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早期及晚期肝动脉血栓的超声造影表现
肝脏超声造影

概述一.超声造影剂在不同超声声压下的行为模式:1.在低声压时,以线性共振为主,2.中等声压时,出现非线性共振,即谐波,3.高声压时,微泡破裂,非线性反应及谐波更明显,但持续时间短暂。
二.非线性共振-谐波的声学特性:1.散射回声强度下降,旁瓣效应降低;2.对低速血流检出率增高;三.超声造影剂与CT、MR造影剂的差异:1.CT、MR造影剂为小分子微粒,水溶性,可透过Cap,最终经肾脏排泄,而UCA不能透过Cap,只能停留在血液中,气泡破裂后最终经肺排出;2.CT、MR造影剂可形成延迟期增强影像,而UCA在血管及血池中循环时,显像模式与CT、MR相同,但由于UCA不能透过Cap,CEUS很难形成延迟期增强。
四.声诺维:NO2代1.其主要成分为六氟化硫气体,注射后15min内,都排出体外,其清除与性别和剂量无关。
2.药品包装盒:瓶装UCA粉末,5ml注射器,20G静脉穿刺针。
使用时,将5ml N.S注入瓶内,震摇20s,6h内使用仍有效,每次抽取前,均需震摇小瓶5s,抽取式应倒置小瓶,如不慎抽吸过量,切忌回推,以免空气进入。
3.非心脏超声造影:团注法,剂量2.4ml,V=1ml/s,推注完毕后,立即快推N.S 5ml。
5.机械指数MI是指声束聚焦区组织平均接受的超声压力近似值,美国规定的MI<1.9,MI过高时,UCA微泡容易破裂6.肝脏超声造影图像观察与解释:1.时相:动脉期:10-30s;门脉期:30-120s;延迟期:120s以后。
2.如果一个病灶内含有不同水平的增强,则定义为增强水平最高的那部分;3.增强形态:均匀增强,不均匀增强,周边结节状增强:血管瘤周边厚环状增强:即MLC的面圈征;周边不规则带状增强:见于ICC和肝脓肿;4,。
增强模式:一般恶性病变:动脉期增强后,门脉期/延迟期明显消退致低/无增强;良性病变:动脉期增强后,门脉期/延迟期维持不变或至少达到等增强,或全程无增强。
但要注意:炎性病变CEUS表现的特殊性,如炎性假瘤,肝脓肿往往显示为恶性的增强模式,即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延迟期消退至低增强。
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的超声表现

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的超声表现宋洁;肖春华;王妍;迟昆燕;杨云霞;李晓豫【摘要】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肝内及肝周出现异常的超声声像图.结果 114例患者中,96例出现肝周积液,19例见肝周积血或血肿形成,1例肝内血肿,肝段缺血坏死2例,胆漏7例,胆汁瘤3例,移植肝局灶性脂肪浸润3例,肝内实质性肿块6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0(007)002【总页数】3页(P121-123)【关键词】肝移植;超声检查;血肿;缺血;坏死【作者】宋洁;肖春华;王妍;迟昆燕;杨云霞;李晓豫【作者单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昆明,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昆明,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昆明,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昆明,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昆明,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昆明,6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7;R445.1近年来,肝移植手术在国内已经广泛开展,成为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改进、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和围手术期监护的规范化,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存活率日益增高[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肝移植术后进行监测的主要手段[2],超声检查不仅能够观察移植肝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流指数以及胆管的吻合情况,还能发现肝内及肝周异常,如肝周积液和积血、肝内血肿、肝段缺血坏死、胆漏及胆汁瘤形成、移植肝的局灶性脂肪浸润以及肝内实质性肿块等。
本文分析我院114例肝移植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对上述异常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5月—2009年5月114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手术,男89例,女25例,年龄2~61岁,平均(40.6±10.5)岁。
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

I a i fM S CT g o r ph n Va c l r Co pl a i ns a t r Li e a s l n a i n m g ng o An i g a y i s u a m i to fe v r Tr n p a t to c
27 2 "
t co ei a e tr h l l CT: o a s n o h e e d r g mo e s Ra it n Me i c c mp r o ft r e r n e n d l. d ai d — i i o
l 杨春菊 , 0 朱虹 , 唐秀芬 , . 门静脉高压 预测食管静 脉 曲张 出血之 等 对 研究 . 胃肠病学 和肝病学杂志 ,9 6 5 3 :1 19 , ( )2 7 1 梁晓春 , 1 王维 , 王小宜 , . T预测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 等 C 出血 风险的 R C分析. O 临床放射学杂志 ,0 6 2 5 :3 2 0 ,5( )4 4 l 谭友文 , 学军 , 2 於 殷玉梅.肝硬 化门静脉 高压血流 动力学检 测及其 临床意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0 1 l ( ) 1 1 20 ,O 3 :5 1 许洪伟 , 菊人 , 3 朱 孙成刚 , 肝硬化 患者 门静 脉系统血 流动力学研 等.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 ,95, 2 : 19 4( ) 1 8 肖春华 , 洁玉 , 树 强 , . 硬 化 患 者 门静 脉 、 静 脉 及 胃 左 静 脉 刘 董 等 肝 脾
究 的临床价值. 中华肝脏病杂志 , 0 , ( ) 5 2 081: 0 5
( 0 80 -6收 稿 2 0 -82 20 -%2 0 80 8修 回 )
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前后的应用

等 的判 断效 果 接 近 于 DS A。但 是 C US因其 无 创 、 单 、 早 E 简 能 期 床边 检 查 等 优 势 , 成 为 移 植 术 后 患 者 的 首 选 检 查 方 法 , 已 优
于 c X线 血 管 造 影 等 检 查 方 法 。 P u 等 一 为 C U T、 al 认 E s能 提 高 肝 动脉 显 示 率 (84 ) 减 少 肝 动 脉 血 管 造 影 的 应 用 。邹 如 9 . ,
显 示肝 动 脉 、 门静 脉 和 肝 静 脉 , 能 显 示 常 规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还
不 能探 测 到 的细 小 血 管 和 极 低 速 血 流 l , 得 对 移 植 肝 微 灌 注 】 使
情 况 的观 察 成 为 可 能 , 对 肝 内血 管 的 走 行 、 径 、 否 有 栓 塞 其 管 是
扩 张 、 动 脉 异 位 、 动 脉 狭 窄 等 明确 诊 断 , 临 床 手 术 计 划 的 肝 肝 对 制 定及 预后 都 有 重 要 意 义。 利 用 超 声 造 影 方 法 还 可 清 楚 显 示 肝 静脉 、 腔 静脉 情 况 , 布一 综 合 征 ( u d C i i y d o , 下 当 加 B d h r sn rme a
维普资讯
放 射学实践 2 0 0 8年 7月第 2 3卷第 7期 Rail rm c, do a iej P
!
: : !
8l 9
・
综 述
・
超 声 造 影 在 肝 移 植 术 前 后 的应 用
路 小 军 综述 黄 道 中 审校
【 图分 类号 】R4 5 1 【 中 4 .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0 3 3 2 0 ) 70 1 3 0 00 1 ( 0 8 0 — 8 0 9
[最新]肝脏超声造影应用指南
![[最新]肝脏超声造影应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cec581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5.png)
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一、适应证1.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 FLLs)的定性诊断,如:(1)常规超声检查或体检时偶然发现的病变。
(2)慢性肝炎、肝硬化,常规超声筛查时发现的病变。
(3)有恶性肿瘤病史,定期超声随访中发现的病变。
(4)肝内脉管(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胆管)内的栓塞物,不能明确其性质。
(5)复杂性囊肿或囊实性肿物。
2.常规超声疑似存在病变,或者其它影像检查发现病变但常规超声未能显示或显示不清,CEUS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并进一步做出定性诊断,或在CEUS 引导下进行组织活检、介入治疗。
3.对移植肝,CEUS用于全面评估受体和供肝血管的解剖和通畅程度,以及随访中肝内出现的异常病变。
4.肝外伤(详见「腹部实质性器官创伤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5.肝脏肿瘤消融治疗中CEUS的应用:(1)治疗前明确肿瘤性质、大小、位置、数目及血供状况。
(2)治疗中引导定位。
常规超声上病灶显示不清或边界模糊、肿瘤残留或局部复发难以与原先的消融灶区分时,可采用CEUS引导靶向穿刺,以达到精准的治疗。
(3)治疗结束后即刻或次日判定消融是否有效,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治疗。
(4)随访中判定肿瘤的局部治疗效果。
6.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局部放疗、注药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疗效的评价。
二、检查前准备1.造影剂制备及注射要求参见总论。
2.建立患者周围静脉通道。
3.了解受检者临床资料(病史、实验室和其它影像学检查)和检查目的,判断是否适合CEUS检查,排除禁忌症(见总论);并获得知情同意。
三、检查方法按下列顺序分3个步骤:1.常规超声检查2.造影条件设置:进入造影检查模式,调节成像条件(方法参见总论)。
3.实施造影:探头切面置于感兴趣区,目标病灶尽可能位于图像中间。
经肘前静脉团注造影剂(参见总论),声诺维®常规推荐用量为2.4ml,对肥胖或严重肝硬化、脂肪肝患者,可相应增量至4.8ml。
超声造影诊断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1例

患者男,67岁,因“发现肝细胞癌2+年”于我院行肝移植术。
既往乙型肝炎病史8+年,肝移植术前共接受8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hild-Pugh 评分8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7分。
供肝来源于一名因外伤致脑损伤女性,动脉条件良好,未见斑块形成及粥样硬化等。
手术术式为经典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选用供肝腹腔干与受体脾动脉开口处进行肝总动脉patch 吻合,采用7-0prolene 缝线进行吻合口间断缝合,吻合后开放血流,血管搏动良好,无出血及渗血,肝脏质地稍软。
患者术后2h 拔出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术后第1天开始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为他克莫司+马替麦考酚酯+泼尼松。
实验室检查: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39U/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350U/L 、碱性磷酸酶(ALP )159U/L 、谷氨酰转移酶(GGT )85U/L 、总胆红素(TBil )52.2μmol/L ;术后第2天ALT 109U/L 、AST 92U/L 、ALP 107U/L 、GGT 54U/L 、TBil 26.9μmol/L 。
术后第2天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门处及肝内均未探及肝动脉血流信号(图1A );超声造影检查:动脉期肝动脉未见造影剂进入(图1B ),门脉期可见门静脉内造影剂入肝,Glisson 鞘内包裹门静脉分布无充填区,呈“黑色袖套征”改变(图1C )。
增强CT 检查:肝总动脉可见强化,肝固有动脉未见强化(图2),门静脉周围见低密度无增强区。
肝动脉DSA 检查(经患者右侧股动脉穿刺置管):肝固有动脉远端及肝内动脉未见显影(图3),肝内动脉可见充盈缺损,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
经多学科会诊后,选择留置导管,并行导管内溶栓治疗,连续2d 予以导管内注射尿激酶(每12h 注射10万U )。
治疗后第3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42.3cm/s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10.9cm/s ,阻力指数0.74(图4A );超声造影检查:动脉期肝动脉可见造影剂进入(图4B )。
肝癌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肝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检测出肝内有占位性病灶,作出定性诊断。 对有恶性肿瘤的病人检测肝脏有无潜在病灶,如卫星结节或 转移灶,优于常规超声和CECT。 对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病人监测及时发现小肝癌。
肝肿瘤的治疗的应用 引导穿刺活检和消融治疗前的病灶准确定位。 评估肝肿瘤的介入消融治疗效果。 评估肝肿瘤生物治疗、放疗、化疗疗效动态评估。
患者女性,55岁,有脂肪肝背景,二 维超声于肝右前叶上段探及一低回声 灶,大小约2.0cm×1.5cm,边界清, 形态欠规则,内回声均匀
超声造影显示低回声灶三期等增强
在肝肿瘤经皮穿刺治疗中应用 USCA
解决以下问题: 治疗前 需要治疗的病灶在哪? 共有几个病灶? 治疗中评估 病灶坏死完全吗? 还有残留存活组织吗? 治疗后复查 是否复发或出现新的病灶?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增强方式
动脉相
门脉相 实质相
HCC
典型表现: 动脉期: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 门脉期:低增强 实质期:低增强
肝细胞性肝癌(HCC)
动脉相
肝细胞性肝癌. 注射 SonoVue®后动脉相病灶 快速增强,随后快速消退.
实质相病灶呈低回声.
实质相
患者男性,53 岁,二维超声 见肝右前叶下 段(S5)一低回 声团,大小 2.0cm×1.7c m,边界清, 形态尚规则, 内回声欠均。
脉相快速离心性增强,随
门脉相
后进入门脉相和实质相,
可见一中央疤痕(与周围
正常肝实质回声比较).
不典型增生结节(DN)
DN被定义为肝硬化背景下直径超过1cm的 肝细胞增殖所形成的肝内结节,结节内含 有异型性但无明确恶性征象的肝细胞,一 般认为DN是HCC的癌前病变 典型超声造影表现:动脉期未增强或增强 晚于肝实质(即低增强),门脉期呈等增 强,实质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或稍低增强
肝移植术后第7天综合征

第8卷 第1期2017年1月Vol. 8 No. 1Jan. 2017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摘要】 第7天综合征(7DS)是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虽发生率不高,但预后严重不良,因此在临床上需特别关注。
7DS 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推测可能与脾–肾静脉分流引起的门静脉供血不足有关。
7DS 的典型表现为术后1周左右不明原因突发的肝衰竭,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无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出现双向血流甚至反流,目前除再次肝移植外暂无有效的干预措施。
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门静脉血供及分流支,对于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在术中、术后进行干预,可能是有效预防和治疗7DS 的手段。
【关键词】 肝移植;并发症;第7天综合征;免疫性损害;门静脉血供;经脾-肾静脉分流;再次肝移植【中图分类号】R617,R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7)01-0015-04肝移植术后第7天综合征陈云浩……综述……易述红……审校·综述·肝移植术后早期突然发生的肝衰竭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主要病因包括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动脉血栓形成、严重感染,以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等[1-2]。
然而,临床上有时可遇到患者术后早期突发的肝功能异常,且无法明确其病因。
2001年,Memon 等[3]首次报道一种肝移植早期并发症,通常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且无排斥反应、感染及动脉血栓形成的证据,其预后凶险,常导致移植物丢失及患者死亡,并根据其发病时间将其命名为第7天综合征(seventh day syndrome, 7DS)。
本文将结合现有文献报道的经验对其进行介绍。
1 发病机制7DS 发生率不高,现有的研究数量及样本量较少,且其发生无明确病因,亦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因此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探索尚不充分,主要有两种观点:免疫性损害及门静脉血供异常引发的缺血性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肝移植术后早期及晚期肝动脉血栓的超声造影表现吕素琴任杰郑荣琴毛仁王平许尔蛟廖梅【摘要】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晚期肝动脉血栓(HAT)的超声造影表现并对二者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CT血管造影(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肝移植术后早期(<1个月)及晚期(≥1个月)HAT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
结果23例肝移植术后HAT患者,早期HAT9例,超声造影表现为肝内动脉在动脉期、静脉期早期均未见显示,2例出现肝内梗死灶;晚期HAT14例,超声造影表现为肝外肝动脉不正常显示,肝门部可见细小迂曲的侧支动脉显示,呈网状或片状高增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及肝内分支动脉均可见显示,肝实质未见造影剂灌注缺损区。
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晚期HAT超声造影表现不同,肝内动脉不显示是早期HAT的典型表现。
肝外正常肝动脉不显示及侧支形成是晚期HAT的特征表现。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肝移植;肝动脉血栓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features of early and late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 Su-qin,REN Jie,ZHENG Rong-qin,MAO Ren,WANG Ping,XU Er-jiao,LIAO Mei.Department of Ultrasonic,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Institute of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ENG Rong-qin,Email:zhengrongqin@hotmail.com 【Abstract】Objective To highlight and compar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features of early and late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ly chart review was performed in 23patients with HA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confirmed by CTA and/or DSA who were divided into early(<1month)and later group(≥1month).Results There were23HATs including9early and14late HATs.The CEUS of early HAT showed intrahepatic arteries disappeared in arterial and early venous phase.Two patients had liver infarction.Late HAT showed a lot of small and tortuous collateral arteries in porta hepatic,with reticulate or patchy enhancement in CEUS,and normal extra hepatic 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1.09.007基金项目: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2007-02-10)作者单位: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中山大学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研究所通讯作者:郑荣琴,Email:zhengrongqin@hotmail.comartery disappeared.Intrahepatic arteries were all seen,no infarction were seen.Conclusions CEUS features of early and late HA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re different.Disappearance of intrahepatic arteries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arly HAT,and disappearance of extrahepatic hepatic artery and appearance of collateral arteries are the features of late HAT.【Key words】Ultrasonography;Contrast media;Liver transplantation;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肝动脉血栓(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是肝移植术后影响移植肝存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提高移植肝存活率。
CDFI以无创、简便、可床旁检查等优点成为肝移植术后诊断动脉并发症的首选方法,但是它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异性低,特别是难以诊断伴侧支形成的晚期HAT[1-2]。
超声造影技术动态观察血流灌注及其对低速血流的显示能力可提高HAT的诊断准确性,有文献报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HA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100%[3],但是超声造影对晚期HAT的诊断价值的相关报道较少。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例以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的肝移植术后早期(<1个月)及晚期(≥1个月)HAT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晚期HAT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对象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CTA和(或)DSA确诊的肝移植术后HAT患者23例,男22例,女1例,年龄34 63岁,平均年龄(46.0ʃ8.8)岁,均行原位尸肝全肝移植术。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仪器与方法Siemens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5 6MHZ凸阵探头,对比脉冲序列(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CPS)成像技术,扇扫4V1探头,造影频率1.0 4.0MHz,机械指数为0.17 0.36。
Esaote Technos DU8超声诊断仪,4 7MHz 电子凸阵探头,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ontrast tuned imaging,CnTI)模式,造影探头频率2.5 5.0MHz,机械指数为0.06 0.10。
造影剂SonoVue(Bracco,意大利)冻干粉末内注入生理盐水5mL,充分振荡摇匀成混悬液,经肘前静脉团注0.5 1.5mL,继而注射5mL生理盐水冲管。
检查时先以CDFI检查肝动脉全程并确定其位置,右上腹正中旁斜切面在腹腔干或主动脉(对于主动脉-肝动脉搭桥术者)与肝门之间观察肝外肝动脉全程,肋间斜切面显示肝门区,观察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剑突下切面显示门静脉横部及矢状部观察肝左动脉及分支。
后启动造影功能。
造影剂注入后即刻启动计时功能,于动脉期、门静脉期早期追踪扫查肝动脉约30s,主要观察肝总、肝固有动脉及肝内分支动脉有无显示,肝门区有无异常血管显像,所有患者根据病变选择可重复注射1 3次,对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进行分段观察。
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主要观察肝实质血流灌注。
动态录制超声造影全过程,检查结束后逐帧回放图像进行分析。
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资料。
肝移植术后早期、晚期HAT的时间分界点参考Pastacaldi等分法[4],依据为: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HAT多是由于外科吻合技术及外科并发症如术后免疫控制失衡等相关因素造成,临床多表现为肝功能急性损伤;晚期HAT多与非外科因素如慢性排斥、血型不匹配等有关,临床表现隐匿。
二者临床表现不同可能与侧支形成及丰富程度有关。
结果肝移植术后以CTA和(或)DSA为参考标准的HAT患者23例,9例(39.1%)为肝移植术后早期HAT,发生时间在术后5 20d;14例(60.9%)为肝移植术后晚期HAT,发生时间在术后70 1907d。
CTA和(或)DSA与超声造影的检查时间相差1 28d。
无患者出现SonoVue相关不良反应。
1.肝移植术后早期HAT的超声造影表现:9例均表现为肝内动脉包括肝左、肝右及肝内分支动脉不显示,始终无造影剂灌注(动态图1)。
其中4例行肝动脉-肝动脉吻合术者肝外动脉部分显示,走行至相当于吻合口处中断(图1a),证实为吻合口血栓闭塞;1例肝总动脉及肝固有动脉均未见显示,证实为腹腔干起始处血栓闭塞。
2例肝外肝动脉因腹部切口及胃肠气干扰显示不清;2例行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者肝外肝动脉未见显示。
9例中,2例出现肝内梗死灶,超声造影表现为肝边缘区大范围的楔形充填缺损区,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均未见血流灌注(图1b)。
动态图1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早期肝内动脉始终不显示,无造影剂灌注注:图a为肝外肝总动脉部分显示,走行至相当于吻合口处中断;图b为肝内梗死灶无造影剂灌注图1肝移植术后早期HAT超声造影表现2.肝移植术后晚期HAT的超声造影表现:14例均表现为肝外正常肝动脉未显示,肝门部可见不规则细小迂曲的侧支动脉显示,呈网状或片状高增强;肝左、肝右及肝内分支动脉均可见显示(动态图2)。
肝实质未见灌注缺损区。
动态图2肝移植术后晚期HAT肝门部动脉侧支形成,肝内动脉显示讨论肝移植术后早期HAT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CDFI作为诊断HAT的首选手段,诊断HA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 92%和64% 68%[1-2],敏感性较高,但容易出现假阳性,故特异性较低。
造成假阳性的原因包括:超声仪器的敏感性、操作者的技术及由于肝动脉痉挛、严重排斥反应等因素导致肝动脉血流信号减弱不能显示等。
超声造影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实时动态观察肝动脉、肝实质灌注的全过程,与DSA类似,弥补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显示深部、低速、微弱的血流信号方面的不足,并可实时显示组织的微灌注,动、静脉灌注的时间差克服了CDFI同时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动脉血流信号受到门静脉血流信号干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