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基本手势操作
实验室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试验平安是试验当中永久的主题,试验的规章并不是教条,而是真正为了你试验平安设计的一些方案,因此只有很好的遵守,才不会让你有圆满的地方.整理一些小技巧给大家参考一、常规操作固体需匙或纸槽,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潮湿,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燃,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渐渐注入防沸溅。
试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1、固体需匙或纸槽: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开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可试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当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究竟部。
2、手贴标签再倾倒: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这句的意思是说取肯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当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否则,假如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4、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玻棒指玻璃棒。
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潮湿,观看是否转变颜色,由此就可以推断溶液的性质。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
调整螺丝达平衡,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先大后小记心间。
药品不能直接放,称量完毕要复原。
解释:1、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这两句说了组成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调整零点的)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托盘(分左右两个)。
2、调整螺丝达平衡:意思是说称量前应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若不平衡,应调整螺丝使之平衡。
3、物码分居左右边:物指被称量的物质;码指天平的砝码。
双手操作法应用分析与实例

双手操作法应用分析与实例(一)应用范围:1.适用于人为主的工作,即研究对象为人体双手或双足.2.专注于某一固定工作地点之研究,即该工作固定在此地点上实施.3.该件工作有高度生重复性,即该件工作会再次大量生产.非重复性之工作,则因研究改善后无法再次应用于同一件工作内,而失去研究改善之目的.(二)双手操作图:1.左右手操作图:为双手操作图之另一称呼,盖左右手即是双手之义.2.操作者操作图:为双手操傻产之另一称呼.盖其研究对象系以操作者之双手(足)之动作为主.故称之.3.代表"移动",表示手由一地点移动到另一地点.4.▽代表"把持",一手握住一个物体,另一手正在工作,此时握住东西之手,是为"把持"之状态.5.D:代表"等待",一手正在等待下一个动作.6.○:代表"作业"或"操作",手正从事有生产性的动作,皆是.例如将物体结合在一包,分开,弯曲,转动,对准,拿起,放下,抓取等等.7.正常工作范围:以在坐姿状态双手之正常活动可及之范围,是为正常工作范围,约37~40公分之范围内(三)双手查核表:1.基本原则(1)将流程与步骤减至最低.(2)安排最好的工作顺序.→顺序的重点(3)结合可能的步骤.(4)使每一步骤尽量简单.(5)平衡双手的工作.(6)避免用手持住.(7)人体功学.2.「移物」能否简化?(1)改变布置,缩短距离.(2)改变移动方向.(3)移动连续避免暂停.3.「移物」能否删除?(1)因不需要而删除.(2)因改变工作顺序而删除.(3)因改变作业方式或设计而删除.(4)产品改流程化或自动化生产.(二)流程查核表1."工作物"流程查核表(1)基本原则a.减少制程数.b.安排最佳的顺序.c.使各制程尽可能经济化d.减少搬运.e.如果有利的话,设法合并制程.f.缩短移动距离.g.找出最经济的移动方法.h.制程上之存货降至最低.I.在最有利的位置使用最少的控制点.(2)考虑下列因素有无制程可以省略?a.不需要的制程(探讨:为何现在有?)b.使用新设备(探讨:为何目前使用此设备?)c.改变操作或储存的位置(探讨:为何目前在此位置?)d.改变工作顺序(探讨:为何使用目前的顺序?)e.改变产品设计(探讨:为何现在如此设计?)f.改变入厂材料的规格(探讨:为何目前所订的材料如此?)(3)有那些制程可以全并在一起?针对下列各点考虑,有无可能合并制程?a.工作场所﹑位置.b.设备.c.制造顺序.d.产品设计.e.原材料﹑物料之规格.(4)若重新安排制程,是否能使移动距离更缩短?(5)有那些制程能够更简化.2."工作人"流程查核表(1)基本原则a.尽可能删除不必要的步骤.b.合并步骤.c.缩短步骤.d.安排最佳的顺序.e.尽可能使各步骤经济化.(2)考虑下列因素有无操作可以省略﹑合并﹑缩短﹑简化?a.不需要操作.b.改变工作顺序.c.利用新设备或不同之设备.d.改变工厂布置,或重新编排设备.e.改变产品的形式?f.更深入地认识部份的工人.(3)考虑下列因素,有无移动可以被省略﹑合并﹑缩短﹑简化?a.废除某些操作.b.改变物品存放的场所.c.将某些操作移到其他较方便的制程中.d.改变工厂布置.e.改变设备.f.改变工作顺序.g.利用输送带(必须是经济的).(4)考虑下列因素,有何迟延可被省略﹑合并﹑缩短?a.改变工作顺序.b.改变工厂布置.c.使用新设备或不同设备.(5)有何计数或检验的工作能被省略﹑合并﹑缩短或简化.a.它们真的需要吗?它们能带来那些效果或情报?b.有无不必要的重复现象?c.这些工作由别人来做,是否更方便.d.在制程中,它们是否在最佳位置?e.能否使用抽样检验或统计控制?(6)有无制程可以变得更加安全?a.改变工作顺序.b.使用新的或不同的设备.c.改变工厂布置.。
左手探头正确操作方法

左手探头正确操作方法
以下是左手探头的正确操作方法:
1. 确保左手洁净干燥: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首先要用温水和肥皂洗净双手,并用干净的毛巾彻底擦干双手。
2. 佩戴手套:穿戴干净、无菌的手套,以避免污染实验样品或受到伤害。
3. 确定探头位置:根据实验需求,确定将左手探头插入哪个容器或器具。
确保目标容器或器具干净,没有污垢或杂质。
4. 抓握探头: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左手探头的底部,确保探头表面没有污染。
5. 将探头插入容器:缓慢而稳定地将左手探头插入目标容器或器具中,确保探头完全浸入样品中。
6. 操作探头:在探头完全插入样品中后,根据实验需求轻轻移动或搅拌探头,以确保样品均匀混合或测量。
7. 倒出样品或取出探头:根据实验完成后的需求,小心将探头从样品中取出,注意避免样品的喷溅或污染。
8. 清洁和消毒:将使用过的左手探头清洗干净,可以使用肥皂和温水,然后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无菌状态。
RA手指操

如何进行手部锻炼
动作一:双臂平放在桌面上,手掌向下
第一步:以腕关节为支点,手向上抬起,姿势类似向别人打招呼,尽量做到摆动的最大幅度
第二步:以腕关节为支点,手逐渐放下,并低于腕关节平面,前臂有向前牵拉的感觉动作二:肘关节支撑在桌面上,手背面对自己
第一步:以腕关节为支点,手向小指方向歪
第二步:以腕关节为支点,手向大拇指方向倒,姿势如同摇手
动作三:
第一步:用食指接触大拇指
第二步:用中指接触大拇指
第三步:用中无名指接触大拇指
第四步:用小指接触大拇指
动作四:
第一步:五指屈曲,握成拳头状第二步:五指放开,尽量伸直(附图)。
握拳实验操作方法有哪些

握拳实验操作方法有哪些
以下是握拳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
1. 首先,确定实验的目的,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让实验参与者坐下或站立,并要求他们将手握成拳头。
确保他们的手臂和手腕处于自然状态。
3. 使用一个力传感器或类似的工具,将其放置在参与者的拳头顶部,并固定好。
4. 让参与者用自己的力量握紧拳头,尽量用力。
5. 让参与者保持这个姿势一段时间,通常为几秒钟。
6. 记录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力的数值,这是参与者握拳时的握力。
7. 可以重复这个实验步骤几次,以获得更准确的平均握力值。
8. 对于不同的参与者或不同的条件,可以进行多次实验,以比较握力的变化。
9. 为了控制实验条件,参与者应在每次实验中保持相似的握拳方式和姿势。
10. 在实验完成后,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握力的平均值、标准差或其他相关结果。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常见的握拳实验操作方法,实际操作方法可能会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实验之前,建议仔细阅读相关的实验指南,并遵循适当的安全操作规程。
体育教师常用课堂手势详解

体育教师常用课堂手势详解一、课堂组织手势课堂组织手势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于进行教学组织的手势方法,主要包括列队手势和引导手势。
1、列队手势。
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手势告知学生将要列队形式(纵队或横队)的手势方法。
例如:学生正进行分组或分散练习,教师需要再次进行集中讲解时,可先鸣哨吸引学生注意,再用列队手势组织学生按教师要求列队集合。
用这样的方法集中学生,既简洁又明了。
①横队手势:教师身体成立正姿势,左臂左侧屈,握拳,拳心向内;右臂侧平举,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下。
②纵队手势:教师身体成立正姿势,左臂胸前向上曲臂,前臂与水平面垂直,左手按队列多少竖立手指,掌心向内;右手向前平举,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下。
③聚拢手势:教师身体成自然站立姿势,右臂体前屈臂向上、握拳,拳心向内。
教师在使用此手势方法时应与鸣哨结合使用。
例如:一年级小朋友正在分散练习立定跳远,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落地动作僵硬,缺少屈膝缓冲动作。
教师可先鸣哨,示意学生停止练习并吸引学生注意;然后利用此手势动作,示意学生向教师周围聚拢、站立;再完成对学生练习情况的讲评和技能动作的示范讲解。
2、引导手势。
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双手动作引导学生行进至指定位置的手势方法,主要包括转弯手势和沿一定路线行进手势。
①转弯手势:就是在学生行进过程中,教师通过手势引导学生转向行进的手势方法。
具体动作方法是教师站在需要学生转向的方向上,双臂胸前向上曲臂,两手手指自然伸直,掌心向内。
此法虽简单好用,但需给学生以一定的磨合时间。
例如:学生四路纵队便步直行,教师可运用此手势引导学生转向,并行进至目标位置。
②沿一定路线行进手势:就是在学生列队站立或行进过程中,教师通过手势引导学生沿一定的路线行进至目的位置的手势方法。
具体动作是一手食指伸直,其它四指自然弯曲,用食指按顺序指向或划过相关的器械或线路,告诉学生行进的路线。
例如: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在教师讲解示范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教师可运用此手势指派各组按一定路线行进至指定位置列队、练习。
实验室基本操作与技巧

实验室基本操作与技巧实验室基本操作与技巧可以分为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束三个阶段。
在实验室中,正确的操作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度,还可以确保个人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室基本操作与技巧。
一、实验准备1.安全操作:进入实验室前要穿戴好实验室服和相关个人防护用品,并且要了解实验室的紧急逃生通道和急救设施位置。
2.实验计划: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并根据实验计划准备所需的试剂、仪器和玻璃器皿等。
3.仪器设备检查:检查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根据需要进行校准和调整。
4.材料准备:根据实验计划准备好所需的试剂、溶液和标准品等。
5.实验室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的工作台面整洁,清除多余的杂物和垃圾,清洁实验器材,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验操作1.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正确使用。
例如,使用适当的容量瓶和量筒称取液体,使用恰当的温度计和计时器等。
2.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根据实验所需,准确称取试剂并配制溶液,严格按照实验计划和要求进行稀释。
3.反应容器的选择和准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反应容器,并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差。
4.试剂和溶液的搅拌和混合:使用适当的搅拌器具,进行试剂和溶液的搅拌和混合,以确保均匀性和反应效果。
5.温度和pH的控制:根据实验的要求,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pH值,可以使用恒温器或调节试剂的用量和浓度等方法来实现。
6.注意安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触和吸入有毒有害物质,正确使用实验室装备,避免发生事故。
三、实验结束1.面积和重量的测量:在需要测量面积或重量的实验中,用合适的仪器如天平或曲线计算所需参数。
2.结果的记录: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数据,包括实验参数、观察现象和数据分析等。
3.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根据实验室规定的规范和安全要求,将实验废弃物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手语十级操作方法

手语十级操作方法
手语十级操作方法如下:
1. 建立适当姿势:保持身体直立,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手掌向内,手指轻轻弯曲。
2. 手指运动:利用手指的不同动作,表达各种含义。
比如,伸直手指表示数字1,弯曲拇指表示数字5。
3. 手势组合:通过不同手势的组合来表达词语或句子。
例如,将一只手放在嘴巴上表示“吃”,同时用另一只手指向胃表示“饱”。
4. 手掌运动:手掌的位置和动作也是手语的重要部分。
例如,将手掌放在胸前表示“我”。
5. 脸部表情:脸部表情在手语中起到修饰作用,可以加强手语的意义。
不同的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6. 肢体动作:除了手部动作外,肢体动作也是手语的一部分。
举例来说,手臂的动作可以表示方向或位置。
7. 速度和节奏:手语的操作需要掌握合适的速度和节奏,以便别人能够准确理
解你的手势。
8. 注重细节:手语需要注重细节,例如手指的角度、手掌的位置等。
这些细节会影响手势的准确性和意义。
9. 练习口型:有时候,手语和口型也会结合使用。
练习正确的口型可以帮助更好地传达意思。
10. 不断练习: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与他人交流,提升手语水平。
参加手语课程或与手语专家交流也能够加强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原则粉状不沾壁,块状防掉底,液体防污染,标签防腐蚀。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同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如钠、钾、磷)可用镊子取用。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往试管里装入同体粉末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如图A)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如图B)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的底部。
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慢地滑落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
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
然后右手握瓶,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左手斜拿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如右图)将液体慢慢地倒入试管。
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量简量出体积。
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或者说,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滴管是用来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的一种仪器。
滴管上部是橡胶乳头,下部是细长尖嘴的玻璃管。
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被吸入(如A图)。
取出滴管,把它悬空在容器(如烧杯、试管) 上方(不要接触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橡胶乳头,试剂便滴入容器中(如B图)。
2.仪器的洗涤(1)洗涤方法①冲洗法:往容器里注入少量水,振荡,倒掉,反复几次,再使容器口朝下,冲洗外壁后将容器放于指定位置晾干。
如果是试管,则应倒扣在试管架上。
②刷洗法: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以往容器里倒入少量水,选择合适的毛刷配合去污粉、洗涤剂,往复转动,轻轻刷洗后用水冲洗几次即可。
③药剂洗涤法:对于用水洗小掉的污物,可根据不同污物的性质用药剂处理。
(2)洗净标准内壁上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试剂的溶解通常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与液体相混合而形成溶液的过程。
(1)固体:用烧杯、试管溶解,振荡、搅拌、粉碎、升温等可加速溶解.(2)液体:一般将密度大的溶液注入密度小的溶液中,如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慢慢注入水中。
(3)气体:根据气体溶解度选择水下溶解或水面溶解。
4.物质的加热5.仪器的装配和拆卸装配时,首先要根据装置图选择仪器和零件,然后进行仪器和零件的连接和全套仪器的总装配。
(1)零件的连接正确连接实验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在中学化学实验巾使用较多的是连接玻璃管、橡皮塞、橡胶管的操作。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皮塞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
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它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左手拿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
③在容器中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旋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这样做容易压破容器。
(2)全套仪器的总装配一般要遵循“由下而上、由左刮右”的原则。
如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架台上铁阁的位置,由铁圈确定圆底烧瓶的位置。
又如组装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先要把氯气发生装置安装好,然后再组装集气装置,最后组装尾气吸收装置。
(3)装置的拆卸实验结束后要拆卸装置,一般先将连接各部分装置的橡胶管拆开,这样使整套装置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将各部分装置的仪器、零件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逐一拆卸。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七个操作顺序的原则:①“从下往上”原则。
②“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③先“塞”后“定”原则。
④“固体先放”原则。
⑤“液体后加”原则。
⑥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⑦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实验操作中方法总结:(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
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
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
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
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
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
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
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