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萧红女性意识觉醒原因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本文分三章,着意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萧红小说创作的精神和风格。
第一章:分析萧红女性意识形成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意识被遮蔽,权力也被剥夺。
本应与男性平等的女性却被禁锢在男权社会布下的天罗地网中,处于被支配、被奴役、被言说的无权无声的压抑状态。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女性教育的提高,社会参与机会的增多,经济的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才渐渐地苏醒,一大批女性开始登上社会和文学的舞台,女性主体才得以浮现。
中国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就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萧红是继五四女作家群之后又一个有着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
第二章:论述萧红在小说创作主题实践中的女性意识。
萧红虽是以反帝爱国的主题创作奠定了她在文坛的地位,但是纵观萧红的创作,我们发现隐藏在社会性主题的表象之下,始终贯穿着萧红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她以女性的视角,把关注的目光锁在那些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妇女身上。
她真实地描绘了女性如动物般的生存状态和她们生命意识的麻木,展示了女性在背负民族和个人双重苦难下的悲剧命运,并且揭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表达了她对妇女解放之路的探索。
第三章:论述在女性意识探照下萧红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强烈的女性意识使萧红在创作中从题材的选择到文体语言的运用,都显现出自己特有的风格。
在题材选择方面萧红注重采用与其情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女性身体经验为题材。
小说散文化和超越常规的语言运用更体现了萧红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萧红小说创作女性意识主题实践风格建构正文第一章萧红女性意识的形成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我意识。
在漫长的男权制社会进程中,女性丧失了自己性别的主体地位,被推到历史的幕后,她们的自我意识被遮蔽,她们的权力被剥夺,她们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槛外人。
浅谈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作者:李俊尧,张明中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3期摘要:萧红作为女性文学新兴代表之一,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得她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萧红孤单寂寞的童年经历是其作品悲凉基调的前提。
对于生活一次次寄于美好的憧憬却又屡次受到打击而幻灭。
生活的苦闷枯燥,感情被一次次背叛使得她筋疲力竭。
当农民底层的悲惨命运直面冲击在她眼前时,她用文字记录下真实受难的中国农民如何从愚昧的奴隶到觉醒的反抗斗争。
后来一直有恙在身,她开始怀念故土,呼兰河小城充满各种各样琐碎的声音和片段,蛰居在香港的萧红愈发孤单寂寞。
通过对其作品《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来分析其自由女性意识,结合萧红成长背景及童年经历来阐述她作品风格的原因。
关键词:萧红;女性;自由;意识一、萧红女性意识由来萧红女性意识的形成,跟她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有关。
寂寞孤独的童年经历加上成年后萧红的几段情感悲剧,她本身生活的坎坷经历是萧红悲惨女性意识的开端。
她在父母的冷漠无情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萧红出生在东北传统的封建地主家庭,父亲张延举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
时代的重男轻女思想,让女儿身萧红的出生,没有给这个大家庭带去多少的惊喜和快乐。
但是祖父却异常疼爱萧红,经常带她到后花园玩耍嬉闹。
除了玩,祖父还教萧红念诗,为萧红讲解诗的含义,他是萧红文学上的启蒙老师。
萧红祖父的离世,让她对家庭已经没有感情和留恋,因为从小耳闻目睹包办婚姻的悲剧,所以在父亲也包办她婚姻的时候不顾一切的摆脱旧时家庭的束缚,毅然决然的出走。
这也是萧红最终逃婚为娜拉的根本原因,从此她走上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新女性人生道路。
因为传统重男轻女,所以萧红对父亲没有太大的感情,父亲作为一种称谓存在于她的世界里,而这种称谓却笼罩着巨大的父权专制和男性偏见的阴霾,并伴随萧红的一声。
萧红在写《永久的向往和寻求》一书中写道:“父亲经常由于贪心而失掉了人道,他看待家丁,看待本身的后代,以及看待我的祖父是一样的鄙吝和冷淡,甚至于无情。
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世界

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世界王思育(0720110255)摘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忠实地遵循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用女作家特有的笔致表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的命运。
她们承担着时代和社会最深沉的灾难,除了统治者的压制奴役外还要经受男性以及自身弱点的奴役。
萧红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妇女的悲惨命运,写出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的不幸命运。
与庐隐、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迥然不同,萧红多表现的是农村妇女,她们不像莎菲那样有一颗矛盾而复杂的心,只是在停滞的旧生活中挣扎着追求生存的条件。
关键词:女性意识挣扎苦难悲剧死亡中国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只是作为女人、妻子、媳妇、母亲而存在,被剥夺的除了话语的权利之外还有自我的存在。
为男人而活,以男人的好恶为自己的生活准则,成为女性生命的全部内容。
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的自我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消除,女性的自我独立精神也浑然不觉地被蒸发。
一般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五四”运动使得大量西方先进思潮涌入国门,也强烈地振动着少数刚刚获得进入学堂权利的少数女性的思想。
女性们第一次感到自己作为个人的存在,为了从扼杀人性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中挣脱出来并争取基本人权,于是她们走出闺房、走向社会。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不能干涉我的权利!”这就成为女性在追求自我时的宣言和身体力行的人格宣言。
30年代步入文坛的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忠实地遵循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原则,以“女性作家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描绘了我们民族的沉默灵魂。
在创作中她没有像一般女性作家那样的咏花讽月与无病呻吟。
通观萧红小说中的主角几乎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寡妇、农妇、童养媳等。
这些女性,有的死于地主的拳脚之下,有的死于自然原因,有的死于无望的爱情,有的是因为亲人的愚昧。
在这些妇女中也有反抗者、觉醒者,表现的是一种“生的坚强,死的挣扎”。
萧红作品中女性意识探微

萧红作品中女性意识探微作者:周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6期摘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作家中,萧红对女性意识的探索是深刻的。
在她坎坷艰难的漂泊生涯中,关注了最广大普通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以女性作家与社会弱者的双重身份和独特视角观察社会、体验人生。
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主义对妇女的精神奴役,探索了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意识觉醒作者简介:周喆(1992.6-),女,陕西宝鸡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2萧红的一生是坎坷漂泊的一生。
她反抗男权,却屡次陷落于男权的陷阱。
与父权的决裂,与夫权的对立,使她与外界有着隔膜和异己感。
她的一生十分孤独,也正是因为她不被任何一方接受,或者说她本人拒绝被接受,较之其他女作家,她更有深掘女性悲剧命运的可能性。
一、痛苦的生:女性性别悲剧的书写在萧红的笔下,女性的悲剧,首先来源于女性自身。
萧红也曾谈及,自己一生的痛苦与不幸皆源于自己是女人。
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了种种不幸。
生育,女性最美好的创造行为,对女性来说本是一件值得骄傲和喜悦的事,但在萧红的叙述中却成了女性的劫难和痛苦之源。
生育是萧红写作的一个主题,在她的多篇作品中都有关于生育的描写。
在她早期的作品《王阿嫂之死》中,对生育做了触目惊心的描绘:王阿嫂的身体被血浸染着,她身边的血泊里有一个小小的,新的动物在挣扎。
生育不但是女性的痛苦,更毁灭了女性的生命。
在《生死场》中,萧红更写出了生育就是女性受“刑罚的日子”,萧红写到:“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身边若有毒药,她将吞下去!”在生死场上,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忙着生,忙着死。
女人的生育是毫无意义的。
女人在屋里生着孩子,而“窗外墙根下,不知谁家的猪也在生着小猪”。
作者把女人的生育同动物的生育放在一起,两者不仅是时间上的同时,也是性质上的同质。
从“娜拉式出走”透视萧红的女性意识[权威资料]
![从“娜拉式出走”透视萧红的女性意识[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c77c3e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d.png)
从“娜拉式出走”透视萧红的女性意识摘要:萧红曾被鲁迅誉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也是东北作家群中是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
敏感多情、离经叛道、柔韧倔强、才华横溢、痛苦挣扎演绎了萧红传奇的人生,“娜拉式出走”是她砸碎封建枷锁、选择新生的武器,在多次的出走中找寻幸福的出路。
尽管她头破血流,但壮士断腕的勇气令人赞叹,那一首首描写北方人觉醒的战歌是我们咀嚼的精神食粮。
她用敏锐的视角画出了国人灵魂的自画像,那里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困顿彷徨和超越,她从婚恋自由、人格独立、自我实现中体现女性意识成长的心路历程,写作之路成为她解构男权中心、获取话语权、重塑女性形象的生命之路,鼓舞女性从萧红的“娜拉式出走”中关照自身,寻求女性解放的方舟。
关键词:娜拉式出走萧红女性意识写作之路自我实现“妇女意识”先由法国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49年出版专著《第二性》中提出。
英国现代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演说《自己的一间屋》中提出了“妇女意识”的文艺观。
中国封建社会抑制人性的自由发展,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处于失语的状态,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是在“五四”时期,人道主义思想传播,冰心、冯沅君、卢隐、石评梅是第一批觉醒的女作家,萧红是其后涌现出的女性作家,她以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为切入点,《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都以力透纸背的笔法控诉了女性的悲惨命运,透过女性苦难揭示国民性的根源,找出疗治顽疾的“药方”来。
离家出走,遵循内心的呼唤――婚恋自由。
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除了祖父的唯一关爱外,她倍受歧视与冷眼、束缚与压抑。
父亲将她许配给富商与小官僚之子、小学教员汪恩甲,期间她经历逃婚、纠缠不清、对簿公堂、遭人遗弃等痛苦挣扎过程,未婚夫汪恩甲因无力还钱抛弃怀有身孕的萧红后,在旅店老板的讨债和威吓中度日的萧红陷入了绝境,是萧军将萧红挽救于水火之中,萧红才真正迈出了离家的坚定步子,踏上寻找婚姻自由的道路。
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姓名:张正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张鸿声20040401内容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萧红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
以往的评沦多习惯于用时代色彩、政治标尺、阶级角度或风格流派来涂抹年几“规矩”她的创作。
本文试图走出“阶级分析”的范畴,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对萧红创作的精神及艺术进行重新解读。
文章分析了萧红女性意识形成的背景及成因,着重分析了女性意识在萧红创作实践中的体现以及对她独特艺术风格构建的作用,从而揭示出萧红作品超时空魅力之所在。
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着重分析萧红女性意识形成的历史背景、社会及个人因素。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只能被看,而没有看的权利。
在男性权力和男性语境中,女性只有生理性别,没有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
女性形象的历史空白造成了一种深刻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性别意识的混乱。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女性各阶层教育的普遍提高,经济的独立,社会参与增加,导致女性意识的抬头。
20世纪上半叶,部分中国女作家已经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了鲜明而强烈的女性意识,萧红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二章:着重分析萧红创作实践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萧红始终关注着故乡人们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不幸女人们的生存状态。
描绘女人动物似的生存境况和生命意识的麻木;描写她们的追求及幻灭;揭示出女性命运的悲剧意蕴。
第三章:论述女性意识对萧红创作风格的构建。
萧红不同寻常的苦难经历、独特的个性特征、超凡的文学天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她在文学刨作中从选材的角度到组材方法再到语言的运用,都有她自己独有的风格,即“萧红式”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创作主题风格构建ABSTRACTXiaoHongisaVrOnlalqwriterwithapeculiarwritingstyleinmodemChineseiterature.Thereviewbeforeusedtoshapeandregulateherworksinviewoftheflavoroftimes,themarkerofpolitics,theviewpointofclassandthestyleofwritingThepaperisintendedtooverstepthecategoryofclassanalysis,andinstead,giveanewinterpretationofherwritingspiritandartfromtheangleofthesenseofwomenawarenessThepaperanalysesthebackgroundandcausesoftheformationofthesensewithaparticularstressonitsmanifestationinherwritingandtheimpactonthestylebuildingpeculiartOherwithaviewtoembodyingthecharmoftraversingtime—spacecontinuuminherworksThepaperisconsistedofthreepartsandsocialandpersonalfactorsoftheChapterIThehistoricalbackgroundformationofhersenseofwomenawareness.IntheFeudalismwomenhasnorightstOterm“female’’isonlyasexseeexceptbeingseen.Inthemale—centeredsocietythephysiologically,neitherintellectuallynorspiritually.TheNstoficalgapofliteraturefemaleimagesresultedinachaoticsenseofself-identificationandsexawareness.Theendofthe19mcenturyandthebeginningofthe20‘“witnessedanupsurgeinthesenseofwomenawarenessinresponsetothegeneralimprovementoffemalesasawhole,theireconomicindependenceandsociNparticipation.Inthefirsthalfofthe20mcenturydistinctiveandprofoundtouchesinthesenseofwomenawarenessCaneasilyfindtheexpressionsintheworksofsomefemalewriters,ofwhomXiaoHongisthemostreprensentitive.TheembodimentofthesenseinXianHong’Swritingpractice,XiaoChapterIIIIllong’Sconsistentconcernisonthelivingconditionsofherhometown,especiallythoseofthemiserablewonlell:theiranimal—likelivingconditionandtheapatheticsenseoflife,theirpursuitanditsfinaldisillusion,andtheirtragicfateChapterIIITheimpactofthesenseontheformationofherwritingstyle.Herandtheextraordinarysuffering,peculiarpersonalityandoutstandingliteraturetalentshereby—formedsenseofwomenawarenessenableshertObuildherOWnwritingstyledistinctiveinchoosingandorganizingwritingmaterialsandtheemploymentoflanguage,ieXiaoHong’SpeculiarwritingstyleKeyWords:XiaoHongthesenseofwomenawarenessthewritingsubjectstylebuildingUI论萧红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绪论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
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白珍: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的中国女作家中,萧红虽然算不上一个大家,但却是最具有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的女作家之一,萧红的女性意识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她的小说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妇女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那么,何谓女性意识呢?乐黛云教授认为:“应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机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以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生理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年;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1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体验,从社会层面观注下层女性的生存形态和生存困境,从自然层面表现女性的生育苦难,从文化层面结实了性别关系中男性对于女性人格和尊严的践踏,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对于女性的束缚,这一切都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萧红是一位充分女性化的作家,女性问题是她思考的核心问题,女性意识是她的创作的基点,遗憾的是从萧红研究的现状来看,从女性意识角度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拟从女性意识来观照萧红创作,抛砖引玉,对萧红小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不论对于女性文学如何界定,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必然落脚在对女性生活,命运的描写与关注上.萧红在创作中强烈地关注着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成困境,探讨和追寻着女性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她的那些触及女性的生育与死亡的作品,更是被女性主义艺术奉为表达女性精神性别的经典。
在萧红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描写首先表现为女性求生的艰难和悲惨命运.萧红的多篇作品都以女性为角度来反映广大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阿嫂的死》中王阿嫂的形象集中反映了阶级压迫下劳动妇女的生存处境.她成年弟月的为地主干活,吃的却是“地主用一喂猪的烂土豆”在丈夫被地主活活烧死之后.她把丈夫的骨头包在衣襟下,拖着临产的身子继续劳作。
当她因为再也带不动自己的肚子而在地头喘口气时,又被张地主踢了致命的一脚而母子双亡。
[萧红,地域,意识]浅析萧红小说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女性意识书写
![[萧红,地域,意识]浅析萧红小说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女性意识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ad9670992e3f5727a4e96270.png)
浅析萧红小说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女性意识书写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风格独树的女作家,这位31 岁就与世长辞的年轻女作家,用她不到十年的文学历程,创作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萧红的作品大多是以故乡为背景,以诗意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乡土民间歌谣!尤其是在作品中用独具特色的笔触塑造了一大批生于黑土地长于黑土地的悲苦女性形象,写出了在传统文化重压下的下层劳动妇女的生活图景,探索了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一浓郁的乡土描写(一)苍凉的荒漠婚姻中国专制王朝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在人民生活中影响深远,对于中国的妇女,专制制度更是一种极大的压迫,使她们成为这种制度下的牺牲品!在封建专制的大家庭里,妇女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她们要受到夫权父权等男性权力的驱使,在男权的压迫下艰难地生活!在萧红的笔下,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是根本不存在的,她们结婚并不是因为真爱,而是出于无奈的认命,她们在无爱的婚姻中丧失了做人的尊严,美丽凋谢,精神灰暗!在《呼兰河传》中,作家借看野台子戏这一风俗写出了呼兰河城人所认同的婚嫁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家定亲,只需要双方父母出场,通过媒人的沟通,在男女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就将终身大事定下来,有的家庭,孩子还未出生,就把亲事定下来了,这叫指腹为亲!这还不仅仅使女性失去了选择婚姻的自由,更有甚者,指腹为亲的双方,如果女方家里后来发生变故,变穷了,男方就可以悔婚不娶,男方则不同了,男方变穷了,也一定要娶,若女方不让娶,则姑娘的名声就会变得很坏,以后就不大容易找到婆家!类似的情况很多,无论是哪一方变穷了,吃亏的都是那个被指腹为婚的女孩儿,女性既没有选择嫁给谁的权利,也没有选择嫁或者不嫁的自由,一切都得听从所谓的命!除了结婚嫁人身不由己以外,出生的日子也成为了对女性约束的由头!七月十五盂兰会放河灯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若是女家生在七月十五,这女子就很难出嫁,必须改了生日,欺骗男家!男孩子则不然,即便是生在七月十五,虽然就是一个恶鬼,有了钱大概怕也不怎样恶了!但在女子这方面可就万万不可,绝对的不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萧红女性意识觉醒原因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成熟的女性意识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她被人们称作“20时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除社会因素外,萧红的女性意识来自于她人生的种种苦难经历,她将这些经历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来展现了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及她们艰难的生存环境。
她的作品,鲜明的以女性意识来关怀女性的生存、爱情、命运。
本文就简单的探索萧红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中古自古以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一直处在弱势的地位,“男女卑”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
在五四运动爆发后,“民主、科学”的大旗直指封建礼教,封建父权意识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女性意识逐渐得到觉醒和重视。
五四运动给萧红的文学之路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她的作品在关照“人”的解放下展现出来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突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以她亲身的经历来表达女性的心声。
她描写劳苦的被侮辱的女性人群,她将女性的苦难置于民族、社会之中,普遍的呈现她们的生存状况。
2、良师益友鲁迅的影响:鲁迅是萧红的良师益友,萧红受鲁迅的影响很大。
萧红在文学创作上吸收了鲁迅的技巧,秉承了鲁迅风骨,但她又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了女性特有的文学创造力,具有鲜明的创作特性。
她对麻木愚昧的封建妇女做了深刻的揭露。
二、内部因素
1、童年的影响:萧红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
在《呼兰河传》中可见,在她的童年中就只有外祖父给她疼爱,而她的父母亲人却没有给她任何的温暖和关爱,甚至还有外祖母对她的虐待。
虽然这些都是童年模糊的记忆,但是却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个敏感多愁又孤傲叛逆的人。
2、爱情婚姻的带来的意识觉醒。
萧红在童年时就是一个孤傲叛逆的人。
在她上初中得知包办婚姻后,她毅然的离家到北京求学。
但是后来讽刺的是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和逃离的未婚夫同居并被当作人质留在旅馆的经历让她认清一个现实:她战胜父权离开家庭,但却终究被男权社会所束缚,只恨她不是一个男人。
之后她以为她和萧军是真爱,她为萧军全身心的付出,真心的爱着这个男人,愿意为这个男人柴米油盐,苦守清贫与饥饿。
而她真心的付出却换来了萧军无尽的背叛与折磨,最终也只得离开。
感情的经历让萧红明白一个道理: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繁重的。
所以她的女性意识开始成熟起来,并且通过其文学作品表现出来。
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人生经历是悲惨的,但是也因为这些坎坷和悲惨使她的女性意识得到觉醒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