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病虫害预测预报(害虫发生期预测)分析

合集下载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预测模型

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预测模型

定义
预测模型是用来预测病虫害发生、发 展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为病虫害防 治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
根据建模方法的不同,可以将预测模 型分为统计预测模型、数值预测模型 和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等。
统计预测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
通过分析病虫害数量与环境因素之间的 线性关系,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数量和时 间。
VS
逻辑斯蒂模型
病虫害的危害
01
02
03
农作物减产
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降低农业经济效益。
生态平衡破坏
病虫害对森林和自然生态 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 多样性。
人类健康威胁
某些病虫害可能传播给人 类,引发疾病。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
媒介传播
通过风、雨、昆虫等自然媒介传播。
通过土壤、水源、植物等媒介传播。
人为传播
适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增长和消减的规律, 可以用于病虫害种群动态的预测。
数值预测模型
生态模型
基于生态学原理,模拟生物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测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
气候模型
根据气候数据和病虫害发生规律之间的关联,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处理,从而预测病虫害发生规律 。
精耕细作
保持田园清洁,及时除草、施肥、灌溉和排水,增强作物抗性,减 少病虫害发生。
生物防治策略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通过释放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控制害虫数 量,减轻危害。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农药,具有安 全、环保、持效期长等优点。
植物源农药
利用某些植物的提取物或活性成分制成的农药, 具有天然、低毒、无残留等特点。

病虫害的模型预测与预报

病虫害的模型预测与预报
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应用
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研究病虫害的基因变异和进化,为预测提供更科学的 依据。
预测技术的跨学科融合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 合
将农业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智 能化、自动化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融合
将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病虫害预测 ,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 力支持。
05
结论
病虫害预测与预报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植被等,这些因素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 预测和预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现有的预测和预报模型往往精度不高,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预警发布
根据预测结果,系统 自动或手动发布预警 信息,提醒相关人员
采取应对措施。
反馈调整
根据实际发生情况, 系统不断调整和优化 预测模型,提高预测
准确率。
预报系统的应用案例
苹果树病虫害预测
利用苹果树生长环境和气象数据 ,预测苹果树病虫害发生趋势, 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水稻病虫害预测
结合水稻种植区的气象和环境数据 ,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预测,指导农 民合理用药和施肥,提高防治效果 。
病虫害预测的重要性
01 提前预警
通过模型预测与预报,可以提前发现病虫害的发 生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预警,避免或减少损失 。
02 提高防治效果
准确的病虫害预测可以帮助农民制定科学合理的 防治计划,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和环 境污染。
03 促进农业现代化
病虫害的模型预测与预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章病虫害预测预报害虫发生期预测

第二章病虫害预测预报害虫发生期预测

第二章病虫害预测预报害虫发生期预测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科学家和农民们不断努力寻找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病虫害发生期的预测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生态因素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受到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环境、植物品种等。

其中,气候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病虫害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例如一些病虫害更喜欢湿润的环境,而另一些则适应干燥环境。

因此,通过了解气候条件,可以初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期。

二、观察和收集数据为了进行病虫害预测,科学家和农民需要通过观察和收集数据的方式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

观察可以从每年的生长季开始,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密切关注植株的生长情况、叶片的形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收集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以及土壤的水分含量和质地等相关信息。

三、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数据,科学家和农民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期。

数学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概率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和已知的生态因素来进行预测。

这些模型通常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植物品种等,以最大程度地准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

四、借助现代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病虫害预测预报的领域。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面积的农作物生长情况,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准确预测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气象和土壤环境数据,为病虫害的预测提供更准确和实用的信息。

五、病虫害预测预报的重要性病虫害预测预报对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其次,预测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周期和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

此外,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有助于农民选择适合的农药和防治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方法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方法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方法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目的在于侦察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把侦察所获材料,结合当地当时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正确判断病虫害未来的动态趋势,采取比较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要求蔬菜基地的生产者,不失时机地进行病虫害防治,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这是科学种田比较重要的措施,也是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一、调查点的设置及方式:
每种昆虫和病害在田间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分布型称为空间分布型,这种空间分布型是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长期相适应的结果,也可看作是昆虫种的生活习性与环境因子统一的表现。

由于地形、土壤、寄主植物种类和栽培方式等的差异,调查点的设置方式也应是根据不同地形、地块、基地的不同分布来确定,同时调查的广泛性、代表性,是确保病虫害调查是否准确的关键,最终直接关系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方法1:五点法:在一片被调查的地块里固定五个调查点。

其方法是选取某一种蔬菜种植面积比较大,而且地块比较方整连片的,地形、生产条件基本一致的田块作为调查田。

在调查田对角线上选择五个调查点(见图一),做为固定的调查点,每一次调查都在这些点上进行。

每点分四行选100棵蔬菜,调查点的蔬菜要求生长齐苗,与大田蔬菜长势一致。

某一种蔬菜在一个村的四面都有种植,而生产条件基本一致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否则只能采取其它调查方式进行调查。

图一(五点调查法调。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学案:第2章 第3节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Word版含解析

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程目标]·导航1.简述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2.认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

3.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某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并作出评价和提出建议。

知识点1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新型农药[知识梳理]1.病虫害的预测预报(1)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指人类根据植物病虫害流行规律,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病、虫的分布、扩散和危害趋势。

(2)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类型发生期预测预报、发生量预测预报、分布区预测预报和危害程度预测预报。

(3)病虫害控制的关键对病虫害预测后,能否及时准确地将预测结果传送给农林业生产者或相关植保机构,是病虫害控制是否成功、有效的关键之一。

(4)我国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组织系统以行政区划分为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

2.农作物与环境双赢的“保护神”——新型农药(1)新型农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具有安全、广谱、高效、低毒、无公害、易分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农药。

(2)生物农药利用生物或生物成分制成的农药属于生物农药。

①种类:植物农药、抗生素农药、昆虫信息素、微生物活体农药和植物疫苗。

②植物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中草药”,主要指来自植物的农药,也叫植物源农药。

原料来源有:烟碱、鱼藤、茴蒿、苦参、楝素、百部、藜芦、羊角扭和印楝等。

③植物疫苗:能引起农作物的生物防御反应,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使农作物能时刻做好准备,顶住病、虫袭击的农药。

如转基因菌制剂,可使植物获得抗虫或杀虫的能力。

(3)新型化学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

[活学活用]1.对植物病虫害的各个危害阶段的始、盛、末期进行预测以确定防治的最适时期的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为()A.危害程度预测预报B.分布区预测预报C.发生量预测预报D.发生期预测预报解析对植物病虫害各阶段进行预测,称为发生期预测预报。

答案 D2.新型农药具有的特点是()①安全②广谱③剧毒④低毒⑤无公害⑥不易分解,作用时间长⑦易分解⑧污染环境A.①②④⑥⑧B.①②④⑤⑦C.②③⑤⑥⑧D.③④⑥⑦⑧解析新型农药具有安全、广谱、低毒、无公害、易分解的特点。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方法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1.天气因素预测天气因素是影响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有助于病虫害的繁殖与传播。

因此,通过监测和分析天气因素,可以进行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象站数据收集与分析、卫星遥感技术以及气象模型模拟等。

2.病虫害历史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过去几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可以总结出其发生的规律和趋势,对未来的预测提供参考。

通过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可以更好地对病虫害的预测进行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

3.生物学特性研究病虫害的传播与繁殖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通过对病原体或虫害昆虫的生命周期、繁殖特点以及环境适宜性等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其发生情况。

这可以通过实验室研究、田间观察等方式进行。

二、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应用1.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通过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农民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例如,在知道某种病虫害易发生的年份,农民可以提前购买相应的农药,并进行预防性喷洒,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优化农药使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还可以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的过量使用。

通过预测可知,某种病虫害今年发生的可能性较低,农民可以相应减少农药购买量,从而节约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

3.农业保险及金融支持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对于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可以帮助农业保险公司合理制定保险费率和赔付标准,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

同时,预测预报也能帮助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进行风险评估,保障金融支持的稳健发展。

三、结论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通过准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农民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讲解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讲解
第5章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
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一、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内容 (一)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 (二)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三)越冬情况调查。 (四)防治效果调查。
二、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取样方法
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五点式、单对角线 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 样。不同的取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 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五点式、单对角线式, 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 行线式,
2、虫口密度:表示在1个单位内的虫口数 量。 调查总虫数
虫口密度=
调查总单位数
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
百株虫数 =
调查总虫 数 调查总株 数
×100
例题:
某地调查小麦田中蛴螬为害情况,采用五 点取样法,每点面积为1平方米,各样点 活虫数分别是7、3、5、4、6头,求该小 麦田蛴螬的虫口密度(头/平方米)。
2.3 棋盘式取样法 将所调查的田块均匀地划
成许多小区,形如棋盘方格,然后将调查取 样点均匀分配在田块的一定区块上。这种取 样方法,多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能 获得较为可靠的调查。
2.4 平行线取样法 在桑园中每隔数行取一行
进行调查。本法适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病虫害 调查,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Z”字形取样。
2. 1 五点取样法 从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
交驻点,即田块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 角的中间点等5点取样。或者,在离田块四边 4~10步远的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是 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2.2 对角线取样法 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田块
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 角线取样法两种。单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田 块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 的全部样点。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田块四角 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两 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盘式取样法, 但误差较大些。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根据有 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 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运 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 失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 态和社会效益。
经济损失允许水平:是指因病虫害造成的 损失与若防治其危害所需费用相等条件下 的材积损失程度或病虫情指数(虫口密度、 感病指数等)。
4.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外界摄取一 定的热量,其完成一个虫期或一个世代发 育所需积累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为有 效积温法则。即昆虫发育所经历时间与该 时间内有效温度的乘积应为一个常数,称 为有效积温法则,以日度为单位。利用这 个公式可以有效推断出害虫发生期。
(二)发生量的预测 1.有效基数预测 前一世代的基数大,下一代发生量可能多; 根据害虫前一代的有效虫口基数,推测后 一代的虫口发生数量,是应用比较普遍的 一种方法。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防治病虫害,保护农作物基本上有四大途径: 一是改变农田生物群落的组成,使病虫害的种类和 数量减少,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二是改变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病虫而利于天敌 三是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抗虫性,减少他们被害的 可能性; 四是直接消灭病原菌和害虫。
病虫害防治方法按其作用和应用技术可以分 为:植物检疫法、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 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五大类。
三、植物病害的预测。 (一)植物病害预测的主要依据。 根据已经掌握的发病和流行规律,主要依据 病原菌量和发病数量以及病原物的生物学 特性,寄主植物抗病性变化与环境条件对 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等三方面的调查和分 析而进行的。
(二)植物病害预测的主要方法。 植物病害的预测,要在掌握其发生和流行的 基础上,对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 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观测、研究 与分析考虑。 1、根据病原物进行预测 主要根据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数量和存 活情况进行预测,即根据病原物初次侵染 来源的数量来预测病害流行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1方法
分级分龄预测法
根据各虫态的发育与内外部形态或解剖特征的 关系细分等级。 2分类 卵分级预测法 幼虫、蛹分级预测法 雌成虫的卵巢分级预测法 3 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各虫态历期较长的害虫,如生活史本来就 短,再分龄分级,预测的期距就太短,只能做隔代 预测。
4 具体方法(以三化螟为代表) ① 从当地有代表性的主要虫源田内,拔取各种被害稻株 200株以上,仔细剥查。 ② 对照二化螟各龄幼虫和各级蛹的特征,仔细进行幼虫、 蛹分级,将各龄幼虫和各级蛹的虫口填入计算表中。 ③ 计算各龄幼虫及蛹数占总虫蛹数的百分率。 ④ 按发育先后将各百分率进行累加,当累加到16%,50%, 84%左右时,即分别的出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数 量标准。 ⑤ 自调查日起,分别加上该级蛹或某龄幼虫到羽化的历期 折半数,及以后各级虫龄或蛹到羽化的历期,累加后就 可预测成虫羽化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再加上相 应的产卵前期,就可以推算出产卵和孵化的始盛期、高 峰期和盛末期。
图7.1 7.2
2.2搜集、测定和计算害虫历期及期距资料
a.历期及期距的定义 历期: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所经历的 天数。 期距:昆虫两个发育阶段之间相距的时 间。 b.历期资料的获得途径 搜集历史资料 试验法 统计法
第二节
历期预测法
1 原理 通过田间对某种害虫前一二个虫态发生的情况的调查,查明其发生进度, 如化蛹率、羽化率并确定其发育百分率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加上当地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即可推算后一虫态发 生的相应日期。 2 举例 江苏埠宁县1959年调查田间二化螟化蛹进度,数据见下表蛹期一般为8 天左右,求二化螟蛾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
调查日期 化蛹进度(%) 7/16 1.16 7/18 3.9 7/20 8.06 7/22 19.4 7/24 49.4 7/26 50.7 7/28 57.6
调查日期
化蛹进度(%)
95.7
8/5
-
8/7
-
8/9
-
8/11
-
解:从表中可见: 7/21-7/22化蛹进度为16%左右 因此蛾的始盛期为7/29-7/30 7/24-7/26化蛹进度为50%左右 因此蛾的高峰期为8/1-8/3 7/31化蛹进度为84%左右 因此蛾的盛末为8/8
第二章 害虫发生期预测
第一节
发育进度预测法
一、基本概念和方法 1 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划分标准 2 发育进度预测中的关键工作 2.1查准发育进度 采用田间调查、诱集和室内外饲养观察法, 可得到害虫发生数量和虫龄分布曲线。 搜索、测定和计算害虫历期及期距。
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划分标准
• 害虫发生期预测中,将种群数量在时间上 的分布进度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 盛末期及终见期。在数理统计学上,通常把发 育进度达16%,50%,84%左右当做划分始盛期, 高峰期,盛末期数量的标准,其理论依据是: 海虫各虫态在田间发生时,一般开始零星出现, 数量缓慢增长,再急剧增长,到达峰值后又转 向下坡,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以至最后 绝迹。可用作标图来表示,以横坐标表示日期、 以纵坐标表示数量(或百分率),可绘成近似 正态曲线。如果纵坐标改为累加虫量(或累加 百分率)横坐标不变,则改换为一条“S”曲线, 两种曲线分别如图7.1 7.2所示
5 举例
1974年原南京农学院植保系在江苏省东台县富安公社 进行了三代三化螟预测,于8月5日进行田间调查,结果 如下表,并且预蛹得历期(到1级蛹)为2天,各级蛹到 下一级蛹的时间为1.29天。求第三代发蛾始盛期和高峰 期? 三化螟发育进度分级分龄调查表
检查 日期 8月 5日 总活 虫数 44 各龄幼虫百分率(%) 1 0 2 0 3 11.36 4 34.09 预蛹 31.8
各龄幼虫百分率(%) 检查 日期 1 2 3 4 预蛹
8月13日
0
0
2.5
10.0
2.5
各级蛹的百分率(%) 总活 虫数 1 2 3 4 5 6 7
80
2.5
8.75
11.25
20
6.25
25
5
第四节
期距预测法
1 原理与方法 是从历期预测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短中期预测方法, 主要用当地积累多年的有关害虫发生规律的历史资料,统计 分析和总结当地各种主要害虫的经验值。 2 例子
1972年4月10日调查,二化螟越冬代的化蛹率为38%,已知越冬代逐 日平均化蛹递增率为2.21%,且已知越冬代到第二代化蛹高峰期平均期距 为76.13±2.24天,预测第二代化蛹高峰期的时间。 解:4月10日到越冬代的时间为(50%-38%)/2.21%=5 越冬代化蛹高峰期为4月15日 第二代化蛹高峰期为4月15日+ 76.13.24=6月30日±2天
3 优缺点 应用范围广,简单,适用于短期、中期预测 地区性强,耕作制度改革、作物品种更换和农药使用等变 化时导致期距发生变动,使预测结果与实际有显著偏差。
1 理论依据及方法: 1.1 机率值:概括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以σ 为单 位可以在横轴上将正态分布曲线竖直分为8个等分。 在以0为中点,左右各4个标准差(-4σ,-3σ,-2σ, σ,0,σ,2σ,3σ,4σ)这包括了曲线下覆盖的面积的 99.999999%)用σ 的单位数代换正态曲线的面积单 位(百分率)就称为机率值。 1.2 正态等差NED:由±4σ 分割正态分布称为NED 1.3 机率值与正态等差的关系:机率值=NED+5 1.4 接近正态分布的资料,其累加值为一条对称的s 形 曲线,利用机率值法将S形曲线拉成直线求回归 预测。 总之,是依据接近正态分布的资料均可化为机率 值,根据机率值与时间的关系进行预报
各级蛹的百分率(%) 1 15.9 2 6.82 3 0 4 0 5 0 6 0 7 0
解:因为:6.82%+15.92%=22.72% 约等于16% 所以:一级蛹是始盛期的主要虫源 第三代发蛾始盛期=8月5日+0.6天+1.29X6天=8月13 日 又因为:22.72+31.8=54.52% 约等于50% 所以:预蛹是高峰期的主要虫源 第三代发蛾高峰期=8月5日+1天+1.29X7天=8月15日 附: 练习题 8月13日结果如下表求第三代发蛾始盛期、高峰期并以此 为准,已知产卵前期为1天,卵期为7.9天,求孵化始盛期 和孵化高峰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