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六大误区要知晓

合集下载

白蛋白常见的使用误区

白蛋白常见的使用误区

白蛋白常见的使用误区
白蛋白常见的使用误区有:白蛋白营养价值高,是很好的营养补品;白蛋白能提高免疫力;白蛋白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输白蛋白可能传染乙肝、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相关疾病;白蛋白可作为扩容剂的首选;白蛋白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白蛋白全称为人血白蛋白,是由健康人的血浆经相关工艺提取并经病毒灭活后制成的血液制品。

属于处方药,根据规定,国家对人血白蛋白的使用与销售予以严格控制,只限在医院供应。

对于人血白蛋白的作用,人们有六大认识误区:
1.白蛋白营养价值高,是很好的营养补品。

白蛋白作为补品之说源自当身体出现氮代谢障碍时它可以提供氮源,但是当氮代谢正常时,白蛋白提供的营养远不足日常饮食中的高蛋白食物。

2.白蛋白能提高免疫力。

白蛋白没有任何的提高免疫力功效,相反,其中的某些成分还有降低免疫力的作用。

3.白蛋白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

现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白蛋白对危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明显的作用,而且严重贫血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人血白蛋白。

4.输白蛋白可能传染乙肝、艾滋病等经血液传播的相关疾病;人血白蛋白虽然是血液制品,但却是经过相关处理和灭活病毒后制成的,一定程度上输注人血白蛋白比输血浆或全血安全得多。

5.白蛋白可作为扩容剂的首选。

从白蛋白自身结构及与其他物质相比,确实有很好的增加循环血容量并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功效,
但应首选晶体溶液,其次为非蛋白胶体,最后才是白蛋白。

6.白蛋白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输注白蛋白可提高人血白蛋白水平,但并没有循证医学研究表明白蛋白能促进伤口愈合、改善临床预后。

临床上使用白蛋白的误区(17问)

临床上使用白蛋白的误区(17问)

人血白蛋白的正确认识16问1.白蛋白的使用指征有哪些白蛋白适用于严重低白蛋白血症、重症肝硬化及肝移植等病人。

原则上白蛋白不用于治疗,也不用于营养支持的底物。

2.白蛋白有哪些功能1)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扩充血容量及抗休克的作用。

2)补充血浆蛋白量,用于各种导致白蛋白减少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病、肿瘤、营养不良等。

3)作为许多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的载体。

4)重要的自由清除剂。

5)稳定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6)调节凝血与血管通透性。

3.使用白蛋白时需要注意哪几方面1)白蛋白制剂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或输给第二人使用;2)输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用;3)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

4.影响白蛋白合成的因素有哪些1)总热量和特殊氨基酸的摄入是决定白蛋白合成率的首要因素。

当用以物摄入不足时,白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但短期内经静脉给予用以物对白蛋白合成率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用。

2) 肝细胞周围的渗透压,当压力下降时,白蛋白合成增加;相反当压力升高时,白蛋白合成受抑。

3)白蛋白合成也受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的一些,在代谢应激期间,因白蛋白合成属于“亚优先级”而有所减少;此时更倾向于产生急性相反应物,入纤维素原、补体等,以应付即时生存之需。

4) 肠外营养的不同输注方式也对白蛋白合成产生不同效果,与连续输注相比较,循环输注能更到程度是那个维持白蛋白基因的转录。

5.白蛋白不适合营养支持的原因1)外源性白蛋白并非理想胶体;2)在血浆扩容量上的效应尚不能可定,特别是在伴有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病理情况下;3)即使给予白蛋白,提高了血清白蛋白水平,也不能明显该杀吧临床后;4) 价格昂贵;5)某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6.静脉输注白蛋白的不良反应有哪些1)扩容,稀释了各种凝血因子的浓度;2)白蛋白,至少在体外有肝素样特性,对血小板凝集有抑制作用;3)削弱肾脏对钠和水的排泄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4)可发生微量元素过载,特别是铝、和铬,尤其多见于那些持续输入白蛋白、原先就存在肾衰诱因的病人。

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注意事项

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注意事项

10g白蛋白能升高多少血清白蛋白?
• 实际上白蛋白在机体内部是一个动态衰减的过程 。
• 如患者营养状况差,一部分白蛋白要转化为热卡 供应能量。
• 如患者肾功能不全,一部分白蛋白还会随着尿液 排出,排出多少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的 重吸收水平。
• 还有一部分可能会透过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之中 ,这取决于原发疾病是否改善。
• 1. 白蛋白是营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提高免疫力。
• 参与人体免疫机制的是球蛋白而不是白蛋白。 • 大剂量输注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反而
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 因为白蛋白制剂中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可能
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干扰”作用,如微量内 毒素、血管舒缓素、微量 α1-酸性糖蛋白等物质。
使用人血白蛋白的3个误区
• 1. 白蛋白是营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提高免疫力。
• 研究发现,白蛋白缺乏人体必需氨基酸色氨酸、 异亮氨酸,不利于合成人体蛋白。
• 且进入人体后需要先分解代谢为氨基酸才能合成 蛋白,由于白蛋白半衰期长达 20 天,进入人体 的白蛋白不会马上发挥营养作用。
• 在费用效益比方面白蛋白远低于平衡氨基酸制剂 ,并不适宜作为营养补充剂。
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注意事项
• 4. 过量注射时可造成脱水、机体循环负荷增加、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应定期监测动脉血压 和脉搏、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尿量、电解 质、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
• 5. FDA 妊娠分级 C 级,妊娠期妇女慎用。 • 6. 轻微过敏反应可给予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
;严重过敏如过敏性休克,依据反应的严重性应 立即缓慢肌注肾上腺素;另加缓慢静脉注射皮质 类固醇;如有必要需进行血浆置换。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
因此在肿瘤科,只有在患者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下(血清白蛋白<20g/L),全身 水肿或腹水较明显,其他治疗方法又不能纠正低蛋白血症时,使用白蛋白给予支持 治疗。并且其治疗目的主要是维持机体的血浆渗透压,减轻腹水或水肿的症状,维 持机体氮代谢平衡,并不是所谓的“补充营养”。
误区4:输入白蛋白可能传染乙肝、艾滋病等 血液方面的传染病。
4、人血白蛋白注意事项
1) 药液呈现混浊、沉淀、异物或瓶子有裂纹、瓶盖松动、过期失效等情况不可使 用。
2) 本品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 3) 输注过程中如发现病人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用。 4) 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 5) 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
二、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
1、人血白蛋白适应症 ① 严重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 ② 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 ③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④ 中毒性虚脱,重度感染综合性; ⑤ 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⑥ 低蛋白血症; ⑦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⑧ 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和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 ⑨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因为白蛋白不仅缺乏人体必需的一些氨基酸,而且白蛋白输入人体分解后,再 利用率相当低;给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会抑制机体白蛋白 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有使循环负荷加重,引起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
误区3:白蛋白能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 尤其是对晚期肿瘤患者更有好处。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对危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明显的作用。 白蛋白不是万能药,对那些危重患者的治疗疗效并不大,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输 入白蛋白只会加速肿瘤的增长,而对肿瘤患者身体的恢复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 会加重肝肾负担,使病情恶化。
白蛋白为含有58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6458的多肽,与盐和水相比,更不宜 透过血管膜。有报道称每5g白蛋白保留体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相当于200ml全血或 100ml血浆的能力。故白蛋白常被临床医生作为术后一线血容量扩容剂用于增加循 环血容量并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误区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误区

人体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正确认识人体白蛋白(humanalbumin,HA)用于临床已有近50年历史。

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它的了解究竟有多少?临床应用的价值究竟有多大?我们是否滥用?下面就这些问题略作阐述。

1.抗休克治疗20多年来,临床上休克患者的复苏采用晶体溶液还是胶体制剂治疗一直存在争议。

Cochrane等[1~3]认为:白蛋白虽然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及抗凝作用,可以提高组织间隙静水压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但是液体的快速交换可能引起对机体不利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患者死亡率,因而建议除临床试验外,不宜使用白蛋白进行抗休克治疗。

但另有研究显示:HA对急重症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肾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为HA比晶体液的扩容速度快,需要量少,容量复苏时间短,能更好地改善心排血量及氧的运输功能[6,7]。

一项研究的系统评价提示:血浆白蛋白每下降 2.5g/L,死亡危险性增加24%~56%[4]。

血浆白蛋白水平<2.0g/dL,患者死亡率几乎是100%[5]。

虽然研究者对白蛋白抗休克治疗各持己见,目前尚无一种适用于各种休克复苏的液体,但在临床中推荐三种液体即:白蛋白、代红细胞及高渗性晶体溶液。

进行抗休克治疗可以肯定的是:白蛋白具有提高血管内容量、降低循环功能衰竭及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作用,但就其治疗的时机、使用的剂量及其疗程,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大多数人认为在血浆白蛋白水平20g/L时可以考虑使用。

而烧伤患者24h以内尽量使用晶体液,24h后可用HA进行治疗。

2.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Belayev,Remmers等〔8~9〕指出:HA具有脑保护作用,可以减少梗死面积及脑水肿面积。

国内亦有使用中等剂量H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报道。

但又有试验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输注HA无科学依据,使用HA虽然可以进行血液稀释,对改善患者存活和功能恢复无明显帮助。

笔者认为在极性期用来减轻脑水肿是可以,而恢复期的治疗目前因循征医学依据不足,且药品来源紧缺,价格昂贵,故不主张使用。

白蛋白五大误区-姚

白蛋白五大误区-姚

白蛋白的适应证
大面积烧伤 24 h 后; 急性创伤性休克;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 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白蛋白的适应症
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
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白蛋白的适应症
而对于血浆白蛋白<25 g/L 的患者,也被视为可 以、使用白蛋白制剂的指征。 由于此类患者体内白蛋白,无法完成正常的血管 内外液体交换,无法有效地承担药物载体的作用 。 此外,在某些急性大量失血(>40% 血容量)的 情况下,由于肝脏无法及时合成充足的白蛋白, 也可考虑应用白蛋白制剂。
误区四:广泛用于危重患者
说明书中指出高血压、急性心脏病、正常血容量及高 血容量的心力衰竭、严重贫血及肾功能不全者为白蛋
白的禁忌证。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输入白蛋白,还可
能会加速肿瘤的增长。对患者身体的恢复不仅没有促 进作用,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使病情恶化。
白蛋白虽好,也不能滥用哦
误区五:可能会传播乙肝
止输注;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 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
批评指正
从理论上来说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可能性。
但是目前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在有稳定剂时, 经 60 ℃ 加温灭活病毒 10 小时。 在这种条件下,HBV、HCV、HIV 等病毒均
已丧失传染性,且白蛋白无抗原性,可反复
输注。所以,输注白蛋白其实比输注血浆或 全血安全很多。
白蛋白的正确使用方法
那么多误区,那么多禁忌,那么 白蛋白到底应该怎么用呢?
病区系列授课
白蛋白的五大误区
骨科 翟蓉
前 言
临床上经常听到医生向药房询问是否有白蛋 白供应,然而白蛋白此种「供不应求」现象 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以下白蛋白使用的误区你是否也遇到过?

白蛋白使用大误区

白蛋白使用大误区

业务学习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白蛋白使用5大误区误区一:白蛋白营养价值高,可强身健体低白蛋白血症只能作为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指标,而不是营养指标。

是由于系统性炎症反应状态下,血管通透性增强,白蛋白外移,同时肝脏白蛋白 mRNA 表达被抑制,白蛋白分解增加所致。

用药时机白蛋白生理性营养作用仅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作为机体内的氮源。

而氮代谢正常的人应用白蛋白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无差别,且弊大于利。

给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反而会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

并使循环负荷加重,可能导致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

利用率低人体仅能利用白蛋白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d,所以当日输入的白蛋白还不能发挥营养作用。

且白蛋白的分解产物氨基酸种类并不全面,缺乏色氨酸等合成其他蛋白质的氨基酸。

这么看来,白蛋白的营养价值可能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高。

总之,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机体氮和热量摄取不足或利用障碍。

所以,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提供足量、合理搭配的能量(脂肪乳剂与葡萄糖)和营养底物(平衡型氨基酸制剂)。

误区二:白蛋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实际上, 参与人体免疫机制形成的是球蛋白, 而不是白蛋白。

而大剂量输注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反而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这是因为白蛋白制剂中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微量内毒素、血管舒缓素、微量α1- 酸性糖蛋白等。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干扰」作用。

误区三:白蛋白是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UHC)中提到:对于低血容量的患者,在补充血容量方面,人血白蛋白并非首选药物,仅为二线备选药物。

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外科病人中,对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结局指标,不同种类的胶体液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而烧伤患者输注白蛋白还可能增加病死率。

误区四:白蛋白应广泛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的使用,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及改善疾病的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人血白蛋白切勿滥用

人血白蛋白切勿滥用

人血白蛋白切勿滥用林海燕制图图二、三:不同品牌人血白蛋白的说明书差异大。

人血白蛋白,素来有黄金救命药之称,是临床急救的一种特殊药品,也是癌症病人晚期维持治疗的救命药。

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近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人血白蛋白说明书(修订稿)”意见的通知》,其中对人血白蛋白说明书进行了完善,并公开征求意见,以解决不同企业的产品说明书差别较大的问题。

有专家表示,此次说明书修改,要求企业按照国家制定的模板来填写说明书,也能让临床用药更加规范。

而针对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拿人血白蛋白当营养品的做法,专家表示,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使用中有一定禁忌,切勿滥用。

何为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临床急救中用得最多的血液制品,俗称“生命制品”“黄金救命药”,是国家重点管控的药品。

人血白蛋白是由健康人血浆(健康献血员新鲜血浆或保存期不超过2年的冰冻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纯化,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制成的灭菌无热原血清白蛋白,又称清蛋白。

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人血白蛋白在我国上市多年,国产和进口生产企业共有40余家,涉及不同规格产品批准文号近190个。

我国治疗常用的人血白蛋白药品主要包括注射液、冻干粉针剂、实验用冻干人血白蛋白试剂等品种。

这些剂型均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多年来医院中的常用药品,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排行榜上,曾连续7年稳居第2位。

不过,因原料血浆不足,我国人血白蛋白临床供给存在50%以上缺口,依靠进口人血白蛋白补充。

2017年国内总计签发的3753万余支人血白蛋白中,国产与进口的所占比例分别为45.31%和 54.69%。

在临床治疗中,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人血白蛋白是我国市场规模最大的血液制品,2015年销售额(以终端零售价计算)为82亿元,2016年在国内等级医院的销售额为89.2亿元,是我国医保2009版、2017版乙类药品,且同时被纳入30省市的2009版医保乙类目录、9省市2017版医保乙类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人体免疫反应的是免疫球蛋白,而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分属不 同种类的蛋白,球蛋白与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息息相关,而白蛋白并不 参与机体抗体的形成,没有免疫功能,它在人体内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
胶体渗透压。所以说白蛋白是不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相反,白蛋
白中某些成分如微量a-1酸性糖蛋白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还会造 成资源的浪费,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 (6)严重的低蛋白血症;
• (7)腹水; • (8)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等; • (9)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2、不良反应:
偶见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和过敏反应。快速输 注时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
• 3、禁忌:
• (1)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
• (2)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 • (3)严重贫血患者; • (4)肾功能不全者。
误区3:白蛋白能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尤其是对晚 期肿瘤患者更有好处。
•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对危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明显的作用。白
蛋白不是万能药,对那些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大,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输入 白蛋白只会加速肿瘤的增长,而对肿瘤患者身体的恢复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 加重肝肾负担,使病情恶化。 • 因此在肿瘤科,只有在患者血浆蛋白明显低下(血清白蛋白<20 g/L),全身水肿
条件下,HBV、HCV、HIV等病毒均已丧失传染性;且白蛋白无抗原性,
可反复输注,比输注血浆或全血安全很多。只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白 蛋白品质良好,并不会引起疾病的传播。
误区5:白蛋白可作为一线扩容剂。

白蛋白为含有58 每5 g白蛋白保留体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相当于200 mL全血或100 mL血浆的能力。故白蛋白常被临床医 生作为术后一线血容量扩容剂用于增加循环血容量并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人血白蛋白,六大误区要知晓
药剂科
•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简称白蛋白)是由健 康人的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并经 病毒灭活后制成。该药价格昂贵,临床滥用 普遍,因此其用药的合理水平不仅影响患者
医疗费用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有
限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一、白蛋白的六大误区 误区1:白蛋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 然而,根据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要求术后扩充血容量,
应首选晶体溶液,其次为非蛋白胶体,最后才是白蛋白。此外,基于药物经济学考虑,白蛋白医疗费用 远高于其他扩容剂,故白蛋白不应作为常规扩容剂用于体液治疗。 •临床医生选择患者的扩容剂,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肝肾功能、电解质代谢、机体营养状况,和 腹水等病情的严重程度,综合考虑,白蛋白的补充会改变患者的蛋白质代谢及氮平衡,当其因素适应或 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时,或者其他扩容剂不适合使用时,需使用白蛋白。
• 4、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
射本品5~10 g,隔4~6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
可每日注射本品5~10 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 5、使用注意事项:
• (1)药液呈现混浊、沉淀、异物或瓶子有裂纹、瓶盖松动、过期失效等情况不可使用; • (2)本品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 • (3)输注过程中如发现病人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用; • (4)有明显脱水者应同时补液; • (5)运输及贮存过程中严禁冻结。
误区6:白蛋白有助于伤口愈合。

• 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故临床医生惯性的认为
输注白蛋白有助于伤口的愈合。然而循证医学研究表明,白蛋白 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临床预后等效果方面并不理想。
二、正确认识和使用人血白蛋白
• 1、白蛋白临床输注指征:
• (1)大面积烧伤24 h后;
• (2)急性创伤性休克。 • (3)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4)血液置换治疗: • (5)肾透析;
误区2:白蛋白是很好的营养补品,能够强生健体。
• 现代社会,人们对营养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人参、燕窝、冬虫夏草、鹿茸……这些已经都习以为 常。不知何时,人血白蛋白成了人们心目中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万能针剂”。有的家长在考 前为了给孩子提高抵抗力,甚至要求医生开人血白蛋白。 • 而我们人体的白蛋白生理性营养作用表现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机体内的氮源, 为各种组织提供蛋白营养。而当氮代谢正常时,应用白蛋白补充营养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没有 什么差别。反而可能有害。 • 因为白蛋白不仅缺乏人体必需的一些氨基酸,而且白蛋白输入人体分解后,再利用率相当低;给 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会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 并有使循环负荷加重,引起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
或腹水较明显,其他治疗方法又不能纠正低蛋白血症时,才会偶尔使用白蛋白1~2
次给予支持治疗。并且其治疗目的主要是维持机体的血浆渗透压,减轻腹水或者水 肿的症状,维持机体氮代谢的平衡。并不是所谓的“补充营养”。
误区4:输入白蛋白可能传染乙肝、艾滋病等血液 方面的传染病。
• 人血白蛋白是从人血浆中提取的非变性、纯净的白蛋白制剂。目前使用 的人血白蛋白是在有稳定剂时,经60℃加温灭活病毒10小时,在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