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四)已考取上海生科院研究生但尚未正式入学的应届毕业生, 若经研究组同意提前进入研究组学习,应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研究组 提供相关的安全保障并做好日常管理,可给予必要的工作餐和交通补 贴。如发生事故,由研究组协商解决,由此产生的费用由研究组承担。
临时用工人员聘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且不超过用人部门负责 人聘(任)期。协议期满如用人部门工作需要,可以续签。
七、待遇 (一)用人部门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临时 用工人员薪酬标准》(附件 2)执行。 (二)临时用工人员的薪酬及相关税费由用人部门承担。
(三)临时用工人员的薪酬按月(每月 20 日)发放,研究所(中 心)人事主管负责在每月 10 日前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临时用工人员薪酬发放表》报上海生科院人事教育处审核。
二、范围
研究所(中心)、机关职能部门雇用的临时工作人员包括: (一)劳务人员: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返聘人员、协保人员。 (二)合作研究人员:与研究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且因合作研 究工作需要聘用的其他单位人员。 (三)在校实习生:普通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的在读全日制学生。 (四)其他:组织借调、组织派遣挂职锻炼、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等其他人员。 三、条件 研究所(中心)、机关职能部门聘用的临时工作人员应满足以下基 本条件: (一)身体健康。 (二)能胜任岗位要求。 (三)除研究单元返聘的研究员(研究组长)年龄不超过 70 周岁 外,其他临时工作人员不得超过 65 周岁。 (四)特殊岗位人员应持证上岗。 四、程序 聘用临时用工人员实行统一政策、分层审批、审核备案、协议管 理。 (一)研究所(中心):用人部门(含研究组,下同)向研究所(中 心)提出书面申请,人事主管审核,研究所(中心)人事分管领导审 批。 涉及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应经研究所(中心)科研管理部门会 签。 (二)院机关职能部门:用人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人事教育处负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根据2005年第四次院所长联席会议决定修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生科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产生、保护、经营和管理,鼓励研究所(中心)和科技人员从事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依据国家、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指之知识产权,其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缔结或签署的国际公约或协议之规定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著作权和商标等。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之相关样品,是指生科院所有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进修和实习人员等)主要利用生科院的各种资源(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地方和中国科学院等各种基金),主持或参加工作所完成、创作、产生或收集的各种样品,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质粒、菌株、细胞株、模式生物、化合物、仪器、软件、数据库、血液和组织标本等等。
第三条生科院所有人员执行生科院的任务或主要利用生科院的各种资源主持或参加工作所完成、创作、产生的知识产权和/或获得的相关样品均属生科院所有,生科院保障知识产权和相关样品完成人的相关权益。
生科院对所有的成果依法主张相关知识产权并加以保护和管理。
第四条生科院所有人员对生科院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和相关样品负有保护和保密责任;对有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的成果,在公开其结果前,应首先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知识产权。
具体工作按照或参照《专利工作规定》执行。
第五条生科院的知识产权和相关样品成功转化取得经济收益后,对该知识产权和相关样品的完成人给予相应的奖酬。
第六条生科院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实行统一管理。
生科院知识产权与产业化中心是负责生科院知识产权的产生、保护、经营和管理的服务与管理机构。
各研究所(中心)的科研管理部门协助生科院知识产权与产业化中心加强对知识产权和相关样品的保护和管理。
中国现在生物专业排名(前十)

中国现在生物专业排名(前十)国内排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解放军军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5年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学系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了北大、燕大、清华三所大学生物学人材的精英,形成了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93年又在原生物系的基础上建立生命科学学院,数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生物科学工作者,其中有27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授41人(院士3名,长江特聘教授8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37人;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科8个,硕士授予权的学科12个,同时是全国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有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生物膜及膜生物工程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细胞分化与细胞工程、非细胞体系核重建、发育生物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工程及蛋白质组学、核酸和基因工程及基因组学、基因表达控制、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理、生态学等多方面的研究。
学院是国家建立的"国家理科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从2003年起按生物科学类招生,3年级开始按学生的志愿和成绩分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专业。
本科生学制为四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由教授主持主讲。
学生将学习广泛的公共基础课,以及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等生物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并进行全面的毕业论文训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实验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为加强研究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促进涉及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所转基因生物研究工作的实际,凡在我研究所实验室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等活动的人员,必须遵守如下规定:1.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实验室(实验楼)须设立门禁制度,只有本实验室人员才能进入。
2.对实验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和考核,使科研人员了解生物安全管理的职责、措施和要求。
3.制定检查计划,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
4.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Ⅲ和Ⅳ研究的实验室,应通过研究所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在获得批复后向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备案后,才能从事相应的研究工作。
5.中外合作、合资或者外方独资单位在研究所实验室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的,应经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批准后才能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6.实验室从境外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于研究的,引进实验室应通过研究所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在获得批复后向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备案后,才能从事相应的研究工作。
7.实验室应当确定安全控制措施和预防事故的紧急措施,做好安全监督记录。
对转基因材料进出的时间、数量、流向、经手人以及人员进出做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备查。
8.农业转基因材料在贮存、转移、运输和销毁、灭活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具备特定的设备或场所,制定专人管理并记录。
9.农业转基因生物材料的贮存需有专设的地点(专库或专柜),并有专人管理,领用材料需办理相关手续,并由实验室负责人签字。
10.在转基因试验过程中,如发生转基因材料遗失、被盗,应立刻报研究所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根据情节轻重,同时报有关部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院刊》【年(卷),期】2006(021)002【摘要】随着各类生物数据的加速增长,运用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研究生命科学的计算生物学和牛物信息学已经成为最吸引人的新兴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和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之一。
根据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计算生物学的现状,中科院与德国马普学会于2004年5月共同签署了合作建设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合作意向书。
2005年10月13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一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正式揭牌。
该所作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非法人研究单元,纳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管理序列。
【总页数】1页(P169)【作者】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05【相关文献】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发表microRNA调节血管发育研究新进展 [J],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研究所周金秋研究组招聘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后 [J],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新易感基因 [J],4.Nat Med发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 [J],5.螯合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内外钙离子对硫化氢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相关检索词免疫组化蛋白表达白血病硫化细胞增殖 cell proliferation bax h2s 骨髓胃癌硫化氢细胞周期 bcl-2 间充质干细胞图像分析单个核细胞电极乳腺癌钙离子leukemia 相关专家李杰张旻李艳平葛楚天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螯合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内外钙离子对硫化氢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孙晓红;于志刚;张雪莉;庄宝祥;张圣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员工手册(试行)卷首语欢迎你加入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PICB)!本员工手册中,我们将向你介绍本单位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所有员工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流程信息,帮助你了解可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旨在帮助你尽快熟悉新的工作、学习环境,尽快融入我们的大家庭!请你仔细阅读本手册,如有疑问,欢迎你与我们联系。
本员工手册根据现行国家、生科院的相关政策法规而制定,如遇政策或情况变化,请你留意生科院及我所网页上发布的信息。
我们希望你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工作、学习和生活期间得到提升和快乐。
目录研究所简介 (6)研究所组织结构 (7)研究所一三五发展规划 (8)第一章总则 (9)第二章入职管理 (11)招聘录用 (11)入职材料 (12)入职程序 (13)第三章岗位聘用 (14)试用与转正 (14)人事与劳动关系 (14)聘用合同、岗位合同 (15)合同解除 (15)辞退 (16)合同终止 (16)纠纷处理 (16)第四章考勤和休假 (17)考勤制度 (17)工作时间 (17)休假制度 (18)年休假 (18)探亲假 (18)婚假 (19)丧假 (19)女员工产假和计划生育假 (19)事假 (20)病假 (20)第五章薪酬与福利 (20)薪酬 (20)薪酬调整 (21)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21)社保卡和医保卡办理 (22)其他福利 (22)第六章培训与考核 (23)培训 (24)考核 (24)第七章奖惩 (25)奖励 (25)惩处 (25)第八章保密与知识产权 (26)保密 (27)知识产权保护 (27)权利与义务 (28)违约责任 (30)第九章安全防护 (30)生理大楼管理 (30)实验室管理 (30)实验室安全 (31)废液、废试剂、固体废物处置 (32)安全职责 (33)物资、贵重仪器设备管理 (33)化学危险品管理 (34)第十章固定资产管理 (34)购置 (35)保管 (35)清查 (36)报废 (36)第十一章附则 (36)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合作共建、联合资助、共同管理的一个国际化研究机构,其建所宗旨是:致力于与实验科学紧密结合的计算和理论生物学研究,补充完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马普研究所的科研系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人才,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解读生命玄机,为推动生命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显示,至2009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国家科技奖励12项、地方科技奖励53项、 军队科技奖2项。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获国家、省部委及各类社会力量奖励77项。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显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争取到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989项。其中973项目 10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59项,863课题1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项,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6项,创新群体9项,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7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140项等。近三年到帐 的科研项目经费达24.5亿元。
文化传统
核心理念
院徽
核心理念
砺志求真,笃学明德 释义:坚持以科学研究为立院之本,追求科学真理和原始创新,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院徽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由简洁、流畅的两个对称图形构成对立统一的和谐整体,配之以蓝色和绿色,象征宇宙和生命。这个 图形同时也是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抽象形式。 两对称图形之间的白色区域形似英文字母“S”,代表“Shanghai”和“Science”。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动物实验方案申请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批准不超过两年期的《动物实验方案申请书》)动物实验方案名称:动物实验方案编号(由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填写): ?动物实验方案研究期限: ?动物实验方案首次提交日期:动物实验方案更新日期(方案到期前90个工作日内):以下内容由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填写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审查意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决定:实验动物管理委员?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签章):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动物实验方案名称:研究组长:批准的研究期限:重要提醒: 打印预览模式可能无法显示所有的文档批注及其他修改,请确认所有审核过程中的批注及建议都已被处理后再进行提交。
?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在审批过程中发现,该实验中有涉及生物安全及伦理审查方面的内容,则由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在充分讨论后填写本页内容送生物安全与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
实验方案中涉及到生物安全及伦理审查方面的内容是:该内容可能带来的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及伦理考虑点主要是:如该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管理监督及控制,可能的严重后果是:基于以上原因,可采取的应对方式包括有: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动物实验方案名称:研究组长:批准的研究期限:重要提醒: 打印预览模式可能无法显示所有的文档批注及其他修改,请确认所有审核过程中的批注及建议都已被处理后再进行提交。
*** 动物实验方案参与人员 *** 研究组长?姓名: 单位: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电子邮件: 传真:学位: 职位:请在下列方框内填写是或否:[ ] 是否有参加过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的相关培训, [ ] 是否有从事动物实验或动物模型的工作经历、经验, [ ] 是否有参加过实验动物导致的意外伤害及生物安全培训,请简要描述本人与该实验方案中所用的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有关的工作经验或培训经历:系人? 紧急联姓名: 单位: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电子邮件: 传真:学位: 职位:请在下列方框内填写是或否:[ ] 是否有参加过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的相关培训, [ ] 是否有从事动物实验或动物模型的工作经历、经验, [ ] 是否有参加过实验动物导致的意外伤害及生物安全培训,请简要描述本人与该实验方案中所用的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有关的工作经验或培训经历:其他人员(如涉及多于一人参与本实验方案,请按需要拷贝并增加本页,至完成所有实验人员信息的填写)姓名: 单位: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电子邮件: 传真:学位: 职位:请在下列方框内填写是或否:[ ] 是否有参加过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的相关培训, [ ] 是否有从事动物实验或动物模型的工作经历、经验, [ ] 是否有参加过实验动物导致的意外伤害及生物安全培训,请简要描述本人与该实验方案中所用的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有关的工作经验或培训经历: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动物实验方案名称:研究组长:批准的研究期限:重要提醒: 打印预览模式可能无法显示所有的文档批注及其他修改,请确认所有审核过程中的批注及建议都已被处理后再进行提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简称上海生科院)成立于1999年7月3日,是由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和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经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而组建成的。
现有8个研究所和3个支撑单元,分别是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健康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中科院-马普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以及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中科伍佰豪生物工程研究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上海生科院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有: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功能,细胞活动的分子网络调控,脑发育与脑功能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防治重要疾病的新药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化研究以及药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植物分子生理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现代营养科学研究,病毒学与免疫学研究,计算生物学研究,以及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上海生科院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建设以人口健康与医药为主线的生命科学创新基地的战略目标,将科技创新活动聚焦于生命现象本质的前沿探索和基础研究,人口健康重大问题的转化型研究,生物资源、农业和环境的关键问题等三大方向,努力在蛋白质科学和表观遗传调控研究、信号转导和细胞活动分子网络研究、脑与认知、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药物、干细胞、肿瘤、糖尿病机理、营养与代谢、传染性疾病、生物质能源、转基因作物等研究中作出重大原始创新的工作。
上海生科院是在建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南方设施项目法人单位。
蛋白质科学研究南方设施的建立将提升我国生物技术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打造出一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国家级综合性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使蛋白质科学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并带动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和医药、农业、工业、环境等方面的生物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上海生科院的使命是在满足国家人口与健康、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战略需求的过程中,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不可替代的创新贡献。
因此,开展科学研究,贡献创新成果是研究院的立院之本,是紧抓不放的根本所在。
承担国家任务上海生科院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共争取到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不含药物所,以下同)989项。
至2008年,共新增主持973项目7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项、国家重大专项6项;新增主持863课题111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4项、重大研究计划23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9项,创新群体7项;新增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2项,重要方向性项目87项;新增上海市各类项目284项。
重要成果上海生科院在以下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神经科学领域:在脑发育研究中发现了一系列调控神经生长锥转向生长和神经细胞定向迁移的机制;在学习与记忆研究中发现果蝇跨模态学习的相互协同作用,以及果蝇蘑菇体和多巴胺系统共同掌控基于价值的抉择;发现表达NG2胶质细胞的突触可塑性;在神经系统疾病机理研究中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与老年痴呆症的相关性,发现调控阿片受体分布及镇痛功能的机理;等。
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
细胞信号传导领域:在GPCR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ERK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等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发现E2F6在紫外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发现新的ERK信号通路调控蛋白RKTG;发现β-arrestin调控Toll样受体-白介素1体的信号转导;发现β-arrestin1调节组蛋白乙酰化及基因转录的核内功能;等。
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系列、《Cell》及其系列等杂志。
表观遗传学领域:在这个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快速并重要的进展。
发现染色质组蛋白H3K79甲基化的调控机制和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发现WOR1的双稳态表达主控白念珠菌的白-灰形态转换;发现YL1蛋白N-端dsRBD结构域对miRNA前体加工;发现新表观遗传控制基因;等。
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及其系列、《PNAS》等杂志。
植物分子遗传学领域:在水稻基因组和植物功能基因组、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研究包括生殖发育、植物激素作用、代谢调控等分子机理方面以及在植物表观遗传学、信号传导以及昆虫功能基因组学、昆虫与植物的互作等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系列、《Plant Cell》、《PNAS》等杂志。
肿瘤相关机理领域:在对部分肿瘤的发病机理、治疗机理以及新靶点发现等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发现一种新的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发现新喜树碱衍生物NSC606985通过依赖PKC-δ的机制在纳摩尔浓度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发现磷脂酰融合酶在白血病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等。
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系列、《Blood》等杂志。
免疫学研究领域:在解决免疫学基础科学问题、改善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和技术转化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际同行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现生物体内调节CD4+ 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的新机制;发现生物体内调节NK细胞杀伤活性和病毒免疫的新机制;发现生物体内调节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等。
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系列、《Blood》、《PNAS》等杂志。
干细胞研究领域:在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的分子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建立了人的胚胎干细胞系并实现无滋养层培养,实现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发现对胚胎干细胞重要转录因子Oct4蛋白质的新的修饰方式;发现胚胎发育早期神经干细胞维持新机制;等。
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系列等杂志。
代谢疾病领域:在导致我国肥胖、代谢综合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遗传、环境因素及其调控机理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发现Ufd1参与胆固醇合成调控的新机制;发现SIRT1调控胰岛素敏感性;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糖激酶构象变化机理;等。
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系列、《PNAS》等杂志。
发表高水平论文情况杂志名称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2008Science2211111Nature12212Nature系列1441475118Cell141Cell系列111431143科技奖励至2008年,上海生科院获国家科技奖励10项、地方科技奖励53项、军队科技奖2项。
2001年,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王应睐、李勇、李彤、黄意巍等人完成的“氨基酰-tRNA 合成酶及其与相关tRNA的相互作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2年,生化与细胞所甘人宝、李载平、黄培勇、张倩、钱悦等人完成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研制及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5年,生化与细胞所刘望夷、张劲松、刘仁水、何文君、凌俊等人完成的“核糖体失活蛋白与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7年,生化与细胞所裴钢、高华、程智洁、荆清等人完成的“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7年,植生生态所韩斌、冯旗、张玉军等人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测序及功能分析”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8年,生化与细胞所张永莲、陈小章、刘强、胡远新、李鹏等人完成的“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知识产权与成果转让至2008年,上海生科院共申请发明专利539项,其中国际和外国专利申请57项;授权发明专利197项,其中外国专利7项;获新药证书7项,国家新药临床批件5项(生物制品第一类)。
一批专利技术向国内外公司转让,包括基因工程酶法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邓钾盐技术及2项有关专利、高丁醇比例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丁醇丙酮专利技术、“T细胞疫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相关技术、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发明的抗艾滋病候选药物分子(“尼非韦罗”)、人胚胎干细胞系和小鼠胚胎干细胞系技术、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两个化合物等。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密结合科技发展战略,整体规划人才队伍结构和人才计划,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在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高水平创新队伍方面取得新进展。
人才队伍现有职工(不含药物所,以下同)1528人,科技人员1135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员19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等167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中科院、国家外专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2支;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9人,其中引进国外杰出人才95人,项目“百人计划”4人。
已有30余位全职外籍专家,人才队伍国际化程度有较大提高。
研究生教育上海生科院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索、建立和拓展了硕博连读、实验室轮转、师生双向选择、开设精品课程和第一作者讲坛等新型教育方法和模式,提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2008年,在学研究生总数达1467人,其中硕士生494人、博士生973人,另有在站博士后102人,呈现出规模发展、水平提高的良好态势。
2000年—2008年各类获奖名单统计奖金名称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21123225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545675667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2212413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5573国际合作上海生科院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在国际合作领域努力追求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在科研、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领域积极深化国际合作,有效促进了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担任评估顾问进行国际化评估;聘请知名专家担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所所长、研究组长等;与国际科研机构开展密切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进行人员互访;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建立国际标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开展成果转化、合同研究;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培养研究生,招聘外籍博士后和留学生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上海生科院与国外科学家共同申请了包括欧盟项目在内的数十项国际合作项目。
UliSchwardz教授获得2003年度国家外专局颁发的友谊奖。
他和蒲慕明,Peter Gruss,分别获得1996年度、2005年度和2007年度的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奖。
上海生科院与国际科研机构共建14个合作机构,其中包括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共建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与德国马普学会共建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共建分子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与亚太分子生物学网络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