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63487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力量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现象的产生及影响2. 生活中的科学镜子、光影、声音、电磁等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3. 动物世界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4. 植物王国植物的生长、繁殖、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力量,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使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自然界的力量及其影响、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动植物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生物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放大镜、显微镜、镜子、光影设备、声音设备、电磁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颜料、彩纸、剪刀、胶水、尺子、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看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力量。
2.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常见的镜子为例,讲解光影原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电磁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力量:地震、火山、洪水等2. 生活中的科学:镜子、光影、声音、电磁等3. 动物世界:生活习性、特点、适应环境4. 植物王国:生长、繁殖、光合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次你亲身经历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解释镜子中成像的原理,并举例说明。
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点及生活习性。
答案:1. 作业题目答案:例:我经历过一次洪水。
原因是连续暴雨,导致河水上涨,超过了河堤的承受能力。
镜子中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例如,当我们面对镜子时,镜子反射出我们的样子。
例:我喜欢熊猫。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主要以竹子为食,性格温顺,生活在高山密林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关注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生物的繁殖》:第一节生物的繁殖方式,第二节动植物的生殖发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繁殖方式,理解生殖发育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发育过程。
2. 教学重点:动植物的生殖发育特点,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显微镜、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动植物繁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繁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章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动植物为例,讲解它们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发育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动植物样本,分析其繁殖方式和生殖发育特点。
7. 课堂拓展:介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2. 动植物的生殖发育发育过程特点3. 生物多样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你所了解的两种生物的繁殖方式。
(2)以一个具体的动植物为例,描述其生殖发育过程。
2. 答案:(1)例:鸟类采用有性繁殖,通过交配产生后代;植物中的草莓采用无性繁殖,通过匍匐茎繁殖新个体。
(2)例:蝴蝶的生殖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生物繁殖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的植物》:第1节《校园里的植物》、第2节《植物的生长》。
2. 第二章《电路》:第1节《电路的组成》、第2节《电路的连接》。
3. 第三章《磁铁》: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铁的应用》。
4. 第四章《声音》:第1节《声音的产生》、第2节《声音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基础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磁铁的性质、声音的传播。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电路的组成、磁铁的应用、声音的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电路实验器材、磁铁、音叉等。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画图工具、实验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的植物(1)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2)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合植物样本进行观察。
(3)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生长过程中的植物,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电路(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简单的电路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2)例题讲解:讲解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3)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观察现象。
3. 磁铁(1)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的吸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2)例题讲解:讲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实验验证。
(3)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进行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
4. 声音(1)实践情景引入:敲击音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2)例题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实验演示。
(3)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的传播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植物:生长过程、各部分名称。
2. 电路:组成、连接方法。
3. 磁铁:性质、应用。
4. 声音:产生、传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植物》1.1 植物生长1.2 植物繁殖1.3 植物适应性2. 第2章《电路奥秘》2.1 电路组成2.2 电路连接方式2.3 电路应用3. 第3章《骨骼与肌肉》3.1 骨骼结构与功能3.2 肌肉作用3.3 关节运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让学生解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连接方式、骨骼与肌肉协调作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电路组成和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电路元件、骨骼模型、肌肉模型等。
2. 学具:显微镜、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特点。
展示简单电路,让学生探讨电路奥秘。
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引导学生解人体运动原理。
2.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和适应性。
介绍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详细解析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分析其生长特点。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验证电路连接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肌肉力量测试,解肌肉作用。
4.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
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连接方式。
绘制骨骼、肌肉结构图,并解释其功能。
2. 答案植物生长特点:根据观察到植物进行描述。
简单电路设计:根据课堂所学,画出电路图并解释连接方式。
骨骼、肌肉结构图:参照教材或课堂所学,绘制结构图并解释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地方。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及详细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节《种子发芽了》,第2节《植物的营养需求》,第3节《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2)第二章《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第1节《电路的组成》,第2节《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第3节《电路的故障排查》。
(3)第三章《磁现象与磁场》: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场的发现》,第3节《磁场的应用》。
(4)第四章《声音的传播与接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接收与转换》,第3节《声音的利用》。
(5)第五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地球的结构》,第2节《地球的运动》,第3节《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植物的营养需求,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2. 理解电路的串联与并联原理,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了解磁场的应用,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4. 理解声音的传播与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利用,提高观察与思考能力。
5. 认识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串联与并联原理,磁场的发现与应用,声音的传播与接收。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查,磁现象与磁场,声音的利用,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电路实验盒、磁铁、声音实验器材、地球仪、宇宙挂图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奥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磁现象与磁场、声音的传播与接收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的连接、磁现象与磁场、声音的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全书共分为10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春天里的生命第一节:植物的生长第二节:动物的生长与变化2. 第二章:空气与气压第一节:空气的力量第二节:气压的影响3. 第三章:水的世界第一节:水的性质第二节:水的循环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结构第二节:太阳系与宇宙5. 第五章:简单的机械第一节:杠杆的原理第二节:滑轮与斜面6. 第六章:声音的世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第二节:声音的传播与特性7. 第七章:电与磁第一节:电的基础知识第二节:磁铁与磁场8. 第八章:光的传播与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与折射9. 第九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的变化第二节:气候的特点10. 第十章:健康生活第一节:健康饮食第二节:运动与健康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的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描述一下植物的生长过程。
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混合物的分离2. 生命的奥秘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运动与行为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混合物的分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宇宙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材料、学习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探究欲望。
以天文现象为背景,引发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物质的性质、变化、混合物的分离等知识点。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探索。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知识点、重要概念、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结合、表格、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完成课后练习1、2题。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示意图。
2. 答案: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后练习答案。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观察报告。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示意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拓展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二、认识电荷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过程】一、引入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四、安全教育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3、简单电路【教学目标】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四、活动延伸: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4、电路出故障了【教学目标】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教学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三、做个电路检测器:板书设计:5、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目标】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6、做个小开关【教学目标】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过程】一、观察手电筒:二、做个小开关:三、延伸与拓展: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教学目标】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教学过程】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花开了【教学目标】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油菜花开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2、各种各样的花【教学目标】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花的专题观察。
2、“花的观察”报告会。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4、交流与小结三、质疑拓展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观察更多的花五、板书设计各种各样的花不完全花与完全花单性花与两性花3、花、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探究过程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三、总结拓展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花、果实和种子雄蕊(花丝和花药)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受精结果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目标】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四、质疑讨论。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六、板书设计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5、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三、小结四、质疑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五、板书设计种子的萌发种皮胚(胚根、胚芽和子叶)↓↓↓根茎和叶养分6、动物的卵【教学目标】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观察动物的卵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3、小鸡的孵化三、小结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发放青蛙卵五、板书设计动物的卵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时间:大约3个星期。
7、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目标】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三、小结四、质疑与讨论五、板书设计﹙产卵孵化﹚卵生动物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哺乳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克隆技术第三单元食物1、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2、给食物分类三、小结【板书设计】早餐:午餐:晚餐:其他:植物类:请联系网站删除动物类:主食:副食:2、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三、小结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蛋白质人体的主要成分脂肪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糖类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矿物质3、营养要均衡【教学目标】1、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教学重点】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营养均衡的标准2、搭配膳食营养三、课外延伸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板书设计】3 营养要均衡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目标】1、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三、小结:5、面包发霉了【教学目标】1、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