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化学分析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最新水泥化学分析试题[1]
![最新水泥化学分析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86bac021aa00b52acec7ca59.png)
水泥化学分析试题[1]------------------------------------------作者xxxx------------------------------------------日期xxxx分析组试题一、填空:(65×1分)1、粒状样品的破碎和缩分:将取回的原燃材料、熟料等平均样,大颗粒的先经鄂式破碎机或铁锤破碎至直径小于,用四分法缩至克左右,再破碎至直径小于毫米,用四分法缩至克左右,粉磨至全部通过毫米方孔筛,保存于戴盖的磨口瓶中或留样袋里,放入干燥器中待用.2、用氢氧化钠熔融熟料时,酸化脱锅时溶液的体积为 mL左右,溶液体积不宜太小,否则有可能析出胶体。
酸化溶液的关键在于尽快使溶液从性转化为性.放置后如果溶液浑浊或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颗粒,说明熔融短或不足,应提或重新熔样.硅酸胶体析出,对二氧化硅的测定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必须.3、氟硅酸钾法测定二氧化硅,溶液的酸度应保持在 ,酸度过低会生成的氟化物干扰测定;氟硅酸钾的沉淀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冷却有利于沉淀反应进行完全,沉淀时的温度以不超过为宜。
氟硅酸钾沉淀的水解反应分两个阶段: 及,这两步反应均为。
因此,水解时水的温度、体积,越有利于上述两步反应的进行。
滴定终点时保持溶液温度不低于,滴定终点以刚刚为宜.4、EDTA配位滴定测定CaO时,加入一定量的氟化钾,消除的干扰.氟化钾的加入量要适当,量多时由于生成沉淀,影响测定结果及终点的判断;不足时则不能完全消除的干扰,两者都使测定结果。
、、的干扰常用三乙醇胺予以掩蔽,将PH值调节至大于12。
5,可消除的干扰.5、EDTA配位滴定测MgO时,硅酸的干扰用掩蔽,铁铝的干扰常用掩蔽,钛的干扰用掩蔽。
6、Fe2O3直接滴定法:当有Al3+共存时,溶液的PH值应为为宜.调节PH值时如使用PH试纸应调至,使用酸度计调至.调整PH值时应特别注意,用氨水(1+1)调节溶液呈现桔红色时,切勿使氨水过量太多,尤其是测定水泥、粘土类试样时,PH值若偏高,Fe3+、Al3+很容易发生水解,生成或,这时即使再加盐酸,也不易使其完全转变成Fe3+或Al3+使结果。
水泥化学分析题

水泥化学分析练习题填空题(每空1分)1、矿物和岩石中的水分,一般以附着水和化合水两种形态存在。
2、化合水有结晶水和结构水两种形式。
3、结晶水是以H20分子状态存在于物质的晶格中(如二水石膏CaS04·2H2O),通常在400℃以下加热便可完全除去;结构水是以化合状态的氢或氢氧基的形式存在于物质的晶格中,一般需加热到高温才能分解并放出水分。
4、附着水分通常在105~110℃下就能除掉,在测定矿物岩石中的附着水分时,可把试样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量。
5、天然二水石膏由于其失去结晶水的温度较低,在80~90℃时即开始变成半水石膏,故测定其附着水通常是在45~60℃的温度下进行。
6、水泥在吸水后,矿物即发生水化,水以化合水形态存在,在105~110℃不可能将其烘出。
7、一般规定,试样在950~1000℃下灼烧后的减少的质量百分数即为烧失量(个别试样的测定温度则另作规定)。
8、烧失量实际上是样品中各种化学反应在质量上的增加和减少的代数和。
9、烧失量的大小与灼烧温度、灼烧时间及灼烧方式等有关。
10、正确的灼烧方法应是在马弗炉中(不应使用硅碳棒炉)由低温升起达到规定温度并保温半小时以上。
11、不溶物是指在一定浓度的酸和碱溶液中对水泥(或熟料)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残渣。
12、应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在水泥分析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在有过量钾离子和氟离子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能使硅酸呈氟硅酸钾形式沉淀。
经过过滤、洗涤、中和以除去残余的酸。
使得到的氟硅酸钾沉淀在沸水中水解,以碱溶液滴定由水解而生成的HF。
主要反应为:SiO32-+6F-—+6H+ SiF632-+3H2OSiF62-—+2K+ K2SiF6↓将沉淀以沸水水解:·K2SiF6+3H2O2KF+H2SiO3+4HF然后以碱溶液滴定析出的HF:HF+NaOH=NaF+H2O13、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沉淀时溶液中的酸度以保持3mol/L左右为好,沉淀时溶液体积在80mL内均可得到正确结果。
水泥化学分析

2011年水泥化学分析工理论考试试题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分数:__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EDTA基准法测定三氧化二铁所用烧杯是400毫升,吸取溶液是25毫升。
(×)。
2、重量法测定水泥中三氧化硫,加沉淀剂时溶液体积应保持在200毫升的酸性溶液中。
(√)3、滴定管是滴定时用来准确测量流出的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量器。
(√)4、 50g/L的KCI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将50g的KCI融于100ml水中。
(×)5、银坩埚可在1+5的盐酸溶液中长时间煮沸。
(×)6、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矿物组成有C2S、C3S、C3A、C4AF。
还有少量游离氧化钙、方镁石、玻璃体等。
(√)7、在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是酸碱指示剂。
(×)8、游离氧化钙是指高温下未化合而单独存在于水泥熟料中的氧化钙。
(√)9、石膏在水泥中起缓凝作用,还能提高水泥的后期强度,改善水泥的性能。
(×)10、回转窑对煤的质量要求:煤的挥发分一般在22%~32%。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沉淀灼烧温度一般高达8000C以上,灼烧时应选用下列何种器皿。
(④)①银坩埚②镍坩埚③铂坩埚④瓷坩埚2、滴定管使用前必须用(②)进行校准①、容量比较法②、衡量法③、相对校准法④、其它法3、用EDTA溶液滴定Fe3+时,温度要求在(④)。
① 600C ② 700C ③ 800C ④600C~700C4、测氧化钙时,PH应控制在(④)。
① 12 ②12.5 ③ 13 ④ 13以上5、配制CuSO4溶液时,加入哪种酸较合适。
(④)①HCL ②HNO3③H3PO4④H2SO46、测定水泥熟料烧失量时,最终温度应控制在(④)下灼烧15min~20min.① 8000C ② 8500C ③ 9000C ④950±250C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磷酸蒸馏-汞盐滴定法测定氯离子时,作吸收液的是(③)。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及答案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1、矿物和岩石中的水分,一般以附着水和化合水两种形态存在。
2、附着水不是物质的固有组成部分,其含量与其细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湿度有关。
3、化合水有结晶水和结构水两种形式。
4、结晶水是以H20分子状态存在于物质的晶格中(如二水石膏CaS04·2H2O),通常在400℃以下加热便可完全除去;结构水是以化合状态的氢或氢氧基的形式存在于物质的晶格中,一般需加热到高温才能分解并放出水分。
5、附着水分通常在105~110℃下就能除掉,在测定矿物岩石中的附着水分时,可把试样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量。
6、天然二水石膏由于其失去结晶水的温度较低,在80~90℃时即开始变成半水石膏,故测定其附着水通常是在45~60℃的温度下进行。
7、水泥在吸水后,矿物即发生水化,水以化合水形态存在,在105~110℃不可能将其烘出。
8、一般规定,试样在950~1000℃下灼烧后的减少的质量百分数即为烧失量(个别试样的测定温度则另作规定)。
9、烧失量实际上是样品中各种化学反应在质量上的增加和减少的代数和。
10、烧失量的大小与灼烧温度、灼烧时间及灼烧方式等有关。
11、正确的灼烧方法应是在马弗炉中(不应使用硅碳棒炉)由低温升起达到规定温度并保温半小时以上。
12、不溶物是指在一定浓度的酸和碱溶液中对水泥(或熟料)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残渣。
13、不溶物的测定方法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经验方法。
结果正确与否同试剂浓度、试剂温度、处理时间等密切相关。
14、为了测定二氧化硅,首先要把样品中的二氧化硅转化成可溶性的硅酸盐。
试样通过分解制得溶液。
溶液中硅酸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重量法(盐酸蒸干法,氯化铵法等)和氟硅酸钾容量法。
对硅酸含量低的样品,也可采用比色法。
对某些硅酸含量特高,而其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又很低的样品,也可直接用氢氟酸-硫酸处理,按差减法求得二氧化硅的含量,但目前在水泥分析中已很少采用,它已被氟硅酸钾容量取代。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培训试题(含答案)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培训试题(含答案)《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17培训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 分)1、重复性条件是在试验室,由操作者使用设备,按照相同的测定方法,并在短时间内从同一被测对象取得相互独立测试结果的条件。
2、重复性限是一个数值,在重复性条件下,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此数的概率为。
3、每一项测定的试验次数为两次、两次结果的在内,用两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
4、在进行化学分析时,建议同时进行的测定。
5、质量用表示,精确至,滴定管的体积用表示,精确至,滴定度用表示。
6、苯甲酸-无水乙醇标准滴定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保留位有效数字,其他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滴定度、和体积比保留位有效数字。
7、不加入,按照的测定步骤进行试验并使用的试剂,对得到的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8、经第一次灼烧、冷却、称量后,通过连续对每次 min的灼烧,然后冷却、称量的方法来检查恒定质量,当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时,即达到恒量。
9、除另有说明外,所用试剂应不低于,用于标定的试剂应为。
所用水应不低于GB/T 6682中规定的的要求。
10、氧化镁(EDTA滴定法)的重复性限,≤2%时为,>2%时为。
11、烧失量试验,试样在℃的高温炉中灼烧,灼烧所失去的质量即是烧失量。
12、氧化镁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采用分解试样,熔融试样,熔融试样。
13、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采用mm比色皿,于波长 nm处测定吸光度。
14、碱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和。
15、一氧化锰可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外,还可以采用。
16、三氧化硫的测定(基准法),用分解试样生成离子,在煮沸下用溶液沉淀。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 40 分)1、《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17具体实施时间是()A 2017.11.01B 2018.01.01C 2018.05.01D 2018.11.012、再现性限是一个数值,在再现性条件下,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此数的概率为()。
C类建筑材料化学分析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C类建筑材料化学分析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水泥三氧化硫试验(硫酸钡重量法)时,为了使沉淀良好地形成,在温热处静置至少()A、2B、3C、1D、4正确答案:D2、砂的快速碱-硅酸反应试验,高温养护箱或者养护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A、20±2B、80±2C、40±2D、20±1正确答案:B3、《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17中,所用试验均应进行( )次试验,( )次结果的绝对值差在重复性限内,以( )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
A、3,3,3B、4,4,4C、2,2,2正确答案:C4、砂的碱-硅酸反应试验,成型试件的用水量根据胶砂流动度达到()为准。
A、100mm-120mmB、105mm-120mmC、170mm-200mmD、180mm-200mm正确答案:B5、在进行石灰有效氧化钙测定中,应将研磨所得的生石灰样品通过()的筛。
A、0.25mm(圆孔筛)B、0.25mm(方孔筛)C、0.15mm(方孔筛)D、0.15mm(圆孔筛)正确答案:C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17中经第一次灼烧、冷却、称量后,通过连续对每次 15min的灼烧,然后冷却、称量的方法来检查恒定质量,当连续两次称量只差小于( )时,即达到恒量A、0.0001gB、0.0004gC、0.0005gD、0.0002g正确答案:C7、EDTA滴定法试验中,对锥形瓶摇动旋转时,应()。
A、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方向,交替进行B、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C、没有严格规定D、向同一个方向旋转正确答案:D8、水泥三氧化硫试验(硫酸钡重量法)时,为了使沉淀良好地形成,应静置一段时间,且溶液的体积应保持在()mLA、400B、100C、200D、300正确答案:C9、EDTA滴定试验中,使用的氯化铵溶液浓度为()。
A、15%B、1%C、10%D、5%正确答案:C10、基准法测定水泥氯离子含量,若滴定消耗的硫氰酸铵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小于()mL,则较少一半的试样质量重新试验。
C类建筑材料化学分析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C类建筑材料化学分析考试模拟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7题,每题1分,共47分)1.EDTA滴定试验中,如湿料质量为300g,应搅拌()min;湿料质量1000g,应搅拌()min。
A、1,2B、2,3C、3,5D、4,5正确答案:C2.氧化镁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 1.0000g已于()℃灼烧过1小时的氧化镁基准试剂。
A、850-950B、950±25C、950±50D、800-950正确答案:B3.《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17中,除烧失量外,应同时进行(),并对测定结果加以校正。
A、对比试验B、空白实验C、重复性试验D、再现性试验正确答案:B4.水泥三氧化硫试验(硫酸钡重量法)第二次洗涤至检验无()为止A、硫酸根离子B、银离子C、氯离子D、钡离子正确答案:C5.砂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试验中,将沉淀及滤纸放在高温炉内灼烧( ) min。
A、60。
B、30;C、15;D、45;正确答案:B6.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试验,水样中的正磷酸盐浓度超过()mg/L时有干扰。
A、10B、250C、100D、25正确答案:B7.快速法测定砂的碱活性试验中,成型室、测长室的相对湿度不应少于()。
A、80%;B、90%;C、85%。
D、70%;正确答案:A8.EDTA滴定试验中,搅拌后应静置()min后进行清液转移。
A、2B、5C、10D、20正确答案:C9.水泥三氧化硫试验(硫酸钡重量法)时,为了使沉淀良好地形成,在常温下静置多长时间()A、至少4hB、12-24hC、24h以上D、一昼夜正确答案:B10.水泥不溶物测定试验,用盐酸溶液处理试样,尽量避免()的析出。
A、可溶性二氧化硅B、二氧化硅C、碳酸钙D、硅酸钙正确答案:A11.碎石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试验中,应将样品筛除大于()的颗粒。
A、4.75B、37.5C、9.5D、31.5正确答案:B12.水质pH值测定玻璃电极法中测定pH时,玻璃电极的球泡应()A、不放入溶液中B、半浸入溶液中C、全部浸入溶液中D、放在容器外面正确答案:C13.EDTA滴定试验中,1.8%氧化钠溶液配制时需加入()mL三乙醇胺(分析纯)。
C类建筑材料化学分析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C类建筑材料化学分析练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灼烧差减法测定水泥烧失量,不适用于()水泥。
A、火山灰质硅酸盐B、粉煤灰质硅酸盐C、矿渣硅酸盐D、硅酸盐正确答案:C2、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的浓度范围为()A、(1-100)mg/LB、(5-100)mg/LC、(10-500)mg/LD、(10-100)mg/L正确答案:C3、水泥三氧化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试验第二次过滤用()滤纸过滤。
A、快速定量滤纸B、慢速定量滤纸C、中速定量滤纸正确答案:B4、单独测定石灰中的有效氧化钙含量和氧化镁含量时,进行滴定所采用的溶液是()。
A、测定氧化钙含量采用EDTA二钠标准液,测定氧化镁含量采用盐酸标准液;B、测定氧化镁含量采用EDTA二钠标准液+盐酸标准液。
C、测定氧化钙含量采用盐酸标准液,测定氧化镁含量采用EDTA二钠标准液;D、测定氧化钙含量采用EDTA二钠标准液+盐酸标准液;正确答案:C5、《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17中,使用()检查氯离子是否存。
A、硝酸银B、硝酸铵C、盐酸D、氯化银正确答案:A6、砂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试验中,将滤纸和沉淀物一并灼烧后称量,精确到()gA、0.0001B、0.01C、0.001D、0.1正确答案:C7、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试验,水样中的正磷酸盐浓度超过()mg/L时有干扰。
A、10B、25C、100D、250正确答案:D8、重量法测定硫酸盐含量试验,对人体产生伤害,导致烧伤、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的物质()。
A、盐酸B、氯化钡C、氨水D、硝酸银溶液正确答案:C9、EDTA滴定试验中,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
A、2.8%B、0.8%C、1.8%D、1.2%正确答案:C10、EDTA滴定试验中,使用的EDTA二钠溶液浓度为()。
A、1.0%B、0.5%C、0.2%D、0.1%正确答案:D11、水泥不溶物试验称样质量为()A、0.5g,精确至0.0001gB、1.2g,精确至0.0001gC、0.2g,精确至0.0001gD、1g,精确至0.0001g正确答案:D12、水泥氧化镁试验试样分解的方法有( ) 种A、2B、1C、3D、4正确答案:C13、快速法测定砂的碱活性时,水泥与砂的质量比为(),水灰比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化学分析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1、矿物和岩石中的水分,一般以附着水和化合水两种形态存在。
2、附着水不是物质的固有组成部分,其含量与其细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湿度有关。
3、化合水有结晶水和结构水两种形式。
4、结晶水是以H20分子状态存在于物质的晶格中(如二水石膏CaS04·2H2O),通常在400℃以下加热便可完全除去;结构水是以化合状态的氢或氢氧基的形式存在于物质的晶格中,一般需加热到高温才能分解并放出水分。
5、附着水分通常在105~110℃下就能除掉,在测定矿物岩石中的附着水分时,可把试样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量。
6、天然二水石膏由于其失去结晶水的温度较低,在80~90℃时即开始变成半水石膏,故测定其附着水通常是在45~60℃的温度下进行。
7、水泥在吸水后,矿物即发生水化,水以化合水形态存在,在105~110℃不可能将其烘出。
8、一般规定,试样在950~1000℃下灼烧后的减少的质量百分数即为烧失量(个别试样的测定温度则另作规定)。
9、烧失量实际上是样品中各种化学反应在质量上的增加和减少的代数和。
10、烧失量的大小与灼烧温度、灼烧时间及灼烧方式等有关。
11、正确的灼烧方法应是在马弗炉中(不应使用硅碳棒炉)由低温升起达到规定温度并保温半小时以上。
12、不溶物是指在一定浓度的酸和碱溶液中对水泥(或熟料)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残渣。
13、不溶物的测定方法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经验方法。
结果正确与否同试剂浓度、试剂温度、处理时间等密切相关。
14、为了测定二氧化硅,首先要把样品中的二氧化硅转化成可溶性的硅酸盐。
试样通过分解制得溶液。
溶液中硅酸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重量法(盐酸蒸干法,氯化铵法等)和氟硅酸钾容量法。
对硅酸含量低的样品,也可采用比色法。
对某些硅酸含量特高,而其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又很低的样品,也可直接用氢氟酸-硫酸处理,按差减法求得二氧化硅的含量,但目前在水泥分析中已很少采用,它已被氟硅酸钾容量取代。
15、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
在水溶液中,硅酸绝大部分是以溶胶状态存在,为了使溶解的硅酸能全部析出,必须用盐酸将溶液蒸发干涸,使其脱水(脱水过程实质是组成一定的盐酸和水的混合物不断挥发,从而夺走硅酸颗粒中的水分)。
16、盐酸蒸干法测硅,整个脱水过程是在沸水浴上进行,蒸发到没有盐酸气味后,需再继续蒸干1h(或置于105~110℃的烘箱中烘干1h)。
17、盐酸蒸干法测硅,必须严格控制蒸干脱水的温度与时间,温度太低或时间太短,则硅酸脱水不完全;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一方面硅酸易被许多杂质所玷污,另方面会形成可溶性的硅酸镁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二氧化硅的结果。
18、经盐酸脱水后析出的硅酸沉淀总夹带有铁、铝、钛等杂质。
因此,灼烧过的二氧化硅沉淀还须用氢氟酸-硫酸处理。
残渣再用焦硫酸钾熔融,水提取,将溶液合并于主液中(回收铁、铝、钛等)。
19、氯化铵重量法来快速测定二氧化硅主要原理是:在含硅酸的浓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固体氯化铵,由于氯化水解,夺取了硅酸颗粒中的水分,加速了脱水过程,促使含水二氧化硅由溶于水的水溶胶变为不溶于水的水凝胶;同时,在酸溶液中硅酸的质点是亲水性很强的胶体,带有负电荷,氯化铵是强电解质,有带正电荷的NH4+存在,在加热蒸发的条件下,正负电荷中和,从而加快了硅酸的凝聚,使之产生沉淀。
20、用氯化铵法测定二氧化硅的操作条件较宽。
对0.5g试样来讲,加入0.5~4g氯化铵,2~5mL浓盐酸,在沸水浴上蒸发至干均可。
21、氯化铵法测定二氧化硅一般操作是,先将试样预烧,然后加入无水碳酸钠,搅匀、烧结,加入5mL盐酸溶解后,置于沸水浴上加热蒸发至糊状时,加入1g氯化铵充分搅匀,再继续蒸发至干,至无盐酸气味为止。
过滤,将二氧化硅沉淀在950~1000℃下灼烧至恒量。
沉淀用氢氟酸处理后,再在950~1000℃下灼烧至恒量,二次质量之差即为纯二氧化硅量。
用硅钼蓝比色法回收漏失在滤液中的可溶性二氧化硅。
总二氧化硅量等于纯二氧化硅量与可溶性二氧化硅量之和。
22、氯化铵法测定二氧化硅方法中①即使在试样烧结正常、分解完全、沉淀洗涤充分等诸操作条件掌握良好的情况下,在二氧化硅的沉淀中吸附的铁、铝等杂质量也能达到00.1~0.2%。
②对不溶物含量高的样品来说,如果不经过氢氟酸处理,二氧化硅结果仍会偏高0.3~0.5%,对烧结不好的试样来说,硅的结果将更加偏高,同时使铁、铝、钛的结果偏低。
③氯化铵法硅酸脱水不可能完全,总有少量硅酸进入滤液中,漏失量与干涸、沉淀研细程度、过滤速度、滤纸质量等诸因素有关,漏失量可从0.1%~0.3%。
23、应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在水泥分析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在有过量钾离子和氟离子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能使硅酸呈氟硅酸钾形式沉淀。
经过过滤、洗涤、中和以除去残余的酸。
使得到的氟硅酸钾沉淀在沸水中水解,以碱溶液滴定由水解而生成的HF。
主要反应为:SiO32-+6F-—+6H+ SiF632-+3H2OSiF62-—+2K+ K2SiF6↓将沉淀以沸水水解:·K2SiF6+3H2O2KF+H2SiO3+4HF然后以碱溶液滴定析出的HF:HF+NaOH=NaF+H2O24、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二氧化硅:沉淀时溶液中的酸度以保持3mol/L左右为好,沉淀时溶液体积在80mL内均可得到正确结果。
在有大量钠离子存在时,对测定并无影响,即使同时有大量铝离子存在,只要控制溶液酸度到3mol/L,沉淀放置时间在15~30min之内,也能获得正确结果。
25、少量硅酸的测定可用比色法。
其原理是:硅酸在适当酸度的溶液中,能与钼酸铵生成硅钼黄,然后用抗坏血酸等还原剂将其还原成硅钼蓝,此配合物具有较高灵敏度,其颜色深度与被测溶液中二氧化硅的浓度成正比,符合比耳定律。
所以,可以在波长66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从而求得溶液中二氧化硅含量。
26、比色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时,样品中若有少量磷存在,可加入柠檬酸消除其干扰。
如有大量氟存在,可加入铝盐消除其影响,大量铁存在时必须加以分离。
27、测定氧化铁的方法很多,普遍应用的是EDTA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容量法,后者在生产控制上应用较多。
如样品中铁含量很低时,可采用邻菲罗啉比色法(如白水泥中全铁的测定)。
28、用EDTA法测定铁是基于在pH=2的酸性溶液中,Fe3+能与EDTA生成稳定的FeY- 配合物并定量配位。
在此酸度下由于酸效应避免了许多元素的干扰,铝基本上不影响。
为了加速铁的配位,溶液应加热至60~70℃。
常用的指示剂为磺基水杨酸。
29、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EDTA法测定铁,终点颜色将随溶液中含铁量的多少而深浅不同。
如铁含量很少时则变为无色,铁含量在10mg以内则可滴至亮黄色。
30、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EDTA法测定铁,终点颜色随铁量增高黄色加深,此时终点的观察因人而异,不尽一致,故得到的结果也不一致。
尤其在测高铁时,黄色很深,更不易判断。
另—方面因磺基水杨酸钠是一低灵敏度指示剂,在终点前红色已消褪,致使少量铁残留于溶液中,这对连续滴定铝将产生一定影响。
31、为了提高测铁的准确度,可采用以磺基水杨酸钠和半二甲酚橙作联合指示,铋盐返滴定剂的回滴法。
为消除铝的影响,在加入EDTA时,先以磺基水杨酸钠作示剂,这样,既不需要事先考虑铁含量,又可控制配位剂的过剩部分恰到好处,然后再以半二甲酚橙为指示剂,以铋盐返滴定过剩的EDTA。
此法主要靠控制溶液的pH(1~1.5)和剩余EDTA的量(对0.015mol/LEDTA而言,过量EDTA控制在3mL 以内),来消除铝的干扰。
滴定可在室温下进行。
方法准确度高,适应性强,对高铁或低铁及高铝类样中少量铁都能适用。
32、氧化还原法测铁常用的有: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
高锰酸钾法是用氯化亚锡为还原剂,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以后,再以氯化汞将稍过量的氯化亚锡氧化,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Fe2+。
用氯化亚锡还原三价铁的反应,必须在强盐酸热溶液中进行,还原后的溶液应迅速冷却,否则在热盐酸溶液中生成的Fe2+易被空气氧化,为了保证Fe3+完全变为Fe2+并阻止Fe2+的氧化,常常当溶液从黄色还原成无色后,再加入1~2滴氯化亚锡溶液,然后加入二氯化汞饱和溶液氧化,此时生成甘汞白色丝状;如果还原时加入氯化亚锡量过多,则氯化亚汞(Hg2Cl2)进一步还原成金属汞沉淀,它易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铁的结果偏高。
33、因氧化反应不是在瞬时内完成的,所以在加入二氯化汞溶液后应加以搅拌3~5min。
在用高锰酸钾溶液开始滴定前需加入莱茵哈特溶液(含硫酸锰、磷酸、硫酸的混合容液),其主要作用是避免或减弱高锰酸钾对C1—离子的氧化,在滴定过程中生成的Fe3+由于与磷酸生成Fe(HPO4)2—配离子,而不致使溶液呈现黄色(三氯化铁),使滴定终点明显。
34、碘量法测铁的原理是: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来进行滴定的方法,反应式如下:KI+HCl→KCl+HI2FeCl3+2HI→2FeCI2+2HCl+I2I2+2Na2S2O3→2NaI+Na2S4O635、为了防止I2挥发,需加入过量碘化钾,在室温下进行滴定,使用带有玻璃塞的锥形瓶。
36、为了防止I—被空气氧化,在析出I2后应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滴定速度也应适当快些。
37、用I—还原Fe3+时,应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出现淡黄色后再加入淀粉溶液,滴定至无色。
38、重铬酸钾法测铁的原理是:用氯化亚锡将Fe3+还原为Fe2+,过量的氯化亚锡用二氯化汞氧化,此时溶液析出甘汞丝状的白色沉淀,然后在在硫酸磷酸混合酸介质中,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Fe2+,反应如下: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39、溶液中加入磷酸,是为使滴定反应生成的Fe3+形成Fe(HPO4)2—配位离子,消除了Fe3+的黄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也可防止Fe3+对指示剂的氧化作用。
40、铝的测定通常采用质量差减法或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铝的方式很多,有直接滴定、间接(返)滴定、置换滴定和常温滴定等,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应用。
41、用EDTA单独测定铝时,一般采用氟化铵置换法。
即在pH 5~6的混合离子溶液中(如Fe、A1、Ca、Mg共存),加入过量的EDTA溶液,使存在于试液中所有能与EDTA配位的金属离子都与其配位。
过剩的EDTA以锌或铅盐返滴定。
然后再向试液中加入氟化铵,此时铝的配合物被置换,形成氟铝配合物,相应地释放出等物质的量的EDTA。
然后再以锌或铅盐滴定释放出的EDTA,从而可得出铝的含量。
42、置换法一般不采用Cu—PAN指示剂,这是因为两次滴定后消耗的Cu2+溶液很多,终点颜色不容易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