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集锦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

《爱莲说》【重庆市A卷】三(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斯.是陋室斯.:.⑵可以调.素琴调.:.⑶陶后鲜.有闻鲜.:.⑷宜乎众.矣众.:.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答案】9.(4分)⑴这⑵调弄,这里指弹奏(只答“调弄”不给分)⑶少⑷多10.(4分)⑴苔痕碧绿,长到台阶;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⑵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小题2分)11.(3分)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12.(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重庆市B 卷】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⑵濯清涟而不妖妖..:.⑶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⑷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最新语文中考《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集锦》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第8篇短文两篇陋室铭唐·刘禹锡知识梳理1. 古今异义惟吾德馨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芳香2.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①有仙则名原意 为 : 名 字 , 在 句 中 的 意 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苔痕上阶绿原 意 为 : 方 位 名 词 , 在 句 中 的 意 思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 . .. ....... . .. ..3. 其他重点实词(1)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 (3)惟吾德馨惟:____________ (4)草色入帘青(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4. 文言虚词入:____________鸿儒:__________鸿:____________白丁:__________调:____________素琴:__________丝:____________竹:____________乱:____________案牍:__________劳:____________形:____________2.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2)之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5. 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课下注释)(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课下注释)(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倒装句)6. 文意理解3◎内容理解类(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018海南)(2)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2017云南省卷)◎词句赏析类(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写作技巧类(4)作者在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4(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拓展探究类(6)《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统编课后习题)(7)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金题演练内容相关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陋室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作品B.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C. 《陋室铭》采用了对仗工整的骈文形式D. 《陋室铭》主要描绘了作者在陋室中的奢华生活2.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描述,正确的是:A.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作品B.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C. 《爱莲说》采用了散文的形式D.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二、填空题1. 《陋室铭》中,“山不在高,______;水不在深,______。
”2.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陋室铭》的主题思想。
2.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品质的赞美。
四、翻译题五、分析题1. 请分析《陋室铭》中作者如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
2. 请分析《爱莲说》中作者如何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自己对君子品质的向往。
六、拓展题1. 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谈谈你对“安贫乐道”的理解。
2. 请结合《爱莲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品质的认识。
七、对比分析题1. 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在表达作者情操和理想方面有哪些异同。
2. 请分析《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与《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句在表现作者品质方面的共通之处。
八、仿写题1. 请仿照《陋室铭》的结构,写一段关于“书房”的铭文。
2. 请仿照《爱莲说》的风格,写一段赞美“竹子”的文字。
九、名句默写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十、应用题1. 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给出一些建议,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安贫乐道”的境界。
2. 请以《爱莲说》中的莲花品质为参照,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和保持高洁的品格。
《陋室铭》《爱莲说》2021年广西桂林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陋室铭》《爱莲说》2021年广西桂林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仙那么名(知名)B.斯是陋室(这)C.可爱者甚蕃(多)*D.陶后鲜有闻(新鲜)(2)以下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温故而知新C.濯清涟而不妖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以下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南阳/诸葛庐B.往来无白/丁C.中通/外直D.不蔓/不枝(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答案】(1) D(2) B (3) B(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5)①.陋室;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D.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鲜:少。
应选D。
【小问2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
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而”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句意为: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中考题汇编及答案

16 短文两篇一、解释句子中的实词。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5. 往来无白丁:6.调素琴:7.列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
9.何陋之有: 10.可爱者甚蕃:11.出淤泥而不染: 12.濯清涟而不妖:13.濯清涟而不妖: 14.香远益清:15.濯清涟而不妖: 16.不蔓不枝:17.亭亭净植: 18.只可远观不可亵玩:19. 予谓菊: 20.花之隐逸者:21.花之君子也: 22.陶后鲜有闻:23.宜乎众矣:二、解释多义词“之”。
1.水陆草木之花: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丝竹之乱耳:4.何陋之有:三、解释词类活用现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四、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丫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五、阅读与赏析(一)阅读《陋室铭》做下面的题。
1、《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而《爱莲说》的作者用“莲”自况,委婉批判了当时、的世风。
所以两篇短文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第一、二句用“仙”和“龙”比喻怎样的人?这两句话所起什么作用?4、文章第4——7句分别从、、三个方面表现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何作用?6、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7、作者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8、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9、作者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10、理解性默写。
《爱莲说》《陋室铭》中考对比阅读复习

对比阅读11一:基础夯实⒈解释词语意思名:出名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无功名的人调:调弄丝竹:管弦乐器乱:使…扰乱案牍:官服文书劳:使…劳累蕃:多濯:洗妖:过分艳丽枝:长枝茎益:更加植:竖立亵玩:靠见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鲜:少宜:应当⒉翻译句子意思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能靠近玩弄它二:填空题⑴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陋室和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但也有所不同。
《陋室铭》开头运用类比立论引出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始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来衬托。
莲之爱,引出本文主旨莲,花之君子者也。
⑵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操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态度三:问题探究⒈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乙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写法上的相同之处:托物言志⒉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人的品德修养其中思想感情?相同之处是什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相同情感:都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情感现实意义: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⒊甲乙两文都存在言外之意的句子,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试分析它们的言外之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庸俗的官僚们生活的鄙弃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作者对追逐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鄙弃。
⒋《陋室铭》谈到山水《爱莲说》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他们的作用相同吗?为什么?不相同。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中考真题二:《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刘禹锡[唐]一、精要笔记:(1)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衬托。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陋室二、解释下列词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沿。
2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3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6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三、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参考答案: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四、默写填空:.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③《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④《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⑤《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⑥《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答案: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孔子云:何陋之有?5孔子云:何陋之有?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阅读:读原文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考真题集锦(一)2007河南省(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名:________ (2)惟吾德馨德馨:________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2008年泉州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三)2008重庆市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四)2008年厦门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 )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日:A、太阳B、白天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五))2008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六)2008年海南省《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 分)( l )香远益清益:( 2 )亭亭净植植:( 3)陶后鲜有闻鲜:( 4)宜乎众矣宜: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七)湖北鄂州市2007年[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八)(广西百色卷)200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九)(山西卷)2007年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
(10分)[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2)亭亭净植()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B飞鸟/相与还C晋陶渊明/独爱菊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