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感受她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2、引导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词句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秋瑾的思想情感,把握《满江红》的主旨。
分析词句的艺术特色,如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体会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心境和抱负。
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秋瑾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词的重难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关键语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特殊的英雄——秋瑾。
她不仅是一位英勇的革命者,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满江红》,感受她的壮志豪情!2、作者及背景介绍(1)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她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秋瑾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2)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当时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投身革命,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3、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词的情感。
(3)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研读词句,理解诗意(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开篇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小住京华”说明作者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
“早又是”三个字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这几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篱下的菊花盛开,秋景明净如洗。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背景音乐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营造氛围)豪迈动听的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
(投影歌词)“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师朗读或学生齐读《发现》(投影):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闻一多的这首诗,热情澎湃,抒发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
在闻一多迸着血泪,呼唤祖国自强时,让我们把时光往前推800多年,也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兴衰而“怒发冲冠”,他是谁?(岳飞!)二、新授1、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1)请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展示图片)(2)教师总结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
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余秋雨,浙江人,1946年生,中国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有《艺术创造工程》等专著多种;著有散文集多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逐节阅读,正音正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整篇文章分三部分。
先来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以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定论的长城和都江堰作对比,开宗明义标明观点,推出主题。
第2自然段,写长城之伟大。
作者说长城不如都江堰,并不是否定长城。
长城的伟大之处,主要在于它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是久远历史和民族演化的见证。
反过来,写长城的伟大,也不会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第3、4、5自然段,具体对比长城与都江堰的不同。
作者认为,都江堰在哪四个方面胜过长城?历史更悠久,为民造福更直接,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灌溉”一词既是实写“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又比喻对民族人民的养育作用。
第4自然段用一组排比句解释“灌溉”的深层意义。
第5自然段再以三组对比,从外在形象,象征意义,再到内在精神,对二者进行比较,以反复印证咏叹的笔法赞美都江堰,支持文章的观点。
第6自然段,用短句,并另起一行。
目的是推出并强调主角。
小结:第一部分,用长城做对比,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第7自然段,写以前心目中的都江堰,“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根本没放在眼里。
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是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
与第一部分结尾盛赞并隆重推出“都江堰”又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悬念,引人人胜。
第8自然段,写走进都江堰的过程。
这一段写得细致、真切、传神。
是从哪些感觉角度来写的?先是视觉“草木茂盛”,再是触觉“渐觉滋润”,再是直觉、听觉、第六感觉,最后是心理感应。
终于全身心地被震撼。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所作的《满江红》。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作者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2. 通过分析《满江红》的词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满江红》中汲取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满江红》中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意义。
重点:分析《满江红》的词句,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激昂情绪,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秋瑾的背景和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3.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句,解释其中的历史和革命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满江红》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 练习:让学生朗读《满江红》,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学生的理解。
6. 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设计:满江红秋瑾革命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学生找出其他有关秋瑾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秋瑾纪念馆或者进行相关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瑾和她的革命事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革命历史的小说、诗歌等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情感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民族奋斗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在抗金时期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恶。
2.2 教学重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3.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爱国情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认同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满江红(怒发冲冠)》及相关背景资料。
5.2 多媒体课件岳飞抗金事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5.3 参考文献相关学术论文、教育专著等。
教学设计力求遵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有机统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岳飞抗金的背景音乐和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营造一种浓厚的爱国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6.2 启发式教学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满江红》教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岳飞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欣赏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节奏和情感。
4、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满江红》的词句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教学难点(1)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理解诗词中用典、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2、讲解法: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词句含义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如《精忠报国》,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心中,爱国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词——《满江红》。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岳飞: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飞的图片和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精忠报国,却被奸臣陷害。
(2)创作背景:讲述当时南宋面临金兵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岳飞满怀悲愤,写下了这首《满江红》,表达了他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壮志。
3、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诗词,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指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全班齐读:全班学生齐读诗词,要求读得整齐、响亮、有感情。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她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理解《满江红》这首词的内容和意境,感受其艺术魅力。
3、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通过朗诵深入理解词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习秋瑾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词中复杂深沉的情感,理解秋瑾作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视角和内心挣扎。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典故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主题、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瑾的处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近代中国革命的视频或图片,引出秋瑾这位革命志士。
简单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她在革命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感知教师范读《满江红》,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3、背景介绍结合历史资料,详细介绍秋瑾创作《满江红》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让学生了解秋瑾作为女性在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她为了革命事业所做出的牺牲。
4、词句解读学生分组,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词的内容。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强调。
例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句词中,“列”指的是行列,“烈”指的是刚烈。
通过对比,突出了秋瑾虽为女子,却有比男子更强烈的志向和决心。
5、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秋容如拭”中的“秋容”、“四面歌残终破楚”中的“楚歌”等。
分析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体会秋瑾的内心世界。
比如,“秋容如拭”描绘了秋天明净的景色,烘托出秋瑾的孤寂和苦闷;“楚歌”则象征着困境和压迫,暗示秋瑾所处的艰难环境。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知识的掌握。
2. 诗文内容的理解。
3. 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
三、教学难点:1. 诗词意境的感悟。
2. 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岳飞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感知诗词意境。
3.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词中的关键字词、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教学设计
教学心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
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其中的《论语》、《三字经》、《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更是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
多年以来,我坚持让学生诵读这些经典,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拨动学生美的心弦,让经典滋润童年。
教学目标
1、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
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
4、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
教学难点: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
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设疑解思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满江红》。
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教学过程:
一、歌曲《精忠报国》导入,渲染气氛
师:今天由我和同学们完成这节国学课
师:播放《精忠报国》。
师:听过这首歌后你有什么感受?可以从内容上说一说,也可以从歌曲的情绪上说一说(教学理念:美好的情景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优美的音乐能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古诗文的情景,感受宋词的意境美。
)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师:关于岳飞,你都了解些什么?
预设: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关于岳飞,我知道一个小故事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老师了解到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在南宋时期抵抗金人的侵略,保家卫国,是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
(课件出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岳飞这首《满江红》(板书课题)
三、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听清楚每一个字音,并且想一想,这首《满江红》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句子比较多。
每一句的字数不同,长短不一。
分为两段
师:这就是与诗并称双绝的,叫做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分为上阕和下阕。
满江红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
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这首词。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并且纠正字音。
师:还有谁想读?
师:那请你把这首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你的同桌读的字音准确,流畅,就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
师: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竖起大拇指,看来你们的字音都读的很准确呀!
师:同学们都知道,无论是读诗或者读词,都应该有停顿和重音的地方,请你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把停顿的地方用/ 标出,重音的字下面加点。
师:老师也把自己的停顿和重音画出来了。
(课件出示)
师: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词,你可以按照自己停顿的方式,也可以按照老师的停顿方式。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停顿在什么地方,重音在什么地方。
师:指名读,找两个学生,指导重音和停顿、师:重点指导: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高昂)
师:这句话的意思什么,谁能说一说?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向祖国献捷!师:岳飞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师:这首词是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已经逼近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
但就在岳飞胜利在望的时候,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
师:既然怀有这样的情感,那我们的情绪、语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语速:缓慢的
情绪:悲伤地后来是信心满怀,高昂的
指名读,评价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
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
1、找一人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2、再找一人读
3、再找四人读(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五、有感情地诵读《满江红》,通过诵读表达感情
1、老师也想跟大家读一读这首词,我读上半句,你们齐读下半
句
2、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
3.指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4、我们试着每组一句来读一读,读的时候要起立,最后一句要全班齐读,读两遍。
5、试着全班背一背
六、小结
今天我们读岳飞,读他的傲然脊梁,民族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本词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全词风格粗犷,感情奔放,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我们要学习岳飞从小立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立志报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师:岳飞不仅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他也有留下了后世传唱的文章,除了这首《满江红》,同学们课下也可以读一读岳飞写的另一首词《小重山》
板书设计:
满杀敌报国(悲愤)上阙精
江建功立业(悲伤)忠
红深仇大恨(国耻)下阙报
重整乾坤(追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