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明挖隧道防水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铁区间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地铁区间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内容提要:隧道渗漏往往带来结构损坏、设备腐蚀、影响外观和危害运营安全,甚至造成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因此保证明挖隧道的防水效果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哈尔滨地铁哈南站站-农科院站区间防水施工的标准及防水施工各项施工技术,从施工实践中总结出了保证隧道防水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区间正洞防水;防水板铺设;基面处理;施工缝、变形缝防水;1.前言哈尔滨南站站~农科院站区间,本区间位于学府路规划道路正下方,设计起点里程SK0+294.40,终点里程SK1+456.985,全长1162.585双延米,其中下行线在XK1+400. 00处设一0.094米短链。
区间线路出哈尔滨南站站后在学府路下方行走,上行线以1个2500m 和3个2000m半径平曲线,下行线分别以以1个2500m和2个2000m半径平曲线拉开间距为出入场线(线间距5m)提供空间后进入农科院站,区间线间距由13.5m过渡到15m。
区间隧道最大埋深20.5m,最小埋深6m。
本区间主要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施工。
施工通道(旁通道)、旁通道和区间隧道标准段采用台阶法施工,人防段采用CRD法施工,四联拱段采用双侧壁+中导坑法施工。
2.防水施工2.1结构防水原则和标准2.1.1结构防水原则要求结构防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综合治理”的原则,以钢筋混凝土的自防水为根本,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柔性全包防水层进行结构防水。
区间防水层采用ECB塑料防水板及400g/m2土工布全包处理。
采用无钉铺设工艺,拱墙底全包。
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拱背均回填注浆。
2.1.2结构防水标准区间隧道及联络通道的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标准,不允许漏水,隧道顶部不允许滴水,侧墙表面允许有少量偶见湿渍。
隧道内表面湿渍面积≤6/1000的总防水面积,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且任一湿渍面积≤0.2m2;整条隧道每昼夜渗水量不大于0.1L/ m2,任意100m2每昼夜渗水量≤20L。
隧道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与施工质量控制

隧道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与施工质量控制隧道防水工程是隧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渗漏,保护隧道结构设施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施工技术要点和施工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来探讨隧道防水工程的相关知识。
一、材料选择和准备材料的选择对于隧道防水工程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高质量防水材料,并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储存和保管,以保证施工质量。
同时,在施工前要对材料进行充分的检测和试验,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二、基坑准备和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坑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排查,了解地下水位和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基坑进行充分的清理,并确保基坑的坚实和平整,以便后续的施工和防水处理。
三、施工工艺和技术隧道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一般采用分层施工的方式,首先在隧道表面涂刷一层防水层,然后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设和焊接,最后进行二次涂刷以增强防水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气温,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四、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保障隧道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其次,要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方案和检验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和质量意识。
五、施工安全与环保隧道防水工程的施工不仅要关注施工质量,还要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我们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六、监理与验收监理和验收是对隧道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最终评估。
监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验收人员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确保隧道防水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达到设计要求。
隧道防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隧道防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概述隧道防水施工是确保隧道结构及周边环境的重要工程环节。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下面提供了一些质量保证措施。
1. 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选择适合隧道环境的防水材料是保证防水效果的第一步。
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 耐候性强:材料应能抵御恶劣天气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 耐腐蚀性好:隧道内可能会有化学物质的接触,材料应具备防腐蚀能力。
- 耐压性强:隧道地下水压力较大,材料应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 耐磨性好:隧道内可能会有摩擦和磨损,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磨性。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防水施工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隧道结构检查:对隧道结构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裂缝、破损或疏松部分。
- 清洁隧道:清除隧道内部的杂物和污物,确保施工时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 防水层施工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工具,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标记。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以确保防水效果符合要求:-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施工要求和操作规程。
- 施工现场监测:定期派遣监测人员到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问题。
- 材料质量检验:对选用的防水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 施工工艺控制: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防水施工,确保每个施工步骤的正确执行。
4. 施工后的验收工作在防水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防水效果满足要求:- 防水层质量检查:验收人员对防水层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漏水、开裂或其他缺陷。
- 检测设备使用: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对防水层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确认防水效果。
- 验收记录编制:编制详细的验收记录,记录防水施工的全过程以及验收结果。
通过以上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隧道防水施工的质量,确保隧道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隧道防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隧道防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隧道防水施工是现代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隧道的防水质量直接关系着隧道的安全使用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对防水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隧道防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第一,施工材料的选择问题。
隧道防水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不同环境和工程要求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材料。
然而,施工方常常在材料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使用的材料并不适合实际情况。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施工前充分了解隧道所处环境,并请专业人士提供合适的建议。
第二,施工工艺的问题。
隧道防水施工工艺的不合理也会导致防水效果不佳。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做到封头、承插等处理不当,未能确保接缝的严密性,都会影响隧道的防水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
第三,施工质量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例如防水层不均匀、存在空鼓、涂层薄厚不一等,都会降低防水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四,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隧道防水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不善,也会影响防水效果。
例如,未能做好材料的储存和保护工作,导致材料质量下降;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正确操作施工设备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规范要求,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第五,施工期间的突发情况处理问题。
在隧道防水施工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突发情况,如意外事故、不可抗力因素等,这些都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带来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各种情况的准备,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情况。
第六,质量验收的问题。
质量验收是隧道防水施工的最后一道关口,但在实际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验收标准的不合理、验收人员素质不高等。
隧道的渗漏水防治

隧道的渗漏水防治隧道的渗漏水问题是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更为突出。
隧道的渗漏水不仅会给工程带来损害,还可能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隧道的渗漏水问题进行防治至关重要。
隧道的渗漏水问题主要来自地下水、雨水等渗透入口,以及地层的裂隙、脆弱岩石导致的渗漏。
为了有效防止隧道的渗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1. 预防隧道施工中的渗漏问题。
在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地下泉眼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隧道位置和隧道开挖方式,以尽量减少渗漏问题的发生。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渗漏措施,如设置隧道封闭门、隧道壁补强等,以防止地下水渗透入隧道。
2. 加强隧道防水设计。
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隧道防水问题,合理选择隧道防水材料和防水结构,并加强水密性测试和质量控制,以确保隧道的防水效果。
同时,还可以进行排水设计,将渗漏水及时排除出隧道。
3. 隧道施工中的渗漏水处理。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渗漏水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灌浆剂、水泥浆等材料对渗漏点进行注浆修补,以加固隧道结构并阻止渗漏水的入侵。
此外,还可以采取泥浆隔离帷幕等方法,将渗漏水与施工区域隔离开来,避免对施工造成影响。
4. 隧道通风和排水系统的建设。
隧道通风和排水系统是防治隧道渗漏水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渗漏的概率。
在隧道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通风管道和排水渠道,并定期维护和清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5. 加强隧道的监测和维护。
隧道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渗漏水问题。
隧道的监测可以通过地质勘测、水压监测等手段进行,及时发现渗漏水问题的出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综上所述,隧道的渗漏水防治需要从施工前的预防、施工中的处理和施工后的监测三个阶段进行。
只有采取综合的措施,加强隧道的防水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和定期维护,才能有效防止隧道的渗漏水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隧道防水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

隧道防水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一、引言隧道建设在现代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隧道数量的增加,隧道防水施工技术也成为了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防水施工技术的要点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隧道防水施工技术要点1. 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隧道防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应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和使用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防水材料。
常见的隧道防水材料有聚氨酯材料、高分子防水卷材和沥青材料等。
不同材料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清洁施工面隧道防水前,必须对施工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
施工面的清洁程度对防水层的粘结效果有直接影响。
应去除施工面上的灰尘、油污和其它杂质,并确保表面干燥清洁。
3. 加强基层处理隧道防水施工中,基层处理是关键环节。
对于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基层处理应更加严谨。
基层处理主要包括清洁、切割、抛撒石英砂等,以增加基层的附着力和防止渗漏。
4. 设置排水系统隧道防水结束后,为了排除隧道内的积水,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应能有效地收集和排出隧道内的水分,确保隧道内干燥。
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将为隧道使用提供良好条件。
三、隧道防水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监控隧道防水施工质量的控制离不开对施工过程的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测,确保施工的符合要求。
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施工缺陷的产生。
2. 施工人员培训隧道防水施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他们应了解防水施工的要点和技术要求,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施工工具和材料,保证施工质量。
3. 质量控制文件管理隧道防水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文件管理体系。
包括施工方案、检测报告、记录等。
这些文件的建立和管理有助于施工的有序进行,也方便施工质量的评估。
4. 质保措施落实在隧道防水施工过程中,质保措施的落实至关重要。
包括施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施工现场的管理等。
明挖隧道防水

明挖隧道防水摘要:白云新城基础设施项目云城西路明挖隧道防水质量监控关键词:基础设施,隧道,质量监控Abstract: the white clouds new cit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LuMing west cloud tunnel waterproof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 infrastructure, tunnel, quality control广州白云新城云城西路隧道为明挖施工隧道(南北开口段13节段442米,中间箱型闭口段29节段738米),采用密布咬合水泥搅拌桩做止水帷幕,基坑喷锚护坡方式后,明挖基坑现浇砼施工作业。
现以该工程施工、监理实践为基础,总结了保证明挖隧道防水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明挖结构防水层,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相济、多道防线、综合处理”的原则,以砼自防水为主,柔性防水层为辅,对变形缝、施工缝等特殊部位进行多道防水处理。
一、明挖结构自防水层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隧道的防水以结构自防水为主,附加外防水为辅。
隧道底板深度最深处处达到16米,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关键。
为增加结构抗裂和防水性能,隧道结构采用掺入WG-HEA或HC-0等高性能膨胀剂防水砼,其抗渗等级为S8,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要不大于0.5。
混凝土的原材料,应在正式施工前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工作中,通过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的测定。
隧道底板、侧墙厚度为1米,属于中等体积砼,容易产生结构裂缝,如果砼容易开裂,则抗渗性无从谈起了。
监理的控制点是在混凝土试配中必须进行抗裂性能的对比性试验后确定高性能膨胀剂的掺量为胶凝材料重量的8%,并符合《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监理要从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事前控制措施规定施工单位选取混凝土拌站到施工点车程在1小时以内的大型、品牌优秀的商品混凝土,还要将砼搅拌站的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及使用的混凝土原材及外加剂提供给质监站做平行检验抗渗性能是否达标。
明挖隧道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保证措施

明挖隧道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保证措施施工前应熟悉整个设计文件,正确理解设计意图,注意斜交角度、异形段、右线隧道开孔段的布置、各项高程及桩位坐标等重要资料。
隧道采用明挖法现浇施工。
一、明挖基坑开挖施工1、开挖前必须制定可行、可靠的降水方案,保证框架基坑开挖施工作业面无地下水渗入。
2、基坑开挖前应在围护结构顶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及地表水冲刷围护结构边坡。
3、地道基坑内应设置临时排水沟,确保钢筋及新浇筑混凝土不侵泡于积水中。
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保证基坑内不积水。
4、开挖前应探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情况,现状地面以下 2.0m范围内,须采用人工开挖。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期间既有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如地道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挖至设计基坑垫层标高以上300mm时,须进行基坑验收。
然后采用人工捡平,严禁超挖,捡平合格后及时施工碎石垫层,并尽快灌注垫层混凝土。
6、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大锅底”开挖。
二、主体结构1、一切结构施工前,必须详细核对相应的结构设计图和各工种、各设备等有关专业设计图,肯定是否有预埋件、预留孔,以免遗漏。
2、地道结构各点标高、坡度、几何尺寸、平面位置应严格按线路坐标,平、纵、横断面图施工,如有疑问及时提出。
3、框架结构的截面尺寸必须严格控制。
4、主体结构构件受力筋的接头位置除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8-96)之外,还须留意各构件的受力方向,正确判定各截面的受拉面,从而选定钢筋连接的最佳位置。
5、所有配筋图中的钢筋长度除标注者外,其余均按实放样,并满足构造要求。
6、钢筋绑扎前应安放具有一定强度的垫块,防止钢筋网挠度过大,保证受力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7、施工缝的型式及防水要求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施工。
应特别注意在施工缝处受力钢筋须留足规定的钢筋搭接长度,并相互错开,保证在同一截面上钢筋的接头不超过钢筋面积的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证明挖隧道防水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隧道渗漏往往带来结构损坏、设备腐蚀、影响外观和危害运营安全,甚至造成地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因此保证明挖隧道的防水效果非常重要。
文章从施工实践中总结出了保证明挖隧道防水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明挖隧道渗漏原因防水效果
引言
目前在市政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明挖隧道工法被普遍应用。
明挖隧道工法较暗挖和盾构工法具有投资小、工期短等优势,但综合来看明挖隧道的总体防水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隧道交付后大范围、长时间的堵漏工作既造成了工程成本增加,又影响了隧道的正常使用。
作者以广州地铁一、二、三号线施工实践为基础,总结了保证明挖隧道防水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1 明挖隧道渗漏原因分析
1.1 明挖隧道防水设计
明挖隧道结构防水有两道防线:第一为外包防水;第二为结构混凝土自防水。
(1)外包防水
外包防水一般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合成高分子类卷材或塑料防水板防水层。
卷材防水层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震动作用的隧道工程,因此一般明挖隧道顶板多采用卷材防水层。
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时采用热熔法施工;铺贴合成高分子卷材时采用冷粘法施工;而塑料板防水层一般由缓冲层、热塑性圆垫圈、射钉、防水板组成(图1),铺设工艺为先用射钉和垫圈将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之上,铺设防水板时边铺边将其与暗钉垫圈焊接牢固。
(2)结构混凝土自防水
混凝土自防水是地下工程防水的根本,尤其对于深埋地下工程,其衬砌混凝土自防水至关重要。
自防水主要是靠防水混凝土解决,即以水泥、砂、石为原料,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
入减水剂、密实剂、加气剂、膨胀剂等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水性。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根据隧道的埋臵深度而定,通常如表1所示。
防水混凝土所用基料的质量与配比、外加剂的品种与掺量是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抗裂抗收缩性、抗渗性的主要因素。
1.2 明挖隧道渗漏原因分析
明挖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极其复杂,有防水设计方面和有防水施工方面的原因,也有维护管理方面的原因,但归结起来其渗漏不外乎如表2所示的原因。
2 保证明挖隧道防水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有效保护外包防水,避免外包防水破损
(1)保证基面平整度D/L1/10(D———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L———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
(2)从根部割除基面上的钢筋、钢管、铁丝等凸出物,并用水泥砂浆填塞摸平。
(3)基面上所有的阴阳角都做成50mm×50mm的45°(135°)折角或圆弧,同时在转角处、阴阳角和特殊部位增设1~2层附加防水卷材。
(4)侧墙防水板在与橡胶垫圈焊接时,应合理掌握焊接温度与时间,避免将防水板焊焦、焊穿。
(5)严格按照设计施工,保证防水板及卷材足够的搭接长度。
2.2 避免结构混凝土开裂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结构纵向施工缝合理龄期差
结构纵向施工缝是指由于同一段结构分两次以上浇筑所产生的平行于结构走向的施工缝,若纵向施工缝龄期差别过大,则先行浇筑的混凝土已经收缩完毕,而二次浇筑的混凝土才开始收缩,由于结构混凝土内收缩应力释放不能同步,从
而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广州地铁三号线某车站结构施工正是由此导致混凝土大面积开裂。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纵向施工缝的龄期差不应大于7天,否则极容易导致结构混凝土开裂。
(2)结构横向施工缝合理龄期差
结构横向施工缝是指垂直于结构走向的施工缝,即结构分段施工缝(包含变形缝)。
从广州地铁一号线到三号线的施工经验来看,横向施工缝的龄期差不应小于10天,而且结构混凝土施工应该跳段进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浇筑本段混凝土时相邻两段混凝土已经充分收缩,不会因为本段混凝土的收缩对相邻两段混凝土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例如板、墙厚度超过1.5m的结构,在施工中除了要求跳段施工外,还必须设臵后浇带,以保证结构安全。
后浇带宽度一般为0.7~1.0m,后浇带混凝土还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3)围护结构侵限导致结构混凝土过早承受侧向荷载引起开裂
对于明挖隧道,其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主体
结构的防水效果。
以地下连续墙或密排钻孔桩来言,若施工过程中其垂直度控制不好,将造成围护结构大面积侵限。
在防水施工以前,为满足结构净空需要,连续墙或钻孔桩受拉区域的钢筋及混凝土将被凿除,因此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之后,部分原本需要由围护结构承担的侧向土压力将直接转嫁至主体结构混凝土,而此时结构混凝土的龄期极短,从而导致结构开裂。
因此,控制围护结构的垂直度,直接关系到主体结构的防水效果。
(4)及时的混凝土养护
及时得当的养护措施是避免混凝土开裂的重要保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必须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于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碴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且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5)合理设臵隧道变形缝
采用防水混凝土的明挖隧道,变形缝的合理间距对控制混凝土裂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合理地选择变形缝的间距,可起到避免或减少在施工过程和使用时结构不产生超出允许的裂缝宽度。
目前变形缝的间距大多根据已有的工程实例经验,结合施工条件比照选定,但一般应根据结构混凝土采用的温度选择变形缝的距离(表3)。
(6)防水混凝土原材料及入模温度的控制
①水泥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应该采用水化热低、收缩率小的水泥,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kg/m3;当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②掺合料
防水混凝土中可以掺入像粉煤灰之类的掺合料,但粉煤灰的级别不应底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
③水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
④粗、细骨料
粗、细骨料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混凝土用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
b对于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⑤混凝土入模温度要求
混凝土入模温度应该小于30℃,结构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
混凝土夏季施工应该有降温措施,如加冷却水管、搭遮阳棚等。
2.3 施工缝漏水
施工缝止水带周围混凝土的浇筑缺陷是目前质量的通病,尤其是水平止水带的安设,传统的水平安设方法最容易导致结构顶板及底板发生渗漏,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向上保持一定的角度,以利混凝土浇筑时保证其密实度和气泡消除(图2)。
2.4 拉杆孔防水
由于拉杆孔封堵效果不好导致的明挖结构渗漏,在工程实践中非常普遍,因此应该首先从工艺上尽量考虑取消对穿拉杆,严禁用一根钢筋直接伸出混凝土表面的拉杆使用方法。
若现场确实需要采用拉杆对拉的方法固定模板,建议使用防水拉杆,即在距对拉钢筋两端适当长度采用螺纹套筒连接,并在外段拉杆上套上塑料管,以便于拆卸(图3)。
对拉钢筋的中部至少要有一道钢板止水环,止水环外径80mm、厚度1.5mm。
即使是采用防水拉杆,拆模时也应该彻底完整地将外拉杆拆卸下来,并及时用膨胀水泥将对拉钢筋所形成的表面孔洞填塞密实,以防漏水。
2.5 保护层厚度不足引起的混凝土渗漏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对防止结构发生渗漏至关重要,一般迎水面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cm,背水面的保护层厚度不得
小于3.5cm。
施工中若钢筋定位与模板安装控制不好,结构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钢筋锈蚀膨胀导致面层混凝土剥落,从而引起渗漏水。
因此,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仔细检查钢筋的保护层是否足够,垫块是否已按规范安设,彻底避免发生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而引起的结构渗漏。
3 结束语
为保证明挖隧道防水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当多,以上笔者所归纳的五个方面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吸取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经验及教训,才能将隧道防水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GB50108—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
[4]夏明耀,曾进伦主编.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0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