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食品质量分析报告,1200字

食品质量分析报告,1200字

食品质量分析报告食品质量分析报告1. 引言食品质量是指食品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和健康卫生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要求。

食品质量分析是通过分析食品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卫生质量和营养价值。

本次食品质量分析报告将对某种食品的质量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2. 样品选择本次分析报告选取了市场上的某个知名品牌的酸奶作为样品。

3. 理化指标分析首先对酸奶样品的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酸奶样品的外观为乳白色均匀液体,无异物;气味酸甜适宜,没有异味。

酸奶的味道醇厚,口感丰富,符合酸奶的特征。

酸奶样品的pH值为4.0,这是酸奶的典型pH值范围,表明该酸奶样品中酸度适中。

酸奶的酸度主要由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决定,乳酸的产生可以保持酸奶的新鲜度和稳定性。

酸奶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为3.5g/100ml,脂肪含量为2.0g/100ml,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5g/100ml,这些数值分别与国家标准要求相符,表明酸奶样品的营养成分符合标准要求。

4. 微生物指标分析在微生物指标方面,酸奶样品的总菌落数为2.0×10^6 CFU/ml,大肠杆菌的检出限为<3 MPN/100ml,霉菌和酵母菌的检出限为<10 CFU/ml。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酸奶样品的微生物指标均符合要求,符合卫生要求。

5. 结论综上所述,对本次分析的酸奶样品进行了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酸奶样品的理化指标包括外观、气味、口感、pH值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微生物指标方面,酸奶样品的总菌落数、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菌均未检出或检出限在合理范围内,符合卫生要求。

因此,本次分析的酸奶样品品质良好,符合食品质量标准,可放心食用。

注意事项:1. 本次分析报告仅针对选取的某个品牌的酸奶样品,不能代表整个市场上的所有酸奶产品;2. 食品质量分析结果会受到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等因素的影响,请在实际应用中谨慎对待;3. 食品质量分析报告中的结果仅依据实验分析得出,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品牌信誉、生产许可证等。

酸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酸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酸奶在贮存及销售过程中,特别是在常温下销售及贮存很容易出现胀包,酸奶由于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与其它产气杂菌作用而产生气体,使酸奶变质的同时也使酸奶的包装气胀。

原因分析污染酸奶而使酸奶产气的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其污染途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菌种被产气菌污染(主要是酵母菌污染);(2)、生产过程中酸奶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3)、酸奶包装材料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

(4)、包材本身不合格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5)杀菌不彻底有产气菌未杀死的污染。

(6)、生产工艺中杀菌机杀菌参数设定不正确而残留产气菌的污染。

(7)在灌装时破坏无菌环境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控制措施(1)、继代菌种在传代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环境卫生,确保无菌操作,可用一次性直接干粉菌种来解决继代菌种存在的一些避病;(2)、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点和一些清洗不到的死角。

如设备杀菌、发酵罐、酸奶缓冲罐、进出料管、灌装设备、配料设备等一定要清洗彻底,以后再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一般为90℃以上(设备出口温度)并且保证20—40分钟,杀菌效果的验证可采取涂抹试验来检验杀菌效果,生产环境用空降来检测空气中酵母菌是否超标,若超标可采取二氧化氯喷雾,乳酸薰蒸、空气过滤等措施来解决空气污染,采取空气降落法来检验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一般生产环境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为≤50个/平板,另外严格控制人体卫生,进车间前一定要严格消毒,生产过程中经常对工作服、鞋及人手进行涂抹试验,确保人体卫生合格,加强车间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消毒、杀菌工作,确保大肠杆菌无论是在工序还是成品中的检验都是未检出的状态;(3)、包材在使用前涂抹方法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在生产时可用紫外线杀菌或双氧水灭菌等方法来控制,并且要严格控制好包材贮存的环境质量;(4)、也可采取在酸奶中添加一定量的抑制酶(抑制酵母和霉菌)来解决此问题;(5)、杀菌要彻底,酸奶中不能有颗粒物质存在,若有会影响杀菌的彻底性。

酸奶检验标准

酸奶检验标准

酸奶检验标准一、外观检验酸奶的外观可是很重要的呢。

咱先看它的包装,包装得是完整的,没有破损,也没有胀包的情况。

要是胀包了,那可就有点吓人了,肯定是不能喝的。

然后再看酸奶的颜色,正常的酸奶颜色应该是均匀的,像那种乳白色或者稍微带点微黄的颜色。

要是颜色看起来怪怪的,比如说有黑斑或者颜色特别不均匀,那也得小心。

还有哦,酸奶的质地也很关键,应该是那种细腻的,没有什么大的结块。

如果一打开看到有很大的硬块,那这个酸奶可能就有问题啦。

二、气味检验闻一闻酸奶的气味也是检验的关键步骤。

好的酸奶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奶香,还有发酵后的那种独特的酸味。

这酸味可不能太刺鼻哦,如果闻起来有一股馊味或者其他怪味,像是化学药品的味道,那就赶紧把它扔得远远的。

这就好比我们交朋友,要是一个人身上味道怪怪的,我们肯定也不想靠近呀。

三、口感检验口感方面也有很多讲究呢。

把酸奶放到嘴里,首先感受到的应该是它的顺滑,就像丝绸一样在嘴里滑过。

然后是酸味和甜味的平衡,不能太酸也不能太甜。

太酸的话会让你的牙齿都打颤,太甜的话又感觉很腻歪。

还有,酸奶里面如果有添加果肉或者果粒之类的,这些添加物也得是新鲜的,咬起来有那种新鲜的口感。

四、成分检验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更专业一点啦。

看看酸奶的配料表,里面的原料应该都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比如说牛奶,得是优质的牛奶,不能是那种过期或者变质的牛奶加工的。

还有那些添加剂,像是防腐剂、增稠剂之类的,它们的用量得在规定的范围内。

如果超标了,那对我们的身体可不好呢。

另外,酸奶的蛋白质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按照规定,酸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不然这酸奶就有点偷工减料的嫌疑啦。

五、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可不能马虎。

酸奶里面不能有有害的细菌,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类的。

这些细菌要是超标了,喝了酸奶可就会让我们肚子疼,上吐下泻的。

要确保酸奶在生产和储存的过程中都是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喝到嘴里的酸奶是安全健康的。

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研讨(doc 9页)

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研讨(doc 9页)

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研讨(doc 9页)可见,采用较高温度时间的热处理对酸奶的产酸及凝乳状态是有利的。

(三)乳的冷却原料乳经热处理后,需及时通过板式或管式冷却器进行冷却到酸奶乳酸菌种所需的最适宜的增值温度范围40-43°C,最高不宜大于45°C,否则对产酸及酸凝乳状态有不利影响,甚至严重的乳清析出。

(四)接种也发酵经接种后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反应过程,主要表现在:蛋白质、脂肪轻度水解,使肽、游离氨基酸、氨和游离脂肪酸增加;乳糖产生乳酸和半乳酸,并产生乙醛、双乙酰等典型的风味成分,并形成圆润、粘稠、均一的软质凝乳。

影响乳酸菌增值的因素如下:1、生物因素: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共存进,利用共生作用,使发酵产酸大大加快;但由于所选择的菌株不同或混合比例的不同,而表现酸奶的产酸强度与后酸化能力有显著的差异。

表3 不同菌种对酸奶产酸及凝乳的影响菌种培养时间及酸度(°T)3h4h后酸化24h后酸度(°T)凝乳状态D(球菌:杆菌=2:1)83 100 凝乳质地良好,无乳清析出F(球菌:杆菌>200:1)81 87 凝乳质地良好,无乳清析出D菌种中球菌与杆菌比例接近,发酵产酸速度快,3h培养即达83°T,而后酸化能力强,冷藏24h后即达100°T。

而F菌种中球菌中球菌远远大于杆菌,故发酵产酸速度慢,4h 培养才达81°T,而后酸化能力弱,冷藏24h后仅为87°T。

说明F菌种更适宜于保质期较长的酸奶制品,如搅拌型酸奶的生产。

表4 不同接种量对产酸及凝乳的影响(F菌种)接种量(%)培养时间及酸度(°T)后酸化24h凝乳状态3h 4h 后酸度(°T)1 86 96 凝乳质地良好,无乳清析出2 91 103 凝乳质地硬,无乳清析出3 93 107 凝乳质地良好,仅少量乳清析出5 95 112 凝乳质地软,乳清析出较多在发酵剂菌种活力良好的情况下,接种量2%已足够,接种量过大(如5%),使产酸过快,反而易造成凝乳中蛋白质内脱水收缩现象,使乳清析出较多。

牛奶与酸奶的质量评价报告

牛奶与酸奶的质量评价报告

牛奶与酸奶的质量评价报告
质量评价报告:牛奶与酸奶
1. 牛奶质量评价:
(1)外观质量:牛奶应呈浑浊而不乳状,颜色应为乳白色,无异味,无杂质。

(2)理化指标:牛奶的脂肪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3.0~3.5%,乳糖含量应大于4.5%,PH值应为6.5~7.5,目测乳蛋白质降解应不超过5%。

(3)微生物质量: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总菌落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2. 酸奶质量评价:
(1)外观质量:酸奶应呈浅黄色或淡褐色,质地应为均匀而有光泽,纹理细密,口感浓郁,无异味。

(2)理化指标:酸奶的酸度应在0.8~1.3之间,总酸含量应大于1.2%,脂肪含量不低于3.0%。

(3)微生物质量:酸奶中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酸奶菌数量、大
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综上所述,牛奶和酸奶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质量等方面,符合标准的牛奶和酸奶在对健康的保障方面更加有信心。

发酵型酸牛奶品质鉴评

发酵型酸牛奶品质鉴评

发酵型酸牛奶品质鉴评
发酵型酸牛奶品质鉴评分色泽鉴别、组织状态鉴别、气味鉴别
和滋味鉴别四部分:
1、色泽鉴别
良质发酵型酸牛奶一一色泽均匀一致,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
次质酸奶一一色泽不匀,呈微黄色或浅灰色
劣质酸牛奶一一色泽灰暗或出现其他异常颜色。

2、组织状态鉴别
良质酸奶一一凝乳均匀细腻,无气泡·允许有少量黄色脂膜和少量乳湾。

次质酸奶—一凝乳不均匀也不结实,有乎清析出。

劣质酸奶一凝乳不良,有气泡,乳清析出严重或乳清分离。

瓶口及发酵型酸牛奶表面均有霉斑。

3、气味鉴别
良质发酵型酸牛奶——有清香、纯正的发酵型酸牛奶味。

次质酸一奶一一酸牛奶否气平淡或有轻微异味。

劣质酸牛奶----有腐败味·霉变味、酒精发酵及其他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
良质发酵型酸牛奶一一有纯正的酸牛奶味·酸甜适口。

次质酸牛奶——做味过度或有其他不良滋味。

劣质酸牛奶。

有苦味、深味或其他不良滋味。

酸奶品质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酸奶品质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酸奶品质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酸奶作为一种受人们喜爱的乳制品,其品质评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健康和营养价值的日益关注,对于酸奶的品质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准确地评估酸奶的味道、质地和色泽等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去验证其品质水平,对于提高酸奶行业竞争力具有极大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所讨论的问题以及文章结构。

接下来是酸奶品质评价指标部分,详细阐述了酸奶常见的味道、质地和色泽等评价指标。

然后是酸奶检测方法部分,将介绍常用的pH值检测方法、大肠杆菌检测方法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方法等。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常见的酸奶质量问题,并提供解决办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酸奶品质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概述酸奶品质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酸奶的品质评价体系、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加深对酸奶品质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重要性与应用前景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启示。

2. 酸奶品质评价指标2.1 味道酸奶的味道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理想的酸奶味道应该醇厚、干净,没有杂味。

一般来说,酸奶的酸度越高,其味道会相对更酸。

然而,过高的酸度可能会导致口感不佳。

因此,在对酸奶的味道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其醇厚度、平衡度和口感等因素。

2.2 质地酸奶的质地也是决定其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理想的酸奶质地应该柔滑细腻,口感丰富。

在评价质地时主要观察其凝胶程度、结构稳定性和咀嚼感等特征。

另外,随着存放时间增加,部分酸奶可能会出现分离现象或变得粘稠不均匀,这都将对其质地产生影响。

2.3 色泽良好的色泽可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感知。

一般认为,浓郁且均匀的乳白色是表示酸奶新鲜且优质的标志。

过于黄或发红的色泽可能与存放时间过长、氧化等因素有关,这些都会对产品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酸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报告

酸奶常见质量问题分析报告

酸奶在贮存及销售过程中,特别是在常温下销售及贮存很容易出现胀包,酸奶由于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与其它产气杂菌作用而产生气体,使酸奶变质的同时也使酸奶的包装气胀。

原因分析污染酸奶而使酸奶产气的产气菌主要是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其污染途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菌种被产气菌污染(主要是酵母菌污染);(2)、生产过程中酸奶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3)、酸奶包装材料被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污染。

(4)、包材本身不合格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5)杀菌不彻底有产气菌未杀死的污染。

(6)、生产工艺中杀菌机杀菌参数设定不正确而残留产气菌的污染。

(7)在灌装时破坏无菌环境使外界微生物侵入而造成的污染。

控制措施(1)、继代菌种在传代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环境卫生,确保无菌操作,可用一次性直接干粉菌种来解决继代菌种存在的一些避病;(2)、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点和一些清洗不到的死角。

如设备杀菌、发酵罐、酸奶缓冲罐、进出料管、灌装设备、配料设备等一定要清洗彻底,以后再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一般为90℃以上(设备出口温度)并且保证20—40分钟,杀菌效果的验证可采取涂抹试验来检验杀菌效果,生产环境用空降来检测空气中酵母菌是否超标,若超标可采取二氧化氯喷雾,乳酸薰蒸、空气过滤等措施来解决空气污染,采取空气降落法来检验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一般生产环境空气中酵母、霉菌数为≤50个/平板,另外严格控制人体卫生,进车间前一定要严格消毒,生产过程中经常对工作服、鞋及人手进行涂抹试验,确保人体卫生合格,加强车间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消毒、杀菌工作,确保大肠杆菌无论是在工序还是成品中的检验都是未检出的状态;(3)、包材在使用前涂抹方法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在生产时可用紫外线杀菌或双氧水灭菌等方法来控制,并且要严格控制好包材贮存的环境质量;(4)、也可采取在酸奶中添加一定量的抑制酶(抑制酵母和霉菌)来解决此问题;(5)、杀菌要彻底,酸奶中不能有颗粒物质存在,若有会影响杀菌的彻底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酸奶分层、发酵时间长、发酵失败原因分析报告
发酵酸奶分层:
⑴原因分析:
①对发酵酸配料所用的鲜奶热处理不够充分;
②发酵酸化过程中温度波动;
③发酵终点判断不够准确;
④发酵完成后降温温度控制问题;
⑤物料输送过程中机械处理造成的缺陷;
⑥物料中有较多空气;
⑦物料泵的种类及功率
⑵处理措施:
与以上原因相对应,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①在接种之前对发酵酸所准备的生鲜牛乳进行90-95℃、5min的
热处理,最大可能的杀死乳中残留的噬菌体;
②发酵缸上所装温度计未进行校正,故不能准确反应发酵过程中
温度变化。

可另行购买温度计送专业机构校正后进行更换;
③以酸度达到65°T-70°T来确定发酵终点存在漏洞。

经过近期
试验证明酸度达到65°T-70°T时酸奶pH值波动较大,最低为
4.55、最高时为4.74,这与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原奶质量波
动等因素有关。

而乳的等电点pH值为4.55,此pH值时酪蛋白复合物开始凝聚,同时嗜热乳酸菌产生芳香物质乙醛。

所以当pH值未达到4.55之前不能停止发酵,否则会因为凝块网状结
构很弱产生乳清析出现象。

因此应该以酸度达到65°T-70°T、
pH值达到4.40-4.50(实验室理论要求值4.10-4.30)两个条
件共同确定发酵终点,尽可能稳定酸奶内部结构;
④发酵完成后降温、灌装温度不可过低或过高,应控制在20-25℃;
⑤调整搅拌的转速,不可过快;
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发酵前对物料进行脱气处理,减少
乳中的空气;
⑦物料输送应选择大功率的容积式泵(如螺杆泵),且必须满足
“大功率”要求,从而减少输送过程中对物料的损伤。

灌装泵
宜选择小功率的螺杆泵,可选用大功率的齿轮泵(离心式泵)作为翻缸泵。

发酵时间长:
⑴原因分析:
①糖及稳定剂的添加;
②发酵过程中温度的波动;
③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影响;
④消毒剂和清洗剂的影响;
⑤噬菌体;
⑵处理措施:
与以上原因相对应,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①严格按配方控制白糖的添加,添加量不得大于10%;稳定剂中
含有部分防腐剂,这些化合物都是制霉菌因子,同时还会影响
发酵剂的活性;
②发酵缸上所装温度计未进行校正,故不能准确反应发酵过程中
温度变化。

可另行购买温度计送专业机构校正后进行更换;
③选择菌落总数、体细胞数尽可能小的原奶;
④加强洗瓶完成后瓶内消毒水残留的控制及检查;加强发酵缸清
洗完成后清洗效果的检查,确保无清洗液残留;
⑤菌种添加及发酵过程中避免可能造成污染的操作;每3-4周更
换一次菌种种类。

发酵失败:
⑴原因分析:
当以上两种情况下的因素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发酵剂活性、发酵菌种数量、物料内部结构变化均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发酵酸化的过程会随着这些因素被延长甚至终止,以至于发酵失败。

⑵处理措施:
日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各相关岗位除严格规范操作外还应做到多检查、多关注,从而保证发酵过程始终处在要求的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