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口译课教案(中日双语)

合集下载

《日语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日语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日语口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日语口译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日语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1.5学分其中实践学时:16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翻译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日常会话中掌握好中日互译的口译技能,即不仅在理论上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翻译基础知识,同时能够做到应用到身边的实际生活当中。

通过各项口译技能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母语和外语的能力得到提高,今后能够胜任一般性口译工作。

该课程还结合各项专题口译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工作应变能力和职场合作精神,使他们成为社会复合型外语人才。

二、课程教学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注重实践、精讲多练,每位学生均是实践的主角,力图使练习者皆有收获和成就感。

主要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口译基础训练,要求学生正确听取日语并进行记录(速记)、正确理解、快速表达等。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以作业的方式复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该课程的进行遵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

由生活场景会话入手,要求学生学会相应的日语表达,理解会话内容的译文探讨,掌握重要语句的翻译、对照和对译技巧和相应的日语表达,了解翻译时的注意事项。

三、先修课程综合日语日语写作日语阅读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地灵活地进行日语口译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讲授以讲练结合为主要方法,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践并重,要求学生课下进行大量的口译练习、听译练习等。

六、课程教学内容序言1.教学内容口译的训练方法1.听(リスニング)要求多听、常听。

2.说(話す)首先要大声朗读,反复朗读。

3.读(読む)大声朗读,要多读、速读、熟读。

要求学生通过多读,大量、反复地接触日语信息;速读,提高对日语的反应能力,为口译打好基础;通过熟读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和语感。

4.写(書く)理解日本人的思想和思维模式。

5.译(通訳)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一般的翻译标准为“信、达、雅”,及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文辞畅达、有文采。

日译汉课件汉译日教学内容

日译汉课件汉译日教学内容

日译汉课件汉译日第一课翻译综述讲授内容☐-翻译相关理论☐-《汉译日》讲授方法☐-翻译技巧一、翻译相关理论☐1、翻译的定义☐2、翻译的目的和着眼点☐3、翻译的标准翻译的定义☐翻译的现状——作为一门学科仍在建设之中,并不完善(无规律性和交叉性)☐翻译的定义(广泛性)1.《辞海》:转换2.卡特福德(英):替换3.巴尔胡达罗夫(苏):改变4.高宁:替代翻译的目的和着眼点☐目的: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含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着眼点——三大原则:1、正确理解原文2、使用准确的目标语言表达出来3、所表达出来的目标语言简单易懂翻译的标准——严复的三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译文要通顺流畅☐雅—译文要有文采翻译标准——林语堂☐翻译的标准问题大概包括三方面:(1)忠实标准=信(2)通顺标准=达(3)美的标准=雅☐呼吁译者必须记得下述问题,以负起翻译的责任:(1)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2)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译者对中国读者的责任(3)翻译艺术的问题=译者对艺术的责任翻译的标准——泰特勒三原则☐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1747-1814)在《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评价:与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大体对应翻译的标准——诺克斯三要件☐一字一词的意思乃至篇章结构均宜正确掌握。

☐正确理解原著作者所欲传达的意涵。

☐具可读性、耐读性。

☐而日本当代学者别宫贞德进一步以上述标准作为对译文的评量标准指出:欠缺第一项要件者属狭隘的所谓「误译」;缺乏第二项要件者属广义的真正「误译」;缺乏第三项要件者属狭隘的「恶译」。

翻译标准——奈达三要求、三标准☐三要求:(1)传授知识(informative)(2)生动得体(expressive)(3)导致行动(imperative)☐三标准:(1)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即“忠实原文”(2)易于理解,即“译文通顺、流畅”(3)形式恰当,吸引读者,即“可读性、耐读性”翻译标准概括——“信达美雅”☐(1)信,即准确,忠实原著的意思。

日本翻译教案

日本翻译教案

日本翻译教案教案标题:日本翻译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日本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日本翻译基础知识:a. 翻译的定义和分类;b. 翻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c. 翻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

2. 日本翻译技巧:a. 词汇选择和语法转换;b. 上下文理解和语境适应;c. 文化差异的处理和转化。

3. 实践翻译:a. 阅读和理解日本文本;b. 翻译简单的句子和段落;c. 分析和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日本翻译基础知识1. 导入引入日本翻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翻译的理解和期望。

2. 介绍翻译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口译和笔译,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实际案例。

3. 分组讨论学生对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第二课:日本翻译技巧1. 引入日本翻译技巧的重要性,并介绍词汇选择和语法转换的基本原则。

2. 分发一些日本文本,让学生进行词汇选择和语法转换的练习,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3. 介绍上下文理解和语境适应的技巧,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课:实践翻译1. 分发一些日本文本,让学生阅读和理解,并进行翻译简单的句子和段落的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他们的翻译结果,并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3.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技能。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讨论和汇报的表现;2. 学生完成的翻译练习和作业;3. 学生在实践翻译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资源:1. 日本翻译案例和实际文本;2. 日本语言学习教材和词典;3. 互动讨论和交流的环境。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和步骤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相匹配;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翻译,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 提供充分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翻译技能。

日语口译教案

日语口译教案

日语口译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日语口译技巧,包括听
力训练、口语表达和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日常口语表达、简单句子的翻译、听力训练。

教学难点:听力训练和口译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的日语口译教材和练习题,包括日常用语、简单句子和听力材料。

2. 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听力训练和示范口译。

3.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有条理、清晰。

教学过程:
1. 开场导入:通过播放日语口语对话视频或者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习兴趣。

2. 听力训练:播放日语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同时提供相关的听力
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 口译练习:教师示范口译一些简单的日语句子,然后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和口译能力。

4.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者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的口译技巧进行
实际的日语口译练习,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提高:对学生的口译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并指出需要改进的
地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口译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听力
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译技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

“日语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日语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日语口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日语口译课程编号:23010053英文名称:Japanese Interpreters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总学时:34 理论学时:34 实验学时:0学分:2开设专业:日语语言文学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日语口译是面向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综合技能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口译工作的各种技巧和基础方法,培养学生在一般接待工作中的口译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了解中日两国文化差异,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2.掌握常用的口译技巧和笔记记录技巧;3.掌握从事口译工作所需要的快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口译中的日常寒暄1.总结以往学习中的有关寒暄;2.了解中日日常寒暄的特点。

学会结合不同场景,依照不同语言习惯选择准确的译语。

结合教材熟悉“迎接”“商议日程”等工作场景。

3. 掌握日常寒暄的口译翻译技巧。

教学的难点在于寒暄语的应用。

难点在于固定语句的固定译法的记忆。

第二章口译中的语感把握1.了解口译常见的语感问题及原因;2. 掌握语感失误的常见应对方式;3. 树立语感意识,对常见语感能保持一定的敏感性,能用好日语中的常见说法,避免生搬硬套。

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语感失误的应对方式,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翻译。

第三章口译中的说明技巧1.了解说明式翻译的基本思路;2. 掌握说明式口译的基本技巧;3. 理解不同文化差异带来的口译困惑。

第四章口译中的换说技巧1.了解换说式翻译的基本思路;2.掌握常见的换说方法;3.理解应根据不同的场合,学会变化思路,灵活因对各类情况。

第五章口译笔记1.了解笔记的必要性和目的。

2. 掌握口译笔记的基本方法。

3. 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训练可以形成行之有效的笔记体系。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口译笔记的方法。

《日汉互译》课程教学大纲

《日汉互译》课程教学大纲

《日汉互译》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日汉互译课程名称(英文):Japanese Chinese Translatio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基础日语、日语语法、高级日语授课对象:日语专业4年级学生三、课程简介日汉互译课程在日语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针对日语专业四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质的课程,属于专业知识体系中最高阶段的学习课程,可以综合地检验、强化学生在此前所学的词汇、语法以及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日汉互译技能和翻译意识,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日汉互译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日译汉、汉译日的基本技能,具体涉及日汉之间语言翻译传递过程中对词汇、句子、文体、篇章等的翻译技巧,对同源译文的优劣进行甄别、比较;所处理的翻译文章涉及文学、商贸、科技、食品、卫生、新闻等诸多领域,并注意凸显各种文体翻译的特色。

该课程牵涉的知识面宽泛,知识结构繁杂,对学生的母语及日语的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学生有敏感的文字的意识和丰富的跨学科知识。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主要讲授的核心知识点包括:词汇的翻译、段落的翻译、翻译中的文体问题、修辞与翻译;要训练的关键技能是在日汉互译中的顺译、倒译、分译与合译、加译、意译、变译、反译等。

本课程的教学最终要达成的综合素养目标是学习者能够熟练地、正确而流畅地翻译不同类别、体裁的中日文文本。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第一章顺译——普通词语的翻译1. 课时数:8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顺译”的概念;顺译的特征;顺译的长处;顺译的注意事项;教授内容的重点在于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来印证理论,让学习者能理解透彻;教授内容的难点在于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句子,一个句群、一个句段如果在原文和译文之间不存在妨碍顺译的因素,是否一定要顺译,还要看场合、内容而定,同时还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诸如修辞色彩、文体等等,切不可不顾原文信息内容的准确转达,为顺译而顺译,追求片面的形式主义。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日语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对实际场景的口译练习,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译实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 日语口译的基本技巧(听力理解、口语表达、信息筛选、语言转换等)3. 实际场景口译练习(例如:会议口译、导游口译、商务口译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场景的口译练习,提高口译能力。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活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技巧,如听力理解、口语表达、信息筛选、语言转换等。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场景的口译练习,如会议口译、导游口译、商务口译等。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口译心得,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日语口译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

2. 完成课后练习,对照教材进行实际场景的口译练习。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如词汇、语法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口译练习表现:评估学生在实际场景口译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听力理解、口语表达、信息筛选和语言转换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复习课堂内容、完成实际场景口译练习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专业的日语口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 音频/视频材料:提供真实的日语口译场景音频/视频材料,供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和模仿。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译学习资料和实践机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让学生了解口译的基本要素。

2. 第3-4周:讲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技巧,如听力理解、口语表达、信息筛选、语言转换等。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3117课程名称: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总学时数:32实验或上机学时:0先修课:日语口语,基础日语后续课:无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课。

授课对象:日语专业大三下学期学生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日语专业3年级学生能基本掌握口语中日汉互译的能力。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主要进行日语口译技能的基础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听取日语并进行记录(速记)、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快速表达等进行同声传译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

对于不同范畴、不同形态的同声传译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听取的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快速表达。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与音像设备相结合的方式。

6.教材:刘丽华,西村よしみ著.《中日口译教程(初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2月7. 其他考核方式:命题考试40%、测试20%、课堂表现20%、课堂笔记10% 、作业10%二、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第一章紹介とあいさつ1.教学要求了解日本人一些生活社交方面的习惯,掌握常用的寒暄用语。

2.教学内容知识要点:做介绍和寒暄用语的表达。

掌握重要语句,进行听说和翻译的练习。

3.本章学时数4课时第二章生活案内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生活中各个场面的日语表达。

2.教学内容知识要点:在银行、电信局、医院、理发店、美容院等的相关表达。

掌握重要语句,进行听说和翻译的练习。

3.本章学时数4课时第三章家庭訪問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在做客时的日语表达。

2.教学内容知识要点:散らかってるけど、どうぞ;奥さんへのサービス満点ですね;ほんの気持ちですけど、どうぞ;もっと「長老」になってください3.本章学时数5课时第四章ショッピング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购物时常用的相关日语表达。

2.教学内容知识要点:いい買い物ができた;何だよ、人の好意を無にして;牡丹模様のほうがきれいです;「ぼくの周りは中国製しかなかった」3.本章学时数4课时第五章キャンパスライフ(1)1.教学要求学习本章出现的校园内出现的日语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语口译课程》
日本总领事泉裕泰在甘泉演讲的同传实战训练
穆旭明草薙荣一
一、学科介绍
甘泉外国语中学日语口译课程于2013年6月正式开设,至今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已达100余名。

其中29名学员获上海市中级口译资格证书,11名学员获高级口译资格。

2014年口译班学员朱徐为夺得了世界高中生演讲大赛世界冠军,2015年口译班学员俞越蝉联了该项比赛的世界冠军。

甘泉外国語中学日本語通訳授業は2013年6月に開設され、これまで100名あまりの在校生が受講した。

その中で29名の受講生が上海市日本語中級通訳試験に合格し、11名の受講生が上級通訳試験に合格した。

2014年受講生の朱徐為が世界高校生日本語スピーチコンテストに参加し、優勝を獲得し、2015年受講生の兪越は再び優勝した。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训练学生的同传能力为目的,通过讲解训练,交传练习和同传实践三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一定的实战同传技能。

口译材料选用原日本总领事泉裕泰在甘泉演讲原稿,让学员感受真实会场的同传所需要具备的技能。

今回の授業は生徒の同時通訳の能力を鍛えることを目標とし、解説、遂次通訳、同時通訳のステップを経て生徒たちの総合的能力を鍛え、同時通訳のスキルを学習させる。

元日本総領事泉裕泰が甘泉におけるスピーチの原稿を学習材料として使用し、生徒たちに本番に臨む同時通訳が必要とされる技能を理解してもらう。

三、教学对象
高一在校学生
高校一年生
四、学情分析
参加口译课程的学生基本通过日语能力考试N2或N1的水平测试,具有6000字以上的词汇量,具备学习口译的能力。

受講生は基本的に日本語能力検定試験N2かN1に合格した生徒なので、6000語以上の語彙量があり、通訳を学習する基本的の能力があります。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演讲中正式场合使用的寒暄用语,掌握基本词汇。

2、技能目标:锻炼迅速及临场翻译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培养:对于历史和中日关系有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1.知識に関する目標:スピーチにおける挨拶文を勉強し、専門用語を学習する。

2.技能に関する目標:すばやく反応する通訳の能力を鍛えさせる。

3.情緒的価値観の育成:中日の歴史及び関係について正しい認識を持つこと。

六、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