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标准使用指导
蘑菇菌种培养的基本使用教程

蘑菇菌种培养的基本使用教程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市场上,我们常常购买新鲜的蘑菇来食用。
然而,你知道吗?我们也可以自己培养蘑菇,享受到自己种植和采摘的乐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蘑菇菌种培养的基本使用教程。
1. 准备工作在开始蘑菇菌种培养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和设备。
首先,我们需要购买一些蘑菇菌种。
在市场上,有许多种类的蘑菇菌种可供选择,如香菇、平菇等。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栽培条件选择合适的菌种。
此外,我们还需要一些栽培介质,如秸秆、木屑等。
这些材料可以在当地的农贸市场或园艺店购买到。
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些容器,如塑料袋或蘑菇菌床。
确保容器有一定的透气性以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2. 蘑菇菌种的预处理开始培养蘑菇之前,我们需要对菌种进行预处理。
首先,将菌种取出并放置在一个洁净的容器中。
然后,将菌种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以激活菌种的活性。
3. 制作蘑菇菌床在进行蘑菇菌种培养之前,我们需要制作蘑菇菌床。
首先,将栽培介质(如秸秆、木屑)进行脱水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然后,将栽培介质放入容器中,碾压紧实。
确保栽培介质的湿度适中,不要过于湿润。
接下来,将浸泡过的菌种均匀地撒在栽培介质表面,然后用覆土覆盖菌种。
覆土的厚度应该大约为3-5厘米,以保护菌种并提供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4. 蘑菇菌床的管理一旦制作好了蘑菇菌床,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将菌床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
蘑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15-25摄氏度。
同时,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不让菌床过干或过湿。
另外,还需要适时给予菌床光照。
蘑菇属于光菌,需要一定量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种植环境缺乏光照,我们可以使用人工灯光进行补光。
同时要定期通风,保持菌床内的空气流通。
5.菌床的维护与采摘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菌床。
检查菌床的湿度和温度,适时给予水分和调整温度。
食用菌菌种培养技术

食用菌菌种培养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中,菌种的培养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菌种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广大爱好者更好地掌握种植技巧。
一、菌种的选择菌种选择是食用菌种植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着后续培养的成败。
一般来说,要选择具有较强生长力、耐温性强、产量高的优势菌株。
此外,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还可以根据菌株的特性选择具有不同味道和营养价值的菌种。
二、菌种的保藏一般情况下,新鲜采集到的菌种不能保持很长时间,因此需要进行菌种保藏。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冷冻保存、干燥保存、液体保存等。
其中,冷冻保存是最常见的保藏方法,将菌种保存在低温下可以有效地延长其保存时间。
三、菌种的分离菌种分离是指将不同的菌落分离出来,以保持其纯度。
通常使用无菌技术将菌种分离在无菌培养基上,然后通过菌落观察和鉴定,筛选出理想的菌株。
菌种分离的关键是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无菌,以避免杂菌的干扰。
四、菌种的培养基制备合适的培养基对于菌种的生长至关重要。
常见的培养基有玉米粉培养基、马铃薯胁迫培养基、木屑培养基等。
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可以选择适合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注意材料的无菌处理,以避免细菌或其他污染物的干扰。
五、菌种的培养方法菌种的培养方法一般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培养适用于对菌株数量要求较大的情况,可以利用搅拌罐或振荡培养器进行培养。
固体培养则适用于具备菌种分离要求的情况,通常使用培养基固化后在培养皿中进行培养。
六、菌种的保湿管理菌种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保持培养环境的湿度可以采取覆盖保湿膜、喷水保湿等方法。
同时,在培养箱中不断补充水分,以确保培养环境的湿度稳定。
七、菌种的温度管理每个食用菌的生长温度都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温度管理。
一般来说,应根据菌种生长的最适温度来控制培养环境温度,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食用菌种植步骤

食用菌种植步骤食用菌种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它是指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利用适宜的环境和培养基条件,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实现食用菌的高效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1. 选取菌种:选择优质的食用菌菌种是种植成功的基础。
常见的食用菌包括香菇、蘑菇、平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
2. 制作菌种培养基:菌种培养基是供食用菌菌丝生长和繁殖的基质,可以使用稻草、麦麸、玉米秸秆等材料制作。
制作菌种培养基的方法一般包括原料的消毒处理、混合搅拌、装入菌种瓶中等步骤。
3.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
接种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细菌和其他菌种的污染。
4. 菌丝生长:菌种接种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进菌丝的生长。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有不同的要求。
5. 菌种繁殖: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菌种的繁殖。
常见的方法有剥离菌种、涂抹菌种等。
6. 制作菌棒或菌袋:菌种繁殖后,将菌丝接种到菌棒或菌袋中。
菌棒通常是用锯末、秸秆等有机材料制成,菌袋则是用塑料薄膜制成。
7. 培养环境的控制:将接种好的菌棒或菌袋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条件,促进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8. 及时采摘: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应及时采摘,避免过度生长导致质量下降。
9. 清洁消毒: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场地的清洁和菌棒或菌袋的消毒,以防止病虫害和其他菌种的侵入。
10. 循环使用:在一定周期后,可将已经收获的菌棒或菌袋重新接种繁殖,循环利用。
以上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种植食用菌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且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同时,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种植时要根据不同的菌种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本文将介绍食用菌菌种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食用菌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营养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对菌种的管理十分重要。
1. 菌种录入和管理菌种的录入是管理的起点,应该建立菌种注册系统,并建立菌种档案。
每个菌种档案中应包含以下信息:- 菌种名称:菌种的学名和俗名- 菌种编号:菌种的唯一标识符- 菌种来源:菌种的采集地点和时间- 营养基质:菌种的适宜培养基质- 培养条件:菌种的适宜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菌株特性:菌株的形态特征、生长速度和产量等- 保存方法:菌种的保存方式和保存期限菌种档案应妥善保存,并进行定期备份和更新。
2. 菌种采集和筛选菌种采集是获取新的菌株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从自然界中采集:在适宜的季节和地点,采集到具有食用和药用潜力的野生菌株。
- 从已有菌种中筛选:通过对已有菌种进行定期筛选,选出形态特征良好、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优良菌株。
采集到的菌株应经过鉴定和多次传代培养,确保其品质和稳定性。
3. 菌种储存和保存菌种的储存和保存是确保菌株质量和长期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包括:- 需要常用的菌种可以保存在室温下,使用琼脂培养基或冻干方法保存。
- 对于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使用-80℃的冷冻保存或液氮冷冻保存。
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菌株污染和变异。
4. 菌种繁育和利用经过菌种储存后,菌株可以用于繁育和利用。
菌种繁育的步骤包括:- 菌种唤醒:从保存的冷冻或冻干状态中恢复菌株活力,可以使用温室恢复培养或液体培养方法。
- 菌种扩繁:将恢复活力的菌株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扩繁菌种数量。
- 菌种利用:将繁育好的菌种用于食用、药用、工业或科研等方面。
在菌种繁育和利用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菌株的纯度和质量。
5. 菌种质量管理菌种的质量管理是保证菌种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菌种质量管理:- 每批菌种的繁育和利用过程应记录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结果。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选择与培养技巧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选择与培养技巧在食用菌类的栽培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菌种选择的准则、常见的菌种及其特点、培养技巧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菌种选择的准则在食用菌栽培中,选择适宜的菌种是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菌种选择准则:1. 产量和品质:选择优质且高产的菌种,这对于商业化生产和市场竞争至关重要。
2. 耐温性:不同的食用菌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菌种很重要。
3. 耐受性:菌种应具备适应土壤酸碱度、肥力、湿度等多种环境条件的能力。
4. 抗病虫害:选择抗性强的菌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风味特点:不同的菌种有独特的风味,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菌种。
二、常见的食用菌种及其特点1. 平菇:产量高,菌盖呈半球形,味道鲜美,适应温度范围广,是食用菌栽培的常见选择之一。
2. 金针菇:生长快,耐寒性强,产量高,菌丝柔软,口感爽脆,常用于菜肴中。
3. 香菇:质地鲜嫩,肉质丰满,具有独特的香味,适应性强,耐贮藏,适合商业化生产。
4. 鸡腿菇:形状独特,似鸡腿,菌盖色泽鲜艳,肉质鲜嫩,口感细腻,适合家庭自养。
5. 杏鲍菇:菌盖呈扇形或半圆形,菌肉肥厚,口感鲜美,适应性强,富含营养。
三、菌种的培养技巧正确的菌种培养技巧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菌种培养技巧:1. 菌种接种:选择培养基进行无菌接种,保持接种器具和环境的无菌状态,避免细菌和其他真菌的污染。
2. 菌种保存:通过冷冻、干燥或液体氮等方法来保存菌种,以备不时之需。
3. 培养基的配制: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配制,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4. 培养箱的灭菌和恒温:利用高温蒸汽或紫外线对培养箱进行灭菌处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 菌丝的接种和培养:将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培养出健壮的菌丝体。
总结:食用菌栽培中的菌种选择和培养技巧对于成功的产量和优质产品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食用菌的菌种选择

如何进行食用菌的菌种选择食用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资源,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进行食用菌的种植时,正确选择菌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食用菌的菌种选择,以帮助种植者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一、了解不同食用菌的特点和适生环境不同的食用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需求。
在进行菌种选择前,我们需要了解每种食用菌的特性、生长温度、光照要求以及土壤类型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香菇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而平菇则喜欢较低的温度,适宜生长温度为10-15摄氏度。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种植条件的菌种。
二、考虑菌种的适应性和生长周期在选择食用菌的菌种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其适应性和生长周期。
适应性指的是菌种对特定环境的适应程度,包括菌种的耐病性、抗逆性等。
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具有较高适应性的菌种,以增加产量和降低生长风险。
此外,生长周期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的食用菌生长周期有所不同,有的生长周期较短,有的则相对较长。
如果我们希望获得较短的生产周期,可以选择那些生长快速的菌种。
三、了解菌种的品质和品种特性在菌种选择过程中,了解菌种的品质和品种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菌种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后期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菌种的来源、生产商、质量认证等方面的信息来评估其品质。
此外,品种特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有着不同的口感、营养成分和食用特点。
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能够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四、参考成功种植案例和专家建议在进行菌种选择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菌种种植案例和专家的建议。
这些案例和建议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菌种的优缺点以及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专业意见,我们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风险,提高种植效益。
综上所述,进行食用菌的菌种选择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了解不同菌种的特点、适生环境、适应性和生长周期等因素,同时考虑菌种的品质和品种特性,参考成功种植案例和专家建议,我们能够做出明智的菌种选择,获得更好的种植产出。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无删减范文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物制造的真菌。
为了确保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性,菌种管理办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档旨在介绍食用菌菌种的管理办法,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储存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菌种选育菌种选育是确保食用菌品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菌种选育的步骤:1. 选择适合的菌株: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特定用途的食用菌菌株。
2. 培养基的选择:为菌株提供适宜的培养基,使其能够良好生长和繁殖。
3.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将选定的菌株进行分离和纯化,确保菌种的纯度和稳定性。
三、菌种培养菌种培养是以确保菌株能够持续生长和繁殖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菌种培养的步骤:1. 培养基的制备:根据菌种的需求,制备适合的培养基,提供菌株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2. 菌种的接种: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促进菌株的生长。
3. 培养条件的控制:监控培养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以确保菌株的良好生长。
四、菌种储存菌种储存是维持菌种质量和保存菌株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菌种储存的方式:1. 冷冻保存:使用低温条件(通常为-80°C)冷冻保存菌株,以减慢菌株的代谢活动,延长其保存时间。
2. 干燥保存:将菌株在干燥条件下保存,通常使用石膏板、滤纸等物质吸附菌株水分,以提高菌株的存活率。
3. 液氮保存:将菌株保存在液氮中,通常为-196°C,以极低的温度冷冻保持菌株的活性。
五、菌种质量控制菌种质量控制是确保菌种质量并减少污染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菌种质量控制的方法:1. 菌株鉴定:通过形态学、遗传学和生理学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确保其纯度和正确性。
2. 菌株检测:定期对菌株进行检测,包括菌落形态、培养特性、代谢产物等,以确保菌株的稳定性和品质。
3. 污染控制:严格控制菌株培养和储存过程中的污染源,避免外来微生物的污染。
六、结论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是确保食用菌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真菌类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蘑菇、香菇和平菇的栽培方法。
一、蘑菇的栽培技术1. 基质选择:蘑菇的生长依赖于培养基质,一般选择麦秸、稻草、木屑等作为基质。
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 菌种接种:将蘑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菌丝生长。
3. 菌网培养: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基质移到黑暗的环境中,稍加增温,促进菌网的生成。
4. 露天培养:菌网形成之后,将基质移到通风良好的露天环境中,进行光照养分的吸收和子实体的形成。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1. 瓶装培养:香菇可以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
首先将香菇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待菌丝长满整个瓶子后,倒扣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刨床培养:在露天的地方,清理好地面,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再用稻草、麦秸覆盖上一层。
保持适宜的湿度,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3. 窖穴培养: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将基质堆积成约50厘米高的堆坡,覆盖上一层保温材料,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三、平菇的栽培技术1. 棚架培养:搭建适当的棚架结构,将预先培养好的平菇菌种放在培养基上,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每隔一段时间喷水保持湿润,待平菇菌丝生长完整后,开始移动菌棒,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菌棒培养:将平菇菌种接种在菌棒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黑暗环境中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子实体成熟后,用清洁的工具将菌棒剪断,将平菇采摘。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基质和菌种接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光照条件等。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消毒处理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检测内容
原种质量要求 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容器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培养基上表面距瓶(袋)口的距离 接种量 菌种外观 菌丝生长量 菌丝体特征 培养物表面菌丝体 培养基及菌丝体
完整,无损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 滤菌要求 50mm±5mm (4-6)瓶(袋),≥12 mm× 15mm 长满容器 洁白浓密、生长健旺 生长均匀、无角变、无高温抑制线 紧贴瓶壁、无干缩
• 栽培性状(无),与母种不同,和原种相同
三、抽样
• 质检部门的抽样应具有代表性; • 母种按品种、培养条件、接种时间分批编号; • 原种、栽培种按菌种来源、制种方法和接种时 间分批编号。 • 按批随机抽取被检样品
– 母种、原种、栽培种抽样量10 %、 5% 、1% – 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0支(瓶、袋) – 超过100支(瓶、袋)的,可进行两级抽样.
菌落边缘
杂菌菌落 斜面背面外观
整齐
无 培养基不干缩,颜色均匀、无暗斑、无色素
气味
有特有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二、检测内容
项目 菌丝生 长状态 要求 粗壮、丰 满、均匀 备注 黑木耳菌 丝粗细不 均,常出 现根状分 枝 双孢蘑菇 没锁状联 合
锁装联 合 杂菌
有
无
二、检测内容
母种质量要求: • 菌丝生长速度:
食用菌菌种标准 使用指南
金科玉律
• • • • • • • 种子法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黑木耳菌种 GB 19169-2003 香菇菌种 GB 19170-2003 双孢蘑菇菌种 GB 19171-2003 平菇菌种 GB 19172-2003 杏鲍菇和白灵菇菌种 NY 862-2004
一、术语和定义
将待检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或CPDA培养基上,接种块
(3~5)×(3~5) mm,置于斜面中央偏下或培养皿中央, 恒温培养箱适宜条件下培养,计算长满斜面的天数。三个 重复。
四、试验方法
• 母种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 • 将被检母种制成原种。
– – – – –
母种长满所需时间 原种长满所需时间
总产 单产 单菇质量
母种感官检验(四)
5.7虫(螨)体 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物上有无虫(螨)体。
6.斜面背面外观
根据培养基是否与试管相脱离判断是否干缩; 在充足的光线下,对着光源方向,观察颜色是否 均匀,有无色素和暗斑。
7.气味
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棉塞(或无棉塑料盖),闻 试管内气味是否正常。
菌种退化在母种阶段的表 菌丝生长量 观察菌丝是否长满整个斜面。 5.2菌丝体特征 肉眼观察菌丝体的颜色、密集程度,菌丝体是否舒展、 旺健及其形态(棉毛状、细羊毛状等)。
母种感官检验(三)
5.3菌丝体表面 肉眼观察菌丝体是否生长均匀、平整,有无角变现象。 5.4菌丝分泌物 肉眼观察有无分泌物,如有则记录分泌物的颜色和数量。 5.5菌落边缘 肉眼观察菌落边缘是否整齐。 5.6杂菌菌落 用放大镜观察菌丝体颜色和外观形态,根据颜色和形态 是否有差异判定是否有杂菌菌落。
4.个体间长速和长相不均一;
5.色素的出现。多数食用菌菌种在母种阶段不形成色素,如 果出现色素,说明品种退化严重。
四、试验方法
• 微生物学检验
– 菌丝生长状态和锁状联合用≥10×40的光学显微镜对培 养物的水封片进行观察,每一检样应观察不少于50个视 野。 – 细菌检验:取少量疑有细菌污染的培养物,按无菌操作 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液)GB/T 4789.28,25℃-28℃振荡 培养1d-2d,观察培养液是否混浊。若混浊,则有细菌 污染。 – 霉菌检验:取少量疑有霉菌污染的培养物,按无菌操作 接种于(PDA)GB/T 4789.28,25℃-28℃培养5d-7d,菌 落出现白色以外的杂色者,或有异味者为霉菌污染。必 要时进行水封片进行观察。
培养基表面分泌物
杂菌菌落 拮抗现象 子实体原基
无,允许有少量深黄色至棕黄色水珠
无 无 无 允许有少量胶质、琥珀色颗粒状耳芽
气味
有特有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原基
primordium
尚未分化的原始子实体的组织团。
项目 菌丝生长状态
要求 粗壮、丰满、均匀
备注 黑木耳菌丝粗细不均, 常出现根状分枝
原种质量要求 和母种质量要求相同 锁装联合 有 双孢蘑菇没锁状联合 微生物学要求:
菌棒长满所需时间 规定的培养基; 第一潮产量最高的时间 菌棒45根 第二潮产量最高的时间 接种后,分三组进行管理 产菇盛期持续的时间 做好栽培记录 与该母种的出发菌株设为对照
杂菌 无
二、检测内容
原种质量要求: • 菌丝生长速度:
在适宜培养基上,在适温(23±2℃)下,长满容器35d50d。 –香菇(23±2℃) 35d-50d 。 –平菇(25±2℃)25d-30d 。 –黑木耳(26±2℃)40d-45d。 –双孢蘑菇(24±1℃) ≤45d。
• 栽培性状(无),与母种不同
二、检测内容
• • • • • 容器 感官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菌丝生长速度 母种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
二、检测内容
母种质量要求 容器: • 使用玻璃试管和棉塞
– 试管18mm×180mm或20mm×200mm – 棉塞要使用梳棉,不应使用脱脂棉。
二、检测内容
母种质量要求 感官要求: 项目
容器 要求 完整,无损
1.菌落形态不正常,如本来菌落平展的品种表现为菌落紧 皱;丝状的气生菌丝变为雪花状;气生菌丝变多或变少甚 至没有了;菌丝色泽变化,如多数种和品种在母种斜面上 菌丝呈白色,退化了品种常呈现微黄色、浅褐色或其他色 泽,或由鲜亮变暗淡; 2.菌丝倒伏,生长势弱; 3.长速变慢,过快或过慢都是不正常的;
菌丝生长状态
取干净载波片,滴1滴无菌水,用无菌操作方法挑 取少量菌丝涂于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置于 10×40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是否粗壮、丰满、 均匀,是否有锁状联合。
每一检样应检查不少于50个视野。
锁状联合
杂菌—细菌检验
根据不同菌种选择适用的方法 1.1 在无菌条件下,挑取少许疑有细菌污染的培养物接种 至肉汤培养液中,于25~28℃振荡培养1~2天,观察培养液 是否浑浊,若浑浊则有细菌污染,澄清透明为未污染细菌。 1.2 在无菌条件下,挑取可疑或有代表性的样品,接种于 肉汤培养基斜面或平板 ,于25~28℃振荡培养1~2天,观 察培养基斜面是否有细菌菌落长出,有细菌菌落长出者做 显微镜检查,确认是细菌,则判定为细菌污染;否则为无 细菌污染。
四、试验方法
• • • • • 感官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菌丝生长速度 母种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 留样
四、试验方法
• 感官检验
– 肉眼观察 – 必要时使用5×放大镜 – 鼻嗅
母种感官检验方法(一)
1.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检测方法
肉眼观察棉塞的材料、洁净度和干燥与否,手捏棉塞是否 松紧适度,是否有弹性,手提棉塞外露部分,棉塞应不松动、 不脱落。
二、检测内容
栽培种质量要求 和母种、原种质量要求相同 微生物学要求:
项目 菌丝生长状态 锁装联合 杂菌 要求 粗壮、丰满、均匀 有 无 备注 黑木耳菌丝粗细不均, 常出现根状分枝 双孢蘑菇没锁状联合
二、检测内容
栽培种质量要求: • 菌丝生长速度:
在适宜培养基上,在适温(23±2℃)下,长满容器40d50d。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培养基灌入量 培养基斜面长度 接种量 菌种外观 菌丝生长量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为试管总容积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顶端距棉塞40mm-50mm (3-5) mm× (3-5)mm 长满斜面
菌丝体特征
菌丝体表面 菌丝分泌物
洁白浓密、棉毛状
均匀、平整、无角变 无 黑木耳 黄褐色色素
二、检测内容
栽培种质量要求: • 容器: • 可以使用原种规定使 用的容器; • 或≤17cm×35cm耐 126℃高温符合 GB 9688 卫生规定的聚丙 烯塑料袋;
二、检测内容
栽培种质量要求 感官要求:
容器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培养基上表面距瓶(袋)口的距离 接种量 菌种外观 菌丝生长量 菌丝体特征 培养物表面菌丝体
在PDA上,在适温下,长满斜面10d~14d。
香菇: 24±1℃ 10d~14d 平菇: 25±2℃ 6d~8d 黑木耳: 26±2℃ 10d~15d 双孢蘑菇: 24±1℃ 15d~20d
• 母种栽培性状:
– 供种单位,需经试验确证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等种性合格 后,方可用于扩大繁殖或出售。 产量性状:平菇 生物学效率不低于10% 双孢蘑菇需进行EST同工酶类型鉴定,判定与对照相同
一、术语和定义
• 角变 sectoring • 因菌丝体局部变异或 感染病毒而导致菌丝 变细、生长缓慢、菌 丝体表面特征成角状 异常的现象。
一、术语和定义
• 高温抑制线 (高温圈) • high-temperatured line • 食用菌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受高温和通气不足的不 良影响,培养物出现的圈状发黄、发暗或菌丝变 稀弱的现象。
杂菌—霉菌检验
挑取少许可疑的霉菌污染的培养物或有代表性的 样品接至PDA培养基中,于25~28℃培养4天,出 现其他色泽的菌落或其他形态的菌落或有异味的 为霉菌污染物,必要时进行水封片镜检。
四、试验方法
• 菌丝生长速度 • 母种: PDA 24 ℃ ±1℃ • 原种和栽培种:规定的培养基 (24 ℃ ±1℃)计算长满天数。
项目
完整,无损
要求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 和滤菌要求 50mm±5mm (30-50)瓶(袋) 长满容器 洁白浓密、生长健旺 生长均匀、无角变、无高温抑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