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练习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

合集下载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演练: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演练: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doc

,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这是一首咏物词,借咏桂花抒发词人自己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出桂花怎样的独特风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首两句中的描写桂花的角度,可以分析出桂花的独特风韵。

答案:开头两句从色暗(色淡、色浅、轻黄)、体柔、迹远(情疏)、香浓(留香)等角度写出了桂花是花中一流的特点。

2.这首词虽为咏物词,但却一反传统,别开生面,由议论构成词的主体,抒写自己的独到见解,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除首两句外,几乎都是议论性的语句,有对比、有反衬、有反问,抒发了词人对桂花的赞美之情。

答案:三、四句用群花对比(衬托),赞桂花为花中第一流;五、六、七句用梅、菊反衬桂花为中秋时节花中之冠;最后两句从评说古人入笔,借批评屈原情思不足,忽略桂花,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1)资料讲解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ord版含解析-(1)资料讲解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5.李清照词二首-W o r d版含解析-(1)15李清照词二首“免费租用”?2013年5月15日,《扬子晚报》刊有《沪语导游可放口袋》一文。

文中说:“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古猗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沪语讲解。

”这里“免费租用”是什么意思?使用这个“语言导览器”到底要不要交费?“免费”是不交钱的意思,“租用”是以归还原物并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如租用家具。

可见,“免费租用”的说法是矛盾的、错误的。

把“租”改为“使”就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洪家模走近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作品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

相关知识词的句子长短词的句子,不仅有五字的、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的,还有十一字的长句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断句。

八字以上的句子,词谱一般给以断开。

但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作不同的处理。

例如八字句,可断为“上三下五”(如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上四下四”(史达祖:“定知我今——无魂可消”);或“上一下七”(向子:“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或“上二下六”(柳永:“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识记字音鹧鸪..(zhèɡū)冠.儿(ɡuàn)骚.人(sāo)煞.(shà) 捻.(niǎn) 簇.带(cù)风鬟.(huán) 霜鬓.(bìn)“士”是会意字,从一从十。

本义为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永遇乐(落日熔金)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学习,体会词中作者家国无依的“悲”情。

2了解并掌握此词的表现手法。

3通过学生赏析“悲”情意味的语句来提高鉴赏能力和增强情感体验。

4通过学生对于作者“悲”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并掌握文中反衬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引导学生赏析相关语句,升华学生对于此词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及前段时间的热播古装剧《知否,知否,应知绿肥红瘦》引入对李清照的相关词作《如梦令》二首,《一剪梅》和《声声慢》的回顾,并对比其前后写作情感的变化,以此激发学生对李清照的兴趣。

二走进李易安:通过约四分钟的视频播放,形象的展现李清照的生平,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其词作情感前后期变化的原因。

三初读感知:播放示范性朗诵音频,纠正相关字词的读音,并让学生模仿其节奏和音调朗诵全文,初步感知词中的感情基调。

四品鉴体验:1明确全文感情基调“悲”.但全文并无一悲字,那么文章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了?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上片分析:通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表达”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鉴赏词的上片,并逐一对“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进行提问,以让学生深切的感知作者的心境,之后总结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反衬”。

(1)写了什么 ? (2)表达了什么 ? (3)怎么表达 ?落日晚霞孤苦无依绿柳笛声兴趣索然以乐(景)衬哀(情)良辰美景忧心忡忡“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小结上片的情景交融,并以此时元宵节中作者的情感为线索,激发学生对作者在昔日元宵节时情感的求索,从而引出对下片的学习。

3下片分析:(承接上片小结,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作者在昔日元宵佳节的兴致如何?哪个字最能体现?为什么?心情愉悦,兴致盎然。

“争”,生动的写出了当时女子精心打扮,莺歌燕舞,互相比美的热闹景象。

(2)作者通过回忆对今昔元宵节进行了对比,这种手法在文中哪里还有体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昔日乐与今日悲;故国之思,盛衰之慨,身世之悲!他人乐与我伤悲;小结下片,着重强调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高中语文 李清照词二首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 李清照词二首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

李清照词二首一、随堂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仙.境翩跹.掀.起纤.尘不染鲜.为人知B.窖.洞肴.馔姚.姓摇.唇鼓舌尧.天舜日C.伎.俩社稷.滑稽.按图索骥.心有余悸.D.掮.客潜.能虔.诚黔.驴技穷谦.谦君子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一些官员用注水的GDP数据作为政绩,虽然这种行为危害极大,但他们对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仍是乐此不疲。

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官员试图用虚幻的增长来讨好上级;二是违法成本太低,GDP数字造假被发现后,往往可以以统计失误为由来李代桃僵,造假者一般不会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也只是给予行政处分。

正因为如此,一些造假者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A.打肿脸充胖子B.乐此不疲 C.李代桃僵 D.肆无忌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民网评选的十大草根微博及草根网事,展示了微博名人之外草根网民的网络生活形态,进一步勾勒了网民朴素的生活情态。

B.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仍然堪忧。

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D.由于“醉驾入刑”增加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也提高了违法者逃避处罚的侥幸心理,一些醉酒司机为逃避检查驾车冲闯执勤卡点,伤害正在执行任务的民警。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_____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______________,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__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②“中”,恰当之谓也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①②④二、能力提升5.阅读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然后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名句积累】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渔家傲》)2.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孤雁儿》)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凤凰台上忆吹箫》)4.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5.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蝶恋花》)6.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9.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摊破浣溪沙》)1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名篇赏析】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诗意:绣幔上刺绣着芙蓉,那芙蓉含笑吐蕊,云鬓上斜插着飞鸭,那鸭儿亲吻着香腮,眼底波纹荡漾,微微一动,就被猜摸了心思。

面部风情万种,别有风韵,半张信笺,渗透着娇和恨,寄托隐秘的情怀,再次约会,还在月光移动花影,花影疏淡之时。

赏析: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丽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情绪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变化。

她倩然一笑,美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涩;凝视花月,苦苦思恋;写信抒怀,大胆追求。

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复杂的心理。

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

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夺冠.弱冠.冠.冕堂皇B.当.年当.作安步当.车C.盛.日盛.世盛.气凌人 D.济.世济济.同舟共济.解析:A项,ɡuàn、ɡuàn、ɡuān;B项,dānɡ、dànɡ、dànɡ;C项,均读shènɡ;D项,jì、jǐ、jì。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5李清照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5李清照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15 李清照词二首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①正举。

风休住,蓬舟②吹取三山③去!【注】①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②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③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内容赏析】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

写梦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

隐喻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诉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

这就是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有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象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鹧鸪天桂花[常识·速览][识作者]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主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永遇乐(落日熔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乐景衬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

2.领会李清照在词中流露的身世之悲、知音之叹及故国之思。

二、教材分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李清照的一首婉约词代表作。

词作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节热闹情景和欢乐生活的回忆,与今日元宵节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处境、今不如昔的盛衰之感和深沉的怀念故国之情,同时隐含有对偏安一隅的宋朝权贵的无声却悲愤的抗议。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以乐景衬哀情及对比手法。

2.感受词人的动荡飘零的身世之悲、孤独凄凉的知音之叹和深沉悲愤的故国之思。

三、教学策略
讲授法、朗读法、提问法、表格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永遇乐
李清照
对比景美(乐)情悲(哀)身世之悲
盛日(昔)憔悴(今)故国之思
反衬相招(他)谢他(己)知音之叹。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5 李清照词二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5 李清照词二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5 李清照词二首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词人。

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纵横豪放,掷地有声。

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

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已经凸显。

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作为一位词人,她成就卓越;作为一位女性,她意义非凡。

李清照和张爱玲是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上才绝一代的璧女,若将两人放在同一时空,必定是一对漂亮的并蒂莲,立于文学史册上竞芳吐艳,各现妙姿。

尽管隔山隔水隔着遥远的时空,两位绝代才女在身世爱情及晚年命运遭遇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不得不让我们承认,上天给了她们惊艳的才华之后,果然在爱情及生活中再不多给一些。

原来上天就是【课内挖掘】李清照与赵明诚: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我国古代的大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当时的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幼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李清照与赵明诚志同道合,他们不仅都善诗能文,而且都爱好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的字画)学。

李清照帮助赵明诚一起搜集碑文字画,收藏金石器皿,还和他一起,对家中所收藏的商周时期的彝器、汉唐时期的石刻拓本进行整理研究。

闲暇时,夫妻俩诗词唱和,情意深长。

据说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一年重阳节,李清照写了一首词《醉花阴》,寄给在莱州(今山东掖县)做官的赵明诚。

赵明诚读后叹赏再三,自愧不如。

为了胜过妻子,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一共写了五十首词。

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细细地读了几遍,说:“只有三句极好。

”“是哪三句?”赵明诚追问。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公元1127年,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赵明诚离开任所去奔丧。

宋高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第二年,李清照也为避乱来到江宁。

赵明诚来江宁时,曾把家中最名贵的金石字画装了十五车,一起带来。

李清照走后,留在家乡的文物和老家的房子,全都被金兵烧毁了。

夫妻团聚不久,赵明诚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李清照词二首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词人。

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纵横豪放,掷地有声。

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

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已经凸显。

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作为一位词人,她成就卓越;作为一位女性,她意义非凡。

美字体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赏美文李清照和张爱玲李清照和张爱玲是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上才绝一代的璧女,若将两人放在同一时空,必定是一对漂亮的并蒂莲,立于文学史册上竞芳吐艳,各现妙姿。

尽管隔山隔水隔着遥远的时空,两位绝代才女在身世爱情及晚年命运遭遇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不得不让我们承认,上天给了她们惊艳的才华之后,果然在爱情及生活中再不多给一些。

原来上天就是这样“天降大任于斯人”的。

从身世上看,两人皆出身名门。

两人都经历了两次婚姻,都是一次成功,一次失败。

所不同的是,李清照第一个成功,第二个失败;而张爱玲则是第一个失败,第二个成功(假如那种平凡的婚姻也算成功的话),两人在文学上都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不二才华,一个是宋词坛上一高手,便连男人也难轻易撼动其独一无二之地位。

一个是民国时期当红作家,其写作天才更是愧煞多少男儿汉,感叹巾帼不让须眉。

李清照词常有惊人之句,细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在《一剪梅》中,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情愁之无处不在,多如汪洋,侵袭了一个女子的全部身心,此句通俗易懂,抒情却又别致灵俏,给人印象极为深刻。

在《醉花阴》中,更是有一句话令人读之如闻天乐,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而不绝:“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点绛唇》中,那一句:“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则活脱脱将一个小女儿害羞而不畏缩,可爱而不昵人的情态勾勒得一览无余,活灵活现。

文笔拿捏精准细微,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张爱玲也有许多名句,被一代又一代的张迷口提心念,广为流传,像《半生缘》里,“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像散文《天才》里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虱子”,更像《红玫瑰白玫瑰》里的“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如此这般,等等,等等。

李清照和张爱玲在才华上姐妹并肩,可堪伯仲。

可惜在婚姻生活中诸多不如意,让才女们常常暗自神伤。

不过也许正是人生的诸多不如意,才让她们感叹之余,有此诸多的奇思妙句吧。

【课内挖掘】李清照与赵明诚: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我国古代的大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当时的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幼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李清照与赵明诚志同道合,他们不仅都善诗能文,而且都爱好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的字画)学。

李清照帮助赵明诚一起搜集碑文字画,收藏金石器皿,还和他一起,对家中所收藏的商周时期的彝器、汉唐时期的石刻拓本进行整理研究。

闲暇时,夫妻俩诗词唱和,情意深长。

据说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一年重阳节,李清照写了一首词《醉花阴》,寄给在莱州(今山东掖县)做官的赵明诚。

赵明诚读后叹赏再三,自愧不如。

为了胜过妻子,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一共写了五十首词。

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阴》夹在其中,给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细细地读了几遍,说:“只有三句极好。

”“是哪三句?”赵明诚追问。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公元1127年,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去世,赵明诚离开任所去奔丧。

宋高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第二年,李清照也为避乱来到江宁。

赵明诚来江宁时,曾把家中最名贵的金石字画装了十五车,一起带来。

李清照走后,留在家乡的文物和老家的房子,全都被金兵烧毁了。

夫妻团聚不久,赵明诚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府。

他独自骑马去建康(当时江宁已改名为建康)听命,不幸于途中患病,到建康后竟与世长辞了。

丈夫的去世,对李清照的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她埋葬了丈夫,去临安投靠弟弟李沅。

公元1134年,她对《金石录》做了最后的修改整理,写下了著名的融叙事、抒情于一体的《金石录后序》。

她把书献给朝廷,请求出版。

【课外运用】李清照,心中的美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着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

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

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

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一、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鹧鸪天·桂花》及《永遇乐》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鹧鸪天·桂花》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赞扬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内在独特的人格理想。

B.“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运用了拟人、排比等手法,论定桂花是秋季名花之冠。

C.《永遇乐》一词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今昔对比、他人与“我”对比、乐与悲的对比等表现主题思想。

D.“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诗人自惭形秽,不想见人,既是真实写照,又语带讥讽,人们“只把杭州作汴州”,词人怎能与之同乐,怎能乐得起来呢?解析:B项,这几句话中没有排比手法的运用。

答案:B2.下列对词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译:(桂花)它色泽暗淡呈浅黄而体性温柔,虽被人疏远淡忘却总把浓香留给人间。

B.“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遗憾诗人对桂花也太没情思了,为什么在那么多赞赏香花美草的诗作中看不见收录桂花的文字呢?C.“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译:落日像熔化的金水,金光灿灿,傍晚的云彩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可我又置身在哪呢?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译:可如今我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也就懒得晚上出门去(夜间出去,既怕被别人瞧见自己愁眉苦脸,也怕看见别人的兴高采烈)。

解析:B项,“骚人”此处指的是屈原,而非诗人的统称。

答案:B二、迁移发散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城·咏桐李清照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作者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2)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

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

词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①。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②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③,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香砌,飘满落花的石阶。

②真珠帘,珍珠帘,华美的珠帘。

③攲(yǐ),倾斜貌。

(1)这首词的上片描摹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

“寒声碎”“愁肠已断无由醉”中各有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词的上片描摹了“坠叶”“香砌”“寒声”“玉楼”“珠帘”“银河”“月华”等秋夜意象,突出了景物的冷寂。

②表达了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感情。

(2)“寒”和“愁”。

“寒”,寒冷或寒意,既是时令的寒冷,又是处境的孤寒(心境的孤寒)。

“愁”,愁思或愁意,既是酌酒垂泪的愁意,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又状写出作者孤眠愁思的痛苦。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范词的上阕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和李词上阕的“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萋萋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了作者的乡思离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