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观题答题模板

注意抓住范围:(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辩证)唯物论(探索真理)(6个)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6.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如兴修水利等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世界)(5个)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从无到有的过程)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的指导下,做

××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了新的正确理论。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3个)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一)联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影响了(导致了)××。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欧债危机影响世界”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虽然承认××与××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本来不存在的。比如:“吉祥数”

3. 联系的多样性,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仅承认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看到了多个事物对一个事物的影响(或一事物对多个事物产生了影响)。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力利用某种条件加深了联系,如网络、交通等。

5.整体与部分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材料有整体也

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统筹全局。——(材料强调整体)

(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材料强调部分)

(4)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强调结构或优化组合)

6.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2)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优化组合。

(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现在的客观情况(认识)与过去相比进步了(深化了)。

8.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过程不平坦、很艰难、有波折,当与过去相比,事物还是向前发展的。

9.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事物一直在变化、在进步,但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国家扶持与艰苦奋斗等。

(三)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材料中出现反义词;

1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反义词之间出现了转化;

1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承认和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害怕问题,掩饰问题等

14.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刀切,根据事物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1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既具备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又具备自身特有的东西。比如:国庆游行江苏彩车“吉祥如意”、新疆彩车“天山祝福”既体现了中国元素(例如:红色)又体现了各省特有的人文景观(扬州五亭桥)。

16. 主次矛盾

(1)主要矛盾与次要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要做好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有好多任务要完成,其中一件做重要(这一件做不好,其他事情的解决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牵牛要牵牛鼻子;当务之急、关键是等词眼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强调细节或强调两手都要抓等17.主次方面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在认识或评价某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但是一个方面是主要的。比如: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利大于弊;总的来说等(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强调次要方面。

(四)创新

18.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发展的环节.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合理因素,增添新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因素。

(3)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创新等如辩证否定观作为答案要点之一,该原理可简化成:简化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9.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创新等

20.创新的作用:(说明为何创新以及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四、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8个)关键词: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社会基本矛盾改革价值观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客观的事件,才有了与之相应的社会思想;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件发生了变化,社会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很多新的网络用语的出现,“楼脆脆”“欺实马”等流行语。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双重性)——在某种社会思想的指导下,社会发生了客观的变化。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要求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革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改革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5.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强调价值观带来的结果,如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人生观

6.要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作出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人的价值在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责任的与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必须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实现人生的价值,

8.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的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

哲学主观题注意事项:

一、审题

1.审范围:——答题范围

(1)唯物论(探索世界):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追求真理):实践认识真理

(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导向;价值判断与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审设问方式:

设问是答清思路关键所在。——可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1)哲学依据=哲学道理=哲学观点=哲学原理。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

(2)哲学启示=措施=建议=如何做=怎样做。答案结构:(动词)方法论+材料分析

(3)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意义。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原因意义) 有几个写几个,做到条理清楚

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要在材料中找原理(学会抓关键句,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

万一不行,利用板块记忆的方式进行罗列,最接近的用上。

三、学会抓关键词

这是判断哲学原理的关键所在。

四、要学会找关联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生——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

(4)发展具有普遍性——辩证否定观;

(5)一分为二——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

(6)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马哲主观题答案.缩印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于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在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它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实现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五、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的含义、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推动事物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含义:同一性: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同一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发相互吸取有利与自身的因素,在相同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作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六、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辩论关系原理。 答: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精髓所在。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们的辩证关系是:①普遍性是共性。特殊性是个性②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③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转换。七、简述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答: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量变的质变的辩证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1)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2)在质变的过程中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八、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1、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如何认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答:(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直接经验就是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从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或是前人通过总结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理论知识。(3)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的认识从整体上都起源于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他的认识大量来源于间接经验,不过即使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在整个人类仍是直接经验,所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 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⑴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结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主要根据。所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①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②采取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和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 五、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⑵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他们截然分开。 六、简述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⑴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⑵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 1.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哪些表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 1

马原主观题汇总

马原主观题汇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 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 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 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 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1)坚持 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 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再次,理想是人生的 精神支柱。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6.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 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 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 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

马哲主观题

马哲主观题: 第一章: 1.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2.物质观的概念及意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5.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简述认识两种形式的辩证关系。 4.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5.价值的特性 第三章 1.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2.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辩证关系。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4.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试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 第四章 1.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3.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4.价值规律的相关问题。 5.辨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6.提高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五、六章 1.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3.怎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在斗争中曲折前进发展。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6.从已有的实践看,社会主义应如何进行改革?

第五章 静电场 一、 填空题 1、 m V /107.27?。 2、 0.72V/m 。 3、2 111为 距q q d q q +,2 111q q d q q -为 距。 4、 0 , 2.1V/m , 0.56V/m 。 5、 -1.15*10-5 J 。 6、 900V ,50cm 处的电势 450V 。 7、 离球心 r 处(r ,高斯面内电荷为Q , 02/4επQ r E s d E =?=?? ,电场强度为2 04r Q πε。 (3)21R r R <<,作半径为r 的球面作为高斯面, 由高斯定理得 (3 4 ) (3 414331 3202R r R R Q r E s d E --=?=?? ππεπ 2 31320313)(4) (r R R R r Q E --=πε 5、解:(1)1R r <,作圆柱高斯面,高斯面内电荷为 零,电场强度为零; (2)2R r >,作圆柱高斯面, ? =++?=?h rh E s d E λεπ1002 ,r E 2πελ = - q C B O

马克思概论主观题

辨析题: 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正确。 认识的目的不在于说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和变革世界,再正确的认识如果不用于指导实践,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2、垄断消除了竞争。 错误。 垄断从自由竞争中形成,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首先,垄断没有消除竞争产生的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形成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不可能消除竟争。其次,垄断必须通过竞争维持。垄断组织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的外在竞争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最后,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不同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垄断阶段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错误。 历史是人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人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各是什么?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 2、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请列举出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相应的三种资本职能形态。 (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3)售卖阶段-商品资本 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正因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023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毛概、马原类

2023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毛概、马原类1500 字 政治学科的主观题答题需要准确把握题意,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分析问题,并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下面给出一个1500字左右的2023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以毛概和马原为例: 一、毛概类 题目: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中国具有何种重要意义? 一、开篇介绍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初衷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在新时代的中国,这一初心和使命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娓娓道来 1.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新时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将继续引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2. 对人民幸福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奋斗。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持续深化改革,解决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的执着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对世界和平的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仅仅关乎中国,也关乎世界。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将继续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三、辩证分析 毛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总结,其鲜明的理论特点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 思想武器。然而,毛概也面临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考验。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与 时俱进、与实际相结合,既要继承毛概的优秀传统,又要注重与时代要求相结合。 四、结尾总结 在新时代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坚守初心和使命,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马原类 题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何种重要意义? 一、开篇介绍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重 要意义。在新时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仍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生深远 影响。 二、娓娓道来 1. 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 它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提出了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共产党作为马 克思主义的先锋队,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科学分析问题,正确处理各 种矛盾。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观题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

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即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劳动二重性从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和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 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马克思题库主观题

马克思题库主观题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P4 产生的时代背景: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引发和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都在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机器大工厂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阶级;资本主义的强烈压榨引发工人们的反抗)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求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P13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第一章 3、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P34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P37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5、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P41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

马哲试卷(模版)

马哲试卷(模版) 第一篇:马哲试卷(模版) 考试注意事项 1、自带铅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等。 2、客观题答案必须用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才有效。主观题答案必须写在主观题答题卷上才有效。答题卡和主观题答题卷必须写上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3、考完试后分开交答题卡、主观题答题卷、试题卷。 4、遵守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规定的其它相关考场纪律。 客观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结构性 D、层次性 7、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不闻。”说的是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B、哲学 C、艺术 D、语言学 11、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1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