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四尊生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四 尊生课件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先秦诸子选读语文课件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四 尊生课件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先秦诸子选读语文课件
12/11/2021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译文:能尊重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因为用来养生 的物品伤害身体,即使财物少、地位低也不因为追逐利益而拖累、 祸害身体。 点评:这句话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彰显生命的价值,说明生命是 至高无上的,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反映了庄子反对世人“以 养伤身”“以利累形”的思想。那个“宁生而曳尾涂中”“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庄子不正是这样实践的吗?
12/11/2021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为什么匠石和栎社树的认识会截然相反?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 是能不能存活下来,出发点不同,自然态度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 不同了。
12/11/2021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形象生动,态度鲜明 庄子说理尤重形象生动,而在观点的坚持上又毫不让步,态度鲜 明决绝。这一点在《尊生》两则选文中表现突出: 一、将阐释的道理蕴藏于讲述的故事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例如选文第一则,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尊生,不因外物妨 碍生命的思想。庄子认为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 命,保全生命。为了阐释这一道理,文章首先讲述了许由、子州支 伯、善卷不愿意接受禅让的故事。三人之所以不愿接受禅让,共同 的原因就是认为天下固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第二部分写大 王亶父迁邠的故事,明确提出“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鲜明观 点,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引人深思。
12/11/2021
12/11/2021
四、尊生
12/11/2021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5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5Word版含解析

《尊生》教学设计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院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内容步骤:一、导语设计板书课题,解说:尊,意动用法,尊生即以生命为尊的意思。

庄子将生命抬高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呢?请看课文。

二、知识疏理第1则: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今异义,虽然这样)夫天下至重也(形作名,贵重的东西)故天下大器也(古今异义,最珍贵的器物)冬日衣皮毛(名作动,穿;古今异义,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收获敛藏)逍遥于天地之间(状语后置)吾何以天下为哉(宾语前置)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作动,侍奉;状语后置)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使……被杀;被动句)杖策而去之(名意动,以……为杖)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古今异义,国都;状语后置)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使……受伤害,使……劳累)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定语后置)见利轻亡其身(“忘”)第2则:至于曲辕(古今异义,到)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方”)匠伯不顾(古今异义,不看)是不材之木也(名作动,成材)女将恶乎比予哉(“汝”)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楂”)实熟则剥(“扑”)小枝泄(“抴”)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被动句)且得有此大也邪(形作名,大用;“耶”)而几死之散人(“尔”)三、哲意探究1、朗读第1则,思考: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为什么被让天下而不受?(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原句来回答)明确:①子州支父:“夫天下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天下纵使贵重之极,可是因为天下王位而损害本性,子州支父却说什么也不干,又何况其他事物呢?正如成玄英《庄子疏》所说:“夫位登九五,威跨万乘,人伦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荣贵损害生涯,况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②子州支伯:“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成玄英《庄子疏》说:“支伯,犹支父也。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四尊生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四尊生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 尊生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弟子厌.观之 厌:满足 B .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国:国家 C .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旁:通“方” D .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 杀:使动用法,使……被杀【解析】 B 项,国:国都。

【答案】 B2.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因杖.策而去之 A .籍.吏民,封府库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D .我得兄.事之 【解析】 D 项,名词作状语,例句与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 B.⎩⎪⎨⎪⎧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C.⎩⎪⎨⎪⎧犹之.可也勿言之.矣 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 【解析】 A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 项,均为介词,因为;C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 项,介词,被/介词,跟。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B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C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D .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解析】 A 项,“尊”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把……看得尊贵”之意,而B 、C 、D 三项中“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有“使……受苦”“使……劳累”“使……受伤”之意。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事之以犬马而不受B .遂成国于岐山之下C .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D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解析】 A 、B 、D 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C 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①者承.蜩②,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第4课 尊生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第4课 尊生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4.这两则文选各是从什么方面来阐明“尊生”主旨的?你认为其中包含的 最有价值的思想是什么?
本节第1则选文,主旨是说生命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 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第2则选文,主旨是说既不能使自己 的生命沦落为某种工具,又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来充当自己的工具;这种思想大 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大关怀,是庄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 部分。
A.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B.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C.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D.虽富贵不以养伤.身 【解析】 A项中“尊”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把……看得尊贵”之 意,而B、C、D三项中“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有“使……受苦”“ 使……劳累”“使……受伤”之意。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为( A ) A.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虽然,我碰巧有 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B.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所以天下是最珍贵的器物,却不拿它来 交换生命。) C.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纟希。(冬天穿用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葛布 衣服。) D.秋收敛,身足以休食。(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养。) 【解析】 虽然:虽然这样,但是……。
B.而 不不以.以 所.用害养其害生所养
C.犹 勿之 言.可 之.也矣
D.自 若掊 将击 比予于.世 于.文俗者木也邪
【解析】 A组,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组,均为介词,因为;
C组,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树”;D组,介词,被/介词,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去 ,无端而来,殆得“飞”之机者。乌知非鹏之学为周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四、尊 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四、尊 生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是不材之木也 2.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二)被动句 1.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 (“杀”为语意上的被动,使„„被杀害) 2.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 (“杀”为语意上的被动,使„„被杀害) (“也”表示判断) (“者也”表示判断)
(三)省略句 1.而不以(之)害其生 2.子皆勉居(于之)矣 (四)状语后置句 1.逍遥于天地之间 (“于天地之间”作状语,后置) (“以”后省略代词“之”) (“居”后省略“于之”)
介词,把
介词,用 介词,因为
副词,将要 治之 ①方且 . 连词,况且 ②且 予求无所可用久矣 . 6.且 连词,尚且 不避 ③臣死且 . 副词,姑且 暂还家去 ④誓不相隔卿,且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冬日衣 皮毛 . 2.是不材 之木也 . 3.虽贫贱不以利 累形 .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与人之兄居而杀 其弟 . 2.故不终 其天年而中道夭 .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虽贫贱不以利累 形 . 2.此以其能苦 其生者也 . 累: 使„„受累 苦: 使„„受苦 杀: 使„„被杀 终: 使„„终 衣: yì,穿 材: 成材 利:追逐利益
应用体验之旅见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四、尊 生
“尊生”一词出自《庄子· 让王》 ,庄子叙述了大 王 亶 父为了保全 邠 地百姓的性命而主动拄着拐杖 离开了邠地,最后赢得了民心的故事,表达了自己 对尊重生命的人的由衷敬仰与赞美之情。庄子的 “尊生”思想在一个把拥有天下视为最高价值、最高 追求的时代里,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反叛。
[基础· 夯实]
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评析] 能尊重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因为养
生的物品而使身体受到伤害,即使财物少地位低也不因 为利益而使身体劳累。 通过这句话,庄子从一个侧面来表达他对生命、对 人生的理解,那就是出世无为、保全自身。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释词义 我适.有幽忧之病 碰巧。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供奉。 子皆勉.居矣 尽力。 匠石之.齐 到……去。 絜.之百围 用绳子等计量圆筒形物体的粗细。 走及.匠石 赶上。 剥则辱. 挫,挫伤。 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抨击、打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解多义 尧以天下让.许由 公使让.之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概述第二则选文的寓意。 提示:这则寓言通过写匠石认为栎树无所可用而“不顾”“不辍”,以 及栎树把“无所可用”当作“大用”不懈追求的故事,鲜明地表现了两 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借此突出表达的是“涉乱世以自全”的处 世哲学,即虚己顺物,以无用为用。同时,反对把他人工具化,具有不 要把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实际上蕴含着“有才之患”和“无用之用” 的鲜明对照。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译文: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忘怀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 托付给他。 点评:这一句跟《老子》“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颇有相似 和相通之处。按照老子的意思,只有那忘怀了生、不戚戚于生死的 人,才是真正善于珍视生命的人。按庄子的意思,只有那些不把天 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拥有天下——因为一个人若把天下看得太重, 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己的生命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葛纟希
·
亶.父 邠. 岐.山 栎.树
读音
chī dǎn bīn qí lì
加点字
絜.之百围 棺椁. 液
果蓏. 几.死
读音
xié guǒ mán luǒ jī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识通假 见利轻亡.其身 “亡”通“忘”,忘记。 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旁”通“方”,将近、大约。 女.将恶乎比予哉 “女”通“汝”,你。 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 “柤”同“楂”,山楂。 实熟则剥. “剥”通“扑”,击打。 大枝折,小枝泄. “泄”通“抴”,拖,用力拉 。

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4尊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4尊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 什么和我相比呢?你要把我跟有用的树木相比吗?山楂树、梨树、橘树、
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 柚子树等果树,果实成熟了就遭受击打,遭受击打就被挫伤;大的枝条被折断 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 了,小的枝条被用力拉来拉去。这些都是因为自身的才能而使自己的 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 生命受苦的树种,所以不能享尽自己的自然年寿而中途夭折,它们是 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 自己使自己被世俗击打的。世上万物没有谁不像这样。况且我追求 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没有什么用处很久了,差点死掉,现在才得到它,它是我最大的用处。
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 就会很快坏掉,用它做门门就会流出污浊的液体,用它做柱子柱子 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 就会被虫蛀坏。这是棵不能当材料的树木,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够 若是之寿。” 像这样长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 木匠石回来பைடு நூலகம்,那棵被人当做土神祭祀的栎树托梦给他说:“你要拿
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儒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与儒家 相比,面对生命时道家会作出怎样的人生选择?
2 新知识· 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翻译重点语句,能疏通文章大意。 2.初步探讨庄子尊生思想。 3.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 人的生命。
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 秋天收获敛藏,身体足够得到休息安养。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劳动,太阳 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落山了就回家休息,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因而自己觉得得意、开心。 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 我为什么要把天下当做天下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最终不接受。 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于是离开舜进了深山,没有谁知道他的居所。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第四课《尊生》教学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第四课《尊生》教学课件(共43张PPT)

2020/8/14
14
❖ 失败对人最负面的影响是对自我的轻视,妄 自菲薄,自轻自贱,甚至引起对身体的自残。 在这一点上,庄子又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告诉 你,要“重视生命”,为重视生命而不看重荣华 富贵,当荣华富贵不因我们对它的重视而降 临时,对生命的重视则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 要务。
2020/8/14
15
幽忧之病:疾病深重难除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只有那些不把
天下当回事,忘怀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
给他。
2020/8/14
21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 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 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 者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这就是有道的人 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
2020/8/14
13
❖ 这两个阶段的人生是我们所必经的,缺少任 一阶段都不是完美的人生。有孔孟,所以我 们不消极于人世;有庄子,所以我们不沉溺 于人生必有的失败。庄子的存在,对生活于 乱世而又觉悟的人是一种安慰,对任何一位 必经人生而又觉悟人生的人,又何尝不是一 种安慰呢!有庄子而没有孔孟,人生太虚浮; 有孔孟而没有庄子,则人生太滞重。 因此我们不要拒绝任何一位。
2020/8/14
12
❖ 所以我们认为好在我们有庄子。庄子就是那 个在你失败后安慰你,帮你找到自己的智者。 如果说在人生路上,孔孟在你青年时代引你 走到人生的入口,庄子则一定冷眼冷笑而又 热心地在人生的末路等着你。他不是悲天悯 人,而是带着一种果不其然的笑挽起你的手 说,走吧,试试我的办法。于是在你最需要 的时候,他得到了你的心。
• 体悟:
• 在生命与天下的比照中,许由、子州支父、子 州支伯宁愿选择生命,也不接受天下的做法, 确立了生命的最高价值,突出尊生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尊 生[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葛(chī)散.(sǎn)木 絜.(xié)之百围 衣.(yì)皮毛 液(mán) 棺椁.(ɡuǒ) 恶.(wū)乎 掊.(pǒu)击 邠.(Bīn) 柤.(zhā) 泄.(yè) 剥.(pū)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大王亶父居邠(“邠”,同“豳”)(2)见利轻亡其身(“亡”,通“忘”)(3)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4)女将恶乎比予哉(“女”,通“汝”)(5)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柤”,同“楂”,山楂)(6)实熟则剥(“剥”,通“扑”,击打)(7)小枝泄(“泄”,通“抴”,拖,用力拉)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若⎩⎪⎨⎪⎧故能若.是之寿(像,动词)若.将比予于文木邪(你,代词) (2)几⎩⎪⎨⎪⎧几.死(几乎,副词)而几.死之散人(将要、几乎,副词) (3)恶⎩⎪⎨⎪⎧女将恶.乎比予哉(什么,代词)又恶.知散木(怎么,哪里,代词) (4)且⎩⎪⎨⎪⎧方且.治之(将要,副词)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况且,连词) (5)以⎩⎪⎨⎪⎧尧以.天下让许由(把,介词)而不以.害其生(凭,介词)不以.利累形(因为,介词)(6)之⎩⎪⎨⎪⎧匠石之.齐(到,介词)弟子厌观之.(代树,代词)是不材之.木也(的,助词)犹之.可也(语助词)子之.不知余也(用于主谓之间,助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2)至于..曲辕 古义:到,到达今义:连词(3)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古义:收获敛藏今义:减轻,消失(4)故天下大器..也 古义:最珍贵的器物今义:能担当大任的人物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冬日衣.皮毛(名词用作动词,穿) (2)是不材.之木也(名词用作动词,成材) (3)杖.策而去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 (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词用作动词,供奉) (5)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用法,使……被杀) (6)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用法,使……受伤害;使……劳累) (7)且得有此大.也邪(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用处) (8)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判断句)译文:狄族人要的东西是土地。

(2)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被动句,判断句)译文:是自己使自己被世俗打击的。

(3)逍遥于天地之间。

(状语后置)译文:在天地间自由自在。

(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状语后置)译文: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

(5)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

(被动句)译文:跟人的哥哥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弟弟被杀害。

(6)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

(定语后置)译文:现在社会上那些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

(7)而不以害其生。

(省略句)译文:不因为(它)伤害自己的生命。

[整体·感知]本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节选自《让王》和《人间世》。

第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父、善卷不愿接受禅让和亶父为保全百姓弃王的故事,明确阐述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

第二部分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所选部分用树木不成材避除了许多灾祸而终享天年来比喻说明“无用”之为有用,保全生命乃为大用。

[文脉·梳理]尊生⎩⎪⎨⎪⎧⎭⎪⎬⎪⎫⎭⎪⎬⎪⎫尧舜让王—诸子不受亶父弃王⎩⎪⎨⎪⎧生命为重天下为轻忌以养伤身、忌以利累形匠石言木栎社见梦⎩⎪⎨⎪⎧⎭⎪⎬⎪⎫散人不顾——不材之木散木长寿——大用之木无用即大用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文本·层析]1.简述第一则选文的主旨及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让王”和“弃王”两部分。

让王,即禅让王位。

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尊生,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

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

这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伯、善卷等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明确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

本部分在阐明题旨上处于重要地位,其余部分皆由此展开。

第二部分写大王亶父“弃王”迁邠的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提出了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鲜明观点,引人深思。

2.概括叙述栎社树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则寓言通过写匠石认为栎树无所可用而栎树把“无所可用”当作“大用”,不懈追求,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它突出表达的是“涉乱世以自全”的人生处世哲学,即虚己顺物,以无用为有用。

同时,反对把他人工具化,具有不要把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

实际上蕴含着“有才之患”和“无用之用”的鲜明对照。

3.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形神兼备,是第一则的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则选自《让王》,提出尊生的主旨,成为后文的总纲。

前三段分别叙述了许由、子州支父、善卷不受王位的故事,叙述虽有雷同但都简洁明了,突出了他们的共同选择和尊生思想。

在前两段叙后跟议,画龙点睛,一语道破,更加突出了尊生重于得天下的道理。

最后一段也是先叙事再说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同时善卷“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大王“杖策而去”等细节描述,充分展示了人物的个性情态及理想追求,可谓妙笔。

在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文字背后,处处透射着“尊生”的主旨,体现了文笔的娴熟,思想的博大,确为文之上品。

1.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

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以我为天子,犹之①可也。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让我做天子,倒还可以。

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天下是最贵重的,却不能因为它伤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害自己的生命,又何况其他东西呢!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忘怀天下的人(指子州支父一类珍重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子州支父:据说姓子,名州,字支父,是有道的隐士。

①之,语助词。

幽忧之病:指疾病深重难除。

未暇:没有闲暇。

舜让天下 于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曰:“予 适有 幽 舜把天下让给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说:“我碰巧有很厉害很忧 之病,方且治 之,未暇 治 天下也。

”故 天 下 大 器 也,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所以天下是最珍贵的器物,而不以 易生。

此 有道者之 所以 异乎俗 者也。

却不拿它来交换生命。

这就是有道的人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

⎣⎢⎡⎦⎥⎤大器:贵重器物。

易:改换,交换。

舜以天下让 善卷。

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舜把天下让给善卷。

善卷说:“我站在宇宙之中,冬天穿皮 毛,夏日衣葛 。

春耕种,形 足以劳动;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葛布衣服。

春天耕种,身体足以劳动;秋 收 敛,身 足 以 休 食。

日出 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养。

太阳出来的时候起而作,日 入 而 息,逍遥于天地 之间,而心意自得。

来劳动,太阳落山以后就休息,在天地间自由自在,而自觉得意、开心。

吾何以天下为哉! 悲 夫, 子之不知余也!”遂 不 受。

天下对我有什么用呢!太可悲了,你不了解我!”最终不接受。

于是去而 入深山,莫 知 其 处。

于是离开舜进了深山,没有谁知道他的居所。

⎣⎢⎡善卷:据说姓善名卷,⎦⎥⎤隐士。

衣:穿。

葛(chī):指葛布衣服。

,细葛布。

作:劳作。

处:处所,居所。

……大王 亶父 居 邠,狄人 太王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古代周族的领袖)居住在豳,狄族人攻 之。

事之 以皮帛 而 不受,事之 以犬马攻打他。

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拿狗、马来供奉他们,而 不 受,事之 以珠玉 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他们不接受,拿珠、玉来供奉他们,他们也不接受。

狄族人要的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 居 而 杀其 弟,东西是土地。

太王亶父说:“跟人的哥哥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弟弟被杀害,与人之父 居 而杀其子, 吾不忍也。

子 跟人的父亲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儿子被杀害,我不忍心。

你们皆 勉 居矣! 为吾臣与 为狄人臣 奚以异!都尽力住在这儿吧!做我的臣民和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且 吾闻 之:不以①所 用 养害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因为用来养活百姓的土地害所养所 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