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质地铁隧道施工降水与沉降控制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便捷,而且节省时间,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喜爱。
地铁建设需要在地下挖掘隧道,这种浅埋暗挖的方法对地层沉降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
一、地铁浅埋暗挖隧道的地层沉降因素1.构造裂隙地壳中存在许多构造裂隙,这些裂隙会在地铁浅埋暗挖隧道过程中引起沉降。
由于地铁隧道穿过了许多构造裂隙,裂隙中的岩石容易破碎和变形,从而导致地层沉降。
2.土壤性质地铁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挖掘和开挖土壤,因此,土壤性质对地铁建设的影响非常大。
一般来说,软黏土和淤泥是导致地层沉降的主要土壤类型。
当地铁通过这些土层时,土壤会被挤压和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层沉降会越来越明显。
3.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地层沉降造成影响。
如果地铁穿过含有高水位的土壤层,那么地铁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排水措施,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如果排水不当,水压过大会导致地层沉降,而且还可能导致隧道的变形和破坏。
二、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控制对策1.预测地层沉降在进行地铁建设之前,必须首先预测地层沉降情况。
可以使用数值模型来模拟和预测地层沉降,评估地下建筑物可能引起的地层沉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地层沉降。
2.地层加固对于地铁经过的土地层,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注浆等,以保证隧道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高分子灌浆剂、水泥浆、珍珠岩等材料对地下土层进行加固。
3.监测地层变形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需要对隧道周围的土地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地层变形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使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
4.合理排水通过合理的排水控制,可以减少因水压过大而导致的地层沉降,从而保证地下建筑物的安全。
采用排泥管、泥水分离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
总之,地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沉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控制对策可以有效地避免地层沉降,从而保证地铁建设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影响分析与控制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地面沉降影响分析与控制地铁隧道施工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程。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地面沉降对于城市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地下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地面沉降的影响机理、分析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面沉降的影响机理主要与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有关。
隧道开挖会导致地下土体的应力重分布,造成土体的加固、排水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此外,施工期间的振动、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也会对地面沉降产生影响。
为了全面评估地面沉降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地质勘探及隧道工程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分析地面沉降的影响,需要从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地表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对于地铁沿线的建筑物而言,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其结构的破坏,特别是老旧建筑物更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沿线建筑物进行详细的结构安全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需要进行加固或者拆除重建。
其次,地下管线也是受地面沉降影响的重要对象。
地铁隧道施工可能会对地下管线造成挤压、位移等影响,从而影响管线的正常运行。
为了保证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我们需要在施工前进行管道的定位、检测以及加固,以降低地面沉降对其的影响。
另外,地面沉降还可能对地表设施造成影响,如道路、桥梁等。
沉降导致的地表变形可能破坏道路的平整性,影响交通的通行。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进行道路的检测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道路的安全和顺畅。
为了控制地面沉降的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措施。
首先,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以减小地面沉降的发生。
例如,可以采用盾构机等地铁隧道施工专用设备进行施工,减少地面开挖量和振动。
其次,需要加强监测和测量工作,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
通过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面沉降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此外,在地铁隧道施工中,还需要进行土体加固和排水处理工作,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排水能力,减小地面沉降的发生。
黄土隧道沉降变形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100 建筑与装饰2022年3月上 黄土隧道沉降变形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苏陇羊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0摘 要 为保证大断面公路隧道在黄土层的施工安全,有效地控制变形,消除可能发生的隐患,以银昆高速公路南梁隧道施工为依托,通过分析两台阶法施工中变形数据的发展规律,总结了影响沉降变形的关键施工技术与维护围岩稳定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从施工的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可确保隧道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可供其他相似隧道施工借鉴。
关键词 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规律;控制措施Study of Loess Tunnel Sedimentation and Deformation Law and Control MeasuresSu Long-yangChina Railway No. 17 Bureau Group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Yinchuan 750000, Ningxia Province,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large-section highway tunnel in the loess layer,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and eliminate possible hidden danger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nliang Tunnel of the Yinkun Expressway,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law of the deformation data in the construction with the two-step method, the key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ffecting sedimentation and deformation and the technical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re summarized, and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these measures can ensure the saf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completion of the tunnel, which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tunnel construction.Key words large section; loess tunnel; deformation law; control measures1 工程概况与设计支护参数南梁隧道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境内,隧道按照分离式形式布设,起讫里程K125+580~K127+905,全长2325m ,属长隧道,最大埋深约105m 。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沉降控制

4、 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地面沉降控制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确保沉降控 制在允许范 围内 , 必须从 开挖方法 、 超前 支护 、 洞内
止水及其 它辅助措施人 手, 减少每个环节 引起 的沉降 。
4 . 1 开挖控制 控制开挖过程产 生沉降 的方法主要为 : 根据隧道 断面不同和 围岩 类型, 采取 不同的开挖方 法 , 如 台阶法 、 C D 法、 C R D 法 等。各个开挖面 距 离不宜过大 , 保持在 3 ~ 5 m间。尽量减少土体暴露时 间, 及时成 环支 护。开挖前 , 对掌子面必须 做好超前注浆加 固 , 应根据具 体地层条件 , 及 时调整小导 管 、 格栅支护 参数 以及注浆参 数 , 确保注浆 效果 , 提高土 体的 自稳性 。开挖轮廓 的土方必须人工进 行开挖 , 尽量减 少超挖 。尽 量减小隧道开挖 步距 , 做到挖 多少及 时支护 多少 。 4 . 2 改善 土体特性 通过对隧道 开挖周边外 土体进行局部加固 处理 , 一方 面可 以促进
浅埋 暗挖 法沿用 了新奥法 的基本原理 : 采用复合衬砌 , 初期支 护承 担 全部 基本荷载 , 二衬作为安全储备 , 初支 、 二衬共 同承担特殊 荷载 ; 采 用 多种 辅助工法 , 超前支护 , 改善加 固围岩 , 调动部分 围岩 自承能力 ; 采 用 不同开挖方 法及时支护 封闭成环 , 使 其与围岩共 同作 用形成联 合支 护体 系; 采取信息化施工 。 2 . 2 浅埋 暗挖法施 工原则 2 . 2 . 1 根据地层 情况 、 地面建筑 物特点 及机械 配备情况 , 选择对 地 层 扰动小 、 经济、 快速 的开挖方法 。若 断面大或地层较 差 , 可采用 经济 合 理的辅 助工法 和相应 的开挖 法包括 台阶法 、 双侧壁 导坑法 、 中导 洞
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施工沉降及控制研究

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施工沉降及控制研究随着工业开发的不断进行,相关道路建设等工作也渐渐被工业领域重视起来。
尤其是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施工沉降的问题,由于现如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建设工作进行过程,确保相关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开展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
有关于地下空间开挖等方面的工作,出现沉降和变形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在实际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就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施工沉降及控制做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标签: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施工;沉降道路的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如何,最重要的就是看交通。
在现如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交通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面对交通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要。
尤其是轨道交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运输的能力也十分可观。
在这样的优势下,该类建设工作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建设意义。
整个建设工作开展进行的过程中,相关防沉降等质量管理工作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工作意义。
一、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沉降及其控制的意义分析一些公路施工和相关隧道的建设工作进行,往往都会在一个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同时当地的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也都较差[1]。
面对着这些问题,施工难度和质量管理难度都不断变大,不断增强,这些实际问题令建设工作的安全开展和相关建设质量都受到了影响,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除此之外,在建设过程中,和实际项目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总会面临一系列问题。
例如沉降、变形等问题,这些问题非常常见,同时对于投入使用的隧道影响又十分巨大。
在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重力的因素等,导致该类建设项目出现沉降或变形的情况。
如果出现变形和沉降,整个建设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就没办法得到保障。
因为这些问题相对常见,且这些问题对建设工作的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积极开展相应的防沉降工作就十分重要。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是一种常见的地铁建设方式,通过在地下挖掘隧道,以便地铁列车的行驶。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铁建设所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地层沉降。
地层沉降是指由地铁隧道挖掘过程中,地下土层因为受到影响而产生沉降的现象。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成为了地铁建设的热点问题,具体原因和对策如下。
1. 地下水位变化:地铁隧道挖掘会打破地下的水文条件,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从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稳定性,进而引起地层沉降。
2. 地下土层构造特性:地下土层的不同构造特性会使得地铁隧道挖掘对地层沉降程度有所不同,比如沉积岩层和火山岩层的地铁隧道挖掘对地层沉降的影响程度就会不同。
3. 地铁隧道施工方式:地铁隧道施工方式也是导致地层沉降的重要因素,例如采用爆破法进行挖掘会加剧地层沉降程度。
4. 城市地下管线:城市地下的管线网很发达,地铁隧道挖掘会对地下管线造成影响,从而引发地下土层的沉降。
1. 深入研究地下水情况,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以维持地下土层的稳定。
2. 利用现代地质勘测技术,对地下土层特性进行细致的研究,以识别地下土层的脆弱区域,从而避免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带进行地铁隧道开挖。
3. 采用先进的隧道挖掘技术,如冻结法、土压平衡盾构法等,尽可能减少地层沉降的发生。
4. 加强地铁隧道施工的监测,实时监测地层沉降的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地层沉降对周边建筑物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是地铁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密集区域的地铁建设中更是如此。
通过深入研究地下土层的特性和施工对策的制定,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铁隧道对地层沉降所造成的影响,从而确保地铁建设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只有这样,地铁才能真正成为城市交通的便捷工具,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是指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壤的挖除和补充导致的地下土层沉降现象。
地层沉降对地下水位、地表建筑物以及周围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的因素以及相关的控制对策。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土体力学性质、地下水位以及隧道施工工艺。
第一,土体力学性质。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如固结土、软土、粘土等。
这些土壤的力学性质对地铁挖掘过程中的沉降有直接影响。
软土和粘土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较大的沉降。
而固结土的强度较高,沉降相对较小。
第二,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土壤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土壤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沉降。
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土壤的稳定性较好,沉降相对较小。
隧道施工工艺。
隧道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工艺对地层沉降有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施工工艺有开挖法、盾构法和顶管法。
开挖法适用于地层稳定、无地下水位的情况;盾构法适用于软土和粘土地层;顶管法适用于刚性地层。
第一,施工工艺的选择。
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能够降低地层沉降的发生。
第二,地下水位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地下水位控制,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能够减少地层沉降的风险。
可以采用抽水降水等措施来控制地下水位。
土体力学性质的改善。
针对软土和粘土地层,可以通过土体加固的方式来改善其力学性质。
常用的方法有灌浆加固、预应力锚杆加固等。
第四,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地层沉降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地层沉降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土体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和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选择、地下水位控制、土体力学性质改善以及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控制地层沉降的风险,确保地铁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管井井点降水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降水井与隧道结构的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降水井与隧道位置图
在井点降水的过程中,会随水流带出部分细微的土粒,再加上降水后的土层的含水量降低,孔隙水压力减小,土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土体颗粒被挤密,土层固结,而这个过程也会引起周围地表的沉降。地表沉降大致可分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孔隙水减少及消失引起的沉降,另一部分是土体固结及次固结产生的沉降,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简易估算法计算沉降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为最终沉降量(cm);av为压缩系数(MPa-1);e0为孔隙比;△P为附加应力(MPa);H为压缩层厚度(cm)。
从公式中可以得出,沉降量与附加应力成正比,附加应力与水位下降深度有关。因此,降水时应分阶段进行,以控制水位降落曲线,使之平缓下降,从而减小土体不均匀沉降量。
根据降水深度要求和周边建筑物及管线情况,将本场地水位下降分三阶段控制,第一阶段降5m,第二阶段再降5m~6m,第三阶段降至设计要求水位。每阶段降至阶段控制水位后应加强对周邻建筑物及管线的沉降观测,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下阶段降水。
2、降水方案选择
由于施工所在区域为城市道路及建筑物密集区,故排水过程中无法进行相应的堆载加速固结措施,且要控制土体沉降,也不允许过大的排水固结速度。结合该地区地形特征并参考往施工时排水固结方案,选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加速土体固结。
从常规的降水方案来看,施工降水的方法主要有: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管井井点降水、洞内全断面注浆止水。
湿陷性黄土作为中西部地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地层构造,引起自身的工程特性给地铁施工带来不少的困扰。西安地铁作为国内工程界首个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地铁的城市,地下水位较高,无疑增大了施工难度,只有先进行降水,让土体排水后再次固结,为施工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减少施工安全风险。选取何种降水措施方式实现地下水位的降低和施工区域内土体固结,控制好降水引起的土体排水固结带来地层沉降,导致不均匀沉降的产生,从而引起地表建(构)筑物产生裂(纹)缝,损伤结构功能等不良影响,关系到地铁施工成败。西安地铁3号线延兴门站-咸宁路站暗挖区间施工中,对湿陷性黄土区域地铁降水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采取区间两侧管井井点降水工艺,进行分段降水、超前降水,实现了无水作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地质地铁隧道施工降水与沉降控制
摘要:地铁暗挖隧道施工降水的成功与否是决定隧道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完成的保证,又是地层沉降控制的关键。
针对西安特有的黄土地质条件下地铁深基坑施工,从土层地质、水文、降水方式、降水参数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黄土地质条件下地铁深基坑降水与沉降控制的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黄土地铁隧道施工降水沉降控制
1工程概况
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间隧道起始于朝阳门车站,沿长乐西路向东,下穿中兴路人行天桥,终止于康复路车站;左右线隧道分别长774.597米、776.2米,均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左右线隧道线间距15米,拱顶埋深约14.87米(朝阳门端)~9.48米(康复路端),隧道按照地质地段不同分为a、b、c、d、e五种断面结构。
区间隧道在zdk22+651.627~zdk22+695.851段下穿中兴路人行天桥,天桥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桩长30m,桩径1m,桩基础与隧道的最小净距0.487m。
区间隧道在z(y)dk22+534.604和z(y)dk23+247.780处设置两个施工竖井;在zdk22+751.197(ydk22+750.950)处设置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一座。
f 朝阳门外地裂缝在区间近朝阳门车站段通过,f4地裂缝在区间近康复路车站段通过。
2 工程地质特征
2.1地形地貌
朝康区间隧道位于长乐西路下方,区间场地标高404.99~407.91m,全段东高西低,高差2.92m,地貌单元属黄土梁洼。
2.2工程地质
2.2.1全更新统地层(q4)
1-1层杂填土():主要以路面及路基组成,较密实,全场地分布,层厚0.7~1.9m,层底深度0.7~1.9m。
1-2层素填土():主要有黏性土组成,含白灰渣及少量砖瓦碎块,较松散,局部分布,属高压缩型土,具湿陷性,层厚0.7~5.10m ,层底深度1.20~5.80m。
2.2.2全更新统地层(q3)
3-1-1层新黄土():褐黄色,大孔、虫孔发育,ā1-2=0.88mpa-1,硬塑-可塑状态,属高压缩型土,δs2.0=0.041,具湿陷性,层厚0.5~5.50m ,层底深度3.00~6.50m。
3-1-2层饱和软黄土():褐黄色,大孔、虫孔发育,见少量白色钙质条纹及蜗牛壳碎片,ā1-2=0.32mpa-1,属中压缩型土,i=0.95,软塑,局部流塑,s=96%,层厚2.50~10.30m ,层底深度8.70~13.70m。
3-2-2层古土壤():红褐色,具针状孔隙,含多量白色钙质条纹及结核,团粒结构,底部结核富集成30cm左右硬层。
可塑,ā1-2=0.25mpa-1,属中压缩型土。
层厚3.20~5.50m,层底深度12.50~18.30m。
2.2.3全更新统地层(q2)
4-1-2层老黄土(): 褐黄色,具针状孔隙,含少量钙质结核,可塑
状态,ā1-2=0.2mpa-1,属中压缩型土,层厚 3.30~9.90m ,层底深度20.30~26.20m。
4-4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含钙质及铁锰质结核,可塑状态。
ā1-2=0.2mpa-1,属中压缩型土,层厚8.40~10.80m,层底深度32.50~35.00m, 夹中砂薄层。
4-7层中砂():灰黄色,长石,级配不良,含少量粉土,饱和,密实,层厚1.40~2.50m,层底深度35.00~35.20m。
饱和软黄土层东厚西薄,朝阳门段隧道洞身穿越老黄土和粉质粘土,康复路段隧道洞身穿越饱和软黄土、古土壤及老黄土,
3.3水文地质
隧道区域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赋存于上更新统残积古土壤、中更新世风积黄土及冲击粉质粘土等黏性土层。
主要含水层为中更新统冲击粉质粘土中2到3层中砂透镜体夹层,分布不连续,该层透水性好,赋水性强。
潜水补给为地下径流补给。
受兴庆湖渗漏抬升影响,主要流向nw。
潜水排泄方式为径流、人工开采及蒸发消耗等。
朝阳门段降水前观测孔内稳定水位埋深7.5m,康复路段降水前观测孔内稳定水位埋深4.5m,东西两端自然水位高差3m。
3 施工降水
3.1 降水方式
由于西安地铁隧道埋深大于一般工民建工程,在西安城东区域没有类似降水实例,根据区间水文地质测试试验结果及地裂缝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参照本区域内相关深基坑降水经验,同时结合黄土地区降水经验综合分析,朝康区间采用开放式管井降水,降水井布置在区间左线隧道北侧和右线隧道南侧。
降水井孔径为800mm。
3.1.1 确定井深
降水井的深度按《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公式(9-5-3)确定3.1.2 确定井数
根据隧道结构特征、周边建筑物情况、地层地质特点,周围水文地质条件及降深,同时结合地铁隧道施工降水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
根据区间开挖深度范围内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及地下水赋存特征,本区间涌水量计算采用模型为潜水完整井,基坑远离边界。
按等代“大口井”以潜水完整井计算:
根据《规程》f.0.7 确定降水影响半径,
计算 zdk22+519-zdk22+750段降水影响半径: m
计算 zdk22+750-zdk23+125段降水影响半径: m
计算 zdk23+125-zdk23+295.2段降水影响半径: m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公式9-5-11 确定基坑等效半径,计算zdk22+750-zdk22+125段基坑等效半径:r0=0.25*1.04*(375.2+22)=103.23 m
计算zdk22+519-zdk22+750段基坑等效半径:r0=0.25*1.06*(231+22)=67.045 m
计算zdk23+125-zdk23+295.2段基坑等效半径:r0=0.25*1.08*(170+22)=51.84 m
计算涌水量
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8.3.3 n=1.1q/q0确定降水井数量。
根据计算结果和相关施工降水经验,分别在zdk22+519.000
~zdk22+750.000、zdk22+750.000~zdk23+125.200、zdk23+125.200~zdk23+295.200段布置降水井32口、50口、26口,井间距约15.0m。
4 降水差异原因
易于疏干,老黄通过竖井及横通道施工降水及区间隧道施工降水分析,饱和软黄土层及古土壤层地下水土层及粉质粘土层地下水难以疏干。
而区间场地潜水赋存上更新统残积古土壤、中更新世风积黄土及冲积粉质粘土等黏性土层,根据老黄土、粉质粘土层赋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特性,该土层地下水难以疏干,并其,降水漏斗远端地下水源源不断的补给到土层中,由此造成土层地下水维持在一个稳定水位。
因此,朝阳门段隧道与康复路段隧道洞身穿越土层地质的不同是降水效果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
5 沉降控制
根据规范建议降水沉降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进行沉降预测计算。
根据地层特点和区间特点,沉降计算结果为:
zdk22+519-zdk22+750段各土层累积最大沉降值为21.2cm,zdk22+750-zdk23+125段各土层累积最大沉降值为22.7cm,zdk23+125-zdk23+295.2段各土层累积最大沉降值为20.1cm。
按照计算结果,沉降值明显偏大,当差异沉降超过3‰时,有可能造
成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破坏,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控制。
5.1 降水井处理
采用管井法井点降水,如果降水井反滤层效果不理想时或砂层部位没有处理好,将会使地层土颗粒随降水水流流动而流失,导致地面沉降,进而破坏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5.2 降水方法
为控制隧道范围地表建筑物沉降变形,采用分阶段降水,通过控制阶段沉降量控制水位降落曲线,使之平缓下降,控制总沉降量以减小不均匀沉降。
6结束语
通过在隧道施工降水证明,在降水参数合理的情况下,开放式管井降水在饱和软黄土层、古土壤层能够达到降水目标,且沉降量较小。
在老黄土层及粉质粘土层中,在适当进行降水的前提下,需采取洞内注浆止水结合的方法进行隧道施工,避免由于采用单一降水方法造成地层沉降偏大,引起建筑物、地下管线破坏的缺点。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忽略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