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企业标准
QSH 0700-2008 管道组成件标记和色标规定

标准
20#
GB/T 8163
20#
GB 3087
20#
GB 9948
20#
GB 5310
国内材料
碳钢
20#(ANTI-H2S) 20#(ANTI-H2S) Q235B SAW
GB/T 8163 GB 9948 GB/T 3091
Q235B ERW
GB/T 3091
Q235B 镀锌
GB/T 3091
阀门标记应符合 MSS SP-25 的规定。
未经 SINOPEC 书面同意,本文件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向第三方提供。
管道组成件标记和色标规定
编号: SDEP-SPT-PD2303-2008
修改: 1.0
第4页 共8页
4 色标规定
4.1 一般要求 4.1.1 色标颜色的色卡号应按表 4.1.1 选用。
4.2.2 管件色标的颜色应按表 4.2.2 选用。
表 4.2.2 管件色标的颜色
材料类别
材料
标准
国外材料
碳钢
A105,A234 WPB A234 WPC
ASTM ASTM
A350-LF2,A420 WPL6 低温碳钢
A350-LF3
ASTM ASTM
合金钢
A182F1, A234 WP1 A182F11,A234 WP11
ICS 75.020 P 72
Q/SH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H 0700—2008
中国石化炼化工程建设标准 管道组成件标记和色标规定
Marking and color coding specification for piping components
SDEP-SPT-PD2303-2008
8.油气管道工程水工保护施工技术规范QSY GJX 138-2012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企业标准Q/S YG J X138 2012油气管道工程水工保护施工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e r o s i o n c o n t r o l f o ro i l a n d g a s p i p e l i n e p r o j e c t2012-12-20发布2012-12-30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发布Q/S YG J X138 2012目㊀㊀次…………………………………………………………………………………………………………前言Ⅱ1㊀范围1………………………………………………………………………………………………………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1…………………………………………………………………………………………3㊀术语和定义1………………………………………………………………………………………………4㊀一般规定2…………………………………………………………………………………………………5㊀施工准备3…………………………………………………………………………………………………6㊀材料验收4…………………………………………………………………………………………………7㊀测量放线4…………………………………………………………………………………………………8㊀土石方开挖与回填4………………………………………………………………………………………9㊀管线㊁光缆保护5…………………………………………………………………………………………10㊀水工保护5…………………………………………………………………………………………………11㊀管道压载10………………………………………………………………………………………………12㊀坡面水土保持10…………………………………………………………………………………………13㊀冬㊁雨季施工措施12……………………………………………………………………………………14㊀安全㊁健康与环境12……………………………………………………………………………………15㊀工程交工13………………………………………………………………………………………………ⅠQ/S YG J X138 2012前㊀㊀言本标准依据G B/T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㊀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㊂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提出并归口㊂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海斌㊁周磊㊁葛跃㊁徐进㊁郝惠山㊂ⅡQ/S YG J X138 2012油气管道工程水工保护施工技术规范1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管道工程水工保护的材料㊁结构㊁水土保持及管线压载的施工技术要求㊂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管道工程水工保护的施工㊂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 B6722㊀爆破安全规程G B/T14684㊀建设用砂G B/T14685㊀建筑用卵石㊁碎石G B50010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50119㊀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 B50204㊀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0666㊀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J G J46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3㊀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3.1地基处理㊀f o u n d a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用各种换料㊁掺合料㊁化学剂㊁电热等方法或手段来提高地基土强度,改善土的变形特性或渗透性的处理技术㊂3.2管道工程水工保护㊀p i p e l i n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y d r a u l i c p r o t e c t i o n对影响管道安全的水土流失以及为满足环保要求等所采取的治理措施㊂3.3崾岘㊀s p e e dh i l l黄土塬地区连接两峁(塬)之间的狭窄通道㊂3.4截水墙㊀c u t o f fw a l l设置于管沟内部,用于减弱或消除坡面地表径流对管沟回填土冲刷作用的地下构筑物㊂3.5挡土墙㊀r e t a i n i n g w a l l支撑天然边坡㊁挖方边坡或人工填土边坡的挡土构筑物㊂1Q/S YG J X138 20123.6防冲墙㊀s u b m e r g e dw a l l防止河沟床下切的地埋式固床构筑物㊂3.7堡坎㊀p r o t e c t i n g s t r u c t u r e用于恢复农田田坎㊁地坎的支挡构筑物㊂3.8护坡㊀s l o p e p r o t e c t i o n防止边坡坡脚受冲刷,在边坡坡脚处所做的各种工程防护措施的统称㊂3.9护岸㊀r e v e t m e n t防止水流冲刷河沟道岸坡或保护河堤安全而修筑的防护构筑物的统称㊂3.10护脚㊀t o e p r o t e c t i o n防护岸坡基础受水流冲刷的淘蚀,或为基础加固的措施统称㊂3.11植生带㊀l a w nn u r s e r y s t r i p依据特定的生产工艺,把草种㊁肥料㊁保水剂等按一定的密度定植在可自然降解的无纺布或其他材料上,并经过机器的滚压和针刺的复合定位工序而形成的产品㊂3.12压载㊀b u o y a n c y c o n t r o l为防止管道由于浮力作用失稳,施加于管道外部的固定抗浮力措施㊂3.13螺旋地锚㊀s c r e wa n c h o r用于控制管道浮力的一种装置,包含导入锚杆㊁延长杆㊁连接件㊁固定带㊁锌块等㊂3.14平衡压袋㊀b a g f i l l e dw e i g h t s由无纺布制成的填充袋,采用土壤填充后安装于管道上的压载物㊂3.15混凝土压重块㊀c o n c r e t e p r e s s u r e h e a v y b l o c k用于控制管道浮力,安装于管道上部的马鞍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㊂3.16混凝土连续覆盖㊀c o n c r e t e c o n t i n u o u s c o v e r i n g为防止管道浮起,在穿越河流的管道外壁浇注连续的混凝土覆盖层㊂3.17水土保持㊀s o i l a n d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㊂4㊀一般规定4.1㊀水工保护工程应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㊂4.2㊀施工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后上岗,特殊工种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许可证,并持证上岗㊂2Q/S YG J X138 2012 4.3㊀所有进场材料及水工保护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㊂4.4㊀测量放线前,应检查校验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㊂4.5㊀采用爆破开挖时,爆破作业应符合G B6722的规定㊂爆破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爆破资质,爆破器材的管理应符合相关规定㊂4.6㊀水工保护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在了解设计要求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报请设计㊁监理单位核实,并上报建设单位批准:a)工程量与设计图纸不符㊂b)地形地貌发生较大变化㊂c)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原有结构形式无法继续实施㊂d)其他原因造成的无法施工㊂4.7㊀当外力条件造成水工保护工程出现变形㊁沉降㊁开裂等不正常情况时,承包商应暂停施工,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或监理)报告,并按修正后的方案进行施工㊂4.8㊀水工保护应与管线安装同步施工㊂5㊀施工准备5.1㊀进行现场调查,应做好以下工作:a)确定交通运输方案㊂b)了解施工场地与相邻工程㊁农田水利等的关系㊂c)调查当地可利用的试验条件及材料供应㊁电源㊁动力㊁通信㊁劳动力㊁生活供应及医疗卫生等条件㊂d)调查施工中对自然环境㊁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㊂5.2㊀参与设计文件现场交底,应做好以下工作:a)熟悉设计文件,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会议纪要㊂b)会同设计单位现场交接桩,并应对地下的障碍物进行标记㊂5.3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工程概况㊁编制依据㊁技术措施㊁场地布置㊁进度计划㊁质量计划㊁施工资料管理㊁资源准备㊁冬雨季施工以及健康㊁安全与环境措施等内容㊂5.4㊀有下列特殊要求的水工保护工程,承包商应编制单独的施工方案:a)在悬崖峭壁㊁涧水湍急的山谷地段施工的水工保护工程㊂b)对于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㊁稳定性差的水工保护工程㊂c)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的水工保护工程㊂d)已诱发过水工保护事故的特殊地段㊂e)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水工保护工程㊂5.5㊀资源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a)施工人员准备及对其进行安全㊁质量等的培训㊂b)施工机具及设备准备㊂c)施工材料准备㊂d)施工现场临时用水㊁用电准备㊂e)施工现场临建设施㊁临时料场㊁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的准备,并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原有道路及农田水利设施等建筑物㊁构筑物的正常使用㊂3Q/S YG J X138 20126㊀材料验收6.1㊀水工保护工程所用水泥㊁钢筋等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和(或)合格证,且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并进行复检,不合格材料不应用于工程施工㊂6.2㊀水泥应在有限期内使用,无受潮结块,所制水泥块强度满足设计要求㊂6.3㊀混凝土应符合G B50010的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㊂6.4㊀砂不应低于G B/T14684中三类用途标准㊂6.5㊀碎(卵石)不应低于G B/T14685中三类用途标准㊂6.6㊀外加剂的选择应符合G B50119的有关规定,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㊂6.7㊀石材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低于MU20㊂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㊂片石中部厚度不应小于150mm,毛石㊁块石中部厚度不应小于200mm㊂6.8㊀砂㊁碎(砾)石应符合设计要求㊂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㊂碎(砾)石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5%㊂6.9㊀导入锚杆包装完好,标识完整㊁清晰,地锚㊁压重块等构配件应有质量合格证或质量检验报告,附件应配套齐全㊂6.10㊀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㊂7㊀测量放线7.1㊀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现场的地形地貌进行复勘㊂如发现有重大差异时,应向建设单位(或监理)提交复勘报告㊂7.2㊀测量应与施工图纸及现场情况相结合㊂对于特殊地段的水工保护工程应依据线路平面图㊁断面图㊁线路控制桩㊁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㊂7.3㊀崾岘测量时,应对崾岘顶部及附近地区的落水洞进行测量;清挖植被㊁浮土和土方时,应做原始地貌方格网测量,绘制方格网图㊂方格网尺寸宜为2mˑ2m㊂8㊀土石方开挖与回填8.1㊀开挖基坑前,应详细了解地下设施的分布情况并做好保护措施㊂有监管单位的应在监管单位的监督下开挖㊂8.2㊀开挖距离在建管线3m以内的基础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不应伤及管道本体㊁防腐层及光缆等附属设施㊂开挖距离管线大于3m的基础土方,可采用机械开挖,但应设专人监护㊂当开挖距离在役管线5m以内时,应采用人工开挖㊂8.3㊀基础土方施工时应注意基槽的排水,不应在浸水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可在基槽底部周围设置排水沟㊁集水坑和潜水泵抽水等临时排水措施㊂8.4㊀基槽底部宜在同一标高上,如标高不同,应按设计要求在基槽底部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㊂8.5㊀基槽内挖出的土,宜堆成土堤,以利再用,土堤坡脚至基槽边缘的距离不宜少于1m㊂8.6㊀基础土方开挖应挖至原状土上并及时进行验槽,基槽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㊂8.7㊀基础土方施工应缩短基槽的暴露时间㊂在雨季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㊂当基槽发现不稳定土层或变形时,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或监理)并按修正后的方案进行支护㊂8.8㊀开挖石方时,开挖距离管线较近部位的基槽石方,应和管沟爆破施工同时进行㊂管线安装完成4Q/S YG J X138 2012后,补挖距离管线较近部位的基槽石方,应采用人工凿岩或机械凿岩的方法施工㊂表1㊀基槽的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基底平面尺寸ɤ502基底标高ɤ508.9㊀基础回填土可人工采集或机械采集,回填土不应含有种植土㊁草皮和杂物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㊂8.10㊀基础工程完工后,应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做好相关资料及记录㊂8.11㊀水工保护工程施工的取土不应占耕地良田,尽量利用荒坡㊁荒地,取土深度应结合地下水等因素考虑㊂8.12㊀水工保护工程施工的弃土㊁弃渣在工程完工后,应结合排水和当地土地规划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要求,清理多余的弃土㊁弃渣及其他废弃物质㊂8.13㊀水工保护工程临时降㊁排水措施应符合地下水㊁地表水等排放要求㊂9㊀管线㊁光缆保护9.1㊀水工保护作业时,不应对管道㊁防腐层和光缆等设施造成破坏㊂9.2㊀水工保护工程与管线交叉时,在施工前应对管道进行保护㊂一般宜采用宽8mm厚度的胶皮㊁橡胶板等包裹管线,搭接长度宜为200mm,两侧外露宜为500mm㊂管道保护形式和尺寸等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交叉处管沟回填土夯填应符合设计要求㊂9.3㊀保护光缆的套管宜采用套管或聚乙烯管㊂水工保护工程先于光缆施工时,应在水工保护工程砌体中预埋保护光缆的套管,后于光缆施工时,应将聚乙烯套管沿一侧剖开套在光缆上,将套管砌在砌体中,套管应伸出砌体两侧各1000mm㊂水工保护砌体预埋套管位置及尺寸应符合图纸规定㊂10㊀水工保护10.1㊀浆砌石结构10.1.1㊀砌筑砂浆:a)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要求时,强度不应低于M7.5㊂砂浆配合比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确定㊂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㊂b)砌筑砂浆宜采用机械进行拌制,当采用人工拌合时,应在铁板或临时浇筑的水泥场地上进行㊂c)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㊂10.1.2㊀技术要求:a)砌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㊂砂浆应饱满,叠砌面的砂浆饱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80%㊂b)砌体结构不应形成纵向通缝㊂砌体表面的灰缝厚度:毛石和块石砌体不宜大于40mm,毛料石和粗料石砌体的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0mm,细料石砌体的灰缝厚度不宜大于5mm㊂c)砌体砂浆初凝后,如需移动已砌筑的石块,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㊂d)砌体较长时,可分段砌筑㊂分段位置应在沉降或伸缩缝处,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应不超过2m㊂e)砌筑砌体上层时,不可扰动下层,不应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㊁滚动㊁翻转和敲击石块㊂5Q/S YG J X138 2012f)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㊂g)砌体组砌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不应采用外面侧立毛石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㊂拉结石㊁丁砌石应交错设置㊂h)砌体沉降缝㊁伸缩缝的宽度宜为20mm㊂并且缝两侧砌体表面应平整,不应搭接,必要时应对缝两侧的石料进行修凿㊂i)砌筑接缝砌体时,应按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㊂接缝内的填塞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沿墙壁内㊁外㊁顶三边填满㊁挤紧,填塞深度不应小于150mm㊂j)砌体施工时,应在砌体勾缝部位预留20mm深的凹槽,以备勾缝之用;未预留凹槽时,应在勾缝前用扒钉或凿子开缝㊂如原有底浆不足,应先用砂浆填满,然后再勾缝㊂k)勾缝应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应比砌筑砂浆提高一个等级㊂一般砌体宜采用平缝或凸缝,料石砌体宜采用凹缝㊂砌体勾缝应保持砌合的自然缝㊂砌体勾缝应牢固㊁美观,勾凸缝时,凸缝宽度以40mm为宜,高度应基本一致㊂勾缝完成后应注意养护㊂如设计文件未要求勾缝,应随砌随将灰缝刮平㊁压实㊂l)砌体顶部宜用水泥砂浆压顶,厚度以20mm~30mm为宜㊂m)砌体内侧回填土应分层夯填,分层松土厚度宜为300mm,墙身稳定性不应受夯击冲力影响㊂墙顶土面应有适当坡度,使流水流向砌体外侧㊂10.1.3㊀其他要求:a)截水墙墙身应竖直,墙身应嵌入沟壁㊂截水墙基底应置于管沟沟底,其顶面宜与原自然地面齐平,农田地段截水墙顶面应与地面保留0.3m~0.5m的耕种层厚度㊂b)地下防冲墙顶部应与河(沟)床面齐平,墙身应与水流方向垂直㊂防冲墙两端应嵌入原始岸坡,嵌入深度不宜小于0.5m,墙顶厚度不宜小于0.4m㊂c)过水面顶部不宜高于河(沟)床面,底部距管顶不应小于0.3m,长度应覆盖管道穿越段长度且嵌入两侧河(沟)岸,过水面的宽度不应小于管沟上口宽度㊂d)排水沟与其他排水设施的连接应顺畅㊂易受水流冲刷的排水沟应视实际情况采取防护㊁加固措施㊂e)跌水与急流槽纵向方向应从下游向上游砌筑,横向方向应先砌沟底后砌墙㊂砌墙时,应从墙脚开始,由下而上分层砌筑㊂10.1.4㊀浆砌石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㊂表2㊀浆砌石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砌体厚度+20 -102轴线位置基础20墙153墙体顶面标高ʃ154砌体长度ʃ505墙面垂直度全高306表面平整度2010.2㊀干砌石结构10.2.1㊀干砌石结构护坡㊁堡坎两端应与原坡壁连接牢靠㊁平顺,石块应彼此交错,搭接紧密,铺砌6Q/S YG J X138 2012时大面朝下,应自下而上分层进行,所有空隙应用碎石填塞牢固㊂10.2.2㊀干砌石结构基础应置于原土层内,不应放在软土㊁松土或未经处理的回填土上,基础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㊂10.2.3㊀堡坎基础砌出地面后,基坑应及时进行夯实回填㊂10.2.4㊀干砌石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㊂表3㊀干砌石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砌体厚度ʃ502顶面标高ʃ303外形尺寸ʃ1004表面平整度5010.3㊀袋装素土结构10.3.1㊀袋装素土护坡基础埋深㊁护坡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应置于老土层中,不应放在软土㊁松土或未经处理的回填土层上㊂10.3.2㊀袋装素土坡面为原状土的应进行整平,若为回填土应分层夯实㊁整平后方可铺砌㊂10.3.3㊀袋装素土填料应以黏性土㊁粉土为主,不宜充填砂性土㊂厚度应控制在100mm~150mm,袋装土容积率宜小于70%㊂10.3.4㊀袋装素土墙体铺砌应采用交错码砌,码砌时不应形成竖向通缝㊂铺砌时应袋口向内,互相搭接,袋与袋之间应紧凑,每层码放的空隙处宜用细砂土或细土填实㊂10.3.5㊀袋装素土堡坎底部管沟回填土应进行分层夯填,堡坎基础出地面后,基坑应及时夯实回填,管沟部分应采用草袋装土进行码砌与堡坎形成整体㊂10.3.6㊀袋装素土堡坎不应改变原田地坎的地貌,两端应嵌入稳定土体,嵌入深度不应小于0.5m㊂10.3.7㊀袋装素土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㊂表4㊀袋装素土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草袋规格ʃ302草袋堆砌后平整度ʃ503草袋堆砌后顶面标高ʃ3010.4㊀混凝土结构10.4.1㊀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符合G B50666的规定㊂用于检查混凝土构件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㊂取样与试件的留置应符合G B50204的规定㊂10.4.2㊀水下混凝土施工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下混凝土浇筑应在不受水流影响的环境中进行㊂b)水下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在浇筑过程不应发生离析和沁水过多等现象㊂7Q/S YG J X138 2012c)水下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比设计要求高20%㊂10.4.3㊀泵送混凝土施工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混凝土宜采用商品混凝土,其供应量应符合连续作业的要求㊂b)混凝土泵型号应根据工程情况㊁最大泵送距离和最大输出量等确定㊂输送管接口不应漏浆㊂c)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与所用输送管的管径相适应㊂碎石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的内径之比不宜大于1ʒ3,卵石不宜大于1ʒ2.5㊂d)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应满足连续作业所要求的和易性㊂泵送混凝土入泵塌落度不宜小于80mm;当泵送高度大于100m时,不宜小于180mm㊂水灰比不宜大于0.7㊂10.4.4㊀混凝土与管线接触部分应包裹橡胶板,以避免伤及管线㊂10.4.5㊀混凝土连续覆盖应为全管沟浇筑,混凝土应与稳定的岩石沟壁黏结紧密㊂混凝土浇筑时不应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设串筒㊁溜槽等辅助工具㊂10.4.6㊀混凝土配重块压放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对管道防腐层采取保护措施㊂混凝土压重块吊装就位时,应缓慢㊁平稳地落放,不应损伤防腐层㊂10.4.7㊀混凝土柔性板构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制㊂安装时,柔性板护脚应按与主体防护建筑物基础轮廓线相垂直的方向,顺序铺设在防护范围内的河床上㊂10.5㊀石笼结构10.5.1㊀笼内应选用浸水不崩解㊁不易风化的毛石或卵石,块径应有80%以上大于笼网孔径,较大石块应装在笼内的边部,并使石块的棱角露出网孔外,较小块石装在中部㊂10.5.2㊀石笼铺设前,应对底部用碎石或砾石进行平整㊁压实处理㊂笼内填石应码砌,要填装饱满,应彼此交错搭接紧密不活动,所有空隙应用碎石填塞牢固㊂必要时底层石笼的各角可用10mm~ 20mm的钢筋固定于稳定基底中㊂10.5.3㊀石笼护岸施工时,最底层的石笼在垂直河岸方向应是完整的单一石笼,不应由两个石笼连接而成㊂护岸底部与管顶间距不小于0.8m㊂10.5.4㊀石笼护底以管道为准,沿水流方向上下游对称㊂其底部应与管顶间距不小于0.8m,其顶部不应高于原河(沟)床面,摆放时交错布置㊂10.5.5㊀石笼防冲墙与管道的净距为5m~10m,其顶部不应高于原河(沟)床面,摆放时交错布置㊂10.5.6㊀河道抛石笼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从最能控制险情的部位抛起,依次展开㊂10.5.7㊀石笼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㊂表5㊀石笼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平面位置符合设计要求2长度-3003宽度-2004高度不小于设计5底面高程不高于设计10.6㊀水泥土结构10.6.1㊀水泥土土料㊁水泥等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㊂拌合均匀,随拌随用㊂10.6.2㊀水泥土应分段分层夯筑,每层虚铺厚度可参见表6,每层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㊂8Q/S YG J X138 2012表6㊀灰土最大虚铺厚度夯实机具重量k g厚度mm备注石夯㊁木夯40~80200~250夯实后约80mm~100mm厚㊂支模板的水泥土墙,模板内不宜用轻型夯实机械轻型夯实机械120~400250~300蛙式打夯机或柴油打夯机,夯实后约100mm~150mm 10.6.3㊀水泥土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应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做成直槎;当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㊂10.6.4㊀水泥土应随铺随夯,夯实后的水泥土不应受水浸泡㊂10.6.5㊀水泥土模板在安装前应进行清理,涂刷隔离剂㊂应在水泥土施工完成3d后拆除模板,并应及时回夯填土㊂10.6.6㊀水泥土夯实后,应测定夯实系数,并符合设计要求㊂10.6.7㊀水泥土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应符合表7的规定㊂表7㊀水泥土结构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土料有机质含量ɤ5%2土颗粒粒径ɤ15mm3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比较)ʃ2%4分层厚度偏差(与设计要求比较)ʃ50mm5夯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10.7㊀草方格沙障10.7.1㊀用麦秸㊁稻草扎制草方格前宜将材料洒水湿润,芦苇在绑扎前宜充分碾压㊂10.7.2㊀扎制前应将芦苇㊁稻草㊁麦秸等材料去叶,按设计要求裁切成段㊂扎制好的芦苇㊁稻草㊁麦秸等材料垂直整齐地排在事先打出的位置线上,用工具沿线将材料压入沙土中㊂10.7.3㊀沙障插入深度宜为250mm~350mm,露出沙地的高度一般为150mm~250mm㊂10.7.4㊀草方格的规格大小以地区风力和地形起伏状况而定,一般可采用1000mmˑ1000mm草方格,固沙区域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㊂10.7.5㊀草方格沙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规定㊂表8㊀草方格沙障水工保护的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1平面规格mmʃ502外露高度mm-50 3材料用量-8%4埋深mmʃ509Q/S YG J X138 201210.8㊀排水设施10.8.1㊀地表排水设施施工前,应现场核实排水设计方案㊂10.8.2㊀排放水流不应对管道本体㊁管道水工结构或附近道路㊁农田及建构筑物等形成隐患,不应直接排入饮用水源地㊁养殖池等㊂10.8.3㊀截水沟沟底应夯填处理,沟底纵坡不宜小于3ɢ㊂10.8.4㊀排水沟线形应平顺,转弯处宜为弧线形,沟底纵坡不宜小于3ɢ㊂10.8.5㊀跌水或急流槽应利用已有的坡面岩石山沟,必要时可适当加工修整㊂10.8.6㊀跌水的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㊁地质等条件决定,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不同,其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与原坡面坡度相适应㊂急流槽底宜砌成粗糙面㊂11㊀管道压载11.1㊀螺旋地锚11.1.1㊀安装导入锚杆时,应确保地锚头螺旋片边缘距管道侧壁不小于100mm,并应在管道与锚杆中间设立防护板㊂11.1.2㊀导入锚杆旋入时,应保持垂直,地锚机与导入锚杆旋入速度应一致,直到导入锚杆末端距离沟底约300mm的位置㊂11.1.3㊀应根据扭矩表显示的数值增加延长杆的长度,管道两侧的延长杆顶端高度应一致㊂11.1.4㊀在导入锚杆或延长杆安装完毕后,应立即安装固定带和锌阳极㊂固定带应拉紧㊁无断丝㊂锌阳极应采用螺栓与延长杆顶端连接件连接,连接应牢固㊂11.1.5㊀起吊设备㊁钢丝绳㊁试验卡具㊁拉力表连接地锚后,应按照要求保持恒定拉力不小于15s㊂并记录试验时间㊁试验拉力值和观测结果㊂11.1.6㊀在松软地质下,平均安装深度大于10m时,可采用具有注浆功能的螺旋地锚进行管道压载施工㊂11.1.7㊀采用具有注浆功能的螺旋地锚时,地锚安装前应将水泥与水㊁速凝剂分别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㊂在安装延长杆后启动注浆设备,在锚杆旋入过程中注入水泥浆㊂当地锚杆安装到设计深度后继续注浆,直到注入设计需求的泥浆量㊂11.1.8㊀每安装完成10套地锚,应选择其中1套进行拉力试验㊂一般拉力试验可立即进行,采用注浆功能的螺旋地锚拉力试验应在注浆24h后进行㊂11.2㊀平衡压袋11.2.1㊀袋装材料宜为砂或砂性土,不应有尖角或可能损坏袋壁或管道防腐层的硬物㊂其单位体积的重量不应小于1.4t/m3,单位体积的有机杂物含量不应超过5%㊂充填率以70%~80%为宜㊂11.2.2㊀平衡压袋填充完成后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㊂11.2.3㊀平衡压袋在安装前应按要求封好袋口,安装好连接带㊂11.2.4㊀平衡压袋吊装过程中不应在地面上拖拽㊂12㊀坡面水土保持12.1㊀坡面植被防护12.1.1㊀植被选用应根据防护目的㊁气候㊁土质等确定,宜采用易成活㊁便于养护㊁生长快㊁根系发01。
油气管道工程自动化施工技术规范QSY GJX139-2012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
由传感器/逻辑控制器及终端元件组成用于完成一个或多个安全功能的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使
生产过程处于安全状态。以往经常使用的类似术语,如紧急关断系统 (ESD , ESS) 、安全关断系统 (SSD) 及安全联锁系统等均属于安全仪表系统的范畴。
3.13
对被测变量和被控变量进行测量和控制的仪表装置和仪表系统的总称。
3.2
就地仪表
local instrumentation
安装在现场就地显示且无远传信号的仪表,一般安装在被测对象和被控制对象附近。
3.3
变迭器
transmi tter
输出为标准信号的测量传感器。
3.4
执行机构
actuator
在控制系统中通过其机构动作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装置。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68 GB 50254 GB 5030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动化仪表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1
2
范围
..
规越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施工准备........………………………...............………......................………........…..........
3
4
3
5
设备及材料的检验和保管......…….....….............…………..............……......………..........
7.1油气管道工程焊接技术规范 第1部分:线路焊接QSY GJX 137.1-2012

Q/SY GJX137.1—2012
油气管道工程焊接技术规范 第1部分:线路焊接
1 范 围
Q/SY GJX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工程线路的焊接接头性能、焊接工艺评定、焊工 (操作 工)资格及焊接接头质量验收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油气管道工程线路用管线钢管环焊缝的焊接。适用的焊接接头型式为对接接头。适 用的焊接方法为焊条电弧焊、药芯焊丝半自动焊、熔化极气体保护自动焊、埋弧焊,以及上述焊接方 法相互组合的方法。
g17碳钢焊条bt51g18低合金钢焊条bt51g10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bt81g60管线钢和压力容器钢抗氢致开裂评定方法bt85g71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bt91g79低合金钢药芯焊丝bt143yj0qsgx11天然气输送管道用钢管通用技术条件yj0qsgx12原油输送管道用钢管通用技术条件yj0qsgx13成品油输送管道用钢管通用技术条件yj3qsgx11油气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yj3qsgx12油气管道工程跨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yj3qsgx13油气管道工程无损检测规范yj4qsgx15油气管道工程冷弯管制作技术规范s60tgz0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aisel管线管规范pciaooleppppc5fiseictnfriienaws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焊接的一般规定 ………………………………………………………………………………………… 4 4.1 管材 ………………………………………………………………………………………………… 4 4.2 焊接材料 …………………………………………………………………………………………… 4 4.3 焊接设备 …………………………………………………………………………………………… 4 4.4 焊工 (操作工)资格 ……………………………………………………………………………… 5 4.5 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 ……………………………………………………………………………… 5 4.6 焊接接头性能要求 ………………………………………………………………………………… 5 4.7 基于应变设计的 X70,X80钢管焊接接头性能要求 …………………………………………… 6 5 焊接工艺评定 …………………………………………………………………………………………… 6 5.1 基本要求 …………………………………………………………………………………………… 6 5.2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 7 5.3 基本要素变更 ……………………………………………………………………………………… 9 5.4 焊接接头性能试验方法 …………………………………………………………………………… 9 5.5 基于应变设计地区大变形钢管焊接接头性能试验方法………………………………………… 15 6 焊工 (操作工)资格的确认…………………………………………………………………………… 17 6.1 资格审定…………………………………………………………………………………………… 17 6.2 上岗资格认定……………………………………………………………………………………… 18 6.3 上岗资格范围……………………………………………………………………………………… 18 6.4 外观检查…………………………………………………………………………………………… 19 6.5 无损检测…………………………………………………………………………………………… 19 6.6 破坏性试验………………………………………………………………………………………… 19 6.7 补考………………………………………………………………………………………………… 20 6.8 上岗资格证书……………………………………………………………………………………… 20 6.9 记录………………………………………………………………………………………………… 21 6.10 有效期 …………………………………………………………………………………………… 21 7 现场焊接………………………………………………………………………………………………… 21 7.1 环境要求…………………………………………………………………………………………… 21 7.2 低温环境焊接施工………………………………………………………………………………… 21 7.3 焊接材料的保管和使用…………………………………………………………………………… 21 7.4 焊前准备…………………………………………………………………………………………… 22 7.5 焊接坡口型式……………………………………………………………………………………… 22
QSY 1180.2-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 1180.2-2009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Part 2: Pipeline high consequence areas identification code2009-01-23发布2009-03-15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5)5 高后果区识别与评分 (5)6 高后果区识别报告 (5)7 高后果区管理 (6)附录A (7)附录B(规范性附录)油气管道后果区评分表 (8)附录C (10)Q/SY 1180.2-2009前言Q/SY 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分为8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导则;—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导则;—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导则;—第6部分:数据库表结构;—第7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数据收集导则;—第8部分:效能评价导则;本部分为Q/SY 1180的第2部分。
本部分参照SY/T6648《危险液体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和SY/T6621《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并借鉴了美国完整性管理的经验。
本部分的附件A、附件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管道分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韶辉、冯庆善、刘志刚、冯伟、张永盛、王强、高强。
Q/SY 1180.2-2009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程1 范围Q/SY 1180的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的方法和步骤。
本部分适用于对油气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识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SY 118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5.油气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SY GJX 135-2012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企业标准Q/S YG J X135 2012油气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o f c r o s s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ro i l a n d g a s p i p e l i n e p r o j e c t2012-12-20发布2012-12-30实施Q/S YG J X135 2012目㊀㊀次…………………………………………………………………………………………………………前言Ⅲ1㊀范围1………………………………………………………………………………………………………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1…………………………………………………………………………………………3㊀术语和定义1………………………………………………………………………………………………4㊀总则3………………………………………………………………………………………………………5㊀施工准备4…………………………………………………………………………………………………6㊀材料检验4…………………………………………………………………………………………………㊀6.1㊀一般规定4……………………………………………………………………………………………㊀6.2㊀油气输送用钢管及附件4……………………………………………………………………………㊀6.3㊀混凝土材料5…………………………………………………………………………………………㊀6.4㊀钢筋5…………………………………………………………………………………………………㊀6.5㊀焊接材料6……………………………………………………………………………………………㊀6.6㊀钢材6…………………………………………………………………………………………………㊀6.7㊀爆破器材7……………………………………………………………………………………………7㊀管道组对㊁焊接㊁检验及补口7…………………………………………………………………………㊀7.1㊀一般规定7……………………………………………………………………………………………㊀7.2㊀管道组对㊁焊接7……………………………………………………………………………………㊀7.3㊀管道焊接质量检验9…………………………………………………………………………………㊀7.4㊀补口补伤9……………………………………………………………………………………………8㊀水平定向钻穿越9…………………………………………………………………………………………㊀8.1㊀一般规定9……………………………………………………………………………………………㊀8.2㊀测量放线12……………………………………………………………………………………………㊀8.3㊀穿越施工12……………………………………………………………………………………………9㊀盾构穿越15…………………………………………………………………………………………………㊀9.1㊀一般规定15……………………………………………………………………………………………㊀9.2㊀现场踏勘16……………………………………………………………………………………………㊀9.3㊀施工测量16……………………………………………………………………………………………㊀9.4㊀盾构穿越施工17………………………………………………………………………………………㊀9.5㊀管道安装19……………………………………………………………………………………………10㊀顶管穿越19………………………………………………………………………………………………㊀10.1㊀一般规定19…………………………………………………………………………………………㊀10.2㊀测量放线20…………………………………………………………………………………………㊀10.3㊀平衡法顶管穿越施工20………………………………………………………………………………………………………………………………………………………螺旋钻机顶管穿越施工22Q/S YG J X135 2012㊀10.5㊀千斤顶顶管穿越施工23……………………………………………………………………………11㊀开挖穿越24………………………………………………………………………………………………㊀11.1㊀一般规定24…………………………………………………………………………………………㊀11.2㊀不带水开挖穿越施工24……………………………………………………………………………㊀11.3㊀带水开挖穿越施工28………………………………………………………………………………㊀11.4㊀道路开挖穿越施工30………………………………………………………………………………12㊀矿山法隧道穿越31………………………………………………………………………………………㊀12.1㊀一般规定31…………………………………………………………………………………………㊀12.2㊀施工测量31…………………………………………………………………………………………㊀12.3㊀洞口工程31…………………………………………………………………………………………㊀12.4㊀明洞工程32…………………………………………………………………………………………㊀12.5㊀斜巷施工33…………………………………………………………………………………………㊀12.6㊀钻爆施工33…………………………………………………………………………………………㊀12.7㊀支护35………………………………………………………………………………………………㊀12.8㊀监控量测38…………………………………………………………………………………………㊀12.9㊀衬砌41………………………………………………………………………………………………㊀12.10㊀防水与排水43………………………………………………………………………………………㊀12.11㊀隧道内运输㊁通风㊁照明43………………………………………………………………………㊀12.12㊀管道安装44…………………………………………………………………………………………13㊀管道清管㊁试压44………………………………………………………………………………………14㊀健康㊁安全与环境45……………………………………………………………………………………15㊀工程交工45………………………………………………………………………………………………前㊀㊀言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㊀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㊂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提出并归口㊂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续理㊁魏国昌㊁郭泽浩㊁石忠㊁詹胜文㊁刘嵬辉㊂油气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1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管道穿越工程(以下简称穿越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㊁顶管穿越㊁开挖穿越和矿山法隧道穿越的施工技术要求㊂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管道穿越河流㊁湖泊㊁海沟㊁山体㊁公路和铁路等地上㊁地下障碍物工程的施工㊂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 B175㊀通用硅酸盐水泥G B1499.1㊀钢筋混凝土用钢㊀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 B1499.2㊀钢筋混凝土用钢㊀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 B6722㊀爆破安全规程G B8076㊀混凝土外加剂G B13788㊀冷轧带肋钢筋G B50019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 B50202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T50446㊀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J G J52㊀普通混凝土用砂㊁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 G J63㊀混凝土用水标准Q/S Y G J X㊀131㊀油气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S Y G J X㊀133㊀油气管道工程无损检测Q/S Y G J X㊀137.1㊀油气管道工程线路焊接技术规范Q/S Y G J X㊀138㊀油气管道工程水工保护施工技术规范Q/S Y G J X㊀140㊀油气管道工程钢质管道防腐补口补伤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年㊀第466号3㊀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3.1障碍物㊀o b s t r u c t i o n s管道敷设时所遇到的天然或人工障碍,如河流㊁湖泊㊁滩海㊁冲沟㊁海沟㊁山体㊁水库㊁水渠㊁铁路㊁公路㊁地上和地下建(构)筑物等㊂Q/S YG J X135 20123.2水平定向钻穿越㊀c r o s s b y h o r i z o n t a l d i r e c t i o n a l d r i l l i n g采用水平定向钻机将穿越管段按照设计轨迹通过障碍物的一种非开挖管道安装施工方法㊂3.3泥浆㊀m u d由膨润土㊁水和少量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㊂3.4导向孔㊀p i l o t h o l e利用水平定向钻机,沿设计曲线完成的初始钻孔㊂3.5控向系统㊀d i r e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提供方位角㊁倾斜角及其工作状态等参数的系统㊂3.6对接导向孔㊀p i l o t h o l e-i n t e r s e c t i o n使用两台钻机从两端向中间钻导向孔,到达某一预定区域时,采用一定的措施让入土侧的钻头进入出土侧的孔中,通过对接或引导的方法,直到入土侧的钻头从出土侧出土㊂3.7扩孔㊀r e a m i n g h o l e为达到与穿越管段相适应的孔径,用扩孔器扩大孔径的施工过程㊂3.8回拖㊀p u l l b a c k将穿越管段从钻杆出土点一侧,沿扩孔后的孔洞,拖至钻杆入土点一侧的施工过程㊂3.9围岩㊀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隧道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㊂3.10锚喷支护㊀s h o t c r e t e,a n c h o r r o da n dm e s h 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s u p p o r t由喷射混凝土㊁锚杆和(或)钢筋网等组合而成的支护方法㊂3.11钢架支护㊀s t e e l f r a m e o r b e a ms u p p o r t用钢筋或型钢㊁钢管㊁钢板等制成的钢骨架支护方法㊂3.12超前支护㊀p r e s u p p o r t i n g隧道开挖前,对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预加固的支护方法㊂3.13管棚支护㊀p i p e-r o o f p r o t e c t i o n隧道开挖前,沿开挖工作面的拱部外周插入钢管,压注砂浆,开挖时用钢架支承此种钢管所进行的支护方法㊂3.14超前锚杆㊀a d v a n c e r o o f b o l t隧道开挖前,沿隧道拱部按一定角度设置的起预加固围岩作用的锚杆㊂3.15预注浆Q/S YG J X135 2012隧道开挖前,为固结围岩㊁填充空隙或堵水而沿着开挖面或拱部进行的注浆㊂3.16回填注浆㊀b a c k f i l l i n g g r o u t i n g衬砌完成后,为填充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空隙而进行的注浆㊂3.17泥水平衡式施工法㊀s l u r r y s h i e l d t u n n e l i n g m e t h o d通过直接或间接对泥水舱压力进行控制,达到与掘进面土压㊁水压的平衡,以保持掘削面稳定的一种施工方法㊂3.18土压平衡式施工法㊀e a r t h p r e s s b a l a n c e s h i e l dm e t h o d通过控制使掘进面土层的地下水㊁土压力和压力舱土压力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以保持掘削面稳定的一种施工方法㊂3.19竖井㊀s h a f t施工时,为满足设备组装解体㊁材料运输㊁人员进出㊁供电㊁通风㊁给排水等作业而修建的工作井㊂根据其作用和目的,竖井可分为始发井和接收井㊂3.20环片㊀s e g m e n t s盾构隧道所使用的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成的弧形衬砌片㊂3.21开挖穿越㊀o p e n-c u t c r o s s i n g将管道穿越处的公路或河渠等全部挖开,待将穿越管段敷设完成后,再恢复原地貌的一种施工方法㊂3.22顶管作业坑㊀p i t o f p u s h i n gp i p e进行顶管穿越施工时,用来安放顶管设备或接收穿越管段的作业坑㊂3.23顶管靠背墙㊀b a c k w a l l o f p u s h i n gp i p e顶管作业坑内承受顶管设备反作用力的墙体㊂4㊀总则4.1㊀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资料的确认和设计技术交底㊂施工中,应按竣工资料的编制要求及时填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恢复㊂4.2㊀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与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并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㊂4.3㊀施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质量㊁职业健康㊁安全和环境体系,并应取得相应的体系认证证书㊂4.4㊀施工单位主要工种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证,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㊂4.5㊀施工所用的计量㊁试验器具应经具有相应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㊂4.6㊀管道穿越其他埋地管道㊁线缆时,不应损坏被穿越的设施㊂4.7㊀管道穿越线缆与非金属管道时,其净距不应小于0.5m㊂线缆与非金属管道宜用型钢等保护性材料保护固定,在管沟的支撑应达到1m以上㊂4.8㊀管道与其他地下管道交叉时,如净距小于0.5m时,两管间应设置柔性绝缘隔离物,并应固定可靠㊂但其净距不应小于0.3mQ/S YG J X135 20124.9㊀穿越管道的水工保护应执行Q/S Y G J X138的有关规定㊂5㊀施工准备5.1㊀工程开工前,应调查了解施工区域内建(构)筑物㊁水利设施㊁通信及电力线路等设施的影响及拆迁数量;施工场地布置与相邻工程㊁农田水利㊁道路交通㊁征地等的关系;施工的自然气候条件,雨季和洪水对施工的影响;河流洪水水位及年洪水频率㊁最高洪水位及凌汛情况㊂5.2㊀应编制并报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㊁措施,并完成技术交底㊂管道穿越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包括:穿越工艺㊁施工方法㊁试压清管方案㊁场地布置㊁进度计划㊁质量计划㊁工程数量㊁人员配备㊁主要材料㊁机械设备㊁电力㊁运输㊁安全技术措施㊁健康安全环境等㊂5.3㊀应根据地质条件,并结合穿越长度㊁结构类型㊁工期要求㊁交通条件㊁施工技术力量㊁安全生产㊁机械设备㊁材料㊁劳动力组合等情况确定施工方法㊂5.4㊀应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人员,并应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㊂5.5㊀应设置现场物资临时储存库房,做好物资采购㊁验证㊁现场保管工作㊂易燃易爆品库房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和设置㊂5.6㊀应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完好的机具㊁设备,并应制作完成专用施工机具及工装㊂5.7㊀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完成现场水㊁电㊁信㊁路等临时设施和场地平整,做好施工总平面布置㊂5.8㊀开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核对设计文件㊁编制并报批施工组织设计㊁施工方案设计(或作业规程),配备施工装备㊂5.9㊀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对员工进行质量安全教育㊁技术交底和培训㊂6㊀材料检验6.1㊀一般规定6.1.1㊀工程所用材料㊁管道附件的材质㊁规格和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材料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㊁质量证明文件以及材质证明书(或使用说明书)㊂6.1.2㊀应对工程所用材料㊁管道附件的出厂合格证㊁质量证明文件以及材质证明书进行检查,当对其质量(或性能)有疑问时应进行复验,不合格者不应使用㊂6.2㊀油气输送用钢管及附件6.2.1㊀油气输送用钢管及附件的检验,应按制管标准检查钢管的外径㊁壁厚㊁圆度等钢管尺寸偏差㊂钢管表面不应有裂纹㊁结疤㊁折叠以及其他深度超过公称壁厚偏差的缺陷㊂钢管如有凿痕㊁槽痕㊁凹坑㊁变形或压扁等有害缺陷应按下列方法修复或消除后使用:a)凿痕㊁槽痕可以用砂轮磨去,但磨剩的厚度不应小于材料标准允许的最小厚度,否则,应将受损部分整段切除㊂输油管道可选用焊接方式修复㊂b)凹坑的深度不应超过公称管径2%㊂凹坑位于纵向焊缝或环向焊缝处,应将凹坑处管子受损部分整段切除㊂c)变形或压扁的管段超过制管标准规定时,应修复,不能修复的应废弃㊂弯管端部应标注弯曲角度㊁钢管外径㊁壁厚㊁曲率半径及材质等参数㊂凡标注不明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应使用㊂6.2.2㊀穿越工程用的热煨弯管㊁冷弯弯管的外观和主要尺寸应符合表1的要求㊂Q/S YG J X135 2012表1㊀热煨弯管㊁冷弯弯管的外观和主要尺寸要求种类曲率半径mm外观和主要尺寸其他规定热煨弯管ȡ4D 无褶皱㊁裂纹㊁重皮㊁机械损伤;两端椭圆度小于或等于1.0%,其他部位的椭圆度不应大于2%㊂外径偏差(+2,-1),壁厚减薄量ɤ9%壁厚㊂弯曲半径小于或等于1000mm时,允许偏差为ʃ5mm;弯曲半径大于1000mm时,允许偏差为ʃ0.5%,弯曲平面度ɤ7.0mm应满足清管器和探测仪器顺利通过;端部保留的直管段不小于1D且不小于0.5m冷弯弯管ȡ30D N无裂纹,机械损伤,弯管椭圆度小于2.0%,弯曲角度误差ʃ0.2ʎ,其平面度不大于8mm,冷弯管褶折深度ɤ3mm 端部保留2m的直管段㊀㊀注:D为管道外径,D N为冷弯弯管的公称直径㊂6.3㊀混凝土材料6.3.1㊀配置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㊂6.3.2㊀配置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㊁矿渣水泥,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其他品种水泥㊂6.3.3㊀水泥应符合G B175的要求,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和3d及28d的出厂试验报告,并应按其品种㊁强度等级㊁包装或散装仓号㊁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进场后应进行复试,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㊂6.3.4㊀混凝土用砂应符合J G J52的要求,一般采用质地坚硬㊁级配良好㊁颗粒洁净㊁粒径小于5mm的砂㊂各类砂应按有关标准规定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方可使用㊂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㊂6.3.5㊀混凝土用的石子应符合J G J52的要求,应采用坚硬的碎石或破碎卵石,并应按产地㊁类别㊁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按有关标准规定分批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㊂6.3.6㊀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G B8076的规定,应经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并进行现场复试检测㊂存储应做好标记,不应混入杂物和污染㊂6.3.7㊀混凝土掺合料可采用粉煤灰㊁矿粉等,进场时应附有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㊂6.3.8㊀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 G J63的规定㊂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对其进行化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㊂污水㊁p Hɤ5的酸性水㊁S O42-的含量超过0.27m g/c m3的水以及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杂质的水均不应使用㊂6.4㊀钢筋6.4.1㊀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应符合G B1499.1,G B1499.2,G B13788的规定㊂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㊂对所用的钢筋应按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㊂6.4.2㊀钢筋进场时,应按表2进行外观检查,并将外观检查不合格的钢筋及时剔除㊂表2㊀钢筋外观要求钢筋种类外观要求热轧钢筋表面无裂缝㊁结疤和折叠,如有凸块不应超过螺纹的高度,其他缺陷的高度或深度不应超过所在部位的允许偏差,表面不应沾有油污热处理钢筋表面无肉眼可见的裂纹㊁结疤和折叠,如有凸块不应超过横肋的高度,表面不应沾有油污冷拉钢筋表面不应有裂纹和局部缩颈,不应沾有油污Q/S YG J X135 20126.4.3㊀核对每捆或每盘钢筋上的标志是否与出厂质量证明书的型号㊁批号(炉号)相同,规格及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㊂6.4.4㊀钢筋的外观检验合格后,应按钢筋品种㊁等级㊁牌号㊁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不应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㊂6.4.5㊀钢筋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宜在库内或棚内存放,露天堆置时,应架空存放,离地面不宜小于300mm ,应加以遮盖㊂6.4.6㊀钢筋应按不同批号和直径,按照表3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㊂表3㊀钢筋力学性能试验钢筋种类验收批钢筋组成每批数量取样数量热轧钢筋a)同一截面尺寸和同一炉号;b )同一厂别㊁同一交货状态ɤ60t 每批在任取两根钢筋上,每根取1个拉力试样和1个冷弯试样热处理钢筋a )同一截面尺寸㊁同一热处理制度和炉号㊁同一牌号㊁同一交货状态;b)同钢号组成的混合批,不超过6个炉号ɤ60t 每批任选2根钢筋切取,数量2个冷拉钢筋同级别㊁同直径ɤ20t 每批在任取两根钢筋上,每根取1个拉力试样和1个冷弯试样6.4.7㊀检验时如有1个试样1项指标试验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如仍有1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㊂6.5㊀焊接材料6.5.1㊀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 )焊材的品种和型号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焊材包装应完好,标识应清晰㊂b )焊条应无破损㊁霉变㊁油污㊁锈蚀;焊丝应无锈蚀和折弯;焊剂应无变质现象;保护气体的纯度和干燥度应满足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㊂c )焊接材料生产厂商应随货提供必要的质量证明文件,工程使用前采购方应对不同批号的焊接材料进行复检㊂d )保护气体应达到规定的纯度㊂二氧化碳气体纯度不应低于99.5%,含水量和含氧量不超过0.1%,气路系统中应设置干燥器和预热装置㊂氩气纯度不应低于99.96%㊂6.5.2㊀焊接材料的储存与发放a )焊接材料的储存应按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执行,避免受潮㊂在运输和搬运时,应避免损害填充金属及其包装㊂b)焊接材料的发放应有专人负责,每天按用量发放,并填写好发放记录㊂6.6㊀钢材型钢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无裂纹㊁夹层㊁夹渣㊁重皱㊁折痕㊁扭曲等缺陷㊂b )表面锈蚀㊁麻点或划痕深度不应超过其厚度允许负偏差的1/2㊂c )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12)设计要求复验的材料和配件(如锚杆和连接件)㊂3)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㊂4)现行国家标准规定需要复验的材料㊂6.7㊀爆破器材爆破器材的储存应符合下列要求:a)爆破器材的库房设置和储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年第466号)的有关规定,并报当地公安机关审批㊂b)爆破器材的储存地点与施工区和居住区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㊂c)爆破器材应有专用的库房,并具有防盗㊁防潮㊁防雷功能㊂d)库房内储存的爆破器材数量不应超过设计容量㊂e)性质相抵触的爆破器材,应分库储存㊂f)库房内不应存放其他物品,不应在库房内住宿和进行其他活动㊂g)不应在库区吸烟和用火,不应将其他易燃易爆炸的物品带入仓库㊂h)建立出入库检查㊁登记制度㊂收存和发放爆破器材应进行登记,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㊂i)当班未用完的爆破器材应及时退回库房,并做好登记㊂j)爆破器材丢失㊁被盗,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公安机关㊂7㊀管道组对㊁焊接㊁检验及补口7.1㊀一般规定7.1.1㊀管道焊接适用的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㊁半自动焊㊁自动焊或上述方法的组合㊂7.1.2㊀管道焊接所用设备的性能应能满足焊接工艺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㊂7.1.3㊀在焊接施工前,应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依据评定合格的工艺编制焊接工艺规程㊂7.1.4㊀焊工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焊工能力应符合Q/S Y G J X137.1的有关规定㊂7.1.5㊀在下列任何一种环境中,如未采取防护措施不应进行焊接:a)雨天㊂b)大气相对湿度大于90%㊂c)低氢型焊条电弧焊,风速大于5m/s㊂d)酸性焊条电弧焊,风速大于8m/s㊂e)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风速大于8m/s㊂f)气体保护焊,风速大于2m/s㊂g)环境温度低于焊接工艺规程中规定的温度㊂7.2㊀管道组对㊁焊接7.2.1㊀管道坡口型式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㊂管道组对禁止强力组对,并应符合表4的规定㊂7.2.2㊀焊接过程中,对于管材和防腐层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焊时不应在坡口以外的管壁上引弧㊂b)焊机地线与管子连接应采用专用卡具,应防止地线与管壁产生电弧而烧伤管材㊂c)对于环氧粉末防腐管,焊前应在焊缝两端的管口缠绕一周宽度不小于0.8m的保护层,防止焊接飞溅灼伤防腐层㊂7表4㊀管道组对序号检查项目规定要求1管内清扫无污物2管口清理(10m m范围内)和修口管口完好无损,无锈蚀㊁油污㊁油漆㊁毛刺3管端螺旋焊缝或直缝余高端部10mm范围内余高打磨掉,并平缓过渡4两管口螺旋焊缝或直缝间距错开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m5错口和错口校正要求壁厚tmm错口和错口校正要求mmtɤ14ɤ1.614<tɤ17ɤ217<tɤ21ɤ2.221<tɤ26ɤ2.5t>26ɤ3局部错边均不应大于3mm,错边沿周长均匀分布6钢管短节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值且不应小于0.5m7管子对接偏差不应大于3ʎ7.2.3㊀使用对口器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优先选用内对口器,并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㊂b)使用内对口器时,应在根焊完成后拆卸和移动对口器㊂移动对口器时,管子应保持平衡㊂c)用外对口器时,根焊应分为多段,且均匀分布㊂在根焊完成不少于管周长50%后方可拆卸㊂d)管口组对时,不应强力组对㊂7.2.4㊀焊前预热应符合下列规定:a)有预热要求时,应根据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焊前预热㊂预热宜采用相应的中频或电加热设备㊂并应用热电偶笔或远红外测温仪器进行预热温度检验㊂b)当焊接两种具有不同预热要求的材料时,应以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材料为准㊂c)管口应均匀加热,预热宽度应为坡口两侧各50mm㊂7.2.5㊀管道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道焊接宜采用下向焊㊂b)根焊完成后,应修磨清理根焊道㊂c)焊道接头点,应进行打磨,相邻两层的接头点,应错开30mm以上㊂7.2.6㊀各焊道宜连续焊接,焊接过程中,应按焊接规程要求控制层间温度,并符合下列条件:a)填充焊应有足够的焊层,盖面焊后,焊缝的横断面应在整个焊口上均匀一致㊂b)层间焊道上的焊渣,在下一步焊接前应清除干净㊂c)焊接作业中,焊工应对自己所焊的焊道进行自检和修补工作㊂每处修补长度不小于30mm㊂d)焊接作业时,应根据气候条件,当气候条件不满足焊接要求时,可使用防风棚㊂7.2.7㊀使用的焊条(丝)直径㊁焊接极性㊁电流㊁电压㊁焊接速度等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㊂7.2.8㊀焊接完成后应清除表面焊渣和飞溅㊂7.2.9㊀对需要焊后缓冷或热处理的焊缝,应按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后热和热处理㊂7.2.10㊀应作好焊接记录㊂87.3㊀管道焊接质量检验7.3.1㊀焊缝应先进行外观检查㊂焊缝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焊缝外观成型应均匀一致,焊缝及其热影响区表面上不应有裂纹㊁未熔合㊁气孔㊁夹渣㊁飞溅㊁夹具焊点等缺陷㊂b)焊缝表面不应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余高不应超过2mm;局部余高超过时,应进行打磨㊂打磨后应与母材圆滑过渡,并不应伤及母材㊂c)焊缝表面宽度每侧应比坡口表面宽0.5mm~2mm㊂d)咬边的最大尺寸应符合表5中的规定㊂e)电弧烧痕应打磨掉,打磨后应使剩下的管壁厚度不小于材料标准允许的最小厚度㊂否则应将含有电弧烧痕的这部分钢管整段切除㊂表5㊀咬边的最大尺寸深度长度大于0.8mm或大于12.5%管壁厚,取两者中的较小值任何长度均不合格大于6%~12.5%的管壁厚或大于0.4mm,取两者中的较小值在焊缝任何300mm连续长度上不超过50mm或焊缝长度的1/6,取两者中的较小值小于或等于0.4mm或小于或等于6%的管壁厚,取两者中的较任何长度均为合格小值7.3.2㊀应在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无损检测㊂无损检测应符合Q/S Y G J X133的有关规定㊂7.3.3㊀穿越管段焊缝无损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100%超声波检测㊁100%射线检测㊂b)穿越管段焊缝无损检测合格级别为Ⅱ级㊂7.3.4㊀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持相应的资格证书,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责任㊂7.3.5㊀焊缝返修应符合下列规定:a)焊道中出现的非裂纹性缺陷,可直接返修㊂若返修工艺不同于原始焊道的焊接工艺,应使用评定合格的返修焊接工艺规程㊂b)当裂纹长度小于焊缝长度的5%时,应使用评定合格的返修焊接工艺进行返修㊂当裂纹长度大于5%时,所有带裂纹的焊缝应从管线上切除㊂c)焊缝在同一部位的返修不应超过2次,根部只允许返修1次,否则应将该焊缝切除㊂返修后,应按原标准检测㊂7.4㊀补口补伤7.4.1㊀管道现场防腐补口㊁补伤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Q/S Y G J X140的规定㊂7.4.2㊀补口㊁补伤材料应按其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的要求施工㊂防腐层的外表面应平整,无漏涂㊁褶皱㊁流淌㊁气泡和针孔等缺陷;防腐层应能有效地附着在金属表面㊂8㊀水平定向钻穿越8.1㊀一般规定8.1.1㊀穿越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9a)穿越河流等水域时,穿越管段管顶埋深应按设计要求执行㊂b)穿越铁路㊁公路时,穿越管段管顶埋深应符合铁路㊁公路等相关部门的规定㊂8.1.2㊀穿越施工时入土角㊁出土角的大小,应根据地质㊁地形条件和穿越管段的材质㊁管径来确定㊂入土角宜为8ʎ~20ʎ,出土角宜为4ʎ~12ʎ㊂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入土角㊁出土角的大小㊂8.1.3㊀水平定向钻穿越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㊂曲率半径不宜小于1500D㊂8.1.4㊀在管道入土端和出土端外侧各预留保持不少于10m的直管段㊂8.1.5㊀地质资料准备应符合以下规定:a)施工前应熟悉岩土分类㊁地质构造及岩土工程性质㊂b)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地质报告㊂主要内容如下:1)勘察目的㊁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㊂2)拟建工程概况㊂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㊂4)场地地形㊁地貌㊁地层㊁地质构造㊁岩土工程性质及其均匀性㊂5)各项岩土工程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㊁变形参数㊁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㊂6)地下水埋藏情况㊁类型㊁水位变化幅度㊂7)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㊂8)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㊂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㊂c)地质报告应附下列图表: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㊂2)工程地质柱状图㊂3)工程地质剖面图㊂4)原位测试成果图表㊂5)室内试验成果图表㊂8.1.6㊀当两出入土端地质条件因有卵石层或松软地层不适应穿越的地质条件时,可采用套管隔离或改良地质等方法㊂8.1.7㊀管道穿越(如图1所示)控制点位置应按公式(1)计算:图1㊀管道穿越示意图……………………………L=L1+a1+a2+c1+c2㊀㊀㊀(1)其中:a1=b1/t gθ入a2=R s i nθ入b1=h1-b2b2=R(1-c o sθ入)c1=R s i nθ出c2=d1/t gθ出d1=h2-d20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PDF20页)

中国⽯油化⼯集团公司企业标准(PDF20页)Q/SHS 中国⽯油化⼯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HS 0001.1—2001中国⽯油化⼯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Safety,environ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ofChina Petrochemical Corp.中国⽯油化⼯集团公司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产密切相关的安全、环境与健康问题受到⼈们普遍关注,世界上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的表现和形象,并期望以⼀套系统化的⽅法来推⾏其管理活动,以满⾜法律和⾃⾝⽅针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90年代以来,⼀些发达国家的⽯油公司率先开展了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活动。
为消除和减轻⽯油⽯化企业⽣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保护员⼯的健康和⽣命财产安全,维护⽣态环境,使中国⽯油化⼯集团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与国际接轨,并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上创国际⼀流的业绩,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表述了建⽴、实施和保持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必需的要素。
本标准是中国⽯油化⼯集团公司为保证⾃⾝和相关⽅(客户、承包商、合作者等)实现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标⽽制定。
本标准是⽀持⽽不是取代中国⽯油化⼯集团公司现存的健全、可⾏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本标准提出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各直属企业及托管企业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运⾏应以此为准则,结合⾃⾝特点实施。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IS0/CD 14690《⽯油天然⽓⼯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和BP公司HSE的管理层指导⼿册,本标准由中国⽯油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提出并归⼝:本标准起苹单位:中国⽯油化⼯集团公司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翟齐李俊荣李正钰⼘淑君闫进贾如伟⾟平朱欣荣牟善军陈建设⽬次前⾔1 范围 (1)2 定义 (1)2.1 要素 (1)2.2 事故 (1)2.3 危害 (1)2.4 风险 (1)2.5 风险评价 (1)2.6 审核 (1)2.7 评审 (1)2.8 资源 (1)2.9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1)2.10 不符合 (1)2.11 管理者代表 (2)3 HSE管理体系要素 (2)3.1 领导承诺、⽅针⽬标和责任 (3)3.2 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件控制 (3)3.3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8)3.4 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8)3.5 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9)3.6 运⾏和维修 (10)3.7 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10)3.8 检查和监督 (12)3.9 事故处理和预防 (13)3.10 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13)中国⽯油化⼯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HS 0001.1--2001 中国⽯油化⼯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Safety,environ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OfChina Petrochemical Corp.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适⽤于中国⽯油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12020年4月19日Q/SHS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HS 0001.3—————————————————————————————————————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Safety,environ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codefor refinery and chemical enterprises(试行)-02-08发布-03-01实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HS0001.3一32020年4月19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HS 0001.3——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 (HSE) 管理规范Safety,environ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codefor refinery and chemical enterprises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炼油、化工企业建立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步骤及开展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的炼油、化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本标准同样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所属的管输企业。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经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42020年4月19日当体系标准和HSE规范没有相关规定时,可选用企业内部合适的企业标准或规章制度。
GB6441一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2一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8979一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3690一9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GB16297一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50160-9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3024一95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J36一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GJ21一89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CD90A3一83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定QAHS0001.1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Q/SHS0001.7一炼油化工企业生产车间(装置)实施程序编制指南Q/SHS0001.10- 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指南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发[1987]14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年7月12日第13号主任令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监察规定原劳动部令第3号1996年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原劳动部令第10号1998年52020年4月19日建设(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7]002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的-08批准 -03-01实施建设(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卫生部监发[1994]第28号中国石化公司企业法人环保责任制中国石化[1999]安字222号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中国石化[1999]安字467号中国石化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中国石化[1999]安字756号中国石化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条例中国石化[1999]安字758号中国石化公司环境监测工作条例中国石化[ ]安环字8号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