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的故事

合集下载

茅以升对我们的启示

茅以升对我们的启示

自我奋斗与坚韧不拔——矛以升对我们的人生启示自古以来,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影响了历史的进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矛以升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远的启示。

矛以升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但他凭借自己的坚韧和毅力,历经艰难,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成就让我深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每天都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各种挑战,但矛以升的人生经历告诉我,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而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矛以升的一生也展现了他的无私和奉献精神。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中,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矛以升的一生也充满了勇气和决断。

他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勇敢地向前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

这种勇气和决断让我感到敬佩,也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决心。

我明白了,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赢得成功。

在我看来,矛以升的一生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他的经历和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他的坚韧、毅力、无私、勇敢和决断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品质茅以升的人生,是一部勤奋、毅力和智慧的传奇。

他的生活和成就对我们所有人,尤其是我们这些中学生,都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茅以升,一个伟大的桥梁工程师,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铁道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国土力学的开拓者、科普工作者。

他的生平充满了奋斗和拼搏的足迹。

1905年,茅以升开始他的学业生涯,考入南京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他被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录取,191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留美的机会。

之后,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第一位博士。

武汉长江大桥的故事

武汉长江大桥的故事

桥武汉因地理位置特殊,被长江和汉水分成了武汉三镇。

现在的长江和汉水上各架起了7座大桥,其中最老的一位便是长江大桥了。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跨越“天堑”长江的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长江大桥北起汉阳蛇山,止于武昌龟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首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双向铁路桥。

它于1955年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大桥的建设得到了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大桥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指导。

后来,因某种原因,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政府把专家们统统撤走了,图纸也带走了!最后的建设工作是在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主持下完工的。

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长江大桥对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提升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水平。

同时,对全国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建设新中国的高潮是一个很大鼓舞。

周末,老爸带我去桥上参观,登上桥头堡,里头是用大理石贴的墙面,它有双层的屋檐,四角上翘,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琼楼玉宇”吧。

走到大桥中央,环顾四周,武汉三镇融为一体,尽收眼底,青色的汉江和泥色的长江在不远处交汇,客轮、货轮、渔船在桥下穿梭,汽笛声此起彼伏,好一番繁忙的景象。

我和老爸从武昌桥头沿石梯下到了观景平台,放眼望去,巨大的钢梁,雄壮的桥墩,动车组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老爸拿出相机在快门声中留下了我和大桥的合影。

指着照片,他激动地说:“30年前,我的老爸也在这儿给我拍下了同样的照片,那时桥上走的还是蒸汽机车。

”原来,这座桥不仅给了我们交通的便利,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还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二、故事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我国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国际反华势力加强对华经济制裁,叫嚣“红色中国不攻自倒”的反华论调极为猖獗的时代。

在经济贫困,自然灾害连续而至,以及反华势力猖狂叫嚣的情况下,有些人产生了前途渺茫的心理。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大批进步作家和知识分子写出了大量反映我国人民聪明智慧、坚强不屈精神的科普性文章,大大鼓舞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斗志。

这些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茅以升以其对桥梁专业的深厚造诣,结合我国桥梁发展的悠久历史,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雄跨:气势雄伟地跨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和谐:配合得适当。

推崇:十分推重。

长虹卧波: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上。

雄跨:威武雄壮地跨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技艺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的。

初月出云: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长虹饮涧:看起来好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千态万状:形态多种多样。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概括介绍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③-⑧):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第三部分(⑨):介绍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⑩):介绍了我国解放后桥梁事业的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五、问题归纳1. 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作者为什么先说外观,再说性能?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形式优美”是介绍桥给人的直观印象。

“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介绍。

新中国桥梁史上的故事

新中国桥梁史上的故事

新中国桥梁史上的故事摘要:I.引言- 介绍新中国桥梁建设的历史背景II.新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50 年代: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1960 年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 1980 年代:上海南浦大桥的建成III.新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 从修复旧桥到新建大桥- 从小型桥梁到大跨度桥梁- 从国内自主建设到国际合作建设IV.新中国桥梁建设的影响和意义- 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升中国工程技术水平- 彰显国家综合实力V.结语- 总结新中国桥梁建设的历史成就- 展望未来桥梁建设的挑战与机遇正文:新中国桥梁史上的故事自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桥梁建设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百废待兴到世界桥梁强国,新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筑奇迹。

在此,让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

1950 年代,新中国桥梁建设的首个里程碑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市,连接着长江南北的交通。

这座大桥的建成,不仅在当时极大地缓解了长江交通的压力,也为我国桥梁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后,我国在长江上陆续修建了多座大桥,如南京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等。

1960 年代,新中国桥梁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施工的大跨度长江大桥,它的建成打破了国际桥梁建设界的传统观念,为我国桥梁建设者们树立了信心。

1980 年代,上海南浦大桥的建成,再次证明了我国桥梁建设的实力。

南浦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它的建成不仅为上海市的交通提供了便利,而且为我国桥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后,我国在大跨度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跨越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江河的大桥。

新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是从修复旧桥到新建大桥,从小型桥梁到大跨度桥梁,从国内自主建设到国际合作建设的不断进步。

中国近代史趣味故事

中国近代史趣味故事

中国近代史趣味故事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承载着无数英雄事迹和曲折故事的时期,其中既包含了国家的痛楚和困扰,又有众多普通人的努力和奋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些趣味的中国近代史故事,感受那些风雨中的坚韧与勇敢。

故事一:西方的“软脚虾”1871年,法国军队在中国对抗太平天国军队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李鸿章的清朝官员。

李鸿章懂得外交和谈判的技巧,他很聪明地与法国人进行了谈判,最终签署了《望厦条约》。

这个条约不仅使中国保住了自己的领土,而且还迫使法国军队从福建撤退。

当时,西方国家都惊讶地发现,他们以前所认为的不可战胜的中国,其实可以通过谈判来获得平等的合约。

故事二:铁路的奇迹20世纪初期,中国内地地势复杂,交通十分困难。

1910年代,中国政府决定修建铁路,以便加强国家的交通和经济发展。

在修建广州至武汉铁路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越过一条深谷。

中国的工程师们无法找到解决方法,于是请来了一个叫做安费尔德的法国工程师。

安费尔德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想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提出修建一座大桥,将铁路搭设在上面。

这正是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初始设计,它也成为了中国铁路建设的里程碑。

故事三:绝地反击的士兵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日军的强大实力,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叫做郭汝瑰的中国士兵站了出来。

1938年9月26日,郭汝瑰所在的中国军队在陕西榆林地区遭到了日本军队的围困,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

然而,郭汝瑰带领着他的战友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打出了一个个奇迹,重创了日军。

这次战斗也成为了中国抗战历史上一次有力的反击行动。

故事四:农民的力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新政府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以便使农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并脱离剥削。

在湖南省一片贫困的农村地区,有一个叫杨善洲的农民碰到了一个问题,他所分到的土地非常瘠薄,几乎无法种植作物。

然而,杨善洲并没有放弃,他动员周围的农民一起努力,进行水利建设、改良土地。

关于武汉的“一五计划”

关于武汉的“一五计划”
精品PPT
计划内容
• 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 个五年计 划。
• 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 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 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谢谢观赏
精品PPT
——李家咸
精品PPT
中国人吃苦 耐劳的精神
和苏联 的援助
帮助中国克服 了技术上的难题
完结政 策安排
精品PPT
1957年 10月15日,武汉长 江大桥顺利通车。 大桥建成后,故事没有 束……
精品PPT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使领 导层过高的估计了中国当 时的经济状况经济上,政 策选择的失误 政治上,整风运动和反右 派运动使集体决策的传统 受到挫败
大桥建成后故事没有束??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使领导层过高的估计了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经济上政策选择的失误政治上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使集体决策的传统受到挫败谢谢观赏
“一五”计划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立
精品PPT
摘要
精品PPT
前提工作规划
1 • 历史背景: 2 • 计划内容: 3 • 执行结果:
精品PPT
历史背景
•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 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这一 时期,国家 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 止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 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 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 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 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 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火车过桥历史故事简介

火车过桥历史故事简介

火车过桥历史故事简介车轮碾过铁轨,火车载着无数人和故事,驶向未知的远方。

而桥梁作为火车行驶的关键地点,也承载着一段段令人感慨的历史故事。

本文将带您回到过去,探寻一些火车过桥的历史故事简介。

1. 哈特芬鲁伊桥:工程壮丽的背后在19世纪,建设铁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而当时英国人文斯顿威廉·哈特和乔治·斯蒂芬森设计了被誉为“哈特芬鲁伊桥”的桥梁,该桥横跨塞文河谷,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铁制成的铁路桥。

这座桥因其创新的设计与壮丽的工程而备受瞩目,为后来铁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2. 加尔各答桥惨案:华丽桥梁背后的伤痛在印度加尔各答市,有一座美丽的桥梁,名为希多里岛桥。

然而,这座桥梁的背后却发生着一个悲剧故事。

在1993年,哈沃拉电车从这座桥梁上行驶,桥上却突然起火,导致数十人丧生。

这起事件使人们意识到桥梁建设的重要性,对桥梁安全性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监管。

3.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开拓西部的桥梁19世纪末,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开启了连接东西部、开拓西部地区的新篇章。

这条铁路穿越加拿大各个省份,跨越了无数大江大河和险峻山脉。

其中,著名的弗雷泽河大桥成为了太平洋铁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它连接了不同地区,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4. 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悬索桥:历史与文化的交汇新奥尔良悬索桥,也被称为海湾大桥,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大桥横跨密西西比河,连接了新奥尔良市和杰斐逊县。

该桥的建设为纽约布鲁克林大桥的设计提供了灵感,并体现了美国19世纪工程建设的辉煌成果。

如今,这座大桥也成为了当地居民与游客欣赏风景、文化交流的地标。

5. 武汉长江大桥:改变历史的桥梁1960年代初,中国人民迈出了修建长江大桥的伟大步伐。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交通运输格局,还象征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这座大桥既象征着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勇气,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象征。

6. 裂谷之心大桥: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裂谷之心大桥是一座宏伟的钢结构悬索桥,横跨科罗拉多河峡谷。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三年级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三年级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三年级嘿,你知道武汉长江大桥吗?那可真是一个超级厉害的地方。

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武汉长江大桥。

哇,当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壮观给震撼到了。

它就像一条巨龙,横跨在长江之上。

我兴奋地对爸爸妈妈说:“这桥也太酷了吧,它怎么能这么厉害地架在江上呢?”爸爸笑着说:“这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呀。

”我们沿着桥走,那桥面上可热闹啦。

有的人在拍照,想要把这壮观的景色留住。

有的人在欣赏江景,那表情可陶醉了。

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蹦蹦跳跳,他大喊着:“哇,长江好宽呀。

”我扶着栏杆往下看,江水奔腾着,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马在奔跑。

我心想,这江水可真有活力。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那些大大的桥墩。

它们稳稳地扎在江水里,就像一个个大力士,支撑着整个大桥。

我不禁感叹:“这些桥墩得多坚固呀,难道它们就不会累吗?”妈妈说:“它们就是为了让桥稳稳当当的,可厉害啦。

”这时候,一位老爷爷走过来,他对我们说:“这武汉长江大桥可有历史了,它见证了好多故事呢。

”我好奇地问:“什么故事呀?”老爷爷就开始给我们讲以前的事情,讲人们怎么建造这座桥,遇到了多少困难。

我听得入了迷,感觉就像在听一个传奇故事。

在桥的中间,有好多人在放风筝。

那些风筝在天空中飘呀飘,就像五颜六色的小鸟。

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们也去放风筝吧。

”于是我们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

看着风筝越飞越高,我的心情也跟着飞起来了。

我们在桥上待了好久,感受着风,看着美景。

这武汉长江大桥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上面展示着自己的快乐。

武汉长江大桥,它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是一座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桥,它是一座让人们感到骄傲的桥。

我太喜欢它了,我希望以后还能来这里,感受它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因地理位置特殊,被长江和汉水分成了武汉三镇。

现在的长江和汉水上各架起了7座大桥,其中最老的一位便是长江大桥了。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首座跨越“天堑”长江的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长江大桥北起汉阳蛇山,止于武昌龟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首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双向铁路桥。

它于1955年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大桥的建设得到了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大桥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指导。

后来,因某种原因,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政府把专家们统统撤走了,图纸也带走了!最后的建设工作是在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主持下完工的。

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长江大桥对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提升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水平。

同时,对全国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建设新中国的高潮是一个很大鼓舞。

周末,老爸带我去桥上参观,登上桥头堡,里头是用大
理石贴的墙面,它有双层的屋檐,四角上翘,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琼楼玉宇”吧。

走到大桥中央,环顾四周,武汉三镇融为一体,尽收眼底,青色的汉江和泥色的长江在不远处交汇,客轮、货轮、渔船在桥下穿梭,汽笛声此起彼伏,好一番繁忙的景象。

我和老爸从武昌桥头沿石梯下到了观景平台,放眼望去,巨大的钢梁,雄壮的桥墩,动车组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老爸拿出相机在快门声中留下了我和大桥的合影。

指着照片,他激动地说:“30年前,我的老爸也在这儿给我拍下了同样的照片,那时桥上走的还是蒸汽机车。


原来,这座桥不仅给了我们交通的便利,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