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人口迁移》PPT精品课件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因而也是影 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农业社会为寻找土地而迁移。
④自然灾害
引起饥荒和生态环境恶化,被迫迁移。
⑤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例如:大庆石油
2.经济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就业 机会多,经济收入 高,迁入率就高, 这是人口迁移的基 本动因。
好的地区
逐水草而居, 逃避战争、自 然灾害、移民
支边。
由东部迁 往东北和 西北
开发工业基地、 垦荒、支援边 疆建设。
中西部迁 往东部
务工、经商 追求更好的就 业机会和更高 的经济收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推力(消极/排斥力):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 地的因素
拉力(积极/吸引力):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 地的因素
时期 特点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迁出地
旧大陆(欧、亚、非)
二战后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 人口增多
拉美、亚、非
迁入地
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意义
①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 ②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的开发
迁入地经济发展快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地一般并不“长期”或者“永久性”改变,改变的只是其中的很
少一部分,如大多数进城民工的“户籍”仍是原籍。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 逐年上升趋势
方 向
总特点 主要迁出地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 市和工矿区
例如:农业社会为寻找土地而迁移。
④自然灾害
引起饥荒和生态环境恶化,被迫迁移。
⑤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例如:大庆石油
2.经济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就业 机会多,经济收入 高,迁入率就高, 这是人口迁移的基 本动因。
好的地区
逐水草而居, 逃避战争、自 然灾害、移民
支边。
由东部迁 往东北和 西北
开发工业基地、 垦荒、支援边 疆建设。
中西部迁 往东部
务工、经商 追求更好的就 业机会和更高 的经济收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推力(消极/排斥力):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 地的因素
拉力(积极/吸引力):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 地的因素
时期 特点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迁出地
旧大陆(欧、亚、非)
二战后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 人口增多
拉美、亚、非
迁入地
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意义
①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 ②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的开发
迁入地经济发展快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地一般并不“长期”或者“永久性”改变,改变的只是其中的很
少一部分,如大多数进城民工的“户籍”仍是原籍。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 逐年上升趋势
方 向
总特点 主要迁出地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 市和工矿区
中国人口迁移PPT课件

三、80年代中期以来
1、特点
数量大增,流动日趋活跃;自发流动为主
2、方向:
农村到城市 内地到沿海
3、目的:
务工、经商、求学、培训
三、80年代中期以来
4、原因
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被激活 推出允许农பைடு நூலகம்进城落户的政策 城乡、内地沿海收入差距加大 (最根本)
读图1.19找出人口主要的迁移方向 和主要省级单位的人口迁移情况
课时练习
77到84年
回升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4、类型
安置劳动力 城市规模控制 支援边疆 工程建设 招生分配 工业建设
5、省际迁移状况
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西藏 迁出、迁入平衡地区
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 净迁 黑龙江、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 入地 湖北、广东、云南、贵州、陕西、甘肃、 区 宁夏、新疆、青海、河南、广西
一、历史上的迁移
1、迁移概况:人口中心的变化
秦汉开始: 频繁迁移 中原地区 长江、珠江流域
安史之乱:
根本改变人口格局
2、直接原因:
移民支边 战争和自然灾害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1、特点
规模小,频率低;自发迁移和流动少
2、原因
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国家政策
3、阶段
活跃时期
低潮时期 50年代
61到76年
新教材1.2人口迁移ppt课件

拉美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 少、迁移形 北美、大洋州仍属于迁入 式多样 地
政治:重新划定边界、战争; 经济:劳动力供需变化、新兴 城市和产业的发展; 环境:自然灾害、大型工程建 设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我国的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我国的人口迁移
移
万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文化
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想 方设法从文化水平低、教育 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 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 纳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 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知识小结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 的总特点:集团性、大规模移民 为主。
例如:从亚洲、欧洲、非洲 “旧大陆”到美洲、大洋洲“新 大陆”
一个国家政 治上的变革, 政治中心的 改变,也引 起人口的迁 移
政治因素能 战争是对人
引起大规模 类正常生活
的人口迁移, 环境和秩序
驱逐出境流 的破坏,并
亡国外即属 引发人口迁
此类
移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经济因素
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 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经济发展水平高 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 人口迁出率高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水平 交通通信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宗教
政治因素
国家政策 社会变革 战争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环境、气候、资源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产生推力
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
生活条件、 就业机会、 经济收入
地区经 A 济差异
城市化推进
政治:重新划定边界、战争; 经济:劳动力供需变化、新兴 城市和产业的发展; 环境:自然灾害、大型工程建 设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我国的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我国的人口迁移
移
万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文化
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想 方设法从文化水平低、教育 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 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 纳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 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知识小结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 的总特点:集团性、大规模移民 为主。
例如:从亚洲、欧洲、非洲 “旧大陆”到美洲、大洋洲“新 大陆”
一个国家政 治上的变革, 政治中心的 改变,也引 起人口的迁 移
政治因素能 战争是对人
引起大规模 类正常生活
的人口迁移, 环境和秩序
驱逐出境流 的破坏,并
亡国外即属 引发人口迁
此类
移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经济因素
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 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经济发展水平高 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 人口迁出率高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水平 交通通信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宗教
政治因素
国家政策 社会变革 战争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环境、气候、资源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产生推力
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
生活条件、 就业机会、 经济收入
地区经 A 济差异
城市化推进
中国人口迁移PPT课件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7
高中地理(选修1)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 六节 中国的人口迁移
2020年10月2日
1
一、历史上的迁移
1、迁移概况:人口中心的变化
秦汉开始: 频繁迁移
中原地区
安史之乱: 根本改变人口格局
长江、珠江流域
2、直接原因:
移民支边 战争和自然灾害
2020年10月2日
2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净迁 入地
区
2020年10月2日
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 黑龙江、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 湖北、广东、云南、贵州、陕西、甘肃、 宁夏、新疆、青海、河南、广西
4
三、80年代中期以来
1、特点
数量大增,流动日趋活跃;自发流动为主
2、方向:
农村到城市 内地到沿海
3、目的:
务工、经商、求学、培训
1、特点
规模小,频率低;自发迁移和流动少
2、原因
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国家政策
3、阶段
活跃时期
50年代
低潮时期
61到76年
回升时期
77到84年
2020年10月2日
3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4、类型
安置劳动力 支援边疆 城市规模控制 工程建设
招生分配 工业建设
5、省际迁移状况
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迁出、迁入平衡地区 西藏
2020年10月2日
5
三、80年代中期以来
4、原因
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被激活 推出允许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
城乡、内地沿海收入差距加大(最根本)
7
高中地理(选修1)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 六节 中国的人口迁移
2020年10月2日
1
一、历史上的迁移
1、迁移概况:人口中心的变化
秦汉开始: 频繁迁移
中原地区
安史之乱: 根本改变人口格局
长江、珠江流域
2、直接原因:
移民支边 战争和自然灾害
2020年10月2日
2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净迁 入地
区
2020年10月2日
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 黑龙江、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 湖北、广东、云南、贵州、陕西、甘肃、 宁夏、新疆、青海、河南、广西
4
三、80年代中期以来
1、特点
数量大增,流动日趋活跃;自发流动为主
2、方向:
农村到城市 内地到沿海
3、目的:
务工、经商、求学、培训
1、特点
规模小,频率低;自发迁移和流动少
2、原因
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国家政策
3、阶段
活跃时期
50年代
低潮时期
61到76年
回升时期
77到84年
2020年10月2日
3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
4、类型
安置劳动力 支援边疆 城市规模控制 工程建设
招生分配 工业建设
5、省际迁移状况
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迁出、迁入平衡地区 西藏
2020年10月2日
5
三、80年代中期以来
4、原因
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被激活 推出允许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
城乡、内地沿海收入差距加大(最根本)
《人口迁移》课件PPT新最新

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 ③提升住房价格④劳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PART TWO
国际人口迁移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由于人口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而国际
人口迁移往往反映出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阶段一:20世纪以前 阶段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阶段三:二战之后
人口流动
人口在地区直间所做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
人口迁移的两种属性
1
时间属性
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 行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2 空间属性
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 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界线为依据,这就排除了在同一行政 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流动行为。
人口移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练一练
1.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
是D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外来人口已超过了本国人口,其
阅读 Reading
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自发性迁移一直比 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 年代也发生过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导向 为主。如50-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支援国家“三线”建设,60- 70 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这一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 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①科技人员出国留学。
人口的迁移 ppt课件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婚姻)
案例10
宗教信仰
印度人口多信仰印度
教,巴基斯坦人口多信仰 伊斯兰教。 1947年,为 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 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 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 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 万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案例11
日本高校研究院所中有一些中 国学子,导致他们迁移的主要 因素是?
农村→城市 (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逆城市化的表现)
3、按迁移原因
自主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被迫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迁出地 推力 人口迁移 拉力 迁入地
案例一
气
候
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东北五大湖地区环境恶化,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 代初,大量脱离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开始迁往美国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相 对于美国中高纬地区,北纬35°以南地区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特别是南部沿海 各州气候环境更为适宜。
活动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 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②
哪些是国际迁移? ③、④
①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 规模南迁
②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
居东南亚
④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2、按迁移方向
农村→农村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 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 移的主要类型
经济因素 (区域的 大规模开发)
案例6
清代华北
大旱,赤地
千里,河北 及山东的饥
民大批出山
海关移至东 北。
“下南洋” 指流民漂洋过
案例10
宗教信仰
印度人口多信仰印度
教,巴基斯坦人口多信仰 伊斯兰教。 1947年,为 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 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 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 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 万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案例11
日本高校研究院所中有一些中 国学子,导致他们迁移的主要 因素是?
农村→城市 (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逆城市化的表现)
3、按迁移原因
自主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被迫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迁出地 推力 人口迁移 拉力 迁入地
案例一
气
候
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东北五大湖地区环境恶化,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 代初,大量脱离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开始迁往美国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相 对于美国中高纬地区,北纬35°以南地区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特别是南部沿海 各州气候环境更为适宜。
活动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 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②
哪些是国际迁移? ③、④
①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 规模南迁
②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
居东南亚
④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2、按迁移方向
农村→农村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 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 移的主要类型
经济因素 (区域的 大规模开发)
案例6
清代华北
大旱,赤地
千里,河北 及山东的饥
民大批出山
海关移至东 北。
“下南洋” 指流民漂洋过
《人口迁移》PPT精品课件人教版PPT1

第27页
5.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
低的排序是( D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6.外出务工时,相比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丙村大
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往返交通便利
②兼顾务工务农
③务工收入较高
④生活条件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第26页
考向 2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021·福建适应性测试)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 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 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 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 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 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 5、6 题。
第16页
关联 1 人口迁移原因答题模板
第17页
关联 2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 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 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 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 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排名 1 2 3 4 5 6 12 10 7 9 15 11 8
2010 年 2 150 1 182 898 738 705 432 299 211 180 179 144 140 123
5.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
低的排序是( D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6.外出务工时,相比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丙村大
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往返交通便利
②兼顾务工务农
③务工收入较高
④生活条件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第26页
考向 2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021·福建适应性测试)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 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 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 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 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 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 5、6 题。
第16页
关联 1 人口迁移原因答题模板
第17页
关联 2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 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 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 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 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排名 1 2 3 4 5 6 12 10 7 9 15 11 8
2010 年 2 150 1 182 898 738 705 432 299 211 180 179 144 140 123
课件《人口迁移》精美PPT课件_人教版2

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 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 韶关以北的广大山区腹地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二)国内人口迁移
②改革开放之后, 由农村向城镇迁移, 由内陆向沿海迁移
7500移民向美国边境挺进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人文因素
◆政治、军事、文化等 工业化以前,是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引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使区域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外籍工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1)19世纪以前,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0年代移民边疆达百万人。 ★近年来,西亚和北非 大量难民迁往欧洲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短暂、周期性和往返性的人口移动 沙特阿拉伯外籍人口占比超三成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活动
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人口由乡村 流向城市;20世纪20-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20世纪60 年代末,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2019年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9.8亿人次, 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规模移动。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 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 2、分类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二)国内人口迁移
②改革开放之后, 由农村向城镇迁移, 由内陆向沿海迁移
7500移民向美国边境挺进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人文因素
◆政治、军事、文化等 工业化以前,是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引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使区域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外籍工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1)19世纪以前,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0年代移民边疆达百万人。 ★近年来,西亚和北非 大量难民迁往欧洲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短暂、周期性和往返性的人口移动 沙特阿拉伯外籍人口占比超三成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活动
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人口由乡村 流向城市;20世纪20-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20世纪60 年代末,东北部老工业区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2019年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9.8亿人次, 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规模移动。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 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 2、分类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___缓__解__人__地__矛__盾__压__力__,_加__强__了__与__外__界__的__联__系__,_增__加__了__收__入__,_促__进__了__互__济__的发展.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流__动__人__口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 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务__工______和____经__商_____
.
8
.
9
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 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 矿地区
特点: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 和流动人口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 商
原因:(1)大批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 (2)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 (3)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
读课本图1.19,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是_京__津__唐__、_沪__宁__杭____ 、 _珠__江__三__角__洲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开__发__资__源__,_发__展__边__境__贸__易___________
.
13
表注:表中未反映我国台湾省的情况。现海南省、重庆市的人 口迁移分别包含在广东省、四川省之中。
.
5
.
6
特点:(1)规模比较小,频率比 较低,流动数量较少
(2)自发的迁移少,以国 家有组织、有计划迁移为主。 方向:沿海 内地、边疆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 民进入城市。
.
§1.6 中国人口迁移
.
1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
2
由北向南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秦汉始,人口迁,四周散,向南方;安史之乱,南超北;移民、 支边、加战争,自然灾害是原因。
.
6 1954至1984年我国人口迁移的三个阶段
.
4
表1.7 1954至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情况
10
.
11
读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E
F
.
[资[资料料三二] ]十改一 [届资三革料中开一全放] 1会后96后,4,越 年我-国来-1逐9越6步多5年建的,立农了村 国经家济劳从特动战区力略和离角经开济家 度技考术乡虑开,,发涌把区入沿,经内济 海地和的较内一为地些发密知达集识的分东 的子工、南业高沿企技海业术求,人职才业, 有向计东引划迁发有移了步,规骤形模成日 地了向“益西孔扩北雀大、东的西南农飞村” 南和劳的中动局南力面地跨。区区流 转[资移动料,。四开每]始年三了春峡节 大移规民前模是后地目一“前段三我时国间, 线最”大在建的各设规大。模、迁的中移城 移民人,市员至打主2工0要0的9包年农竣民 括工大,返批计乡工划,程搬形技迁成人所 术口人谓将员的达、“到管民13理工3万 人员潮、”人工,。人人及数达 家属50。00万人。12
7
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1) 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 口迁移;(2)支援新开发工业 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3)移 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 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 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 (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 而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 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有人口迁移; (7)少量的自发迁移。
.
8
.
9
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 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 矿地区
特点: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 和流动人口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 商
原因:(1)大批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 (2)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 (3)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
读课本图1.19,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是_京__津__唐__、_沪__宁__杭____ 、 _珠__江__三__角__洲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开__发__资__源__,_发__展__边__境__贸__易___________
.
13
表注:表中未反映我国台湾省的情况。现海南省、重庆市的人 口迁移分别包含在广东省、四川省之中。
.
5
.
6
特点:(1)规模比较小,频率比 较低,流动数量较少
(2)自发的迁移少,以国 家有组织、有计划迁移为主。 方向:沿海 内地、边疆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 民进入城市。
.
§1.6 中国人口迁移
.
1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
2
由北向南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秦汉始,人口迁,四周散,向南方;安史之乱,南超北;移民、 支边、加战争,自然灾害是原因。
.
6 1954至1984年我国人口迁移的三个阶段
.
4
表1.7 1954至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情况
10
.
11
读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E
F
.
[资[资料料三二] ]十改一 [届资三革料中开一全放] 1会后96后,4,越 年我-国来-1逐9越6步多5年建的,立农了村 国经家济劳从特动战区力略和离角经开济家 度技考术乡虑开,,发涌把区入沿,经内济 海地和的较内一为地些发密知达集识的分东 的子工、南业高沿企技海业术求,人职才业, 有向计东引划迁发有移了步,规骤形模成日 地了向“益西孔扩北雀大、东的西南农飞村” 南和劳的中动局南力面地跨。区区流 转[资移动料,。四开每]始年三了春峡节 大移规民前模是后地目一“前段三我时国间, 线最”大在建的各设规大。模、迁的中移城 移民人,市员至打主2工0要0的9包年农竣民 括工大,返批计乡工划,程搬形技迁成人所 术口人谓将员的达、“到管民13理工3万 人员潮、”人工,。人人及数达 家属50。00万人。12
7
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1) 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 口迁移;(2)支援新开发工业 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3)移 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 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 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 (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 而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 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有人口迁移; (7)少量的自发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