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3讲(通用)

合集下载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3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3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3第一编语言知识和运用三综合2011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有一道题目,要求考生用一种植物来形容国民性,这个问题可以转换成一个比喻句:在你心目中,国民性像××(植物名)的品格。

尽管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包括比喻在内的多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但说好这个比喻句还是很有难度。

第一,我们对“国民性”(不妨暂时理解为“中国人的性格”)的优点和缺点要有自己清晰的认识;第二,要寻找到合适的喻体,这个喻体的性质要跟“国民性”有多个相似点,这些相似点中又要包含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这道题既考了考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能力),也能检测考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假如你有机会参加这样的面试,你做好准备了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但任何一个高中生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那么,怎么提高呢?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就得做一个磨砺思维的有心人。

对一个高中语文学习来说,仅仅止步于摘录好词好句,恐怕于事无补。

要学会品味语句包含的意蕴和意味,要探究使其有意蕴有意味的形式,要揣摩其打动你的原因。

要有意识地运用新接触到的语言表达形式。

据湖州中学的一项调查,某高二文科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照分析自己初中和高中的作文,发现作文用词和句式很少发生变化,有同学甚至说,现在作文中所用的词语、句式几乎都是初中作文中出现过的,高中一年多学的课文对作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文章的主题和材料上。

通过比较分析,这个班的同学增强了尝试运用“新”词、“新”句式的自觉性,一段时间之后,作文的语言面貌得以明显改观。

除了有意识,还要注意模仿。

由模仿到创造是语言学习的一条铁律。

下面的练习,侧重在模仿。

做题时要注意领会例句的语意和表达方法、修辞手段,努力模仿,在形似的基础上做到神似。

【练习】1.在下面一句话的后面续写一个语意相关的句子。

人类的脉搏是阳光和土地,2.下面一段文字,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在连贯性上较差一些,请改一下,使之语气更连贯。

2021年暑假初中升高中高一语文衔接班教案03-学会阅读高中现代文理解重要的句子

2021年暑假初中升高中高一语文衔接班教案03-学会阅读高中现代文理解重要的句子

高一语文衔接班教案初高中知识点比较异同 初高理解重要的句子差异: 阶段初中 高中差异 现代文阅读能力: 2.2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提取并解释重要的信息。

社科类现代文: (1)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文学类现代文:(1)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具体分析初中对于句子的考察侧重于句子的简单作用的理解;高中的句子含义的考察更规范,大部分学生分不清含义与作用在答题上的差别。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在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指说明性的)中,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致都属于这一类句子。

2.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

譬如孙犁《荷花淀》写坐在地上编席子的女人见到丈夫回来后的种种无常言行,便问道:“怎么了,你?”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其中蕴含的情感比“你怎么了?”要丰富得多,自然是重要的句子。

又如鲁迅《祝福》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盛况,以及家家户户忙碌于“恭请福神”的情景,然后写道:“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概括说出浓重的封建思想统治了的鲁镇学会阅读高中现代文·理解重要的句子 知识梳理初高比较是一个封闭的小镇,这里的人们保守、迷信,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这个环境厌恶的心理。

这又同祥林嫂的命运和“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密切相关,因此它也是重要句子。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新高一语文衔接教材资料

新高一语文衔接教材资料
6.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深)的回忆。
7.[大扫除时],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
8.他[静静地]坐<在桌子旁>
9.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10.(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四、句子成分的分析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点击。
(一)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的解释尤其是识别词类活用这一常见语法现象,依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律来分析文言句中的语法现象。
6.补语:用在动词、形容词这些作谓语词的后面,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等,通常有数量短语、介宾结构,动词、形容词或其组成的短语充当。
划分举例:
1.他打了王强<三拳>
2.中国人民志气高
3.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4.什么书他都看
5.去北大荒的[就]是他
三、单句(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一)简单单句的类型(根据谓语的性质分)(画横线的表示谓语)
1.名词性主谓语句:今天星期六(名),四月五日清明
数词:表确数:1、2;表概数:几、一些;表序数:第一
量词:表物量:尺、寸、斤、元;表动量:次、趟
代词:人称代词:我、你、他;疑问代词:谁、什么;指示代词:这、那


副词:表程度:很、极、大;表时间:已、刚、才;表范围:都、全、总;表情形:正好、果然;表肯定:准保、确实;表否定:不、没有;表语气:岂、难道;表重复:再、又、还
2.动词性主谓语:火车开动了,(那个)小孩哭了(动)

初三升高中语文衔接教案讲义大全

初三升高中语文衔接教案讲义大全

初三升高中语文衔接教案讲义大全
前言
初三升高中是每个学生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和必修科目,对于日后的研究、事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让初三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的研究,本教案特别编写此文档,旨在帮助初三学生顺利地跨越初高中的重要节点。

第一章课程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教案内容、研究目标、适用范围等信息。

第二章语文知识点回顾
本章主要回顾初中语文知识点,为升入高中语文做好铺垫。

包括词语理解、句子理解、阅读理解、作文技巧等。

第三章语文阅读教学
本章主要介绍如何研究和理解高中语文课本及相关文本。

第四章文言文阅读教学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介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作文教学
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写好高中语文作文,包括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第六章高考语文
本章主要介绍高考语文的科目状况、考试内容、备考方法、应试技巧等。

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相信初三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的研究内容,更好地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结束语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让大家在升入高中后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学习生活。

江苏省苏州(初升高)暑期衔接班语文讲义:第三讲 古文学法指导

江苏省苏州(初升高)暑期衔接班语文讲义:第三讲 古文学法指导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三讲古文学法指导古文学法指导我个人认为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应作为一个重点。

从应试角度看,近两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比例明显加大,150分的试卷,文言文占去近30分,约五分之一的比例,若不算写作的60分,那么文言文就占到基础卷的三分之一了。

比重不可谓不小;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角度看,从了解祖国优秀文化传统角度看,文言文都功不可没。

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就体现在文言文上。

一方面是由于高一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程度不齐,了解不够系统。

当然这与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不一致,导致不少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不够重视也有相当关系,但这一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在本文中我想谈谈在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如何尽快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毕竟,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在学生眼中是艰涩难懂的。

所以学生首先就有一种畏难情绪。

那么,如何打消畏难情绪,让自己乐学、爱学文言文呢?第一,理清语法关系利用语法知识解决长句、难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这与中、高考的考纲中明确提出不单独考察语法知识有直接关系,因为不考,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就淡化语法知识,或干脆不教语法,这样导致学生语法概念混乱,分不清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甚至与英语语法混淆,在汉语学习中出现表语、宾语补足语等概念,在分析句子时搞得一塌糊涂。

我个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还是要占一席之地的,虽然不必搞得太复杂,但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学生还是要掌握的。

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难句、长句通过语法知识来解决既直观又方便,更主要的是规范。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不少同学在翻译此句时,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有什么不同,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

初升高衔接课程3(文言文经典作品)

初升高衔接课程3(文言文经典作品)

孔子、庄子、墨子、孟子、韩非子,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呢?
“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首先,祝贺你顺利通过了中考的检验。

但是,初中语文课本的内容,你真的全都掌握好了吗?
年“千分考”试题)依时间先后为序,以下作家名序排列正确的是(王粲、谢灵运、杜甫、苏轼、王实甫、汤显祖、莎士比亚、但丁
、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一、高一上学期重点篇目介绍
、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初高中语文衔接讲座(教师版)

初高中语文衔接讲座(教师版)

初高中语文衔接讲座第一讲、如何读懂古典诗歌把握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考场上短时间内如何快速读懂诗歌作一指导。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读懂诗,决定着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下面我们就考场上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解说。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一)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参考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的内容。

[即时应用]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乌 夜 啼陆 游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1)读题目:“乌夜啼”,时间为“夜”,物象为“乌”,动作为“啼”。

(2)猜想:作者为什么夜里不睡?心情如何?(3)读诗:“素月”与标题中的“夜”对应,诗人在干什么?原来在“弄笔”写作,再联系陆游的生平作答。

【免费下载】初高中语文衔接专题讲座含练习

【免费下载】初高中语文衔接专题讲座含练习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5试写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4置高敷调、动中设试电作资技高气,料术中课3并试中资件、且卷包料中管拒试含试调路绝验线卷试敷动方槽技设作案、术技,以管术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3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初升高语文衔接班第3讲文言句式、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 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 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 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省略情况大致有六种:(1)主语省略:主语省略主要有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对话省略三种形式,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皆死。

(主语承前省略)②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主语蒙后省略)③(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主语对话省略)(2)谓语省略:在并列的句子里,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常见省略谓语的句子有以下三种,如: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谓语承前省略)②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谓语蒙后省略)(3)宾语省略:文言文宾语省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如:①已行,非弗思(之)也。

(宾语省略)②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介词宾语省略)(4)兼语省略:“使”“命”“令”等动词作谓语时,它后面有一个主谓词组做宾语,这个主谓词组的主语有时省略,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兼语省略)(5)介词省略:介词“于”“以”“自”等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补语,有时省略,如:①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介词“于”省略)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介词“以”省略)(6)量词省略:古汉语量词不发达,一般情况下,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连接。

如:①蟹六(条)跪而二(只)螯。

②寒暑易节,始一(次)反焉。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我们所说的“高频词”指在高中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但不包括常见的20个文言虚词,也不指惯常碰到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中要求学生必须识记的那些实词,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之类。

这儿的高频词指的是高考试题选段这样一种特殊的“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从1993年至2020年,内容为史传散文。

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

在人物传记中,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

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表职官变更的“专业术语”有如下几类:一是授官。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拜:授予官职。

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史记·李将军列传》)除:任命,授职。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起:任官。

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

(《1日唐书·列传三十五》)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史记·项羽本纪》)二是罢官。

罢:免去,解除官职。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国语·普一》)免:罢免。

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

胁服夺其官。

(高启《书博鸡者事》)三是升官。

升:升官。

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

程鸟、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

(《后汉书·公孙述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闭绝私路,拔进英隽。

(《汉书·李寻传》)迁:一般指提升。

孝成帝说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四是降职。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降职。

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五是调动。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迁东郡大守。

(《汉书·王尊传》)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六是兼职。

兼:兼任。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领:兼任。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署:代理官职。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后汉书·范睢传》)权: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

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

(李翱《李文公集·韩吏部行状》)判: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七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案、狱具、系狱、收、牵累、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囚当大辟(死刑)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

(《元史·耶律楚材传》)即贷(饶恕)而后闻。

(《新唐书》)(徐)有功故出反囚,罪不当赦,请推按(通“案”,查办,核实)其罪。

则天虽不许系(拘囚)问,然竟坐(获罪)免官。

(《1日唐书·列传三十五》)尝于县南郭凤埭(地名)助人引船,遇有斗者为吏所录(抓捕),斗者逃散,唯原平{人名}独往,吏执以送县。

(《南史·郭世通传》)八“铨选制”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也有较为完备的一套制度,称之为“铨选制”和“考绩制”。

有关的词语也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

如:而翁长铨。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九求取功名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干方百计去求官。

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

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如:司马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科考及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

(《宋书·王缮传》)某贫不济,以干(求取)于公。

(《宋书·王缮传》)【模拟试题】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①。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取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③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④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

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

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⑤,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选自《列子》)注:①军正:军国执法官。

②宫:古代刑名,阉割生殖器。

③摄:夹处。

④刖(yuè):古代刑名,断足。

⑤吕尚:姜子牙,相传他精通兵法。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适.于他国②好学者以术.干齐侯③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④焉往而不穷.哉A. ①适合②冒犯③谦让④贫穷B. ①往②谋求③责备④不得志C. ①适合②谋求③谦让④贫穷D. ①往②冒犯③责备④不得志2.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而摄乎.大国之间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B. 羡施氏之.有吾知之.矣,子勿重言C. 遂刖之而.还诸鲁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D.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3. 对“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现在诸侯们卖力气争夺,主要任务就是打仗和生产粮食B. 现在诸侯们靠实力争夺天下,主要任务就是打仗和生产粮食C. 现在诸侯们卖力争夺,所追求的只是兵马粮草D. 现在诸侯们靠实力争夺天下,所追求的只是兵马粮草4. 对“投隙抵时,应事无方”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A. 钻空子,赶时髦,做起事来,不择手段和方法B. 抓住时机,行动及时,应付事物(形势的变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C. 钻空子,赶时髦,应付事物(形势的变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D. 抓住时机,行动及时,做起事来,不择手段和方法5. 能概括施氏二子成功、孟氏二子失败原因的文句是()A. 诸侯力争,所务兵食B. 理无常是,事无常非C.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D. 用于不用,无定是非6. 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A. 这个故事说明孟氏二子远不及施氏二子聪明能干,由于智谋不足,才吃了苦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