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船舶救生设备.
第二章 救生设备的管理

24
救生艇各种备品的配备是以救生艇的乘员定额来确 定而不是按船上的总人数来确定的,例如船上二十四 人,而艇的乘员定额为三十五人,那么备品就应每艇 配备三十五份而不是二十四份; 救生艇的艏缆公约要求有两根,一个与自动脱钩装 置相连,另一根与艇艏固定相连,与自动脱钩装置相 连的缆绳应固定在前面的栏杆上,以保证艇落水后可 由艇员在艇内脱钩,而另一根在海上时用于被他船拖 带。而有的新任三副误认为两根缆绳为一根艏缆一根 艉缆,这是错误的,公约并没有明文规定要配备艉缆, 而我们演习时使用艉缆只是为了控制救生艇,便于艇 的回收,这根艉缆应单独配备。兼为救助艇的救生艇 还应配备一条50米长的拖带缆,用于集结救生筏;25
6
2、救生衣 为便于管理,所有救生衣应 进行编号; 生活区每层和公共场所应张 贴救生衣穿着示意图; 船艏救生衣在存放处所应张 贴IMO标记; 在艏尖舱内的救生衣在艏尖舱 外应有明显标记;
7
船艏救生衣也应印有船名、船籍港及编号; 每次演习时应检查船员救生衣穿着方法, 注意不得打活结,并形成习惯; 救生衣附带的哨笛,自亮灯浮要定期检查, 注意有效期; 救生衣存放箱不得随意堆放杂物; 救生衣上张贴的反光带应保持清洁。
12
浸水服的日常维护: 和救生衣一样,也应印有船名,船籍港及编号; 应张贴有反光带; 其存放位置应张贴有IMO标记; 应定期培训全体人员进行穿着,要求一个人在二分 钟内可穿好; 附带的哨笛,自亮灯浮要定期检查,注意有效期, 如船上配有多种型号的浸水服,或自亮灯浮的有效 期不一致应建立清单,注明存放位置、自亮灯浮有 效期,以便汇总管理。
27
28
救生艇的收放程序说明应张贴于应急照明的附近可直 接照射到的地方,有的检察官对此要求很严,距离稍远 即不认可; 救生艇的标记应注意的是救生设备逆向反光带的张贴在 IMO组织大会的A.658(16)号决议中规定:逆向反光材 料应张贴于艇舷顶部表面,以及尽可能接近于艇舷的救 生艇外侧。每块反光带要求有足够的宽度和长度,其最 小面积为150cm2(如5x30cm),间隔80cm (从中心 到中心)。如有顶篷,顶篷不得阻碍张贴在救生艇外侧 的反光材料,并且顶篷顶部也应张贴如上所述的逆向反 光材料,其中应有粘成十字形的。若是部分封闭或全封 闭救生艇,还应在艇盖和艇舷间的一半高度以合适间隔 张贴,艇盖顶部水平部分的外围四周也应张贴。 29
船舶救生设备

• B 它由阻燃玻璃钢制成,在内壳与外壳间 充满了聚氨酯泡沫,提供给救助艇足够的 浮力。
• C 如果在水线以下的艇体有损坏,艇体仍 可提供足够的浮力使艇安全漂浮于水面上。
• D 救助艇两侧设有钢性扶手以便乘员上下 艇。
• (2)充气式救助艇 .
• 俗称橡皮艇。 • (3)混合式救助艇
• 混合式救助艇是指艇体材料中既有刚性材料 又有橡胶材料的救助艇。
本文档后面有精心整理的常用PPT编辑图标,以提高工作效率
• 一、 救生艇
.
• A 救生艇是一种具有一定浮力.强度.航速.能 搭载一定人数.属具备品比较齐全的刚性小 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脱险工具。
• B救生艇的主要作用是当船舶遇险时.帮助 船员.旅客脱险难船,便于在海上进行求生活 动。
• 1、救生艇的种类
• (10)附有短绳的不锈水勺1个。 • (11)不锈饮料量杯1个。 • (14)手持火焰信号6支。 • (16)适于发莫尔斯信号的防水手电筒1只,
连同备用电池1副及备用灯1只,装在水密 容器内。
• (17)日光信号镜一面。 • (19)哨笛或等效的音响号具1只。
• (21)每个人配备至.少足够48h(小时)用
• 其正确的穿法:正反两面均可
• 1)普通救生衣的穿着方法
• (1)检查浮力袋、领口带、腰带、哨笛、 救生衣灯。
• (2)①将救生衣套进. 头颈,把腰带分别穿
过救生衣两侧的绳圈或塑料环
• ②腰带在身后交叉绕到身前,在胸前再穿 过绳圈
• ③将腰带卡在前浮力袋凹槽部位用力收紧, 打平结系牢。
第二章 船舶救生设备
• 为了保证船员和旅客的安全,船舶必须按照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简称SOLAS公约).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简称LSA规则)配置各类 救生设备。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2024年综合文本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International Life-Saving Appliance Code)是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它包含了关于各种救生设备的国际标准和操作规范,是确保海上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最新版本于2024年出版,共包括三章和五附则。
该规则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和统一各种救生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标准,以及相关船舶和设备的检验和认证要求,以确保救生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一章介绍了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定义,确保所有船舶都必须按照这一规则的要求配备和使用适当的救生设备。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各种救生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要求。
这些设备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椅和救生衣等。
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这些设备的材料、结构、强度、容量和性能标准,确保它们能够在海上紧急情况下有效地救助人员。
第三章详细描述了救生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
这些规则包括有关设备的装配和存放要求,以及定期检查、测试和维修的程序。
此外,规则还提供了有关救生设备标志和航行通报的要求,以确保及时发现和使用救生设备。
附则一至附则五详细规定了救生设备认证和检验的程序和要求。
这些附则包括救生设备制造商的认证要求、检验机构的资质要求,以及设备检验和维护记录的保存要求等。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发布对于确保海上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每年都有许多航海事故发生,适当的救生设备可以帮助船员和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遵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不仅是国际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位船舶所有人和运营者的责任。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是必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的救援技术的出现,国际救生设备规则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用最新的技术和标准,确保船舶和人员在海上的安全。
同时,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对纠正违反规则的行为的监督和制裁力度,以确保规则的有效实施。
总之,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海上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遵守这些规则,船舶和人员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并提高生存的机会。
基本安全之个人求生(项目2)-任务2.

第二章 船舶救生设备
【项目描述】 通过对救生艇、筏和救助艇、个人救生设 备、求生信号、应急通信设备及其他救生 设备的学习与实操训练,达到STCW公约马 尼拉修正案附则A-VI/1-1表“个人求生”职 能中评估适任的标准项“各项行动的时机 和顺序适合于当时的情况和状况并最大程 度地减少了对逃生的潜在危险和威胁” 的 适任标准要求。
货船每人一件 船舶一直在温暖气候航区航行,主管机关 批准可不必配备。(除散货船 )
穿着救生服要领:
取出保温服把它打开。 穿上保温服。 跪下把腿部拉链拉上。 把胸前防水拉链拉至脸部。 下水前把脸部密封边拉至下巴底部。 从袖边口袋取出手套。 穿上手套后拉上拉链。 如需要保温服应连同认可之救生衣一同穿着。
救生圈的配备
1.1 货船应配备的救生圈,其数量应不 少于下表所规定的数量。
------------------------------ ------ 船 长 (m) | 最 少 救 生 圈 数 ----------------|------------- ------ 100以下 | 8 100至150以下 | 10 150至200以下 | 12 200及200以上 | 14 ------------------------------ -------
救生圈可浮救生索
可浮救生索应; .1 不打纽结; .2 具有不少于8mm的直径; .3 具有不少于5kN的破断强度。
在水中使用救生圈的方法
用手压救生圈的一边使它竖起来,另一手把住救 生圈的另一边,并把它套进脖子,然后再置于腋 下。 或先用两手压住救生圈的一边使救生圈竖立起来, 手和头部乘势套入圈内,使救生圈夹在两腋下面。
救生圈的配备
船舶消防救生安全设备维护保养手册

船舶消防救⽣安全设备维护保养⼿册SQM-15 船舶消防救⽣安全设备维护保养⼿册⽬录Catalogl 修改记录R evision R ecord第⼀章灭⽕系统维护保养计划1、消防总管、消防泵、消⽕栓、包括⽔带、⽔枪和国际通岸接头(⼀)每周⼀次(1)检查主消防泵,保持良好状态。
(2)检查应急消防泵:为冷启动配备的加热装置;专⽤燃油⾜够供泵在最⼤负荷下运⾏⾄少3⼩时,在机舱外储备⾜够燃料供泵再运⾏15⼩时;启动系统和/或⽌回阀的运⾏状况,截⽌阀和考克的⼯况。
检查泵浦在所需要的压⼒下的运⾏状况(20分钟);应急消防泵处所:泵处所四周被隔热,如与机舱直接相通,设有⽓闸或远控⽔密门且⼯作正常。
⽔带箱的铰链正常,每个⽔带箱均配备扳⼿,⽔带存放位置合适、数量符合防⽕控制图的要求,⽔带密封圈正常。
消防⽔带箱附近有⽔枪,所有⽔枪处于⼯作状态,⽔枪数量⾜够,系两⽤⽔枪(喷雾/⽔柱)。
有⾜够的消防栓和⽔带接头,开关正常。
消防总管在有压⼒下⽤⼩锤检查,特别注意:污泥易积聚的地⽅、易腐蚀的地⽅及检查通向机舱的消防总管上的截⽌阀是否正常。
国际通岸接头应配有标准法兰盘,四套螺栓和螺母,⼀个密封圈。
(三)每季度⼀次⽔灭⽕系统的各开关、阀件检查、加油活络,⽔带检查、重卷。
⽔灭⽕系统的喷⽔系统操作须知是否永久显⽰,检查给⽔泵在系统压⼒下降时的⾃动启动功能,管系是否有腐蚀或渗漏迹象,机舱外部的分配器应处于良好控制状态,随机检查喷嘴状况。
(四)每半年⼀次除锈,补油漆、标志。
(五)每年⼀次全⾯除锈,油漆,重做各类标志。
检查消防泵、应急消防泵马达的风叶、连接轴;紧固接线柱、检查接线盒。
马达控制箱:紧固接线柱、检查过载继电器、清洁继电器接触器。
检查应急消防泵的电磁阀动作时间,检查活络限位开关。
检查消防泵、应急消防泵的考必令。
全⾯检查⽔消防系统各部件的性能,并进⾏完整的效⽤试验和⽔压试验。
接受船检的[年度检验] 。
(六)每2..5年⼀次必要时,拆检消防泵、应急消防泵。
船舶救生设备操作规程

船舶救生设备操作规程1.救生(助)艇及其降落设备操作规程本船左右舷各配备一艘救生艇,救生艇生产厂家为船艇制造有限公司,型号为22TECB。
定员28人,尺寸为L6.5m X B 2.3m X D 1.2m.其中左舷的2号救生艇兼做救助艇。
1.1救生艇释放操作方法如下(正常释放):1)拔出充电插头。
2)拔出索紧销(刹车销)。
3)带好艇艏缆。
4)松开艇架夹箍。
5)人员登艇。
6)拉遥控拉索,下降艇身至水面(注意在旋出本艇时,不可以做细微调整。
)7)启动艇机(在落水之前启动艇机)。
8)拉下自动脱钩装置脱钩。
9)脱掉艇艏缆,驶离大船。
1.2救生艇自动脱钩操作方法:1)救生艇降至水面后通过防护罩“A”观察,确认旋纽“C”处于打开位置;2)从释放手柄上拔出安全销“B”;3)将释放手柄从“D”位置向后拉至位置“E”,吊钩被自动释放。
1.3如果救生艇不能到达水面,驾驶员可以进行应急操作,操作方法如下:1)驾驶员下发进行释放指示;2)警告乘员必须扶好和抓牢;3)从释放手柄上拔出安全销“B”;4)除去防护罩“A”,在紧急状态下打破玻璃罩;5)用左手将旋纽“C”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开启,右手将释放手柄从“D”位置向后拉至位置“E”,吊钩被释放。
1.4救生艇吊钩复位方法如下:1)将前后钩头转动至关闭位置,可通过前后挂钩锁紧指示指针观察确认锁紧;2)将旋纽“C”顺时针方向旋转只关闭位置;3)将释放手柄从“E”位置向后拉至“D”位置;4)插上安全销“B”;5)前后艇员用力拨动钩头确认已吊钩已复位。
1.5救生艇回收方法如下;1)乘员转动吊钩钩头到完全关闭的位置,使钩头完全复位2)驾驶员根据“吊钩复位说明”进行复位。
3)驾驶员检查释放手柄在锁紧位置并且安全销已经插好。
4)驾驶员发出信号,缓慢提升救生艇。
5)当救生艇被刚好离开水面时,驾驶员发出信号停止提升。
6)驾驶员检查确认拉杆已经复位,乘员检查确认每个吊钩尾端与半圆柱销正确贴和。
7)如果一切正常,驾驶员发出信号将救生艇提升至安放位置绑牢。
船舶救生设备管理概述

船舶救生设备管理概述1. 引言船舶救生设备是指在海上遇到危险情况时,用于保障船员人身安全和实现船舶紧急避难的设备。
对于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是船舶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船舶救生设备的定义、重要性、管理原则和具体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概述。
2. 船舶救生设备的定义船舶救生设备是指在海上紧急情况下,用于保障船员人身安全和实现船舶紧急避难的设备。
主要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腰带等。
这些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要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的国际公约和规则,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3. 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有效地管理船舶救生设备可以保障船员人身安全,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援。
合格的船舶救生设备不仅是船舶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船舶获得国际航行证书的必备条件。
4. 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4.1 安全第一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必须以安全为第一原则。
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确保船舶救生设备的安全可靠展开,包括设备的选购、安装、维护和更新等。
4.2 法规合规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必须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法规要求。
各国都有自己的航海法规和安全标准,船舶救生设备管理必须以此为基础进行,确保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
4.3 有效性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必须保证其有效性。
管理措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
4.4 可持续性原则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必须具备可持续性。
船舶救生设备需要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新,确保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应对紧急情况。
5. 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具体要求为了有效地管理船舶救生设备,以下是船舶救生设备管理的一些具体要求:5.1 设备选购与安装船舶救生设备的选购和安装必须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法规要求。
在选购设备时,应该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船舶设备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船舶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障船员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所有船舶及其设备操作人员。
第三条船舶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程,确保船舶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条船舶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
第二章船舶设备分类及操作要求第一节船舶动力设备第五条船舶动力设备包括主机、辅机、发电机、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
第六条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主机、辅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2. 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认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等仪表指示正常;3. 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操作参数;4.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船长或轮机长;5. 操作结束后,关闭设备,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第二节船舶航行设备第七条船舶航行设备包括雷达、导航仪、自动雷达标绘仪、GPS、陀螺罗经等。
第八条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航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2. 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认天线、电缆、显示器等部件完好;3. 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准确、可靠;4. 发现设备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船长或轮机长;5. 操作结束后,关闭设备,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第三节船舶通信设备第九条船舶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卫星通信系统、有线电话等。
第十条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2. 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认天线、电缆、电源等部件完好;3. 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通信畅通;4. 发现设备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船长或轮机长;5. 操作结束后,关闭设备,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第四节船舶救生设备第十一条船舶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救生钟等。
第十二条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性能参数;2. 操作前,检查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确认救生设备数量、种类符合规定;3. 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救生设备随时可用;4. 发现设备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船长或轮机长;5. 操作结束后,关闭设备,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 救生艇 • A 救生艇是一种具有一定浮力.强度.航速.能 搭载一定人数.属具备品比较齐全的刚性小 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脱险工具。 • B救生艇的主要作用是当船舶遇险时.帮助 船员.旅客脱险难船,便于在海上进行求生活 动。 • 1、救生艇的种类 • 救生艇按照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敞式救 生艇、部分封闭式救生艇和全封闭式救生 艇三种。
. • B 在正常情况下登乘时,可方便较多人员从 一舷或两舷出入口同时登乘。 • C 这种救生艇如果翻覆后,艇内人员的逃 出就不如开敞式救生艇方便。 • (3)全封闭式救生艇 • 为方便艇员出入救生艇,全封闭式救生艇 两舷及首、尾部设有内外能开启和关闭的 通道盖。并具有自行扶正功能。 • 国际海事组织将全封闭式救生艇纳入国际 航行客船和货船必须配备的主要救生设备。
• 施放步骤如下: . • (1)将静水压力释放器上链钩开口稍拉脱, 推出小环,使链钩下坠。筏即从筏架滑向海 面。 • (2)或者用人工将筏抬起,抛投入水。 • (4)筏入水后如呈翻覆状态,则应扶正, 扶正人员穿救生员,爬上筏底,站在钢瓶一 边,双手拉筏底扶正带,下蹲往后仰。注意 须迎风扶正。
. • 一、救生艇 • 1、救生艇的配置要求 • (2)在安全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水 面,当满载船舶在不利纵倾情况下向任何 一舷横倾达20°或横倾到船舶露天甲板的 边缘浸入水中的角度时,应离水线以上不 少于2m。 • (3)应处在立即可使用状态,使2名艇员 能在不到5分钟内完成登乘和降落准备工作。 • (5)顺船舷降落的救生艇应尽量存放在远 离推进器的地方。
• 1、救生筏的种类 . • 救生筏一般有气胀式救生筏和刚性救生筏两 种不同形式。 • (1)气胀式救生筏 • 气胀式救生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救 生筏。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可 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易地投放到水面。 • 气胀式救生筏根据其施放方式不同有抛投式 救生筏和吊放式救生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 抛投式救生筏,吊放式救生筏多用于客船。
• 全封闭式救生艇的配备在油船、散化船上 . 至少每船有2艘。 • 2、救生艇的存放 • A 救生艇存放在船舶的两侧或船尾,并尽 可能靠近起居处所和服务处所。 • B 在集合站以及通往集合站的通道、楼梯 和出入口设有应急照明灯及指引标志。 • 二、救助艇 • A 救助艇是为救助遇险人员和集结救生艇、 救生筏而设计的艇。
• B 救助艇具有较好的机动性能和操纵性能, . 并且配备了相应的救助设备。 • C 若救生艇能符合救助艇的要求,可将救生 艇作为救助艇使用。 • (1)500总吨及以上客船,每船至少配备2 艘救助艇。 • (2)无限航区货船,每船至少配备1艘救助 艇。 • 1、救助艇的种类 • (1)刚性救助艇
• 气胀式救生筏应能18 .米高度抛掷下水而不 影响使用。 • (2)刚性救生筏 • 刚性救生筏也称传统式救生筏,筏的底部 为木质花格板。平时固定存放在 • ①船舷边斜面滑架上 • ②驾驶台甲板处 • 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简易、造价低廉;但其 体积大、笨重且载员少,故目前已极少使 用。
• 2、救生筏的存放 . • 气胀式救生筏平时存放在玻璃钢制成的存 放筒内,应存放在救生甲板的筏架上。 • 3、救生筏的施放 • A 气胀式救生筏使用时可将筏及存放筒一 起直接抛入水中,救生阀即可自动充胀成 形,供遇险人员乘坐。 • B 船舶沉到水下一定深度时,筏架上的静水 压力释放器会自动脱钩,释放出救生筏, 救生筏会浮出水面并自动充胀成型。
• A 刚性救助艇是目前船上使用比较普遍的 . 一种救助艇。 • B 它由阻燃玻璃钢制成,在内壳与外壳间 充满了聚氨酯泡沫,提供给救助艇足够的 浮力。 • C 如果在水线以下的艇体有损坏,艇体仍 可提供足够的浮力使艇安全漂浮于水面上。 • D 救助艇两侧设有钢性扶手以便乘员上下 艇。
(2)充气式救助艇 . 俗称橡皮艇。 (3)混合式救助艇 混合式救助艇是指艇体材料中既有刚性材料 又有橡胶材料的救助艇。 • 2、救助艇的存放 • 救助艇的存放位置和救生艇相同。救助艇的 施放一般由船舶的指定人员操作。 • 三、救生筏 • • • •
第二章 船舶救生设备
• 为了保证船员和旅客的安全,船舶必须按照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简称SOLAS公 约).《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简称LSA规则) 配置各类救生设备。
•
第一节
救生艇、筏和救助艇
• 救生艇、救生筏和救助艇是船上配备的大型 救生设备,它具有载员多、属具备品齐全、 施放快速、操纵简捷、机动性强、安全性高 等特点。
• (1)开敞式救生艇 . • 仅用于沿海小型船舶及内陆水域船舶。 • 开敞式救生艇在水中如被风浪打翻,靠救生 艇内人员的自身的力量难以扶正。 • (2)部分封闭式救生艇 • A 部分封闭式救生艇是指在艇首和艇尾各有 不少于艇长20%的固定的刚性顶盖、中间设 有可折式顶棚的救生艇,主要用于巡航船、 渡船和客船等。
பைடு நூலகம்
• (6)对吊架降落的救生艇,其在登乘位置 . 的吊架顶部至最轻载航行水线之间的高度 应尽可能不超过15m • 2、救生艇的施放 • 步骤: • ①将艇放至水平甲板 • ②放稳至登艇甲板 • ③人员登艇 • ④将艇放至水面 • ⑤驶离大船
• 3、救生艇属具 . • 各项救生艇属具应尽可能小巧轻便并应包装 合适而紧凑。 • 每艘救生艇的正常属具应包括: • (2)带钩艇篙2支。 • (5)具有发光剂或适当照明装置的操舵罗 经1只。 • (6)适当尺度的海锚1只。 • (7)A有效的首缆2根,其长度应不小于从 救生艇存放位置至最轻载航行水线距离的2 倍或15m,取其长者。
• B 自由降落救生艇的. 2根首缆应设置在救生 艇的前端附近备用。 • (10)附有短绳的不锈水勺1个。 • (11)不锈饮料量杯1个。 • (14)手持火焰信号6支。 • (16)适于发莫尔斯信号的防水手电筒1只, 连同备用电池1副及备用灯1只,装在水密 容器内。 • (17)日光信号镜一面。 • (19)哨笛或等效的音响号具1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