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掺烧基本方案
国电吉林热电厂老厂掺烧21车褐煤方案(审批稿080725)

国电吉林热电厂老厂多掺烧褐煤方案总工程师: 于万春值长组:王毅生产技术部主任:陈广志生产技术部副主任:赵永洁生产部专业:宁晓南编制:宁晓南国电吉林热电厂2008年7月28日国电吉林热电厂老厂多掺烧褐煤方案按照厂领导的具体要求,2008年7月25日,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召集燃料管理部、值长组、生产技术部、燃料分场、运输分场、运行一、二分场等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主要内容是根据我厂在老厂1-9号炉、125MW机组原有上煤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四段仓子每天混配21车褐煤(原则上热值为3000kcal/kg左右、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为40%以上)。
125MW机组上煤为A类烟煤时进行部分褐煤的掺烧。
一、掺烧褐煤原则1、由于老厂1-9号炉目前已经进行了每天混配15车褐煤的掺烧,根据实际情况,从2008年7月26日后夜班开始,决定在老厂1-9号炉、125MW机组锅炉(上A类煤时)进行每天混配18车褐煤。
并根据老厂1-9号炉、125MW机组(上A类煤时)每天混配18车褐煤掺烧情况,由厂决定再进行老厂1-9号炉、125MW 机组(上A类煤时)每天混配21车褐煤工作。
2、燃料管理部负责调整来煤结构,尽可能采购图们金山矿业及丰广销售科的褐煤,满足老厂1-9号炉、125MW机组掺烧褐煤的要求。
3、125MW机组上煤为A类烟煤时可进行褐煤的掺烧。
掺烧比例控制在1:2.5(褐煤:烟煤)。
4、按照2008年2月1日厂制定的《国电吉林热电厂掺烧经济煤种奖金分配方案》要求,对相关单位进行掺烧奖励。
(即:50MW及以下机组当月掺烧数量达到当月燃煤总量的5%,烧1吨奖励0.5元;当掺烧数量达到10万吨时,奖励10万元;达到10万吨后多烧1吨奖励1.0元;全年掺烧数量达不到10万吨,扣罚已得奖励的50%。
)二、掺烧褐煤测算数据1、老厂1-9号炉热值设计值为19410KJ/Kg(4642大卡/kg),挥发份为37%。
2、老厂目前所烧烟煤热值为18817 KJ/Kg(4500大卡/kg),挥发份为30%。
褐煤掺配烧安全技术措施

掺配烧褐煤安全技术措施由于褐煤的主要特点是易燃、热值低。
针对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锅炉的制粉系统为热风送粉、每年五至十一月份环境气温较高等特点,燃用褐煤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为保证褐煤能安全的“卸得下、掺得匀、上得去、烧得好”,应特别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防止煤场自燃、防止输煤皮带烧损、防止制粉系统爆燃、防止煤粉提前着火烧损喷燃器、掺烧比例过大时带不上负荷等。
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根据的褐煤特性指标,制定掺配烧措施如下:一、加强煤场管理,避免煤场存放煤自燃。
1、为避免褐煤存煤时间过长,热量损失过大,储存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煤场存放量最大不超过二万吨。
商务部应根据当月电量计划对本月褐煤采购进行合理安排,燃管部有计划的进行储煤,运行部根据来煤情况制定掺配烧方案,按照早存早取的原则快速消耗存煤。
2、防止褐煤在煤场自燃并引发火灾事故措施(1)褐煤到厂后,工程公司应每天定期监视煤堆的温度,做好测温记录,并进行对比,掌握混合煤煤堆的温度等状态。
(2)煤堆温度不得超过60℃,一旦超过应及时燃用或用装载机将煤翻垛,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隔离灭火等措施。
(3)燃管部加强对煤场的巡视检查,发现煤堆有冒烟或着火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大范围。
(4)储煤时做到分层压实,并用推煤机定期进行碾压,防止雨水冲刷和空气透入加速氧化及温度的积聚。
储煤高度一般不超过2 米。
最大不超过3米。
(5)煤场储煤必须留出防火道,以便局部自燃时,推土机进行压实处理。
当煤场中部发生,应及时将自燃煤清除。
煤场发生自燃时严禁浇水处理。
(6)加强交接班的管理,交接好煤场巡视检查工作任务,交清注意事项,强调劳动纪律。
二、加强输煤皮带管理,防止输煤皮带着火安全措施(1)当输煤皮带带火时,运行中可投入适量的消防水,降低给煤温度。
(2)当发现输煤皮带原煤着火,应立即停止输煤皮带运行,投入消防水灭火。
(3)加强交接班的管理与班中巡检管理,交接好输煤皮带巡视检查工作任务,交清注意事项,强调班中巡查劳动纪律。
锅炉燃煤掺配初步方案

附件:掺烧褐煤试运行初步方案我厂锅炉是两煤仓配置,单仓估计储煤300吨左右,每米高为70吨左右,下锥体高近6米,储煤140吨左右,根据最近运行工况计算10MW负荷燃用烟煤量约75吨左右,掺烧的原则就是不能影响早、晚高峰带负荷。
按全天单机掺配褐煤400吨控制,目前我厂所进烟煤发热量3900大卡/公斤、褐煤发热量2700大卡/公斤,掺配比例总控制量4:1,掺配煤的发热量为3660大卡/公斤,为了保证掺烧量和负荷不受影响,在高峰负荷可以适量少掺褐煤,按每小时15吨左右控制掺配量,扣除夜间低谷时段可以掺烧褐煤240吨左右(按16个小时计算),130MW负荷计算煤量,锅炉每小时燃用掺配煤量为100吨左右、入炉平均发热量可以控制在3720大卡/公斤左右(掺烧比例为5.6:1)。
现单台机组运行,下午班18:00分即可停止上煤,前夜班20:30分上煤时(上掺配煤),煤仓煤位控制在5.5米左右,约200多吨煤,按晚高峰近130Mw负荷每小时95吨煤计算,估计烧2个多小时,即22:30分左右烟煤煤位降至原煤仓较低线。
前夜班0:30分上煤结束,近160吨褐煤在低谷负荷时段掺烧,负荷按110—120MW估算,每小时掺褐煤量平均达到27吨,烟煤量为71吨,比例为2.6:1,每小时耗用掺配煤量约98吨,控制在6:00分前烧完掺配煤,为了不影响早高峰涨负荷,前夜班24:00分点停止掺配,改换上烟煤,到0:30分停止上煤时少上掺烧煤130吨,掺配煤可提前1个小时用完,即早5:00分左右可烧完。
因此单台机组运行时掺烧上煤时间为20:00分—24:00分,燃烧时间为22:30分到次日5:00分。
双机运行后下午班上完煤约19:00分,两煤仓600吨左右的煤每小时按95吨计算约烧6个多小时,即凌晨1:00分左右烧完,为了低峰能及时烧到掺烧煤,下午18:00分应开始上掺配煤,到19:00分停止上煤,少上烟煤260吨左右,单炉130吨左右,按每小时烧95吨煤计算可提前近1.5小时将烟煤烧完,即23:30分左右烧到掺配煤。
200MW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改造方案

200MW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改造方案【摘要】为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全面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针对电厂锅炉的特性,以及锅炉在燃用非设计煤种所表现出来的技术特点,本文作者结合其他电厂运行经验及改造方案对掺烧煤种的特性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适合本厂实际的合理的配烧改造方案。
【关键词】锅炉;褐煤;掺烧;改造方案0.前言由国内发电用煤市场供应状况的变化,国矿烟煤价格居高不下,不有利于电厂成本控制,提高发电机组运行经济性,为拓宽烟煤锅炉的燃用煤种范畴,对200MW烟煤锅炉进行掺烧褐煤试验研究及技术改造。
保证掺烧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是降低发电成本的有效途径。
1.设备简介1.1 锅炉概况哈三电厂200MW烟煤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制造的HG-670/13.7-II型锅炉,采用超高压、单汽包、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结构,锅炉采用浓淡式煤粉燃烧器、四角布置、单切圆燃烧方式,共设置16支水平浓淡燃烧器,燃用煤种为鹤岗烟煤。
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670t/h。
1.2制粉系统概况锅炉制粉系统为中储仓式钢球磨,采用热风加温风干燥方式。
其中热风来至高温段空气预热器出口,温风来至低温段空气预热器出口,冷风来至厂房内。
1.3褐煤特性褐煤一般其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40%。
,Qar,net=11000~15000kJ/kg。
褐煤由于氧含量高(Oar=8%~12%)、褐煤的折算水分为8.01%~11.81%,折算灰分为5.8%~12.81%,属于高水分、高灰分、灰熔点低、易结渣、易沾污、易自燃、易爆炸、易着火、易燃尽、磨损指数大煤种。
燃用褐煤的锅炉设计时通常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干燥介质为热炉烟、冷炉烟和热风,原则上不允许采用中储式钢球磨制粉系统。
烟煤锅炉掺烧褐煤,属燃烧煤种的重大变更,要求锅炉各系统对煤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否则无法保证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更谈不上锅炉的经济运行。
掺烧褐煤选用的是内蒙古宝日希勒矿的褐煤,其煤质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褐煤煤质分析结果与设计煤种对照表2.考察电厂的概况2.1长二热发电厂情况长二热发电厂#3锅炉型号哈三相近,制粉系统干燥介质及介质来源完全相同。
600MW锅炉掺烧印尼煤(褐煤)运行技术措施

600MW锅炉掺烧印尼煤(褐煤)运行技术措施印尼煤(蒙煤)的可燃基挥发份高达40~50%,属于高挥发份褐煤,含水量达20~30%,具有易自燃、易爆炸、流动性较差的特点,为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粉管、燃烧器烧损等,请各班注意:(煤粉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煤缓慢氧化,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比例后遇火发生连锁爆炸。
煤粉的爆炸需要3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的存在、合适的氧浓度和足够的点火能量)1、运行设备、参数监视:1. 各班加强对煤质变化的监视,特别是分析基挥发份。
2. 加强设备巡视,及时发现并消除漏粉与积粉,防止积粉自燃。
3. 适当提高炉膛风量,空预器入口氧量应控制在3.0%以上。
4. 锅炉引风自动应尽量投入,保持锅炉微负压运行(-30~-50Pa),严禁锅炉正压运行。
5. 制粉系统正常运行中分离器出口温度不应高于80℃,风速不应小于21m/s。
6. 启、停动磨煤机时应注意:1) 磨煤机出口不许超过90℃(开启冷风门进行控制:在冷风门全开、热风门全关时,磨煤机进口一次风温可以控制在150℃以下),磨煤机启动过程中一次总风量不应低于40t/h,防止磨煤机内煤粉不能及时带走;若启动时给煤机断煤,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该侧磨煤机入口处和分离器出口温度过高,导致制粉系统在启动过程中发生爆燃事件。
2) 停制粉系统时应将磨煤机、给煤机拉空。
7. 加强对停运制粉系统的监视:1) 每小时在主值记录本上抄录一次磨煤机的出口温度(最高值)、磨煤机输送装置的温度(最高值)。
2) 停运制粉系统的磨煤机进口温度不应高于120℃,磨煤机出口温度不应高于60℃,否则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压紧磨煤机的进口门。
3) 如磨煤机出口温度或输送装置温度上升至70℃以上,采取措施无效时,应启动相应制粉系统运行,并汇报相关领导。
4) 制粉系统连续停运时间尽量不超过8小时,各班应尽量申请负荷,创造条件轮换启动上层制粉系统运行。
2、 防止锅炉结焦的技术措施:1. 尽量提高一次风速(不低于21/s)。
掺配掺烧褐煤技术措施

掺配掺烧褐煤技术措施批准:审核:编写:一、编制目的根据公司安排,近日将有两批褐煤到厂。
褐煤具有低热量、高挥发分、高水份、高低灰分等特点,有很好的着火特性,但同时也易发生自燃、爆炸和锅炉结焦现象。
为防止褐煤接卸、堆存、燃用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保证机组及系统安全运营,同时摸索掺烧褐煤对机组安全性能、运营参数、经济指标的影响,积累存储和使用经验,为下一步开拓煤源渠道,优化进煤结构,提高机组运营经济性等提供资料支持,在对燃用褐煤同类型机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燃料质检部、燃料部、发电部要充足结识褐煤掺配掺烧过程中的危险性,提高防范煤场、皮带系统、制粉系统发生自燃和爆炸事故的预控意识。
掺烧褐煤期间,应对煤质化验、燃烧调整、事故解决等各环节做好记录和数据整理,不断总结掺配烧褐煤的经验。
二、褐煤的特性褐煤属于碳化限度较低的煤种,开采成本低,外观呈低于烟煤的光泽,由于碳化限度浅,煤粒具有大量细小纤维空隙,吸水性强,具有低热值(低位发热量12-14MJ/Kg),高挥发份(干燥无灰基>40Vdaf%,空干基挥发份>30Vad%)、高水分(内水13-15Mad%,全水>20Mar%),可磨系数中偏低,燃点低(约270℃),灰熔点较低(<1200℃)的特点。
不同矿点的褐煤煤质存在一定区别,我公司褐煤到厂后,应及时对其工业元素、灰熔性、灰成分、可磨性指数及磨损指数等指标进行煤种校核,并出具具体的煤质报告。
三、掺烧褐煤的风险点1、褐煤挥发份高,着火温度减少,运送、堆放期间易自燃,易导致制粉系统着火、爆炸、烧损喷燃器;2、褐煤含硫份大,灰熔点较低,锅炉受热面易结焦;3、褐煤灰分、水分大,磨制的煤粉粒度大,容易导致不完全燃烧,燃用褐煤时炉膛温度低,容易发生锅炉熄火;4、褐煤水分大,增长引风机的耗电量、排烟温度升高;磨煤机出口温度下降,影响磨煤机出力,增长制粉电耗,甚至堵塞制粉管道。
褐煤掺烧

褐煤掺烧1 褐煤特性发热量较低,一般在3000-4000kcal/kg之间;挥发分高,水分较高,一般在30%-35%之间,部分高于40%;灰分较低,一般在15%以下;硫分较低,一般在1%以下;灰熔点较低,一般在1100-1300℃之间,属于较严重结渣煤种;煤灰中碱金属(Na、K)含量较高,一般超过2%,煤灰的沾污性较强;原煤磨损指数较低,磨损性能在“不强”以下。
2 褐煤掺烧情况四角切圆锅炉可进行分层分磨掺烧褐煤,便于调整控制煤粉细度、磨出口温度等,褐煤掺烧能力较强;对冲燃烧锅炉也可进行分磨掺烧褐煤,褐煤掺烧能力次之;W火焰锅炉只能采用混煤,一般混煤不易均匀,因此掺烧比例较少。
3 褐煤掺烧对机组运行的影响由于褐煤热值低、挥发分高、水分高、易自燃等特点,在非设计褐煤锅炉中掺烧后,对锅炉的运行指标、运行参数、相关设备及热工控制等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劣化,控制不当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3.1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掺烧褐煤导致总煤量增大,总烟气流量大幅增加,一次风率升高明显,燃烧推迟致使减温水量增大,排烟温度上升,锅炉效率下降。
虽然通过燃烧器改造、空预器换热元件改造等方式可以减少再热器减温水的用量、加强对排烟温度的控制,但褐煤入炉后的热惯性较大,会引起汽温大幅度波动。
且随着褐煤掺烧比例的加大,这种惯性也随之加大,锅炉效率将有所下降。
根据掺烧比例、褐煤水分及具体炉型不同,燃煤量增加,影响制粉单耗增加;一、二次风比例变化影响一次风机的耗电率增加;烟气量的增加、一次风压的提高造成空气预热器阻力、漏风量增加影响引风机耗电率增加。
影响发电煤耗上升普遍在1%-2%之间,如铜陵公司通过试验,在600MW掺烧30%褐煤时,锅炉效率降低了0.79个百分点,影响供电煤耗2.45g/kWh;厂用电率同比升高了0.37个百分点,影响供电煤耗1.15g/kWh。
共计影响供电煤耗1.16个百分点,即影响供电煤耗3.6g/kWh。
水分对煤耗实际还存在隐性影响。
褐煤掺烧的技术措施和要求

关于掺烧褐煤入炉的措施在燃用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一. 制粉系统1.加强对锅炉制粉系统检修维护工作,漏粉、漏煤应及时进行清理。
制粉系统应防止粉尘爆炸,尽量避免设备及管道上进行焊接、切割等明火工作。
2.由于掺入褐煤后水分高,为了防止磨煤机入口长时间粘煤,运行人员必须对磨煤机入口至给煤机出口下行管之间进行1次/小时检查,发现有粘煤、堵煤应及时进行清理干净。
**部应预制相应处理工具,并加强管理。
3.应定期检查制粉系统各部防爆门和粉仓防爆门,发现破损和漏风,要及时通知检修进行处理,对周围积粉应及时进行清理,防止积粉自燃现象的发生。
4.要及时处理制粉系统各管道的漏粉和漏风,特别是热风门、温风门关不严,锁气器卡涩发生时,要及时更换和处理。
5.制粉系统各部的温度、风压表指示应准确。
发现缺陷及时联系消除。
6.粉仓应保持低粉位运行,并定期进行降粉如果出现粉仓温度高应立即进行降粉,为保证安全降粉,*、厂间及各炉间降粉工作应协调、错开进行,降粉周期暂按定期工作表要求进行,如果在降粉过程中出现燃烧不稳,应立即停止降粉或投油助燃。
7.在制粉系统低出力运行或启、停过程,应加强巡视检查。
8.由于褐煤属于未完全碳化煤种,其纤维较多,必须加强对本块、木屑分离器的检查和清理工作。
9.当制粉系统停止运行后应及时关闭吸潮门,运行中应加强对吸潮管温度变化情况的检查(每小时/1次),发现堵塞必须及时处理。
10.绞龙或钢索输粉机停止前必须将绞龙或钢索输粉机内部的煤粉走空,方可停止运行,下粉导向挡板应指向粉仓侧,防止因煤粉漏入绞龙或钢索输粉机而引起自燃,启动绞龙或钢索输粉机运行时必须检查头、尾部插板是否在开启状态,如无,应立即开启,同时要清理该处积粉。
11.由于褐煤挥发份和全水分较高,停止制粉系统前,应将磨煤机内等煤粉抽净后,方可停止制粉系统运行,启动前,应对制粉系统充分暖管,防止出现因暖管不充分引起管壁积粉现象。
12.锅炉停炉时间超过48小时,必须将粉仓转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褐煤掺烧基本方案
通过对佳厂的考察以及对齐热的了解,确定#8炉褐煤的基本掺烧方案是,“来煤分磨磨制,炉内分层掺烧”,C磨100%上褐煤,在5台磨运行的情况下,掺烧比例可以达到20%。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再逐步提高掺烧的比例,由D磨100%上褐煤,掺烧比例达到40%。
针对褐煤热值低、水分大、挥发份高、易结渣的特点,我们要增加必要的防爆设备,要增加CO实时检测系统、增加给煤机的消防装置,在防止锅炉结焦、防止制粉系统爆破、保证制粉系统的出力等方面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防止制粉系统爆破
褐煤的挥发份含量高,一般干燥无灰基挥发份为40%-60%,容易着火燃烧,但也容易引起堆放自燃以及制粉系统的爆炸。
1、要增加CO实时检测系统。
运行中对CO的浓度进行严格的检测,控制磨机分离器出口CO含量在150PPm以内,当达到200PPm时,应立即减少给煤量,增大通风量,同时降低磨煤机出口温度,直至CO含量降到正常值,当进行以上操作后无效当达到250PPm以上时,如表记指示正确,应立即停止该磨煤机运行,同时充入惰化蒸汽,对于停止备用的磨煤机停止后严格按要求进行吹扫和排渣,清除煤粉沉积,防止发生制粉系统爆炸事故。
2、确保蒸汽消防系统能可靠的投入。
每班要试验蒸汽消防电动门的可靠性,在发现磨机内有自燃的情况是,要及时进行疏水后,投入蒸汽消防,但要注意低压辅汽的压力是0.5Mpa左右,而磨机的入口
防爆门的启动压力是0.35Mpa,不要造成磨机入口防爆门的爆破。
3、磨煤机入口的冷、热风电动门、混合风关断门要严密、可靠。
现在的A-E磨的热风们以及混合风关断门都不是很严密,在制粉系统停备以及检修时,都会有热风漏入磨煤机内,在掺烧褐煤的情况下,如果停止磨煤机机时,煤粉没有吹扫干净,极易造成自然和爆炸。
4、原煤仓蒸汽加热不允许投入。
原煤仓蒸汽加热对缓解棚煤确实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但是在掺烧褐煤是,就不允许投入了,因为投入蒸汽加热,煤会变的更湿,会在给煤机内积存,在热一次风的吹扫下,很快就会自燃,烧损皮带或者产生爆炸。
5、要在给煤机内增加消防措施。
通入蒸汽或者是其他的惰性气体,在给煤机出现原煤自燃时,能及时的扑灭。
6、严格控制磨机的出口温度在60—65℃之间,在出现棚煤、断煤时,其最高温度也不能超过90℃。
7、控制原煤仓的煤位在中低煤位。
减少原煤在仓内的存留时间,在制粉系统故障时,减少其自燃的可能性。
8、消除制粉系统的漏粉现象和积粉之处。
现在磨机出口处的一次风管路磨损严重,经常漏粉,也在上面积存了许多,容易自燃,所以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漏粉和积粉的地方,及时消除,防止时间过长后,积粉自燃。
9、褐煤到厂后,要及时的安排上煤,燃用,减少在煤场的存放时间,减少自燃的可能性。
10、在各段燃料皮带增加消防设施,各处积煤及时清除,增加对
地面的冲洗次数,在上煤间歇及时清理流煤管道、倒料槽等内部粘煤及杂物;对卸煤沟内部加强检查,防止积存褐煤自燃起火。
二、防止锅炉结焦
褐煤的灰分熔点较低,一般灰渣的软化温度t2多数在130℃以下,蒙东褐煤t2为1200℃左右,为较易结焦的煤种。
1、加强对干渣机钢带电流、碎渣机电流的监视,发现电流变大时,要到就地观察渣井的落渣情况,大的焦块是否可以排出,是否会造成钢带的跳闸,碎渣机的过负荷等问题的发生。
2、当有大焦块掉落,冷灰斗难以排出时,要及时的降低C磨的给煤量,防止结焦的进一步加剧。
3、要保证所有的吹灰器能可靠的投入。
在掺烧褐煤时,锅炉的水冷壁、过热器等都容易挂焦,所以要及时投入吹灰器进行吹灰,防止受热面结焦,要做到每天一次。
4、要防止喷口的结焦。
由于褐煤挥发分高煤粉在炉膛内燃烧速度块,造成局部热负荷过高,一次风喷口易发生超温和结焦,定期观察燃烧器喷口的结焦情况,喷口着火距离应为200~300mm,防止烧坏喷燃器或出现脱火现象。
如喷口着火距离过近,燃烧器喷口可能发生过热,可增加防焦风量,降低燃烧器喷口温度。
如出现脱火现象,可减少该制粉系统出力,适当降低一次风速,提高磨煤机出口混合物温度。
5、运行人员要密切注意炉膛出口温度的变化,现在在煤质较好的情况下,#8炉的炉膛出口温度在950℃左右,#9炉在1050℃左右,
如果在C磨掺烧褐煤后,温度有较大的升高时,要及时的对渣井的排渣情况、受热面的结焦情况进行检查,对过热汽温、再热气温、排烟温度、烟道压力、引风机电流等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锅炉的结焦情况。
三、保证制粉系统的出力
由于褐煤收到基的水分含量在20%-40%之间,我厂将要燃用的蒙东褐煤为35%左右,在制粉系统中不易被干燥,磨煤机的出力必然要受到干燥处理的限制,现在佳发和齐热的制粉出力都受到干燥出力的限制,一般燃用褐煤时,单台磨煤机的出力一般是在25-30t/h之间,磨煤机分离器的出口温度保证不低于60℃。
我厂的具体情况要根据实际来确定。
1、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在60-65℃之间,不得低于60℃,努力提高热一次风的温度,现在#8、9炉的热一次风温度基本都在300℃左右,基本确定燃用褐煤时,单台制粉系统的出力也应该是在30t/h 左右,所以整个制粉系统的出力也必然受到影响,也就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带负荷能力,在追求大负荷、抢发电量等时候,不宜过多的掺烧褐煤。
2、保证一次风机的暖风器正常投入。
在冬季,一、二次风机入口的温度是室外的气温,都比较低,通过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热风的温度也必然降低。
如果暖风器能正常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热一次风的温度,从而提高制粉系统的出力。
3、适当提高一次风速。
维持风速30m/s左右,推迟喷口着火时间。
增加热一次风量,尽量保持磨煤机出口温度60~65℃,磨煤机出口温度最高不超过65℃。
煤粉细度保持R90为25~30%,制粉系统平均出力为25~30t/h。
每30分钟磨煤机排渣一次,可根据磨煤机排渣量调整磨煤机的给煤量并观察磨煤机排渣情况是否异常。
4、由于褐煤水分大,挥发份高,极易造成制粉系统和煤粉输送管路内积粉或堵塞,同时发生积粉自燃和制粉系统爆炸事故。
适当增加一次风量,提高一次风干燥效果,保持磨煤机出口温度不低于60℃,保持适当高的一次风速,不低于30m/s,提高一次风的携带煤粉的能力。
四、锅炉参数的控制
1、过热汽温、再热汽温。
由于褐煤较易燃烧,在C磨的位置掺烧褐煤,使得火焰中心有所上移,要及时开大减温水量,保证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在规定范围内,同时密切注意过热器一、二级减温水量、再热器减温水量的变化,并加以记录,比对掺烧褐煤后对汽温的影响。
2、受热面金属壁温。
在掺烧褐煤的过程中,由于烟气体积增大,烟气温度升高,各受热面金属壁温会有所升高,各受热面金属壁温应在规定范围内,密切监视锅炉智能前端各处的金属温度,如金属壁温两侧形成偏差并存在明显上涨趋势,应立即查明原因,并调整配风,适当增加减温水量,消除偏差,防止金属过热。
3、锅炉烟道各段烟气变化情况。
与前期同等工况对比,空预器入口烟气温度将会有所升高,排烟温度将会明显升高,运行人员做
好记录,做好掺烧前后的比对。
4、烟气含氧量。
掺烧褐煤后,将对应的二次风量调节增大,顶部风门适当关小,检查燃烧器附近的看火孔观察燃烧情况,燃烧褐煤氧量过大还容易造成结焦,不易过分增大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