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讲义第十章

合集下载

徐恒钧《材料科学基础》课件讲义

徐恒钧《材料科学基础》课件讲义
21
3.高分子材料
塑料:薄膜,包装用品,工程塑料等 合成纤维:尼龙 橡胶
4.复合材料
塑料基复合材料: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树脂 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陶瓷,航空航天,汽车 陶瓷基复合材料:航天
22
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与 喷嘴,需要承受2000℃的 高温而不氧化,它是用石墨 表面喷涂一层二硅化钼材料 制成。石墨已被大量用作核 能工业的“减速剂”。雷达 中大型电子管外,壳,既要 耐高温,又要有优良的超高 频和绝缘性能,它是用氧化 铝高频陶瓷制成。核反应堆 外部的防护层是用一种含钡 的特种水泥筑成的。
24
b.高铝陶瓷是有名的”硬骨头”,用作机器上的耐磨参件,耐磨 性能比金属高两三倍,由刚玉瓷,氧化硼陶瓷做成瓷刀,更 能”削铁如泥”.
c.陶瓷在熔融状态时经X射线和γ射线处理,使其迅速结晶成 为微晶陶瓷,能和金属一样切削加工,不碎不裂,已用于人 造关节,骨骼等。微晶玻璃即玻璃陶瓷。
项目订购单晶创汇800万美元。PbWO4

激光工作物质:

Cr3+ :Al2O3红宝石, Nd3+: Y3Al5O12。目

前已有200多种晶体出激光。半导体LD泵浦晶体:

Nd:YVO4, Yb:YAG,用途:测距,通讯,激光雷
达,激光医学,激光致冷,核聚变.
阴极射线发光:
彩电Ag: ZnS, 绿Cu: (ZnCd)S, 红Eu:Y2O123S
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青铜器时代(奴隶社会) 铁器时代(封建社会) 水泥时代 钢时代 半导体时代
材料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在某 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达水平。
3
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与能源科学是新技术 革命的三个支柱,是实现新技术革命的关键。

材料科学基础(各章总结)讲诉

材料科学基础(各章总结)讲诉

第一章:结晶学基础一、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按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晶胞:是指晶体结构中的平行六面体单位,其形状大小与对应的空间格子中的平行六面体一致。

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均一性、各向异性、自限性、对称性、最想内能性。

等同点:晶体结构中物质环境和几何环境完全相同的点。

空间格子:联结分布在三维空间内的结点就构成了空间格子。

单位平行六面体:在空间格子中,所选取的平行六面体的对称性符合整个空间点阵的对称性;棱与棱之间的直角应力求最多;在遵循上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所选取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应最小。

考虑到对称性不能为直角时,选结点间距最小的行列做平行六面体的棱,棱间交角接近直角。

按照上述选择原则选取的平行六面体称为单位平行六面体。

点群(对称型):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称为该结晶多面体的对称型。

由于在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相交于一点(晶体几何中心),在进行对称操作时该点不移动,所以对称型也称为点群。

平移群:晶体结构中所有平移轴的结合。

空间群:在一个晶体结构中所存在的一切对称要素的集合。

二、晶体的对称要素对称中心(符号C):假想的几何点,相应的对称变换是对于这个点的倒反。

对称面(符号P):假想的平面,相应的对称变换是对此平面的反映。

对称轴(符号L n):假想的直线,相应的对称变换是绕此直线的旋转。

倒转轴(符号L i n):一种复合对称要素,由一根假想的直线和此直线上的一个定点构成。

相应的对称变换是绕此直线旋转一定角度以及对此定点的倒反。

映转轴(符号L s n):一种复合对称要素,由一根假想的直线和垂直此直线的一个平面构成。

相应的对称变换是绕此直线旋转一定角度以及对此平面的反映。

三、晶体的对称分类七个晶系包括:三斜晶系、单斜晶系、正交(斜方)、三方晶系、四方(正方)晶系、六方晶系和等轴(立方)晶系四、各晶系的几何常数五、结晶符号1、晶面符号(米氏符号也称晶面符号):(hkl)表示2、晶棱符号::[uvw]表示六、晶体的微观对称要素(1)平移轴:是一直线方向,相应的对称变换为沿此直线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稳定性
材料在化学环境中保持其组成和结构的能力。
腐蚀性
材料与化学物质反应的能力,一些材料容易受到腐蚀。
活性
材料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和程度。
耐候性
材料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如耐紫外线、耐风雨等。
材料的力学性质
弹性模量
描述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硬度
材料表面抵抗被压入或划痕的能力。
韧性
材料吸收能量并抵抗断裂的能力。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概述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里程碑和代表 性人物。
详细描述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如中国的陶瓷和 青铜器制作,古埃及的石材加工等。然而,材料科学作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中期才开始形成的。在 这个时期,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包括开发出高温超导材料 、纳米材料和光电子材料等新型材料,这些材料的出现 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同时,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如 诺贝尔奖得主也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科 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绿色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材料
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开发具有环保性能的新型材料,如可降解 塑料、绿色建材等。
节能减排
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 节能减排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
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可 持续发展。
非晶体结构与性质
非晶体的结构特征
非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的,不遵循长程有序的晶体 结构。
非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非晶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晶体不同,如玻璃态物质具有较好的化 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课件(西安交通大学)第7~10章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课件(西安交通大学)第7~10章

6
下坡扩散:原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第 七 章 (3)根据是否出现新相 扩 散 原子扩散:扩散过程中不出现新相。
反应扩散:扩散过程中出现新相。
第 一
3固态扩散的条件
节 (1)温度足够高;
概 (2)时间足够长;
述 (3)扩散原子能固溶;
7
(4)驱动力:化学位梯度。
Rn t r

三 节
Rn:跃迁距离;Г:原子跃迁的频率(在一定温度下恒定);
扩 r:原子一次跃迁距离(如一个原子间距)。

18
机 原子在晶体中的跃迁,一次跃迁往往只有一个原子间距, 理 而跃迁的方向却是无规则的,在几个可能的跃迁方向的几
率是一样的。
第 七
第三节扩散的微观机理与现象
章 扩
(2)扩散系数
化学位物理意义:在恒温恒压下当1mol 组分加到一个无限大量的物系中,对该
物系总吉氏函数的贡献。
第 七
第二节扩散定律
章 扩 在扩散系统中,若对于任一体积元,在任一 散 时刻流入的物质量与流出的物质量相等,即
任一点的浓度(c)不随时间而变化,则这种状
态称为稳态扩散。
第 二 节
dc 0 dt
扩 在扩散系统中,若任一点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
5
(3)本质:原子无序跃迁的统计结果。(不是原子的定向
移动)。


章 2扩散的分类
扩 散
(1)根据有无浓度梯度驱动
自扩散:纯组元的晶体中,不依赖于浓度梯度的扩散。
(如纯金属的晶粒长大-无浓度梯度驱动)
第 一
互扩散:在浓度梯度驱动下,原子通过进入对方元素晶体点 阵而导致的扩散。(渗碳行为)

材料科学基础完整ppt课件

材料科学基础完整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离子% 结 )= [-1 e 合 -1 4(X A 键 X B )( 2 1% 00
另一种混合键表现为两种类型的键独立 纯在例如一些气体分子以共价键结合,而 分子凝聚则依靠范德瓦力。聚合物和许多 有机材料的长链分子内部是共价键结合, 链与链之间则是范德瓦力或氢键结合。石 墨碳的上层为共价键结合,而片层间则为 范德瓦力二次键结合。
.
5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八.材料科学研究的内容: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
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材
料的凝固、材料中的原子扩散、热处理、工程材
料概论等主要内容。 .
子,因此,它们都是良好的电绝缘体。但当
.
16
处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高温熔融状态时,正负离子在外电场作用 下可以自由运动,即呈现离子导电性。
2.共价键
(1)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结构
.
1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结论
1.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按照四个量子数的规定 从低能到高能依次排列在不同的量子状态 下,同一原子中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不可能 完全相同。

材料科学基础教案

材料科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材料中的原子排列第一节原子的结合方式1 原子结构2 原子结合键(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原子结合:电子转移,结合力大,无方向性和饱和性;离子晶体;硬度高,脆性大,熔点高、导电性差。

如氧化物陶瓷。

(2)共价键与原子晶体原子结合:电子共用,结合力大,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原子晶体:强度高、硬度高(金刚石)、熔点高、脆性大、导电性差。

如高分子材料。

(3)金属键与金属晶体原子结合:电子逸出共有,结合力较大,无方向性和饱和性;金属晶体: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好,熔点较高。

如金属。

金属键:依靠正离子与构成电子气的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引力而使诸原子结合到一起的方式。

(3)分子键与分子晶体原子结合:电子云偏移,结合力很小,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低。

如高分子材料。

氢键:(离子结合)X-H---Y(氢键结合),有方向性,如O-H—O(4)混合键。

如复合材料。

3 结合键分类(1)一次键(化学键):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

(2)二次键(物理键):分子键和氢键。

4 原子的排列方式(1)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内的周期性规则排列。

长程有序,各向异性。

(2)非晶体:――――――――――不规则排列。

长程无序,各向同性。

第二节原子的规则排列一晶体学基础1 空间点阵与晶体结构(1)空间点阵:由几何点做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

图1-5特征:a 原子的理想排列;b 有14种。

其中:空间点阵中的点-阵点。

它是纯粹的几何点,各点周围环境相同。

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之为晶格。

空间点阵中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之为晶胞。

(2)晶体结构:原子、离子或原子团按照空间点阵的实际排列。

特征:a 可能存在局部缺陷;b 可有无限多种。

2 晶胞图1-6(1)――-:构成空间点阵的最基本单元。

(2)选取原则:a 能够充分反映空间点阵的对称性;b 相等的棱和角的数目最多;c 具有尽可能多的直角;d 体积最小。

(3)形状和大小有三个棱边的长度a,b,c及其夹角α,β,γ表示。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

1 2
a
101
1 6
a
121
1 3
a
111
3-11
全位错
几何条件:
shockley不全位错
Franker不全位错
• 能量条件:
shockley不全位错
全位错
Franker不全位错
b=a/3<111>和{111}面垂直。纯刃位错。
b垂直于滑移面,不是fcc晶体的滑移方向, 不能滑移,只可攀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3-8)比较刃位错和螺位错的异同点。
14、表征晶体中晶向和晶面的方法有 解析法 和 图示 法。(晶 体投影图 )
二、分析计算
1、(2-3)(1)晶面A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是2a、3b和 6c,求该晶面的米勒指数;(2)晶面B在x、y、z轴上的截 距分别是a/3、b/2和c,求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1 : 1 : 1 3: 2:1 236
3 0.40183
0.683
•(4) CsCl的分子量为:
(35.453 +132.905 )=168.358,
•阿佛加得罗常数是6.0238×1023;
•每个CsCl分子的质量A为:
168.358/(6.0238×10 ) 23
ZM / N A a3
1168.358 /(6.02 1023) (0.4018 107 )3
配位数是8.
[CsCl 8] 或 [ClCs8]配位六面体。
(4)
对CsCl晶体,晶体结构为简 单立方,晶胞中含有一个 正离子一个负离子,沿体 对角线正负离子相切:
3a 2r 2r
a=0.4018nm
3a 2 (0.167 0.181) 0.696

材料科学基础(北京科技大学)10讲

材料科学基础(北京科技大学)10讲

求法线指数。
1.5.6.3 点阵平面的法线间的夹角
设两个面(h1k1l1)和(h2k2l2),因为
H
h
1
k1
与n l1
h1k1l1
平行,H
h
2
k
2
l
2
与nh2 k 2 l2
平行,
所以, 与 的夹角就是 与 的夹角。 nh1k1l1
nh2 k 2 l2
H h 1k1l1
H h 2k2l2
设(h1k1l1)和(h2k2l2)的夹角为,则
1.5.6 倒易矢量在晶体学中几何关系的应用
1.5.6.1 点阵平面间距公式
把Hhkl自我点乘,得
H hkl
H hkl
1
d
2 hkl

1
d
2 hk l
(ha kb lc ) (ha kb lc )
h2a2 k 2b2 l 2c2 2hkab cos 2lhca cos 2klbc cos
1.5.5.5 晶带与倒易面
在正点阵中晶带轴为[uvw]的晶面(hkl),在倒易点阵中成为在 (uvw)面上的[(hkl)]阵点。因为(uvw)面与[hkl]方向也应有平行关系, 所以,同属一个晶带的所有晶面的倒易点应分布在一个过原点的 倒易面上。反过来说,倒易点阵中一个过原点的平面,代表正点 阵中的一个晶带。
把a*、b*、c*、*、*、*成正点阵的a、b、c、、、就获得计算点阵平
面面间距的普遍公式:
h a cos cos
1 h a cos
1 cos h a
h k b 1 cos k cos h b cos l cos 1 k b
a
b
c
1 l c cos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目录第一节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分类第二节相变热力学第三节相变动力学第四节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转变第五节钢的加热转变第六节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第七节钢的退火与正火处理第八节钢的淬火第九节钢的回火第十节钢的表面热处理小结第十章固态相变及材料热处理固态相变—固态物质内部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

1.晶体结构的变化,如纯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马氏体相变。

2.化学成分的变化,如单相固溶体的调幅分解,其特点是只有成分转变而无相结构的变化。

3.有序程度的变化,如合金的有序化转变,即点阵中原子的配位发生变化,以及与电子结构变化相关的转变(磁性转变、超导转变等)。

固态相变是材料热处理的基础。

第一节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分类一、固态相变的特点1、相界面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共格界面、半共格(部分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三种,如图10-13.位向关系2.应变能固态相变时,由于新相与母相的比体积不同,使新相形成时发生的体积变化受母相的约束而引起弹性畸变,产生应变能.3.位向关系为了减少界面能,新相与母相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关系.通常是以原子密度大而彼此匹配较好的低指数晶面互相平行.4.惯析面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析面.6.原子扩散5.晶体缺陷的影响晶体缺陷对固态相变有促进作用(非均匀形核)。

新相晶核常常优先在母相的晶体缺陷(晶界、位错、空位)处形成。

6.原子扩散在很多情况下,新相与母相的成分不同,相变时必须通过组元的扩散才能进行。

此时扩散成为相变的控制因素。

7.过渡相(中间亚稳相)的形成相变过程可以写成:母相—较不稳定过渡相—较稳定过渡相—稳定相固态相变根据具体条件分阶段进行的规律,称为相变阶段规则。

二、固态相变的分类二、固态相变的分类1.一级相变与二级相变(按热力学分类)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没有相变潜热和体积变化有比热容、压缩系数和膨胀系数的变化2.扩散相变和非扩散相变(按动力学分类)扩散相变有原子的扩散运动,相变前后有成分改变如: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转变,钢的共析转变非扩散相变没有原子扩散和成分改变,相结构的改变依靠共格切变完成如马氏体相变半扩散相变原子只作短程扩散如贝氏体转变T T P P P P T T⎪⎭⎫ ⎝⎛∂∂≠⎪⎭⎫ ⎝⎛∂∂⎪⎭⎫ ⎝⎛∂∂≠⎪⎭⎫ ⎝⎛∂∂=212121μμμμμμV P S T TP =⎪⎭⎫ ⎝⎛∂∂-=⎪⎭⎫ ⎝⎛∂∂μμ第二节相变热力学一、形核的条件(均匀形核)(1)化学自由能单位体积的化学自由能△gv ,生成新相的体积V ,总的化学自由能变化V △gv(2)界面能单位面积界面能σ,生成新相晶核的界面面积S ,总的界面能S σ(3)应变能单位体积的应变能ε,总的应变能V ε固态相变时,系统自由能总的变化:△G =-V △gv +S σ+ V ε临界晶核半径形核功εσ-∆=V g r 2*2*)(316επσ-∆=∆V g G二、化学自由能(体积自由能)-相变驱动力1.相变驱动力与温度的关系2.相变时成分变化与相变驱动力的关系三、界面能1.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上位错的间距与错配度有关δδαβ=D αβαδa a a -=D 2.若小,相对值大,生成界面能小的共格亚稳相;若大,相对值小,易于非共格形核。

*r s σ*rs σ四、应变能四、应变能1.共格应变能错配度大,共格应变能大2.比体积应变能与比体积差、弹性模量有关外,还与新相的几何形状有关片状应变能最小,比体积差大,↓应变能球状应变能最大,比体积差小,↓界面能针状应变能居中δ1<<a c 1≈a c五、晶体缺陷的作用(非均匀形核)系统自由能总的变化:△G=-V△gv+Sσ+ Vε-△G B 1.晶界形核⑴晶界具有较高能量,↓形核功⑵结构疏松,弹性应变易被松弛⑶易于原子扩散⑷溶质偏析,易满足成分起伏2.位错线上生核⑴位错消失,释放出能量,↓形核功⑵若不消失↓形成相界面所需的能量,阻力↓⑶柯氏气团,铃木气团,提供了成分起伏的条件⑷有时层错处可作为形核的位置⑸易于扩散,对扩散型相变有利3.空位的作用⑴促进原子扩散⑵空位具有能量,生核,空位消失,相当于增加了相变驱动力⑶溶质原子富集,有利于形核第三节相变动力学(扩散型相变)一、生核速率)/exp()/exp(*KT Q KT G k I -∙∆-=形核功影响因子扩散影响因子二、新相长大速率1.界面控制长大—无成分改变,只要紧邻相界的母相原子作近程扩散越过相界,新相即长大。

新相长大速率u受相变驱动力△G和扩散系数D两个因素控制。

2.扩散控制长大x C C C D dt dx u ∂∂∙-==)(αβdx C C dt dx dC D )(αβ-=三、新相形成的体积速度和综合动力学曲线新相形成的体积速率:在一定过冷度下已发生相变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转变量-时间曲线将不同温度的相变动力学曲线整理在温度-时间坐标中,得到等温转变综合动力学曲线-TTT曲线第四节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转变一、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固溶处理→过饱和固溶体单相组织时效: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或稍高温度下保持,将发生新相析出的分解转变,或称脱溶。

Al-4%Cu 平衡组织:α+θ(CuAl)2固溶处理: α时效自然时效室温放置人工时效加热保温脱溶过程:α0→α1+GP区→α2+θ″→α3+θ′→α4+θθ相的析出分四个阶段结构发生变化→性能也随之改变1.时效过程中的结构变化⑴GP区溶质原子富集区(富Cu区)结构与基体同,与基体共格,引起基体的共格应变,产生应变能⑵θ″相亚稳过渡相正方晶型a=b≠c成分接近θ与基体共格,引起更大的共格应变⑶θ′相过渡相正方点阵c异成分等于CuAl2半共格,应变能减小7.过渡相(中间亚稳相)的形成—相变阶段规则⑷θ相平衡相CuAl 2正方点阵非共格界面2.过饱和固溶体分解的热力学和动力学(1)脱溶的热力学分析(2)脱溶的动力学分析3脱溶相的粗化4.析出硬化(时效强化)概念:过饱和固溶体进行时效,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α0→α1+GP区→α2+θ″→α3+θ′→α4+θ时效强化最大过时效软化5.回归现象合金在时效强化后,加热到稍高的温度短时保温迅速冷却,时效硬化效果会立即消失,硬度又恢复到刚固溶处理时的状态。

二、调幅分解1.调幅分解概念:由一种固溶体分解为结构与母相相同而成分不同的两种固溶体,溶质原子将自发的发生上坡扩散,分解产物只有贫溶质区和富溶质区,均匀的固溶体将出现成分调幅的结构,称为调幅分解。

调幅分解的热力学条件:~x s2之间合金成分在xs1第二个条件:溶质原子可以进行扩散2.调幅组织第五节钢的加热转变热处理的一般过程保温温度/℃时间热处理与铁碳相图平衡临界点A1(PSK线)A3(GS线)Acm(ES线)实际加热时Ac1 Ac3Accm实际冷却时Ar1 Ar3Arcm一、奥氏体的形成钢加热到临界点A以上,形成奥氏体的过程称为奥氏体化。

C11. 共析钢的奥氏体化α + Fe3C →γ含碳量0.0218% 6.69% 0.77%晶体结构体心立方复杂斜方面心立方奥氏体化过程是铁的晶格重组和碳原子重新分布的过程。

奥氏体形核、长大、残余FeC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3一、奥氏体的形成2.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动力学亚:AC1 ~ AC3> AC3P+F → A+F → A过:AC1 ~ ACCm> ACCmP+Fe3CⅡ→A+Fe3CⅡ→A3.非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4.合金元素与原始组织对奥氏体化的影响4.合金元素与原始组织对奥氏体化的影响(1)合金元素的影响Cr 、Mo 、W 、V 、Ti 等碳化物形成元素,能显著地减少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因而减慢奥氏体化的形成速率;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 、Co 等,则加快碳的扩散,使奥氏体化的速率变快;Si 、Al 、Mn 等对碳原子的扩散影响不大,对奥氏体化速率也影响不大。

(2)原始组织的影响原始组织中碳化物越弥散,铁素体与碳化物的界面越大,碳原子的扩散距离越小,越有利于奥氏体的生核和长大,加快奥氏体化的速率。

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二、奥氏体晶粒的大小1.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的三种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刚刚完成奥氏体化的晶粒大小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具体的加热条件下获得的晶粒大小本质晶粒度钢在规定加热条件下(加热到930+-10℃,保温3~8h)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性。

本质细晶粒钢本质粗晶粒钢2.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2.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1)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加热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A 粗化(2)加热速度的影响加热速度快,A 细(3)合金元素的影响✹碳: Wc↑,A 粗,但有未溶Fe 3C 存在时,阻碍A 长大。

✹合金元素:除Mn 和P 都会阻碍A 长大。

3.奥氏体晶粒度对性能的影响三、加热缺陷三、加热缺陷自学第六节钢在冷却时的转变加热>Ac 1冷却<A 1钢奥氏体过冷奥氏体转变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C 曲线)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 曲线)温度时间12两种冷却方式1——等温冷却2——连续冷却A 1共析碳钢C 曲线的建立过程一、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共析碳钢C 曲线分析A 1MsA→P A→B A→M 温度/℃时间/s550奥氏体过冷奥氏体M f 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过渡区转变产物区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共析钢CCT曲线分析CCT与C曲线比较珠光体转变及其组织形态与性能(A1~550℃,高温转变或扩散型相变)片状P与球化体力学性能对比片状P与球化体切削性能比较二、非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分解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