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荧光分析法练习题

合集下载

荧光法习题

荧光法习题

荧光分析法一、选择题1、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就是A、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B、增加激发光的强度C、增加待测液的体积D、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2、下列结构中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就是A、苯酚B、苯C、硝基苯D、碘苯3、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就是A、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C、溶剂粘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D、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4、荧光分析中,当被测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就是A、自熄灭B、自吸收C、散射光的影响D、溶剂极性增大5、在下列哪个pH值时苯胺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A、1B、2C、7D、146、硫酸奎宁在0、05mol/L H2SO4中,分别用320nm与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A、形状与荧光强度都相同B、形状与荧光强度都不同C、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D、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7、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就是A、激发光B、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C、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D、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8、对分子荧光强度的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就是由于A、荧光就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B、只有在与入射光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C、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D、克服散射光的影响9、荧光法中,荧光效率Φ的计算式就是A、Φ=发射荧光的电子数/吸收激发光的电子数B、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C、Φ=发射光的强度/吸收光的强度D、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光量子数10、A、钨灯B、氢灯C、元素灯D、溴钨灯λ=256nm)可用作光源。

(1)光度法测乙醇中苯(m ax(2)荧光计采用作光源。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用作光源。

(4)光度法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可用作光源。

11、处于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辐射光量子的形式回到单线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这种发光现象称为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化学发光D、拉曼散射12、三线态的电子排列应为A、全充满B、↑C、基态D、↓↑↑13、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C、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D、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14、在荧光分析中,以下说法错误的就是A、激发态分子通过碰撞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称为振动弛豫B、荧光光谱的形状随激发光波长改变而改变C、荧光激发光谱相当于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D、测定任何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时都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pH值15、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就是A、消除杂质荧光B、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16、荧光分析中,滤光片选择的原则就是A、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B、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与最低的荧光背景C、消除散射光的影响D、消除杂散光的影响17、 萘胺在酸性中形成铵盐离子,影响荧光的测定,这种影响就是A、共存物质的影响B、荧光的熄灭C、溶液pH对荧光的影响D、溶剂的影响E、温度的影响18、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激发光足够强B、吸光系数足够大C、试液浓度足够稀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19、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就是A、C x=C s(F x—F0)/F sB、C x=C s(F x/F s)C、C x=C s(F x—F0)/(F s—F0)D、C x=C s(F s—F0)/(F x—F0)20、荧光测定时,观察荧光要在与入射光垂直方向,其原因就是A、只有在入射光垂直方向上才有荧光B、各个方向都可观察到荧光,为减少透射光的影响C、荧光波长比入射光波长小D、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小21、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的形状就是A、相同B、相同且重叠C、对称D、相似且成镜像E、以上都不就是22、比较荧光物质激发光谱的波长与其发射光谱的波长A、相同B、不同C、前者稍长D、前者稍短E、以上都不就是23、在同一电子激发能态内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就是A、内部转换B、外部转换C、体系间跨越D、振动驰豫24、比较荧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的波长A、前者稍长B、前者稍短C、相同D、不同E、以上都不就是25、光电荧光计的单色器就是A、棱镜B、光栅C、滤光片D、凸透镜26、荧光物质的分子一般都含有A、离子键B、共轭双键C、氢键D、金属键E、配位键27、可以改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A、增强光源强度B、改换溶剂C、降低温度D、以上三种措施都28、物质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以幅射形式放出的能量,称为:A、磷光B、荧光C、化学发光D、电子光谱29、在荧光分析中,利用较短的激发光进行激发,可以避免的干扰A、拉曼光B、瑞利光C、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胶粒的散射光30、荧光物制裁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有关A、该物质的吸光能力B、照射光强度C、荧光效率D、与上述三者都31、下列哪种光的峰位与激发光波长无关A、瑞利散射光B、拉曼光C、仪器表面的散射光D、荧光32、下列哪种因素会使荧光效率下降A、激发光哟度下降B、溶剂极性变小C、温度下降D、溶剂中含有卤素的金属离子33、激发光波长固定后,荧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A、吸收光谱B、激发光谱C、分子光谱D、荧光光谱34、物制裁分子吸光后,发出的荧光就是从什么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产生的A、不同的电子激发态的各种振动能级B、不同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C、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D、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35、下列哪种因素不可能减少散射光对荧光的干扰A、改变激发光波长B、改换溶剂C、升高温度D、以上三种措施都可以减少散射光的干扰36、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浓度为0、030μg/ml的罗丹明标准液的荧光强度为60,样品的荧光强度为50,空白液的荧光强度为10,则样品中罗明的浓度为μg/mlA、0、020B、0、025C、0、026D、0、02437、一般荧光峰的浓度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A、而兰移B、而变短C、而增大D、并无变化38、就是显著的荧光熄灭剂A、CCl4B、CHCl3C、CO2D、O239、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多半就是A、级性有机化合物B、非级性有机化合物C、复杂之机物D、含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40、荧光波长固定后,激发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A、荧光光谱B、激发光谱C、发射光谱D、吸收光谱41、VitB在440~500nm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400nm激发光,其目的就是A、克服溶剂的瑞利散射光B、避免拉曼散射光的干扰C、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的干扰E、消除磷光干扰42、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激发光足够强B、试液足够稀C、吸光系数足够大D、仪器足够灵敏E、增大试液浓度43、下列物质中荧光强度最强的物质就是A、环己烷B、苯C、萘D、联苯E、苯甲酸COOH44、荧光就是在下述条件下产生的A、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B、原子外层价电子的能级跃迁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E 、 分子从第一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45、 下述化合物在荧光分析中产生的荧光效率最大的就是A 、B 、C 、D 、E 、46、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 本身分子结构与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B 、 激发光的波长C 、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D 、 分子结构中有无极性E 、 温度高低 47、 在荧光分析中,哪种说法就是正确的A 、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B 、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C 、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D 、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48、 温度升高时,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与荧光强度A 、 降低B 、 增大C 、 不变D 、 无法确定49、 某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有两个不同强度的吸收峰,当分别用两个最大吸收波长作激发光时,所得到的该物质的荧光光谱A 、 形状与荧光强度都相同B 、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C 、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D 、 形状与荧光强度都不同50、 荧光法中,固定激发光波长与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 荧光光谱B 、 激发光谱C 、 吸收光谱D 、 发射光谱51、 进行荧光分析时,固定激发光波长与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umB 、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C 、 absorption spectrumD 、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52、 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 、 激发光足够强B 、 试液足够稀C 、 吸光系数足够大D 、 仪器足够灵敏53、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 第一电子激发态中最低振动能级分布B 、 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分布C 、 基态的振动能级分布D 、 第一电子激发态中振动能级分布54、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 本身分子结构与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B 、 激发光的波长C 、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D 、 分子结构中有无极性55、 Vit 、B 在440~500nm 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400nm 激发光,其目的就是:A 、 克服溶剂的Rayleigh 散射光B 、 避免Raman 光干扰C 、 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 、 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干扰56、 荧光法测定核黄素,采用硅镁吸附剂就是为了A 、 保持核黄素稳定B 、 使核黄素转变成具有荧光的物质C 、 将样品浓缩D 、 使杂质与核黄素分开57、 如果使激发光的波长与强度保持不变,让物质发生的荧光通过单色器,依次测定荧光强度,然后以荧光强度对波长作图,该曲线叫做A 、 荧光激发光谱B 、 荧光光谱C 、 吸收光谱D 、58、 荧光物质的分子可以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或频率)的光。

原子荧光分析法试题库(选择题)

原子荧光分析法试题库(选择题)

原子荧光分析法试题(选择题)1. 原子荧光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B)A. 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共振线的吸收;B. 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C. 电热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D. 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2. 下列哪一项是原子荧光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在产生原理上的共同点(B)A. 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共振线的吸收;B. 辐射能与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C. 辐射能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辐射;D. 辐射能与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3.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从高能级返回低能级时可能在原子化器中与其他电子、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使荧光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D)A. 自吸现象B。

非共振荧光 C. 敏化现象 D. 荧光猝灭4. 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时应选用的光源为(A)A. 高强度空心阴极灯B. 无极放电灯C. 碘钨灯D. 激光5.仪器分析实验中常用的‘标准加入工作曲线法’比较适于(B)A. 大批量试样的测定;B. 少量组成复杂的试样的测定;C. 多组分混合体系的同时测定;D. 单组分的测定6. 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小分析中的偶然误差(B)A. 对照试验B. 增加平行试验次数C. 空白试验D. 仪器校正7.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D)A.越小越好B. 等于0C. 略大于允许误差D.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8.在分析中做空白试验的目的是(C)A.提高精密度B. 消除偶然误差C. 消除系统误差D. 消除过失误差9. 精密度的好坏由(B)决定。

A.绝对偏差B. 偶然误差C.系统误差D. 相对偏差10. 直接配置标准溶液时,必须使用(B)A.分析试剂B. 基准物质C. 优级试剂D. 保证试剂11. 在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中易形成蒸气的元素是(A)A.HgB. AsC. SbD. Bi12.下列哪种元素在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中能形成氢化物(C)A.HgB. AlC. SbD. Fe13. 在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中Se是以(C)形式与硼氢化物反应。

荧光试题(附答案)

荧光试题(附答案)

荧光试题一.选择题1.荧光渗透探伤所用的黑光灯发出的紫外线波长范围是(C)A.400-760纳米B.510-550纳米C.330-390纳米D.以上都不对2.在水洗部位安装一个紫外线灯是为了(C)A.使零件不经烘干就可以检验B.使缺陷内的荧光液加快渗出C. 检验清洗效果D.为显现做准备3. 烘箱温度过高会(B)A.对缺陷中的渗透液无影响B.使缺陷中的渗透液变干C.使零件变形D.以上都对4.检验人员进入暗室工作,通常适应黑暗的时间是( A)A.1分钟B.5~10分钟C.10~15分钟D.不需要5.渗透探伤中,哪种防护措施是不必要的(D)A.保持工作地点清洁B.用肥皂水尽快清洗掉皮肤上的渗透液C.不要把渗透液溅到衣服上D.用汽油清洗皮肤上的渗透液6.下列哪条不是渗透探伤中的一条安全措施(C)A.避免渗透液与皮肤长时间接触B.避免过多吸入显像剂粉末C.无论何时都必须带上防毒面具D.由于着色探伤使用的溶剂易燃,所以应远离明火7.由于大多数渗透剂中含有可燃物质,所以操作时应注意防火,为此必须做到(D)A.现场远离明火并设置灭火器B.现场不能存放过量的渗透液,并且在温度过低时,不应用明火加热渗透液C.探伤设备应加盖密封并避免阳光直射D.以上都是8.使用最普遍的黑光灯是哪一种?(D)A.白炽灯B.金属碳弧灯C.管状的BL荧光灯D.密封的水银蒸汽弧光灯9.渗透探伤液一般包括(D)A.渗透液B.清洗液C.显像液D.以上都是10.荧光检验用的紫外线中心波长为(A)A.365nmB.330nmC.390nmD.300nm11.用侵入法施加渗透剂时,滴落时间过长会造成渗透剂难于清洗,这时应(C)A.将零件急冷到0度以下B.将零件加热到60度以上C.将零件重新侵入渗透液中D.在清洗前施加湿式显像剂12.零件不能过分干燥的原因是(C)A.浪费时间B.使显像剂的吸收能力降低C.可能使显示分辨率降低D.多余的显像剂难以去除13.用水清洗的零件,进行干燥处理的通常做法是(B)A.在室温下干燥零件B.用热空气循环箱干燥零件C.在高温烘箱中烘干零件D.用冷压缩空气干燥零件14.渗透温度一般控制在(A)A.15-50度B.4-60度C.20-40度D.小于80度15.直接对黑光灯看会造成(B)A.永久性的损伤眼睛B.使视力模糊C.引起暂时性失明D.以上都不会二.问答题1.渗透液应具有哪些综合性能?答:渗透能力强,容易渗入零件表面缺陷中;渗透液应毒性小,,腐蚀性小,稳定性好。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一章荧光分析法一、选择题1.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 )而达到对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A、激发光B、磷光C、发射光D、散射光2.下面( )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

A、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B、荧光分析法C、磷光分析法D、化学发光分析法3.荧光发射光谱含有( )个发射带。

A、1B、2C、3D、不一定4.下列关于荧光光谱的叙述错误的是()A、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的波长无关B、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一般是对称镜像C、荧光光谱属于分子的受激发射光谱D、荧光激发射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重合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荧光光谱的最长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B、荧光光谱的最短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C、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D、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6.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

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瑞利散射光D、拉曼散射光7.关于振动弛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振动弛豫只能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B、振动弛豫属于无辐射跃迁C、通过振动弛豫可使处于不同电子激发态的分子均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D、振动弛豫是产生Stokes位移的原因之一8.荧光寿命指的是( )。

A、从激发光开始照射到发射荧光的时间B、受激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所需的时间C、从除去激发光光源至分子的荧光熄灭所需的时间D、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9.关于荧光效率,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长共轭的π→π﹡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B、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C、顺式异构体的荧光效率大于反式异构体D、共轭体系上的取代基不同,对荧光效率的影响不同10.采用下列( )措施可使物质的荧光效率提高。

荧光分析试题答案.doc

荧光分析试题答案.doc

1、简述荧光岗位工作职责?2、荧光仪的关机顺序是怎样的?电压和电流分别调整为20kV/10mA关闭钥匙开关放掉真空关闭电源3、导致生料成分波动的原因有哪些?a原燃材料成分的变化石灰石成分的波动主要表现在CaO和MgO的含量及其杂质的变化。

或粘土成分的波动主耍表现在SiO2和A12O3含量的变化,特别是SiO2的影响,对饱和比的影响最大燃料及其它辅料的波动,煤的灰分含量及煤灰分的成分会影响SiO2和A12O3的含量变化,其它辅料的影响较小b各种物料配比的波动工艺设备不能满足配料的要求破碎工艺的不完备,使物料粒度不均匀或粒度过大喂料及计量设备精度差,不能有效的控制物料流量c物料水分的波动由于某种物料水分的变化影引起物料的下料量变化由于物料水分的变化引起间断性离析4、如何利用过程控制的检验数据指导配料?(指标KH: 1.02-1.04; SM: 2.65-2.70; IM: 1.6-1.65)(1)KH:1.00;SM:2.55;IM: 1.55(2)KH:0.85;SM:2.85;IM: 1.80(3)KH:1.06;SM:2.60;IM: 1.80(4)KH:1.15;SM:2.45;IM: 1.405、你认为如何控制进厂原材料的质量?尽可能采用同一矿点的原料,对原料进行预均化堆放处理,对不同含量的原料进行搭配使用6、简述KH、n、p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计算公式?KH:熟料中SiO2被CaO饱和成C3S的程度n: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溶剂型矿物的比值P:熟料中溶剂矿物C3A和C4AF的比值"口Cao - 1.65A12O3 - 0.35Fe2O3一0.7SOKH —石灰石饱和系数:2・8SiQSiO? Ag硅率:SM= A12O3 + FC2°3铝率:IM=氏2。

37、你认为应该如何提高熟料质量?有何好处?稳定配料,稳定煤,稳定生料细度强度稳定,游离钙含量稳定,安定性好8、叙述荧光分析引起测定结果误差的因素?误差主要来源是试样的基体效应及制样技术A基休效应颗粒效应:指粉末中颗粒度,颗粒度分布,颗粒形状及颗粒内部不均匀性引起的物理效应。

荧光习题

荧光习题

一选择题1.芳香族荧光物质中,稠环数目最多的化合物的荧光()A.最弱 B 最强C中等D无法判断2.苯环上的吸电子基,如—Cl,使荧光()A减弱B增强C无法判断D不变3.某大环共轭化合物是具有刚性结构的分子,则()A不发生荧光B易发生荧光C无法确定D刚性结构消失时有荧光4.通常情况下,增大溶剂极性,共轭芳香族荧光物质光谱()A向短波方向移动B不变C向长波方向移动D无法判断5.荧光物质,随溶液的温度降低,其荧光量子产率将()A减小B不变C增强D无法判断6.2,2’-二羟基偶氮苯的结构式如右图所示,它的两个羟基可以和Al3+离子配合物结合形成稳定的1:1配合物,与原化合物相比,其荧光强度将()A减小B不变C增强D无法判断7.苯环上的给电子基团如—NH2,使荧光()A减弱B不变C无法判断D增强8.8-羟基喹啉-5-磺酸是一种常见的荧光试剂,其结构如右图所示,它的羟基氧和环上的氮可以和二价镁离子发生配合。

与原化合物相比,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将()A减少B不变C增强D无法预测9.荧光物质2-苯胺基-6-萘磺酸的水溶液和乙腈溶液相比,其荧光光谱将()A蓝移B红移C无法预测D不变10.在进行固体表面室温磷光分析时,样品不慎接触了潮湿的空气,则测定结果将()A偏低B偏高C不变D无法预测11.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在经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瑞利散射光D拉曼散射光12.下列关于荧光发射光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B 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在任何情况下都呈对称镜像关系C 发射光谱位于激发光谱的左侧D 发射光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13.荧光寿命指的是()A 停止光照射到分子的荧光熄灭所需的时间B 受激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所需时间C 荧光衰减到原来的1/e开始到完全消失所需要的时间D 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14.关于荧光效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具有Π-Π*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其荧光效率越小C 具有苯环的分子一定比没有苯环的分子效率高D 芳香环上的取代基位置不同,对荧光效率的影响也不同15.下面各化合物中,荧光效率最低的是()A 苯B氯苯C溴苯D碘苯16. 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A 空心阴极灯B氙灯 C 氘灯D硅碳棒17.一般要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观测荧光强度,这是由于()A 只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才有荧光B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在垂直方向上可减小透射光的影响C 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大D 荧光发射波长比透射光波长长18.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而达到对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分析化学习题十四知识讲解

分析化学习题十四知识讲解

第十四章 荧光分析法一、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 、B 、C 、D 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种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化学发光? ( )A .中和反应B .离子交换反应C 氧化反应D 置换反应2、分子荧光与化学发光均为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至基态中各振动能量能级产生的光辐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分子中的电子层不同B .跃迁至基态中的振动能级不同C .产生光辐射的能源不同D .无辐射驰豫的能源不同3、受激单线态的平均寿命应为( )秒。

A .10-8B .10-7C .10-6D .1受激三线态的平均寿命应为( )秒。

A .10-8B .10-7C .10-6D .10-55、下列那种离子不能产生荧光?( ) A .K+ B .Mg 2+ C .Al 3+ D .V(IV)6、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判断那种物质的荧光效率最大?( ) A.苯 B.联苯 C.对联三苯 D.蒽7、下列结构中那一种能产生荧光的强度最大?( ) A.苯酚 B.苯 C.硝基苯 D.苯甲酸8、苯胺在下列哪个pH 值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 ) A.1 B.2 C.7 D.139、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 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减弱。

C. 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弱,荧光强度减弱。

D. 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弱,荧光强度减弱。

10、下列说法那种是正确的( ) A.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C.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

D.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

11、下列那种基团能使单线态转让三线态( ) A. 2NH - B. OH - C. 65C H - D. I -12、下列那种溶剂对荧光的光谱干扰最小( ) A.水 B.乙醇 C.环已烷 D.四氯化碳13、荧光光度计和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 A.光源 B.光路 C.单色器 D.检测器瑞利散射是在那种情况下产生的() A.自发辐射 B.受激辐射 C.辐射能照射分子产生热运动D. 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只是光子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15、拉曼散射是在那种情况下产生的 ( )A.自发辐射B.受激辐射C.辐射能照射分子产生热运动D.辐射能照射分子产生非弹性碰撞,并发出光辐射。

荧光分析法——精选推荐

荧光分析法——精选推荐

荧光分析法● 习题精选一、 选择题(其中1~6题为单选,7~10题为多选)1.下列化合物中荧光最强、发射波长最长的化合物是( )。

A.B.C.D.2.所谓荧光,即指某些物质经入射光照射后,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辐射出比入射光( )。

A. 波长长的光线;B. 波长短的光线;C. 能量大的光线;D. 频率高的光线3.单光束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图是( )。

A.B.C.D.4A. 1-氯丙烷;B. 1-溴丙烷;C. 1-碘丙烷;D. 1,2-二碘丙烷5.下列化合物荧光最强的是( );磷光最强的是( )。

Cl BrA B C D I6.下列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最大的是( )AC DCOO H-COO O -O OH COO H O OHO O COO -O -O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大于激发波长B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小于激发波长C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D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8.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的条件是( )A. 单色光;B. ECl ≤0.05;C. 入射光强度I 0一定;D. 样品池厚度一定9.下列化合物中可产生荧光的化合物是( )A BC DNN N N10.在相同条件下,荧光、延时荧光、磷光三者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A. 荧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B.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长;C. 磷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D.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短二、填空题1.荧光寿命与延时荧光寿命相比,寿命短;荧光寿命与磷光寿命相比,寿命长;磷光寿命与延时荧光寿命相比,二者。

2.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常形成。

3.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温度,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或荧光量子产率越高。

4.激发光谱的形状与光谱形状极为相似,所不同的只是。

5.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光源与检测器呈角度。

这是因为。

6.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lecular structure
the presence of heavy atom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the temperature of solution
none
答案:C
X型题
1.下列关于分子荧光分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灵敏度高
B、用量大,分析时间长
A、光源
B、光路
C、单色器
D、检测器
E、吸收池
答案:B
12.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过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A、分子荧光
B、分子磷光
C、瑞利散射光
D、拉曼散射光
E、原字荧光
答案:BDE
10.可以改变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的措施是()。
A、增强激发光源强度
B、降低溶剂极性
C、增加检测器的灵敏度
D、升高测量温度
E、增加溶剂极性
答案:AC
11.下列哪些取代基会减弱芳香化和物的荧光强度()。
A、-NH2
B、-NO2
C、-OH
D、-COOH
E、-NR2
答案:BD
2.13
知识点:基本原理S2
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
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
E、分子荧光分析线性范围更宽
答案:B
3荧光量子效率是指()。
A、荧光强度与吸收光强度之比
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
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的总分子数之比
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的分子数之比
E、物质的总分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分子数之比
C、用量少,操作简便
D、选择性强
E、应用广泛
答案:ACD
2.列关于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性质叙述正确的有()。
A、激发单重态分子是抗磁性分子,而激发三重态分子则是顺磁性的
B、激发单重态的平均寿命要长于三重激发态
C、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容易发生,为允许跃迁
D、激发三重态的能量比激发单重态的能量低
E、激发三重态的能量比激发单重态的能量高
答案:ACD
3.下列跃迁方式属于无辐射跃迁的有()。
A、振动弛豫
B、内转换
C、系间跨越
D、猝灭
E、磷光发射
答案:ABCD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oup can enhanc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OH
A、分子结构
B、激发光的波长
C、温度
D、溶剂的极性
E、激发光的强度
答案:A
7.下列结构中荧光效率最高的物质是()。
A、苯酚
B、苯
C、硝基苯
D、苯甲酸
E、碘苯
答案:A
8.下列因素会导致荧光效率下降的有()。
A、激发光强度下降
B、溶剂极性变小
C、温度下降
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
E、激发光强度增大
答案:D
9.为使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荧光强度一般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B、溶剂极性增加使荧光强度增加
C、溶剂粘度增加使荧光强度降低
D、溶液的pH对荧光强度
7.下列物质属于荧光猝灭剂的有()。
A、卤素离子
B、重金属离子
C、氧分子
D、羰基化合物
E、重氮化合物
答案:ABCDE
8.Which of the following factor have no effect on quantum efficiency of fluoresce().
答案:C
15.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选择性较好,是由于不同荧光物质的哪种性质不同?()。
A、荧光强度
B、最大激发光波长
C、最大荧光波长
D、荧光寿命
E、入射光强
答案:D
16.下面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法
磷光分析法
化学发光分析法
E、生物发光分析法
答案:A
17.Which factor has no effect on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molecule?( )
A、constitution
B、concentration
C、temperature
D、polarity of solvent
E、gram-molecule
答案:BE
9.分子中有利于提高荧光效率的结构特征是()。
A、双键数目较多
B、共轭双键数目较多
C、含重金属原子
D、分子为平面刚性
E、苯环上有给电子基团
B、—NH2
C、—COOH
D、—NO2
E、—NO
答案:A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荧光波长一般比激发波长要长
B、分子刚性及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高
C、苯环上吸电子基团会增强荧光
D、苯环上给电子基团会增强荧光
E、荧光波长一般比激发波长要短
答案:ABD
6.下列关于环境对荧光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十二章荧光分析法(药学)
A型题
1.若需测定生物试样中的微量氨基酸应选用下述哪种分析方法()。
A、荧光光度法
B、磷光光度法
C、化学发光法
D、X荧光光谱法
E、原子荧光光谱法
答案:A
2.分子荧光分析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
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
A、激发光足够强
B、吸光系数足够大
C、试液浓度足够稀
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
E、仪器选择性足够好
答案:C
10.在测定物质的荧光强度时,荧光标准溶液的作用是()。
A、用做调整仪器的零点
B、用做参比溶液
C、用做定量标准
D、用做荧光测定的标度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11.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14.分子荧光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法的主要区别为()。
答案:B
13.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A、空心阴极灯
B、氙灯
C、氚灯
D、硅碳棒
E、钨灯
答案:B
14.采用激光作为荧光光度计的光源,其优点是()。
A、可以有效消除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
B、可以提高荧光法的选择性
C、可以提高荧光法的灵敏度
D、可以避免荧光熄灭现象的产生
E、可以提高荧光法的发光效率
答案:B
4.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E、标准工作曲线
答案:C
5.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
B、激发光谱
C、荧光光谱
D、工作曲线
E、标准工作曲线
答案:B
6.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