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柳永
蝶恋花柳永原文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思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全诗如下: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句注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白话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蝶恋花》赏析一:《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
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到达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柳永蝶恋花全文赏析

柳永蝶恋花全文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柳永蝶恋花全文赏析柳永蝶恋花全文赏析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最美十首《蝶恋花》,诉尽相思情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阙,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
1.《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代: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2.《蝶恋花·春景》宋代: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
苏轼长于豪放。
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
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代: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4.《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5.《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柳永蝶恋花翻译

柳永蝶恋花翻译 导语:感受宋词婉约派作品细腻委婉、百转千回风格特点。
以下是小编为大 家分享的柳永蝶恋花 翻译,欢迎借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 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 悴。
翻译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 望不尽的春日离愁, 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 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 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 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注释 (1)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4)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会:理解。
(7)阑:同“栏”。
(8)拟把:打算。
(9)疏狂:狂放不羁。
(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
柳永《蝶恋花》译文

柳永《蝶恋花》译文 《蝶恋花 》 的作者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本文就来分 享一篇柳永《蝶恋花》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蝶恋花 【作者】柳永 【朝代】宋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 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 悴。
注释 ①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②拟把:打算。
③疏狂:狂放不羁。
④强(qiǎng)乐:勉强寻欢作乐。
强,勉强。
⑤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⑥黯黯:心情沮丧忧愁的样子。
⑦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⑧会:理解。
⑨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⑩望极:极目远望。
11 凭:靠 12 伊:你(指女子) 13 憔悴:指人日渐消瘦 14 选入语文初一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
(上海) 译文 久久地倚靠着高楼的栏杆, 在微风习习中极目远望, 一缕春愁在天边黯然升 起。
残阳中苍茫的大地云霭缭绕,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的意思呢? 想要放纵 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排遣心中的愁苦,怎奈强作的欢颜终究索然无味。
那么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蝶恋花最简洁的概括: 无限相思倚危楼, 登高望远为春愁。
借酒消愁何时休, 无怨无悔人消瘦。
赏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 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 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极目天涯, 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 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 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 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一」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红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怎样的景象?(3分)(2)词的下阕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感慨?试作分析。
(3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暮春)初夏即景:窗外绿荫浓郁,只剩樱桃那一点点残红,尚留春意;而一只长大的黄莺不声不响地将它衔去吃了。
(2)词的下阕词人想象画梁双燕呢喃,仿佛在“惜人迟暮”,流露出韶华易逝的迟暮之感;而又想到燕子是不会做此思量的,于是感慨人常陷入思量太多的`痛苦(因思考而生的痛苦)。
注释:①朱樱,深红色的樱桃。
古代视为珍果。
左思《蜀都赋》:“朱樱春熟。
”②双燕乳,双燕在哺育幼燕。
③渠,它。
指燕子。
赏析夏承焘、张璋《金元明清词选》论云:“此词写春感与离情。
暮春天气,绿肥红瘦,正是恼人季节。
加上‘所思在远道’,更难乎为情。
”全词关键在“迟暮”一语,如义山所云“刻意伤春复伤别”,借惜春以寄慨。
1907年春作于海宁。
伤春迟暮之感。
虽比不得周邦彦《满庭芳》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写的清丽要眇,然亦是词人心中“第一义”。
整阙词满怀《离骚》之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本词中亦有此慨。
“人间总被思量误”又是在思量什么呢?也许真意只有静安先生知。
词的大意: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
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
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
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
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二」《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是作者从青州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今属山东)驿馆时怀念其家乡姊妹而作的。
《蝶恋花》柳永介绍

《蝶恋花》柳永介绍《蝶恋花》柳永介绍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是常用的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
它有一定的词牌格律,分为上下两阕,总共六十个字,双调,上下片各四仄韵。
一般用于作者表达心中的愁绪和缠绵悱恻的情感为主。
以下是《蝶恋花》柳永介绍,欢迎阅读。
柳永的词曲多以歌女和少妇做为主题,抒发种种离愁和相思之情。
此篇蝶恋花是一首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怀人之作。
上阙写女子登上高楼倚栏远望,春天原本该是令人心情愉悦的时节,万物复苏,春光明媚。
然而女子却是备感春之“愁”,不佳的思绪也是涌上心头。
黄昏已至,太阳渐渐西移,阳光即将消失,黑夜就要来临,可是女子的心爱之人还是没有回来,她只能凭栏远望,只希冀能解她相思之意的人快快归来。
下阙写道女子为消遣心中的无尽愁思,举杯高歌而饮,妄图一醉方休,然而强行求来的欢乐还是那么不及人意,不是由心底发出的快乐是如何也佯装不了的。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中将其奉为人生的第二境,思念一个人,即使身体消瘦,形容憔悴,也心甘情愿。
只因对你的思念是在生活中坚持下去的唯一目标。
这首词紧紧地扣住相思之“愁”,却又不直白地点破,而是将这愁思深藏在字词之间,令人读起来处处都显愁之意。
行文笔墨浓淡相间,在状似不经意间将女子的离愁相思之意刻画地淋漓尽致。
柳永蝶恋花写作背景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原是前朝旧臣,后归顺于宋。
少时柳永家境颇丰,是当地有名的阔少爷,常常一掷千金。
从小,他对于文字就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十分受范仲淹地赏识。
柳永偏爱婉约秀丽之词,人长得也是白净秀气,范仲淹曾劝阻他不要把才华浪费在靡靡之词上。
后来他家道中落,仕途又极为不顺,年少时原本的意气风发都被时光慢慢地腐蚀,他只得以卖文为生。
后来,又爱上了一个青楼女子,遭到家族的严厉反对,后来幸得范仲淹的帮助才能与那女子结为连理。
然而,好景不长,上天似乎总是这样,在某一方面给予你太多,在另一方面总是亏欠你。
柳永有天生的文学之才,写得一手好词,自小生活无忧,年少时声名也曾大噪于天下。
蝶恋花柳永原文

蝶恋花柳永原文 刘永的蝶恋花 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那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蝶 恋花柳永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蝶恋花柳永原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 意。
(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
注释 (1)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4)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会:理解。
(7)阑:同“栏”。
(8)拟把:打算。
(9)疏狂:狂放不羁。
(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 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伫倚危楼风细细。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 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 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极目天涯, 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 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 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 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 “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 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我有才,也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是一个没有穿官服 的官。要那些浮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喝酒唱歌。 但是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却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词 在当时是配上音乐来唱的),覆盖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 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 为恼火。蝶恋花Βιβλιοθήκη 柳永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 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消。
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 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 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 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 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 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 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 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 生了较大的影响。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 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 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 《乐章集》。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 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 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 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 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 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 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 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 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 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 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 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 (5)强乐还无味。(6)衣带渐宽终不悔,(7)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
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
面对从遥远无边的天际而产生心情 沮丧忧愁。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 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
[全词]
这首词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全词虽 然紧扣“春愁”即“相思”,却又迟 迟没有道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我们 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 又停笔 ,掉转笔墨,使人感觉扑朔 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 使真相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 时,戛然而止,增强了感染力。
“伊”指谁?
•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 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过三种之境界。
危楼:高楼。 黯黯:迷蒙不明。 拟把:打算。
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酒醉, 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但勉强取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 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 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 远,衣带日已缓”。 色憔悴。
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
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 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 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 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 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 填词。”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 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 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 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 独特的“俚俗词派”。
摇摆的一生
出身 丧妻 终生潦倒
落第
风光大葬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 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 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 “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 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 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 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 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 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 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 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 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 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 活。
人 身 自 古 谁 无 死 ,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不 要 人 夸 好 颜 色 , 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会 当 凌 绝 顶 , 一 览 众 山 小
亦 余 心 之 所 善 兮 , 虽 九 死 其 犹 未 悔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 ,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再见!
作者充分地把情景相交融,登上高楼远望,触 上阙 景生情,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 作为全词的第一句,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 幅剪纸那样突现了出来。“危楼”二字表现出作 者的立足点非常高,因此放眼望去,所看到的风 景也很广阔。“风细细”,虽然简单地写了并不 罕见的风景,却为这幅剪纸添加了一点背景,使 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伫倚”二字写出了作者 倚着栏杆之久和怀想之深。由“伫倚”一词,引 出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一词 不仅点明了季节,同时体现出了主人公的“愁”。 “天际生”不仅体现了“春愁”是触景而生,而 且把“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寄托在了具体的、可 看见的“天际”之中,增强了实际感。“草色烟 光”把春天的景色写得极为逼真。春草,铺地如 茵,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
摇摆的一生
出身
丧妻 落第
终生潦倒
风光大葬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落第。一气之下他
便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 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 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此时的季节正是“春”,又看到了生命力 顽强的春草,不禁使人联想到绵绵的思愁就像 春草一样连绵无尽。再加上“残照”二字,就 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 调。同时,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 思归。“无言谁会凭阑意”体现了主人公的孤 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 黄昏,由此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 望,时已黄昏却仍不忍离去。而“无言谁会” 既是独自倚着栏杆的孤寂,也是不见伊人的慨 叹。“无言”二字引发了千思万绪。有“春愁” 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 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下阙
写了主人公为解离愁而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对 酒当歌”。前一句写出了他的打算。此时,他已经深深体 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遣的,所以 他要借酒消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 ,目的是“图一醉 ”。 为了追求“醉”,他“疏狂”,不拘形象,只要醉了就行。 而且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 他的“春愁”。强颜欢乐后却顿感索然“无味”,证明他 并没有抑制住“春愁”,进而体现了“春愁”的缠绵。到 此为止,柳永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 他的“春愁”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 这“春愁 ”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 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一语道破:他所谓的“春愁”,不外是“相思” 二字。“衣带渐宽”以有力的语言写出了柔情,甘愿为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知夫莫若妻
“外子耆卿,工于词,常有佳句,振荡人心, 余女红之余则悉觅之,而志鸿爪,亦敝帚 自珍耳!夫耆卿之作,散失者多,韩之词, 传之则少,且温韩之词,香艳见长,忧时 伤世则无,而余夫所作虽多绮语,却含义 深沉,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之句,不知者谓其冶艳,知之者则 知为渠于词坛之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