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怒发冲冠)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精品教案(通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满江红》。
具体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诗词全文的解析,以及诗词中重要词句的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作者、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通过对诗词的解析,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词中的重要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如“怒发冲冠”、“凭栏处”等。
2.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意义和背景知识的掌握,以及诗词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岳飞的历史图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诗词背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满江红》,了解诗词的基本意义。
3.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词,讲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岳飞“怒发冲冠”的形象,体会其激昂的情感。
5.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的重要词句,如“凭栏处”、“潇潇雨歇”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作者:岳飞3. 背景:南宋,抗金4. 重点词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等5. 诗词意义:抒发爱国情怀,抨击投降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示例:(1)修辞手法:拟人、对偶、夸张等。
(2)感悟:《满江红》表达了作者岳飞坚定的抗金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词背景知识的掌握,提高诗词解析的深度和广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岳飞的其他诗词作品,了解南宋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中重要词句的理解。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实录

满江红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理念唱诗--其实就是唱歌,更确切地讲,“唱诗”应该被称之为“歌诗”。
“唱诗课”从语文课的角度来讲,音乐变成了一种手段,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掌握和运用。
从音乐课的角度而言,语文成了一种载体,在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又对音乐知识技能进行系统的学习。
从德育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次思想道德的洗礼。
《满江红》为词牌名,属于古曲,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曲分上下两阕,上下阕曲调基本相同,下阕节奏稍有变动,其情感更为激越。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
抒发了岳飞悲愤之情。
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在第一课时中,已带领学生初步学习了这首古曲,并初步的了解了岳飞。
本节课将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了演唱、朗诵、赏析、讨论、评价,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感的关系。
引领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将乐曲的演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在激昂的乐曲声中,在入情入境的演唱中陶冶情操、培养人格。
让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澎湃,让这首“荡气回肠”的满江红将成为孩子们心中永恒的旋律。
二、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能用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岳飞的《满江红》,课下老师让大家也搜集了岳飞的故事,那谁知道岳飞是在什么景况下写着首词的呢?生1:岳飞一日之内收到十二面金牌,内容完全一样:“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
速撤军返京述职。
”岳飞的反应是,长叹一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而后,泪如雨下。
之后,写下《满江红》。
生2:在此次撤兵中,收复的失地旋即全部丧失,而且由于金兵的追杀,岳家军损失相当严重。
回军后,另有记载说,岳飞又一次递上辞呈,然后离开部队,回庐山守孝。
贾璐满江红岳飞教案设计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壮怀激烈”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岳飞的历史背景和词作背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满江红·怒发冲冠》。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提升情感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岳飞的历史背景和词作背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1)理解词中的意境,感受岳飞的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提升情感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岳飞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词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满江红·怒发冲冠》。
(2)学生自主解读词中的关键词语,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壮怀激烈”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满江红·怒发冲冠》。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岳飞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升情感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抄写《满江红·怒发冲冠》,并背诵。
2. 写一篇关于岳飞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岳飞的爱国情怀,以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是否得到提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满江红岳飞优秀教案设计

满江红岳飞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单元《宋代词赋》中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词的全文解析、词的艺术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岳飞及其《满江红》的背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抗金救国、忧国忧民之情。
2. 掌握《满江红》的全文,学会分析词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的艺术特色分析,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重点:《满江红》的背景、作者简介、全文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满江红》词谱、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精忠岳飞》片段,引出岳飞抗金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作者简介:介绍岳飞的生平事迹,强调其爱国精神。
3. 词文解析:a. 学生自读《满江红》,理解词意;b. 教师逐句讲解,分析词的艺术特色;c. 举例说明韵律、对仗、意象等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词中的对仗句,并讨论其意义。
5. 例题讲解:以“怒发冲冠”为例,讲解其象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怒发冲冠》2. 内容:a. 作者:岳飞b. 背景:抗金救国c. 词文解析:逐句解析,标注重点d. 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满江红》中的意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艺术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岳飞的其他词作,如《小重山》、《水调歌头》等,进一步了解岳飞及其词作风格。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中的词的艺术特色分析。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意象分析。
一、教学目标中爱国情怀的培养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词作。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满江红·怒发冲冠》为文本,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这首经典的词作。
通过词曲赏析、文化背景介绍、词意解读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该词作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该词作的基本表达技巧和文学特点;3.通过词意解读,理解词人的情感抒发和对时代现象的反思;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表达技巧和文学特点的分析;2.《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情感抒发和反思。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课文《满江红·怒发冲冠》。
【教学过程】教师以问题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对《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兴趣,如:"你们听说过《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或想法?"Step 2 词曲赏析 (10分钟)通过演唱、朗诵或播放录音,展示《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艺术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感受音乐曲调和词句之间的契合,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和词曲的感受。
Step 3 创作背景介绍 (15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词曲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历史事件等。
教师介绍文天祥在哪个历史时期,他的家族背景,以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意义和历史背景。
Step 4 词意解读 (20分钟)教师将《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词句展示在多媒体设备上,并逐句进行解读。
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语句的含义、抒情和修辞手法,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对时代状况的强烈情感和深邃思考。
Step 5 分组讨论 (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段词句,分析其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然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在讨论中,教师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发挥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作和表演一段与《满江红·怒发冲冠》相关的剧情。
高中语文_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满江红》(岳飞)教学设计精忠报国志国人当自强——壮怀激烈岳飞词《满江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记住岳飞情况,了解背景,背过《满江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对照注释,精译全词;整体感知,概括词意;鉴赏名句,剖析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诵读《满江红》,感受说出作者情感,点燃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1、歌曲《精忠报国》;精忠报国志,男儿当自强;毛泽东书岳飞《满江红》。
2、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天日昭昭。
(鄂王(岳飞)墓对联)。
“宋朝以后少名桧,我在墓前愧姓秦。
”(据说是秦桧后人在秦桧坟前留下的对联)。
3、导语:一曲精忠报国歌,三十功名土与尘;两阕满江红词句,八千里路月和云。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巾帼须眉当自强,壮我爱国民族心。
【板书课题】《满江红》岳飞【明确目标】【前置测评】1、简介作者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
字鹏举。
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习武,喜读兵书。
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
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之前岳母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后随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
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
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恢复中原,被革职。
后被起用,组建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曾镇压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绍兴九年,高宗、秦桧与金议和,岳飞上表反对。
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高宗、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
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子岳云及部将张宪被害于临安风波亭。
他亲自参战126次,未尝一败。
著有《武穆遗文》。
2、背写诗词(1)同桌互背,老师提问(2)认真默写,全体齐背【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初年。
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爱国情怀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爱国情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满江红怒发冲冠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分析其背景、内涵及表达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背景、作者及作品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满江红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并能够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原版文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用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节选,并请学生阅读。
主持人以情感饱满的语调朗读该段文字,让学生在氛围的烘托下进入主题。
步骤二:背景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陈锡联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包括战争时期的国家形势等。
2. 通过简要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焦灼,以及作者因此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步骤三:文本分析(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包括愤怒、悲痛、壮志等情感。
2.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文本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和讨论,展示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步骤四:情感体验(2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幅或多幅与满江红怒发冲冠相关的图片,并分享他们对这些图片的感受和联想。
2. 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爱国情感,可以是诗歌、画作、音乐等形式。
步骤五:情景模拟(15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扮演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民和日本侵略者,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爱国情怀的理解,并体验情感传递的力量。
步骤六: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强调和学生共同探讨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爱国情怀。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苏幕遮》、、李清照的词等,引出《满江红》)二、走进作者1、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2、教师总结。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
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
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三.朗读-体悟1、教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
(配乐)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4、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
问题:①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②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
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
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学生简介李清照
2.教师补充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
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
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
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
情的向往。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
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
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
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
2 / 4
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
(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
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
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3.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4.你认为这首词是她早年还是晚年的作品?
5.那么你认为那个卷帘人是谁呢?
6.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李清照当时是以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去问丫鬟的?她为什么要这样
问?而丫鬟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回答主人的?
明确:李清照的问表现出她对昨夜雨后花儿的关心,担心经过风雨的摧残花儿是否还依旧,
而丫鬟的回答似乎漫不经心,这令李清照很失望,所以她纠正她的丫鬟说“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
7.那么你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呢?
明确: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8.《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结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早期的以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刻画了一
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
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9.技巧鉴赏: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1)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用以拟写雨后海棠花的花和叶。形象生动。
(2)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花和叶,
十分贴切。
(3)设问。“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肥红瘦”,妙语天成,奇妙无比。
(4)反复。“知否,知否”。
(5)隐喻。“海棠花”应是(变成了)绿肥红瘦。或者以红比喻女人,绿比喻男人也很
贴切,从古代的男女地位看:男尊女卑。这个思想性更强。
三、鉴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学生整体背诵。
2.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3 / 4
3.本词作于什么季节?如何突出节令特征?
明确:写于重阳节,初秋天气,白昼还很长,夜里天气已变凉,西风吹卷着窗帘,菊花怒
放。作者正是抓住气温变化大、西风吹来、菊花盛开等现象突出秋天节令特点。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
明确:借长日、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5.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
明确: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
6.词人还运用了哪些人物行动来渲染心情?
明确:独坐、孤眠、自斟。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小结
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
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补充资料: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
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
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
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
词的最后三句。
四、鉴赏《满江红·怒发冲冠》
1.学生整体背诵。
2.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作者: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
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
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二年,北宋亡,
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亲征,
恢复中原,被革职。
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初年。当时由于广大军民奋起自卫反击,金兵连连受挫,
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南宋方面的变化,驱逐敌寇收复失地的可能性正在出现。词中所表达的
那种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对还我山河振兴宋朝充满信心的壮志豪情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
代精神。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
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了抗金救国的
4 / 4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念,体现了大无畏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上片:抒写作者渴望卫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4.名句鉴赏
(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
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
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
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
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
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
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
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4)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
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
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5)“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
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
形象。
5.《满江红·怒发冲冠》小结
这首词情辞慷慨,悲壮激昂,既是战斗的誓言,又像是进军的号角,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
英雄性格和雪耻复仇的坚定的信念,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作业布置】
背熟这三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