恒定,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作为基准,这样的电极就称为参比电极。例如,测定溶液pH时,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3.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

答:因为离子选择性电极都是由对特定离子有特异响应的敏感膜制成.

可以用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表征.

称为j离子对欲测离子i的选择性系数.

4.直接电位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免之?

答:

误差来源主要有:

(1)温度:主要影响能斯特响应的斜率,所以必须在测定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2)电动势测量的准确性:一般相对误差%=4nE,因此必须要求测量电位的仪器要有足够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3)干扰离子:凡是能与欲测离子起反应的物质,能与敏感膜中相关组分起反应的物质,以及影响敏感膜对欲测离子响应的物质均可能干扰测定,引起测量误差,因此通常需要加入掩蔽剂,必要时还须分离干扰离子。

(4)另外溶液的pH,欲测离子的浓度,电极的响应时间以及迟滞效应等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5.为什么一般来说,电位滴定法的误差比电位测定法小?

答: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零电流条件下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能斯特方程式来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而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为基础的,因此,在电位滴定法中溶液组成的变化、温度的微小波动、电位测量的准确度等对测量影响较小。

6.简述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一般作用原理

答:主要包括晶体膜电极、非晶体膜电极和敏化电极等。晶体膜电极又包括均相膜电极和非均相膜电极两类,而非晶体膜电极包括刚性基质电极和活动载体电极,敏化电极包括气敏电极和酶电极等。

晶体膜电极以晶体构成敏感膜,其典型代表为氟电极。其电极的机制是:由于晶格缺陷(空穴)引起离子的传导作用,接近空穴的可移动离子运动至空穴中,一定的电极膜按其空穴大小、形状、电荷分布,只能容纳一定的可移动离子,而其它离子则不能进入,从而显示了其选择性。

活动载体电极则是由浸有某种液体离子交换剂的惰性多孔膜作电极膜制成的。通过液膜中的敏感离子与溶液中的敏感离子交换而被识别和检测。

敏化电极是指气敏电极、酶电极、细菌电极及生物电极等。这类电极的结构特点是在原电极上覆盖一层膜或物质,使得电极的选择性提高。典型电极为氨电极。

以氨电极为例,气敏电极是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敏化电极,事实上是一种化学电池,由一对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试液中欲测组分的气体扩散进透气膜,进入电池内部,从而引起电池内部某种离子活度的变化。而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可以反映试液中欲测离子浓度的变化。

7.列表说明各类反应的电位滴定中所用的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并讨论选择指示电极的原则。

选择指示电极的原则为指示电极的电位响应值应能准确反映出离子浓度或活度的变化。

8.设溶液中 pBr = 3, pCl =1. 如用溴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Br- 离子活度,将产生多大误差已知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Br-, Cl-=6×10-3.

解:已知

将有关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得: RE% = 6×10-3 ×10-1/10-3 ×100=60%

9.某钠电极,其选择性系数KNa+,H+ =30. 如用此电极测定pNa 等于3的钠离子溶液,并要求测定误差小于3%,则试液的pH 必须大于多少

解: 30 × a(H +)/10-3 < 0.03

a(H +)< 10-6 故: pH > 6

10.用标准加入法测定离子浓度时, 于100mL 铜盐溶液中加入后,电动势增加4mV,求铜的原来总浓度. 解:已知:

故:Cx = 2.73 × 10-3 mol.L-1 %100%/,??=i n n j j i a a K j

i 相对误差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目解析(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版)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

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 %030.01/)(1)(222 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 2=-∑-=∑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思考题答案 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 反应定量进行(>99.9%);反应速率快;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纸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卷类:A、B√ 课程普通化学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D 2、C 3、D 4、B 5、A 6、D 7、D 8、B 9、A 10、B 11、A 12、B 13、C 14、D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1、将压力为200 kPa的O2 5.0 L和100 kPa的H2 10.0 L同时混合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A.120 kPa B.125 kPa C.180 kPa D.100 kPa 2、37℃时血液的渗透压为775 kPa,给人体静脉注射萄萄糖(摩尔质量为180 g(mol(1)的浓度为(等渗溶液) A.85.0 g(L(1 B.5.41×104 g(L(1 C.54.1 g(L(1 D.2.7×104 g(L(1 3、在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 + B = 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A.3倍B.2倍C.9倍D.不变 4、汽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其 A.(H、(S和(G在一切温度下均为正值B.(H和(S为正值 C.(G在T值低时为负值,在T值高时为正值D.(H与压力有极大关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等温等压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过程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B.只有等压过程才有(H C.因为H = U + PV,所以反应的(H始终大于反应的(U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的焓变 6、对于基元反应:2NO + O2 = 2NO2 ,若将体系的压力由原来的1大气压增大到2大气压,则正反应的速度为原来的 A.2倍B.4倍C.6倍D.8倍 7、反应A:2NO2(g) = N2O4(g) (G (A) = -5.8 kJ·mol(1,反应B:N2(g) + 3H2(g) = 2NH3(g) (G (B) = -16.7 kJ·mol(1 A.反应A较反应B快B.反应B较反应A快 C.两反应速度相同D.无法判断两反应速度 8、具有sp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A.平面正方形B.正四面体型C.平面三角形D.正八面体型9、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在半充满状态的是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第一章 化学反应原理 1.今有一密闭系统,当过程的始终态确定以后,下列各项是否有确定值? Q , W , Q -W , Q +W , ΔH , ΔG 答: Q +W , ΔH , ΔG 有确定值,Q , W , Q -W 无确定值。 2.下列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H ,ΔH ,ΔH θ,Δf θ298H (B ),θ298S (B ), Δf θ298G (B ) 答:H :焓;ΔH :焓变;ΔH θ :标准焓变;Δf θ298H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θ298S (B ):298K 时 B 物质的标准熵; Δf θ298G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3.下列反应的Q p 和Q V 有区别吗? (1)2H 2(g)+O 2(g)=2H 2O(g) (2)NH 4HS(s)=NH 3(g)+H 2S(g) (3)C(s)+O 2(g)=CO 2(g) (4)CO(g)+H 2O(g)=CO 2(g)+H 2(g) 答:(1)、(2)有区别。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 2O 3(s)+3CO(g)=2Fe(s)+3CO 2(g);Δθ298H =-27.6kJ/mol ; (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Δθ298H =-58.6kJ/mol ; (3)Fe 3O 4(s)+CO(g)=3FeO(s)+CO 2(g);Δθ298H =38.1kJ/mol ; 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4)FeO(s)+CO=Fe(s)+CO 2(g) 5.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 3O 4(s)+4H 2(g)=3Fe(s)+4H 2O(g) (2)4NH 3(g)+5O 2(g)=4NO(g)+6H 2O(l) (3)CO(g)+H 2O(g)=CO 2(g)+H 2(g) (4)S(s)+O 2(g)=SO 2(g) 6.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s)+Cu 2+(aq)=Fe 2+(aq)+Cu(s)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1)错误。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 (2)错误。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 =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2)2] =0.36 (mol ·L -1) 51 .3 101.3%31100.1][ % 31 1 , 500 / , 20 3.432 =?=??===-=???--+pH c H c k k c K c K a a a w a a ααα αθ θ θ按近似式计算 4. 应加入碱。原因:H 2S 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 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3.0)1097.2()1012.1(] [][][] [] [][ 10 97.23.01.01091.8][][][ ] [] [][ 6. 9 812222228 82121 2---+ -- -- +-+---+- -+- +?=???=?=∴?= +??=??=?=∴?=+?H HS K S HS S H K S H HS H S H K HS S H HS H K HS H S H a a a a θ θ θ θ 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 CO 32—-HCO 3-, HCO 3—-H 2CO 3 8. 质子酸:HCl 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 9. 否。原因:pH=-lg[H +] 10. pH=5.0 [H +]=1.0×10-5 =C HCl pH=11.0 [OH -]=1.0×10-3 =C NaOH 两者混合后, [OH -]≈1.0×10-3 故 pH ≈11.0 11.pH=1.4 [H +]=3.98×10-2 pH=5.0 [H +]=1.00×10-5 故成人胃液是 婴儿胃液[H +]的3980倍。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完整版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 解答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 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 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 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大学分析化学习题集

大学《分析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列方法按任务分类的是()。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E.重量分析与滴定分析 2.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量范围的要求是()。 A.0.01~0.1g B.0.1~1g C.0.001~0.01g D.0.00001~0.0001g E.1g以上 3.滴定分析法是属于 A.重量分析B.电化学分析C.化学分析 D.光学分析E.色谱分析 4.鉴定物质的组成是属于()。 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E.仪器分析 5.在定性化学分析中一般采用()。 A.仪器分析B.化学分析C.常量分析 D.微量分析E.半微量分析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5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试题 〔6-10〕应选用 A.仪器分析法B.化学分析C.定性分析 D.微量分析E.半微量分析 6.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 7.确定未知样品的组成 8.测定0.2mg样品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9.用化学方法测定0.8ml样品溶液中被测组分的含量 10.准确测定溶液的pH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试题 11.下列分析方法按对象分类的是()。 A.结构分析B.化学分析C.仪器分析 D.无机分析E.有机分析 12.下列分析方法称为经典分析法的是()。 A.光学分析B.重量分析C.滴定分析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西南科技大学基础有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整理

1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1. 从教材中可以找到下列术语的答案 2. HCl 、CH 3OH 、CH 2Cl 2和CH 3OCH 3为极性分子;Cl 2和CCl 4为非极性分子。 3. 参照表1-7 ,可以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 4.亲核试剂: Cl -, -CH 3;亲电试剂:AlCl 3,C 2H 4,CH 4,ZnCl 2,BF 3,CH 3CN ,Ag +, H +,Br +, Fe +, +NO 2,+CH 3;既是亲核试剂又是亲电试剂:H 2O ,CH 3OH ,HCHO 。 5.属于酸的化合物:HBr ,NH 4+;属于碱的化合物:CN -;既是酸又是碱的化合物:NH 3,HS -,H 2O ,HCO 3- 6. 按照碳骨架分类,芳香族化合物为:(1)(2)(3)(4);脂环(族)化合物为:(5)(6);开链化合物为:(7)(8)。按照官能团分类,羧酸:(2)(3)(6)(7);醇:(1)(5)(8);酚:(4)。 7.按照碳骨架分类,除了(2)和(5)之外都属于不饱和化合物。属于哪一族?(略) 2 烷烃习题参考答案 1 (1) 1° 1°1° 1°2° 2°3° 3°2-甲基-3-乙基己烷 (2)1°1°1°1°2°2°2°3°3°2°3-甲基-5-乙基庚烷 (3) 1° 1°1° 1° 1° 2°2°2°2°2° 3°4° 3,6-二甲基-3-乙基辛烷 (4) 1° 1° 1° 1°1° 1°2°2°2°2°2°3°3° 3°3° 3,5-二甲基-6-异丙基癸烷 (5) 2,3,5,5,7-五甲基辛烷 (6) 2,4,4-三甲基-5-乙基辛烷 (7) 2,7-二甲基-7-乙基壬烷 (8) 2,11,14-三甲基-7- 乙基十六烷 2 (1) (2) (3) (4) (5)CH CH 3CH 3 H 3 C (6) 3 解:烷烃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随着分子质量增加,色散力增大,使沸点升高。各异构体中,一般是直链烷烃的沸点最高,支链愈多沸点愈低。故沸点:正癸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 4解:含单电子的碳上连接的烷基越多,自由基越稳定,自由基越稳定则形成产物的机会越多。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为: ·C(CH 3)3 > ·CH(CH 3)2 > ·CH 2CH 3 > ·CH 3 5解:C n H 2n+2 = 72,所以n = 5。该烷烃的构造式为: CH 3CHCH 2CH 33 6(1)正己烷 Cl Cl Cl 2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2CH 2CH 2CH 3 CH 3CH 22CH 2CH 3 ( 2 )2-甲基戊烷 (3)2,2-二甲基丁烷 CH 3CH 3CH 3CH 2CCH 2CH 3 CH 2CCHCH 3 CH 3CCH 2CH 2 Cl Cl CH 3 CH 33 7解: 8 解:四种典型构象中分子内能最低的是对位交叉式(a),因为它的两个大基团(CH 3-和Cl-)相距最远,扭转张力最小;分子内能最高的是全重叠式(d)为它的两个大基团相距最近,扭转张力最大;其他两种构象的内能处于上述两种构象之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及谜底

( ) . 47.0 E=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使指示剂 通过管线不仅可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

2.下列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C ) A .H 2CO 3——CO 32- B .H 3O +——OH — C .HPO 42-——PO 43- D .+NH 3CH 2COOH——NH 2CH 2COO — 3.已知H 3PO 4的p K a 1=2.12,p K a 2=7.20, p K a 3=12.36,若用NaOH 滴定H 3PO 4,则第二个化学计量点的pH 值约为( B ) A .10.7 B .9.7 C .7.7 D .4.9 4.能用HCl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碱是( D ) A .NaF (HF, p K a =3.46) B .NaAc (HAc, p K a =4.74) C .苯甲酸钠(p K a =4.21) D .苯酚钠(p K a =9.95) 5.金属离子M ,能够用EDTA 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B )A .cK a ≥10-8 B . C . D . 6.佛尔哈德法则Ag +,所用滴定标准溶液、pH 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B )A .NH 4SCN ,碱性,K 2CrO 4; B .NH 4SCN ,酸性,NH 4Fe(SO 4)2C .AgNO 3,酸性,NH 4Fe(SO 4)2; D .AgNO 3,酸性,K 2Cr 2O 7;E .NH 4SCN ,碱性,NH 4Fe(SO 4)2 7.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C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8.用Fe 3+滴定Sn 2+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 ) A .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B .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C .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 D .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Fe 3+/Fe 2+电对的条件电位。 9.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应程度>99.9%),必要条件是 ( D ) A . B . C . D .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 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 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 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 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2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 ..物质交换,只有 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 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 时油是连续相。 3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 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 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 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 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 数的 4

大学分析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第三章 一、选择题 1、 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就是-------------------------------------------------------(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做对照试验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做空白试验 2、 实验室中一般都就是进行少数的平行测定,则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A) μσ=±x u (B) μσ =±x u n (C) μα=±x t s f , (D) μα=±x t s n f , 3.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 (A) F 检验 (B) t 检验 (C) u 检验 (D) Q 检验 4. 试样用量为0、1 ~ 10 mg 的分析称为----() (A) 常量分析 (B) 半微量分析 (C) 微量分析 (D) 痕量分析 5、可用下法中哪种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 A 、进行对照试验 B 、进行空白试验 C 、进行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6、 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就是 A 、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 B 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 范围 C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 、 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7.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 42-的样品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数据,要判断两位分析人员的分析结 果间就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应该用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 ) A 、u 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F 检验法加t 检验法 D 、t 检验法 8.以下各项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就是 (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作对照实验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作空白实验 9、 下列论述中错误的就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 、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10、 已知某溶液pH=0、07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 A.0、85 mol·L -1 B 、 0、8511 mol·L -1C 、 0、8 mol·L -1D 、 0、851 mol·L -1 11、 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时,为了减小称量误差,被称量样品的质量最小为 。 12.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就是 ( )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B 、 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C.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D 、 偶然误差就是由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 13.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 a ?值为12、35,其K a ?值为 A.4、467×10-13 B 、 4、47×10-13 C.4、5×10-13 D 、 4×10-13 14.由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就是: A 、 偶然误差小 B 、 系统误差小 C 、 标准偏差小 D 、 相对偏差小 15.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数据,要判断其中就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A 、 t 检验 B 、 u 检验 C 、 F 检验 D 、 Q 检验 16 、已知某溶液的pH=0、07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 A 、0、85 mol·L -1 B 、 0、8511 mol·L -1 C 、0、8 mol·L -1 D 、0、851 mol·L -1 17.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就是 、( ) A、精密度高准确度也一定高 B、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C、准确度就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D、精密度就是表示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18. 18、 下列算式的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 ) ()000 18020002510100....-?A 、 五位 B 、 四位 C 、三位 D 、 二位 19、 实验室中一般都就是进行少数的平行测定,则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

大连理工大学2006分析化学A试卷

姓名:__________大连理工大学 学号:__________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试卷: A 闭卷 院系:__________授课院(系):___化院___ 考试日期:2006 年 7 月 6 日试卷共 7 页 _____ 级_____ 班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分析数据中,小数点后的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2.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3.对于多元酸,只要有合适的指示剂,每个质子都可分别滴定。() 4.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将产生偶然误差。() 5.酸碱滴定中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和标准溶液的pKa,与被滴定物的浓度和pKa性质无关。() 6.酸效应系数的数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7.如果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ΔpM为0.2~0.5,允许终点误差TE 为0.1%,则金属离子能 被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MY≥106或lg cK’MY≥6。() 8.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由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容易与空气和水中的氧 反应,使滴定结果偏高。() 9.在色谱分析中,如果在某种固定液中两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同,要想使其获得分离, 理论上讲需要无穷长的分离柱。() 10.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F- 时,如果溶液的pH值较低,测定结果将偏低。 () 11.某化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4L?mol-1?cm-1,现在其他波长处进行测定,其灵敏度一定低。() 12.1802年人们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在1955年以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直没有建立,这是由于人们一直无法提高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分辨率。() 13.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吸收光谱两者都属于电子光谱,差别是两者使用的波长范围有 不同,紫外吸收光谱主要获得有关分子中共轭体系大小的信息,红外吸收光谱则获得基团 是否存在的信息。() 14.某化合物-CH2CX2-部分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受X的电负性影响。如果X的电负性增 大,质子的化学位移将向高场移动。() 15.质谱图中出现了(M+2):M=1:1的峰,说明该化合物含有氯元素。()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只有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 学习帮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 学习帮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 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 θr m G ?、θ 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 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 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

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 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则θ f m H ?(MgO ,298K )等于 600.21 kJ·mol -1 。已知M(Mg)=24.3g ﹒mol -1。 2-11 已知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 (1) Cu 2O(s) +1/2O 2(g)2CuO(s) θ m r H ?= -146.02kJ·mol -1

分析化学试卷A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用佛尔哈德法测Cl-时,常加入硝基苯,其作用是() A.掩蔽干扰离子;B.防止AgCl凝聚; C.防止AgCl沉淀转化;D.防止AgCl感光。 2.用重量法测定As2O3的含量时,将As2O3在碱性溶液中转变为AsO43-,并沉淀为Ag3AsO4,然后在HNO3介质中转变为AgCl沉淀,并以AgCl称量。其化学因数为( ) A.As2O3/6AgCl;B.2As2O3/3AgCl; C.As2O3/AgCl;D.3AgCl/6As2O3。 3.螯合剂二乙三氨五乙酸(EDPA,用H5L表示)的五个pKa值分别为1.94,2.87,4.37,8.69和10.56,溶液中组分HL4-的浓度最大时,溶液的pH值为() A.1.94;B.2.87;C.5.00;D.9.62。 4.直接电位法中,加入TISAB的目的是() A.提高溶液酸度;B.保持电极电位恒定; C.固定溶液中离子强度和消除共存离子干扰;D.与被测离子形成配位物。 5.下列各条件中何者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 A.沉淀作用宜在较浓溶液中进行;B.应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沉淀剂; C.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D.应进行沉淀的陈化。 6.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的总碱量时,采用的指示剂为() A.酚酞;B.中性红;C.溴百里酚酞;D.甲基橙。 7.下列有关系统误差论述正确的是() A.系统误差具有随机性;B.系统误差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 C.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D.系统误差由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 8.某一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 A. V1 = V2 B. V1 = 2V2 C. 2V2 = V2 D. V1> V2 9.对于氧化还原反应:n2 Ox1 + n1 Red2= n2 Red1 + n1 Ox2,当n1 = n2 = 1时,要使化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达99.9%以上,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差必须大于()A.0.36V;B.0.27V;C.0.18V;D.0.09V。 第2页共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