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理智与清醒美文

合集下载

莫言的清醒

莫言的清醒

莫言的清醒作者:陈鲁民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4年第38期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此前,在莫言获奖传言四散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

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很快就会过去……(我会)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

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很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

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她对待荣誉的态度。

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说:“我只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

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定格。

牛顿的功绩曾经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与美酒佳肴中,终止了对科学探索的历程。

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造币厂厂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人物争权夺利。

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

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绑上黄金,它还能高飞吗?”荣誉与奖励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得到它,也为得到它而欣慰,但绝不能把它当成沉重的包袱背起来,背上它会迟滞我们攀登的脚步。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莫言:远离喧嚣的大师作为名人,莫言算得上是一个另类,当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其他获奖者接受鲜花、采访的时候,他避开媒体,悄悄地回到乡下老家。

当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时,他一直沉默。

获奖前几日,还和家人在乡下赶集。

诺奖公布前日,他在认真审读、校对书稿。

成为诺奖获得者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获奖之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时,答曰,只希望快点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并说“大家明天开始都该干吗就干吗去,你们都回家,我也好继续创作”。

有富商主动提出要送其高档别墅,他却置若罔闻。

在北京街头骑自行车习惯没人理睬,还不能适应有人追着照相签名。

莫言的三个故事: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获奖感言《说故事的人》,前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只是最后莫言写了三个故事,有些叫人摸不着头脑。

我觉得,要弄清楚三个故事的寓意,应该注意莫言这篇演讲稿的目的。

莫言在说最后三个故事之前,演讲的内容应该说已经结尾了。

他指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是赞赏(鲜花)或批评(石头)或污蔑(污水),都与自己无关,他建议要了解他最好读一下他的那些作品,因此,最后的三个故事本是不必说的。

但是,既然说了,肯定不是画蛇添足,而是有其寓意的,甚至,寓意是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的。

按我的解读,他最后的三个故事都可以从宽容的角度理解。

前两个,应该是反思提醒自己的,而最后一个,或许才是提醒世人的。

我觉得这才是思考这三个故事的起点。

下面试作解读:第一个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

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

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

《莫言人生哲理》

《莫言人生哲理》

《莫言人生哲理》2018-06-21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就要坠落。

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

而一个人越是成功,要受的委屈就越多。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就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

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

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在宽容中壮大自己。

这个世界上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也很正常。

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

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你可以去讨人喜欢,而折损的,是自我的尊严。

不要用无数次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

纡尊降贵换来的是对方越发的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

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

轻易不懂感情的人,一旦动情,就会山崩地裂,把自己燃烧成一堆灰烬,被他爱上的人也会被这狼烟烈火烧烤的痛不欲生。

女人感情并不是永不枯竭的喷泉;女人的感情是金丝燕嘴里的唾液。

——你知道吗?这种华贵的小鸟,它的唾液只能垒出一个晶莹的燕窝。

到了第二个,吐出的全是血。

如果世界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

人都是逼出来的。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则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这是最为清醒的自觉。

莫言请活好,你的下半辈子(深度好文)

莫言请活好,你的下半辈子(深度好文)

莫言:请活好,你的下半辈子(深度好文)以前发个脾气,牛都拉不回来。

如今生个气,转眼就觉得没必要。

时间渐渐磨去了年少轻狂,也渐渐沉淀了冷暖自知。

年轻的时候,连多愁善感都要渲染的惊天动地。

成熟后却学会:越痛,越不动声色;越苦,越保持沉默。

最初,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

后来,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

有些事,看的很清,却说不清;有些人,了解很深,却猜不透;有些理,很想不通,却行的通。

总想世界纯澈,却事与愿违,总想事情圆满,却不随心愿,总想人心纯粹,却是一厢情愿......人到中年,渐渐地悟透了一些东西。

记住,宁可装傻,也不要自作聪明。

宁可辛苦,也不要贪图享乐。

宁可装穷,也不要炫耀财富。

宁可吃亏,也不要占小便宜。

宁可平庸,也不要沽名钓誉。

宁可自信,也不要盲目悲观宁要健康,也不要功名利禄。

宁可勤奋,也不能无所事事。

世上,没有不快乐的人,只有不肯让自己快乐的心。

现实看淡了,悲伤骨感。

人情看淡了,烦恼不填。

缘分看淡了,随心聚散。

是非看淡了,计较变浅。

成败看淡了,顺心自然。

得失看淡了,自在坦然。

这辈子,和谁过,怎样过,过多久?有人因为爱情,有人因为物质,有人因为容貌,有人因为前途。

而当这日子真的要和选择的人一起过了,你才明白:钱够花就好,容貌不吓人就行。

其实真正幸福的标准,无需理由很简单,只要笑容比眼泪多,你就找对人了。

人这一辈子:别太真,别太假,别太痴心,别太傻。

别太精,别太蠢,别太善良,别太滑。

简简单单做人,无愧于心;本本分分做事,不欺于人。

坦坦荡荡的活着,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情有义的活着,不辜负别人的真心!一生有多长,也不过三万天;永远有多远,回头看看已走过一半。

走过坎坷,才知平安就好;尝过酸甜,才知平淡就好;历尽兴衰,才知知足就好;费尽思量,才知糊涂最好。

一辈子不长,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好咱下半辈子的平凡生活。

爱情和婚姻,莫言的话总能让人瞬间清醒【四】

爱情和婚姻,莫言的话总能让人瞬间清醒【四】

爱情和婚姻,莫言的话总能让人瞬间清醒【四】爱情和婚姻,莫言的话总能让人瞬间清醒。

高级的男人不会只喜欢女人的美貌,而低级的男人只喜欢美貌的女人。

你要懂得,在高手的世界里,美貌只是一个人最低的成本。

能配上他们的,绝对不仅仅是你的那张漂亮的脸蛋,而是你的优秀,你的智慧。

你能懂得他的孤独,体谅他的难处,了解他的匮乏,鼓励他,支持他,让他的生命舒展祥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这世上没有不老的容颜,只有不老的灵魂。

灵魂上的高度契合,精神上的高度匹配,才会让男人长久的着迷。

男人如此,女人更是如此。

其实,人的自我需求,并无性别之分。

村上春树说:“我不想找一个搭伙过日子的人,我想找一个一见我就笑。

我一见就笑,喝了酒满眼是光,给我讲浪漫和爱的人。

”人这一辈子,千万不要马虎两件事,一是找对爱人,二是找对事业。

因为太阳升起时要投身事业,太阳落山时要与爱人相拥。

一生之重,不过饱餐与被爱。

一生所求,不过温暖与良人。

岁月虽漫长,但是惟愿你,所遇皆良人,所求皆可待。

莫言,人间清醒,一针见血道出了婚姻本质:婚姻本来就是一场合作,其实你没有必要弄成爱情的样子,记住了,爱会消失。

底层男人为了续香火,中层男人为了找帮手,上层男人为了找强队友,渣男就是要你扶贫。

确实如此,好的婚姻是可以经营的,拥有好的婚姻需要你在婚姻生活中拥有一种能力:钝感力,少期待,少敏感,少想当然。

婚姻本身就是一个价值交换,生命的延续,早点看清事实真相,早点励志,成为那个自我救赎的自己。

《知否》里明兰说:管理好财产,保证物质基础,然后爱自己,爱孩子,爱善意的娘家,偶尔爱一点男人,不要太多,上限到他找别的女人你也不会难过,下限在你能恰到好处的对他表现出你的绵绵情意而不会觉得恶心。

现代女人若能如此明智,肯定不会为情所困而且生活踏实而安稳吧!偶尔爱一点男人,不要太多,是啊,男人也是如此,为我所用,而非为我所有,别依赖,别妄想。

必须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把快乐的权利交给自己。

散文:莫言的哲理文章(标准版)

散文:莫言的哲理文章(标准版)

散文:莫言的哲理文章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本名管谟业,生于中国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大陆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莫言的哲理文章,希望对你有用!关于莫言的哲理文章1:莫言的回报莫言获奖了,而且是大奖,本土中国人从来没得过的诺贝尔奖。

惊喜似乎来得太突然,莫言本人,还有很多的中国人,许多人不知莫言为谁,其知名度还不如那一个耍东北二人转的,即便是有点文学范的年轻人,可能更知道韩寒和郭敬明。

莫言,一个乡土文人,代表作也是土的掉渣的怀乡、怨乡之作,就是现在也还仍要经常回到乡下长住,一开始,他就是给自己定了基调的,莫言,少说话。

记得要少说话,是因为他很能说话,他可以构思独特,他可以天马行空,他可以神秘超验,他是真正的先锋。

以致于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

事实也证明他很能说话,很会说话,从1997年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大家文学奖,到20xx年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到今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能证明他很能说话,并且在逐渐发力,娓娓道来。

但他聪明的警示自己,少说,于是有了莫言的名字。

他也是贯彻了自己的原则的,少说,获得大奖也出奇的平静,让人们觉得他淡然的简直有点庸俗,如他的作品,得了750万奖金也低调的说想在北京买套房子,浅薄地就如人生失意的北漂。

与之相反,很多人就太高调了,想说的欲望很大,有人问他会说,没人问,找事也要说,会说自然说的满天飞,不会说也要放四十一炮,即使一句也不会说的,不是还会脱吗?也罢,这个说和脱的年代倒是没辜负这些人,不是有些人早就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混了个脸熟,就便也早在北京买了大房子,奖不奖的只说,莫管。

还好,莫言是幸运的,他的那些土卡啦没被扔进尘芥堆,电影《红高粱》曾红极一时,不说,也是会闪光的,他的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不断被认可,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的美誉让他顺其自然的收获了诺贝尔大奖。

莫言哲理智慧语录

莫言哲理智慧语录

莫言哲理智慧语录1. 关于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有喜有悲,有起有落,重要的是认真演出自己的角色,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配角。

•人生最重要的是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无限潜力。

•人生短暂,珍惜当下。

不要用过去的情绪和未来的担忧影响自己对现在的把握。

2. 关于爱情•爱情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它可以让我们快乐,也可以让我们痛苦。

但是爱情本身是无罪的,它需要被经营和维护。

•爱情的基础是互相尊重和信任,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关系。

•爱情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与一个不完美的人一起成长,互相支持和陪伴。

3. 关于成功•成功不是靠一时的天赋和运气,而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

•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方向,并且遵循自己的内心。

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不断向前努力,成功就会如影随形。

•成功永远不是自己的背景和条件决定的,而是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积累的经验。

4. 关于学习•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淘汰。

•学习不是为了追求高分和奖励,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学习并不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做出选择和取舍。

5. 关于梦想•梦想是人生的追求,它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要实现梦想,首先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只有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

•梦想不是无法实现的幻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总结莫言是一位具有深厚人生阅历的写作者,他的作品中蕴含着许多哲理与思考。

他的智慧语录让人深入思考,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希望这些语录也能启示你,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莫言:“不管深夜情绪如何崩溃,清晨都要释然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失

莫言:“不管深夜情绪如何崩溃,清晨都要释然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失

莫言:“不管深夜情绪如何崩溃,清晨都要释然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失莫言:“不管深夜情绪如何崩溃,清晨都要释然。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失望又充满希望,成年人的世界,一边崩溃,一边自我修复,我们依旧选择相信美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深以为然,人生,风雨有时,晴空有时,快乐总是夹杂着忧愁,幸福总是伴随着悲伤。

在每个人貌似平静的生活里,也许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在这个看似万千繁华的世界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自垂泪,默默凋零;在那些欢声笑语的面具下,不知道有多少颗心在兀自哀伤,寂寂滴血。

不用羡慕任何人的生活,其实谁家的锅底都有灰。

生活,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不是别人风光无限,而是他们一地鸡毛没给别人看。

人生啊,哪有什么万全之策,短短百年,不过是教人接纳罢了。

正如杨绛先生在《将饮茶》里写的:“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

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无论困苦忧愁,应当记住生命里那些明亮温暖的日子,带着期许,以静制动,以心中的安暖应世事之变乱。

人字有两笔,一撇写前半生,一捺写后半生,前半生写执着,后半生写释怀。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手持烟火以谋生,且停,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

人生这场修行,修的是身,炼的是心,不因得失而烦恼,不因聚散而苦痛,不慌张不匆忙,物来顺应,无愧于心就好。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才能活得漂亮。

在数十年的日子里,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修成一个心静圆满的人,也许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与万事和解,与万物相安,看得越透彻,活得越自在,精神越富足,幸福感也就越强烈。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灵魂是精神的享受,一本书一盏茶,清风明月,唾手可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的理智与清醒美文
莫言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此前呼声就一直很高。

但是莫言自己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和幻想。

他说:“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渺茫的事情。

全世界有那么多优秀作家,中国也有很多优秀作家,一年只颁一次奖,只颁一个人,我觉得好像排了一个漫长的队伍一样。

”他说:“得奖的时候,我也没感觉到我不是一个普通人。

我觉得没有必要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从此就高人一等。

我依然匍匐在文學面前,匍匐在伟大的劳动者面前,非常谦虚地向他们学习。


作家王久辛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第七次作代会期间,作家乔良在军队代表团发言时说:“老有人说这个时代产生不了大师。

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其实大师早就诞生了,只是没有被大家认识罢了。

我认为莫言、王安忆等,无论他们作品的数量,还是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早就超越了前人,早就是大师了。

”当王久辛将这段话转述给了莫言后,莫言坐在自家木制的摇椅上,半闭着眼,又低又轻地说:“久辛,大师都是等人死了以后追加的,哪有给在世作家的呢?”不仅如此,莫言对家乡高密为他修建“莫言文学馆”也一直持保留意见。

他说:“这个事我觉得很荒唐。

活得好好的,建什么文学馆啊?而且我一直非常抗拒。

”迫于各种压力,2009年莫言参加了开馆仪式。

他说:“我自己进去馆内,仿佛是看着另外一个名叫‘莫言’的人,除了照片我还认
识以外,别的基本上我都不认识了。

另外,从前言到某些解说词已经夸张得令人汗颜了。


有次莫言应邀在北大演讲,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教授向两百多名师生隆重介绍:“莫言是中国文坛超重量级的作家,超重量级并不是指他的体重,而是指他的文学才华、他的创造力。

我,陈晓明个人敢这么斗胆地说,莫言的高度,就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高度。

莫言有多高,中国当代文学就有多高。

”在如雷的掌声中,莫言心跳得不行,脸也涨得通红。

只见他急忙吞了三粒速效救心丸,缓步走上讲坛,开始讲他的故事。

莫言始终有一种难能可贵的自我忏悔和自我反省的意识。

他在接受《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人越来越老,就应该有更多清醒的自省。

过去我们批评别人,我们拿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然后义愤填膺地进行抨击。

人老了以后,就应该回头向自我的内心来进行观照,看看你在骂别人时,是否同时也在骂自己。

看到很多黑暗的现象,要想一想,你是否也充当过制造黑暗的帮凶?”他说:“他人有罪,我也有罪。

我们需要对自己心理和灵魂进行解剖,这是一个突破口,我们在许多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掩藏着很多个人的自私、怯懦、卑微,许多都是逃避。


与莫言相比我们的一些作家是多么的可笑。

莫言的理智与清醒既是一种品行修养、人格魅力,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